一年級語文課材教學教案
在教學工作中,備課被看做是基礎工程,是教師選擇恰當的教學方法為學生順利有效進行學習做好的重要準備。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一年級語文課材教學教案,希望能幫助到大家!
一年級語文課材教學教案1
教學目標:
1、學會本課4個生字“日、月、水、火”,能按筆畫記字形,能結合插圖了解生字的意思。
2、在了解象形字構字特點的基礎上,引導學生將興趣轉化為探究動力,從而發現構字規律,產生識字興趣。
教學重點:正確掌握4個生字,能夠正確書寫。
教學難點:正確書寫“禾”和“火”字,能在田格中正確書寫。
教學用具:生字卡片、教學課件
教學時間:2課時
第一課時
教學過程:
一、激趣導入
同學們,通過幾天的學習,我們已經和一些生字寶寶成為了好朋友,看,他們今天都來到了這里,我們趕快來和它們打個招呼吧(出示卡片)。那么今天老師又給大家帶來了幾位新朋友,讓我們大家一起來互相認識一下吧。今天我們就一起來學習第四課“日月水火”。
二、新授課
1、師:現在請我們大家一起先來看一下大屏幕老師給你們帶來些什么?(出示課件)生:太陽。師:對太陽,我們每天都能見到的太陽,那么太陽也有另外一個名稱,我們稱它為日。還有什么?生:月、水、火、山、石、田、禾。師一一介紹圖的意思。
2、師:我們仔細觀察一下除了圖片外還有些什么呢?生:字。師:對了,同學們觀察的都非常的仔細!那么這個字體呢就是象形字,這些字就是與它所表示的實物是非常接近非常像的,形象字的構字方法是描繪物體的輪廓,突出物體特征。
3、課件演示講解,讓學生了解演變的過程,引導學生仔細觀察。師:那么后來通過不斷的進步不斷的演變變成了我們現在所學習的漢字,那它現象會是一個什么樣子的呢?我們一起來看一看(出示演變字)。通過圖片—象形字—漢字,激發學生的興趣,提高識字能力?!吧健钡淖中尉拖駧鬃椒暹B在一起;“水”的字形就像流動的水紋;“火”是根據火燃燒時的形狀;“田”是根據田地的形狀寫成的。
4、放在一起讀,不按順序讀,師:大家都做的非常棒,那么能試著用這幾個字組詞嗎?生:日光生:月亮生:田地……
5、師:非常好,那我們現在來做個小游戲吧,找一組開火車,來進行一下猜字游戲好嗎?生:好
三、總結
通過今天的學習你們有什么收獲呢?那么下節課我們一起來認識一下它們的家,看看它們在田字格中是怎樣寫的,然后一起來說說你的收獲有哪些。
四、板書
日月水火
山石田禾。
五、課堂反思
在老師的引導下學生深入認識了象形字,并且初步體驗了象形字的識字方法。在此基礎上,教師逐漸放手,還原學生主體地位讓學生在合作中實踐探索、學習新知。此時教師的角色只是一個學習的點撥者。
第二課時
教學過程:
一、鞏固生字
小游戲:摘蘋果(誰能把寫在蘋果上的生字或帶有生字的詞語讀對,誰就可以把蘋果摘下。)
二、新授課
1、現在我們都認識這些字了,那么我們一起來認識一下它們的家吧,看看它們在田字格中是在什么位置上的吧?
2、教師在黑板上范寫“日”,讓學生們觀察書寫順序,然后讓學生說是怎么寫的,然后書空。教師在田字格中范寫,并且告訴學生第二筆是橫折鉤,第三筆的橫是“挨左不挨右”讓學生在田字格中跟著一筆一筆寫,教師巡視,個別輔導,糾正學生的寫字姿勢和執筆方法。教師在黑板上范寫“田”,注意的是第四筆豎是挨住上下而第三筆是不挨左右,步驟同上。范寫“禾”,步驟同上,范寫“火”,步驟同上。完成書中田字格中的練習。
3、學生評議:展示學生書寫情況,說說哪些字寫的好,哪些字寫的不好。
4、鞏固練習:老師帶著學生一起在生字本上書寫,教師行間巡視,個別輔導。
5、完成課后練習連線。
三、總結
哇!你們真棒!中國漢字真是世界上最美麗的文字,你們一定要好好學習,比一比,看誰把字寫得最漂亮?
