語文課文教學備課教案
傳授任何一部分知識,它總有個相應的基礎,即所謂的知識的生長點,同時也為以后的學習奠定基礎。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語文課文教學備課教案,希望能幫助到大家!
語文課文教學備課教案1
教學目標
1、能認識12個生字,會寫6個字。
2、正確、流利地朗讀課文,背誦課文。
3、知道北京是我國的首都,五星紅旗是我們的國旗,懂得熱愛北京、熱愛祖國。
教學重、難點
指導學生有感情地朗讀課文,激發學生熱愛北京、熱愛祖國的思想感情。
教學過程:
一、創設情景,激情。
1、談話:同學們,每個星期一,我們都要舉行升旗儀式,你們能談談感受嗎?
2、激情:同學們,在我們的首都北京天安門廣場上,每天我們的國旗都同太陽一同升起,那場面非常壯觀。你們想去看看嗎?(生:“想”)
3、出示課題,請同學們帶著此刻的心情讀一讀課題。(指讀,齊讀,讀好題目)
4、播放升旗的錄象。(觀看后,說說你有什么想法?)
過渡:有一位山村孩子,他也非常想去北京看看升旗,一位叔叔用了一首詩寫出了他的心愿,你們想讀一讀嗎?
二、朗讀課文,悟情。
1、初讀課文:
(1)學生自由朗讀課文,小組合作學習生字。
(2)全班交流:提醒難讀的音,難記的字。
(3)分句讀課文。
2、再讀課文:
學習第一段
(1)學生再讀課文,劃出不理解的詞語。
(2)交流:
A:理解“遙遠”。大山里的人要到北京城,需要坐幾天幾夜的火車。誰能讀好這句話?指導朗讀
B:理解“壯觀”。聯系看到的升旗儀式,讓學生了解北京天安門廣場之大、參加升旗儀式人之多,場面之雄偉,進而體會“壯觀”的含義。指導朗讀。C:品讀第三句,同桌議一議,怎樣讀才能表達“我”的強烈愿望。
(3)對比:我多想去看看。
我想去看看。
兩個句子有什么不一樣?怎樣讀好書上的這句?
學習第二段
(1)老師朗讀第一句,找出與第一段第一句有什么不同。
(2)朗讀第二句,完成下列填空。
( )的新疆 ( )的天山 ( )的雪蓮
(3)全班齊聲朗讀第三句。
3、有感情的朗讀。(男女生賽讀)
4、指導背誦。
三、拓展延伸,延情。
1、讀了這課,你讀懂了什么?
2、課外閱讀補充:《國旗歌》
3、你還了解北京的什么?出示課前收集的北京風景圖片及有關的資料,介紹北京美麗的風光。
語文課文教學備課教案2
課前準備
1.制作多媒體課件;準備歌曲《蝸牛與黃鸝鳥》MV;制作蝸牛圖片、生字詞卡片和小蝸牛和蝸牛媽媽頭飾;查找資料了解四季特點,搜集描寫四季的古詩詞。(教師)
2.預習課文,拼讀生字,自主朗讀課文;了解四季的特點。(學生)
課時安排
2課時。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一、歌曲導入,激發興趣
1.播放歌曲《蝸牛和黃鸝鳥》MV,請同學們聽一聽這首歌唱的是哪兩種小動物。你們見過蝸牛嗎?這節課我們就來學習一篇關于小蝸牛的故事。(板書:小蝸牛)
2.學生齊讀課文題目。(出示蝸牛圖片)師生簡介。
3.學寫“牛”字。
強調書寫時要注意第一橫短,第二橫長,豎寫在豎中線上。
4.這篇課文講的是小蝸牛的什么事呢?讓我們一起到課文中去尋找答案吧!
