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學三年級上冊語文教案
作為一名無私奉獻的老師,可能需要進行教案編寫工作,教案有助于學生理解并掌握系統(tǒng)的知識。寫教案需要注意哪些格式呢?下面小編帶來小學三年級上冊語文教案精選5篇,希望大家喜歡。
小學三年級上冊語文教案篇1
教學目標:
知識與能力目標:
1、學習閱讀科普文章,了解簡單的物候知識。
2、初步了解一些說明文的知識,掌握有條理地說明事物的方法。
3、整體感知課文,能按照要求篩選相關(guān)信息并概括文章要點,逐步提高學生閱讀科普文章的能力。
過程與方法:
4、理清文章的說明順序,探究事理說明文的寫作技巧,引導學生有條理地說明事理。
5、揣摩語言,體會本文語言準確嚴謹、生動優(yōu)美的特點,增強語言感悟力,并學習運用生動的語言說明事物。
情感、態(tài)度、價值觀:
6、培養(yǎng)學生探索科學奧秘的興趣和嚴謹?shù)目茖W態(tài)度。
教學重難點:
1、理清課文的說明順序,體會說明的條理性,訓練學生快速篩選信息,初步概括內(nèi)容要點。
2、學習本文準確嚴謹、生動優(yōu)美的`語言,體會說明的生動性。
教學過程:
一、新課導入
唐朝的杜牧有一首絕句
《過華清宮》
長安回望繡成堆,山頂千門次第開。一騎紅塵妃子笑,無人知是荔枝來。
這首詩歌以唐明皇和楊貴妃的故事為背景。唐明皇對楊貴妃寵愛有加,楊貴妃要什么,唐明皇就給她什么,這不,身在京城長安的楊貴妃要吃荔枝,唐明皇就派人從南方千里迢迢送來新鮮的荔枝。當然,這一路上累死了幾個人,多少匹馬,我們無從考究。只是有人有疑問:當時為什么不能在長安種幾棵荔枝樹呢?是啊,長安為什么不能種荔枝樹呢?今天,我們讀完一篇文章就能基本明白了!那就是竺可楨的《大自然的語言》。(板書)
二、朗讀課文,整體感知
1、師生串讀,齊讀、默讀。邊讀邊思考:能否把所讀的內(nèi)容概括一下,不好概括的提出來師生共同探究。(學會圈點勾畫,是閱讀的習慣,圈點哪些語句可以提高閱讀效率?)
2、教師試讀第一段,找個學生讀第二段,齊讀第三、四、五段,默讀后文。
三、梳理結(jié)構(gòu),梳理順序
學生自學較容易把握的部分:
(1)決定氣候的因素
a能說說這么多的內(nèi)容,是怎樣快速捕捉到這四點重要信息的嗎?
b找總括句:根據(jù)經(jīng)驗,這些總括句一般在語段的開始或結(jié)尾,有時在中間。
c找提問式語句:提問式語句有的以設(shè)問句的形式出現(xiàn),往往提示了下文作者要介紹的內(nèi)容,也是要重視的信息。
d銜接各段的連接詞語:閱讀時可以把這些語句劃出來,就能比較清晰掌握文章的內(nèi)容了。
(2)這四個因素的先后順序能不能調(diào)換?為什么?
(3)課文除了介紹影響物候的四個因素,還介紹了哪些內(nèi)容?
四、精析語言,合作探究
(一)語言的準確性(以6~10節(jié)為例)
1、理解
說明文語言準確的兩種表現(xiàn):一是表精確性的語言。二是表模糊性的語言。
語言的模糊性我們其實并不陌生,第三單元我們學習《中國石拱橋》里面講到“《水經(jīng)注》里提到的‘旅人橋’,大約建成于公元282年,可能是有記載的最早的石拱橋了。”這里“大約”“可能”都是一種模糊性語言,因為無以考證了,只是推測的情況。不能說得太絕對。
2、探究
精確與模糊是準確的兩種寫法,那么這樣的語言文本中有嗎?
