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年級語文教案備課
三年級語文教案備課如何寫?教案是上課出勤的重要依據,通常包括:班級、科目、主題、上課時間、課型、教學方法、教學目的、教學內容、上課過程和時間分配等。下面是小編為大家帶來的三年級語文教案備課七篇,希望大家能夠喜歡!
三年級語文教案備課篇1
第一課時
一、認識馬掌與馬掌釘,導入新課
1、出示馬掌圖片,認識馬掌。
2、簡介給馬兒休馬掌的作用。
3、出示馬掌釘圖片,認識馬掌釘的用處。
4、導入新課:相傳,在很久以前,英格蘭的理查三世與亨利伯爵準備決一死戰,來爭奪英格蘭的王位,在戰場上,理查三世因為一匹馬而戰敗,丟了自己的國家,丟了王位,究其原因,卻是因為少了一個馬掌釘,這是怎么回事呢?今天,我們就來認識這個馬掌釘。
二、初讀課文,了解大意,理清段落
1、學生輕聲自由讀課文。
2、標出段落序號。
3、分段開火車讀課文,評議正音。
4、說說這篇課文主要講了一個什么故事?
5、指名反饋,評議補充。
6、出示提示,要求按提示把課文分為四個部分。
(1)準備決一死戰。
(2)釘馬掌,少釘子。
(3)掉馬掌,打敗仗。
(4)相傳,一個馬掌釘丟了一個國家。
7、指名反饋分段,評議。
三、學習“釘馬掌”,感受馬夫與鐵匠的馬虎
1、學習課文第一部分。
(1)齊讀課文第一自然段,了解故事發生的原因。
(2)理解“決一死戰”
(3)有感情地朗讀課文第一自然段。
2、學習課文第二部分,了解釘馬掌的過程。
(1)分角色朗讀課文。
(2)指名說說:這個部分主要寫什么?
(3)談談:從中你覺得馬夫與鐵匠各是什么樣的人?說說你的理由。
(4)教師適時點評,引導感受馬夫與鐵匠做事馬虎,責任心不強。
(5)學生練習分角色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四、小結設疑
1、因為馬夫與鐵匠做事馬虎,急于完成任務,結果理查的戰馬上釘了三個馬掌,掛了一個馬掌,理查騎上這匹戰馬又是如何作戰的,請大家課后繼續讀課文。
2、布置作業。
第二課時
一、復習導入
1、男女生分角色齊讀課文1—12自然段。
2、指名說說這部分主要寫了什么?
3、導入:理查騎著掛著一個馬掌的戰馬去決戰,結果又如何呢?
二、學習課文第三部分,了解掉馬掌打敗仗
1、指名讀課文第13—15自然段。
2、思考:戰斗打響了,理查是怎么表現的?當一個馬掌掉了之后,情況又發生了什么變化?結果呢?
3、指名逐題反饋,評議。教師適時引導體會。
4、學生有感情地朗讀這幾自然段,體會掉馬掌給理查帶來的悲痛與絕望。
三、學習課文第四部分,讀懂民謠,明理
1、指名讀民謠。齊讀。
2、引導體會民謠中用詞的準確、精練:少、掉、倒、敗、丟。
3、討論:因為一個馬掌丟了一個國家,你同意這種看法嗎?說說你的理由。
4、學生暢所欲言。
5、教師點評,引導學生透過現象、透過表面情況去看本質:因為馬夫與鐵匠的一個疏忽,少了一個馬掌釘,掛了一個馬掌才釀成理查的慘敗,使他丟了自己的國家。
四、總結全文,得到啟示
1、學生分角色有感情地齊讀課文。
2、說說:你學習這篇課文后得到什么啟示?
3、明理:做事要有責任心,不能馬虎,敷衍了事,否則會造成嚴重的后果。
三年級語文教案備課篇2
教學要求
知識與技能:
1、學習本課生字新詞,積累詞匯。
2、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3、理解課文內容,了解狼和兔子的不同表現及各自的結局。
過程與方法:
抓住文中重點詞句進行理解、朗讀、感悟。
情感、態度、價值觀:
1、體會兔子的隨機應變與自強努力,以及狼的癡心妄想與不作努力。
2、引導學生明白:自強努力可以改變命運。
教學重點、難點:
1、了解兔子和狼的不同表現
2、體會兔子隨機應變,自強不息改變了自己的命運。
教學時間:
兩課時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一、談話導入
1、如果一只狼碰見一只兔子,會發生什么事?如果讓一保狼和一只兔子天天面對面,但暫時狼又吃不著兔子,你說狼和兔子又會有什么表現?