四、板書
田字格中的:日月水火
一年級語文課材教學教案2
[教學目標]
1.認識“遠、看、近、聽、春、還”六個生字。
2.正確流利地朗讀古詩,背誦古詩。
3.了解古詩大致意思,懂得這首詩講的是一幅山水畫。激發學生熱愛自然和喜愛朗讀古詩的情感。
[教學重難點]
學習生字;正確流利地朗讀古詩,背誦古詩。
[教學過程]
一、激發興趣,情境導入
師:同學們,你們都猜過謎語嗎?誰來出個謎語給大家猜?
(學生興趣盎然地玩猜謎語的游戲)同學們真聰明,老師也請你們猜個謎語(出示古詩),它是一首謎語詩(板書:古詩誦讀),今天我們一起來學習,學完古詩,你們一定能猜出謎底。
二、初讀古詩,認讀生字
1.請大家翻開書92頁,自由讀詩,注意借助拼音讀準生字字音。
2.(出示小黑板)這六個字你們會認嗎?先自己在下面讀一讀吧!
3.誰想讀給大家聽一聽?(學生自主選擇讀宇,重點指導讀好前鼻音“近”、后鼻音“聽”)
4.讀得很好,去掉拼音朋友也能讀這么好嗎?咱們開火車比賽來讀一讀吧1
5.猜字游戲:老師藏一張字卡在身后,讓學生猜是哪個字寶寶這么調皮,在和大家玩捉迷藏的游戲。(學生在游戲中鞏固生字的讀音)
三、再讀古詩,讀通詩句
1.生字讀得這么好,相信大家再讀古詩時一定能把字音讀準,把詩句讀通,自己在下面讀一讀。
2.同座互讀、評,指名全班讀、評。
3.全班齊讀。
四、品讀詞句,領悟詩境
1.學生自由讀詩,選擇自己最喜歡的一行多讀幾遍,并讀給同座聽。
2.根據學生學習的情況調整教法,學生喜歡讀哪一句,就指導學生讀好哪一句。導讀方法如下:
“遠看山有色”,演示“山”的分解圖片,師描繪遠山:遠遠看去,一座座青色的山峰連綿起伏,多美呀!誰能把這行詩讀得很美呢?
“近聽水無聲”,演示“水”的分解圖片,師述:嘩嘩的流水從山間流出,請一位同學上臺來聽流水的聲音,其他同學把耳朵貼在書上聽一聽,能聽到流水的聲音嗎?為什么?(畫上的水)。那么,這一行該怎么讀呢?
“春去花還在”,演示“花”分解圖片,師述:春天到了,百花盛開,現在春天過去了,花怎么還在開放呢?(畫上的花)。誰能把這一句讀好呢?
“人來鳥不驚”,演示“鳥”的分解圖片,師述:枝頭上站著一只可愛的小鳥,咱們來跟它打個招呼吧。請一個同學上來,和下面的同學一起說:“嗨,小鳥,你好呀!”哎呀,小鳥不理我們,這是怎么回事呀?(畫上的鳥)。誰會讀這行詩?
3.四行詩都讀好了嗎?現在我們把整首詩連起來讀一讀。
練讀,指名讀,齊讀,看圖讀,引讀。
4.讓學生猜出謎底:畫。(板書課題,齊讀)說說是怎么猜出來的。
五、積累詩句,熟讀成誦
1.學生再來欣賞一下這幅美麗的畫,配樂,學生邊看圖邊吟誦。
2.學生在學習小組里用自己喜歡的方式讀好這首詩吧!
