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年級語文老師教學教案
認真編寫教案是提高教學水平的重要過程。教師編寫教案是一個研究教學大綱、教材、教學內容、學生及教法等因素的綜合過程。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三年級語文老師教學教案,僅供參考,希望能幫助到大家!
三年級語文老師教學教案1
教學目標
1、用自己的方式認識生字。通過想象、聯系上下文等方法理解“莞爾一笑”、“姹紫嫣紅”等詞語,積累好詞好句。
2、讀懂課文,想象花滿窗前、匯成花海的美麗景象,理解有關句子。
3、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體會德國人把花種給別人看的美好情懷。
教學重點
抓住重點詞句引導學生理解詞語、想象畫面、體會句子內在含義。
教學難點
明白真正的美來源于真正無私的愛。
教學準備
教師:1、生字、詞卡片;
2、準備幾幅花卉圖畫;
3、了解作者季羨林生平及美好行為的小故事。
課時安排
2課時。
教學過程
一、導入新課,引導質疑
1、愛美之心,人皆有之。花兒是美好的象征,人們愛用五顏六色的花裝點生活,也愛親手種花,領略那份獨特的花香花色。德國人也不例外,不過他們種花是給別人看的。(板書課題:花是種給別人看的)
2、讀了課題,你有什么疑問?(為什么花要種給別人看呢?)
二、初讀課文,了解大意
1、自由讀課文,用兩種不同符號勾出不認識的字和不理解的詞,再把它們多讀幾遍。
2、出示生字、詞卡片,檢查識記生字情況。(全班讀,或開火車讀等)
3、抽學生讀課文,要求讀正確、讀通順。
4、說說課文講了一件什么事?
三、精讀課文,感悟體會
1、精讀第1~3段,感受德國人愛花的美好情懷。
①默讀課文,德國人是怎樣種花的?他們這樣做有什么好處?分別用“”和“”畫出來。
②交流自己所畫的句子,聯系課文和實際理解:莞爾一笑、花團錦簇、姹紫嫣紅。
③對比朗讀寫種花人在自家養花和街上看花的句子,一邊讀,一邊想象花團錦簇、姹紫嫣紅的美麗景象。
④老師把準備好的花卉圖畫發給坐在中間的同學,朝同一方向(左邊和右邊)高高舉起,讓看到正面的孩子說說自己的感受。
⑤師小結:德國的種花人就和舉畫的同學一樣,雖然自己只能看到花的背影,但是讓更多的人看到了花兒美麗的笑臉。德國的種花人用自己的勤勞和愛心創造了美,并把美的東西與人分享,這是一種多么高尚的情懷啊!與此同時,他們自己也收獲到了美,這才是美的真諦。
⑥齊讀第2、3段,讀出自己的感情。
2、抓住中心句,學習第4、5段。
(1)自由讀課文,談談“變化是有的,但是美麗并沒有改變”這句話的意思。(提示:“變化”包括哪些變化?沒有變的是什么?)
(2)“美麗的東西很多”,這里“美麗的東西”有哪些?(建筑;公園、服飾,人們美的心靈、美的情懷)
(3)作者說這種做法“耐人尋味”,你“尋味”到了什么?德國種花人給你留下了什么印象?
3、有感情地朗讀全文,再次感受“花是種給別人看的”這種美好情懷。
四、補充拓展,指導積累
1、老師講講作者季羨林的作品與人品的小故事。
2、把自己喜歡的詞、句抄下來,背一背。
三年級語文老師教學教案2
教學過程
一、談話導入
1、你對作者巴金了解多少?(簡介巴金)
2、家鄉孩子想念他,都寫信給他。今天,我們就來學習他87歲時寫給家鄉孩子的一封回信,引出課題,并板書課題《巴金給家鄉孩子的信》。
二、自讀課文
1、自由讀課文。要求字字讀準,句句讀順,勾畫由生字組成的詞語。
2、指名讀生字,提出難讀、難寫的字,用多種方法識記。
3、找新詞,查字典或聯系上下文理解詞語。
4、說說每個段的意思。
三、精讀第1段
1、指名讀。家鄉孩子寫40封信,給巴金怎樣的感受?
