語文小學六年級教案
在教學工作者開展教學活動前,需要用到教案來輔助教學,借助更好地組織教學活動。快來參考教案是怎么寫的吧!下面小編帶來語文小學六年級教案7篇,希望大家喜歡。
語文小學六年級教案篇1
教學目標
1.會認2個字,會寫6個字。
2.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3.理解課文內容,了解“指尖的世界”的含義。
4.理解文中含義深刻的句子,了解盲人教育工作者的奉獻精神,喚起對生活的自信與樂觀。
教學重點
1.掌握難認、難寫字。
2.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3.理解課文內容,了解“指尖的世界”的含義。
教學難點
理解文中含義深刻的句子,了解盲人教育工作者的奉獻精神,喚起對生活的自信與樂觀。
教學準備
背景資料、圖片、配樂等。
教學時數
2課時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一、創設情境,導入新課
1.師:有一群孩子,他們因為先天的或后天的某些原因,永遠告別了光明與色彩,一生籠罩在黑暗中。(教師一邊敘述一邊播放有關盲童的錄像資料)
他們原本以為自己的生活永遠也不再有希望,但是善良的人們為他們營造了一個美好的環境,帶他們在“指尖的世界”里重新找到希望。
板書課題:指尖的世界
2.齊讀課題,生質疑。
二、初讀課文,感知內容
1.生自由讀課文。
提示:(1)讀準確,讀通順。
(2)初讀了課文,你知道了什么?
2.檢測初讀情況。學習會認字。
3.再讀課文。復習會認字,學習會寫字。
提示:(1)讀流利,知內容。
(2)說說課文是按什么樣的順序敘述的?
生再讀課文,把課文分為三個部分,理清脈絡。
三、品讀課文,走近“指尖的世界”
出示閱讀提示:找到文中最打動你的段落,做上記號,讀一讀,在腦中想象出畫面。
1.學生默讀課文。教師巡視,了解學情。
2.全班交流。(學情預設,重點指導朗讀及體會)
(1)“雖然孩子們看不見陽光,看不見綠樹,看不見日日進出的朱紅色校門和里面一片多彩的天地……但是,他們體會到了,身上那暖暖的感覺是太陽給的;走近那些小樹,能聞到葉子的清香;靠近花園,能聞見花的香甜;他們知道,操場的盡頭有一個音樂噴泉,那里有美妙的音樂和歡快的水珠一起舞蹈。”
這段話用一系列的排比,用看不見與能聞、能聽的對比,表現出盲孩子們在學校生活的快樂。學生對這種快樂可能較難理解,在指導朗讀時,教師可聯系課前他們查找的資料及之前觀看的錄像,兩相對比,讓學生明白在盲人學校里的孩子也是快樂的。
練習用“雖然孩子們看不見……但是,他們……”說話。想象盲孩子們在學校的其他生活情形,再指名朗讀。
(2)“學校里有琴房,琴聲悅耳,一個孩子正陶醉在音樂里。他的指尖輕快地在黑白琴鍵上移動,演奏心中已十分熟悉的曲譜。對喜歡音樂的盲孩子而言,音樂是另一個世界,一個自己創造的完美世界。”
提示:他可能在想什么?如果此刻你在他旁邊,你有什么問題想問問他嗎?
有感情地讀讀這段話。
(3)“有時,孩子們還玩兒足球。足球是特制的,里面裝著鈴鐺,滾動時發出清脆的聲音。孩子們跑幾步,停下來聽聽,再跑幾步,咿咿呀呀地交換意見。比賽時,他們在球門上掛上風鈴,叮叮當當的聲音,指引著他們投入地奔跑。”
聯系學生踢足球的經驗理解:正常人踢足球不難,可是對于盲童來說,奔跑就很困難了,更何況去踢球。但是他們克服了這些困難,而且玩得非常開心。讓學生體會盲孩子因為自己也能踢球而產生的自豪感、快樂感,想象畫面,激情地朗讀。
四、布置作業
畫出文中含義深刻的句子,試著自己理解。
第二課時
一、質疑導入
1.文中哪些地方你讀不懂?
2.生質疑。
3.教師梳理,能夠由學生互相解答的不必講解,難懂的準備討論。
二、深入理解,走進“指尖的世界”
1.“所幸的是,總有善良的人們愿意給他們營造一個美好的環境;他們相信,無法驅走黑暗的時候,美好的心靈更是可貴的明燈。”
“善良的人們”指的是那些關愛盲人的人,為盲人教育工作奔走奉獻的人。“美好的心靈”指對生活充滿自信、樂觀、積極向上的心。
(課件:補充西藏盲人學校德籍女校長的資料以及這篇課文的創作背景,再讓學生結合生活實際談談,感受他們善良美好的品質,受到思想的熏陶。)
師:帶著對他們的崇敬贊美之情再讀一讀這句話吧!
2.“厚厚的盲文課本,由許許多多凹凸的小點組成。孩子們靜靜地讀著,指尖靈巧地移動,仿佛走在通向光明世界的長廊里。”
“長廊”指什么?學校。板書:學校
為什么把學校比作一條長廊?
理解:學校就是教育孩子認識世界,走向生活的長廊。
課題為“指尖的世界”,現在你如何理解?
盲孩子失去眼睛,他們看不見,他們最直接地感知事物、生活的方式就是觸摸。通過雙手讀書學習,彈琴畫畫。對于常人來說,世界在我們的眼里,而對于他們來說,世界在他們的指尖上。
3.“但若是每一日,他們的快樂與信心都多一點兒,那么,他們便會在都市的轉角、在樹梢送來的微風中、在生命的一站與另一站之間,看到曾經想過或未曾想過的世界與光影。”
“都市的轉角”“樹梢送來的微風”“生命的一站與另一站”指什么?
指的是生活的每一個角落,每一個細節。
他們“曾經想過”什么呢?而他們“未曾想過的世界與光影”又指什么呢?
