完整的五年級語文教學教案
作為一名為他人授業解惑的教育工作者,通常會被要求編寫教案我們準確把握教材的重點與難點,進而選擇恰當的教學方法。我們該怎么去寫教案呢?下面小編帶來完整的五年級語文教學教案7篇 ,希望大家喜歡。
完整的五年級語文教學教案篇1
[教學目標]
1、理解積累“孜孜不倦、直截了當、萬般無奈、滔滔不絕、烙印”等詞語。
2、能在理解課文的基礎上,指導學生合理想象莫泊桑的心理活動,進行創造性復述。
3、感受莫泊桑不斷追求出色、虛心好學,勤學苦練的精神。
[教學重難點]
能在理解課文的基礎上,合理想象莫泊桑的心理活動,進行創造性復述。
[教學準備]
教師:有關課件
學生:預習生字新詞:酷愛,孜孜不倦,作品,萬般無奈,滔滔不絕,烙印。
[教學設計]
一、揭示課題,反饋學生預習課文后對莫泊桑和福樓拜兩個人物的了解,并初步了解課文的主要內容:
1、反饋學生預習課文后對主人公莫泊桑的了解,揭示課題。
(1)初步了解莫泊桑的成就。說的好,這就是莫泊桑,他寫出了很多有世界影響的名著,其中代表性的作品有(隨機把“作品”一詞出示在黑板上)短篇小說——《項鏈》、《羊脂球》。(出示PPT)
(2)復習“拜”字寫法,讀好課題。
今天,我們要學習課文講述的就是青年莫泊桑在成長為作家過程中的一個故事。齊讀課題——莫泊桑拜師。
“拜”是一個熟字,注意,它的右半部分是,四短橫,一豎。(描紅)
讓我們再來讀好課題——莫泊桑拜師。
2、反饋學生預習課文后對福樓拜的了解,理解“文學大師”。
(1)了解文中另一個人物福樓拜。
文中莫泊桑拜誰為師福樓拜。
誰能把他的身份介紹具體福樓拜是19世紀法國文學大師。
(2)理解“大師”的含義。
什么樣的人人們會尊稱他為大師啊在某些領域中相當有造詣的人。
福樓拜在文學創作方面極有造詣,所以被人尊稱為——文學大師(拿詞卡)帶著崇敬的語氣,讀好——文學大師。
3、聯系課文第一小節,理解“酷愛、孜孜不倦、作品”的含義,初步把握課文的主要內容。
(1)了解莫泊桑拜福樓拜為師學什么。
●莫泊桑要拜這樣一個響當當的人為師,學什么呀?
●抓住文中句子:他從小酷愛寫作,孜孜不倦地寫下了許多作品,但這些作品都是平平常常的,沒有什么特色。理解“酷愛、孜孜不倦、特色、作品”幾個詞的含義。
●因為他的作品總是平平常常。(貼:平平常常)
所以他追求讓自己的——作品有特色。(貼:有特色)
(2)小結,初步感莫泊桑是個有追求的文學青年。
(3)抓住“酷愛、孜孜不倦、特色、作品”幾個關鍵詞語,用連貫的語言介紹莫泊桑拜師學什么。
二、深入學習,學習創造性復述,體會莫泊桑不斷要求進步、勤學苦練的精神。
(一)學習莫泊桑第一、二次登門請教的經過。展開合理想象進行創造性復述。
1、學習課文1—5小節,通過朗讀,了解人物對話內容,指導抓好莫泊桑的心理活動,展開合理想象,練習創造性復述,了解“功夫”的具體含義。
(1)反饋文章寫了莫泊桑幾次登門拜訪。
(2)了解莫泊桑拜師過程中,福樓拜是通過什么方式教他的。文章中三次登門,也都著重描寫了莫泊桑和福樓拜之間的——對話。
(3)讀文,了解前兩次登門莫泊桑提出的問題。
①學生先自由朗讀莫泊桑前兩次登門,讀讀人物之間的對話。
②指名讀,讀出疑問的口氣。
③把莫泊桑說的第三句話用疑問的口氣讀出來。
(4)了解第一次登門面對莫泊桑的困惑,福樓拜如何指導他的,理解福樓拜所說的“功夫”的具體含義。
①師引讀人物對話。
②想象莫泊桑的心理活動,進行創造型復述。
莫泊桑聽了福樓拜的說他的功夫不到家,心里會想什么呢誰能聯系課文的第一小節說一說。
③理解“功夫”的具體含義。
●于是,莫泊桑急切地問,那——(指導讀好莫泊桑的話)
●福樓拜又是怎樣指導他的呢自由讀一讀這段話。
板書:看詳細、長期記
●就是莫泊桑第一次登門,福樓拜針對他的問題——寫不生動(指指黑板上的板書)教他的方法,誰能用一句話說清楚。
●小結:今天我們抓住的是主要人物的心理活動來展開創造性復述的。在下面的學習中,我們還要繼續練習抓住主要人物的心理活動來展開創造性復述的。
2、學習第6小節,理解“單調”。
(1)讀文,了解第一次登門后,莫泊桑的做法。
第一次登門,莫泊桑按照福樓拜的要求去做了,他是怎么做得拿起書,一起讀讀課文第六小節。
(2)引讀課文。
他連續看了三天都——一無所獲(板書)
(3)想象三天莫泊桑看到的東西,理解“單調”。
