語文a版四年級上冊語文教案
教案中對每個課題或每個課時的教學內容,教學步驟的安排,教學方法的選擇,板書設計,教具或現代化教學手段的應用,各個教學步驟教學環節的時間分配等等,都要經過周密考慮,精心設計而確定下來,體現著很強的計劃性。下面我給大家整理了有關語文版小學語文四年級下冊第四單元復習教案,供大家參考。
語文A版四年級上冊語文教案1
教學目標
1.通讀課文,讀準字音,聯系上下文理解掌握10個生字,會寫6個字,能獨立完成識字任務。
2.朗讀課文,自主積累好詞好句。
3.通過學習,認識到森林的急劇消失所引起的一系列惡性循環對于人類生存的重要影響,進一步加強環保意識并落實到具體的行動中。
4.樹立節約、環保的久遠觀念,為子孫后代造福。
教學重點
1.通過學習,認識到森林的急劇消失所引起的一系列惡性循環對于人類生存的重要影響,進一步加強環保意識并落實到具體的行動中。
2.樹立節約、環保的久遠觀念,為子孫后代造福。
教學難點
樹立節約、環保的久遠觀念,為子孫后代造福。
教學準備
1.學生課前預習,讀通課文,讀準字音。搜集一些關于森林各方面的資料,為自身的資料定一個主題。用自身的方式想象一萬多年前那一個綠色的世界是個什么模樣。
2.教師準備小黑板或幻燈片(謄寫句子)和地球儀一個,有條件的學校組織學生觀看有關圖片。
教學時數
2課時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一、童話引路,激趣導入。
1.師:我們是聽著美麗的童話故事長大的,說說我們還記得的童話故事有哪些?
2.師:這些故事隨同著我們的童年,使童年的生活充溢樂趣、充溢無盡的遐想。有一個神奇的地方,總是生長出一個又一個娓娓動聽的童話,有《白雪公主》《小紅帽》《狐貍和烏鴉》《九色鹿》等等百聽不厭的故事,那就是——(引導學生一起說,同時板書課題:14.長童話的森林)
二、初讀課文,預習檢查。
1.小組分段朗誦課文,注意讀通課文、讀準字音。
2.要求會認的字中注意“頃qǐnɡ”的讀音是第三聲,要求會寫的“茂”字要注意下局部書寫順序正確:橫、撇、斜勾、撇、點。
三、學習課文第一、二局部。
(一)前后呼應,對比感知。
1.在課文中找出句子比較,齊讀,注意帶點的詞語。(小黑板或幻燈片出示句子)
A?“可是,在不遠的將來,我們可能再也讀不到新的森林里的童話了。”
B?“那時候,你再靜靜地傾聽,你會聽到怎樣一個娓娓動聽的童話呢?”
2.考慮:比較這兩句話各表達了什么意思,并說出為什么。
“那時候”是什么時候?你希望那時候是個怎樣的情形?
3.交流討論。
從第一句話我們認識到,因為森林正在銳減,快得讓人揪心。所以長童話的.森林在不久的將來,就會永遠從地球上消失,新的童話不會發生在森林里。
最后一句說明人類只要不亂砍亂伐,節約資源,多植樹造林,森林里仍然能聽到娓娓動聽的童話。
(板書:森林銳減讓人揪心)
(理解詞語:銳減揪心娓娓動聽)
4.小結過渡:多么希望娓娓動聽的童話能隨同著我們的子孫后代快樂地生長!還是讓我們先去了解世界和我國森林覆蓋狀況吧!
(二)利用數據圖片感知現狀。
1.指名讀2、3自然段。
2.師:很久很久以前——大約是一萬年以前吧——地球上的森林有62億公頃,這接近地球陸地面積的一半。你能想象那是怎樣一個綠色的世界嗎?
(1)讓學生充沛展開想象,用自身的方式表達。例如一幅自身畫的世界地圖、一段優美充溢美好想象的文字等。
(2)有條件的學校可以讓學生上網欣賞原始森林的圖片。
3.過渡:同學們想象的是一個多么美好的長童話的綠色世界,它曾經就真實的存在著。可現在是個什么情況呢?它面貌依舊嗎?我們一起來看看世界和我國森林覆蓋現狀。
4.數據說明。(幻燈片放映,指名讀)
①世界森林面積到2000年只剩不到39億公頃,缺乏陸地面積的三分之一。
②熱帶雨林正以每年上千萬公頃的速度遞減——這約略相當于每分鐘有一塊足球場大小的茂密雨林從我們眼前徹底消失。
③第六次全國森林資源清查結果顯示,我國有森林面積1?75億公頃,森林覆蓋率18?21%,只相當于世界森林覆蓋率(26?6%)的61?3%,居世界第104位,屬于森林資源貧乏的國家之一。中國森林蓄積量為124?56億立方米。人工林保管面積0?53億公頃,蓄積量15?05億立方米,人工林面積居世界首位。但我國的林業用地率不高,森林面積僅占有林地面50?49%,而瑞典為98%,日本為96%,美國為95%。
5.從這組數據中你明白了什么?請用你搜集的資料進一步加以說明。
6.引出小結。
剛才同學們用那一組組令人驚心動魄的數據充沛地說明曾經美麗的長童話的森林正在被人類肆意砍伐,世界如此,中國也是如此。
7.你現在最想說的是什么?
8.小結。
在不遠的將來,我們再也讀不到新的發生在森林里的童話了。
四、作業。
搜集整理好關于森林被破壞后大自然對人類懲辦的資料。
語文A版四年級上冊語文教案2
語文A版《一個豆莢里的五粒豆》優秀教學設計
教學目標:
1、理解文章內容,準確把握五粒豆的'語言,內心活動。
2、分角色朗讀,體會童話魅力。
3、在反復的朗讀中體會故事蘊含的道理。
教學流程:
一、初讀文章,認識字詞
1、交流精彩導讀:了解安徒生寫這篇童話時的一個小故事。
2、自由讀文,讀通句子。
3、檢查初讀情況。
二、再讀文章,整體感知
1、再讀課文,思考:一個豆莢里的五粒豆中都發生了什么事?
2、讀后小組交流:你了解了些什么?有什么感受?
3、全班交流:
(1)你體會到了什么?
(2)提出疑難問題。
三、角色體驗,品讀感悟
1、創設情境,練習對話。
(1)這個童話故事中有哪些人物?他們說了一些什么呢?默讀課文,將對話用不同的符號標記出來。
(2)自主練習朗讀各位童話人物的“臺詞”,體會他們的內心活動。
(3)小組分角色朗讀。
2、合作表演,集體交流
(1)師演病孩子的媽媽,師生合作朗讀對話。
(2)推選小演員,帶上頭飾,合作“配音”朗讀表演。
四、放飛想象,延伸拓展
1、假如你是豆莢里的一粒小豆,你會說些什么?你會怎么做?
2、小豆莢們這么可愛,你一定有很多話對小豆們說,先說一說。
3、把你說的寫下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