設計意圖:低年級學生形象思維占主導地位,用歌曲和圖片導入新課,形象直觀,能夠吸引學生的注意力,同時以“故事講的是小蝸牛的什么事呢”為引子,激發起學生的學習欲望。隨課文題目識記、學寫“牛”字,讓學生在輕松愉快的氣氛中對所學的漢字進行理解和記憶,適度分散了學生識字的難度。
二、整體感知,掃清障礙
1.教師范讀課文,學生注意字音和停頓。
2.學生自由讀課文,同桌間互助認讀生字。
3.檢查識字情況。
課件出示帶拼音詞語:
zhùzài háizi wánquán biànhuí fāyá
住在 孩子 完全 變回 發芽
hǎojiǔ wōniú wánbɑ páyɑpá
好久 蝸牛 玩吧 爬呀爬
指名開火車認讀,師生正音,注意下列生字的發音:“子”是平舌音,在“孩子”一詞中讀輕聲;“住、樹”是翹舌音;“吧、呀”是輕聲。有錯及時糾正。
4.學習新部首“”。
5.整體感知,學寫生字。
導學:生字我們都認識了,再讀課文,你能把它讀好嗎?請大家再一次自由地大聲朗讀課文,爭取把字音讀得更準確,句子讀得更通順,同時標出課文的自然段。
(1)學生大聲自由讀課文,標出自然段。
(2)指名按自然段讀課文,注意讀準字音。
師生以“五不”要求(不錯讀、不添讀、不漏讀、不回讀、不破讀。)評議學生朗讀情況。
(3)想一想,這篇課文是通過什么形式來向我們講述這個小故事的?
(4)學寫“對”字。
①觀察“對”字在田字格中的位置。
②教師范寫,強調“又”變成部首時第二筆是點,不是捺,右邊的“寸”要比“”低一點,最后一筆點寫在田字格的十字交叉點上。
③學生動筆寫一寫。
設計意圖:《語文課程標準》指出“要讓學生喜歡學習漢字,有主動識字的愿望”。本課的生字新詞比較多,而且,課文沒有拼音,這對于學生學習來說有一定的困難。所以,從范讀開始,教師就提出注意字音的要求,并在下面的自由讀中安排同桌互相幫助,使學生能自主識字,并學會向他人請教。
三、圖文結合,朗讀感悟
1.小蝸牛和媽媽一共進行了幾次對話?你是怎么找到的?
在學生的交流中,認識冒號、引號,并簡單了解用法。
2.你能找到他們的第一次對話在第幾自然段嗎?
指名朗讀第2、3自然段,教師相機正音。
3.這次對話講述的是什么時候?蝸牛媽媽讓小蝸牛去哪干什么?
(1)指名讀第2自然段。
(2)交流、匯報教師提出的問題。
(3)學寫“媽”字。
①用加一加的方法記住這個字。
②觀察“媽”字在田字格中的位置。
③教師范寫,強調“女字旁”。
④學生動筆寫一寫。
4.從這個自然段中,你還知道了什么?(春天來了,小樹發芽了。)你知道春天還有哪些特點嗎?
預設:燕子從南方飛回來了、小草從地下鉆出來了、小河里的冰融化了……
5.圖文結合,指導朗讀。
導學:蝸牛媽媽是怎么對小蝸牛說的呢?
(1)看第一幅圖,觀察小蝸牛和蝸牛媽媽在一起時的表情和姿態,想象一下,這對母子感情怎么樣?(很好、很幸福)蝸牛媽媽會怎樣對小蝸牛說話呢?
學生自由練讀。
(2)指名朗讀,注意聲音要輕柔,語速可以稍慢,讀出媽媽對小蝸牛的疼愛。
(3)小蝸牛看到蝸牛媽媽說的景象了嗎?(沒有)為什么?你是怎么知道的?
指導讀第3自然段第1句話。(“爬呀,爬呀”和“好久”要重讀,而且語速要慢。)
(4)那他看到了什么?
