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學三年級語文教案備課
小學三年級語文教案備課如何寫?我們使用的知識語文可以說是包羅萬象,可以用在很多方面,比如:社交、寫作、說話……都與我們息息相關,下面是小編為大家帶來的小學三年級語文教案備課七篇,希望大家能夠喜歡!
小學三年級語文教案備課(精選篇1)
《葡萄葉的夢》
教學目標:
1、學習本課生字。會認7個生字,學習多音字“累”,會寫8個字,能參照本課詞語庫自主積累詞語。
2、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詩歌。背誦詩歌。
3、了解詩歌內容,感受葡萄葉的美麗,感受葡萄葉為了夢想而付出努力的可貴精神。體會葡萄葉奮斗的快樂與收獲的幸福。
4、通過學習課文,培養學生樹立遠大理想、為理想而努力的意識。
教學重點:
1、會認7個生字,會寫8個字。
2、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詩歌。背誦這首詩。
教學難點:
了解詩歌內容,體會葡萄葉為了理想奮斗的快樂和收獲的幸福。培養學生從小樹立遠大理想的意識。
教學準備:
生字卡片、詞語卡片、課文朗讀錄音、課文插圖、葡萄圖片或實物。
教學時數:
2課時。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一)激趣引入課題
1、秋天到了,老師給同學們帶來了什么禮物呢?(出示葡萄圖片,貼在黑板上。)說說,你看到了什么?(晶瑩透亮的葡萄、水晶一樣的葡萄、寶石一樣的……)
2、你喜歡它們嗎?這些可愛的香甜的葡萄啊,是一個美麗的夢,是“葡萄葉的夢”。
3、板書課題:1、葡萄葉的夢
4、讀了課題,你有什么問題要問嗎?(葡萄葉是什么樣子的?它的夢是什么樣的?)
5、《葡萄葉的夢》是一首很美的詩歌。同學們的疑問會在學習這首詩歌時自己解決,讓我們一起走進這首詩吧!
(二)初讀課文,讀準字音
1、學生翻書到第1頁,一邊看課文一邊聽課文錄音。
2、聽了這首詩,你有什么感受嗎?(學生能說出一點即可,如“葡萄葉很美,果實累累就是葡萄葉的夢”等等。不能說出也不必強求,可在后面的朗讀中再感受。)
3、自由讀課文。自由選擇方法識字。可邊讀課文邊將不認識的字劃記出來,借助課后的生字表讀準字音。也可以先讀課后的生字,讀準字音,再讀課文。如果課文中除了生字還有不認識的字,可請教同學或老師。
4、同桌互相聽讀課文,將課文讀準讀通。
5、檢查生字讀音。
(1)出示生字卡片,指名認讀:
薄、淺、翠、芳、獲、營、贊
(2)認識本課出現的多音字:累:果實累累(léi)、積累(lěi)、勞累(lèi)
(3)交流難點字的識記方法。“薄、芳、獲、營”四個字都是草字頭,可歸類識記。“翠”“贊”字有共同特點,可以用熟字相加的方法識記。
讀準平舌音字:翠、贊;后鼻音字:營
(三)再讀課文,把詩歌讀流利
1、將生字回到課文中,讀一讀由生字組成的詞語。
薄薄的、淺綠色的、翡翠、芳香、獲取
營養、果實、累累、贊美
2、用自己喜歡的方式自由讀課文。
3、檢查評價,請學生朗讀這首詩歌,教師適時評價,注意鼓勵。