學生自由發言。盲孩子雖然看不見這個多彩世界,但在他們生活的每一個角落,或許是路人的幫助,或許是清晨涼爽的微風,依然能讓他們感知到這個世界的美。體會這句話告訴我們:對生活要充滿信心,要有樂觀的心態。
板書:自信、樂觀
幸福的生活
三、擴展延伸
1.思考:讀了這篇課文你想到了什么?有什么想說的?
可以談向盲孩子學習樂觀、自信地面對學習與生活;可以談盲人成功的事跡……
2.總結:只要對生活充滿信心,并為之努力,每個人都能實現自己的夢想。
四、布置作業
1.復習會寫字。聽寫。
2.寫下你讀后的感想。
3.積累課文中的好詞好句。
4.寫一條公益廣告,號召人們加入到關愛殘障人的行動中來。
語文小學六年級教案篇2
知識與技能:
1、學會10個生字,理解重點詞語的意思。
2、能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背誦第5自然段。
3、理解課文內容,了解不朽名曲《二泉映月》的誕生經過。
4、憑借課文的語言材料,感受《二泉映月》樂曲的豐富內涵。
過程與方法:
朗讀課文,感悟內涵。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感受阿炳創作不朽名曲《二泉映月》的艱辛,學習阿炳熱愛生活、熱愛音樂,追求美好理想,敢于同命運抗爭的精神。
教學重難點:
指導學生認真朗讀、感悟并背誦課文,從而體驗盲人阿炳創作《二泉映月》的艱辛和這首名曲的豐富內涵,是本課教學的重點和難點。
教學準備:
搜集有關阿炳身世和他的二胡名曲《二泉映月》的相關資料。
課時安排:
二課時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一、用心靈聆聽名曲。
1、同學們,你們平時都喜歡聽什么樣的音樂?(指名說)
2、這節課,老師先播放一段感人的典子。世界的指揮家小澤征爾第一次聽到這首典子時,曾感動得流下了眼淚,他說:“聽這首曲子,應該跪下來聽。”究竟是什么樣的曲子,能如此地打動小澤征爾的心呢?請同學們閉上眼睛,用心聆聽吧!
3、播放《二泉映月》,生用心聽,看自己聽出了什么。聽后談感受,并說出曲子的創作者。
4、一首名曲,我們用心去聽時,會聽出豐富的意蘊,阿炳為什么能創作出這樣動人的音樂?這篇課文又講了些什么呢?今天我們就來學習課文《二泉映月》
(板書課題)生齊讀。
二、用心靈感受阿炳。
1、《二泉映月》這首二胡曲是阿炳用纖細的琴弦,苦難的人生坎坷的經歷,用長期積淀的種.種情懷創作的。他一生的悲、一生的根、一生的愛全部融進了這首深情的旋律中,欣賞完這首感人的旋律,讓我們走近阿炳,了解阿炳。同學們,你們看,這就是阿炳。
(出示阿炳像)
2、他是一位雙眼失明的盲人,這個世界再怎么五彩繽紛,對他來說都只有漆黑一片,他從小就沒有爹娘,濃濃的父愛,偉大的母愛,對他來說卻只是一個遙遠的夢想,他流落街頭,形同乞丐,他生活貧困,疾病纏身。為了生活,他只得以賣藝為生,他飽受了人間的艱辛和苦難,更雪上加霜的是,他的親人――對他恩重如山的師父也離開了人世。
(出示詞語:雙目失明 沒爹沒娘 流落街頭 形同乞丐 生活貧困 疾病纏身 賣藝為生 飽受艱辛)
3、請同學們用心去讀一讀這些濃縮了阿炳悲慘一生的詞語,讓我們用心去感受這位盲人的不幸命運。
4、讀完了這些詞語,你想說些什么?(指名說)
三、用心靈誦讀課文。
1、這位嘗盡人間辛酸的盲人為什么能創作出如此不朽的樂曲呢?打開課文,聽聽老師給大家帶來的配樂朗讀。
(教師范讀課文)
2、聽完了朗讀,你們覺得老師讀得好嗎?好在哪里?
(指名學生說)
3、聽著音樂,學生練習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4、課文第五自然段集中體現了《二泉映月》這首名曲所體現的內容和意境,自由練讀課文。
(學生練讀)
5、指名誦讀第5自然段。
6、評一評,說一說。
四、用心靈感悟內涵。
1、請同學們再好好地讀一讀這一自然段,你從中讀出了阿炳的什么樣的內心世界?
(生自讀自悟、師巡視,個別交流點撥)
2、誰來說一說,讀了這一自然段,你從中讀出了阿炳的什么樣的內心世界?為什么?
(指名說,說完后,讓學生將這些詞語寫在黑板上。如:悲傷、痛苦、愛、信心……)
3、同學們、阿炳用他那纖弱的琴弦,苦難的人生譜寫了如此不朽的作品中,此時此刻,你能用一兩句話來表達我們對阿炳由衷的敬佩嗎?
(指名讀)
4、阿炳的一生是苦難的一生,他用音樂訴說了他坎坷的人生經歷,同學們,如果這個時候我再問你,《二泉映月》寫什么,你還會簡單地告訴我《二泉映月》僅僅是一首曲子嗎?你會怎樣回答?