①、到晚春五月初,南京刺槐開花只比北京早10天。(精確)
②、沿海地區(qū)的春天的來臨比內(nèi)陸要遲若干天。(模糊)
(二)語言的生動性(以第一節(jié)為例)
1、找出自己喜歡的一句,讀一讀,評一評。
2、說說你喜歡這句話的理由(說說語言生動性體現(xiàn)在什么地方)
(三)朗讀并小結(jié)
第一節(jié)的每一個詞語都極具表現(xiàn)力,作者用生動的語言為我們描繪了一幅充滿詩情畫意的四季圖。引領(lǐng)著我們進入美妙的物候世界。
當然,我們說作為一篇科普文是給人知識的,所以他的語言必須是準確的。即便是生動性的說明,也要做到這一點。生動而準確的語言體現(xiàn)實事求是的科學態(tài)度。
(四)竺可楨就是這樣一位嚴謹?shù)目茖W家
作為我國物候?qū)W的創(chuàng)始人,他的物候?qū)W研究長達半個世紀之久,在他生命的最后一息,他依然用顫抖的筆記下了當天的氣溫,風力。并端正寫上“局報”兩字。
五、延伸拓展,轉(zhuǎn)化知識
要說了解和觀察物候,農(nóng)民們是的研究者。因為他們不僅僅從書本上找經(jīng)驗,更從生活中總結(jié)經(jīng)驗,那就是諺語。
你知道哪些諺語呢?能不能說說這些諺語所傳遞的物候現(xiàn)象。
例析:
①雞早入舍晴,晚入舍雨
②雞曬翅又曬腿,出現(xiàn)大雨水
③狗翻肚,天落雨
④狗下水洗澡,三天有雨到
⑤蜘蛛收網(wǎng)天下雨
六、走出課堂,走進自然
我們學習《大自然的語言》,不僅學習物候知識,學會用準確、生動的語言描摹、介紹事物,更要學習竺可楨那種嚴謹?shù)墓ぷ髯黠L。如果從明天,不,從下課開始,你能像竺可楨這樣留心身邊的每一片葉子,每一朵花,寫寫觀察日記,作作物候觀測,老師相信,來年荔枝滿園的時候,你也許就能告訴我,自然條件下的長安,是種不活荔枝樹的。我想,這便是《大自然的語言》這篇文章帶給我們豐厚的禮物。
七、課后演練,學以致用
如果有機會觀察一下向日葵,就會發(fā)現(xiàn)向日葵的花盤總是隨著太陽位置的變化而移動,正因為這樣,人們才給它起了這個名字。等向日葵成熟了停止生長了,花盤就不再隨太陽轉(zhuǎn)了。大家可以利用課余時間,上網(wǎng)或查閱相關(guān)書籍,了解了解,寫篇以“為什么向日葵圍著太陽轉(zhuǎn)”的文章。
小學三年級上冊語文教案篇2
《鄉(xiāng)村里的大花園》
教材解讀:
本文是一篇寫景散文,用細膩的筆觸、比喻擬人等修辭手法為我們描繪了鄉(xiāng)村大花園的美麗景象。1~3小節(jié)主要寫動物們的顏色、情態(tài),突出鄉(xiāng)村大花園的新鮮漂亮;第小節(jié)主要寫光芒四射的太陽,表現(xiàn)鄉(xiāng)村大花園的健康、漂亮;第5小節(jié)主要寫大花園的動植物都很自由自在。整篇文章表達了作者對大自然的熱愛和對自由的向往。
教學目標:
1.學會10個生字,認識9個生字,其中學習兩個多音字,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2.從具體語段、詞句的品讀中感受大花園的新鮮漂亮,健康美麗,自由自在的特點。
3.體會作者字里行間洋溢的對大自然的熱愛和對自由的向往。