2、朗讀巴金爺爺感謝孩子們的話,你有何體會?(巴金爺爺對孩子們的愛是非常真摯的)
四、精讀第2、3段
1、87歲的巴金爺爺寫回信容易嗎?自讀課文第2段,找出有關句子。
(我有病,寫字困難,捏著筆手不聽指揮……就是只給你們大家回一封短信也十分吃力,有時候在我的手里一支筆會有千斤重)
2、在這種情況下,巴金爺爺還是提起了筆,給家鄉孩子寫信,這是為什么呢?畫出最能表達巴金爺爺思念孩子們的句子。
3、理解“我多么想看見你們天真的笑臉,多么想聽見你們歌唱般的聲音……”體會巴金思念孩子們但力不從心的思想感情。
4、理解“多么……多么”表達的強烈感情,并口頭造句。
5、有感情地朗讀這一段。
五、精讀第4、5段
1、巴金是普通人嗎?他為什么只把自己當作普通人?
(我們從巴金爺爺的簡介中知道了他是作家,創作了大量的小說、散文、游記等文學作品,翻譯了許多外國作品,在國際上享有崇高的聲譽)
2、巴金為什么而寫作?理解課文后回答。
(以寫作來表達對祖國和同胞無限的愛)
(用“不是……而是”來造句)
3、巴金在信中怎樣評價自己的一生?
4、理解“讓生命開花”的含義。
(“開花”并非指自然意義上的開花,而是指人生放出光彩。“愛”、“同情”、“精力”和“時間”為自己生存所花的能有多少,更多的時間都給予了別人,而為別人活著,生命才有意義)
巴金思索、追求,明白了生命的意義是什么?文中哪一句表達了“讓生命開花”的意思。(生命的意義在于奉獻而不在于享受)
他甚至還希望“再活一次”、“重新學習,重新工作”,讓生命更有意義。可見他品德多么高尚啊!
5、小結:巴金是有名作家,卻把自己當作普通人、平凡人、老實人,他當時已87歲了,還在想著怎樣為社會添光彩,怎樣讓生命開花結果,生命的意義在于奉獻而不在于享受。我們也要讓自己的生命開花。
6、指導朗讀有關語句。(讀出對老人的崇敬)
六、講讀課文第6段
1、指名讀課文,思考:這一段主要寫了什么。
2、用親切的語氣讀,把巴金爺爺對孩子們真誠關懷的情感讀出來。
七、學習書信的格式
1、了解書信的格式。(稱呼、正文、結尾、署名、日期)
2、對照課文,指明書信的幾個組成部分。
八、選擇自己喜歡的段落有感情地朗讀
九、總結
生命的意義在于奉獻,而不在于享受。正是這樣不斷地釋放自己的能量,貢獻自己的精力,巴金爺爺才創作了大量的文學作品,向社會提供了無限的精神食糧,實現了自己的人生價值。
三年級語文老師教學教案3
教學目標
1、用自己喜歡的方法自學本課6個生字及新詞。
2、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讀懂課文內容,明白課文寓意。
3、能聯系實際談體會,愿意做一個自信的人。
教學重點
理解課文的寓意。
教學準備
教師:生字卡,兩張漫畫:自信的玉米、絕望的玉米。
學生:收集關于自信的名人名言、詩句、故事。教學時間2課時。
教學過程
一、談話激趣,引入新課
1、請同學們滿懷激情地讀這句話:行,行,行,你真行!棒,棒,棒,我真棒!
