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湘教版四年級下冊語文教案
作為一名辛苦耕耘的教育工作者,總不可避免地需要編寫教案,教案有利于教學水平的提高,有助于教研活動的開展。那么優秀的教案是什么樣的呢?下面是小編給大家帶來的2022湘教版四年級下冊語文教案,希望大家能夠喜歡!
2022湘教版四年級下冊語文教案1
教學目標:
1、引導學生觀察、欣賞齊白石的《蝦趣圖》談感悟。
2、充分朗讀、討論,在自讀自悟中,感受“蝦趣”。
教學重點:
1、了解課文內容,激發學生細細觀察小動物的興趣,教育學生愛護小動物。
2、體會作者是如何把“蝦趣”寫具體的。
教學難點:
感悟作者的情懷,感悟作者的生活情趣,從而陶冶自己的情趣。
教法與學法:
老師:引導、點撥法;
學生:朗讀、感悟、交流討論。
教學過程:
一、導入
1、駝背老公公,胡子亂蓬蓬。生前沒有血,死后滿身紅。
2、同學們,你看見過蝦嗎?誰能向大家介紹蝦的模樣?這節課,咱們跟隨作家秦牧的文筆,和他一起走進《蝦趣》。
二、讀中品悟,體會蝦趣。
1、默讀課文,邊讀邊想:課文從哪兩方面寫了蝦趣?
2、朗讀第1、2自然段,交流問題。齊白石畫蝦的妙處:惟妙惟肖。
3、觀蝦之趣(學習第3、4、5自然段。)
(1)自讀自悟,體會特點。
(2)交流匯報和收獲。
①作者從哪幾方面描寫觀蝦之趣?
②你知道怎么運用所得知識、辨別哪些是生命力旺盛和食物充足的蝦嗎?
③找出描寫蝦嬉戲時的動作詞語,感受蝦的靈動與活潑。
④找出第5自然段中心句,畫出蝦小心翼翼吃食的詞語。
4、賞蝦畫之趣(學習第6自然段)
自讀自悟,出示自讀提示。
①作者是怎樣把觀蝦和欣賞蝦畫緊密聯系起來的?請畫出這個過渡句。
②說一說作者從哪些方面描寫齊白石大師的蝦畫?
三、課外拓展,妙筆生花
嘗試練筆,模仿課文描寫小動物的動態。
板書設計:
蝦趣
養 蝦 活蹦亂跳 賞蝦畫
2022湘教版四年級下冊語文教案2
【教學目標】
知識與技能:
1、學習課文,認識本課生字、詞語,體會作者對小蝦的生活習性及各種有趣的活動。
2、能抓重點詞語理解課文,體會如何把文章寫具體。
3、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背誦自己喜歡的段落。
過程與方法:
1、引導學生觀察、欣賞齊白石的《蝦趣圖》談感悟。
2、充分朗讀、討論,在自讀自悟中,感受“蝦趣”。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感悟繪畫藝術之魅力,感受作者對蝦的喜愛之情,感悟作者的生活情趣,從而陶冶自己的情趣。
【教學重點】
了解課文內容,激發學生細細觀察小動物的興趣,教育學生愛護小動物。體會作者是如何把“蝦趣”寫具體的。
【教學難點】
感悟作者的情懷,感悟作者的生活情趣,從而陶冶自己的情趣。
【教法與學法】
師:引導、點撥法;生:朗讀、感悟、交流討論。
【教學準備】
準備有關蝦的資料,齊白石的《蝦趣圖》。
【教學過程】
一、復習導入、回顧內容
1、聽寫生字詞。
2、你覺得小蝦有趣嗎?那么作者是如何來寫蝦趣?
3、過渡:這節課我們就來深入的了解蝦的特點,感受蝦的可愛,感悟作者的情懷,感悟蝦趣。
二、讀書品悟,體會蝦趣。
1、朗讀第1、2自然段,將作者對齊白石蝦畫的感悟的一個詞畫出來,并理解。
2、指導讀
3、交流明確:
(1)齊白石畫蝦的妙處:惟妙惟肖。
(2)更引起“我”養蝦,觀察蝦的興趣。這是蝦趣之一。
4、學習第3、4、5自然段。
(1)自瀆自悟,體會特點。
(2)交流匯報和收獲。
(3)集體交流、資源共享。
5、學習第6自然段
(1)自讀自悟,出示自讀提示。
作者圍繞哪句話來寫?
