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年級語文教學示范教案
借助教學反思可以快速提升自己的教學能力;你是否在尋找“一年級語文教學示范教案”?下面小編給大家帶來了相關資料,僅供參考,歡迎大家閱讀,希望能夠對大家有所幫助。
一年級語文教學示范教案(精選篇1)
教學目標:
1.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2.理解文中新詞及含義深刻的句子。
3.理解課文內容,了解課文的敘述順序。
4.培養學生同情人、幫助人的愛心,受到助人為樂的教育。
教學步驟:
一、導入新課
下雨天,人們往往都是急匆匆地趕路,在慌亂中,會發生一些意想不到的事。今天,我們要學的就是發生在雨中的一件事。(板書課題)
二、自由讀課文;思考
本文主要寫了一件什么事?
三、交流
四、采用自己最喜歡的方式讀課文,思考
文中哪部分內容使你最受感動?請結合具體詞句談一談。
(先獨立思考,再小組交流,最后全班匯報。)
1.孩子們幫姑娘撿蘋果。“跑、撿、說、解、揮、站、喊”寫出了孩子們撿蘋果的動作。
2.過路人幫姑娘撿蘋果。他們當中有年輕的司機,有白發的老爺爺。“伸、笑、跳、撿”寫出了他們撿蘋果的動作。
教師引導:急匆匆冒雨趕路的過路人,他們為什么也和孩子們一起幫姑娘檢蘋果?
(因為他們有助人為樂的好品德,他們被孩子們的行動所感染。)
3.姑娘的心理有什么變化?你從哪兒能讀出來?
(著急、發愁——擔心、焦慮——高興、感動。)
4.出示文中插圖,觀察描述撿蘋果時馬路上熱鬧的情景。
5.指導學生有感情地朗讀四、五自然段。
五、小組自學,應重點完成以下問題
(l)“這一切來得這樣突然,又結束得這樣迅速”一句中“這一切”指什么?為什么這樣說?
(2)孩子們為什么唱著歌走了?你想對他們說些什么?
六、解決疑點
結合全文想一想,本文重點寫雨中發生的一件事,為什么開頭兩段要寫景呢?
引導學生弄清:
前二段描寫的作用:①點明時間。②突出了當時的環境,為下文姑娘撒蘋果和孩子們撿蘋果作了鋪墊。③美麗的雨景和人們助人為樂的美好品質融為一體。
相機進行感情朗讀的指導。
七、理清順序,練習復述
八、總結
讓學生談收獲。(內容、寫法、思想)
九、布置作業
1.把《雨中》這個故事講給家長或小伙伴聽。
2.積累一些描寫雨景的語段。
附:板書設計
教案點評:
通過聯系上下文、對比等形式理解詞句。通過反復朗讀,看課文插圖、錄像、小組討論等方法理解課文內容,從中受到教育。通過反復誦讀,體會意境之美和心情的快樂。
一年級語文教學示范教案(精選篇2)
教學目標
1、學會6個生字,認識3個偏旁,分別是兇字框、口字旁、春字頭。
2、會認3個字。
3、知道這首詩講的是一幅山水畫,理解每句詩的意思。
4、正確、流利地朗讀課文。背誦課文。
教學重點:
1、學會6個生字,認識3個偏旁。
2、能理解每句詩的意思。
3、正確、流利地朗讀課文。背誦課文。
教學難點:理解詩句的意思
教學過程
一、謎語導入
同學們,你們喜歡猜謎語嗎?誰愿意說一個謎語讓大家猜一猜?(學生說,學生猜)。老師說一個謎語,請你們大家猜一猜謎底是什么?看誰聽得準,猜得對。“遠看山有色,近聽水無聲,春去花還在,人來鳥不驚。”你們猜出是什么了嗎?我們學完這篇課文,你就會知道的。
二、看圖。
1、出示圖:學生自己認真觀察圖,看看圖上畫了些什么?
持之以恒
2、請同學說說圖上畫了什么?引導學生按一定順序觀察,可以從遠到近,也可以從近到遠的順序。(圖上畫了山、水、花、鳥)那么這首詩是怎么寫山、水、花、鳥的呢?
三、初讀課文,認識生字。
1、借助拼音讀課文,邊讀邊畫出生字和會認字。
2、畫出的生字和會認字借助拼音多讀幾遍。
3、同桌小伙伴互相讀讀課文,聽聽讀音是否準確。
4、指名讀課文,大家糾正讀音。
四、學習生字的字形結構及字義。
1、先讓學生識記生字,識記時可以聯系詩句內容,也可以聯系生活實際記憶字形,了解字義。
2、同桌同學互相說說自己是怎樣記憶的?