4、這首詩一共有幾節?你最喜歡讀哪一節,多讀幾遍,想想讀懂了什么。
(四)指導學生寫字
1、觀察本課要書寫的8個字,說說書寫時要注意什么。
淺:右邊不要寫成三撇,不能少一橫,不能丟掉一點。
翠:上面的“羽”字為了讓筆,“把腳伸直了”,“橫折鉤”寫成“橫折”。漢字中還有很多像這樣的“讓筆”,如“從”、“贊”等。
沿:右邊的上部“幾”字“橫折彎鉤”變成“橫折彎”。
營:草字頭下不能寫成“官”。
贊:上邊的左面一個“先”最后一筆要變成“豎提”。
2、自由書空寫一寫。
3、將每個字描紅一個,臨寫兩個。寫完后,同桌互相評價。
(五)作業設計
1、把這首詩歌讀流利,讀給家人聽。
2、用本課的生字做詞語卡片。
3、查字典,了解“翠”、“釀造”、“惟一”等字詞的意思。
第二課時
(一)復習檢查
1、檢查學生自制的詞語卡片,認讀積累詞語。
2、開火車認讀生字、詞語。
3、指名朗讀詩歌。
(二)理解課文,感悟朗讀
1、過渡:葡萄葉在春天里,做了一個甜美的夢,那是一個果實累累的夢。經過了一個夏天的釀造,這個夢在秋季到來的時候變成了令人喜悅的現實。
2、你喜歡葡萄葉嗎?你喜歡它的什么?(葡萄葉的形美,葡萄葉的夢美,葡萄葉的付出美。)
3、朗讀感受葡萄葉的形美。
(1)拿出準備好的葡萄葉片,讓同學們觀察,說一說葡萄葉片的顏色、形狀。
(2)詩歌中是怎樣描寫葡萄葉片的?找出詩句來讀一讀。
“薄薄的葉片,像淺綠色的翡翠;軟軟的葉片,是小蟈蟈的棉被。”
指名讀,集體評價,指導讀出葡萄葉之美。你能夠仿照詩句,用自己的話描述葡萄葉片的美嗎?
鼓勵學生發揮想像,描述葡萄葉。
4、葡萄葉的夢是什么?它的夢實現了嗎?
(1)引導學生找到文中的句子讀一讀,了解葡萄葉的夢是“果實累累”,它的夢實現了:“這時葉子悄悄地笑了,滴滴露珠是開心的淚。”
(2)拿出準備的葡萄,看一看,聞一聞,嘗一嘗,說說你所感受到的“葡萄葉的夢”。(香甜的、芳香的、甜美的、甘甜的……)
(3)我們在贊美葡萄的甜美時,不會忘記葡萄葉為了它所付出的努力。它是怎樣為了實現果實累累的夢而努力的呢?
5、學習詩歌的二、三節。
(1)跟同桌一起研讀這兩節,想想葡萄葉的奮斗。
說說你讀懂了什么。有什么不理解的地方。
(2)葡萄葉是怎樣努力實現自己的夢想的?
“從陽光里尋找糖,向秋風中獲取醉。讓每一滴雨水,每一聲鳥啼,每一道霞光,每一縷花香,都沿著葉脈,變成營養果實的肥。”
你從這兩句中感受到了什么?(葡萄葉堅持不懈地努力。葡萄葉不放過任何一個實現夢想的機會。)
再讀這一節,體會用詞的準確。
(3)多么可敬的葉啊!它“用整個夏天,釀造芳香和甜美。”讓我們一起來讀一讀這一節,表達我們對它的敬佩和祝福。
(4)有了這樣的堅持與付出,葡萄葉的夢想終于實現了,豐收的喜悅讓它變得更美麗。指名讀第三節,讀出喜悅和贊美。
6、討論學習第四節。
猜一猜:為什么“這時葉子悄悄地笑了”?為什么說“滴滴露珠是開心的淚”?
引導學生充分想像當夢想實現后,葡萄葉會對葡萄說些什么。
齊讀第四節,讀出葡萄葉的幸福。
(三)感情朗讀,背誦詩歌
1、自由有感情地練讀課文。
2、引導誦讀詩歌:“薄薄的葉片,像……”
(四)引申拓展
1、你喜歡這篇課文中的葡萄葉嗎?為什么?它有什么精神值得我們學習?
2、這首詩歌像其他詩歌一樣,也很壓韻,它的韻腳是什么?