作者又有哪些了解?
(2)小組匯報,交流收獲。
(3)全班交流,資源共享。
對大師的畫也就理解得更深了些。
抓住句子“既有……也有……”“有……也有……更有……”抓住“出神入化”體會蝦畫趣味。
(4)朗讀體會
6、學習第7自然段
(1)自讀自悟,這一段的內容及結構特點。
(2)交流明確:
總括全文,揭示課題“蝦趣”的深刻內涵。
“蝦趣”的內涵:齊白石的蝦畫激起了“我”養蝦,觀察蝦的興趣,同時感悟到養蝦的樂趣;養蝦,讓我們了解了蝦,更了解了齊白石蝦畫的妙趣,從養蝦,賞蝦畫之中,“我”感悟到生活的無窮樂趣。
7、有感情的朗讀課文。
三、課堂小結
這節課中,我們有什么收獲呢?總結一下吧!
板書設計:
20、蝦趣
養 蝦 活蹦亂跳 .
賞蝦畫 惟妙惟肖 出神入化
2022湘教版四年級下冊語文教案3
教學內容:
有感情地朗讀課文,概括課文主要內容,感悟課文,體會了解是怎樣把蝦趣寫具體的,培養學生觀察生活、深入思考的習慣。
教學重點:
概括課文主要內容,體會了解是怎樣把蝦趣寫具體的,培養學生觀察生活、深入思考的習慣。
教學難點:
培養學生觀察生活、深入思考的習慣。
教具準備:
小黑板
教學過程:
一、復習導入
1、聽寫生字。
2、指名分段朗讀課文。
二、學習課文,把握重點
1、齊讀課題,想想課題是什么意思。
2、默讀課文,根據課題意思找文章的中心句。
3、學生個別讀、齊讀文章的最后一句。
4、找一找,文中哪些地方體現了養蝦的樂趣,哪些地方又體現了欣賞大師的嚇畫的樂趣呢?
5、學生匯報,教師隨機指導學生理解課文。
體現養蝦樂趣的地方:
(1)第三自然段重點講蝦的顏色變化多端,不同的顏色代表不同的生活狀態。
(2)第4自然段講了蝦嬉戲的場面。
想想這段該用什么語氣讀。隨來試試。
(3)第5自然段寫了蝦的有趣神態。
①你覺得蝦的`性格怎樣?你從哪些動詞看出來的?
②指導朗讀,讀“試探、后退、再試、再退”`這些動詞時速度要稍快一點。
③個別讀。
(4)能用幾個詞來概括蝦的特點嗎?
(5)是啊,蝦真是多彩多姿、變化萬千,那就讓我們懷著好奇的心情來朗讀這幾段吧。
我們再看哪些地方體現了欣賞大師蝦畫的無窮樂趣。
(1)生讀文章第1自然段。
惟妙惟肖是什么意思?
(2)你能用惟妙惟肖說句話嗎?
(3)課文中從哪看出齊白石的蝦只只“惟妙惟肖”呢?
(4)學生齊讀第6自然段,畫出“有……也有……更有”這個句子。
(5)朗讀句子,并模仿造句。
(6)你能用幾個詞形容一下齊白石的蝦嗎?
(7)什么樣的畫才算得上“出神入化”?
“雖然……但是……”說句話嗎?
(三)回顧全文,深化理解
1、你覺得齊白石為什么能畫出如此惟妙惟肖、出神入化的蝦呢?我們要向他學習什么?
2、你覺得文章可分為幾個部分呢?
(四)總結全文,模仿練筆
今天我們學習了這樣一篇描寫動物的文章,從中我們也感受到大師觀察的細致,描繪的逼真。回家請同學們也仿寫一篇文章。
板書設計:
養蝦:顏色變化 喜歡嬉戲
進食小心
蝦趣
畫蝦:惟妙惟肖 出神入化
2022湘教版四年級下冊語文教案4
一、教學要求
1 認識、會寫“潮、壩、虹、噴、滾、咆、哮、濤、洶、喇、叭、岳12 個生字。理解“溯江、噴雪滾玉、咆哮、天坍地陷、洶涌”等詞語的意思。
2 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背誦自己喜歡的部分。
3 理解課文內容,懂得“太平洋的來客”的含義。
二、重點難點
1 掌握生字的音、形、義;了解作者從哪幾個方面描寫了錢塘江大潮。
2 理解課文內容,懂得“太平洋的來客”的含義。
第一課時
(一)談話導入
1 同學們,你們愛旅游嗎?哪些地方的景色給你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2 大家能用平時積累的語句來描繪這些令自己難忘的景色,真不錯!老師也積累了一段與大家一起分享。師深情背誦課文第3 自然段。―誰聽出來了,這是什么?