2、但是,每個人都有失落的時候。也許你覺得自己很棒,卻沒有人夸獎你;也許你覺得自己很有才華,卻沒有人賞識你……不用著急,學了《最棒的玉米》,你就什么都明白了。板書課文題目。
二、讀通課文,了解大意
1、學生自讀課文,用自己選定的符號勾畫出生字和不理解的詞語。
2、借助工具書與同桌共同完成識字任務。你讀我考,檢查識字效果。教師抽讀生字卡。
3、學生大聲地自讀課文,讓老師和同學們看到你的表情。
4、自薦讀課文。其他同學認真傾聽并思考:這篇課文講了一個什么故事?用一二句話簡要地歸納故事內容。要點:一個最棒的玉米,一次又一次地被老爺爺冷落,誤以為自己是最差的玉米。沒想到老爺爺最后摘走它,是要拿它作種子。
三、課堂練習
1、寫生字。先描后寫,每個生字寫兩遍,一邊寫,一邊記。
2、展評作業。請覺得自己的字寫得漂亮的同學,在展示臺上介紹自己的得意之處。
四、細讀課文,感受情感
1、出示兩張漫畫:自信的玉米,絕望的玉米。請同學們用自己的話描繪玉米的不同表情。
2、學生快速默讀,找出文中與漫畫對應的段落。(第2、6段)
3、自讀第2段,你覺得玉米怎么樣?你是從哪里體會出來的?從棒玉米的樣子“顆粒飽滿”和語言“長得”以及周圍玉米的“交口稱贊”中體會棒玉米的樂觀自信。
板書:顆粒飽滿,交口稱贊,樂觀自信。
4、想象棒玉米說話的樣子、神情,讀出棒玉米自信的感覺。練一練,推薦讀、自薦讀。其余同學認真傾聽后評一評。
5、“交口稱贊”是什么意思?想象一下周圍玉米是怎樣交口稱贊的,說一說。
6、細讀課文第6段,體會棒玉米的絕望自卑。
(1)學生自讀課文第6段,你覺得這支玉米怎么樣?你是從哪兒體會出來的?從“估計太高”、“最差”、“連……也……”、“自作自受”等心理活動,以及“流下傷心的眼淚”的表情體會到棒玉米變得絕望自卑。(板書:以為,其實最差,絕望自卑)
(2)能讀出玉米的絕望嗎?練一練,自薦讀,其余同學認真傾聽后評一評。男女同學賽讀,全班同學自己配動作讀。
7、細讀第3~5段,體會玉米從自信到自卑的感情變化過程。
過渡:一支本來很棒的玉米,后來怎么變得絕望了呢?
(1)抽讀第3~5段,談談體會。要點:收獲那天,老爺爺只摘走了其他玉米;第二天,老爺爺也沒有把它摘走;第三天,第四天……以后十幾天,老爺爺看也沒來看它,在一次又一次的打擊下,它絕望了。板書:一次又一次的打擊
(2)誰有過和棒玉米類似的經歷嗎?給同學們說一說,讓我們來感受一下棒玉米的這種心情吧。齊讀第3~5段。
8、細讀第7~9段。
(1)就在棒玉米絕望、傷心的時候,一件讓棒玉米意想不到的事發生了。發生了什么事呢?學生自讀第7~9段。
(2)棒玉米明白了老爺爺不摘走它的原因,你知道它明白了什么嗎?
(3)你想對棒玉米說點什么?用你收集的名人名言、詩句,結合你學了課文的體會,勸勸棒玉米吧!
五、編演課本劇,深化情感,體會寓意。
三年級語文老師教學教案4
教學目標
1、認識本課生字,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2、聯系上下文和生活積累,理解課文內容,并弄清作者的觀察順序。
3、想象畫中美景,體會文章所表達的思想感情,激發學生熱愛大自然的情趣。積累優美的詞句和喜歡的段落。
教學重點
感受、品悟、積累優美的語言,弄清作者觀察順序。
教學難點
引導學生想象畫面中的美景,掌握并能運用課文觀察方法練習寫作。
教學準備
CAI課件、優美的輕音樂或掛圖。
教學時間
1課時。
教學過程
一、賞畫激趣,導入新課
1、孩子們,看,今天老師給你們準備了什么?(投影展示文中的插圖)看見這樣一幅畫,你們想說些什么?
