湘教版四年級語文教案
四年級要完成由中年級,通過學習,要能達到課程標準規定的中年段的教學目標,為高年級的語文學習打下良好的基礎。 下面我為大家整理了關于湘教版四年級語文教案,供大家參考。
湘教版四年級語文教案1
教學目標:1、學習本課生字新詞,練習用“不像……而像……”、“不要……要……”說話
2、通過理解教師說的一段話中句與句的聯系,培養學生怎樣把一段話寫清楚的能力。
3、培養學生的說話能力。
4、知道同一個事物從不同的角度看會有所不同。學生自學,小組討論,全班交流。
5、培養有感情地朗讀課文的能力,背誦最后兩個自然段。
重點、難點1、聯系全文內容,理解老師通過畫楊桃這件事所說的道理。
2、理解老師說的一段話中句與句的'聯系,體會怎樣把一段話寫清楚。
課時安排: 2課時。
第一課時
教學目標1、初讀課文,了解課文大意
2、學生自學生字、詞。
教學過程:一、導入新課,揭示課題(出示楊桃實物或圖片)同學們,你們知道這是什么果實嗎?今天,我們要學一篇課文,就與楊桃有關。(板書:畫楊桃)看到這個題目,你們想知道什么?(板書:畫楊桃)
1、齊讀課題。
2、讓學生圍繞課題質疑。
(1)誰畫楊桃?
(2)怎樣畫楊桃?
(3)畫楊桃的過程中發生了什么事?
(4)作者為什么要寫畫楊桃這件事?
二、初步感知,了解內容 投影出示思考題:
1、自讀課文,讀準字音,把生字詞多讀幾遍。
2、利用查字典,聯系上下文理解新詞意思。
3、課文主要講了一件什么事?
4、課文中還有哪些地方不理解,提出來。
三、檢查預習情況1、指讀生字詞。
2、指讀課文。
本文講的是一件什么事?
3、你理解了哪些新詞意思?怎么理解的?(交流)
聯系上下文理解詞語
想當然:憑主觀想象,認為事物應該是這樣。聯系課文內容,父親經常叮囑“我”,看見一件東西是什么樣的,就畫成什么樣,不要憑主觀想象,畫走了樣。
四、質疑提出不懂的問題。(常識性問題師生當堂解決。有關課文內容理解的問題師生梳理歸納。)
五、布置作業l、熟記生字新詞。
2、正確、流利地讀課文。
第二課時
教學目標1、理解課文內容,引導學生了解由于老師的仔細觀察,善于分析而找到了“我”把楊桃畫成五角星的原因。從而懂得看問題或做事要實事求是,一切從客觀存在的實際出發。培養學生細心觀察,獨立思考,善于從事物中得到啟發,進行認真分析和判斷的能力。
2、練習“不像……而像……”、“不要……要……”說話。
3、熟讀課文。
教學過程一、明確目標作者在畫楊桃時發生了什么事,其中包含著一個道理,究竟是什么呢?今天我們繼續學習課文。
二、逐段深入理解課文1、學習第一自然段,指名讀。
提問:
(1)這個自然段告訴了我們什么?(板書 是……就……不要)
(2)“想當然”是什么意思?你能不能舉個例子說說什么叫“想當然”?
(3)指導朗讀。
2、學習第二至三自然段,指名讀。
提問:
這兩個自然段講了什么?討論:
(1)第二自然段分為幾層?
(2)找一找哪幾層是回答“我”為什么把楊桃畫成五角星的?(重點理解作者為什么把楊桃畫成五角星的原因。)
①老師根據桌上的楊桃講解現在看到的楊桃就象五角星一樣。
②出示投影片,一橢圓形帶棱的楊桃。
③實物演示,讓從不同角度看的學生說出自己看到的樣子。(讓學生親自實踐看一看從不同的角度看楊桃是什么樣子,幫助他們理解課文內容。)
④說出作者把楊桃畫成五角星的原因。
⑤“我”把楊桃畫成五角星是否還有其他原因?結合父親的話講一講什么是認認真真地看,老老實實地畫?(這是通過提示,幫助學生理解我把楊桃畫成五角星的第二個原因。)
讓學生把兩個原因結合起來講。(再一次加深理解。)
3、學習第四至六自然段
默讀第四至六自然段。
(1)出示討論題:
①開始同學們認為這幅畫畫得怎么樣?后來又有什么變化?
②為什么會有這樣的變化?把有關的句子畫下來。
(2)指導朗讀,注意語氣的變化。
(3)用上“因為……所以……”說一說同學們的認識為什么發生了變化?(進一步明確學生態度發生變化的原因。)
4、學習第七自然段,自由讀這一自然段。
提問:
湘教版四年級語文教案2
第一單元教案
1 多夢的季節
教學目標 :
1、能正確認讀10個生字。
2、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3、理解課文內容。
過程與方法:通過多種形式的朗讀,讀通詩歌,讀懂節奏。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感受童年的童真、童趣,激發熱愛生活的情感。
教學重點:朗讀詩歌,理解詩歌內容。
教學難點:體會詩歌表達的思想感情
教學法:引讀法 自讀自悟、合作交流法
教學準備:錄音磁帶、投影儀
教學過程
一、歌曲導入,引出課題
1、 播放兒歌《童年》。
同學們,聽到這熟悉的歌聲,你會想到些什么呢?