好好讀一讀,體會這首詩的韻腳——翠、被、美、、醉、肥、淚。
3、你想更多的了解葡萄嗎?除了作家高洪波為我們寫的這首詩以外,老師讀到另一篇很美的散文,那就是作家汪曾祺寫的《葡萄月令》,摘抄了一些,送給同學們吧!
小學三年級語文教案備課(精選篇2)
《一個馬掌釘》
第一課時
一、認識馬掌與馬掌釘,導入新課
1、出示馬掌圖片,認識馬掌。
2、簡介給馬兒休馬掌的作用。
3、出示馬掌釘圖片,認識馬掌釘的用處。
4、導入新課:相傳,在很久以前,英格蘭的理查三世與亨利伯爵準備決一死戰,來爭奪英格蘭的王位,在戰場上,理查三世因為一匹馬而戰敗,丟了自己的國家,丟了王位,究其原因,卻是因為少了一個馬掌釘,這是怎么回事呢?今天,我們就來認識這個馬掌釘。
二、初讀課文,了解大意,理清段落
1、學生輕聲自由讀課文。
2、標出段落序號。
3、分段開火車讀課文,評議正音。
4、說說這篇課文主要講了一個什么故事?
5、指名反饋,評議補充。
6、出示提示,要求按提示把課文分為四個部分。
(1)準備決一死戰。
(2)釘馬掌,少釘子。
(3)掉馬掌,打敗仗。
(4)相傳,一個馬掌釘丟了一個國家。
7、指名反饋分段,評議。
三、學習“釘馬掌”,感受馬夫與鐵匠的馬虎
1、學習課文第一部分。
(1)齊讀課文第一自然段,了解故事發生的原因。
(2)理解“決一死戰”
(3)有感情地朗讀課文第一自然段。
2、學習課文第二部分,了解釘馬掌的過程。
(1)分角色朗讀課文。
(2)指名說說:這個部分主要寫什么?
(3)談談:從中你覺得馬夫與鐵匠各是什么樣的人?說說你的理由。
(4)教師適時點評,引導感受馬夫與鐵匠做事馬虎,責任心不強。
(5)學生練習分角色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四、小結設疑
1、因為馬夫與鐵匠做事馬虎,急于完成任務,結果理查的戰馬上釘了三個馬掌,掛了一個馬掌,理查騎上這匹戰馬又是如何作戰的,請大家課后繼續讀課文。
2、布置作業。
第二課時
一、復習導入
1、男女生分角色齊讀課文1—12自然段。
2、指名說說這部分主要寫了什么?
3、導入:理查騎著掛著一個馬掌的戰馬去決戰,結果又如何呢?
二、學習課文第三部分,了解掉馬掌打敗仗
1、指名讀課文第13—15自然段。
2、思考:戰斗打響了,理查是怎么表現的?當一個馬掌掉了之后,情況又發生了什么變化?結果呢?
3、指名逐題反饋,評議。教師適時引導體會。
4、學生有感情地朗讀這幾自然段,體會掉馬掌給理查帶來的悲痛與絕望。
三、學習課文第四部分,讀懂民謠,明理
1、指名讀民謠。齊讀。
2、引導體會民謠中用詞的準確、精練:少、掉、倒、敗、丟。
3、討論:因為一個馬掌丟了一個國家,你同意這種看法嗎?說說你的理由。
4、學生暢所欲言。
5、教師點評,引導學生透過現象、透過表面情況去看本質:因為馬夫與鐵匠的一個疏忽,少了一個馬掌釘,掛了一個馬掌才釀成理查的慘敗,使他丟了自己的國家。
四、總結全文,得到啟示
1、學生分角色有感情地齊讀課文。
2、說說:你學習這篇課文后得到什么啟示?