出示第二幅圖,說一說小蝸牛看到的草莓什么樣?(又大又紅)
(5)指導朗讀第3自然段小蝸牛的話,要讀出小蝸牛的天真無邪。
(6)同桌分角色朗讀小蝸牛和蝸牛媽媽的第一次對話,并評出秀的到前面戴頭飾表演。
6.小蝸牛在春天出發,爬了好久才回到家,告訴媽媽他看到的景象,接下來又發生了什么有趣的事呢?下節課我們繼續學習。
設計意圖:閱讀理解對于一年級學生來說有難度,本環節充分利用課文中的插圖,并根據生活經驗,引導學生展開聯想。通過各種形式的朗讀,讀出不同的語氣,幫助學生理解蝸牛媽媽對小蝸牛的疼愛及小蝸牛的天真爛漫。做到以讀促講、以讀代講,在朗讀中加深理解。
第二課時
一、復習鞏固,導入新課
1.認讀生字新詞。指名讀、齊讀。
2.學生看圖復述小蝸牛和蝸牛媽媽的第一次對話。
3.小蝸牛又看到的是什么季節的景象呢?讓我們快到課文中去找找吧!
設計意圖:通過認讀卡片、說出自己識記生字的方法,并利用圖畫復述課文,幫助學生鞏固上節課所學的知識。接著提出新的問題,激起學生的學習興趣,為本節課的學習做好鋪墊。
二、自主學習,感受四季特點
1.自然過渡,學習第二次對話。
誰知道小蝸牛接著看到的是什么季節的景象?請同學們讀一讀小蝸牛和蝸牛媽媽的第二次對話。你是從哪句話知道是夏天的,用橫線畫出來。
出示第二次對話內容:
蝸牛媽媽說:“哦,已經是夏天了!快去摘幾顆草莓回來。”
小蝸牛爬呀,爬呀,好久才爬回來。它說:“媽媽,草莓沒有了,地上長著蘑菇,樹葉全變黃了。”
(1)這部分是誰說的?請你讀一讀。你能用媽媽對孩子說話的語氣來讀一讀這部分嗎?
(2)理解“已經”一詞,用“已經”說一句話。
預設:我已經是一名小學生了。我已經吃完早飯了。
(指導朗讀蝸牛媽媽的話,注意重讀“已經”這個詞。)
(3)從蝸牛媽媽的這句話中你還知道了什么?
預設:蝸牛媽媽讓小蝸牛去摘幾顆草莓。
蝸牛媽媽讓小蝸牛快去摘幾顆草莓。
(4)小組交流:小蝸牛摘到草莓了嗎?為什么?它又看到了什么?
預設:小蝸牛沒摘到草莓,因為草莓沒有了,它看到了樹葉黃了,地上長著蘑菇。
(5)指名全班交流。
(6)指導朗讀第二次對話。注意讀出小蝸牛和蝸牛媽媽的不同語氣。
①自由練讀。
②指名朗讀。
③分角色朗讀。
2.自主學習第三次對話。
蝸牛媽媽讓小蝸牛去摘草莓,可它沒摘到,這是為什么呢?下面請同學們小組合作,自學第三次對話。
(1)出示自學提示:
①小蝸牛和蝸牛媽媽的這次對話與前兩次有什么不同?
②用橫線畫出蝸牛媽媽讓小蝸牛干什么的句子。
③用浪線畫出小蝸牛說的話,多讀幾遍,說一說你知道了什么。
④從最后一個自然段中你讀懂了什么?
(2)小組之間交流,教師巡視。
(3)指名交流。
設計意圖:本環節設計了“由扶到放”的自主學習的教學模式,使學生獨立感受文本內容,并逐步學會自學,此時,教師已成為探究活動中的促進者,始終給學生以層層推進、引人入勝之感,讓學生有不斷探索、追求真知之動力。
三、角色朗讀,情境再現
1.三人小組合作分角色練讀。
提示:注意角色分配(一人旁白、一人小蝸牛、一人蝸牛媽媽)。
2.指名分角色朗讀。
3.評選出選手。
設計意圖:輕松、有趣的分角色朗讀會讓學習變得情趣盎然、生動活潑。本環節的設計意在通過分角色朗讀,幫助學生加深對課文的理解,進一步感受小蝸牛和蝸牛媽媽的心理活動。
四、仿照課文,練習對話
導語:同學們,這篇課文通過小蝸牛和蝸牛媽媽的三次對話,向我們介紹了一年四季的不同景色,你能用對話的方式來介紹一下你眼中的四季嗎?