2、導入新課。
喲,孩子們都在認真欣賞這幅畫呢?你們知道嗎?一位小朋友最喜歡這幅油畫了,他不但像你們一樣欣賞了這幅畫,而且還寫了一篇優美的文章《一幅畫》(板書課題)。看看這幅畫,看看這個題目,孩子們說說你最想知道什么?(鼓勵學生質疑)教師歸納,提煉出主要問題。
那么我們就帶著問題,走進這幅令人陶醉的畫卷中,和作者一起欣賞這幅畫吧!
二、自學課文,了解寫了什么
1、孩子們,你們都是學習的主人,這是一篇略讀課文,我們應該怎么辦?對,老師相信你們能自主讀懂它!
2、媒體出示自學要求。
(1)自己讀通課文,注意帶拼音的生字多讀幾遍,不理解的詞語可以采用查字典、聯系上下文或聯系生活實際理解。
(2)這幅畫畫了些什么?用鉛筆勾畫出文中描寫的畫中景物。
(3)作者為什么最喜歡這一幅畫?
3、師:現在孩子們可以按自學要求,自己選擇喜歡的方式學習課文,如果你有體會、有感受,請與同桌互相交流,和他一起分享成功的快樂;如果你有不明白的地方,請教同桌,尋求他的幫助。
4、學生自主學習,教師深入到學生中巡視,了解學生自學情況。
三、交流自學情況
1、指名讀課文,其他同學當小評委,仔細聽他哪些地方讀得好,哪些地方需要幫助。(指名讀→師生評議)
2、引導學生聯系上下文或結合生活實際,理解“搖線、悅耳、奇形怪狀”等詞語。
3、說說哪些段落寫了這幅畫的主要內容,都寫了些什么?整體感知文章內容。
學生先匯報,教師點撥。課文的第2~6段寫了這幅畫的內容,作者在第2、3段中描寫了天空——大山——綠樹——草地——野花——小木屋等景物,其中側重描寫了綠樹;在第4、5、6段中抓住小溪——溪水——兩旁的野花——石鋪小路——石頭等進行描寫,其中抓住了小溪動態的描寫,寫出了自己的聯想。
四、重點閱讀,學習怎樣寫
過渡:孩子們,剛才通過你們的自主學習,已經知道課文寫了畫上的天空、大山、綠樹、草地、小木屋、小溪、野花、石鋪小路和石頭。畫上的景色美,作者寫的文章美嗎?就讓我們來美美地讀一讀書上描寫的這些內容吧!
1、教師配樂,有感情地美讀課文第2~6段。
2、老師在讀的時候,希望孩子們張開想象的翅膀,把你感受到的通過朗讀表現出來。
3、小組探討:課文這幾段按什么順序觀察的?這樣寫有什么好處?
學生小組合作學習,弄清楚作者由遠到近欣賞圖畫的順序,并且一邊欣賞,一邊發揮想象,使畫上的內容活起來。寫的時候,采用打比方等方法,寫得生動而又具體。
五、拓展延伸
請你自選一幅你最喜歡的畫或自己畫一幅最美的畫,按一定的順序,仔細觀察,充分發揮想象,并寫一寫。看誰選的畫最美,看誰寫的文章最美!