3、明理:做事要有責任心,不能馬虎,敷衍了事,否則會造成嚴重的后果。
小學三年級語文教案備課(精選篇3)
《馮婉貞》
第一課時
一、了解時代背景
1、播放有關英法聯軍入侵北京的電影片段。
2、教師結合畫面進行簡單描述,引導學生感知時代背景。
3、教師導言:英法聯軍入侵北京,老百姓們家毀人亡,過著痛苦的生活,于是,他們團結組織起來,保衛自己的家鄉,涌現出了許多英雄人物。今天,我們要來認識其中的一位女英雄。
4、板書課題,學生讀題。
二、學習課文,認識馮婉貞
1、教師導讀:馮婉貞到底是什么人呢?
2、學生自由讀課文第一自然段。
3、指名反饋,介紹馮婉貞。
4、學生練習有感情地朗讀課文第一自然段。
5、理解詞語:“燒殺搶掠,無惡不作”,體會英法聯軍的窮兇極惡。
三、初讀課文,了解大意
1、教師導言:課文主要寫了馮婉貞的一件什么事呢?
2、學生自由輕聲讀課文。
3、分段指名讀文。
4、集體評議,糾錯正音。
說說:課文主要寫了馮婉貞的一件什么事?
(主要寫了馮婉貞制定作戰計劃,組織鄉親們打敗敵人的故事。)
5、學生正確、流利地齊讀課文。
四、學習第二自然段,了解故事發生的原因
1、教師導言:文中幾次提到敵人被打敗?(兩次)第一次是被誰打敗的?
2、文中第幾自然段寫馮三保副食鄉親們打敗敵人的?
3、學生自由讀課文第二自然段。
4、指名介紹:馮三保是怎樣組織鄉親們打敗敵人的?
5、引導想象:馮三保回村是怎么布置大家迎敵的?
6、理解文中詞語“喊聲震天、紛紛倒下、連滾帶爬、狼狽逃跑”,體會鄉親們的勇猛以及敵人的慘敗。
7、學生練習有感情地朗讀課文第二自然段。
8、教師導言:打了勝仗,好好休息一下,我們先來認識一下本課的生字新詞。
五、學習本課生字詞
1、教師出示文中由生字組成的詞語,學生認讀。
2、從文中抽出生字,讀讀記記。
3、指名說說:學習這些生字時要注意什么?
4、教師強調識字難點。
5、學生獨立書寫生字,結束課堂。
第二課時
一、復習舊知,導入新課
1、教師出示生字,學生開火車認讀并擴詞。
2、有感情地朗讀課文1、2自然段。
3、導入新課:馮三保組織鄉親們打敗了英國兵,大家都十分高興,都在慶祝勝利,只有馮婉貞站在一邊不做聲,她在干什么呢?
二、學習課文3—6自然段,體會馮婉貞的聰明、勇敢
1、指名讀課文第三自然段。
2、說說:當別人都在為打了勝仗而高興時,馮婉貞在干什么?
3、學生有感情地齊讀馮婉貞說的話,體會馮婉貞的深謀遠慮。
4、教師導言:馮婉貞想出對策了嗎?
5、學生分角色朗讀課文第三自然段,體會馮婉貞的聰明。
6、教師導言:馮婉貞是如何按照作戰計劃組織鄉親們又一次打敗敵人的?(引入學習課文4—6自然段)
(1)學生大聲讀課文4—6自然段。
(2)指名說說馮婉貞是怎樣組織大家打敗前來報仇的敵人的?
(3)學生有感情地齊讀課文4—6自然段。
(4)引導聯想:你現在知道馮婉貞制定的作戰計劃是什么嗎?