教學重、難點:
體會作者字里行間洋溢的對大自然的熱愛和對自由的向往。
教學流程:
一、舊知導入
同學們,我們剛學習了《東方之珠》,去繁華的都市香港參觀了一番,又走近田野認識了小露珠這位可愛的朋友,今天讓我們深入走進鄉(xiāng)村大花園,看一看那里又是怎樣的一番景象。板書課題《鄉(xiāng)村里的大花園》。二、整體感知
1.想進入大花園一飽眼福嗎?咱們得先和生字生詞打好關(guān)系,它們都是大花園的小衛(wèi)士呀!請大家自讀課文,要求:劃出生字詞,讀準字音,讀通句子,不會讀的根據(jù)課后注音多讀幾遍。聯(lián)系上下文理解詞義。
2.出示生字。
指名讀
則、怎,讀音有什么共同點?平舌音,齊讀似、睡,讀音有什么共同點?翹舌音,齊讀“似”在課文中讀sh,其實它還有另外一個讀音,你知道嗎?s,什么意思呢?誰能給兩個讀音分別組詞?s似乎、相似、好似sh似的,記住在這個詞中讀sh,其余讀s文中還有一個多音字,是誰?結(jié),你知道它有幾個讀音嗎?分別組詞。ji打結(jié)、中國結(jié)、結(jié)繩ji開花結(jié)果、結(jié)實。
3.仔細觀察10個生字,怎樣才能更好地記住它們的字形?“圓”中間“員”表示讀音,“醒”右邊的“星”也表示讀音“結(jié)”:條狀物打成的疙瘩,也表示這個動作,與“繩”有關(guān),所以是絞絲旁。
4.“睡”這個字最難寫了,同學們想知道“睡”這個字是什么意思嗎?“睡”是“目”加“垂”,表示眼皮下垂、落下,就是打盹休息,這樣一來這個字就好記了,我們睡覺時眼皮下垂就是“睡”。
光知道意思還不行,還要會寫才行,仔細觀察,你有什么發(fā)現(xiàn)?左寬右窄橫畫很多,仔細觀察哪一橫最長(右邊第二橫),哪一橫次之(第三橫),哪兩橫差不多短(第一、第四)?仔細觀察左邊四橫的距離,右邊四橫的距離,你發(fā)現(xiàn)了什么?等距。好,看老師,舉起小手一起寫。然后在習字冊上自己描一個寫一個,注意。投影展示,師生共評。
三、文本研讀
有了這些生字詞小衛(wèi)士的帶領(lǐng),咱們一起去公園看看吧!
(一)體會新鮮漂亮指名分別讀1、2、3小節(jié)
1.你覺得這是一個怎樣的大花園,用前三小節(jié)中的詞語回答。(新鮮漂亮)
2.哪些食物讓你感受新鮮漂亮?(蜂子、蝴蝶、蜻蜓、螞蚱)你能講具體一點嗎?什么樣的蜂子、蝴蝶、蜻蜓、螞蚱讓你感覺新鮮漂亮?白的、黃的、金粉的蝴蝶綠的螞蚱、金的蜻蜓嗡嗡飛著的蜂子,胖圓圓的,小毛球似的哦,白、黃、金粉、綠說的都是顏色,顏色漂亮新鮮。
3.看到這樣的蜂子,你想干什么?摸一摸,為什么?胖圓圓的,毛球似的,多可愛呀!你能讀出蜂子的可愛嗎?指名讀。
4.大花園里有這么多種小動物,五顏六色的怪不得作者說,你來說:“花園里面明晃晃的,紅的紅,綠的綠,新鮮、漂亮。”對了,這就是1段中心句。
5.剛才小朋友“明晃晃”這個詞沒有讀準確,誰來幫幫他?指名讀。huǎng,什么叫明晃晃呢?光彩閃爍。齊讀2遍這個詞,齊讀這句話,讀出新鮮漂亮。
(二)感受健康漂亮
大花園里除了有五顏六色的小動物,還有什么呢?咱們一起讀一讀第4小節(jié)。
1.這一小節(jié)主要寫了什么?太陽。什么樣的太陽?
光芒四射、亮、特大特高。
2.從哪些詞句看出太陽很亮?
