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年級優秀語文教案
在教學工作者開展教學活動前,總歸要編寫教案,教案是實施教學的主要依據,有著至關重要的作用。那么大家知道正規的教案是怎么寫的嗎?下面小編帶來三年級優秀語文教案5篇,希望大家喜歡。
三年級優秀語文教案 篇1
教學目標:
知識目標:會8個生字,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能力目標:背誦課文。
情感目標:有觀察了解大自然知識、探究大自然奧秘的興趣。
教學難點:在讀中感悟課文的韻律美,了解課文告訴我們的知識。
第一課時
一、激趣導入。
二、釋疑探究。
1.感知。
(1)自由讀課文,不認識的字借助拼音多讀幾遍。
(2)小組內互相讀讀,說說你讀懂了什么。
(3)交流。小組選出代表,匯報小組讀書的收獲。
2.識字。
(1)自己練讀生子。引導學生與同桌之間接龍讀生字。
(2)小黑板出示生字,多種方式指讀。
(讀的時候注意提醒學生注意應該注意的地方。)
(3)全班交流識字方法。引導學生在交流過程中給生字找朋友,用詞語說話。
3.賞讀。
(1)小組合作讀課文,看誰讀得美。
(2)選讀。選自己喜歡的一節練讀,再展示。
(3)通讀全文,用自己喜歡的方式來讀。
三、寫字。
1.出示要寫的字:
夏 暗 躲 藏 喳 案 就 猜
2.學生觀察字的結構,交流書寫應注意的地方。
3.老師示范,指導重點筆畫。
4.學生練習,老師巡視。
第二課時
一、導入。
挑蘋果游戲。(將生字卡片做成蘋果形寫上編號)
你選擇第幾好蘋果,讀出上面的生字,再組詞造句。
二、誦讀。
1.教師示范,學生邊聽邊體會語氣。
引導學生評一評老師哪里讀得好,哪里讀得不好。
2.學生自由練讀,要求讀得正確、流利、有感情。
3.朗讀比賽。選擇自己最喜歡的小節,比一比看誰讀得好。
三、演讀。
1.老師引讀,學生嘗試背誦課文。
2.學生自由練背。
3.課文表演。邊背邊加上動作。
四、討論。
1.課文里提了多少“為什么”?
2.“為什么,太多的為什么,一天到晚我都在心里猜”是什么意思?我心里猜出了些什么?
五、拓展探究。
你能回答課文中的哪些問題?你還能提出什么新的問題?
六、寫字。
1.出示要寫的字。
2.自由練寫,小組評議。
3.老師小結,指導重點。
板書設計:
為什么
為什么 不知道
弄明白 想知道
三年級優秀語文教案 篇2
教學目標:
認知目標
1、會認會讀生字。掌握”蓮蓬、飽脹、挨挨擠擠”等詞語;
2、讀懂課文內容。
能力目標
通過看圖說話、寫話的練習,提高語言的運用能力;
情感目標
通過看圖,讀文,展開想象,品味詞句去欣賞荷花的美,從而加強語感的訓練,提高學生的審美情趣,激發熱愛大自然的情感。
教學重、難點:
通過看圖,讀文,展開想象,品味詞句去欣賞荷花的美
教具準備:
多媒體課件
教學過程:
一、導入課文,交流收集的文字資料或圖片。
師:導語:同學們,南宋著名詩人楊萬里曾經寫過這樣一首很美的詩(出示古詩《曉出靜慈寺送林子方》畫面文字課件)大家想讀嗎?(學生自由讀)好!盡情地讀吧!看看這首詩中描繪的是什么美景?(讀、交流、板書:荷花)
師:(出示荷花國畫的課件)同學們,這就是詩人所吟誦的荷花!那,你對荷花了解多少呢?
交流課前收集的資料:課前老師請同學們預習課文并收集了有關荷花的資料,能給大家介紹一下嗎?誰第一個來?
生匯報。老師詢問資料來歷,并適時鼓勵。適時展示圖畫,并指名說說“荷花、荷葉、藕、蓮蓬、蓮子”在什么地方。
師小結:請教別人、請教書本是一種非常好的學習方法!上網查資料也是現代人常用的一種快捷的學習方法,很好!)
二、激發興趣,引導學生進一步整體感知課文內容。
1、過渡揭題
師:正是由于荷花非常美麗,所以歷代許多文人墨客都喜歡寫荷花、畫荷花。著名作家葉圣陶先生也曾寫過荷花,這就是我們今天要學習的課文——荷花(讀題)
2、檢查預習
師:對于這篇課文你在課前讀了幾遍?(詢問兩名學生)
評價:很好!(課前是該認真預習!多讀課文也是一種非常好的預習方法。)
3、激發讀書興趣:你想把這篇課文讀給大家聽嗎?