(小組合作多種形式練讀)
3.小組學習成果展示。
4.熟讀成誦。(背誦時指導學生抓住關鍵詞“山、水、花、鳥”來背。)
六、課外延伸,再現情境
1.師:(充滿激情地)這首詩可真有趣呀,短短幾十個字就描繪了這么美的一幅景象。你們還知道哪些有趣的詩嗎?(學生擴展背詩,激發喜愛朗讀古詩的情感。)
2.回家請爸爸媽媽猜今天學的謎語詩,如果猜對了,就畫一幅美麗的山水畫送給他們作為獎勵,并搜集更多古詩參加下周班級開展的“古詩誦讀會”。
一年級語文課材教學教案3
設計說明
象形字的構字方法是描繪物體輪廓,突出物體特征。作為原始的造字方法,象形字對了解和識記現今使用的漢字有重大意義。因此,本教學設計突出以下特點:第一、在趣味故事中引導學生了解漢字的起源,認識象形字;第二、在了解象形字構字特點的基礎上,引導學生將學習興趣轉化為探究動力,推動學生自主探究活動的開展,從而發現構字規律,產生識字興趣。
課前準備
1.生字卡片。(師生)
2.本課生字相對應的圖片。(教師)
3.課件。(教師)
課時安排
1課時。
教學過程
一、談話激趣,看圖導入
導入:漢字家園新來了8個生字寶寶,不過,它們都藏在畫里,認真觀察的小朋友才能找到它們。
設計意圖:興趣是的學習動力,借助富有童趣的語言情境,激發學生學習的主觀能動性。
二、圖文結合,引導識字
1.學習“日”字。
(1)課件演示動畫(太陽圖形演變成甲骨文“”),引言:這是我們要認識的第一個生字寶寶,你能叫出它的名字嗎?如果你叫不出它的名字,也可以用小手畫一畫它的樣子。(日)
(2)教師領讀“日”字。交流:你對“日”字了解多少呢?
預設:
我知道“日”指的是太陽,我能給“日”字組詞:日光、日子、日月等。我會寫“日”字的筆順:。
2.學習“月”字。
(1)課件演示動畫(月亮圖形演變成甲骨文“”),引導學生仔細觀察,交流:你有什么發現?(遮住了月亮的身子變成了“月”的兩個橫。)
(2)交流:你認識這個字寶寶嗎?你對它有哪些了解?
預設:
我知道“月”就是天上的月亮。我能用“月”組詞、說句子:月亮——天上的月亮彎彎的,像小船。三月四日——我的生日是三月四日。
3.學習方法小結:剛剛這些字和它們代表的事物的樣子很像,它們也是象形字。我們通過看圖,觀察字的演變,學會了漢字,這些就是學習象形字的主要方法。
設計意圖:以“日”“月”為例,通過具體生動的動畫演示,在引導學生主動觀察的基礎上形成對象形字的整體感知。初步體驗學習象形字的方法,為學習其他生字做好鋪墊。
三、合作學習,教師點撥
1.小組合作:仔細觀察老師發給同學的6張圖片,找一找藏在圖片里的6個字寶寶。嘗試著叫出它們的名字。
2.學生匯報:叫出字寶寶的名字,并說一說你是怎樣猜出它的名字的?
預設:
(1)我找到了“山”,“山”的字形就像幾座山峰連在一起。教師相機出示“山”的字理演示動畫。
(2)我找到了“水”,“水”的字形就像流動的水紋。教師相機出示“水”的字理演示動畫。
(3)我找到了“火”,古人根據火燃燒時的形狀寫成了“火”。教師相機出示“火”的字理演示動畫,并講述燧人取火的故事。
(4)我找到了“田”,人們就是根據田地的形狀寫成了這個字。教師相機出示“田”的字理演示動畫。
(5)我找到了“石”,圖片上畫的石頭就是“石”古時候的樣子。教師相機出示“石”的字理演示動畫。
(6)我找到了“禾”,“禾”的字形真像一棵小苗。教師相機出示“禾”的字理演示動畫,并點明:植物秋天豐收了,沉甸甸的,所以“木”字上面有個“撇”就是“禾”。
設計意圖:承接上一環節“日”“月”的識字方法,引導學生借助字理圖畫自主識字,充分發揮學生的觀察能力和想象能力,在此基礎上,教師給予必要的點撥、演示、資料補充,使學生對6個生字的字形和字義獲得整體上的認識。
四、融會貫通,反復練習
1.出示字卡,學生領讀、自由讀、小組讀、齊讀。
2.游戲鞏固,兩名同學一組,一名同學根據字形或其象形特征進行表演,另一名學生猜一猜是哪個字。
3.生字運用,在8個生字中選擇喜歡的字寶寶,為它組詞,再說一句完整的話。
設計意圖:低年級學生年齡較小,具有很強的表現欲望,通過反復練讀和游戲,既充分調動了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又使生字反復再現,鞏固了學生對生字的認識。
五、指導書寫,掌握筆順
1.強調書寫習慣。
2.動畫展示“日”“田”“禾”“火”的筆順,學生一邊觀察,一邊書空。
3.師生交流:在剛才書空的過程中,哪些筆畫不認識?哪些筆畫寫起來有難度?