亮得人睜不開眼睛亮得蚯蚓不敢鉆出地面亮得蝙蝠不敢從什么黑暗的地方飛出來這說明陽光到處都是,這就是“光芒四射”,光線向四面八方照射去。
3.這樣的大花園又是怎樣的一個大花園呢?你能用4小節(jié)的詞回答嗎?(健康美麗)
4.出示。
“是凡在太陽下的,都是健康的,漂亮的,拍一拍連大樹都會發(fā)響的,叫一叫就是站在對面的土墻都會回答似的。”“是凡”是什么意思?凡是,只要是。作者為什么這么認為呢?想象一下陽光很亮,周圍一切都是亮亮的,動物們五顏六色明晃晃的,拍一拍大樹都發(fā)出干脆的響聲,一切都很敞亮。如果是陰雨天感覺如何?濕漉漉、陰沉沉、粘糊糊、灰蒙蒙蜂子、蝴蝶、蜻蜓、螞蚱等小動物會出來活動嗎?拍一拍大樹會發(fā)出干脆的聲響嗎?對比一下陽光四射的大花園,這樣的花園有活力、生命力,生機勃勃?怪不得作者說“是凡在太陽下的,都是健康的,漂亮的”(齊讀),這就是這一小節(jié)的中心句。小節(jié),讀出健康美麗。
(三)品味自由自在
鄉(xiāng)村里的大花園有五顏六色的動物,光芒四射的太陽也不稀奇呀,作者為什么要寫它呢?默讀第5小節(jié)。
1.作者在這一小節(jié)中又給我們描繪了怎樣的大花園呢?用課文中的詞語來回答。自由,對自由自在。
2.劃出“自由”所在的句子,“都是自由的”,這就是這一小節(jié)的中心句。
3.大花園里的什么事物很自由?
花、蟲子、鳥。找出相關(guān)語句。
“花開了,就像花睡醒了似的。
鳥飛了,就像鳥上天了似的。
蟲子叫了,就像蟲子在說話似的。
一切都活了、都有無限的本領(lǐng),要做什么,就做什么。要怎么樣,就怎么這里把花和蟲子當成什么來寫?
人花睡醒了,是被人叫醒的嘛?不是,花自然開放,就像人睡覺睡到自然醒;想想我們經(jīng)常因為工作學習的原因被親人叫醒,或者被外面的噪音吵醒,相比之下,花兒是自由的。
鳥飛上天,是很自然的事情,想飛就飛,蟲子叫也是再正常不過的事情了,無需別人同意,想叫就叫,一切都神氣活現(xiàn)的,這就是活。
4.還有哪些小動物也是自由的?
蝴蝶。哪里看出來的?“蝴蝶隨意地飛,一會兒從墻頭飛來了一堆黃蝴蝶,一會兒又從墻頭上飛走了一個白蝴蝶。
他們從誰家來,又飛到誰家去?太陽也不知道這個。”“隨意”,太陽光芒四射,哪里都能被他照到,連他都真不知道蝴蝶從哪兒來到哪兒去,你說蝴蝶多自由自在啊!
5.鳥、蟲、蝴蝶想飛到哪兒就飛到哪兒,你羨慕他們嗎?誰想當一回自由自在的鳥、蟲、蝴蝶?出示句子,指名讀出自由自在。
6.小動物們本來就能自己活動,獲得自由對他們來說不算難。除了小動物們,還有什么事物很自由?
植物。
哪里看出來的?
“倭瓜愿意爬上架就爬上架,愿意爬上房就爬上房。
黃瓜愿意開一個謊花,就開一個謊花,愿意結(jié)一個黃瓜,就結(jié)一個黃瓜。若都不愿意,就是一個黃瓜也不結(jié),一朵花也不開,也沒有人問它。
玉米愿意長多高就長多高,它若愿意長上天去,也沒有人管。”“謊花”是說黃瓜只開花不結(jié)果。黃瓜不結(jié)瓜,種它做什么?但是它就是這么牛,不愿意結(jié)就不結(jié)。
玉米能長到天上去嘛?
不可能,這是夸張。
有沒有人運用先進的科技去控制他們的生長?
沒有。
這些句子中都有一個詞語是“愿意”,什么叫愿意?
認為符合自己心愿而同意做某事。植物有思想嗎?