自主選擇自然段讀就挑你最喜歡的那個自然段讀!
(配合學生所讀的自然段相機出示有關自然段中的生字詞,讀詞)
學習生字詞(課件出示生字詞)
評價讀書情況:剛才讀課文誰讀得最好?
4、(激發競爭意識讀書)他讀得這么好,就沒有人能超過他?
師:這么多的同學都想讀?老師給同學們一次機會,請你用自己喜歡的方式讀一讀課文,讀出自己的感受來!(輕聲自由讀、朗讀、同桌合作讀)
(學生初談感受)
三、抓二、三自然段中的重點語句,讓學生入情入景,欣賞荷花的美麗,激起對大自然的熱愛之情。
1、配樂范讀,創設并引導學生進入情境。(師配樂朗讀有關課文,學生閉目體會荷花池的美景)同學們,你們似乎看到了什么?(學生交流各自想象出的畫面)
師:(課件出示荷花池的畫面)同學們,這里就是作者所看到的一池的白荷花呢!讓我們一起隨著畫面再來欣賞一番吧!看的時候可以隨意地贊美,可以隨意地做寫動作。
師:同學們,看到這一池的荷花,聽到你們發自內心的贊美,可見你們顯然都已被荷花迷住了!是啊,真美!
師:就讓我們把描寫白荷花的這兩個自然段再美美地讀一讀吧!隨機出示相關文字(指導有感情地讀、學生自由地有感情地讀課文)
(指導理解內容,手勢演示)師:同學們,剛才你看到了幾種姿態的白荷花?
生:3種
生:多種
師:它們分別是什么樣子的?同學們,你們的雙手就能組成一朵朵美麗的荷花,不信,就試試吧!(指名試)師背誦句子
生:(演示或生生合作表演)加強對文字的理解。
師:評價——你們真聰明!
(指點理解“一朵有一朵的姿勢”)同學們,你們都只看到三種姿態的荷花嗎?
師:(指點想象)一池的荷花還會有哪些姿態呢?請根據你的想象同樣用手勢表示出來!(見機指導語言表述)
生評價:哇!這么多的荷花,真是各有各的姿態!
2、詞語積累(指兩名學生欣賞眼前這手勢演示的一池荷花,詢問:你想用什么詞語來形容?)生:千姿百態(相機板書)
3、再讀課文,加深感悟師:同學們,讓我們再讀讀課文第二三自然段,相信你會有更深的感受!(自由讀、指名讀)
4、指導學生質疑:師:這兩段話你讀懂了嗎?有疑問嗎?(紅線打出句子)
生:“如果把眼前的這一池荷花看作一大幅活的畫,那畫家的本領可真了不起!”什么意思?
師:讓我們隨著作者的假設就把這一池荷花看作一大幅活的畫,你們都看到了什么?覺得怎么樣?
小組討論解疑。是啊!這畫家的本領——(可真了不起!)這畫家是誰?
師:小結——是啊,除了“大自然”這位畫家具有這樣的魔力外,還會有誰呢?
指導讀好這句話。
小結指點學習方法:你們真是學習的主人,既能自己提出問題,又能通過讀書、討論解決問題,真是好樣的!
四、學習第四、五自然段。
1、深入情境(出示課件)師:荷花真美!讓我們起立,像作者那樣久久地、深情地看著它們!(停頓片刻)
課件(畫面配老師的動情朗讀)“我忽然覺得自己……我是在看荷花呢!”
2、(學生變換角色描述)師:(請學生坐下)同學們,你現在變成誰了?看到或仿佛看到了什么?
(說話訓練)還有哪些小動物會對你這朵荷花說些什么?(青蛙……)
3、小結并指導讀書。
生:看到這么美的荷花,我們不由得像作者一樣,被眼前的美景陶醉了,仿佛自己也變成了一朵美麗的荷花!
師:讓我們再來扮演一下這美麗的花仙子,讀一讀最后兩個自然段!
五、回歸全文,升華感情,豐富積累。
師:總結——美的景致總讓人流連忘返,美的文章總讓人百讀不厭,葉圣陶老先生用一篇不足400字的短小美麗的文章,寫活了一池荷花!字里行間,流露出了他對荷花的贊嘆,對大自然的熱愛!(見機處理:指導學生讀書)
(學生運用課前積累的詩文贊美荷花)同學們,課前你們還積累了許多贊美荷花的詩詞或文章吧?請試著用其中的一些內容來贊美一下這眼前的荷花,行嗎?