●同學們,第一天,莫泊桑站在街道上看到——(馬、車)大街上來來往往只有馬和車嗎沒有人嗎?(人、馬、車)
●第一天,他看到了人、馬、車,看不出它們沒有什么特殊之處。想到老師要他長期看,于是決定第二天再看,可他看到的還是——(人、馬、車),還是沒發現什么特殊之處,第三天又去看,看到的仍然是。(人、馬、車)
三天看到的東西都是一模一樣,用文中一個詞形容就是:單調。
(4)師小結
3、學習第7、8小節,讀福樓拜的話,理解這里的”功夫“指“會觀察“。
(1)自由讀福樓拜說的話。
在這樣的情況下,福樓拜是怎樣告訴他的,自由讀讀福樓拜說的話。
(2)請一生讀福樓拜說的話,并注意讀好一些四字詞語。
這段話比較長,看誰能一口氣讀清楚。(富麗堂皇裝飾簡陋狂風暴雨烈日炎炎)注意讀出感情。
(3)發現福樓拜說的這段話的表達方式。
你們發現了嗎福樓拜講了一連串的話,都是什么句?
他究竟問了多少問題啊。
完整的五年級語文教學教案篇2
教學目標:
1.熟讀課文,了解文章的主要內容,積累語言。
2.通過細讀課文,理解文章的寫作順序,把握文章的思想主題。
3.結合討論課后兩題,理解課文的寫作方法。
4.教導學生認識到信任與真誠的重要,從而使他們懂得在生活中要互相信任他人,以誠待人。
教學重、難點:教導學生認識到信任與真誠的重要,從而使他們懂得在生活中要互相信任他人,以誠待人。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一、導入:如果某個城市出現了首家“無人超市”,即無人導購,無人收款,請你猜測,可能會出現哪些狀況?
今天我們即將學到的是一篇去無人看管的桃林摘桃、付錢的故事。
二、學習:
1.自讀課文;
2.用簡短的話說說自己的初步感受;
3.一個告示就可以引導人們去桃林摘桃,真有趣,再讀課文,圈劃出文中描寫“告示”的有關詞句;
4.按以上提示分段;(按事情發展順序分為三段)
5.積累文中的生字、新詞。
5a.用比較形近字記字形的方法熟記:沁、脾、饞、涎、掏;
5b.用理解字義的方法記憶:婆、吠;
5c.成語練說:沁人心脾、饞涎欲滴、小心翼翼。
三、作業:
熟讀課文,理解“信任與真誠”。
第二課時
教學過程:
一、導入:
1.用簡單明了的語言說說課文主要寫了一件什么事?
2.文中的“告示”把人引向了什么樣的地方?
(學生應該會出現以下兩種答案:a、把人們引向了果園,自己動手采摘果實;b、把人們引向一個樸實又真誠的地方,即一個互相信任的崇高境界。)
二、學習:
1.自讀全文,看看文中哪些地方寫出了人與人之間的信任與被信任?
2.討論交流:
2a. “告示牌”——引導人們準確無誤的來到桃園;
2b. “桌上留言”——主人不擔心人們摘桃子后不付錢或少付錢;
2c. “無人看管的錢箱”——主人不擔心有人將錢箱拿走;
2d. “我掏出錢包”——主動付錢;
2e.貓狗訓練有素,熱情好客;
(對以上這幾點,學生可能很難理解。因此,在熟讀文中描寫關于貓、狗動作、神態的語句后,引導學生思考,正是由于主人的熱情好客,貓和狗才能如此乖巧,如此熱情,處處與人為善,相信到來的每一位客人。這種描寫是“側面描寫”,略舉熟知的“側面描寫”的文章)。
3.概括文章的中心思想;
4.結合自己的生活經驗,感受信任與被信任的喜悅;
5.學習文章運用“第一人稱”寫作的方法——寫自己經歷的事,用第一人稱敘述。文學創作里的“我”,“我”往往不是作者,而是里面的一個重要人物。
三、作業:
用第一人稱的手法寫一篇歌頌人與人之間相互信任的文章。
完整的五年級語文教學教案篇3
教學目標:
1、能聯系上下文體會成語意思,感受關鍵成語在表情達意上的作用。
2、理清文章結構,概括故事的主要內容。
3、通過學生復述故事的方式,提高學生的口頭表達能力。
4、通過老師的設疑和學生的相互討論來了解文章內容,體會文中蘊涵的深刻道理。
5、了解孫臏善于分析、因勢利導、足智多謀的聰明才智。領悟故事中蘊含的道理:遇事要沉著冷靜,并要開動腦筋,才能更好地解決問題。
教學重點難點:
1、把握故事內容,弄清文章線索。
2、領悟其中的道理,弄清故事引人入勝的原因。
教法學法:導學互動
教學準備:
1、搜集相關視頻
2、多媒體課件
教學過程:
一、自學導綱
1、創設情境,導入新課
師:同學們,你們喜歡中國的歷史故事嗎?讓我們乘坐歷史的列車,穿越時光的隧道,飛回歷史的天空。猜一猜,下面這幾個歷史故事的主人公分別是誰?