沒有,但是在作者的筆下他們都成了有思想的生命了,他們都能隨心所愿,多么自由啊!誰想當隨心所愿的倭瓜、黃瓜、玉米?指名讀出自由自在。
7.這樣的大花園,你喜歡嗎?作者也喜歡,為什么?因為自由,齊讀第5小節(jié),感受大花園的自由自在。
四、主題探究
1.文章最后說“只是天空藍悠悠的,又高又遠”,又高又遠的天空跟大花園有什么關(guān)系呢?想一想,大花園里的自由的鳥兒、蝴蝶可能會飛到哪兒去?隨心所愿的玉米可能會長到哪兒去?天上。
2.你羨慕他們嗎,你想像他們一樣嗎?羨慕,想。作者也是,藍悠悠的天空又高又遠,那是自由的王國。作者和我們一樣羨慕大花園里的動植物們,和我們一樣向往天空和自由。
五、總結(jié)全文
今天我們一起去參觀了鄉(xiāng)村大花園,感受了它的新鮮、漂亮、健康、自由,并和作者一樣對自由充滿了無限的向往。
六、作業(yè)布置
1.完成習字冊,詞語抄三遍。
2.背誦課文第五小節(jié)。
3.向你的家人介紹鄉(xiāng)村里的大花園,讓他們也感受一下大花園的新鮮、漂亮、健康、自由。
小學三年級上冊語文教案篇3
學習目標
1.認識“樺、胸”等5個生字。會寫“郊、散”等12個生字。能正確讀寫“郊外、散步、胸脯”等14個詞語。
2.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聯(lián)系上下文,讀懂文中的語句。
3.了解列寧用愛鳥之情感染、啟發(fā)孩子放鳥歸園的故事,體會列寧愛鳥更愛孩子的情感,懂得知錯就改是誠實的表現(xiàn)。
重、難點
1.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聯(lián)系上下文,讀懂文中的語句。
2.了解列寧用愛鳥之情感染、啟發(fā)孩子放鳥歸園的故事,體會列寧愛鳥更愛孩子的情感,懂得知錯就改是誠實的表現(xiàn)。
課時安排
2課時
教學方法
合作交流 讀中感悟
課前準備
1.生字卡片。
2.教學掛圖。
3.多媒體課件。
4.收集關(guān)于列寧的生平、故事等資料。
第一課時
一、交流資料 合作學習
1.出示列寧照片,這是偉大的無產(chǎn)階級革命導師列寧同志。利用課前預(yù)習收集的資料,談?wù)勀銓α袑幍牧私狻?/p>
(1)學習小組交流資料(教師下組參與,發(fā)現(xiàn)有價值的交流資料)
(2)全班交流
2.學生交流后,教師小結(jié)簡介列寧。今天要學習的這個故事,就是一個發(fā)生在偉大領(lǐng)袖列寧身上的看似平凡而又不平凡的故事。
3.板書課題。
二、讀通課文,自主學習
1.學生自由讀課文,要求:讀準字音,讀通句子,標好自然段序號。
2.指名逐段朗讀課文,檢查自讀情況。重點指導讀準“散(sàn)步”、
“胸(xiōng)脯(pú)”、“白樺(huà)樹”。注意“誠”“病”“蹦”讀后鼻音。
3.賽讀課文,以小組為單位進行讀書競賽,互相提提意見、幫助別人讀得更好。
三、指導學習,讀懂第1自然段
1.指名讀第1自然段,說說了解到了什么。
2.課文是怎么描寫這三只灰雀的?找出來讀一讀。
說說哪幾個詞語用得好,借助多媒體動畫,相機理解“婉轉(zhuǎn)”、“來回跳動”、“惹人喜愛”。
3.教師引讀列寧喜愛灰雀的句子,體會列寧心中的感受,指導朗讀第一自然段。
4.巧妙結(jié)尾、設(shè)置懸念:第二天,那只深紅胸脯的灰雀竟然不見了。那只灰雀到哪里去了?列寧和小男孩圍繞著這只灰雀發(fā)生了一段怎樣的故事呢?下節(jié)課繼續(xù)學習。
四、課堂作業(yè)
1、抄寫詞語表中列出的本課的詞語。
2、畫出不理解的詞語或句子。
第二課時
一、復(fù)習導入,激發(fā)興趣
1.貼出三只灰雀在枝頭歡歌、跳躍的圖畫。
聽,三只灰雀在枝頭歡蹦亂跳地唱歌,多么惹人喜愛。列寧每天散步都來到這兒,和它們打打招呼,問候問候它們。可有一天,列寧發(fā)現(xiàn)有一只灰雀不見了,那只灰雀到哪兒去了呢?