(5)啟發感悟:從這個故事中,你感覺到馮婉貞是一個怎樣的人?請找出文中具體語句來說明。
A、學生自由發言。
B、教師引導體會文中的重點詞句,感悟人物的特點。
馮婉貞帶著勇士埋伏。
馮婉貞他們一動不動。
馮婉貞大喊一聲:“沖啊!”,舉刀就砍,拿劍就刺。
馮婉貞看出敵人的花招,大聲喊……
學生反饋、朗讀以上句子,體會馮婉貞的聰明、機智、勇敢。
敵人根本沒有防備,只得……
敵人一槍也放不了,有的……有的……有的……
引導讀以上描寫敵人的句子,體會敵人的慘敗,感悟馮婉貞的聰明、機智,制定的作戰計劃十分周密。
7、學生有感情地齊讀課文3—6自然段。
三、總結復述,體會用詞
1、教師總結,引導學生理清文章段落,弄清各段主要內容。
2、指名復述課文內容。(即用自己的話講文中的故事)集體評議。
3、同桌合作,你說我聽。
4、回到文中,找出四字詞語。
5、指名讀詞,討論:用上這些詞語有什么好處?
6、學生自由發言,教師引導體會這些詞語表達得準確、簡練、生動。
7、齊讀詞語。
小學三年級語文教案備課(精選篇4)
《團結的力量》
第一課時
一、導入
1、教師取出一根竹筷,指名上臺折斷。
2、教師取出剩下的九根筷子,捆成一捆,指名上臺折筷子。
3、學生反饋:折不斷。
4、導入:一根筷子孤零零的當然容易折斷,而九根筷子捆在一起互相依靠,當然不容易折斷,這就是團結的力量。
5、板書課題。
二、讀通課文,學習生字詞
1、學生自由讀課文,碰到生字讀讀記記。
2、分段指名讀課文。
3、集體評議,糾錯正音。
4、出示文中生字新詞,指名帶讀。
5、說說:這些生字在讀音和書寫上要注意什么?
6、教師強調識字難點,學生齊讀詞語。
三、再讀課文,感知大意
1、學生正確、流利地朗讀課文。
2、說說這篇課文主要講了一個什么故事?
3、按照提示把課文分為兩個部分。
(1)兒子不團結,農夫日夜擔憂。
(2)長老想辦法教育兒子們要團結。
4、分段反饋,評議。
四、學習第一部分,了解農夫的擔憂
1、學生自由讀課文1、2自然段。
2、畫出這兩段中描寫農夫心理的語句。
3、指名反饋:
(1)他們的父親為此很傷腦筋。
(2)老父親為這事日夜擔憂。
4、教師引導理解,體會兒子的不團結,父親的憂愁。
(1)“父親為此傷腦筋”中“為此”指的是為了什么?
(2)“父親為這事日夜擔憂”中的“這事”又指什么事?
(3)學生找出文中描寫兒子表現的語句,進行朗讀。
(4)引導體會句中“總是、有時、仍然,像一盤散沙”,感悟兒子們的極不團結,極端自私,從而意會農夫的憂愁。
5、學生練習有感情地朗讀課文1、2自然段。
第二課時
一、復習導入
1、教師出示生字,學生開火車認讀并擴詞。
2、說說:故事中的農夫為了什么事面日夜擔憂?
3、齊讀課文第1、2自然段。
4、導入:看著8個親兄弟如同8個陌生人,農夫實在沒有辦法,只好去請教村里最有學問的長老,結果如何呢?
二、學習第二部分,了解長老的辦法
1、學生默讀課文3—8自然段。
2、說說長老用了一個什么辦法教育這些兒子?
3、學生齊讀課文4—7自然段,感知長老的辦法。
(1)從文中找出描寫兒子們折筷子的句子,朗讀,比較。
(2)體會一根筷子容易折斷,而八根筷子折不斷。
4、讀課文第8自然段,體會長老的用意。
(1)指名讀農夫的話。
(2)練習將話中的感嘆句改為陳述句。
(3)結合農夫的話,說說長老的用意。
(4)有感情地齊讀農夫的話。
5、導言:大家都明白了長老的用意,那兒子們明白了嗎?他們是怎么做的?
6、學習課文第9自然段。
(1)指名反饋提出的問題。
(2)理解“輕聲地互相道歉、親親熱熱地攙扶老父親”,感悟兒子們痛改前非。
(3)想像:獨生子們互相道歉時會怎么說?