(師生共同總結)
5、總結升華。
五、回顧全文,課外拓展。
1、琴弦即心弦,琴聲即心聲。讓我們用我們整個心靈再一次感受那動人心弦《二泉映月》。
(播放《二泉映月》再讀課文)
2、上網查閱資料,聽阿炳的音樂開展“走近阿炳”的活動,感受民間音樂家坎坷的一生。
語文小學六年級教案篇3
【教學目標】
1、知識與能力
(1)朗讀背誦并默寫《己亥雜詩》。
(2)聯系作者寫作背景,理解詩意,體會情感。
(3)初步感知本詩的表達特點。
2、過程與方法
讀好詩句,整體把握,誦讀賞析,領悟情感,拓展延伸。
3、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體會詩人希望社會變革和期待人才輩出的強烈的愛國情感。
【教學重難點】
在誦讀的基礎上,理解詩意,體會情感。
【課時安排】
一課時
【教學準備】
PPT課件
【教學過程】
導課題
課前活動:現在還沒有上課,我們先來做做小游戲,放松放松!第一關,看圖猜古詩。會背的一起來背背。你們真厲害,張口就來。我們走進第二關,妙語生花用古詩。哇,你們不僅會背,還能活學活用呢。最后一關,只言片語猜古詩。請你猜猜下面的文字說的是哪位詩人?是白居易呢,還是龔自珍呢?哇,這都能猜對,看來你們課外讀了不少詩呢。好了,咱們放松的差不多了,準備好上課了嗎?好,上課!
1、今天我們就要來學一首龔自珍寫的詩《己亥雜詩》。仔細看老師寫課題,請書空一起寫。己字可千萬不要出頭。雜字的最后兩筆是點,而不是撇和捺。(板書:己亥雜詩)
2、誰來讀讀課題。3、我們一起來讀讀。
二、釋詩題
①讀了課題你們知道詩題的意思嗎?誰來說一說?
師述:中國古代用天干地支紀年法,己在天干的第六位,亥在地支的最后一位,組合在一起就是1839年。這一年龔自珍辭官南下,一路將所見所聞所思所想記錄成315首日記體組詩。因為都寫于己亥年,所以將這315首詩都稱為——(讀課題)《己亥雜詩》。
②1839年的第二年,也就是1840年,中國發生了什么重大的事情嗎?(學生根據課前的搜集匯報:鴉片戰爭。)
③小結:這一年,正是鴉片戰爭的前一年,曾經強盛的大清帝國行將沒落。腐朽的清政府對外卑躬屈膝,對內大肆打壓,官吏__,百姓民不聊生。這時候,龔自珍寫下了這首詩。
三、讀詩韻
1、下面我們走進古詩,請自由讀詩,要求讀準字音,讀出節奏。下面誰愿意來展示你的朗讀?
師:你讀得字正腔圓。今天我要教大家一種讀古詩方法:四聲讀法,一聲二聲可以讀得長而輕;三聲四聲讀得短而重。咱們來看第一句,“九”是第三聲?所以讀得短而重,“州”是第一聲?讀的時候就要長而輕,注意老師的手勢,我手沒有收,你就不能停,我來示范讀第一句。第二行,你們來,注意,我的手勢不停,你們也不能停。萬馬齊—喑-究-可哀-,我勸天-公-重-抖擻,不拘-一格-降人才-。
2、方法要學以致用,請你們自己練習。誰愿意來第一個來試,第一個吃螃蟹的人是勇者。看著我的手勢來,你不僅是勇者,你還是智者,一學就會。
小結:同學們自學能力真強,一學完就能完成得又好又快。
3、男女合作讀。
4、師生合作讀。
4、全班讀。
四、釋詩意
同學們讀得可真投入啊!詩,咱們已經讀準音,讀出節奏了。那么詩的意思你讀懂了嗎?請你借助下面的注釋來理解詩意,開始吧!
學生小組自由交流,解決以下內容:
(1)九州生氣恃風雷:
1、你讀懂了哪里?哪怕一個詞也行。你是怎么讀懂的?板書:九州生氣(我看了下面的注釋)嗯,借助注釋是我們理解古詩的常用方法。
2、“請你連下來說說。(風雷:①師解:唉,普通的暴風雷電能讓祖國生機勃勃嗎?一場暴風雷雨之后,大地會怎么樣?暴風雷電來臨之前,世界是什么樣的?(黑沉沉的,死氣沉沉的。)那也就是說,中國想要生機勃勃,就要靠一場如暴風雷雨般的——改革(板書:改革)②你真厲害,課處的知識真豐富。普通的風雷當然不能讓中國生機勃勃,所以這里的風雷是指暴風雷雨般的變革)。
(2)萬馬齊喑究可哀:
①為什么需要“暴風雷雨般的變格”呢?也許第二行會告訴你答案。
②這一行你又讀懂了哪一個詞語?(板書:萬馬齊喑)
③正是因為社會政治毫無生氣,讓人覺得可悲,所以要變革!
(3)我勸天公重抖擻,不拘一格降人才:
①那么該怎么“改革”呢?三四兩行也許會告訴你答案。
②“不拘一格”什么意思?拘什么意思?格呢?把他們組合起來呢?(板書:不拘一格)
小結:對于我們不知道的詞語,我們可以把他們拆開來解釋。這也是了解詞語意思的一種方法。
四、悟詩情
(一)、我們大體了解了詩意,從詩意中我們知道了社會政治毫無生氣,這是一種怎樣的局面呢?下面我就帶大家一起去祖國的大街上看看吧。
(1)賣唱的歌女不懂什么叫亡國之恨,隔著江水猶自高唱《玉樹后庭花》讀——,在清朝又何嘗不是這樣呢?難怪龔自珍說要“改革”了。讀——
(2)這是達官貴人,他們通宵達旦與歌妓舞女一起尋歡作樂,紙熏金迷,他們忘乎所以,只圖貪圖宴樂于西湖。讀——清朝的官員又何嘗不是呢!怪不得作者說要“改革”了。讀——
(3)這是當年外國人拍攝中國煙民做成的明信片,東亞病夫的形象世界流傳。連林則徐在上表朝庭的奏書中也這樣寫道:“中原幾無可以御敵之兵,且無可以充餉之銀”啊!這要的局面還不要“改革”嗎?再不,就來不及了。讀——
(4)百姓流離失所,田不能耕,商不能經,工不能作,哀號遍野的豈止十萬百萬千萬啊!這是當時官府的施粥場景,有這樣一個母親,因為貧病,兒剛死在懷中,可憐的母親還在心中悲叫著:“兒且勿死,為娘今日趁一粥”,掩懷拭淚不敢哭”而與此形成顯明對比的卻是“朱門酒肉臭,路有凍死骨”想要改變這種局面,就要改革,讀——
②看到這一切,用一個詞說說你此刻的情緒:(悲哀、憤恨……)這萬千情緒也同樣在龔自珍的腦海翻滾,他選擇了最能表達他此刻情緒的一個字:“哀”,大家讀讀這行詩。
③正因為“哀”、恨,所以大家盼望著一場大的風雷變革來喚醒這九州的生氣啊!