小黑板提示:
________對________說:“____________________。已經是春天了!”
________對________說:“____________________。已經是夏天了!”
________對________說:“____________________。已經是秋天了!”
________對________說:“____________________。已經是冬天了!”
1.學生小組討論,教師相機指導。
2.指名說一說,師生評議。
設計意圖:《語文課程標準》中強調:“應該讓學生更多地直接接觸語文材料,在大量的語文實踐中體會、掌握運用語文的規律。”在低年級閱讀教學中,應不失時機地對學生進行口語訓練,培養學生的口頭表達能力。本環節通過讓學生模仿課文對話練習自己眼中的四季,讓學生學會在生活中運用對話。
五、指導書寫
1.出示“全、回”兩個字。
2.嘗試給生字組詞。
3.觀察字的結構,說說書寫注意點及每一筆在田字格中的位置。
4.學生獨立書寫,同桌互評,互相借鑒,教師巡視指導。
5.學生書上描紅,體驗自己書寫與書中不同之處。
6.學生再寫,班級展示。
7.反饋交流,展示評議,評選“小小書法家”。
設計意圖:《小學語文課程標準》明確要求低年級學生能按筆順規則用硬筆寫字,注意間架結構。初步感受漢字的形體美。本節課的寫字教學,由觀察到動筆,重點強調了字的間架結構,并通過評選激發學生寫字的熱情,為提高學生的讀寫能力打好基礎。
語文課文教學備課教案3
教學目標:
1.借助漢語拼音認讀“荷、珠、搖、籃、晶、停、坪、透、翅、膀、蹲、嘻”等12個生字,可以在田字格里規范、美觀的書寫“朵、機、我、是、美、葉”等六個生字。
2.結合讀課文,了解“搖籃、亮晶晶、停機坪、透明、歌臺、一朵朵”的本意和本課的比喻義,初步鍛煉結合上下文讀懂詞語意思的能力,結合了解自已,強化對所學生字的記憶。
3.能借助拼音用普通話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背誦課文。
4.結合句子展開想象,進行通過多種形式的朗讀;體會荷葉給小水珠、小蜻蜓、小青蛙和小魚兒帶來了歡樂。通過讀文中的句子、替換詞語、貼圖片等方法,感悟作者用詞準確;感悟運用比喻手法和擬人手法句子的意思,體會作者對荷葉和小動物的喜愛之情。
5.通過多種形式的朗讀,感知“陳述、引用”句子的內容。
6.練習說話:展開想像仿說句子“_________說:‘荷葉是我的_______________’”三組,進一步感受荷葉的可愛、夏日的樂趣,激發對大自然、對美的向往。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一、情境導入,揭示課題
1.播放課件:配樂出現一池在微風吹拂下輕輕搖曳的荷葉美景的動態畫面。學生欣賞。
2.(畫面定格在特寫的荷葉上。)教師引導:“這是怎樣的荷葉?”學生觀察得出課題“荷葉圓圓”。
3.教師板書課題,學生齊讀。
【設計意圖:根據學生的認知水平,利用直觀形象的多媒體課件資源,密切聯系學生的經驗世界和想像世界,將學生帶入荷花池這一優美的情境中。在揭示課題的同時,有助于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和繼續探究的欲 望。】
二、初讀課文,識記生字
1、學生獨立借助拼音自由讀課文,再把生字連成詞,多讀幾遍。
學習要求:自己讀課文,把課后要求認識的漢字圈出來,把自己讀不好的反復多讀幾遍,把要求會寫的也圈出來,多讀幾遍。
2、同桌相互檢查,指點對方把不好讀的字多讀幾遍。
3、集中檢查學生認識生字的情況。
具體操作:指名讓學生當小老師的同學帶領大家認讀自己喜歡的、讀得準的詞語。(課件出示帶拼音的生字詞)
4、(課件出示去掉拼音的生字詞)讓學生觀察,說出自己的發現。學生以開火車的形式個人按順序讀不帶拼音的生字詞。
5、師生做“我指你說”的識字游戲:教師隨機指出屏幕上不注音的詞語,學生齊讀。
【設計意圖:教師是學習活動的組織者和引導者,應重視學生主動積極的參予過程,充分調動學生想學的愿望,發揮其學習的主動性。大家都可以當老師,以師生角色的互換來激發學習興趣,培植自信心,使學生在主動參予中釋放出巨大的學習潛能,從而讓語文教學成為師生平等對話的過程。通過勾畫生詞—帶音讀——-去掉拼音讀、領讀、個別讀、開火車讀等多種形式的讀,幫助學生識記生字。】
6、把生字所在的詞語,放到文章中去讀詞,讓學生說說詞語的意思,針對學生說不清楚、說不妥當的,指導學生結合生活實際或圖片,來講清楚詞語的意思。同時讀詞語所在的句子,(設計意圖:把識字與讀文有機結合,在明白詞語意思的基礎上,把句子讀通順,初步感知句子的意思,每個段落的意思。)
三、朗讀全文,整體感知
1.數一數,課文共有幾個自然段?