二、深入學習,讀懂第3至10自然段
1.自由輕聲讀一讀課文 3-10自然段,哪幾段是列寧說的話,哪幾段是小男孩說的,找一找、讀一讀。
2.屏幕出示課文3.5.7.9自然段,請大家讀列寧的這幾句話,仔細體會列寧這些話的意思。
a.學生交流。哪句話特別有體會,可以說一說,也可以把體會到的用朗讀來告訴大家。
b.列寧的著急、擔心、惋惜、關(guān)心集中表達了列寧對灰雀的一種情感。用一個詞來概括,是什么?板書:愛。
3.聰明的孩子,有誰知道灰雀到底到哪里去了?你從課文哪兒看出來的?出示4.8.10段。
a.各自練讀這幾段話,指名朗讀檢查。指導讀好“一定會飛回來的!”教師運用手勢,指導學生加強語氣。
b.讀后體會:這時候,小男孩在想什么呢?
c.男孩為什么要捉走這只灰雀?他對灰雀的喜愛和列寧對灰雀的喜愛有什么不同?小組討論、發(fā)表看法,相互補充,匯報體會。
5.相機小結(jié):列寧的愛是給鳥自由,男孩的愛卻奪去了鳥的自由,列寧才是真正的愛鳥!
6.細細體會列寧和男孩的心理感受,分角色朗讀3-10自然段,
三、合作交流,讀中感悟
1.在列寧真愛的感染下,小男孩把灰雀放回樹林,看,它們又在枝頭歡唱了。
多媒體投影顯示:列寧和小男孩在白樺樹旁看著灰雀。
2.自由朗讀11-13自然段。
3.讀了這幾段,你會提出什么問題嗎?學生交流、提出疑問,如“列寧為什么要問鳥?鳥怎么會說話呢?”等等。
4.小組討論,解答上面列出的兩個關(guān)鍵問題。教師參與討論、引導學生深入體會,列寧尊重孩子,理解孩子,他可不愿傷害這個可愛的小男孩的心,這就是對孩子的愛!
5.你們一定也和列寧一樣,為鳥兒重歸自然、為孩子改正錯誤而高興吧!拿起書來,美美地讀讀課文最后三個自然段。
6.小結(jié)板書,總結(jié)課文。
四、收集故事、積累提高
1.學了這篇課文,你發(fā)現(xiàn)了什么?大家一起來說說。
2.收集列寧或其他名人的故事,讀一讀,開展講故事比賽。
5、灰雀
板書設(shè)計
列寧 小男孩
小學三年級上冊語文教案篇4
《翠鳥》是六年制小學課本第五冊第六課,課文內(nèi)容如下:
翠鳥喜歡停在水邊的葦稈上,一雙紅色的小爪子緊緊地抓住葦稈。它的顏色非常鮮艷。頭上的羽毛像欖色的頭巾,繡滿了翠綠色的花紋。背上的羽毛像淺綠色的外衣。腹部的羽毛像赤褐色的襯衫。它小巧玲瓏,一雙透亮靈活的眼睛下面,長著一雙又尖又長的嘴。
翠鳥鳴聲清脆,愛貼著水面疾飛,一眨眼,又輕輕地停在葦稈上了。它一動不動地注視著泛著微波的水面,等待游到水面上來的小魚。
小魚悄悄地把頭露出水面,吹了個小泡泡。盡管它這樣機靈,還是難以逃脫翠鳥銳利的眼睛。翠鳥蹬開葦稈,像箭一樣飛過去,叼起小魚,貼著水面往遠處飛起了。只有葦稈還在搖晃,水波還在蕩漾。
我們真想捉一只翠鳥來飼養(yǎng)。老漁翁跟我們說:“孩子們,你人知道翠鳥的家在哪里?沿著小溪上去,在那陡峭的石壁上。洞口很小,里面很深。逮它很不容易呀!”我們只好打消了這個想法。在翠鳥飛來的時候,我們遠遠地看著它那美麗的羽毛,希望它在葦稈上多停一會兒。
1、分解課目內(nèi)容,將課文內(nèi)容劃分成三個知識點。
課目內(nèi)容分解表 表1
課目