④他希望的“九州生氣”是怎樣的?(板書:九州生氣)用平時積累的詞語說說。(國泰民安、生機勃勃、安居樂業……)
小結:盼望著九州生氣,可偏偏生活在這樣萬馬齊喑的哀世中,叫人怎么不感慨!合起來在讀這兩行詩。
匯報詩的第二句:“我勸天公重抖擻,不拘一格降人才”
①那么應該怎樣“變革呢”?
他勸誰?怎樣勸?(多名學生匯報交流:用自己的話和表演來勸說)誰來勸勸?(讀古詩)
小結:
1、一個人的勸告是不夠的,第一組來人同學來勸。
2、再多點人吧?請第二組的同學加進來勸!
3、我們都加入這勸告的行列吧。讀——
師:他就是這樣一遍遍的勸,因為——,因為只有改革才能讓——。所以讓我們再大聲地勸勸天公,勸勸皇帝,勸勸達官貴人吧,讀——
5、全班讀全詩
6、詩已經在同學們的嘴里,心里,讓我們把背出來吧。
五、誦全詩,明情感
1、詩已經在你們的心里了,那么龔自珍在這首詩里表達了怎樣的愿望,你一定會有更深切的感受。學生交流匯報。所以,想改變萬馬齊喑的社會政治,讓九州充滿生氣,就要改革,就要不拘一格的任用人才。
2、拓展延伸
龔自珍的已亥雜詩還有很多首,下面我們來看看第5首。
拓展:PPT出示《己亥雜詩》第5首
浩蕩離愁白日斜,吟鞭東指即天涯。
落紅不是無情物,化作春泥更護花。
3、作業:龔自珍還寫了很多這樣的詩,感興趣的同學課后可以找來讀讀。
板書設計:
己亥雜詩
【清】龔自珍
九州生氣恃風雷,萬馬齊喑究可哀。
我勸天公重抖擻,不拘一格降人才。
變革
萬馬齊喑——————九州生氣
不拘一格=
語文小學六年級教案篇4
教學目標
1.理解課文內容,懂得古井不僅為鄉親們提供泉水,而且陶冶了人們的品格,使學生受到無私奉獻的教育。
2.學習一邊讀一邊想的讀書方法。
3.學習本課生字新詞,會用“哺育”、“絡繹不絕”造句。
4.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背誦課文。
教學重點、難點
1.學習一邊讀,一邊想的讀書方法。
2.理解含義較深的句子(“思考·練習”第2題),明確“古井教育人們怎樣做人”的問題。
教學時間
三課時
教學設計
第一課時
教學目標
(一)按“預習”要求初讀課文,了解課文大意。通過查工具書,聯系上下文理解本課新出現的字、詞。
(二)一邊讀,一邊想,按自然段讀懂意思,并劃分結構段。
教學重點、難點
(一)聯系上下文理解生字新詞。
(二)理解自然段內容,用歸并法劃分結構段。
教學過程
(一)自由讀課文,通過查工具書讀解生字新詞,并把不理解的詞語畫下來。再指名讀課文,檢查初讀課文情況,并糾正誤讀,區別字形。
1.讀準生字讀音:
“乳(rǔ)汁”的“乳”,“報酬(chóu)”的“酬”是翹舌音,要讀準。
讀準以下容易誤讀的音:
“扁擔(dàn)”的“擔”,不要讀成“dān”的音;
“單薄(bó)”的“薄”不要讀成“báo”的音;
“一陣風能把她吹倒似(shì)”的中“似”,不要讀成“sì”的音;
“日子長著哩(li)”的“哩”應讀輕聲;
“提供(gōng)”的“供”不要讀成“gòng”的音;
“他們懂得(de)”的“得”應讀輕聲,不要讀成“dé”的音;
“不能總讓大家出力氣啊”和“多好的古井啊”中的“啊”,應按“啊”的變調讀,前者應讀“ya”,后者應讀“na”。
2.注意以下字形:
“暮色”的“暮”下邊是“日”;
“絡繹不絕”的“繹”不要寫成“澤”;
“六旬”的“旬”與“句”,“陶冶”的“冶”與“治”不要相混。
3.提醒學生通過查工具書或聯系上下文理解以下詞語:
“熹微”、“歉意”、“陶冶”、“絡繹不絕”
熹微:形容陽光不強(多指清晨)。
歉意:抱歉的意思。
陶冶:燒制陶器和冶煉金屬,比喻給人的思想、性格以有益的影響。
絡繹不絕:(人、馬、車、船)前后相接,連續不斷。
(二)自由讀課文,一邊讀,一邊想:“古井”的“古”是什么意思?為什么叫“古井”?想一想各自然段的意思,分小組討論,并解答;再由老師歸納,順便把不懂的詞語或句子畫下來。
1.歸納自然段的意思:
第1自然段:村東頭有一口古井,村里的人都來取水。
第2自然段:到古井取水的人很多。
第3自然段:村里的人常年幫一對老人挑水,從來不要報酬。
第4自然段:老兩口表示歉意。
第5自然段:鄉親們勸說兩位老人接受大家的幫助。
第6自然段:古井使大家懂得應該怎樣做人。
2.想一想,議一議:按自然段歸并的方法(自然段的意思聯系比較緊)為全文劃分四個結構段。
第一段:第1自然段
第二段:第2自然段
第三段:第3~5自然段
第四段:第6自然段
3.讀課文,想一想,共同歸納:課文講了和古井有關的什么事?哪一件是文章的重點?