2.再將課文完整自由地讀一遍,讀后將自己喜歡的段落多讀一讀。注意把字音讀準,課文讀通順。
3.自由選擇自己喜歡的段落個別讀。
4.學生評議。(評出讀得好的和讀得有進步的同學。)
5.齊讀課文。
【設計意圖:對于一年級學生而言,語文教學應培養他們喜歡閱讀、敢于閱讀、樂于閱讀的愿望,讀通課文,整體感知的教學設計可以實現這一目的。另外,閱讀是學生的個性化行為,不應以老師的指派來代替學生的閱讀,從一開始就要有意識地鼓勵學生自主選擇閱讀,并逐步培養起對課文的感受、理解、欣賞和評價的能力。】
四、指導書寫
1、觀察對比。(出示朵機)(指名說)
2、書空、強調筆順和寫字姿勢。
3、田字格里寫一寫,展示書寫正確美觀的作品。
【設計意圖:課標里對于低年級寫字有如下的要求:能按筆順規則用硬筆寫字,注意間架結構。初步感受漢字的形體美。寫字姿勢要正確,字要寫得規范、端正、整潔,努力養成良好的寫字習慣。對于一年級學生而言,規范、端正地寫字是重點,也是難點。采用多鼓勵,多表揚的方式來增強學生寫好字的信心和興趣。】
第二課時
一、復習、擴詞
導語:上節課,我們在《荷葉圓圓》這篇課文中新認識了十二個生字,我們來復習一下,看看大家是不是還認識。
課件出示要求會認的十二個生字。
提示:這十二個生字在課文中被安排在了哪些詞語中呢?請你們快速讀書,把這些詞語找出來。(要求學生快速在書中找詞語)
安排學生交流。(課件隨學生交流,出示:荷葉、小水珠、小蜻蜓、搖籃、亮晶晶、停機坪、笑嘻嘻、一朵朵等詞語。
(設計意圖:復習認識漢字,同時,為后面結合這些詞語來讀課文,強化對漢字記憶奠定基礎。)
二、進行詞語搭配,朗讀課文,進一步讀懂課文內容。
1、學生讀課文,思考:課文給我們介紹了哪幾個小伙伴?