2、今天,我們就來學習關于狼和兔子的故事。
3、板書課題。
二、初讀課文,學習生字詞,了解大意
1、學生自由讀文,畫出生字新詞。
2、出示本文生字詞,指名認讀。
3、集體評議,糾錯正音。
4、討論、交流:這些生字在讀音和書寫上要注意什么?
5、齊讀詞語。
6、分段指名讀課文,說說課文主要講了一個什么故事?
三、學習課文1—5自然段,了解兔子和狼的不同表現
1、學生自由讀課文。
2、同桌合作,完成自學表格,了解狼與兔子的不同表現。
3、指名逐行反饋表格中的內容,評議。
4、結合反饋,指導朗讀。
5、引導學生體會:
(1)小兔子的隨機應變,積極動腦。(抓住關鍵句子)
(2)小兔子的自強努力,堅持不懈。(抓關鍵詞句)
6、有感情地朗讀這幾個自然段。
四、總結
1、說說,這是一只怎樣的兔子?
2、總結:兔子時刻做好準備迎接狼的入侵,但結果如何,我們等下節課再來了解。
第二課時
一、復習導入
1、出示本文生字,開火車認讀并組詞。
2、說說:為了迎接狼的入侵,兔子做了哪些準備?
3、學生齊讀課文1—5自然段。
4、導言:狼在對面山頭上,年頭兔子做好準備對付它,狼子野心的心情如何,又是怎樣表現的呢?
二、學習課文6—8自然段,了解故事的結果
1、指名讀第六自然段。
2、說說:一段時間之后,狼和兔子各發生了什么變化?為什么會有這樣變化?
(1)學生自由發言,評議。
(2)教師引導體會狼的氣急敗壞卻不作別的努力,而兔子卻堅持不懈,做好對付狼的準備。
3、學生有感情地齊讀第六自然段。
4、狼是多么想到南山吃兔子啊,終于有一天,它實現了這個愿望,但它卻再也吃不了兔子了,這是怎么回事呢?
5、學生自由讀第七、八自然段。
6、說說:狼是怎么來到南山的?
7、想想:如果狼摔下來沒有死,還是好端端的,兔子會怕狼嗎?為什么?
體會:兔子通過堅持不懈的努力,鍛煉出強壯的體魄,狼不再是它的對手了,另外,兔子還因為自己粗壯的身體躲過了老鷹的襲擊。
三、總結全文,想象感情
1、學生有感情地齊讀課文。
2、當兔子看到狼死后會想些什么?說些什么?
3、感悟:讀了這個故事,你有什么感受或啟發?
三年級語文教案備課篇3
設計意圖:
1、以讀為本,在讀中感悟、積累語言。引導學生在讀中感受詩句語言的美,在讀中想象詩意的美,在讀中體會葡萄葉的奉獻情懷和葡萄成長的快樂,并通過朗讀把感受和體會表達出來。
2、體現語文課程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統一的特點。具體到本課教學,就是讓學生在扮演葡萄葉和葡萄的情境對話中,在由仿寫葡萄葉上升到仿寫夢想的過程中,在“聽、說、讀、寫”的言語實踐中,得到情感、態度、價值觀的熏陶與感染。
3、巧用暗示,讓學生自悟。比如,播放《小松樹》的歌曲,暗示成長的快樂;教師范讀第二小節并描述圖畫,起到典型引路的作用;引用大詩人泰戈爾的詩升華認識等,都能讓學生聽有所得,讀有所得。
教學目標:
1、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背誦喜歡的部分。
2、品味詩句的美,體會詩意的美。
教學重點:
品讀課文,體會葡萄葉樂于奉獻的精神。
教學難點:
品味詩句的美,感受成長的快樂。
課前預習:
1、讀讀課文,初步掌握生字字音。
2、查查詞典,了解“釀造”在詞典中的意思。
啟動課堂:
播放歌曲《小松樹》,激發學生學習興趣。
一、創設情境導入:
由小松樹快樂成長引出葡萄葉的夢。→讀讀課題。
二、檢查預習情況:
1、先讀讀詞語,再讀讀句子。
2、指名朗讀課文。
三、整體感知:
1、指名朗讀課文,思考:葡萄葉的夢是什么?