3 板書課題,齊讀課題。
4 讀了課題,你還有什么問題嗎?
(二)初讀課文,整體感悟
1 自由讀課文。(出示自讀要求)
( l )讀準字音,讀通課文。
( 2 )遇到不理解的詞語,作好標記,查字典或聯系上下文體會。
( 3 ) 同桌互相認讀課后生字。
2 檢查自讀情況。
( 1 )(課件出示生字詞)指名讀。
( 2 )小老師帶讀。
( 3 )開火車輪讀并用生字組成的詞語說句子。
重點指導:
“潮”是翹舌音;“虹、洶”是后鼻音;“噴”是前鼻音;“喇”應讀準邊音1 。這一組生字大多為左右結構的字,在書寫時應引導學生發現這一規律。在記憶時亦可采用形近字辨析的方法,如“嘲一潮”‘濁一虹”" ‘跑一咆”“教一哮”“趴一叭”;也可以將生字歸類識字,如“咆一哮一噴一喇一叭”。
( 4 )齊讀生字,交流反饋識記生字的好方法。
( 5 )書寫生字。(寫字三步法:一讀、二寫、三比)
(三)再讀課文,感知深化
1 再讀課文,找出難讀的句子,反復多讀幾遍。
2 同桌互讀,互相評議。
3 全班交流,指名選段讀。師生共同評議。
第二課時
(一)品讀課文,探究感悟
1 自由讀課文開頭和結尾部分,想一想“太平洋的來客”指的是什么?
( l ) (出示課文第一自然段和最后一自然段)你明白“太平洋的來客”指的是誰嗎?(錢塘江大潮)
( 2 )這節課讓我們繼續走近這位神秘的“太平洋的來客”。
( 3 )板書課題,齊讀課題。
2 再讀課文,說說課文是怎樣安排寫作內容的。(課后選做題)
( 1 )默讀課文,找出“描寫觀看大潮”及“介紹大潮成因”的段落。
( 2 )同桌互相交流。
( 3 )教師按學生回答歸納板書:“觀看大潮”“大潮的成因”。
3 學生自由讀課文。
( 1 )你對錢塘江大潮留下了什么印象?
( 2 )畫出文中自己喜歡的語句,反復讀讀,推薦給同桌。
( 3 )交流學生喜歡的語句,及時糾正讀音。并說出喜歡的理由。
(二)精讀課文
1 錢塘江大潮為什么會被稱為“太平洋的來客”。我們一起去看看。
( l )指名讀第1 、2 自然段。
①你讀懂了什么?
②你什么時候會有興奮的感覺?能用“興奮”說句話嗎?
③人們的眼睛都睜得大大的說明什么?(盼著快點看到大潮)該怎樣讀出人們的這種心情?指導朗讀。引導學生抓住“興奮地喊、齊刷刷、睜得大大的”等詞把當時的氣氛讀出來。
( 2 )自由讀第3 -- 7 自然段,邊讀邊思考。
出示思考題:①畫出課文中描寫大潮景象的詞句,美美地讀一讀。
②說說錢塘江大潮給你留下了怎樣的印象。
③討論上述問題,匯報交流,教師相機指導朗讀。
重點交流:“東南角江口天和海連接的地方,閃出一溜黑氣,一端又慢慢變成白花花的,像一根玻璃棒。”“潮頭像一道白虹,白花簇簇,噴雪滾玉;又如咆哮的銀龍,以排山倒海之勢壓了過來。”這里連用了幾個比喻?你還覺得它像什么?“人潮”在這兒指什么?你還在什么地方見過人潮?(指導朗讀)
( 3 )全班交流。出示句子:
①我問伯伯:“海潮是怎么形成的?沿海各地都有潮水,為啥人們喜歡趕來這里觀潮呢?”如果把這句話刪去,好不好?為什么?