學生讀書后交流,教師在黑板上貼出:小水珠兒、小蜻蜓、小青蛙、小魚兒的圖畫卡片,然后,教師隨意拿出寫有上面“四種事物”的詞語,要求學生之名應該貼在那個圖畫的邊上(結合圖畫,強化對要會認、要會寫詞語的記憶)
2、它們在荷葉上下游玩,分別把荷葉當作了什么?讓學生從課件給出的詞語中挑出對應的詞語,教師再拿出寫有“搖籃、停機坪、歌臺、涼傘”的四個卡片,讓學生指出:該貼在“誰”的旁邊。
(設計意圖:強化對漢字意思和字形的感知,感知喻體與本體的合理搭配。)
3、再讀課文,提示思考:四個小朋友,分別在上面怎么玩呢?每個段落中分別有一個字,把他們找出來。
學生自讀課文,勾畫。
交流,教師按照學生的提示,把“躺、蹲、立、游”貼在合適的位置。
(設計意圖:建立對應觀念,通過詞語對應的學習活動,幫助學生再次建立關于課文的整體認識,同時,反復呈現詞語)
4、指導學生讀第二自然段,體會短文描寫小水珠躺在荷葉上的情趣。
教師導語:
他們在荷葉上下玩得非常高興,是吧?好,那么我們看看作者是怎么把他們高興地在荷葉上下玩得很高興的情形寫出來的。
出是第二自然段。
提示:小水珠為什么會把和也當成搖籃呢?
——指導想象:一是小孩子在搖籃里躺著的感覺;二是指導學生把自己想象成小水珠,想想躺在上面,微風一吹,荷葉輕輕搖動,小水珠體會在荷葉上滾來滾去還不會掉下去的情形。學生交流自己想象出來的美麗情形。
指導朗讀,讀出小水珠美滋滋的心情。
(設計意圖:指導學生進入角色,想象入情,加深對課文所描寫內容情趣的體會,從而落實“喜歡閱讀”的目標。)
5、學生自己讀第三、四、五自然段,自己想象:“立在停機坪上曬翅膀”、“蹲在放歌臺上唱歌”、“笑嘻嘻的游來游去捧起一朵朵美麗的水花”的美好情景。
指導:要求學生參照想象“小水珠”的情形,選擇自己喜歡的角色來想象一下:假如你是__,你的心里是怎樣的美,你想想告訴大家你當是怎樣的美好心情。
生自己選擇,自讀課文,想象,然后,全班交流。
指導學生朗讀各個段落,讀出蜻蜓的自豪、青蛙的痛快、小魚兒的自在。
(設計意圖:鍛煉學生的自學、想象能力,促進入情入境,為感情朗讀奠定基礎。)
三、分角色朗讀,感知“敘述與引用”的不同書寫方式。
1、出示頭飾,分別請四個同學戴上。教師提出要求:我說小水珠,帶小水珠頭飾的同學就讀小水珠兒說的話。
訓練開始。(針對學生搞不清楚作者敘述、引用人物說的話的情形,給予針對性指導。)
2、全班同學分角色練習朗讀,一部分讀作者的話,一部分讀幾個小角色說的話。
練習三個輪次,分別提出要求:接的要自然,緊密,讀小角色說的話,要讀出相關自在、自豪、爽快、內心歡喜的感情。讀后面作者在寫它們玩耍的樣子,要讀出羨慕的語氣。
(設計意圖:在類似游戲的過程中,感知(不是明確認識)短文寫了作者說的,還寫了文中角色說的話,寫的時候,不一樣,為以后學習引號用法做鋪墊。)
3、拓展:想象、說話練習。還會有誰喜歡荷葉?(課件出示小動物圖片素材)他們會把荷葉當成什么?他們會怎么玩?
說:“荷葉是我的”
【設計意圖:這樣的訓練,有利于調動學生的生活積累,發展他們的想象力和創造力,同時把溝通語文與生活,語文與其他學科的聯系,培養了他們的理解能力。】
四、拓展延伸
1、進一步體會詞語搭配的合適。
教師出示問題:作者說小水珠兒把荷葉當搖籃,你們說,要與把它當搖籃行不行?為什么?(要學生說出理由就行)
在比較蜻蜓的立、青蛙的蹲,看看換一下位置行不行。(要學生說出理由)
(設計意圖:感知比喻句的本體喻體要與打比方的主體相聯系——誰來打比方,比成的東西
要符合打比方的主體的特點。不是將比喻特征,而是通過具體的比喻句所涉及到的要去來思考。從學習掌握的程度來講,就是感受具體例子。不做比喻句的講解。)
2、字形比較:作者說小水珠兒是躺在搖籃里,青蛙石墩在荷葉上。出示兩個漢字。一個是身字旁,一個是足字邊。為什么躺,就用“身”,蹲,就用“足”?