課件出示:
完璧歸趙——(藺相如)負荊請罪——(廉頗)
破釜沉舟——(項羽)毛遂自薦——(毛遂)
紙上談兵——(趙括)臥薪嘗膽——(勾踐)
背水一戰——(韓信)田忌賽馬——(孫臏)
師:在《田忌賽馬》中,我們已經初步領略了孫臏的才能。今天讓我們隨著歷史的車輪,走進《圍魏救趙》這篇課文,去進一步領略孫臏卓越的才能、超凡的智慧和驚人的毅力。(板書課題)
2、出示導綱,生依照提示了解背景,自主閱讀課文。
3、生匯報交流初讀課文的收獲,師適時點撥引導。
過渡:看來,同學們的預習工作做得很好。“學貴有疑,大疑則大進,小疑則小進,不疑則不進”。在自學中你發現了哪些有探究價值的問題?(是誰為什么圍魏救趙?他們又是怎樣圍魏救趙的?圍魏救趙的結果如何?)讓我們帶著這些問題開始今天的閱讀之旅。
二、導學互動
1、出示導綱探究性問題。
2、生帶著問題精讀課文。
3、小組合作,討論探究。
4、交流匯報,師相機引導、點撥。
出示導綱探究(一):故事起因
1、故事發生的時代背景怎樣?
2、魏國軍隊怎么樣?在文中勾畫相關的句子,說說自己的理解,并有感情地朗讀。(出示重點語句:這一年,魏國將軍龐涓率領八萬精兵出征趙國,一路所向披靡,勢如破竹,很快就直抵趙國都城邯鄲,把一個小小的邯鄲城圍得嚴嚴實實。)
(抓住“所向披靡”、“勢如破竹”、“嚴嚴實實”這幾個詞,一方面說明魏國的強大,龐涓率領的軍隊在攻打趙國時戰無不勝,攻無不克;另一方面說明面對強大的敵人,齊國救趙國是不容易的。)
3、為什么在這種情況下,齊王還要去救趙國?
(引入“唇亡齒寒”的故事。齊、趙兩國之間互相依靠,有著唇亡齒寒的利害關系。)
過渡:在強大的魏國軍隊面前,齊國最終決定出兵,到底戰斗結果怎樣呢?讓我們迅速瀏覽最后一段,說一說。
出示導綱探究(二):故事結果
1、文中哪幾個成語寫出了魏軍的失敗,同時也反映了圍魏救趙的成功?理解后有感情地朗讀。
(出示重點句:魏軍措手不及,被殺得丟盔棄甲,潰不成軍)。
(措手不及、丟盔棄甲、潰不成軍、落荒而逃等寫出了魏軍來不及應付的狼狽和大敗時的慘狀,反襯了圍魏救趙的成功。)
2、對比閱讀前后語段。
過渡:起初魏軍是多么強大的一支軍隊,可現在怎么就成了這樣的狀況呢?首先讓我們來觀看一段視頻。接下來合作學習圍魏救趙成功的原因有哪些?
出示導綱探究(三):分析圍魏救趙成功的原因
出示第7段:孫臏胸有成竹地說:“魏國集中全國的主力去打邯鄲,自己的都城大梁卻只剩下一些老弱殘兵,這不正是個大好機會嗎?我們現在去救邯鄲,會跟魏國主力硬拼,傷亡一定很大。倒不如乘虛而入,直取大梁。魏國國都一旦危急,主力必定會回師自救。我們在他們返回的路途做好準備,以逸待勞,豈不是穩操勝券!"
分角色讀田忌和孫臏的對話,想一想孫臏為什么要齊軍不直奔邯鄲而要直取大梁?