4.教師解答學生的疑問,相機介紹筆畫“捺”和“點”,注意“日”和“田”的第二筆都是橫折鉤。并針對難寫筆畫進行范寫。
5.教師完整范寫4個生字,一邊寫一邊講解每一筆在田字格中的位置。
6.學生完成書中的寫字練習,先書空筆順,再觀察每一筆筆畫在田字格中的位置,重點看清難寫筆畫的寫法,然后描紅,最后練習書寫。(提醒學生注意書寫姿勢。)
7.教師巡視,對個別學生予以指導。
設計意圖:寫字指導必須到位,本環節采用觀察、講解、示范、練寫等方法指導學生書寫,并針對關鍵筆畫進行了反復強調,反復書空練習,加深學生對漢字筆順規則的理解,最終寫好每一個漢字。
一年級語文課材教學教案4
教學目標:
1、認識“日、月”等4個生字,,會寫“日、火”2個字。
2、初步感受象形字的構字特點。
教學重點:認識“日、月”等4個生字,,會寫“日、火”2個字。
教學難點:體會象形字的特點。
教學過程:
一、故事導入
同學們,今天,老師給你們講一個故事,故事發生在很早以前還沒有漢字的時候。有對兄妹,哥哥負責砍柴,妹妹管洗衣做飯。有一天早晨,哥哥很早起來要到他家后面的一座山上去砍柴,可是怎樣告訴還在熟睡的妹妹呢?他想了一個好辦法,拿起樹枝照著遠處山的樣子在地上畫了一座山(畫圖),旁邊放上一根柴。哥哥走后妹妹醒來,看到地上的圖知道了哥哥的去向。中午,妹妹要去河邊洗衣,她也學哥哥的樣子在地上畫圖,她照著小河的樣子畫了幾道彎曲的水流(畫圖),旁邊放上一件衣服。哥哥回來看到圖后到河邊去果然找到了妹妹,兄妹倆可高興了。從此以后,他們就用山、水圖來表示字,慢慢地變成現在的字。今天,我們一起來認識這樣的字(板書課題)
二、圖文結合,引導識字
1.學習“日”字。
(1)課件演示畫(太陽圖形演變成甲骨文“”),這是我們要認識的第一個生字寶寶,你能叫出它的名字嗎?如果你叫不出它的名字,也可以用小手畫一畫它的樣子。古人就是用這個符號來記錄的,隨著時間的不斷變化,為了便于書寫,就把這彎曲的筆畫寫成這樣這樣的字了。
(2)教師領讀“日”字。交流:你對“日”字了解多少呢?日就是太陽。
(3)給“日”組詞,說句話。
2.書寫:“日”字。
(1)強調書寫習慣。
(2)指導“日”的書寫。
日:豎從左上格右下方起筆,左下格左上方收筆;橫折的折與豎中線的距離與豎幾乎相等;里面的短橫不碰右邊的折;橫之間等距。
3.學習“月”字。
(1)課件演示動畫(月亮圖形演變成甲骨文“”),引導學生仔細觀察,交流:你有什么發現?(遮住了月亮的身子變成了“月”的兩個橫。)
(2)交流:你認識這個字寶寶嗎?你對它有哪些了解?“月”就是天上的月亮。
(3)師領讀,指讀,同桌讀,齊讀。
(4)擴詞訓練:給“月”組詞,說句話。
小結:剛剛這些字和它們代表的事物的樣子很像,它們也是象形字。我們通過看圖,觀察字的演變,學會了漢字,這些就是學習象形字的主要方法。
4.認識“月”字。
(1)課件出示圖片,引導學生仔細觀察課文插圖。
(2)交流發現。
(3)師領讀,指讀,同桌讀,齊讀。
(4)擴詞訓練:給“月”組詞,說句話。
5.學習“水”。
(1)出示“水”“火”的圖片,觀察課文插圖。
(2)學生匯報,說一說你是怎樣猜出它的名字的?