2、交流:①用自己的話說說葡萄葉的夢是什么?②作者用哪句話表示這個意思?
3、品讀詩句:葡萄葉用整個夏天,釀造芳香和甜美。理解“釀造”一詞。→讀讀詩句。
四、學習第一小節:
1、自由讀,思考:詩人眼中的葡萄葉是怎樣的?
2、有感情地朗讀。指名讀→評價點撥→引讀。
3、交流:你為什么喜歡作者筆下的葡萄葉,鼓勵學生說出自己的感受,并讀出自己的感受。
4、拓展:你眼中的葡萄葉是怎樣的?能像作者這樣用一句有詩意的話來表達嗎?的葉片,是。
五、學習第二小節:
1、配樂范讀:激發學生想象、朗讀的興趣。
2、自由讀。透過詩句你仿佛看到什么?聽到、聞到什么?
3、交流、創設情境對話,感受葡萄在葉子的幫助下快樂成長。
4、有感情地朗讀第二小節。男、女生比賽朗讀→指名讀。
5、創設情境:葡萄和葡萄葉會說些什么?
六、學習第三、四小節:
1、引讀第三小節,摘一顆葡萄給你嘗嘗,你覺得怎么樣?
2、在學生的贊美中,引出第四小節。
3、質疑:為什么葡萄葉悄悄地笑了,流出開心的淚了?
4、在組織學生解疑中,體會葡萄葉樂于奉獻的情懷。→再讀全文,讀出自己的感受。
七、鞏固、發散:
1、背誦喜歡的小節。
2、寫寫自然界中小鳥、小蜜蜂、小青蛙、小草、大樹、鮮花……的夢想,還可以寫寫自己的夢想。
3、總結:每個人都有自己的夢想,讓我們伴隨著夢想快樂成長。
八、推薦作業:
1、背誦課文。
2、積累課文中自己喜歡的詞句。
3、從課外書中,讀一首喜歡的詩歌。
三年級語文教案備課篇4
一、導入課題
1、同學們,今天我們來認識一位偉人,請看大屏幕,知道這誰嗎?(板書:孫中山)課前老師布置大家查閱有關孫中山的資料,誰來給大家介紹一下。孫中山是我們的國父,他領導辛亥革命,__了清朝政府,結束了在中國兩千多年的封建制度,他是中華民國第一任臨時大總統。這節課我們就來學習他小時候的一個故事,孫中山破陋習。(板書:破陋習)齊讀課題。
2、同學們,學貴有疑,讀了課題,你腦海中都有哪些疑問?(陋習指什么?為什么破陋習?怎樣破的陋習?)
二、初讀課文,學習生字
1、小疑則小進,大疑則大進。要想解決問題,就要從哪里找答案?請同學們打開書,我們先來解決攔路虎,生字。同位拼著拼音,把134頁的生字都會,如果有讀不準的,同位給提個醒。生字會讀了嗎?我來考考大家,敢接受我的挑戰嗎?
2、生字會讀了,課文也一定能讀好,我們找4個同學讀課文,誰愿意讀?其他同學認真聽他有沒有讀錯的地方。(多讀幾遍就能讀好。)
三、精讀感悟課文
1、生字解決了,課文也會讀了,我們就來解決大家提出的問題。為什么孫中山要破纏足這一陋習呢?這得從他的姐姐說起。請同學們自己讀讀第一自然段,孫中山有一個怎樣的姐姐?你是從哪些詞句中讀出來的?交流:能干活潑因為姐姐能干,活潑,所以孫中山很喜歡自己的姐姐,能通過你的朗讀表達出對姐姐的喜歡嗎?