(4)有感情地齊讀課文第九自然段。
三、總結全文,拓展體會
1、學生齊讀全文。
2、說說:你從這篇文章中得到什么啟示?
3、拓展:你能舉個例子說說團結就是力量嗎?
4、交流:展示、介紹有關團結協作的成語或格言。
小學三年級語文教案備課(精選篇5)
《望廬山瀑布》
教學目標:
1、使學生理解詩句,了解古詩內容,受到熱愛大自然的教育。
2、學會詩中的生字新詞。
3、背誦這首古詩。
教學方法:啟發式、討論法、小組合作學習法。
教學過程:
一、談話式導入:
1、請同學們背一首你最喜歡的古詩給大家聽。
2、今天我們再來學習一首古詩《望廬山瀑布》。
二、檢查預習:
1、學生交流所了解的李白。
2、李白是怎樣描寫廬山瀑布的?
3、出示圖片,老師也來做一回詩人,請同學們告訴我,應該站在哪兒來給大家吟誦這首詩呢?("望""遙"說明詩人是站在遠處觀察瀑布的。)
通過老師的吟誦,廬山瀑布給你留下了什么印象?
三、學生自學:
1、出示自學提綱:
(1)說說每句詩的意思,借助字典或聯系詩句理解下列詞語的意思:生、遙、川、疑、飛。
(2)有感情地朗讀一下這首詩。
(3)通過自學,你又產生了什么問題?
2、學生自學。
3、四人小組交流學習所得。
四、師生共同學詩:
(一)請同學們自由讀詩,交流你讀懂了哪些內容?
(學生談到哪句,交流哪句)
日照香爐生紫煙:
(1)學生談自己的理解。
(2)詩中哪個詞是"升起"的意思?
(3)"紅日、高山、紫霧"詩人用寥寥幾個字,就把我們帶入了如詩如畫的境界,你能把它讀得那么美嗎?
(4)學生有感情到朗讀。
遙看瀑布掛前川:
(1)學生談自己的理解。
(2)理解:川,河流。
(3)指導朗讀:讀出瀑布的氣勢。
飛流直下三千尺:
(1)學生談自己的理解。
(2)學生體會"飛流""直下"。
(3)學生有感情地朗讀。
疑是銀河落九天:
(1)學生談自己的理解。
(2)重點理解:疑,體會李白詩的風格。
(3)有感情地朗讀。
學生有感情地朗讀全詩。
(二)學生質疑:
1、"生"為什么不用"升"?
(1)學生談自己的理解。
(2)生,產生而后升起。
2、"掛",誰能把瀑布掛在山川前面?
(1)學生交流。
(2)老師引導學生體會大自然的神奇,激發學生熱愛大自然的思想感情。
四、指導朗讀。
(1)此時,你就是大詩人李白,你的眼前出現了這樣的景象:萬丈青山襯著一道白銀,瀑布飛騰奔涌,傾瀉直下,你想怎樣吟誦這首詩?(學生根據自己的習慣或坐或立,也可以加動作,有感情地讀詩。)
(2)配樂朗讀。
五、學習李白的另一首詩〈秋浦歌〉。
六、拓展延伸。
(一)學生匯報自己所知道的李白的其它詩。(學生自備投影片,把詩中的內容講給大家聽。)
(二)請你選擇你喜歡的一首詩背下了。
七、作業:
1、預習《絕句》,了解杜甫的有關情況,并搜集杜甫的詩。
2、選擇作業
(1)把今天學到的詩寫在讀書筆記上。
(2)請你用一段文字描述廬山瀑布的美麗景色。
小學三年級語文教案備課(精選篇6)
《不懂就要問》
不懂就要問
教學要求:
1.會認“誦、例”等11個字,掌握“背、圈”這兩個多音字,理解“私塾、霎時、戒尺、鴉雀無聲”等詞語。