六、布置作業。
師:同學們,課后請你們
1、繼續閱讀積累贊美荷花的詩詞或文章,利用班隊課開個“賞荷會”。
2、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背誦課文。
如果你覺得有更合適的作業,也可以自主選擇完成另外的作業,還可以將你認為很有價值的作業推薦給老師或同學!
教學體會:
本節課,在傳統教學的基礎上進行了一些改革,以新理念為指導,教學中注重激發學生自主創新的學習積極性,注重調動學生多種感官進行學習,注重借助多媒體進行合理情境的創設,豐富學生的語言積累,從而學好語文。
一、盡可能體現新的課程標準。
這一節課中雖不能全面體現新的教學理念,但是已有些嘗試及體現。留心課中細節,就會發現這節課正努力從以下幾個方面來體現新的課程標準
1、遵循學生的認知規律。新課程標準明確指出:“學生是語文學習的主人”語文學習的過程應是學生認知逐步提高的過程。
綜觀這一節課,我們不難發現其中有許多體現學生認知循序漸進,逐級上升的點。比如:在設計讀書環節時首先是讀通,其次是讀懂;再次是讀好;最后要求嘗試背誦。要求逐層提高,學生的學習逐步深入。
2、體現學生學習的自主性
新課程標準還明確指出:“閱讀是學生的個性化行為,不應以教師的分析代替學生的閱讀實踐。應讓學生在主動積極的思維和情感活動中,加深理解和體驗,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獲得思想啟迪,享受審美樂趣。要珍視學生獨特的感受、體驗和理解。”我們不難看出課堂上教者在“導而弗牽”這一尺度的把握上還是處理得比較適度的。學生說荷花的姿態三種,教師就順勢引導,以便學生更自主地理解“一朵有一朵的姿態”。
再比如作業的設計:“如果你覺得有更合適的作業,也可以自主選擇完成另外的作業,還可以將你認為很有價值的作業推薦給老師或同學!”這些都充分體現了學生的自主性。
3、重視學生對語言文字的領會
新課程標準還明確指出:“閱讀教學的重點是培養學生具有感受、理解、欣賞和評價的能力。”
記得在課的設計過程中,我們對是否讓學生閉目體會荷花的狀態持相反的兩種觀點:即一認為要;一認為不要;對此,我們也還曾發生了一些可喜的爭論。最后還是認為該用,畢竟那是學生個性化領悟語言文字的過程,記得她在上課時,同學們都說出了各自不同的感悟:有的說“荷花太美了”有的說“葉圣陶爺爺寫得太美了”……那是學生多么好的一個聽讀感悟的心理歷程啊!這一切正體現了新課程標準中明確指出的:“閱讀教學的重點是培養學生具有感受、理解、欣賞和評價的能力。”
學生在閉目欣賞的同時,經歷了一次課文中的語言文字在學生腦海中反映的再造想象的過程。學生憑借各自不同的積累,在不同層次水平上理解了這段文字,想象了這段文字所表現的內容,不僅體現了語文姓“語”這一要求,而且使學生感悟語言文字的過程又成了鍛煉思維的過程,可謂一舉兩得!語文課程標準中有這樣一段話也給了我們最好的指導:“語文課程豐富的人文內涵對學生精神領域的影響是深廣的,學生對語文材料的反應又往往是多元的。因此,應該重視語文的熏陶感染作用,注意教學內容的價值取向,同時也應尊重學生在學習過程中的獨特體驗。”
4、重視指導學生掌握
恰當的學習方法。我們深知古人所說的“授人以魚,不如授人以漁”和現代教育家所說的“教是為了不教”都是強調的教給學生學習方法的重要性。新課程標準也明確指出:“學會運用多種閱讀方法”。回顧這一節課,我們會被這許多看似不經意的語言所打動“課前是該認真預習!多讀課文也是一種非常好的預習方法。”“請教別人、請教書本是一種非常好的學習方法!上網查資料也是現代人常用的一種快捷的學習方法”“你們真是學習的主人,既能自己提出問題,又能通過讀書、討論解決問題”
5、重視課內外的語言積累。
新的語文教學強調返樸歸真,注重學生課內課外知識的積累,在這節課中,學生既有課外關于荷花知識、荷花詩詞的豐富積累,又有課中語言文字的學習積累,在老師的輔導下,學生進行了廣泛的閱讀積累。
6、體現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