2、就是這么一位勤勞能干的姐姐后來卻在他的身上發生了一件可怕的事。請同學們默讀2——-6自然段,思考下列問題:①在姐姐身上發生了一件什么可怕的事?②把寫孫中山的句子用————畫出來,把寫媽媽的句子用﹋﹋畫出來。③從他們的語言動作中你體會到什么?
交流:①在姐姐身上發生了一件什么事?(纏足)什么是纏足?纏足就是裹小腳,你見過裹小腳的人嗎?她們走起路來什么感覺?姐姐愿意纏足嗎?你是從哪里看出來的?讀出姐姐的痛苦。
②對待纏足這件事,孫中山和媽媽各是什么態度?誰來讀一讀寫孫中山的句子?你體會到什么?(有主見憎恨纏足,心疼姐姐,勇于同封建陋習作斗爭)誰來讀一讀寫媽媽的句子,你體會到這是一位怎樣的媽媽?(心疼女兒無可奈何)
比較:媽媽把孫中山推出了房門……
媽媽含著眼淚把孫中山推出了房門……(說明了媽媽的無奈和對女兒的心疼)
省略號(看圖,被含著眼淚的媽媽推出房門的孫中山會想些什么?)
3、纏足后的姐姐怎么樣了呢?請同學們自己讀讀第七自然段。
交流:姐姐還是以前那個能干、喜歡唱歌的姐姐嗎?沒有了笑臉,沒有了歌聲的姐姐內心怎么樣?(痛苦)讀出姐姐的痛苦
以前那么能干那么活潑的姐姐變得如此痛苦,孫中山是看在眼里記在心里也痛在心里,所以這件事深深地刺痛了他幼小的心。
比較:這件事刺痛了他的心。
這件事深深地刺痛了他幼小的心。(對孫中山的傷害程度很深)
4、這件事深深地刺痛了他幼小的心,所以,孫中山當了臨時大總統以后,他首先廢除的就是這個殘害中國婦女上千年的纏足陋習。同學們,陋習終于廢除了,中國婦女們不用再裹小腳了,在座的女士們不用再受到像孫中山姐姐那樣的迫 害了,你心情如何?你想對孫中山說什么?真是大快人心,讓我們帶著對孫中山的敬意來感情朗讀課文的最后一段。
5、課文學完了,你知道孫中山為什么要廢除纏足陋習了嗎?(因為他看到姐姐纏足前后的變化,他不想再讓中國的婦女們遭受纏足的迫 害)
四、作業
問問周圍的老人或查查資料,以前生活中還有那些陋習?把你了解到的寫下來。
三年級語文教案備課篇5
《孫中山破陋習》
一、復習導入:
1.今天我們繼續學習24課《孫中山破陋習》——齊讀課題
2.通過上節課的學習,我們知道“破”是指——(廢除),“陋習”是指——(本文中指媽媽給姐姐纏足)
3.我們還知道了:在纏足之前姐姐是個怎樣的小女孩?(板書:活潑能干)姐姐是這樣的活潑能干,難怪孫中山小時候——很喜歡自己的姐姐。)板書:喜歡齊讀第一自然段。
二、感受姐姐的變化:
過渡:可是就是這樣一個活潑能干的姐姐有一天卻變了,找出寫姐姐變化的句子。指名讀
出示:以后幾個月,孫中山再也沒有看到姐姐的笑臉,再也沒有聽到姐姐的歌聲。
A.請同學們認真讀這句話,從這句話中你仿佛看到了一個怎樣的姐姐?痛苦、難過、不開心
B.(指名讀)第一次讀感受就那么深刻,相信還有同學讀得也非常好,誰來讀?