(課文講了古井的位置和作用,講了到古井取水的人很多,重點講鄉親們常年幫一對老人挑水不要報酬的事。)
第二課時
教學目標
進一步運用一邊讀一邊想的方法閱讀課文,從重點詞語和句子入手,深入理解課文內容,懂得古井不僅為鄉親們提供泉水,而且陶冶了人們的品格,從而受到無私奉獻的教育。
教學重點、難點
學習使用一邊讀一邊想的讀書方法,理解“思考·練習”第2題中的三個句子及結尾一段話的含義,從而深刻理解課文的中心思想。
教學過程
(一)指名分段讀課文。
(二)閱讀分析第一段:
1.這一段寫了四句話:有兩句話是寫古井的位置和作用的,還有兩句話是進一步說明井水的質量和古井與鄉親們的關系的。讀一讀,想一想,找一找,把前兩句話畫下來。后兩句話中“清涼可□”的“可口”是什么意思?
2.“古井像一位溫情的母親,用她甜美的乳汁哺育她的兒女”,“甜美的乳汁”指的是什么?“哺育”是什么意思?為什么把古井比喻成“溫情”的母親呢?
(“甜美的乳汁”指清涼可口的井水。“哺育”是養育、培養的意思。把古井比作溫情的母親,因為母親是慈愛的,對兒女的愛是無私的、高尚的,可以毫無保留地奉獻自己的一切。古井同母親一樣,無私地向人們奉獻甜美、清涼的泉水,養育村民毫無所求,所以說古井像母親一樣。)
(三)閱讀分析第二段:
1.指名讀課文。讀前提問,讀中思考,讀后議論、解答:
這一段是寫到古井挑水的人很多,段中有沒有“很多”這個詞?如果沒有,作者是通過什么表現挑水的人很多的?
(不用“很多”,而用時間長、人數多、路面濕表現。給讀者的印象是具體的、生動的。)
2.春雨有什么特點?為什么不說下過一場夏天的雨或秋天的雨?
(春雨不同夏天和秋天的雨,它的特點是雨水少,有“貴如油”之稱。下起來不大,斷斷續續,一般剛能潤濕路面。)
“剛下過一場春雨”的路面是什么樣的?
(濕漉漉的。)
“老是像剛下過一場春雨”說明了什么?
(說明到古井挑水的人很多,路上人來人往,免不了會有井水灑到地上,路面總也不干。)
3.這一段寫到古井取水的人很多,說明了什么?
(說明了鄉親們盡情享用井水,表現了古井在當地人們的生活中發揮的作用是很大的。)
(四)閱讀分析第三段:
1.指名讀課文。讀前提問,讀中思考,讀后議論解答:
這一段是寫鄉親們幫助村里一對挑不動水的老人挑水,不要報酬的事。兩位老人為什么需要有人幫助挑水呢?鄉親們是怎樣幫助老人挑水的?老人怎樣表示?鄉親們又是怎樣“勸說”的?這一切說明了什么?
(年過六旬、一瘸一拐;又矮又瘦、很單薄;女兒外地教書,所以老人需要有人幫著挑水。)
2.“這個幫著挑一擔,那個幫著提一桶,老人的水缸總是滿滿的。”這里,“這個”、“那個”用在上下句里說明什么?
(幫著老人挑水的不是一兩個人,而是許多人。)
“挑一擔”“提一桶”,上句是“擔”,下句是“桶”,說明力氣大的就挑擔,力氣小的就提桶。
“老人的水缸總是滿的”,這句話說成“老人的水缸滿滿的”有什么不同?“總是”說明了什么?
(說明一直是滿滿的,大家不間斷地幫老人挑水)
3.鄉親們這樣不間斷地、熱情地幫助老人挑水,老人很感激。多次表示要給鄉親們一些報酬,可是誰也不肯接受。于是,“老兩口帶著歉意說:日子長著哩,俺們不能總讓大家自出力氣啊。”老人的話里“不能總讓大家白出力氣”,那么,不“白出力氣”是什么意思呢?
(是有報酬)
“總讓”的“總”跟“總是滿滿的”的“總”的意思一樣不一樣?
(一樣,都是一直、一向的意思)
換個意思相近的、同學們口頭上經常說的口語詞是什么?
(老是)
4.鄉親們是怎樣表示的?齊讀第三自然段。
“那口井給人們出了多少力氣?”這句話點了問號,應該怎樣讀?是有疑問而提出詢問的語氣,還是強調古井為鄉親們做了巨大貢獻的一種反問語氣?連同下面一句話試讀一下看看。
5.“鄉親們總是勸說兩位老人”,“勸說”是什么意思?
(勸解、說服)
為什么還要“勸說”兩位老人呢?
(因為兩位老人一個心眼兒要給幫助挑水的人一些報酬。鄉親們不肯接受,只能向老人講道理,讓老人安心接受幫助。)
這種“勸說”是不是只有一兩次,還是多次?從哪個詞看出來的?
(每次老人表示,鄉親們總是這樣勸說的。“總是”)
6.這一段出現了兩個“總是”,一個“總讓”,查查工具書,這里的“總”是什么意思?
(經常、一直或一向。)
一是為了表示鄉親們對兩位老人的無私的熱情的幫助,一是為了說明兩位老人一個心眼兒感激鄉親們要有所表示。
7.有感情地試讀這一段,再指名讀。要讀出鄉親們的關懷熱切和體貼的感情,還要顯示出兩位老人的不安和感激的情懷。
(五)閱讀分析第四段:
1.先齊讀,再自由讀課文結尾段。
“多好的古井啊”,好在什么地方?下面的話,說明了“多好”:
①“它不僅為鄉親們提供著生命的泉水”,什么是“生命的泉水?”“泉水”前面為什么加上“生命”?