學生體會字旁跟字義的關系。
總結,體會漢字的趣味。
3、學生自己想辦法來記憶要求認識的其他漢字。
(設計意圖:引導學生結合字義分析自行特點,一方面強化對漢字的記憶,另一方面,鍛煉識字能力。)
語文課文教學備課教案4
教學目標:
1.學會3個生字,認識3種筆畫。
2.注重激發學生興趣,提高學生識字能力。
3.正確地讀兒歌,結合插圖了解句子的意思。
教學重點:正確掌握3個生字的音、形、義,能正確書寫3個字。
教學難點:正確書寫3個字。
教學準備:生字卡片,小黑板
教法:培優輔差
學法:小組合作
教學過程:
一、激趣導入,感悟漢字的演變過程。
二、讀兒歌
1.自己讀兒歌,把讀不準的字畫上小問號。
2.學生質疑讀不準的字,其他同學幫助解疑。
3.同桌同學互讀小兒歌,相互糾正讀音。
4.指名讀兒歌,其他同學聽聽讀音是否正確?
5.通過讀兒歌,你知道了什么?借助插圖理解句子的意思。
三、學習生字。
1.學生讀準每個生字的音。
2.小伙伴互相讀一讀,比比誰讀得好。
3.教師抽讀卡片,順讀,逆讀,打亂讀。
4.鞏固生字的讀音,做貼字游戲。教師出示生字卡片請學生讀,讀后把生字卡片貼在黑板上。再指名讀生字卡片,讀對的就把卡片獎勵給他,讓他把生字貼在拼音下面,其他同學當裁判共同參與。
四、了解字義。
1.這些生字大家讀得真棒,那么你們在生活中用過這些字嗎?想想,一會兒說給大家聽一聽。
五、記憶生字的字形
第二課時
教學過程:
一、復習
1.讀不帶拼音的生字卡片。
2.指名讀兒歌。
二、書寫生字
1.要想寫好每個字,光能按筆順描下來是不夠的,還要認真觀察每筆在田格中的位置,這樣才能把字寫得更好。
2.請大家先認真觀察4個字的每一筆在田格中的位置,然后獨立寫一個。(書上田格中的字)
3.學生提出認為難寫的字,師問:你們認為哪個字難寫?(水)
4.學生看老師是怎樣寫的?
5.請學生書寫田格中的第二個字。教師巡視,個別輔導,糾正學生的寫字姿勢和執筆方法。
6.學生評議。
三、鞏固練習
四、課堂小結。
語文課文教學備課教案5
教學要求
1.學會本課9個生字和7個詞語,認識7個字。
2.正確、流利地朗讀課文。
3.通過課文的學習,使學生認識到下雨前一些小動物的異常表現。
教學重點難點
1.正確、流利地朗讀課文,指導學生讀好對話,特別是指導讀好帶有疑問語氣、感嘆語氣的句子。
2.掌握生字的讀音和字形,結合詞語理解字義,結合句子理解生詞的意思。
課前準備
1.生字生詞卡片。
2.教學掛圖或投影片。
3.朗讀課文的錄音帶。
4.抄有全文的黑板或準備投影儀放映出全文。
5.請學生了解能預測天氣變化的自然現象。
教學時間2課時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一、聯系生活,談話揭題
1.同學們,夏天的時候,下雷陣雨之前,天氣會怎樣?我們會有什么感覺?