C.咱們一起讀讀這句話。
三、感受纏足:
1.是什么樣的一件事讓姐姐發生了改變呢?請大家輕聲地讀讀課文的第2至6自然段,你一定會從中找到答案!(板書:姐姐纏足)
2.纏足是怎么回事呢?找出這個自然段,誰愿意讀?(指名讀)
出示句子:“一天,孫中山從外面回來,……眼淚直往下流。”(齊讀)
3.師問:“你知道姐姐纏足時的感受嗎?”姐姐 痛苦極了,眼淚直往下流是什么意思?(一個勁地流,止也止不住)
“姐姐為什么會痛苦地流淚呢?”引導學生抓住“長長的、一道又一道地”來體會姐姐所受的痛苦。
出示一組被纏過的腳的圖片,以及講解纏足的過程,并請學生說說自己的感受。所以姐姐————痛苦極了,眼淚直往下流。
4.(指名讀)帶著感受讀,就是不一樣,誰還愿意讀?齊讀。
5.真是“小腳一雙,眼淚一缸啊”,此時我們還能再看到姐姐的笑臉嗎?看到的是什么?還能再聽到姐姐的歌聲嗎?聽到的又是什么?同學們想象力真豐富,我相信再讀這句話感受一定不一樣:以后幾個月,孫中山再也沒有看到姐姐的笑臉,再也沒有聽到姐姐的歌聲。
誰愿意讀?讀得真好,誰再來讀?
四、感悟孫中山與媽媽的對話:
1.纏足讓姐姐這么痛苦,失去了以往的歡樂。面對此情此景,孫中山又是生氣又是心疼。于是他同媽媽展開了激烈的爭論。說到爭論,各自一定有爭論的理由。讀讀課文的3——6節,看看他們是怎么爭論的?用“——”畫出孫中山的話,用”~~”畫出媽媽的話。
2.學生交流:
(1)指名讀孫中山的話。
出示句子:“你為啥要姐姐受這份罪呢?姐姐纏了腳,還能下田干活嗎?”“既然知道纏小腳不好,就不該去做。別人笑話怕什么!”
還能下田干活嗎?換一種說法。(不能下田干活。)除了不能干活,還帶來什么不便?(走起路來搖搖晃晃)
看著自己很喜歡的姐姐也會變成這樣,孫中山能不生氣嗎?能不心疼嗎?
你能讀好嗎?(不夠生氣,不夠心疼)誰再來讀?你能把生氣、心疼的語氣放在了標點上了,真不錯。
從中可以看出孫中山是個怎樣的孩子?(對封建陋習的憎恨和抗爭)
(2)同是親人,弟弟是那么的心疼姐姐,而媽媽卻還要堅持給姐姐纏足,難道媽媽就不心疼嗎?媽媽是怎么說的?指名讀。
出示句子:媽媽嘆了口氣說:“孩子,我也知道纏小腳不好,可這是祖宗傳下來的呀!女孩子不纏小腳會被人家笑話的。”
齊讀句子。
問:媽媽看到姐姐這樣痛苦,心疼嗎?為什么還要給姐姐纏足呢?(心疼但是又無可奈何)(嘆了氣、我也知道、可、被人家笑)指導朗讀,把媽媽當時的心情讀出來。
出示:“你年紀小,還不懂得這些事。”媽媽含著眼淚把孫中山推出了房門……
出示句子:媽媽把孫中山推出了房門……
媽媽含著眼淚把孫中山推出了房門……
(媽媽對姐姐纏足的無奈,對姐姐的心疼)
老師:“娶妻要娶小腳妻”,這是在中華民族流傳了上千年的一種習俗。正因如此,母親們寧愿讓自己的孩子受這份罪,也要讓她們纏足。孫中山的母親也是這樣,她也知道纏足很痛苦,她自己也曾受過這樣的痛苦。女兒纏足,媽媽也很心疼,可為了讓自己的孩子將來找個好婆家,她一點辦法都沒有。這真是無可奈何啊!讓我們再來體會一下媽媽的這種心情吧!”齊讀媽媽的話。
師生分角色朗讀3-6自然段。(師讀旁白,男生讀孫中山的話,女生讀媽媽的話)讀出孫中山對纏足的憎恨和抗爭,讀出媽媽的無奈和對姐姐的心疼。
老師:纏足陋習給姐姐的身體和心靈都帶來了無法想象的痛苦。孫中山看在眼里,痛在心里。所以課文說:這件事……
比較句子:這件事刺痛了他的心。
這件事深深地刺痛了他幼小的心。
(寫出了姐姐纏足對孫中山的傷害之深。)
此時站在門外的孫中山叉著腰可能會想些什么呢?