(人們享用古井的泉水,使生命得到保存。)
這句話跟開頭一段在意思上有什么聯系?再讀讀開頭段。
(這句話跟開頭段呼應了,是開頭段內容的概括和加深。)
把開頭一段和結尾這一句話連起來讀一讀,母親甜美的乳汁就是生命的泉水,看看它們的聯系密切不密切:
(“我們村東頭有一口古井。井里的水清涼可口。村里的人都到這兒取水。古井像一位溫情的母親,用她的甜美的乳汁哺育著她的兒女。它為鄉親們提供著生命的泉水。”)
看來,“母親甜美的乳汁”就是“生命的泉水”,二者聯系是非常密切的。
②古井“多好”,好在一是為鄉親們提供了生命的泉水,二是“還陶冶著鄉親們的品格,使他們懂得應該怎樣做人。”“陶冶”是什么意思?工具書上是怎么講的?“品格”是指人的什么?
(“陶冶”,原來的意思是指燒制陶器和冶煉金屬,用來比喻給人的思想、性格以有益的影響。“品格”是指人的品質、風格。)
小組(或同桌)議論,然后全班討論:古井“還陶冶著鄉親們的品格,使他們懂得應該怎樣做人。”古井源源不絕地為鄉親們提供“生命的泉水”,一無所求。這是一種什么精神?
(無私奉獻精神)
這種無私奉獻的精神給鄉親們以什么影響?換句話說,這種精神鄉親們學到手沒有?
(學到手了)
表現在什么地方?
(幫助兩位老人挑水不要報酬)
2.小結:
鄉親們幫助老人挑水不要報酬,說明古井陶冶了人們的品格,使他們懂得應該做一個無私奉獻的人。
3.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語文小學六年級教案篇5
學習目標:
1、學會12個生字,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復述課文。
2、通過研讀描寫主人公諾尼心理活動的語句,體會人與動物表現出來的為愛犧牲的崇高情感,培養關愛他人,關愛生靈的優良品質。
重點難點:
通過對關鍵句子的理解,體會人與動物的情感。
課時安排:
2課時
第一課時
教學內容:
1、整體感知課文內容,理清思路。
2、講讀第一部分。
一、激情導入
1、同學們,在眾多的動物中,狗是人類最忠實的朋友之一,在遙遠的地球北極,茫茫冰雪世界中生活在這里的人與狗的關系更是非同一般。
2、簡要介紹愛斯基摩犬。
今天,我們要學習的小說《浮冰上》講述的就是發生在地球北極地帶一個少年和一條愛斯基摩犬的故事,請同學們打開課本《浮冰上》。
二、初讀課文,整體感知
請同學們讀讀課文,想一想這個故事里講了什么?要求讀準字音,讀通句子,在不懂的地方做上記號。
三、檢查初讀情況
1、指名分自然段朗讀課文,讀后正音,強調“匱”的寫法。
2、指名概括課文主要內容,復述課文。
3、說說最讓你感動的內容。
四、學習課文第一部分
1、自由讀第一部分(第一自然段)
思考:你是怎樣理解,“除了他們兩個以外,再也沒有別的有血有肉的生靈了”這句話?
2、全班交流
3、再讀第一部分
4、教師小結:因為遇險,饑餓和寒冷讓他們難以忍受,死神正向他們一步步逼近,諾尼殺犬乃萬不得已卻也是情理之中,后來“我”殺了愛犬尼瑪克嗎?
第二課時
教學內容:
1、繼續學習課文第二至四部分,通過研讀描寫主人公諾尼的心理活動的語句,體會人與動物表現出來的為愛犧牲的崇高情感。
2、培養關愛他人,關愛生靈的優良品質
一、復習回顧,導入新課
二、講讀第二部分(2——7自然段)
1、默讀課文2——7自然段邊讀邊畫出文中直接表現諾尼對尼瑪克的愛的語句。
“愛是真真實實的……他腿上的陣痛一樣真實”
“愛”、“又冷又餓”、“陣痛”沒有必然的聯系為什么要這樣寫?
2、合作學習,分析諾尼復雜的心理過程。
師:諾尼在是否要殺尼瑪克這一問題上是非常矛盾的,他經過了非常激烈的思想斗爭,作者是怎樣表現這一矛盾心理的呢?
三、講讀第三部分(8——18自然段)
1、學生用自己喜歡的方式讀這一部分,思考:
(1)諾尼幾次下決心殺尼瑪克?
(2)在文中劃出反映諾尼心理矛盾的詞,心理變化的詞。
(3)交流,板書
(4)品讀關鍵句子
“頭靠著頭,他輕輕地哭了……”諾尼為何而哭?這是怎樣的淚水?
(5)結合文本,再讀課文
2、教師小結:作者正是通過這一系列的動作,神態,描寫來表現人物矛盾的心理活動,這也正是我們在寫作時應該學習的方法。
四、學習第四部分(19——21自然段)
1、齊讀這一部分思考:這是太陽光折射在什么東西上面,而且一閃一閃的在動?是什么在一閃一閃的?
2、提問:現在,我們學習了此文后,你感受最深或者困惑的是什么?掙扎在死亡線上的諾尼,最終選擇放棄生命合理嗎?為一條狗而選擇放棄自己的生命值得嗎?