三年級語文老師教學教案5
教學目標
1、學會本課生字,聯系上下文理解“狂轟濫炸”、“暴風驟雨”等詞語的意思。
2、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3、抓住重點詞句,體會毛澤東鎮定自若、幽默風趣、談笑風生的大無畏精神。
教學重點
抓住描寫毛澤東神態、語言、動作的詞句,體會人物的精神品質。
教學準備
教師:電影《延安保衛戰》精彩片段或掛圖;收集毛澤東有關資料;新詞卡片。
學生:收集有關毛澤東的圖片、文字資料。
教學過程
一、從題入手,質疑激趣
齊讀課題,想象一下,當炸彈在身邊響起時,人們通常會有什么反應?(害怕、恐懼、馬上躲避、慌亂等)有一個偉人,當炸彈在身邊響起時,他的表現與你們說的全然不同,趕快到課文中去了解吧!
二、初讀感知,自主識字
1、用自己喜歡的方式讀課文,勾出自己不認識的字、不理解的詞。
2、用自己喜歡的辦法識字。(可借助工具書、聯系生活實際、用各種記字方法)
3、小組合作識字,相互認讀,交流識字辦法,提出不理解的詞語,討論解決。
4、出示詞語卡片,抽學生認讀、理解,老師相機訂正字音,點撥詞義。
5、再讀課文,一邊讀一邊想,課文講了什么事?
三、讀悟結合,體會品質
1、課文描述了炸彈幾次在毛澤東身邊響起?哪些段寫第一次?哪些段寫第二次?
2、觀看《延安保衛戰》電影精彩片段,身臨其境感受戰斗場面,說感想。(或出示掛圖,教師深情地簡述戰斗情景)
3、讀課文,用“”勾出描寫炸彈爆炸時情況危險的句子,用“”勾出描寫毛澤東神態、語言、動作的句子。勾出來后自己讀句子,細心體會。
4、在小組內把勾出來的感受最深的句子讀給伙伴聽,說說自己的體會。伙伴之間相互補充。
5、全班交流感悟描寫情況危險的句子。
(1)抽學生交流句子,訂正。(“突然……”和“話音未落……”)
(2)說出自己對句子的體會,相互補充。
(從“突出”、“話音未落”體會炸彈隨時可能爆炸;從“頃刻、一時間、硝煙彌漫、一聲巨響、天昏地暗”等體會炸彈殺傷力大,感受情況危急)
(3)自由練習有感情地朗讀,邊讀邊想象情景,通過朗讀體會情況的危急。
(4)抽讀,評價。
(5)老師引讀。
過渡:炸彈時時在身邊響起,隨時都有死的威脅,面對炮火,毛澤東又是怎樣對待的呢?
6、交流感悟描寫毛澤東神態、語言、行動的句子。
(1)逐句交流,說出體會,相互補充。引導學生悟出毛澤東身處險境,鎮定自若、心系群眾、幽默風趣的精神品質。
理解“一本正經、連根拔”等詞語。
(2)出示小黑板,比較句式:
A、只見毛澤東左手端著茶杯,右手仍在畫圖,好像剛才什么都沒發生似的。
B、只見毛澤東左手穩穩地端著茶杯,(連一星半點水也沒有灑落),右手的那支筆仍在地圖上移動,(畫的線一點兒也沒有打折),好像剛才什么都沒發生似的。
①對比讀句子。
②說說哪一句話寫得好?好在哪里?(引導學生從對比中體會具體細致的描寫,讓人更真切地感覺到他的臨危不懼、鎮定自若)
(3)自由練讀描寫毛澤東神態、語言、行動的句子,選擇你讀得的一句讀給伙伴們聽。
7、還有沒有不明白的地方?提出來大家共同解決。
四、總結升華,拓展延伸
1、讀了課文,你覺得毛澤東是一個什么樣的人?
2、你對毛澤東還有哪些了解?師生交流課前收集的資料。
3、小結:毛澤東是中華人民共和國的,是他帶領全國人民建立了新中國,是他親手升起第一面五星紅旗。他是一位了不起的革命家、軍事家、政治家,也是一位杰出的詩人。毛澤東是中國人民、世界人民無比敬仰的偉大領袖。
4、課外繼續收集毛澤東和其他老一輩革命家的故事,準備開展一次“光輝旗幟”主題班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