(3)“水”的字形就像流動的水紋。
(4)老師領讀,齊讀,同桌合作讀。
(5)擴詞訓練:組詞。
6.學習“火”
(1)觀察課文插圖,找到了“火”,古人根據火燃燒時的形狀寫成了“火”。
(2)組詞,鞏固對“火”的識記。
(3)書寫“火”。
①強調書寫姿勢和握筆姿勢。
②指導書寫“點”“捺”兩個筆畫。
③書空“火”的筆順。
④教師在田字格中范寫,重點指導如何占格,觀察“火”字各筆畫在田字格的起筆和收筆位置,做到規范、準確。
⑤學生練習。
⑥教師巡回指導,并糾正。
7.復習鞏固 認讀日月水火 (1)開火車讀 (2)碩果累累蘋果園,結蘋果
三、課堂小結,布置作業
學生練習課后題,老師黑板板書所學象形字。
1.小結:
剛剛這些字和它們代表的事物的樣子很像,它們是象形字。象形是一種造字方法,是用線條描畫事物的形象、輪廓或局部造出來的字。我們通過看圖,觀察字的演變,學會了漢字,這些就是學習象形字的主要方法。
2.布置作業:
(1)畫一畫“日、月、水、火”。
(2)找一找生活中的象形字。
一年級語文課材教學教案5
一、教材分析
本課的識字內容主要是看圖識字。
教材呈現了兩幅圖畫:第一幅是生活場景圖。圖上畫著三個小朋友賞花的情景,對應的是5個表示人體部位名稱的詞“口、耳、目、手、足”;第二幅是京劇表演場景圖,呈現的是兩個京劇人物表演的“站”和“坐”的標準動作,配合是“站如松,坐如鐘。行如風,臥如弓?!钡膬删渌渍Z的學習。
學生通過本課的學習,不僅初步學會借助圖畫來認識漢字、理解字義,還能學會生活中規范的禮儀動作,養成良好的坐立行臥的生活習慣。
二、學情分析
這一課的識字與兒童的日常生活聯系得非常緊密。課文的學習遵循這一階段的兒童的學習規律,先從學生熟悉的生活場景圖出發,引導學生認識自己身上的身體部位名稱詞。再從生活中的俗語學習,引導他們學習規范的生活習慣。
簡單明了的圖畫,有助于學生形象地感受到各身體部位的名稱以及表示的意義。學生在日常生活中說身體各部分的名稱的時候,一般都是用雙音節詞語來表達的,如“嘴巴、耳朵”,而教材中是用單個的字來表達的,如“口、耳”。這就需要教師在教學時,注意兩者之間的轉化過程。
三、教學目標
1.看圖對照,認識“口、耳”等7個生字。
2.會寫“口、目”等4個字和橫折、撇、彎鉤3個筆畫。
3.正確朗讀課文。聯系生活了解坐、立、行的規范。
四、教學重點、難點
教學重點:借助圖畫認讀7個生字,會寫4個生字。
教學難點:“目”容易與音近字“木”混淆,教師要重視“目”字義的理解,嘗試在不同語境中運用理解?!白笔且粋€動詞,在生活中學生容易與“座”混淆。在教學中,教師要通過做動作、看圖等多種形式幫助學生理解字義。
五、課時
2課時
六、教學準備
1.學生準備有關本課7個生字的字卡。
2.有關“口耳目手足”的圖片。
七、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一)復習舊知,導入新課
1.復習學過的生字:天 地 人 你 我 他 一 二 三 四 五 上 下
(指名讀——開火車帶讀)
2.復習正確、流利地背誦課文《金木水火土》。
(男女生對背──全班齊背)
3.下面的句子,你會讀嗎?試試看,把學過的字讀準確。
◆一上一上又一上,一上上到高山上。
◆上天了,入地了,我和你都笑了。
4.談話:今天我們繼續要來學習新的生字。今天,我們要學習的生字,都藏在圖畫當中,我們要仔細看圖。
(二)觀察圖畫,集中識字
1.(出示:課文中的插圖。給插圖中的三個小朋友,分別取名叫小美、小麗、小剛)小眼睛仔細看圖,想一想小美、小麗、小剛在干什么?