2.下雨之前,小動物又會有什么變化呢?這堂課,我們就來學習18——要下雨了。
二、充分自讀,整體感知
1.聽課文錄音,注意良好聽讀習慣的培養。
2.學生自由、輕聲地朗讀課文,注意讀準字音,讀通句子。看看文中先后出現了哪些小動物,做上記號。
3.同學們匯報交流:課文先后出現了哪幾種小動物(教師板書;小白兔、小燕子、小魚、螞蟻)學習生字“兔”,引導學生聯系小兔子的樣子記住“兔”的字形。
三、由扶到放,學習課文
1.指導學習一至三段。
(1)指名讀第一段。學習生字“彎、直”,通過做動作理解詞義。
(2)練習朗讀第一段,可邊讀邊做動作。
(3)教師引讀第二段:小燕子從他頭上飛過。小白兔大聲喊——(學生讀)。
(4)引導學生看第一幅掛圖:小燕子飛得很低,小白兔奇怪地向燕子為什么飛得這么低。學生練習朗讀小白兔喊叫的句子,提醒學生注意提示語“大聲喊”和句尾問號。
(5)先指名讀第三段,然后逐句以問引讀:
①教師指第一句問:燕子邊飛邊說——
②空氣怎么樣呢——(學生接讀第二句)蟲子的翅膀可比鳥的翅膀小多了,薄多了,就像透明的紗一樣,沾上了小水珠,就像人背上了鉛球一樣沉重,自然就飛不高了。再讀第二句。
③那小燕子飛不高是什么原因呢?學生讀最后一句,教師板書:捉蟲子,學習生字“捉”,練習朗讀句子。
(6)朗讀第三段。
2.半扶半放,學習四至六段。
(1)小白兔聽了燕子的話,半信半疑,書上這句問句該怎么讀呢?出示“是要下雨了嗎?”請學生讀。
(2)小白兔又看到什么?聽到什么?先自己讀讀四到六段,然后同座位分角色讀一讀。
(3)檢查、交流學習情況:
①換詞理解“往”。(可換“朝”、“向”)
②小魚游到水面上來的原因是什么?(板書:透透氣)
③指名練習分角色朗讀四到六段。
看見燕子低飛、小魚游出水面,聽了燕子和小魚的話,小白兔相信要下雨了嗎?大家讀讀下面幾段課文就知道了。
3.放手學習七到九段
(1).小白兔看到燕子低飛、魚游出水面,又聽了他們說的話,邊忙挎起籃子往家跑,這里的“連忙”可以換成什么詞?(立刻、馬上、趕緊)
(2).他又看見了什么?聽到了什么?他怎么做了?自然學習七至九段,通過朗讀來回答問題。
(3).學生匯報朗讀,教師相機指導學習生字詞,指導朗讀。(板書:搬東西)
“消息”一詞可結合課文內容理解:小兔把什么消息告訴了螞蟻?
小兔這個消息是怎么得來的?聯系前面小兔看到的、聽到的內容來理解。
四、練習分角色朗讀全文
1.學生自由讀全文,按小組練習分角色朗讀全文。
2.指名分角色朗讀。
第二課時
一、復習
1.開火車讀生字卡片(包括要求認識的字)
2.集體朗讀全文。
二、指導識字、寫字
1.啟發學生利用學過的偏旁、部件及熟字記字形。先同桌互相說說自己是怎樣記生字的,再指名說說是怎樣識記某個生字的。
指導書寫時,要重點提示下面幾個字。
兔、低:不要漏寫最后一筆“點”。
往:左邊是雙立人,不要寫成單立人。
彎:上半部不要寫成“亦”。
得:右邊筆畫多上下要寫緊湊。
2.完成課后練習2。先觀察生這筆畫在田字格里的位置,再描紅、臨寫。
3.用“彎、直、低、捉、消、息”進行擴詞練習,鼓勵學生積累詞匯。
三、詞句訓練
1.學生先自己口頭試著練習3里的詞語組成句子,然后大家交流,注意每題可以組成兩句。
2.讓學生書面完成練習3。
3.讀課后練習的句子。通過朗讀、比較,使學生體會到這三個句子表達的意思一句比一句具體。
四、擴展練習
請同學們課上交流能預測天氣變化的其他自然現象。可以分組交流,也可以全班在一起交流。
板書設計:
要下雨了
小燕子 低飛
小魚 游出水面 要下雨了
螞蟻 搬東西
語文課文教學備課教案相關文章:
★ 小學教案模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