1、分析直奔邯鄲的劣勢和直取大梁的優勢并體會孫臏計謀的絕妙。
(抓住“胸有成竹”、“乘虛而入”、“以逸待勞”、“穩操勝券”這幾個關鍵詞理解孫臏善于分析、因勢利導的聰明才智,并朗讀出他的“胸有成竹”。)
2、抓住“乘虛而入”理解魏國虛在哪?
3、“魏國國都一旦危急,主力必定會回師自救”與哪些事實相符?孫臏采取了哪些行動逼迫龐涓回師自救?
(佯攻襄陵、直奔大梁)(孫臏為什么要派兵佯攻襄陵?)(佯攻襄陵的最終目的是直奔大梁,直奔大梁的目的是逼龐回師,逼龐回師不但能救趙國,而且能以逸待勞,在桂陵設伏,打敗魏軍。)
4、齊軍“以逸待勞”又體現在哪?
5、孫臏為何要在桂陵布下天羅地網?
(桂陵是通往魏國的交通要道,地勢險峻,易守難攻。)
6、總結出示圍魏救趙成功的原因
戰術上:避實擊虛、攻其必救、以逸待勞、聲東擊西、知己知彼
行動上:佯攻襄陵、直奔大梁、桂陵設伏
7、你理解“圍魏救趙”這個成語的引申義嗎?
三、導學歸納
1、孫臏,我___________您!您真是一位_________的軍事家!
2、讀了這個故事,你得到了什么啟示?
四、反饋訓練
此時此刻,你一定被孫臏的計謀所折服,你想對孫臏說些什么呢?
完整的五年級語文教學教案篇4
教材分析
本次習作是以“二十年后的家鄉”為題,寫一篇想象作文。寫出二十年后的家鄉會發生什么巨變。如,環境、人們的工作、生活等方面有什么變化。首先要大膽想象二十年后家鄉的巨大變化;然后進行梳理,列習作提綱;再根據提綱分段敘述,把重點寫具體;最后互換習作,提出修改意見,修改習作。
教學目標
1、大膽想象二十年后家鄉環境、工作、生活等方面的巨大變化。
2、梳理想象到的場景或事件,仿照例子列習作提綱。(重點)
3、按照提綱,分段敘述,把家鄉的巨大變化寫具體,表達對家鄉的熱愛之情。(重點)
4、互相提出修改意見,認真修改自己的習作。
教學準備
教師準備:制作多媒體課件、準備范文。
學生準備:采訪了解家鄉二十年來的歷史和變化,思考二十年后家鄉的變化。
課時安排
1課時。
教學過程
一、新舊對比,激發興趣
1、激趣:同學們,老師給大家準備了一些照片,請看——(課件出示二十年前的家鄉照片。)你都看到了什么?你知道這是什么地方嗎?這就是老師二十年前的家鄉。那時候,房子是土坯房,路是爛泥路,吃的、穿的都很簡單。(課件出示現在的家鄉照片。)這是現在的我的家鄉,看,變化多大啊!
2、過渡:你的家鄉呢?引導學生結合課前的采訪活動談談自己家鄉的變化。
3、導入:二十年的時光,景在變,人也在變,瞧,我們身上的衣服越來越漂亮了,現在的樓房也越來越高了。二十年前,手機、電腦還未普及呢,而現在早已進入了千家萬戶。二十年的變化可真大啊!(課件出示問題。)再過二十年呢?我們的家鄉又是一番怎樣的景象呢?我們的生活又會發生怎樣的變化呢?今天,我們就以“二十年后的家鄉”為題,寫一篇習作。
設計意圖:利用課件將二十年來家鄉的變化資料展示給學生,豐富學生的表象,以“變化”激活學生的想象能力。激發學生的情感,融入角色,同時逐步、有序地引導學生開啟心路,大膽想象。
二、明確要求,指導選材
1、引導學生審題,從題目中的“二十年后”,知道這次要寫的是一篇想象作文。
2、過渡:同學們,《二十年后的家鄉》究竟應該寫些什么呢?(板書:寫什么)請同學們打開課本,自己讀一讀習作要求。
3、學生自讀,梳理這篇習作可以寫些什么。教師相機板書:家鄉的變化環境人們的工作、生活
設計意圖:小學生寫想象作文往往感到茫然,要么學生在想象作文中無內容可寫,無話可說,要么是想象不合情理、不切實際。此環節的設計旨在幫助學生選材,并且使學生明白要在真實生活的基礎上合理想象,而不是胡編亂造。
三、舉例指導,啟發想象
1、教師引導學生具體說一說可以寫些什么,教師相機板書:街道公園、住宅廣場、科技交通……
2、教師以“街道”的變化為例,指導學生展開想象。
(1)現在的街道給你什么感覺?怎么形容?