3、請記憶字形巧妙的同學當小老師給大家講一講。
人:獨體字,筆畫記憶:撇,捺。也可以用手勢記憶,左右手心相對,左手在上,右手在下就是“人”字。組詞:好人,人民。
色:上下結構,可以用熟字“魚”來記,去掉“田和橫”換成“巴”字就是“色”字。組詞:景色、彩色。
無:獨體字,可以用熟字“天”來記,“天”字最后一筆“捺”改寫成“豎彎鉤”就是“無”字;也可以用“二”字加上一撇一豎彎鉤。“無”就是沒有的意思。組詞:無有、無用、無人。
畫:先認識“”(兇字框)可以用熟字換筆畫的方法記憶。用“魚”字來記,去掉上面的角字頭,換成“橫”,下面的“橫”寫成“兇字框”就是畫。組詞:畫畫,圖畫。
春:先認識“春字頭”。上下結構的字。上面是“春字頭”,下面是“日”字,合起來就是“春”字。學生書空“春”字筆順。組詞:春天、春雨、春風。
聽:認識“口”字旁。左右結構的字。左邊是“口字旁”,右邊是“斤”字,合起來就是“聽”字。組詞:聽講、聽話。
4、抽讀生字和詞語的卡片,鞏固生字。
五、正確書寫生字。
1、讓學生自己觀察生字的重點筆畫在田字格中的位置。
2、在書上描紅。
3、教師重點指導“畫”和“春”兩個字。
4、其他幾個字學生自己照書中的范字練習書寫,教師巡視,進行個別輔導。
5、學生在生字本上正確、規范地書寫每個生字。
六、學習詩句,理解意思。
1、學習前兩行詩句。
(1)自己小聲讀讀這兩行。邊讀詩句,邊看圖邊思考,這兩行詩句的意思是什么?
(2)指名讀這兩行。再讓學生說說自己的理解。板書:遠山有色近水無聲
(3)讓學生找找二行詩句中的相對應的詞。
“遠看”和“近聽”、“山和水”、“有和無”、“色和聲”是相對應的詞。
(4)認真看圖,遠處的山、近處的水怎么樣?
眺望遠處的山峰,你會看到什么樣的景色?(朦朦朧朧)看圖水流從高處往下流,會發出什么聲音?那么詩中卻說走近了還是聽不到水的聲音,這是怎么回事呀!你們猜到這則謎語的謎底了嗎?(畫)
(5)指導朗讀。
教師范讀,學生練習朗讀,同桌讀,指名讀。
2、學習后兩行詩句。
(1)總體學法:
①讀詩句,對照圖,說說這兩行的大致意思。
②想想詩句中是怎樣寫畫中的山和水的。
③聯系實際想,應該是什么樣的景色,而書中為什么這樣寫?找到詩句與畫的聯系。
(2)學生結合學習方法自學后兩行的內容。
(3)小組內互相說一說。
(4)指名說說對后兩行詩句的理解。
(春天已經過去了,花還是那么鮮艷、美麗。當人們走近的時候,枝頭上的鳥不害怕,仍然停在枝頭上)板書:去花還在來鳥不驚
(5)聯系生活實際說說又是什么樣的情況?
(春天過去了,花就謝了,當人們走近鳥時,鳥一定會飛走的。)
(6)指導朗讀。
教師范讀,突出“去、還在、來、不驚”這幾個詞。
學生練習朗讀,同桌互讀,指名讀。
3、朗讀全首詩。
(1)在詩句中找出意思相反的詞。
遠——近來——去有——無
(2)找出相對應的詞讀一讀。
花——鳥山——水聲——色
4、結合板書練習背誦。
(1)自己練習背誦。
(2)同桌互背。
(3)指名背誦。
板書設計:
14、畫遠山近水去花來鳥
有色無聲還在不驚
一年級語文教學示范教案(精選篇3)
教學目標:
1.識字11個;辨別多音字“少”,同音字“南、男”。
2.認識前后左右的位置。
3.寫字練習。
教學重點:識字。
教學難點:
1.認識位置。
2.比較同音字。
教學準備:
(一)教具
1.課文圖片。
2.生字卡片;將漢字卡片設計成漢字在上面大而突出,漢語拼音在漢字下面,比漢字稍微小一些。
3.拼音圖卡。
投影片:東西南北
(二)學具
生字卡片。
教學過程:
一、引入
教師出示課文插圖:圖上有什么人?