板書課題:多夢的季節
2、學生齊讀課題。
二、初讀詩歌,感知意境
1、 聽錄音:配樂詩歌朗誦。
2、 投影出示自學提示:
(1) 正確、流利地朗讀詩歌。
(2) 圈畫出生字、生詞。
(3) 用自己喜歡的方式理解詞義。
(4) 思考:這首詩主要寫的是什么?
3、 學生自學課文。
4、學生交流匯報自學成果。
1)、指名讀詩歌,師正音。
2)、認讀生字詞。
3)、交流對詞義、及問題的理解。
三、品讀詩歌,感悟意境
1、 初讀詩歌,整體感知。
(1) 配樂范讀。說說你從中體會到了什么?
(2) 學生用自己喜歡的方式讀詩歌。說說你讀懂了什么?
2、再讀詩歌,理解內容。
(1)學生齊讀詩歌,說說詩歌的開頭和結尾有什么特點?
(開頭和結尾一樣,這樣寫首尾呼應,使主題明確。)
(2)引導想像:走在這樣一條很熟悉的路上,你們會想些什么呢?(學生自由交流)
3、引導學生有感情地朗讀這兩節詩。
四、課堂小結。
總結一下自己這節課學習的收獲吧!
作業:熟讀課文,背誦課文。
第二課時
教學目標:
1、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背誦課文。
2、理解課文內容,豐富語言積累。
過程與方法:通過多種形式的朗讀,讀通詩歌,讀懂節奏。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聯系生活實際,感受“一天天長大的童年”。
教學重點:朗讀背誦詩歌,理解詩歌內容。
教學難點:體會詩歌表達的思想感情
教學法:導讀法 自讀自悟、合作交流法
教學準備:投影儀
教學過程:
一、復習導入
背誦第1、5節
二、精讀詩歌,感悟意蘊
1、學生自由朗讀2-4節。
投影出示自學思路:
1)、每節詩都寫了些什么?
2)、你對詩歌中的那些句子印象最深?
3)、你從詩歌中感悟到了什么?
2、分組合作、探究、賞析。
3、全班交流匯報。
第2節寫“我們”慢慢地長大。
第3節寫“我們”對長大充滿好奇。
第4節寫“我們”有許多夢想。
4、 課件示句子。
A、只是太陽驚奇,我們有了沉默的白天。
B、只是月亮發現,我們有了多夢的夜晚。
啟發學生聯系自己的生活實際想象。
5、 這首詩歌運用了哪些修辭方法?
(擬人、比喻)
三、品讀詩歌,感悟情趣
1、自讀:這首詩歌語言生動活潑,共有5節,你最喜歡哪一節?為什么?
先自己練習讀。
2、同桌讀:同桌交流讀,互相糾正、指導。
3、齊讀:要注意讀出詩歌的感情來。
四、拓展延伸
以小組為單位,以“童年趣事”為主題,開個小小故事會。
五、課堂小結。
說一說自己“一天天長大的童年”。
(1)教學反思:這是一首充滿童趣的小詩,全詩共五個小節,首尾的內容一樣,有相互照應的效果。所以在教學中,應以學生朗讀為主,引導學生在讀中體會快樂的童年。并能掌握詩的感情色彩,帶著感情來讀,要讀的有節奏,熟讀以后,要求學生在理解的基礎上能夠背誦。
湘教版四年級語文教案3
一、教學目標:
(一)知識技能。
學習本課生字、新詞。朗讀課文,感受興凱湖的美麗。摘抄自己喜歡的詞、句。
(二)過程與方法。
反復朗讀,理解課文內容。
(三)情感態度價值觀。
作者贊美了興凱湖的美麗,激發熱愛祖國山河美景的思想感情。
二、教學重點:
感受興凱湖的美麗。
三、教學難點:
反復朗讀課文,讀中感悟。
四、教具:
課文朗讀帶、多媒體課件。
五、教學方法:
朗讀教學法、引導教學法。
六、課時安排:
一課時。
七、教學流程:
(一)導入新課。
我們知道江南水鄉有詩情畫意般的美,那么北國的興凱湖又是怎樣的美呢?板書課題
(二)初讀課文,自學生字新詞
1、學生自讀課文。
2、檢查自學情況:出示生字卡,指名認讀;交流理解詞語的方法;指名分段朗讀課文。
(三)再讀課文,理解內容。
1、作者抓住興凱湖的什么特點進行描寫的?
學生讀課文,邊讀邊畫相關句子;在小組內交流后匯報。
2、作者是怎樣抓住興凱湖的特點進行描寫的?
學生在小組內合作學習。
(1)匯報學習情況,邊說邊隨機用課件展示相關畫面感悟理解,并指導朗讀:
第2自然段作者抓住“興凱湖不是海,卻海一樣遼闊,海一樣磅礴”這一特點進行描寫的。
第3自然段作者抓住“興凱湖很溫柔,很平靜”的.特點進行描寫的。
第4自然段作者抓住“興凱湖的清澈透明”的特點進行描寫的。
第5自然段作者抓住“興凱湖是鳥的天堂”這一特點進行描寫的。
(二)在這些段的描寫中作者運用了多種修辭方法,找一找并畫出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