(2)二十年后會是什么樣的?引導學生通過街道的樣子、街道的欄桿、街道邊的植物、街道邊的建筑、街道的夜景等方面說。
3、繼續啟發,拓寬學生思維:還有哪些變化呢?
(1)小組交流自己最感興趣的變化。
(2)全班交流,教師適時通過“追問”“補充”的形式,引導學生圍繞情節說具體,使自己的想象更豐滿。(注意引導學生進行“合理、具體”的想象。)
設計意圖:教學這篇作文,引導學生展開豐富、合理的想象是首要任務。本環節著重從此入手,通過舉例引導,豐富學生的表象,以“變化”激活學生的想象能力,為后面的寫作提供豐富的素材,從而讓學生充滿激情地投入到寫作中去。
四、列出提綱,理清思路
1、課件出示教材上的提綱,引導學生讀一讀,并仔細觀察,交流思考:列習作提綱有什么好處?
2、討論交流:如何列好提綱。
3、交流總結,確定大致的寫作思路,仿照編寫提綱。
4、集體交流,適當修改,教師適當指導。
設計意圖:寫作之前列提綱具有重要作用。“磨刀不誤砍柴工”,有了提綱,就好比蓋房子有了一個框架,墻怎么砌都不會歪倒了。這一環節,重在讓學生在模仿的基礎上列出自己的寫作提綱,以便能寫出好的文章。
五、動筆寫作,完成初稿
1、根據編寫的提綱,自主寫作,獨立完成作文。
2、教師巡視,并對習作有困難的學生做個別輔導。
設計意圖:學生在作文的過程中一定會遇到困難,教師的巡視就是要對遇到困難的同學進行啟發指導,幫助他們遣詞用句,把作文寫得生動具體。
六、展示作文,交流評點
1、自查自改:文章寫完后,朗讀自己的作文,把自己的習作初稿寫得更完美。
2、鄰座交流:與同桌或鄰座交流作文,提出建議。
3、小組評議:大家把作文交流一下,看看誰的習作給人耳目一新的感覺,誰的習作富有個性,推薦優秀習作在全班交流。
4、全班點評:小組評議,每組都評出優秀習作。展示佳作,共同評析,互相學習,共同提高。
設計意圖:引導學生學會在交流中聆聽,在交流中學習,在交流中分享。通過交流,提修改建議,思考如何寫作,如何修改,完善自己的作文。另外在交流中,取長補短,提高寫作能力。
范文引路
二十年后的家鄉
有一天,我開著太陽能時空車,穿越到了我一直想去看看的二十年后的家鄉。
①我的太陽能時空車非常先進,因為它只需吸收陽光就有動能,輸入目的地后就能自動駕駛,直接把人送到想要去的地方。我還以為只有我擁有這樣神奇的汽車,結果發現,在未來的家鄉,這種智能汽車已經遍布大街小巷,人們都在使用它。
②我開車來到中山路上,眼前的景象令我大吃一驚。過去這里又窄又臟,可是現在,這里的街道卻變寬了,寬度足足是過去的三倍。
③路兩旁的綠化帶綠草如茵,鮮花盛開。一棵棵茂密的大樹,像撐開的陽傘一樣挺立在那里。打開車窗,清新的空氣撲面而來。
④街道上的車輛來來往往,川流不息,但均遵守交通規則,井然有序。啊!街道的變化可真大呀!
這時,我不禁想起了我家附近的那條環城河。過去的環城河,廢水染臟了她的臉龐,污泥抹黑了她的肌膚,垃圾熏臭了她的身軀,簡直是“死氣沉沉”的世界。我驅車來到環城河,下車一看,呀!小河變了,變得清澈見底!在陽光的照耀下,小河波光粼粼,就像一條晶瑩透亮的水晶腰帶。河堤上,也是綠樹成蔭,花草芬芳,小鳥、蝴蝶、蜻蜓來來往往,男女老少沿著河堤散步,有說有笑,這里不再死氣沉沉。
⑤未來的家鄉變美了!我愛我的家鄉!