2.正確流利地朗讀課文,練習使用小組合作學習法及聯系生活實際的方法理解課文。
3.體會遇到問題要積極面對,不懂就要問的學習方法。
教學重點:
正確流利地朗讀課文。
教學難點:
學習孫中山刻苦讀書,勤學好問的精神。
教具準備:
生字詞卡片。
教學時間:
2課時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一、談話導入。
1.(出示孫中山先生的畫像)這位偉人,大家認識嗎?他就是近代偉大的民主革命家孫中山先生。
2.師簡介孫中山先生生平事跡。
3.今天,我們就來學習一篇介紹孫中山先生少年時候學習生活的課文。揭題:不懂就要問。
4.齊讀課題,質疑問難:讀了課題,你有什么疑問嗎?(課文講誰不懂?哪兒不懂?要問誰?“不懂就要問”是誰說的?他為什么要這樣說?……)
二、找“生字伙伴”,評“識字大王”。
1.教師范讀課文,整體感知。學生用自己喜歡的符號勾畫出“生字伙伴”。
2.合作交流:
師:這些生字你認識幾個?請“小老師”教同學們讀一讀,爭取把字音讀準。生讀生字,相互指正。
3.以小組形式向全班展示學習情況,評選“識字大王”。
4.出示生字詞卡片,分組識字競賽。
三、整體感知。
1.生自由讀課文,想:你讀懂了什么?(解決前面的問題及理解“私塾、戒尺、霎時、鴉雀無聲”的詞義)還有什么不懂的?
2.指名分讀課文正音。(指導朗讀:示范讀、指名讀、齊讀)
3.在初步感知全文的基礎上,說說課文的主要內容。同座互相交流后,舉手回答。(這篇課文記敘的是孫中山小時候在私塾里讀書,為了弄懂書里的意思而大膽向先生提出問題的故事。)
四、學習生字。
1.借助多種識字方法識字。
方法:用自己喜歡的方式識字、用熟字帶生字的方法識字等。
2.寫字比賽:教師范寫,學習新筆畫,引導書空筆順。學生練習后,自薦寫字,并評獎。
五、課堂作業。
1.抄寫寫字表一遍。
2.背誦自己喜歡的課文一段話。
小學三年級語文教案備課(精選篇7)
《翠鳥》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一、形象感知,導入新課。
播放關于翠鳥的教學錄像,直觀形象地認識翠鳥,進而導入新課,板書課題。
二、初讀課文,自學字詞
1、學生自讀課文,自學生字新詞。
2、學生互相交流難點字詞。
3、分組分段朗讀課文。
三、學習第一自然段
1、投影翠鳥,學生自讀,思考:這段寫翠鳥的什么?(外形)
2、提示:課文從三個方面描寫了翠鳥的外形,是哪三個方面呢?
3、四人小組自學。
4、交流討論,教師適時點撥。
(1)第一句:寫了翠鳥愛停在葦稈上。突出外形特點:“紅色的小爪子”。
(2)第二——五句:寫翠鳥的顏色。用一個詞概括(“鮮艷”)。
重點理解:作者是怎樣把翠鳥的顏色鮮艷寫具體的?
頭上:橄欖色頭巾,翠綠色花紋。
背上:淺綠色的外衣
腹部:赤褐色的襯衫
聯系上文,理解“鮮艷”的意思(形容顏色又鮮明又美麗)。
思考:為什么作者用“頭巾”“外衣”“襯衫”來打比方?體現了作者怎樣的一種感情?(對翠鳥的喜愛之情)
(3)第六句
學生自讀句子,找出能概括本句的詞語(小巧玲瓏)。
“小巧玲瓏”是什么意思?哪些地方能看出它小巧玲瓏?