新課程理念倡導運用小組合作學習的學習方式進行學習,這節課中,對于疑難問題的解決便是借助小組合作學習的形式完成的。
二、以美的情境打動學生,感染學生。
一段美的情境會省去我們教者多少繁瑣的分析講解。本節課中設計的就是讓學生在情境中理解課文,升華情感。比如:配樂范讀,創設并引學生入情境。(師配樂朗讀有關課文,學生閉目體會荷花池的美景)“同學們,你們似乎看到了什么?”深入情境(出示課件)“荷花真美!讓我們起立,像作者那樣久久地、深情地看著它們!”(停頓片刻)
(學生變換角色描述)這些情境地創設顯然大大優化了教學,節約了時間,讓學生有更多的時間用于閱讀、感悟、積累語言文字。
三、課件美化了語文課堂。
好的課能處處給人藝術美的享受,課堂上教者得體的語言,親切的笑容,大方的舉止都應是體現這樣的目標的。新的課越來越多地得益于優美的課件的輔助,這節課課件也給了學生有藝術美的享受。課件伊始曾出現了一幅配圖的古詩《曉出靜慈寺送林子方》畫面文字課件,那國畫的選配那民族音樂的協調配合都體現了多媒體的魅力,它從聲音、圖象、文字多角度營造了一種濃濃的民族味,藝術味,為學生領悟祖國優美的語言文字奠定了一個良好的藝術氛圍。從這一點上,我們足以看出課件設計真正美化了語文課堂。
三年級優秀語文教案 篇3
學習目標
①認識“匣、鋸、階”3個生字。會寫“挖、鞋”等13個字。能正確讀寫“冰鞋、斧頭”等15個詞語。
②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③了解科利亞埋木匣和挖木匣的經過,懂得一切事物在變化的道理。
教學重難點:了解科利亞埋木匣和挖木匣的經過
教學過程:
啟發談話,揭示課題
出示5歲時的“科利亞”人物像。同學們,今天我們來認識一位蘇聯小朋友,他的名字叫科利亞。課文講了科利亞的什么事情呢?他是個怎樣的孩子呢?
初讀課文,整體感知
①學生輕聲自由讀課文,要求讀準字音,讀通句子。
②出示生字詞卡片,開火車請學生讀。
③朗讀展示:指名分段朗讀課文,引導學生評議:字音是否讀準,句子是否讀通。
④教師播放課文錄音帶,學生邊聽邊思考揭題時的兩個問題。
⑤學生默讀課文,想一想,課文講了一件什么事?
⑥學生簡單談談自己覺得科利亞是個怎樣的孩子。
⑦引導學生質疑。
精讀感悟,明白道理
①學生輕聲自由朗讀課文第一至三自然段,思考問題:科利亞的木匣里有什么?他是怎樣埋木匣的?為什么要埋木匣呢?
②學生默讀課文第四至十二自然段,邊讀邊思考:科利亞后來是怎么找到木匣的?
③學生齊讀最后一段課文,邊讀邊思考:從這件事中,科利亞懂得了什么道理?
a.指名讀這一段;分男生、女生讀這一段。
b.引導學生回顧課文:從文中哪些地方看出周圍的一切都在起變化?
c.引導學生聯系自己生活上的事、社會上的事,也可以聯系學過的課文或課外讀到的來說說“我們周圍有什么在起變化”。
作業
抄寫課文最后一段
三年級優秀語文教案 篇4
教學要求
1、熟悉生字詞。
2、理解課文內容。
3、了解事情的經過。
4、體會比喻的含義。
重點、難點
1、了解事情的經過。
2、體會比喻的含義。
課時劃分:
一課時
教學課程
一、導入。
1、出示《雨中》掛圖。
2、看圖,說圖。
3、過渡:這樣一幅圖會有怎樣的故事,我們來學習《雨中》。
二、學習課文。
1、自由讀生字詞,能夠讀通課文。
2、自由讀課文,完成以下練習。
①每個自然段寫什么?
②了解運蘋果姑娘的心情。
③了解事情的經過。
④了解“閃閃發光的河”“點點花”“穿梭的小船”各指什么?
3、匯報學習情況
①解決第1題
②解決第3題:事情的經過在第4--5自然段,寫小男孩子和同學、司機、行人們一起幫助姑娘撿起蘋果。
三、體會文章表現的。(簡要講)
大家這樣幫助姑娘,體現了什么?(助人為樂的)
四、仔細讀課文,把每一個自然段都想象成一個畫面。
助人為樂的畫面。
熱心助人的畫面。
義務助人的畫面。
五、自由讀自己喜歡的句、段。
六、:課文描繪了美麗的雨中畫面,記敘了一個助人的故事,在生活中,大家有沒有遇到這樣的事,你們會怎么做?