行文寫法賞析
1、開頭直接交代來到二十年后的家鄉,自然引出下文。
2、內容設置巧妙,用小作者的“出乎意料”從側面說明了未來家鄉的發展。
3、對比寫法的運用,突顯未來家鄉環境發生的巨大變化。
4、描寫“切身感受”,增添了習作內容的真實感。
5、細節描寫讓人充分感受到未來家鄉環境的美好。
總評:
1、習作語言描述生動形象,運用了多種修辭方法,將想象中家鄉的景物寫得很美。
2、通過將二十年后的家鄉與過去進行對比,充分、有力地展現出家鄉變化的巨大,構思巧妙。
3、想象大膽合理,既引人閱讀,又巧妙地突出了家鄉的變化。
教學反思
成功之處:
這篇習作是想象作文,而且時間跨度大——二十年后。對于學生來說,入境想象是比較有難度的。所以課堂導入不僅要直奔課堂的主題,還要想方設法讓學生產生興趣。所以設計了課前準備活動——采訪了解家鄉二十年來的歷史和變化,思考二十年后家鄉的變化,對寫好作文起到了鋪墊的作用。想象家鄉二十年后的變化并非易事,尤其是歲月滄桑對小學生來說是很難體會到的。所以,教學這篇作文,引導學生展開豐富、合理的想象是首要任務。本設計著重從此入手,運用多媒體、各種資料,豐富學生的表象,以“變化”激活學生的想象能力,為后面的寫作提供豐富的素材,從而讓學生充滿激情地投入到寫作中去。
不足之處:
學生賞評的方法較為單一,而我沒能及時地洞察到這一點,及時地教給學生多角度賞評的方法,學生只是主觀地評賞,需要反思和改進。
完整的五年級語文教學教案篇5
【學習目標】
1、培養獨立鑒賞詩詞的能力,形成個性化的審美情趣。
2、培養豐富的聯想、想象能力。
3、積累詠月的詩詞。
【學習重點】
培養獨立鑒賞詩詞的能力,形成個性化的審美情趣。
【學習難點】
培養豐富的聯想、想象能力。
【學前準備】
1、利用書籍、報刊、網絡收集關于詠月的詩詞、佳句,謄寫在小卡片上。
2、小組評析其它詠月的詩詞佳句。組長記錄有價值的賞析,綜合成一篇賞析短文,全班交流。
【學習時間】
1課時
方法指導:
1、讓學生結合自己對詩句意思的理解,來想象詩的意境意、體會詩的主旨。
2、學習賞析詩歌的方法,來賞析“明月之詩”,培養獨立鑒賞詩詞的能力。
3、學會對關于明月進行美的想象和描寫。
4、你是課堂的小主人,請你大膽與老師對話,此堂課你表現棒嗎?你學到了什么嗎?你是怎樣學到的?你學得快樂嗎?
5、誦讀、默寫故事是積累古詩的重要方法。
【學習過程】
(一)導入
“誦明月之詞,歌窈窕之章”這是歷代文人墨客的雅事,今天我們將通過《十五夜望月》來學會如何賞析這些名句佳作。
(二)賞析《十五夜望月》
1、我會讀這首詩:
2、我會邊讀邊想象這首詩所描繪的美景:
在《春江花月夜》的樂曲聲中,生輕聲吟詠,走進詩中,回答:你看到了什么?聽到了什么?想起了什么?
3、請你看下面《十五夜望月》的賞析文章,請加以體會,并進一步展開討論,哪些地方特別精彩?哪些地方有不同的見解或補充?
《十五夜望月》賞析
在唐代詠月的`篇章中,這是較為的一首。
詩人在萬籟俱寂的深夜,仰望明月,凝想入神,絲絲寒意,輕輕襲來,不覺浮想聯翩,那廣寒宮中,清冷的露珠一定也沾濕了桂花樹吧?這樣,"冷露無聲濕桂花"的意境,就顯得更悠遠,更耐人尋思。
同是望月,那感秋之意,懷人之情,卻是人各不同的。詩人悵然于家人離散因而由月宮的凄涼,引入了入骨的相思。他的"秋思"必然是最濃摯的。
這首詩意境很美,詩人運用形象的語言,豐美的想象,渲染了中秋望月的特定的環境氣氛,把讀者帶進一個月明人遠、思深情長的意境,加上一個唱嘆有神悠然不盡的結尾,將別離思聚的情意,表現得非常委婉動人。
我要補充的是:
“ ”字用得好,好在:
“”句寫得好,表達了
(三)誦明月之詩
小組之間把準備好的有關“明月之詩”的小卡片,相互交換賞析,組長記錄學生的賞析或評價,大家動手把有價值、有個性的見解綜合成一篇賞析文章,全班交流。
(四)思維訓練
用媒體展示不同角度所看見的月,(諸如:海上明月、沙漠月升、小樓新月、水中望月等)學生對自己有所感悟的圖景發揮想象、進行聯想。
(五)學生小結
你認為這堂課好不好?說明原因。
(六)誦讀此詩,比賽默寫:
完整的五年級語文教學教案篇6
教學目標:
1、在具體語言環境中理解詞語,找出文中奶奶的“老話”。
2、正確流利地朗讀課文,理解課文內容。
3、搜集,積累有關的民間俗語,諺語,在同學之中作交流。
4、體會奶奶對晚輩一片關愛之情。
教學過程:
一、導入新課
1、出示“大師”,學生用自己的話理解“大師”的含義。
2、師概括:在某一學科或領域,因為有突出的成績或作品,受到人們的尊敬和推崇,被公認為人士,這樣的人,才有資格被稱之為“大師”。
3、古今中外,你還知道哪些人物被世人尊稱為“_大師”師補充完整課題:語言大師(板書)
4、齊讀課題今天,我們要了解的“語言大師”,卻只是一位60開外,連斗大的字也不識幾個的農村老婦人,她是誰為什么被稱為“語言大師”呢?