2.學生反饋。(學生反饋時,教師要注意聆聽,及時糾正讀音錯誤的字。)
3.根據圖畫,教師講故事,隨機出示要學習的生字。
花兒開了
校園里的花兒開了,有紅的,有黃的,好多的小蝴蝶紛紛來花上跳舞。小美和小麗站在花前看花。(出示:足)小美伸出手指,(出示:手)嘴里開心地數著(出示:口):“一朵,兩朵,三朵……”這時,小剛聽到小美數花的聲音(出示:耳),也跑來了。他的眼睛盯著每一朵花,(出示:目)說:“我們種的花終于開了,太好了!”
①上面的5個生字,你認識哪一個字?請你自由地讀一讀。
②指名讀──同桌互讀──指名讀──齊讀
(重點正音:“手”是翹舌音、“足”是平舌音。)
4.看圖了解生字所指的身體部位。
①(出示:5個生字“口耳目手足”和5張相關的身體部位圖片)
②“口、耳、目、手、足”,分別指圖片上所指的哪個身體部位?說一說,給生字和圖片配對。
(強調:“目”指的是眼睛,不是“木頭”?!白恪敝傅氖悄_。)
③給“口、耳、目、手、足”分別組詞。
(重點詞語朗讀:人口耳目手上足下)
5.想一想,說一說:我們的口、耳、目、手、足,能做哪些事?
例:口可以用來喝水、吃飯、唱歌……(板書:喝、吃、唱)其他的類推。
6.舉字卡游戲。
老師做動作,學生舉字卡。要求舉得又快又對。
師:我眨眼睛。生:我舉:“目”。
師:我摸耳朵。生:我舉:“耳”。
師:我張嘴巴。生:我舉:“口”。
師:我拍小手。生:我舉:“手”。
師:我踏小腳。生:我舉:“足”。
(游戲中加強反饋:字卡有舉錯的學生,要及時指出和改正。)
【設計說明:學生都喜歡聽故事,以故事為切入口,與本課的生字學習相結合,落實《語文課程標準》(2011版)中提出的“在情境中識字”的建議。并以學生喜歡的游戲,進行鞏固,識字教學實現提效目標。】
(三)認識筆畫,書寫生字
1.學習正確書寫“口”字。
①(出示:田字格中的“口”字)認識關鍵筆畫“橫折”。“橫折”只有1筆。
②觀察“口”在田字格中的位置:“口”字居中。
③教師示范寫,學生跟著書空筆順。
④學生先描紅,再嘗試獨立寫。教師巡視,及時表揚。
⑤講評“口”字書寫要訣:“口”字要寫好,上大下要小。
⑥學生再嘗試寫一個更端正、美觀的“口”字。
2.學習正確書寫“目”字。
①出示:田字格中的“目”字。
②觀察“目”在田字格中的位置:“目”字居中,字形瘦長,里面的兩橫,第二橫在橫中線上。
③教師示范寫,學生跟著書空筆順。
④學生書寫。
一看:筆順、每一筆的位置。
二描:描一個紅字。
三寫:自己獨立寫一個字。
四比:和范字比一比。
⑤講評“目”字書寫。
【設計說明:寫字是識字教學中很重要的一環。為了使學生能寫一手好字,在教學中要“細化指導”,學生要“精化練習”。逐步讓學生養成觀察、臨寫、改進的書寫習慣?!?/p>
(四)作業設計
1.用“口、目”各說一句話,讓爸爸媽媽幫忙記錄下來。
2.猜一猜。
①紅門樓,白院墻,里面坐個胖二郎。( )
②上邊毛,下邊毛,中間有顆黑葡萄。( )
第二課時
(一)復習舊知,導入新課
1.生字復習:口耳目手足
(指名讀——開火車讀)
2.出示身體部位圖,說出對應的生字。
3.詞語復習:人口耳目手上足下
4.談話:上一節課我們學習了5個表示人的身體部位的詞語,大家讀得很準確。這節課我們將要來跟身體部位有關的一篇課文。
(二)學習課文,認識新字
1.通讀課文,把課文讀正確、流利。