七、板書:
撒蘋果
雨中助人為樂
撿蘋果
三年級優秀語文教案 篇5
知識與技能目標:
1、認識本課“遭、侵、魯、寂、懸、莫、贏”7個生字,會正確書寫“歐、侵、頑、兇、隱、綿、喪、蜘、蛛、功、稍”11個生字。
2、能正確、流利、有感情的朗讀課文。
3、能初步把握課文內容,體會布魯斯心理變化的過程。
過程與方法目標:
1、繼續進行自主識字,提高學生隨文理解詞意的能力,同時提高學生的閱讀能力。
2、指導學生用多種方法讀書,通過反復朗讀,體會含義,提高學生的閱讀能力。
3、引導學生抓住重點語句,想象人物心理活動,培養學生的想象力。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目標:培養學生懂得正視生活中的失敗和挫折,不向逆境中屈服。
策略與方法:
以自由朗讀為主,理清故事條理,把握文章主要內容。抓重點語句,想象人物心理活動。以學生的自主合作學習為主,在勾畫、朗讀、感悟、交流的過程中,加深對文章的理解。結合生活經驗,談自身感受。
學生準備:搜集有關科學家人物故事,英雄人物故事,搜集有關挫折與失敗的格言警句。
教師準備:搜集有關科學家人物故事,英雄人物故事,搜集有關挫折與失敗的格言警句。
教學過程:
一、談話導入。
1、教師先板書“嘗試”,指名學生讀。引導學生交流自己對嘗試的理解。
2、師:同學們,看到這個題目,你最想知道什么?學生的問題可能有:誰嘗試,為什么嘗試,嘗試什么,成功了沒有。
二、初讀課文,自學生字。
1、師:那么就讓我們帶著這些問題來學習這篇課文。首先我們要把文章讀通順。
學生自由讀課文,遇到不認識的字可以問老師、問同學、查字典等。
以學生的自主合作學習為主,在勾畫、朗讀、感悟、交流的過程中,加深對文章的理解。引導學生結合生活經驗,印證課文中的深刻哲理,學著勇敢樂觀地面對生活的不如意,能夠在遭遇困難的時候,不斷嘗試,走向成功。
2、出示文中的生詞,指明讀,開火車讀。
“魯”字的聲調為三聲,不要誤讀為二聲。
“侵”字為一聲,不要誤讀為三讀。
3、理解文中詞語。
如:“歐洲”、“蘇格蘭”、“布魯塞”、“蜘蛛”等詞語可以由老師坐一下介紹。
如:“頑強”、“寡不敵眾”、“寂靜”、“灰心喪氣”、“疲倦”、“悲觀”、“不甘心”、“鼓舞”等詞語可以結合文中的具體語境來理解。因為這些詞語都與文章重點緊密相關。
4、檢查讀文情況:
教師指名學生按自然段讀課文,聽者可以習慣性的進行評價。
三、深入探究。
1、教師引導學生再讀課文,邊讀邊思考根據課題提出的問題。
(1)學生讀文逐項匯報。這個過程也就是引導學生理清文章順序,概括主要內容的過程。
(2)注意學生匯報布魯塞為什么要嘗試時,當學生答到因為看到蜘蛛織網受到了啟發時,要進一步讓學生想象布魯塞看到蜘蛛織網時會想些什么?可以引導學生在自由的讀課文的過程中,勾畫出文中描寫人物心理變化的語句,反復朗讀,用心體會人物當時的所感所想,并和伙伴們交流自己的感受。
2、結合生活經驗,談自身感受。
師:大部分人在一生中都不會一帆風順,難免會遭受挫折和不幸。但是成功者和失敗者非常重要的一個區別就是,失敗者總是把挫折當成失敗,成功者則是從不言敗,從來不會喪失戰斗的勇氣!在你的生活中曾經遇到過挫折和失敗嗎?自己是如何面對失敗的,你的身邊有成功的例子嗎?向大家說一說。
3、師:是呀,不經歷風雨怎能見彩虹,不經歷失敗哪會有成功,老師相信大家學完文章一定有很大的收獲。跟你的好朋友說一說吧!
四、記憶字形,指導書寫
1、小組討論如何記憶字型,如何把字寫好看。
2、指導重點字的書寫。“兇”,注意筆順,先寫中間。“侵”,注意不要多寫一豎。“喪”,注意不要多寫一撇。“稍”,要注意和“梢”的區別。
3、學生獨立書寫。
五、拓展延伸,積累實踐
準備一個喜歡的名人故事,講講他的成功與失敗。
在自己的小本子上寫一件曾失敗過的記憶猶新的事情,把事情的過程些具體,并寫出自己當時內心真實感受。然后就那件事談談你今天的所感所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