二、整體感知
1、知道文中的“語言大師”指“奶奶”,說說“我”心目的奶奶是個怎樣的人。
2、交流并出示填空:奶奶稱得上是咱們村里的“語言大師”是因為_學生自讀課文,了解原因。
3、既然大家認為奶奶的“老話”誰都愛聽,所以她稱得上是咱村的“語言大師”,那么,讓我們從課文中先劃出文中寫了哪幾句奶奶說過的“老話”。
三、研讀課文
學習課文中的“老話”,概括奶奶“老話”的特點。
1、交流和朗讀這些“老話”,感受這些老話的韻味。僅僅課文中提到的奶奶的“老話”就有十三句,相信奶奶在日常生活中所說過的“老話”一定遠遠超過了這個數。這些“老話”讀起來你有什么感覺(板書:多、押韻)
2、奶奶的這些“老話”的意思你都懂嗎請同學說說看。指名說這些“老話”:“早睡早起身體好,晚睡遲起百病長。”“越吃越饞,越玩越懶。”“人勤出金山,人懶敗家產。”“一寸光陰一寸金,寸金難買寸光陰;時間過,沒法回,光陰去,討不還。”“吃食不搶,到老不長。”“一只碗不響,兩只碗叮當。”“家和萬事興。”“勤是搖錢樹,儉是聚寶盆。”“三個臭皮匠,頂個諸葛亮。”“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狀元。”“小樹要修,孩子要教。”“一個籬笆三個樁,一個好漢三個幫。”看來奶奶的老話——(板書:易懂)
3、小結:我們讀過了奶奶的“老話”,可以概括出奶奶“老話”的幾個特點來。出示填空:因為(),所以她稱得上是咱村里的“語言大師”。
學習課文中的事例,體會奶奶的“老話”的含義。
1、奶奶不但能說出又多又押韻又易懂的“老話”,而且還常常用“老話”教育我、激勵我。師生輪讀第2節(分讀奶奶和我的表現的句子)。
2、出示填空:當,奶奶在我的耳邊輕輕呼我:當奶奶邊掀被子邊嘮叨:(出示答案)
3、奶奶的“老話”可不是時時掛在口中的——再讀:當奶奶先在我的耳邊輕輕呼我:當奶奶才邊掀被子邊嘮叨:你和同桌討論一下,奶奶這樣做的原因。(奶奶能用上“老話”教育我)板書:用得恰當
4、分小組合作朗讀第三、四節,讀出不同人物的語氣,再次感受奶奶能用上恰當的“老話”教育我的智慧。體會奶奶對晚輩的一片關愛之情。當我賴床的時候,奶奶說:我只得;當我貪玩不想洗臉洗碗的時候,奶奶說:我只得;當表弟只顧踢球不做作業時。
5、奶奶的“老話”不但教育小孩,而且能教育大人——當爸爸媽媽為了一點小事鬧別扭了,她會說:爸爸媽媽;當她見爸爸媽媽不勤儉節約,她便說:爸爸媽媽。
6、奶奶的“老話”不但教育小孩,而且能教育大人。你能和你的小組同學一起合作,根據課文第五節的內容來排一排,演一演嗎?(根據時間定)
小結:由此可見,奶奶不僅受到家人的尊敬,還受到村里人的尊敬,雖然她識字不多,可真稱得上是“語言大師”。
四、復習鞏固
1、師:同學們,學習了課文,相信你也被奶奶那富有智慧的“老話”所折服,請你來說一說——(出示填空:奶奶的“老話”,她真稱得上是咱村里的“語言大師”!)奶奶正是用了這些“老話”教育我,激勵我,奶奶的“老話”伴隨著我成長,難怪大家稱識字不多的奶奶為——“語言大師”。
2、作者主要選取了幾個事例來寫奶奶是個“語言大師”請學生運用事例串聯法,概括課文主要內容。
3、出示課外的一些“老話”,讓學生議議他們各自的含義。
4、師小結:在民間,還流傳著許許多多這樣的“老話”,它們好似一朵朵帶著泥土芳香的小野花,在祖國大地上默默扎根。它們語言樸素平實,自然親切,然而卻包含著深刻的人生哲理,因此代代相傳,生生不息,有著旺盛的生命力。我們稱之為民間俗語或諺語。
5、寫作方法指導:寫人的文章的寫作特點:通過具體事例反映人物的特點,事例詳略得當。
五、拓展作業
1、拓展
下面這些情況,想想能對他們說些什么:
星期五下午,妹妹在家,只想看電視,不愿做作業,我耐心地告訴她:___。