(引導學生認識這是個承上啟下的過渡句)
②“哦!原來這樣,”我說,“難怪人們把這海潮叫作太平洋的來客。”(抓住“原來這樣”“難怪”體會作者的恍然大悟。指導朗讀)
( 4 )自讀第8 至10 自然段。
①找到描寫大潮成因的句子,練習流利地讀一讀。
②用自己的話說一說。
③沿海各地都有潮水,為什么人們喜歡趕來這里觀潮呢?畫記相關的句子讀一讀。
④教師按學生回答相機板畫“天然大喇叭”及太平洋的海水涌到江口的示意圖。
⑤看到這獨有的天下奇觀,來表達錢塘江大潮給你的印象?
( 5 )理解最后一句話。你想說些什么?誰能用“啊……真……”的句子
①齊讀最后一句。(引導學生關鍵詞語要重讀)
②讀課題:此時再讀題目的感覺一定和剛開始的時候不同了,太平洋的來客讓我們感受到了“排山倒海”的氣勢,請男同學讀!太平洋的來客讓我們感受到了“虎嘯獅吼”的轟響,請女同學讀!面對這洶涌的海潮,面對這獨有的天下奇觀,讓我們一起讀!
(三)朗讀課文,練習背誦
1 選擇自己喜歡的部分反復多讀幾遍,讀通順,讀流利。
2 背誦自己喜歡的部分。
2022湘教版四年級下冊語文教案5
一、教材簡析
《太平洋的來客》是湘教版小學語文教材第八冊第四單元的一篇閱讀課文。文章描寫了錢塘江大潮潮來時的壯觀景象以及海潮形成的原因。作者從海潮涌來時的形、聲、色三個方面進行了細致的觀察、生動的描寫。語言形象、逼真,氣勢恢宏。是一篇極好的練習朗讀、培養語感的佳作,同時也是一篇適宜滲透寫作方法,讀寫結合的典型范例。
二、教學目標
知識與技能
1、認識、會寫“潮、壩、虹、噴、滾、咆、哮、濤、洶、喇、叭、岳”12個生字。
2、練習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背誦自己喜歡的部分;積累詞語。
3、理解課文內容。領略錢塘江大潮的宏偉氣勢,了解大潮的成因。
過程與方法
圖文對照,引導學生感受大潮的壯觀,并結合有關資料,了解大潮形成的原因。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在學文中感受作者善于觀察大自然,熱愛大自然的思想感情。
三、教學重點、難點
教學重點:掌握生字詞,理解課文內容,感受錢塘江大潮的壯觀。背誦自己喜歡的部分。
突出方法:利用課件,查閱資料,反復朗讀,深入領悟詞句意思,領悟作者表達的情感。
教學難點:理解課文,了解錢塘江大潮形成的原因。
突破方法:引讀法,讀讀議議相結合。
四、設計理念:
讓語文走向生活,讓生活走進語文。新課程中指出:“語文是母語教育課,學習資源和實踐機會無處不在,無時不有,因而應該讓學生更多地直接接觸語文材料,在大量的語文實踐中掌握運用語文規律。”因此,我在教學中通過現代教育技術與課程的有機整合,聽、說、讀、寫的有機結合,讓學生自主探究,合作學習。在學習語文時,陶冶情操,讓語文貼近生活、參與生活,和生活攜手共進,將教學和學生的生活環境、成長的需求融為一體。
五、教學過程設計與創新點
(一)創設情境——發現美
根據學生的年齡特點,學習興趣往往是他們學習的直接動因。然而興趣和動機并不是天生就有的,而是通過外界事物的新穎性、獨特性來滿足學生的探究心理的需要而引起的。而“視頻展臺”的合理運用能使這些因素得到優化,更好地激發孩子們的學習興趣。
我在教學《太平洋的來客》時,想到對于我們湘西這些沒有見過海,沒有見過大潮的孩子來說,是很難體會到大潮的壯觀。所以,導入時,我先讓學生觀看錢塘江大潮的壯觀景象,學生的感官受到了沖擊,聚精會神地看著。自然而然,學生就很快地進入課堂學習中來,發現了錢塘江大潮的美。這樣,不但創設學習情境,充分調動學生的情感,而且還調節教學活動氣氛,讓學生再去感受美。
(二)品讀課文,自主探究