這些人中,有男人、女人、老人很小孩,我們可以稱他們為“男女老少”離我們最近的是一位老爺爺,帶著三個小孫孫放風箏。老爺爺站在最左邊放風箏,穿紫衣服的小朋友在招呼右邊的兩個小朋友,過來看放風箏,右邊的兩個小朋友都趕緊跑過來了,看他們玩得多開心呀!在他們的前面還有兩個小朋友在看馬路上的汽車,左前方有一位叔叔和一位阿姨在交談。
在莊嚴的城樓前還聳立兩根漢白玉華表,x廣場上有很多人,他們來自東西南北各個地方。
教師板書課題。
二、新授
(一)利用漢語拼音試讀
1.同學們都知道了前后左右的方向了,這幾個字你們認識了嗎?不認識沒關系,準確的拼讀漢字下面的漢語拼音你一定能認識這些字。相信自己行自己就能行!大家先看拼音,讀準每一個字的聲母和韻母,準確拼讀音節,試著認字。如果遇到不認識的字,大家想一想,有什么好辦法?(指名說一說:在不認識的字下面畫一個小圓圈,反復拼讀認字;請教身邊的同學;問一問老師……)大家比一比,賽一賽,誰認得又準確又迅速。
2.學來讀一讀,看一看聽一聽,他和你讀的一樣嗎?
3.哪位小老師愿意帶領大家一起讀生字?按順序讀你們會了,不按順序你們還會嗎?
4.游戲幫助小雞找家。
準備16個小房子的拼音圖卡,分別寫上“東西南北……”的音節;制作16只小雞,身上分別寫上生字“東西南北……”
(1)任意指一座房子,問:這是誰的房子?學生拼讀音節,
(2)依次選出幾對男生女生,將寫有字的小雞和房子一一對應,看誰找得又對又快。直到全部搭配好為止。
5.大家都很細心,如果老師搬走拼音房子,你還能認出這些字嗎?(教師打亂順序任意指字,指名讀——齊讀——開火車讀)
(二)記字
1.教師出示生字卡片:“少”,提問:它有兩個名字,哪位同學能讀一讀這個字?讀sh4o時,可以組成哪些詞語?讀sh3o時又能組成哪些詞語?
2.教師出示:“南——男”,提問:你能分別組詞嗎?
老師說一句話請你判斷一下是哪個漢字:說話內容:
(1)秋天來了,天氣涼了,一群大雁飛到南方去了。
(2)我們班的男同學特別愛勞動!
1.在有幾個字寶寶跑出來了,快認認他們。出示投影:
東——車先用它們組組詞
西——兩組個詞區分一下
石——右——左能不能用組詞的方法
提問:這些字有點像,你有什么好辦法記住這些字的樣子和讀音嗎?自己想一想——小組同學討論——指名回答。
教師提示:左和右,兩兄弟,比一比不同之處在哪里?(左下工,右下口。)
2.你還有哪些字不認識?
3.認識前后左右的位置,隨之認識“前后左右”四個字。
(三)說話:我們認識了課文中的生字,你能說說你的前后左右嗎?如果你的位置變了,你的前后左右在哪邊?
1.能介紹一下你前后左右的同學嗎?
2.大家一起學習,讓我們再一起做個游戲:左手摸右耳,右手摸左耳……
三、練習:翻牌認字
方法:學生拿出生字卡片,同桌合作學習。一人讀字,一人找字,看誰找得準,收獲多。全部認識,獎勵同桌兩朵小紅花;認識大部分字,獎勵同桌一朵小紅花。
四、寫字
你認為哪個字難寫,需要老師幫忙?