弟弟每天起床,不疊被子,媽媽勸他:___x。
爸爸愛睡懶覺,我會對他說:___x。
2、作業
抄寫詞語:激勵嘮叨一本正經愁眉苦臉滿不在乎別扭勤儉;
在課外搜集一些“老話”,和爸爸、媽媽或同學交流一下,看看這些話是否有道理。
完整的五年級語文教學教案篇7
一、設計理念:
利用傳統媒體作引子,揭示重點,圍繞重點學習。體現學生主體在閱讀實踐中自讀、精思、討論、交流、感悟、吸納,有序地思維學習過程,變被動學習為主動學習。
二、教學目標 :
1、利用學生自瀆自問自答的方式,理解課文重點內容,體會含義深刻的句子
2、學習挑山工一心向著目標,腳踏實地,一個勁兒往前走的精神;
3、在學習過程中相機理解心悅誠服、意味深長等詞語。
4、有感情地朗讀重要段落。
教學流程及設計意圖:
(一)誦讀課題,啟動思維
1、齊讀課題,你想知道些什么?
2、根據預習用原文中的句子或自己的話說一說挑山工
(評析:此環節從整體入文檢查學生綜合,概括能力,對于基礎較差的學生可以直接用原文的句子而基礎較好自己的認識自由發揮,體現出層次。)
(二)圖揭重點,激活思維
1、文中具體描述的一位挑山工,作者把他畫下來,請大家看一看。(把圖端端正正掛在黑板中央)
2、找出與圖相對應的小節。
3、根據預習,自由選擇情感朗讀
(評析:此環節利用傳統媒體掛圖,揭示重點,直達課文的中心內容,摒棄了繁瑣的分析,為學生后面的學習創造時間條件,并根據學生不同理解自由選擇情感朗讀,體現了學生個體差異。)
4、讀完這一節你們對作者的這種作法有疑問嗎?
學生可能提出的問題:
(1)泰山美景那么多,為什么畫這樣一幅畫?
(2)為什么一直把他掛在書桌前?
(3)我到底需要什么?
(評析:根據小節內容,自由思考,自由提問,教師只做整理、排序、篩選,把學習的主動權交給了學生)
(三)潛心會文,主動思維
圍繞學生提出的問題,由果索因。教師提供以下三個問題,供學生自學小組討論:
1、我遇到挑山工是什么樣的?他給你印象最深的是什么?
引導學生:
①看書說;
②看圖綜合說;
③自己感受說;
④指導讀書。
教師相機點撥:印象深是作者善于抓住人物的外貌、語言等特征。
2、我見挑山工幾次超過我們,為什么感到驚訝?
引導學生聯系前文找出挑山工與游人的不同點,并相機板書。(見板書設計 )
3、為什么挑山工能常常跑到我們前頭呢?
引導學生著重理解挑山工說的那段話,并用投影展示那段話。
4、擬出關鍵詞并板書。(一個勁兒往前走、東看西看、玩玩鬧鬧)
5、我從挑山工的話里聽出了什么?
相機理解:心悅誠服、意味深長。
(評析:此三個問題圍繞學生的疑問設計,由淺入深,逐步引導學生主動思考,求索。)
(四)延伸表達,超文思維
1、自我檢測自己的問題;
2、聽了挑山工的話有何想法,對你有何啟發?
引導學生:聯系生活實際,或聯系曾經看過的寓言、童話。
3、激情總結:
其實,不僅那位作家需要這幅畫。老師以及在坐的所有同學都需要這幅畫。請你用一句話表達一下你的需要?
(評析:此設計在理解前文內容的基礎上,聯系自己的實際,以及以有的認識,由表及里,內化為自我認識)(評析:此設計在理解前文內容的基礎上,聯系自己的實際,以及以有的認識,由表及里,內化為自我認識)
4、作業 設計
1、找出描寫挑山工外貌的句子,抄寫下來。
2、填空:
這幅畫一直掛在我的書桌前,因為我需要_________。
總評:這篇文章篇幅較長,寓意較深。按部就班的講解務必浪費大量的時間,且使文章支離破碎。根據高年級學生具有一定的閱讀理解能力,我作了大膽取舍,即用傳統媒體掛圖揭示重點直達學習中心內容,為學生自主學習創造了時間條件,并采用由果索因的思維方法,引導學生自問、自索、自答、自悟,達到自主學習的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