名稱知識點學習水平知識理解簡單應(yīng)用綜合應(yīng)用翠鳥1“鮮艷、小巧玲瓏、注視、銳利、疾飛”等詞語√
√
2
學習作者觀察的順序和抓住特點進行觀察的方法√
√
3
翠鳥的外形和活動特點√
定下各個知識的學習水平等級,如表1所示。
學習水平描述表 表2
知識點學習水平描述語句行為動詞1知識理解聯(lián)系上下文理解:鮮艷、疾飛、小巧玲瓏、注視理解2知識理解指出作者的觀察順序和抓住特點進行觀察的方法理解指出3理解概括課文內(nèi)容,說出翠鳥的外形和活動特點概括說出
2、具體描寫各個知識的學習水平等級,如表2所示。
選用媒體情況表 表3
知識點學習水平媒體類型媒體內(nèi)容要點使用時間(分)資料來源媒體在教學中的作用媒體使用方式1知識理解文字投影重點理解的詞語自備在情境及語言文字中理解詞語觀察講解VCD翠鳥的表態(tài)及飛的動態(tài)2知識理解文字投影描寫翠鳥外形的句子,熱鍵顯示表特點的詞。自制加深理解讀、劃
議、說電腦動畫按描寫順序?qū)懗龃澍B外形各部分自制激發(fā)興趣
加深印象
幫助理解看、說3理解圖畫投影音樂翠鳥外形圖自備展現(xiàn)外形
突出特點看、說VCD翠鳥飛行、等魚、捕魚動態(tài)自備顯現(xiàn)動態(tài)
在情境中
理解特點看、想
說、文字投影表現(xiàn)翠鳥活動特點的文字,熱鍵顯示重點詞自制加深印象
幫助理解讀、劃
議
3、媒體的選擇及使用。根據(jù)本課的教學內(nèi)容和教學目標,設(shè)計選擇多媒體輔導教學(CAI),主要運用了圖畫投影、文字投影、VCD、動畫設(shè)計及翠鳥標本等媒體。各種媒體共同協(xié)調(diào),相互補充,從而更充分地調(diào)動起學生學習的積極性,高效率完成教學任務(wù)。如表3所示。
4、課堂教學過程結(jié)構(gòu)的設(shè)計。本課的課堂教學過程結(jié)構(gòu)流程圖如表4所示,在設(shè)計時,主要注意了以下幾個問題:
(1)課時安排。為完成本課教學設(shè)計了兩課時。第一課時,導入新課,初讀課文,整體感知,質(zhì)疑導學,學習1—3節(jié);第二課時,學習第四節(jié),總結(jié)課文,簡單運用,鞏固字詞。之所以把教學的重點段放在第一課時,主要是考慮到學生在第一課時的學習興趣正濃,“興趣是最好的老師”憑借學生的濃厚興趣,教學的重點就可以更好地突破。
(2)恰當安排媒體出現(xiàn)的時機,創(chuàng)設(shè)出生動情境,激發(fā)學生興趣。讓學生觀察練說翠鳥外形,并將敘說順序同作者描寫順序比較,同時利用按作者描寫順序出現(xiàn)的翠鳥身體各部分動畫圖,加深理解按順序觀察翠鳥的方法。另外,還借助動畫及圖像,結(jié)合上下文理解了文章的重點詞,借助重點詞體會作者抓翠鳥的特點來描寫翠鳥的方法,從而使重點及難點得到突破。
5、設(shè)計形成性練習,針對知識點2、3設(shè)計兩道填空題,以檢驗學生的學習效果。如圖5所示。
形成性練習題 表5
知識點學習水平題目內(nèi)容2知識理解 填空題:
課文第一自然段2——5句,先總寫翠鳥羽毛的顏色非常( ),再按( )、( )、( )的順序具體描寫了翠鳥羽毛的顏色。3理解 真空題:讀句子,想想括號里詞語的意思。
翠鳥( )葦稈,( )飛過去,( )小魚,( )水面往遠處飛走了。
表4 開始
展示翠鳥標本、導言入課
投影學習目標 投影學習方法
學生質(zhì)疑
據(jù)疑板書導學
學生再讀,找出課文從幾方面寫翠鳥可愛
學生讀文,找出翠鳥外形特點的段落 學生讀文,找出寫翠鳥活動特點的段落
投影翠鳥外形圖 VCD翠鳥鳴叫、飛行、等魚時畫面
學生看圖、說圖 文字投影描寫翠鳥飛行、等魚的語句
投影文字 描寫翠鳥外形特點讀文、勾重點詞,并聯(lián)系圖畫及上下文理解
讀課文,勾句子,理解重點詞 VCD翠鳥捉魚時動作
動畫按作者描寫順序出現(xiàn)翠鳥身體各部分 結(jié)合課文,理解重點詞
對比體會作者描寫順序與自我說圖的順序 完成形成生習題2
完成形成性練習題1 查標,對照學習目標,總結(jié)課文
小學三年級上冊語文教案篇5
學習目標
1、培養(yǎng)學生積極表達的愿望。
2、通過閱讀或其他途徑,了解更多科學發(fā)明和發(fā)現(xiàn)的故事。
3、樂于觀察,參與口語交際活動,并樂意把觀察到的寫下來。
教學重難點:參與口語交際活動,并樂意把觀察到的寫下來。
教學過程:
1、 先從兩個觀察游戲入手的,第一個游戲是觀察猜字,學生說出猜的是什么字,并簡單說說理由。第二個游戲觀察圖形,從中找到需要的梳子、啞鈴和毛筆。用這種方式導入,可以較好地激發(fā)學生表達的欲望,同時老師也有意識地訓練孩子清楚地表達、認真地傾聽的能力。
2、老師要求男同學閉上眼睛,讓女同學觀察毛筆的位置,然后讓女同學來講述毛筆在圖形的什么地方,只能用嘴敘述,不能用動作來指點,男同學要根據(jù)女同學的描述找到毛筆。這就是在訓練學生清楚地表達、認真傾聽的能力。老師在這個過程中,不斷提醒學生,“誰能講得比她更清楚?”“誰還要補充?”“根據(jù)描述,你找到了嗎?”這是教學的第一個環(huán)節(jié)。
3、由學習伙伴的話作為引子,讓學生用一句話簡單地說說自己的發(fā)現(xiàn),指名個別學生在全班發(fā)言后,老師安排小組交流,要求專心聽別人的發(fā)言,記住別人的發(fā)現(xiàn)。然后讓學生匯報小組的發(fā)現(xiàn)。其中,老師適時地對學生語言表達中不準確、不規(guī)范的地方進行糾正。
4、在小組匯報的基礎(chǔ)上,老師啟發(fā)學生“有沒有你們最感興趣的發(fā)現(xiàn)?”,學生紛紛回答,老師從中挑選出學生最感興趣的話題,圍繞著這些感興趣的發(fā)現(xiàn),在全班示范怎樣進一步探究這方面的問題。
5、最后一個環(huán)節(jié)是老師出示一個現(xiàn)場觀察的情景,讓學生觀察四幅圖:隨著太陽位置早、中、晚的變化,貓的瞳孔發(fā)生了相應(yīng)的變化。讓學生說說發(fā)現(xiàn)了什么?觀察貓的眼睛,引導學生說得更準確。然后再觀察圖片,向旁邊的同學說說在什么時候貓的瞳孔是什么樣子?
6、總結(jié):你有什么收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