3、討論交流
五、教師小結
愛與生命同在,愛與萬物共存,倘若我把生命比作一棵大樹,那么愛則使它賦有活力,軀干挺拔,青枝綠葉。
六、作業,有感情朗讀課文
語文小學六年級教案篇6
教學目標:
1、讀準并積累本課詞語:奇異、玲瓏多姿、凝結、細膩、呈現;理解詞語“玲瓏多姿”。
2、知道課文寫了五彩池的幾方面。
3、能用聯系上下文的方法來正確理解語句,感受文章前后聯系的緊密性。
4、能借助板書,概括池水的奇異,積累有關語句。感受五彩池的奇異。
重點難點:
1、能用聯系上下文的方法來正確理解語句,感受文章前后聯系的緊密性。
2、通過圈詞劃句,感受五彩池的奇異。能借助板書,概括池水的奇異,積累有關語句。
教學過程:
一、談話引入,揭示課題。
(一)欣賞圖片,感受五彩池景色的奇異。
1、欣賞圖片,初步感受五彩池的神奇。
(媒體音樂,出示:欣賞圖片)
(二)揭示課題。
有一位作者在游覽之后,將這番美景化作文字。這就是我們今天要學習的課文。(板書:17五彩池)齊讀課題
二、反饋預習,梳理文章的脈絡。
(一)反饋預習,了解1、4節的總起、總結作用。
1、反饋預習,交流寫出五彩池特點的詞語。
(出示預習要求)讀了文章后,五彩池留給你什么印象呢?
2、引導學生關注文章的開頭和結尾,梳理文章結構,學習1、4節。
交流:(板書:奇異)對呀,這是五彩池留給我們的總體印象。作者在開頭總起介紹了五彩池的特點,最后又再次總結了它的特點。就讓我們拿起書來讀讀1、4節。
(二)了解作者從哪些方面介紹五彩池。
1、交流課文從哪些方面介紹五彩池。
中間兩個小節,作者又為我們介紹了五彩池的哪兩個方面?
2、交流并板書。(板書:池子、池水)
3、小結并明確本課的學習目的。
文章就是抓住(點課題“池”)池子及其中(點課題“五彩”)五彩的池水這兩方面來介紹五彩池的奇異的。我們讀這類寫景物的文章一定要先了解作者是從哪幾方面來介紹這個景物的。現在就讓我們來深入學習,看看作者是怎樣把五彩池奇異的特點寫具體的。
三、學習第2小節,了解五彩池大小、形狀上的奇異,積累有關語段。
(一)了解本節是圍繞那句話寫的。
1、指名讀第2節,正音。
我們先來看看文中對池子的描寫。指名讀第2節。(媒體:“玲瓏、恰似、一畝、盛開”的拼音)正音。
2、默讀第2節,思考本節是圍繞哪句話來寫的。
那這一節是圍繞哪句話來寫的?用直線劃出句子。
3、引導學生通過聯系上下文辨析本節是圍繞哪句話寫的。
交流:(板書:大大小小、玲瓏多姿)
引讀體會:這里滿山坡的五彩池卻多得數不清。這些五彩池——大的——小的呢——池子的邊沿是金黃色的,像一圈圈金色的帶子把池子圍成各種好看的形狀——
(二)引導抓住句中關鍵詞,聯系上下文理解句子的意思,體會作者的情。
1、自讀第2節,初步感受作者是怎樣描寫五彩池的。
(出示:滿山池子的圖片)如果你是游客,此時你會做什么呀?如果不能用相機,要讓你用文字來描寫美景,該怎么寫呢?讓我們來看看作者是如何用文字來吸引我們的。(出示:“這些五彩池大大小小??蓮花”)自己再讀讀這段話,體會一下。
2、出示句子,引導感受作者的描寫中流露出的驚訝之情。
(1)媒體:音樂;師范讀,學生想象。作者在文中說——(出示:大的面積不足一畝,水深不到三米。)這大的池子在作者眼中是不是很大很大的呢?
(2)交流。
點評:“一畝”相當于我們14個教室那么大!可能我們感覺很大。但同樣是池子,新疆的天池有7畝多大。而五彩池,大的——并不大呀。一個“不足、不到”把作者的感受表達出來了。
(3)小的呢——男女生分讀兩句話,你們發現了什么?(池子大小差異很大)
3、小結:作者就是用了強烈的對比來讓我們感受到池子的奇異的。(板書:對比)
(三)感受池子形狀各異,有感情朗讀有關語句
1、知道作者用比喻的方法來介紹池子的形狀。
作者又是用什么方法來介紹池子的形狀的呢?(板書:比喻)引讀有關的語句。
2、聯系課文內容,理解“玲瓏多姿”。
讀了句子,你理解什么是“玲瓏多姿”了嗎?(小巧精致,形狀各異)
3、剛才我們讀了句子,理解了詞語的意思,也感受到了五彩池的美。讓我們再把第2節讀好。
四、學習第3節,了解五彩池池水的奇異,簡要概括“池水顏色奇異”。
(一)了解第三節的結構特點,概括每層要點。
1、默讀第3節,分層。
我們跟隨作者去領略了池子的奇異,讓我們再去看看那鮮艷多彩的池水吧!(板書:鮮艷多彩)默讀第3節,想想作者從哪兩個方面來介紹池水的?做好分層記號。
2、巡視,(媒體出示答案)
3、理解這樣分層的原因。交流:(板書:現象、成因)
(二)了解五彩池池水的奇異之處,根據板書提示簡要概括。
1、讀懂并簡要介紹池水奇異在哪里。
(1)這節課,我們先跟隨作者來了解池水奇異的現象,并把關鍵的內容提煉出來簡要地說給別人聽。引讀:站在山上,向下望去——自己往下讀,把這段話讀正確。(媒體出示原第二層)
(2)指名讀。
(3)(媒體:隱去后半部分)這池水實在太使人驚奇了——(男生讀)
(4)在交流中引導學生用抓關鍵詞的方法來概括池水的奇異。
(5)請學生從這句話中圈一個能反映池水奇異的詞語詞。(板書:各不相同)
還需要有個什么條件?(板書:同一溪流)現在你能連起來說一說嗎?(交流時引導學生用上“雖然??但是??”這個關聯詞來把池水的奇異講清楚。)
(6)作者又是如何進一步向我們描述池水的水色各不相同的呢?引讀:有的
——有的——有的——有的——
(7)了解作者說的“各不相同”有幾種情況。
(8)交流:
?第一種情況:池子不同,池水不同。(板書:池子不同,池水不同)?第二種情況:同一個池子,顏色不同。(板書:同一個)
(9)現在你能否連起來介紹一下池水如何各不相同的?