五、體會孫中山破除纏足陋習深得人心。
是纏足奪去了姐姐的幸福快樂,徹底地毀了姐姐的一生,這樣的陋習真是令人痛恨,一定要廢除它。終于有志者事竟成,辛亥革命勝利后,孫中山當上了臨時大總統,他首先廢除了纏足陋習。
(一)出示第8段讀,聽到這個消息后,你的心情是怎樣的?齊讀。
(二)想象說話
孫中山的這一壯舉,讓中國婦女從此獲得了新生。人們為了紀念他,特地為他立了一尊銅像,此時面對孫中山爺爺,你想對他說什么?
出示:孫中山爺爺我想對你說:……”
【課后作業】:
(1)把這個故事講給家人聽。
(2)閱讀孫中山的故事,記下自己感興趣的內容,和同學交流。
(3)以前生活中還有哪些陋習?回去以后問問周圍的老人或者查資料,把你了解到的寫下來。
三年級語文教案備課篇6
一、學習目標
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背誦自己喜歡的部分。
知道春風給大自然所送來的禮物,了解春天的基本特征,感受春天的神奇美妙,激發學生對春天、對大自然的熱愛之情。
二、重點教學
指導朗讀課文,了解春天的基本特征,感受春天的神奇美妙。背誦自己喜歡的部分。
三、教學難點
理解重點句子,初步了解課文的構段方式。
四、教學過程
【復習導入】
1.自由地、大聲地讀課文,想想春風讓大地發生了哪些變化?
2.指名說,生補充,師小結。
【精讀課文,想象感悟】
1.春天是怎樣喚醒沉睡的大地的呢?自讀課文二、三、四自然段,把你的發現做上記號。讀后,和同桌交流。
2.全班反饋交流,根據學生回答,教師相機引導,指導朗讀。
(1)第二自然段(地上的變化)
重點指導讀好下面的句子:
句1:原野上,小草率先換上鮮綠的新衣。它們有的點點頭,有的彎彎腰,以不同的姿態展示自己的活力。
句2:各種花朵也不甘示弱,紛紛披上艷麗的衣裳,紅的、黃的、白的、紫的……
通過讀句子,使學生體會作者對春天到來的喜悅之情,贊嘆之情,學習作者把事物當作人來寫的方法。可以采用范讀、領讀、賽讀等方式指導朗讀。
(2)第三自然段(空中的變化)
采用引讀的形式,進一步感受春光里的小鳥、蝴蝶、蜜蜂愉快的心情,優美的舞姿。
(3)第四自然段(水中的變化)
重點指導朗讀的句子:清澈的小溪里,一群小蝌蚪在那兒玩構圖游戲,一會兒像串著的黑珍珠,一會兒像浸在水中的水墨畫;小魚在追逐嬉戲,有的鉆進石縫里,有的躲在水草里。
在讀中體會小魚、小蝌蚪自由自在、無拘無束的心情。
采用小組派代表賽讀、齊讀的形式加深體會。
3.齊讀第五自然段。
這一段寫了什么?(是全文的總結,概括地寫春天令世界充滿生趣和活力。)
【總結拓展,升華情感】
1.默讀全文,結合插圖,想想春風給大自然送來了什么?你眼中的春天還有哪些美妙的景象?
2.小組里交流。
3.全班反饋交流,師相機指導品讀,背誦相關段落。
4.學習課文把事物當作人來寫的方法,把你所見到的春天的景象寫下來。
三年級語文教案備課篇7
《孟母教子》
文章摘要:本文章的主要內容是關于孟母教子精品教學設計,歡迎您來閱讀并提出寶貴意見!
課前談話:
你們知道我叫什么名字嗎?
你們喜歡
你們還知道什么情況?
(老師們都很崇拜你)你們要了解我,再喜歡我比較好?
你們還有什么問題?
想知道你有多大了?你們猜猜呢?
40歲,差不多了,看看我這張臉,猜猜看!
你在哪個學校?這個問題問得不太好,問完整一些!
點評:薛老師的課聽了三次,每次都能夠給予我們很多啟發,上課前他和學生這段交流,讓我再次感受到他自然清新的教學風格。真像和他一樣教語文,相信他的學生也是很幸福的。
一、談話導入
1.今天我一起來學習一篇課文,聲音要好聽些
(1)指名讀《孟母教子》
(2)這是一個多音字,你們怎么讀這個音呢?