語文教育絕不僅僅在于培養學生掌握一種工具和技能,而更應該重視涵養學生的情趣和情操,培養學生的靈性和想象力,發展學生的個性。
在教學中,我將教學重點放在課文的第一部分,即海潮涌來時的情景。這一部分既是朗讀訓練的重點段落,也是滲透寫法、讀寫結合的契機。在教學后,我覺得以下幾點把握較好,學生的語文素養得到了發展。
1、以讀為主——感受美
在學生整體感知了全文后,我讓學生大聲的自由的朗讀課文的第一部分,在讀通順的基礎上要求他們邊讀邊想象。然后讓學生交流,此時,你也是錢塘江邊萬頭攢動中的一名游客,你看到了什么,有什么感受?學生或引用課文語句,或用自己的話,發言積極熱烈。然后我引導學生用朗讀的方式將自己的感受與同學交流。孩子們先在小組內練習交流,然后每組推薦一名能代表本組水平的同學做代表全班交流,最后指定一名在這一堂課表現最出色的同學配樂朗讀,其余同學可以跟著默默背誦,也可以靜聽想象。在這一教學環節中,學生參與熱情高漲,課堂氣氛活躍,學生的朗讀既有自己的個人特點,又讀出了錢塘江大潮磅礴的氣勢。
2、小組合作——體驗美
在自由朗讀,熟知課文后,學生自由組合交流:錢塘江大潮有什么特點?同學們議論紛紛,有的說壯觀,有的說聲勢大,有的說氣勢磅礴……我接著讓他們談論:你是怎么知道的?最后,匯報學習成果。一邊匯報,我一邊出示圖片幫助理解,如A、“這時,東南角江口天和海連接的地方,閃出一溜黑氣……堤壩般溯江推來。”(這個句子按由遠及近的順序,運用比喻的手法,寫出了大潮的變化之快、形態之美)B、“潮頭像一道白虹,白花簇簇,噴雪滾玉;又如咆哮的銀龍,以排山倒海之勢壓了過來。”描寫潮頭的氣勢宏大,先把它比作一道白虹,重在體現它的顏色;接著又把它比作咆哮的銀龍,重在體現它的聲音。C、“浪濤的轟響越來越大,開初如林濤滾滾,接著便似虎嘯獅吼,到近處說像天坍地陷一般。”(這里連用了三個比喻,表現了潮水推進過程中的變化:潮水越來越近,聲音越來越響,氣勢越來越磅礴。)讓學生發現美后,更深刻的體驗美。這樣,充分體現了學生學習的自主性。
3、探究成因——驚嘆美
學習大潮的成因時,學習內容由學生自主探究,加以課件輔助,學生在自主探究中,經歷了探究的過程,體驗了探究樂趣。知道了錢塘江大潮是奇觀的原因,而驚嘆大自然的鬼斧神工。
(三)讀寫遷移——傳遞美
在學生對課文有了一分感性的了解,對課文中描寫的景象有了一種感情上的認同后,我因勢利導的滲透作者的寫作方法。我對孩子們說道:這篇文章的語言文字為什么會有魔力般的作用,讓我們產生身臨其境的感覺呢?那就是因為作者言之有序,言之有物,言之有術。接著,我引導學生賞析作者聲、形、色的多角度的描寫方法,生動傳神的比喻修辭手法,以及用詞遣句的準確精妙。在布置家庭作業時,我讓學生在本周的日記中模仿這一部分的寫法描寫一場雨。從收上來的學生日記中,我發現絕大多數同學能從聲、色、形三個角度來描寫雨,少數同學還能運用生動的比喻將雨景描寫得生動有趣。如一個同學寫道:豆大的雨點門形成一串串密密擠擠的清清亮亮的珠簾掛在迷濛的空中。一個同學寫到:調皮的雨點象一群快樂的孩子在我的雨傘上跳踢踏舞,整齊而歡快的節奏讓我也想跟著他們一起跳。
六、教學有感
通過這一課的教學,我更深切的感受到教材只是一種媒介,一個范例。課文內容的理解與掌握不應該是這一堂課教學目標的歸宿,運用好教材,挖掘其知識、能力、情感的訓練點,發展學生的語文素養才是最要緊的。這也正是語文工具性的體現。同時,我也懂得了一篇教材中所蘊涵的有價值的東西見仁見智,多得很,但我們不可能面面俱到。只要能選取一兩個點引領學生扎實、靈動、有效的深入,天長日久,學生的語文素養必將得到長足的發展。
2022湘教版四年級下冊語文教案相關文章:
★ 高中教案模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