2、有感情朗讀有關內容。
你們讀懂了課文,而且也用抓關鍵詞的方法也把池水的奇異介紹清楚了。讓我們再來讀好這幾句話。(齊讀)如果把各池的水舀起來一看——
此時,你忍不住想贊嘆五彩池的池水——
五、總結課文,布置作業。
1、總結,并引出下節課學習的內容。
2、作業:
用上“雖然...但是...”介紹池水的奇異之處。
從這兩句句子中任選一句,用鋼筆抄寫在本子上。
聯系下文思考:課文為什么一開始要寫“晴朗的日子”?
板書:
大大小小(對比)
五彩池
(奇異)池子:不同同一個
池水現象同一溪流,各不相同
(鮮艷多彩)雖然??但是??池水不同成因
語文小學六年級教案篇7
【教學目標】
知識與能力:
1、正確認讀13個要求會認的生字,掌握10個要求會寫的生字。
2、能有感情地朗讀課文。3、了解課文所講的內容。
過程與方法:
1、培養學生在讀中理解,讀中感悟的能力。
2、培養學生的自學能力和合作學習能力,訓練學生的理解能力及表達能力。
情感態度價值觀目標:
通過理解課文能容,教育學生要愛護地球,保護地球,增強環保意識,自覺擔負起保護環境的責任。使學生感受到地球就象一位美麗、可愛的母親,把她所擁有的一切無私地奉獻給人類。
【教學重難點】
理解地球對人類的無私奉獻以及應該怎樣愛護地球、保護地球。理解詩歌最后一小節的“為了這美好的一切”指的是什么?我們人類怎樣做才能擁有美好的一切。
【教學準備】
教學軟件。學生課前收集到的資料。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一、創設情景,導入新課
1、(出示多媒體課件)鏡頭一:展示美麗的地球在浩瀚無邊的宇宙中的情形,它是那樣的玲瓏剔透,是那樣的晶瑩可愛。鏡頭二:展示陽光、沙灘、草原、森林……地球上的人們幸福生活的情形。
2、師:美麗的地球是人類的母親,是生命的搖籃,它是我們共同的家園。今天,我們要學習的《地球萬歲》就是一首獻給地球的歌。(板書課題:地球萬歲,學生齊讀課題)
二、初讀,自學感知
1.要求:
(1)讀準字音,自己認為難讀的地方多讀幾遍。個別不理解的新詞用聯系上下文的方法理解。要求理解的詞語有:奢靡、窒息、泯滅等。
(2)用自己喜歡的方式讀通課文。
(3)在自學過程中,有什么好方法想介紹給大家,有什么問題要同學幫忙解決,等會兒提出來。
2.反饋交流。
三、再讀課文
我們再次朗讀課文,思考:課文講了地球的哪幾方面。
提示:1、贊美地球是人類的家園。2、贊美地球是大家的,他對人類無私的奉獻。3、寫人類對地球的迫害。4、寫人類對地球的期盼。
第二課時
四、細讀課文,探究解疑
出示中心話題: 地球為我們人類做出了哪些無私的奉獻?人類又是怎樣對待地球的?人類應該怎樣做,才能保護環境?
1、引導學生抓住詩歌中的重點句子進行深入探究。
(1)理解地球把它的一切都給了我們,它從來不懂得自私和吝嗇,總是傾其所有。根據課文內容,談對這一句話的理解,也可聯系課外知識,談談自己的理解和感受。
(2)指導有感情的朗讀,1—6小節,體會地球的無私。地球就像一位無私的母親把她所擁有的一切都給了我們,可是人類的野心和貪欲已經使地球母不堪重負,聽她在流淚,她在哭泣。
(3)讀第七小節,重點理解“可是人類,曾經和正在做著多少慚愧的事 ”。
①結合課文內容談談對這句話的理解。
②聯系生活實際或根據自己查閱到的資料談理解,說體會。
教師也可提供資料:
a、人們亂砍森林,造成水土流失,洪水泛濫,給人類自己造成損失。
b、過渡放牧,造成草原沙化,原先一望無際的草原變成了荒無人煙的戈壁灘。
c、蛇成了人們餐桌上的美味佳肴,以致鼠害嚴重,每年僅我國損失糧食幾十億斤。
d、我國的藏羚羊的皮毛非常珍貴,被稱為“軟黃金”,由于人們亂捕亂殺,已瀕臨滅絕。
③引導學生得出結論:破壞環境,最終受害的是我們人類自己。
過渡:人類已經開始覺醒,已經認識到保護環境,保持生態,平衡對我們人類是何等重要!作為地球母親的兒女,我們應義不容辭地擔負起愛護地球、保護地球的責任。我們相信,經過我們努力,地球母親一定會煥發新顏。
2、讀課文最后3個小節,理解“為了這美好的一切,指的是什么?(討論)
3、請同學們說說看,我們人類怎樣才能擁有這美好的一切?
板書:保護
五、總結全文。
1、有感情地朗讀全文。
2、談一談學了這課有何感想。
六、拓展延伸(任選一題完成)。
1、根據搜集的資料或自己的想象,模仿著詩歌的格式寫詩,題目自擬(參考題目:①地球的訴說 ②地球媽媽笑了……③未來的地球……)
2、請你給破壞環境、破壞生態平衡的個人或單位寫一封勸誡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