①老師范讀課文,學生打開書認真聆聽。
②學生自由朗讀課文,至少3遍。在不認識的字上畫上圓圈。
③指名分句讀。教師及時正音:“松”是平舌音;“鐘”是翹舌音。“臥”字,學生不常見,教師可以讓學生多讀幾遍,組詞理解加深印象。
2.有感情朗讀課文,讀出古語的韻味。
①老師示范朗讀課文,尾字“松”、“鐘”、“風”、“弓”讀出押韻的味道。
②學生模仿老師朗讀課文的方法,自由朗讀課文,讀出韻味來。
③指名讀——男生讀——女生讀——齊讀
【設計說明:朗讀體現低段語文教學的層次性,先讀通、讀順課文,再讀出韻味來,循序漸進,以讀為主。】
3.理解課文的含義。
①理解“站如松,坐如鐘”。
認讀生字:站(翹舌音)、坐(平舌音)
生字擴詞:站立、站直;坐下、請坐(注意“坐”與“座”的區別,“坐”是一個動詞。做動作,讓學生體會其表示的意思。)
(出示:課文中的京劇人物插圖)分辨哪一個人物是“站”?哪一個人物是“坐”。將“站”和“坐”貼在對應的京劇人物旁。
“如”的意思是什么?
說一說“站如松,坐如鐘”的意思。(配合出示:挺拔的松樹圖、古老的銅鐘圖)
動作體驗:“站如松,坐如鐘”的動作。
聯系生活經驗,說一說:你在生活中,見過哪些人“站如松”的?哪些人“坐如鐘”的?
學生邊做動作,邊有感情朗讀“站如松,坐如鐘”,讀出精氣神來。
②理解“行如風,臥如弓”。
同桌互相說一說“行如風,臥如弓”的意思。
反饋交流句子的含義。
聯系生活經驗,說一說:你在生活中,見過什么人“行如風”的?什么人“臥如弓”的?(配合出示:競走運動員的圖片、臥佛的圖片)
有感情朗讀“行如風,臥如鐘”,讀出精氣神來。
照樣子,說一說。
明如( )。甜如( )。
白如( )。粉如( )。
③小結:“站如松,坐如鐘。行如風,臥如弓”。說的是我們站著要像松樹一樣挺拔,坐著要像座鐘一樣端正,行走要像風一樣飛快,睡覺時要像一張弓一樣繃直身體。在生活中,同學們也要這樣要求自己,養成良好的坐立行臥的習慣。
4.師生合作有感情朗讀課文。
師引讀:
站如——
坐如——
行如——
臥如——
【設計說明:這一環節,滲透“聯系生活實際理解詞語”的學習方法,將理解外化為動作的展示,促進對俗語的體會與領悟?!?/p>
(三)認識筆畫,書寫生字
1.學習正確書寫“耳”字。
①學生看書第10頁,了解“耳”的筆順。
②觀察“耳”字在田字格中的位置和書寫時要注意的地方。
③教師示范寫“耳”,學生跟著書空。
注意四個橫的長短變化各不相同。第一筆橫為中橫,要平且穩。最后一橫是長橫,要稍稍向上斜。
④學生練習正確書寫。
一看:筆順、每一筆的位置。
二描:描一個紅字。
三寫:自己獨立寫一個字。
四比:和范字比一比。
⑤講評“耳”字。
2.學習正確書寫“手”。
①(出示:田字格中的“手”字)認識筆畫“撇”和“彎鉤”。
②觀察“手”字在田字格中的位置和書寫時要注意的地方。
③教師示范寫“手”,學生跟著書空。
注意第一筆撇要橫撇。兩橫有變化,中間一橫短,第二橫長,彎鉤要略帶點彎。
④學生按照“四步驟”練習正確書寫“手”字。
⑤講評“手”字,強調“彎鉤”的正確書寫。
3.看拼音,寫詞語。比一比誰寫的字又正確又漂亮。
(四)作業設計
用“手”、“耳”口頭組詞,爸爸媽媽幫忙記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