眼:透亮靈活
嘴:又尖又長
聯系上文理解“小巧玲瓏”(形容又小又靈巧精致)。
5、結合板書,小結本段
6、指導訓練朗讀。
板書設計:
紅色的小爪子
外形顏色鮮艷頭上(頭巾)背上(外衣)腹部(襯衫)
小巧玲瓏眼(透亮靈活)嘴(又尖又長)
第二課時
一、試背第一自然段
二、學習第二、三自然段
1、齊讀課文,思考主要寫了什么?(翠鳥的活動特點)
2、學習第二自然段
自讀,理解每句話寫了翠鳥活動的特點。
第一句:動作敏捷
(1)“貼著水面疾飛”說明翠鳥飛得低而快。重點理解“貼”和“疾”。
(2)“一眨眼,又輕輕地停在葦稈上了。”說明翠鳥停得急而輕。在停與飛的對比中感受翠鳥的動作敏捷。
第二句:專心機警
抓重點詞體會,如:“一動不動”“注視”“等待”
通過比較“看著水面”與“注視著水面”而理解“注視”(集中注意力看)。
播放翠鳥飛與停的慢鏡頭,讓學生具體感知。
3、學習第三自然段
播放翠鳥捉魚的過程,學生自讀課文,思考這段寫了什么?(翠鳥捉魚的過程)
提示學生從翠鳥捉魚的過程中找出翠鳥活動的兩個特點。
第1、2句:銳利的眼睛
抓住“悄悄”“露”“盡管……還是……”體會。并理解“銳利”(尖銳鋒利,指感覺靈敏)
第3、4句:行動迅速敏捷
勾出捉魚的動作:“蹬開”“像箭一樣飛過去”“叼起”“貼著”“飛走”。從捉魚過程中體會到(1)翠鳥的動作熟練連貫,不猶豫不落空。(2)動作在一瞬間完成,連機靈的小魚也沒反應過來。可見翠鳥行動迅速敏捷。
“只有葦稈還在搖晃,水波還在蕩漾。”葦稈為什么搖晃?(翠鳥蹬開葦稈去叼魚)水波為什么蕩漾?(魚兒被翠鳥叼出水面)
提示:“搖晃”和“蕩漾”的時間都不可能太長,而翠鳥卻完成了離開葦稈到叼起小魚飛走的一連串動作,這說明(翠鳥的迅速敏捷)。這是作者從側面寫出了翠鳥的迅速敏捷。
4、、討論:翠鳥捉魚的本領與它的外形有什么關系?
啟發:(1)翠鳥為什么能停在葦稈上“一動不動地注視著泛著微波的水面”?(因為它有一雙能“緊緊抓住葦稈”的小爪子。)(2)翠鳥為什么目光“銳利”,能發現機靈的小魚?(因為它有一雙“透亮靈活”的眼睛。)(3)翠鳥為什么能在疾飛中叼起水中的小魚?(因為它有一張“又尖又長”的嘴。)(4)翠鳥的羽毛以綠色為主,這對它悄悄等待捉魚有什么作用?(與草、樹的顏色相近而有掩護的作用,不易被發現。)
總結:翠鳥捉魚的本領是由它的外形決定的,并且是由它外形各部分的特點整體發揮作用的結果。
5、結合板書,小結本段。
6、訓練朗讀。
板書設計:
活動1、迅速敏捷:疾飛
2、專心機警:注視
捕魚1、眼睛銳利:悄悄
2、行動迅速:蹬、叼、飛
第三課時
一、朗讀第1——3自然段
二、指名簡要概述已學內容
三、學習第四自然段
1、在欣賞了翠鳥美麗的外形和捉魚的精彩表演之后,你會產生什么想法呢?引入學習第一句。
“真想捉一只翠鳥來飼養”強調“真想”,感受那種非常喜愛、迫不及待的心情。
2、但這種想法可能嗎?引入學習第2——6句
理解“陡峭”,板書“打消想法”。
3、導讀:于是,我們只能……
從“遠遠地看著”“希望它……多停一會兒”中感受對翠鳥的喜愛。板書“希望”。
4、進行愛鳥、護鳥教育。
思考討論:假如你有機會接近甚至捉到了翠鳥,你該怎么辦?
6、齊讀。
四、總結全文
五、指導背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