1.同學說一說字的筆順筆畫。(注意“女”字的最后一筆是橫)書空。
2.練習寫字。
左:橫在上半格中間靠下一點,撇豎虛線右邊一點起筆,往左到左下格中間出撇尖,短橫在撇下橫虛線下起筆比第一筆橫稍短一些收筆,豎從橫下邊中間位置起筆到下半格中間手臂,最后一筆橫從撇下起筆比第一筆橫長一些處收筆。
右:第一筆長橫上半格下邊起筆,撇和左的撇位置相同,口寫在和左的工相同的位置上。
男:上邊的田寫在上半格橫虛線上邊,力寫在下半格橫虛線下,橫折鉤的橫稍寬一些,撇從豎虛線起筆,田的豎和力的撇是兩筆。
女:學習筆畫撇點。學寫女字,一筆撇點,二筆撇,三筆衡。起筆豎虛線上半格中間往左過橫虛線開始點往右下斜,到右下格中間收筆,最后寫橫,從橫虛線起筆橫虛線上一點收筆,把撇露出頭來。注意女的筆順。)
五、小結
中國的文字這么有趣,我們一定要把它學好。
小學一年級語文《東西南北》優質教學反思
《東西南北》這一課的教學目標是:使學生認識東、南、西、北四個方向,能夠用給定的一個方向辨認其余的三個方向,并能用這些詞語描述物體所在的方向。為達到上述這一教學目標,在教學過程中我注意了以下幾點:
1.重視學生的生活經驗
本節知識是與學生的生活緊密結合在一起的。學生只有在實際生活中才能體會到辨認方向的重要性,也只有在實際生活中才能學會辨認東、南、西、北,發展空間觀念。因此,教學中我充分利用了學生已有的生活經驗,如“早晨起來,面向太陽……”等兒歌,為達到教學目標起到的作用不小。
2.以活動為課堂的基本組織形式,充分發揮學生自主學習的能力
本節課我把學習的場地由室內轉向室外,同學們熱情高漲,積極地投入學習中,學生在獨立觀察、認真思考、小組合作等多種活動形式中學習,牢固掌握了本課所學知識,真正的成為了學習的主人。
3、觀察身邊,課堂延伸
學生在熟悉的學校環境及游戲中建立了一定的方向概念。在回到課堂中,學生的興致仍然高昂。傳授者通過讓學生觀察身邊的事物,然后用東西南北四個方向口述四周的事物。這樣,不僅鞏固了學生原有的知識,同時,也使書本的知識升華到現實中來,讓學生的個性得到充分地張揚。
這一堂課,把主體地位還給了學生,充分地運用了身邊的資源,讓學生在快樂中學習,在游戲中學習,使數學教學真正的面向了全體學生。
一年級語文教學示范教案(精選篇4)
教學目標:
1、理解課文內容,感受彩虹的美,培養愛美的情趣。
2、會正確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3、用自己的話說說雷雨后的景象。
教學重點:
1、重點句子的理解(兩個擬人句、一個問句),說說雷雨后的景象。
2、讓學生感受虹的色彩美和形狀美。
教學難點:
1、課文最后一個問句的理解。
2、指導學生感情朗讀課題、感情朗讀詞語和感情朗讀課文。
教學準備:課件制作。
教學過程:
一、引入課文
小朋友,喜歡虹嗎?為什么?
今天,我們繼續來學習35課《虹》,誰能讀好課題(指名讀課題)
二、復習舊知
1、復習生字并組詞
2、重點提示:“夏“”彩“
3、聽寫詞語:夏天、雷雨、出現、美麗、彩虹、一道
4、校對詞語,選擇喜歡的詞語讀讀(出示投影)
三、學習課文
1、通篇感知
(1)小朋友,你們知道什么時候經常會下雨嗎?
(2)下雷雨前,給你的感覺是怎么樣的?
那雷雨過后呢?你們看!(出示雨后大自然的動畫圖)
(3)小朋友,你們看到了些什么?
感覺怎么樣?(自由說)
2、學習第1段
(1)雷雨后的景色多迷人啊,請小朋友打開課本讀讀第1小節(感受一下雨后的景色)
(2)誰想來讀讀、指名讀。
(3)挑選自己最喜歡的句子讀讀,看看你讀懂了些什么?
(4)山啊,樹啊,好像洗了個澡。
A、喜歡這個句子的小朋友來讀讀。
B、說說你們從這個句子讀懂些什么?
C、你還讀懂了些什么?
D、那么舒服,他們肯定很開心,山和樹會說些什么?想想這時你就是山,你就是樹,你想說些什么?(加上自己的動作表情,可以站起來)
(5)稻子啊,玉米啊,全都喝了個飽。
A、喜歡這個句子的小朋友自己讀讀這句話。
B、讀懂了些什么?
C、是啊,雷雨前他們渴得難受,今天終于吃飽喝足了,真舒服、真痛快!那它們又會說些什么?
D、能讀好這句話嗎?(表情、動作)
(6)你們讀得真棒!雨后的大自然一片清新自然,多么干凈、多么精神,它們可舒服啦!能讀出這種舒服、開心的感覺嗎?(加上你的動作、表情自由讀、指名讀、齊讀)
(7)看著那么美的景色,那么美的文字,想不想背下來,記在自己的腦子里(背誦)
3、學習第2段
(1)雷雨過后,大自然轉眼變得特別干凈、清新,小朋友,你們看太陽公公出來了,還給我們帶來了什么?