(3)學生說這是一個動詞,就讀第四聲
(4)你們怎么知道的?
(5)你是個天才;你很會學習;
(6)這是孟母教子,在三字經中也有這樣的文字,養不教父之過
(7)我們說一個教育孩子很有辦法,可以說是“教子有方”
(8)今天我們學習的課文就是孟母教子,她有方法嗎?
2.看了這個題目,你們能問些什么呢?
(1)學生問:孟母用了什么辦法?孟母為什么要教育自己的孩子?孟母有沒有教育成功自己的孩子?這個子是誰?(老師先進行點評,再選擇有價值的問題進行板書)
(2)要讀懂這篇課文讀懂并不難,只要理解相應的詞語的意思,就明白了,三個問題就可以讀懂了。
3.課文預習了嗎?這些詞語會讀了嗎?
(1)指名讀(師:這個小朋友已經自己學已經把生字詞讀正確了,我們用一個什么樣的詞語來夸獎她,天資聰穎,聽了大家的表揚你有什么感覺?)
都會讀嗎?我們一起來讀讀(學生齊讀)
(2)小朋友們讀得非常認真,這些詞語讀好了,但是大家未必都理解,有什么好辦法呢?(查字典和放到課文中去,一邊讀一邊想想這些詞語在課文當中是什么意思?如果想不明白,就在上面打一個問號,一起讀讀課文,老師看看誰讀得認真)
(3)學生自由讀課文(教師巡視)
(4)老師發現同學們都讀得非常流利,課外一定讀了很多遍吧,下面請同學聽老師讀一遍課文,停停老師是怎么樣讀的,特別是你不懂的文字,聽聽老師的語氣,體會體會,好嗎?
(5)教師范讀課文(抑揚頓挫地朗讀課文)學生鼓掌
點評:
目的很明確引導學生掌握正確地讀書方法,感受文章的重點詞語的內在含義,加深對于詞語的印象和理解。
(6)謝謝同學們的鼓勵,請大家再讀一遍,看看能不能和老師一樣地讀書,或者比老師讀得還要好
(7)學生讀課文
3.商討問題
(1)再來回顧問題?首先來看看這個問題,為什么要教育自己的孩子?
學生說,教師:是啊,一個天資聰穎,老師和父母都很喜歡他,但是孟柯面對這些,他是怎么想的呢?(師生交流)
文章有一個比喻,“像小鳥……”他希望可以自己可以和小鳥一樣自由自在地玩,你們覺得自己像一只小鳥嗎?(師生交流)這說明你們是一個愿意學習,但是小孟柯在得到長輩的表揚后,自己心里覺得已經不需要學習,有點沾沾自喜,所以他不再勤奮了,不再刻苦了。
這是他的母親想到了什么?(師生交流)小孟柯將來驕傲起來了,母親會……(像你這樣說,將來一定會成為一個非常合格的母親、父親)完蛋了,完蛋了,(你這個母親真是太可憐了……)……(不但是孟柯要后悔,連父母都要后悔的)……如果小孟柯現在就這樣,將來我們怎么辦?(可憐天下父母心,)
為了小孟柯的成長,他的母親天天吃不好,睡不著,這叫做(學生說:“憂心忡忡”),所以她母親要(學生說:教子)。請大家齊讀文章第一節,一遍讀還要讀出詞語其中的味道。
孟母終于想出了一個辦法,“終于”……這里有一個詞語叫“終于”,你們能從這個詞語體會到什么?(想了很多辦法……很關心孟柯……)
她到底想了什么辦法,請大家自己讀讀下面的三個自然段,找找答案。
學生讀課文。
師生交流(同學們讀得非常投入,你知道孟母想了一個什么辦法?)