(2)想不想再仔細地看看彩虹?看到那么美的彩虹,你們想對彩虹說些什么?
(3)用自己喜歡的方式美美地讀第2段。
(4)指名讀讀。(評議)
(5)指導朗讀:“是誰飛上藍天,畫成了這座七彩的橋?”誰來讀好它。
(6)會用“是誰”說個問句?
(7)讀了這個句子你們有什么總是要問嗎?(質疑解答)
為什么說彩虹是座橋?為什么彩虹是座七彩的橋?
(8)想知道彩虹是怎么形成的嗎?讓小博士來告訴你!(出示彩虹形成原因)
(9)你讀懂得了什么?可能有些還不懂,等你長大了就會慢慢明白了。讓我們再來美美地讀讀這1小節。
(10)背誦、配樂(指名配樂、集體配樂)
四、雷雨后出現的彩虹太美麗了,小朋友都很投入,我們再來陶醉一番怎么樣?合上這優美的音樂把課文讀讀。
五、看到這美麗的彩虹,小朋友都呆了,老師還要讓你們驚呆,還有更美的呢!你們看!(出示各種各樣的彩虹組圖)
想不想把眼前的美麗留住,合出你的紙和筆畫畫彩虹(你覺得彩虹的樣子是怎么樣的就怎么畫)
一年級語文教學示范教案(精選篇5)
一、看圖激趣,導入課題
1、看圖引入
今天,老師給大家帶來了一副圖畫。小朋友們趕快瞪大你的小眼睛課件出示圖片“池塘”圖片
問:你看到什么了?
2、揭題“小池”
(1)讀題,注意讀好“池”是翹舌音
(2)隨機識字:你有什么好方法記住這個“池”字?
3、課題拓展:你喜歡這個小池嗎?為什么?
4、引導再次讀題:那咱們就用喜歡的語氣來讀讀課題
二、欣賞圖畫,引學古詩(1、2兩行)
1、請小朋友猜一猜,這小池的水可能是從哪里來的?
學生猜想完畢后,課件展示“細小的泉水從泉眼里流出來”
小朋友猜想的都有可能,但是老師告訴你,這個池塘的水是從這個泉眼里(課件指著泉眼)流出來的。練讀“泉眼”
2、請仔細觀察觀察,泉眼的水是怎樣流的?
(1)同桌討論
(2)個別匯報
教師作適當的引導細細聽聽,有聲音嗎?(引出無聲)
好好看看,泉水流出的樣子?(引出惜細流)
3、教學生字“惜”
(1)指名讀
(2)誰能給他找找好朋友
(3)看看圖,讀讀詩,是誰舍不得誰呀?
4、引導朗讀第一行
你能用上舍不得的語氣讀讀嗎?
自由練讀個別讀齊讀
過渡:讀得那么好,你瞧,太陽公公都放射出了柔和的陽光表揚你們了。(課件展示柔和的陽光)
5、出示“晴柔”引導讀準“柔”字
6、課件展示“樹陰”
(1)你知道這是什么嗎?學習生字“陰”
(2)樹陰在哪兒呢?對呀,它都映到水面上了!
學習生字“照”(注意翹舌音),你在哪里見到過這個字?
7、出示第二行古詩
(1)個別讀
(2)學習生字“愛”
①個別讀
②你能用它來說一句話嗎?
③在這里,是誰喜歡晴天里柔和的陽光?
(3)那你就帶上高興的心情,喜歡的語氣讀讀吧!
三、出示古詩,繪圖體會(3、4兩行)
1、出示詩句小荷才露尖尖角,
早有蜻蜓立上頭。
(1)自由讀讀這兩句古詩(讀正確)
(2)指句讀
(3)電腦老師范讀,請小朋友們在頭腦中想象畫圖
(4)指名反饋
2、組織學生看詩畫圖(可以獨立完成,也可找幾個小伙伴合作完成)
3、組織評畫,在評議中隨機教學生字“露”“立”
“露”:(1)誰有好方法記住它?
(2)你能給它找朋友嗎?
(3)借圖體會意思“長出來了、冒出來了”
“立”:(1)小晴蜓飛過來了,立在了荷葉上,你能給立換個詞嗎?
(2)指名表演:誰會做做“立”的動作?
(3)引導書寫:仔細看看,怎樣才能把它寫漂亮?
范寫描紅自由練習
四、情感誦讀,內化意境
1、引導采用多種方式進行賞讀
(1)自由練讀(讀出個性)
(2)個別讀(集體評議)
(3)教師范讀(牽引示范)
(4)再次個別朗讀(嘗試品讀)
(5)同桌互讀(擴大朗讀訓練面)
(6)全班齊讀(情感共鳴)
2、組織背誦
五、總結延伸,升華情感
1、池塘了除了有清清的泉水,茂密的大樹,嫩嫩的荷葉,可愛的小蜻蜓,還會有什么?
2、換位體驗,說話訓練
你就是只可愛的小晴蜓,你就是條活潑的小魚兒,你就是這嫩嫩的荷葉……看到這美麗的景色,會說些什么?
3、多可愛的小池!多美的小池呀!難怪大詩人楊萬里看到后會情不自禁地寫下這首古詩
引讀“楊萬里”
4、讓我們用最美的聲音來感謝一下楊叔叔齊讀古詩
板書設計:
小池(楊萬里)
泉眼
惜
樹陰
愛
小荷
露
蜻蜓
立
《小池》是人教版六年制第二冊里的一首古詩。對于一年級的小朋友來說,這么情趣盎然的畫面,詩人對自然景物的這份熱愛之心,以及古詩用詞的精妙(尤其是“惜、愛、露、立”),都是比較難體會的。因此,在教學中,如何化難為易,化繁為簡,引導學生更好的體會古詩的意境,詩人的情愿?就成了重中之重。在設計中,主要體現以下幾個新理念:
1、聽、說、讀、寫融為一體
語文教學,歸納起來,無非四個字“聽說讀寫”。同時,聽說讀寫的能力是語文綜合能力的真實反映和體現,這四者缺一不可,互為補充。引導學生聽電腦老師誦讀,教師示范朗讀古詩,讓他們感受古詩的韻味;組織學生討論這泉水可能會從哪里來?這個池塘里還會有什么?假如你就是其中的一種,看到這么美麗的景色,你會說些什么?……一系列問題的設計,讓學生大膽地猜,大膽地說,提供給學生足夠的感悟空間,把古詩的意境體會的有滋有味,把詩人的情懷內化成自己的語言;引領學生多層次、多方位的誦讀古詩,俗話說“好詩不厭百回讀”,給學生以美的享受,陶冶他們的情操;最后帶領學生把“立”字寫得端端正正,像立正一樣有精神。不知不覺中,就把“聽說讀寫”巧妙的融合在一起了。
2、教師、學生、編者、作者融為一體
閱讀是讀者和作者文本的對話,是一場無聲無形的對話。閱讀教
學則是教師、學生、編者、作者間的對話,在這,我們稱之為“四方對話”。在語文教學中,我們應樹立“閱讀合群”“閱讀交友”的理念,俗話說“讀書而無友,則孤陋而寡聞也”。在設計中,教師逐步引領學生品詞琢句,體會作者的情,編者的意,與詩中的及詩外的景物為伴,用心交流。
3、古詩的體會、生字的教學融為一體
識字教學提倡在情境中識字,在生活中識字,利用兒童的已有經驗,用自己喜歡的方式識字。在本設計中,我注重引導學生在具體的語言環境中學習生字,理解生字。課堂中,我創設豐富多彩的教學情境,運用多種形象直觀的教學手段進行生字教學的處理。如“惜”字的教學,先引導學生看圖引出“惜”,再組織學生讀準字音、找朋友學會“惜”,最后再引導學生看圖讀詩,體會“惜”。又如“立”字的教學,首先引導結合圖畫換詞體會,再讓學生聯系生活實際做做動作,最后引導學生規范地書寫“立”字,寫得像你們剛才站得一樣有精神。相信,這樣的訓練多了,學生對祖國的語言文字會體會的更精,語感會更強。
4、圖畫閱讀、文字閱讀融為一體
中國閱讀教學研究會會長曾祥芹曾說:我們已經走進了“讀圖時代”,畫面閱讀正與文字閱讀互競雄長,它們共同開辟出一條“全腦閱讀”的新路。我們要充分培養學生的想象力和創造力,使他們能夠從文字中讀出圖畫來,從圖畫中看出文字來。本著追求這一理念,于是,我在這節課中做了大膽的嘗試。由欣賞圖畫,逐步引入學習古詩(1、2兩行),再由賞讀古詩(3、4兩行),引導學生頭腦畫圖、手工畫圖,體會重點詞(露、立)的意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