學生準備讀課文,薛老師打斷學生,不要你讀課文,只要方法。學生說是登山看外公射箭。師:很好,外公的箭法非常好,可以用兩次詞語來概括,一個是……一個是……。誰來讀給大家聽聽,讀出他的箭法高明。
指名讀,師:這就就叫“百發百中”,這里有兩個詞語,叫百發百中。學生說:應聲倒地和無一逃脫。
說的很好,注意這里的“嗖嗖嗖”,用的是什么符號?逗號!為什么是逗號?如果改成頓號呢?(學生說)老師帶著學生體會“慢條斯理”,這是一種很悠閑,不慌不忙的。這是百發百中,我們一起讀讀這段話。
還有一個詞語,還有誰來讀讀另外一個句子。
指名讀,我們一起讀一下。(學生齊讀之)指哪個柳葉,……這就是百步穿楊。
孟母帶著孟柯這樣……,這樣的方法成功了嗎?
學生說,成功了!從哪里看出來?學生說……他的成績究竟怎么樣了?
學生說:雨后春筍……就是說他的成績一點一點地提高了。(請了好幾位學生說)
我們把這句話一起讀讀。
好了,課文學到這里,課題中提出的問題解決了嗎?誰能用三句話說說這個故事主要講了什么故事?
學生說……師:這個同學說得很好,還用了一些課文中的詞語,能不能說得再簡單一些。(師:我真著急……)
他說得就很好了,大家都會了嗎?同座位之間互相說一說。
學生說
同學們,孟母教子,她教的方法是……,她和一般的孩子的家長的教育孩子有什么不同?
學生說(我媽媽很粗魯,但是……)
學生說(我媽會說一些道理,而孟母讓孩子體驗)
學生說(家長會拿話來教育我們,孟母是用事情讓孟柯自己領悟……)
學生說:家長會用口頭語言進行嘮叨,孟母是用事情讓孟柯自己明白
每個學生的回答后,薛老師對于學生都會給予一定評價
孟母和一般的家長不一樣,因為她知道孟柯不用講也能知道……在座的小朋友也一定是天資聰穎,孟柯一夜都沒有睡好,究竟明白了哪些道理?請大家把小孟柯明白的道理寫下來,你又明白了什么?請大家寫下來!給大家五分鐘的時間……
點評:在課堂上薛老師講了幾句話:“我真著急”“你真羅嗦”……我不知道作為一名平時的老師是不是可以說這樣的話語,學生回答不上來,老師是不是應該耐心地等待或者給予他需要的幫助;當學生語言比較瑣碎的時候,是不是可以提示學生而不是這樣去說……在后來一個發言的學生上,薛老師就說:“老師相信你一定會說出來的……”
大多數同學都寫好了,我們來交流一下,其他同學仔細地聽,好嗎?
學生說:……(他有一句話寫得很好,只有更好沒有最好,這句話體會得很真切)
學生說:……(當學生有說得不到位的時候,薛老師進行了引導,外公的射箭本領是怎么來的,我們學習呢?學生一經提醒就明白了)
學生說:強中自有強中手……(你講得這么多,難怪一夜沒有睡好!)
點評:多么幽默的點評的語言啊!
學生說:小孟柯明白了……(你覺得成績好到什么程度才可以?眼光要放遠一點,不要和別人比,自己和自己比,每天好一點,這樣比較快樂,否則是天天痛苦)
點評:還是多么幽默的點評的語言啊!
學生說:學海無涯……(教師板書:學海無涯、精益求精)
學生說:冰凍三尺并非一日之寒(寫下來,這是至理名言。)
同學們真了不起,了解了這么多,但是你們都比小孟柯強,你們都很謙虛,相信你們的家長不會(憂心忡忡),你們的學習一定會和(雨后春筍、蒸蒸日上)……后來孟柯成為了亞圣、孟子。
其實孟母教子的故事還有很多,你們知道哪些?
在這篇文章中有三個人物,孟母、孟柯、公孫將軍,你最佩服誰?
學生說:……(你說得很好,你高興嗎?你沾沾自喜嗎?)
孟母、孟柯、公孫將軍都有。
請同學們和自己的爸爸媽媽一起讀讀這三個故事,他們也會變得教子有方,大家將來就會成才了,好嗎?
我們的課就上到這里,你們有什么話想對我說嗎?
(此時無聲勝有聲)……
也感謝你們的語文老師,她也很辛苦,希望今后有機會一起再次學習相應的課文,好嗎?謝謝同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