語文五年級上冊教案蘇教版
作為一名老師,可能需要進行教案編寫工作,編寫教案有利于我們科學、合理地支配課堂時間。如何把教案做到重點突出呢?下面是小編給大家帶來的語文五年級上冊教案蘇教版,希望大家能夠喜歡!
語文五年級上冊教案蘇教版1
教學目標
知識與技能:
1、識7個生字.讀讀記記“婀娜、舞姿、粼粼、波紋、干涸、點綴、涌現、潮濕、流通、舒服、印象”等詞語。
2、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3、把握課文主要內容,體會作者是怎樣表達思鄉之情的.
4、積累課文中優美的語句。
過程與方法
1.通過自學,掃清字詞閱讀障礙。
2.通過反復品讀課文重點語句,體會作者要表達的思鄉之情。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通過朗讀課文,體會作者的思想感情。
教學重點
有感情地朗讀課文,想像小橋流水人家的美好景色及生活,體會作者對故鄉的懷戀和思念之情。
教學難點
領悟作者表達思鄉感情的多種表現方式
課前準備 教師準備:配樂磁帶、課文插圖、文本內容。
課時安排 1課時。
教學過程
一、導入揭題
1、出示馬致遠《天凈沙?秋思》, “枯藤老樹昏鴉,小橋流水人家,古道西風瘦馬。夕陽西下,斷腸人在天涯。”
2、全班齊讀,體會作者的感情。
3、導入課題:今天我們要學習的課文,就以曲中的句子為題“小橋流水人家”。作者的家鄉真的如題目這么富有詩情畫意嗎?讓我們一起走進課文、走進"小橋流水人家"吧!
二、出示自己指導,感悟文章內容。
1.學生自由朗讀課文,自學生字新詞,讀通課文,初步感知課文大意。
2.互相交流生字詞的學習情況。
3.指名朗讀課文,然后交流:課文哪幾個自然段著重寫“小橋流水”,哪幾個自然段著重寫“人家”?
4、讀了課文,你覺得文章表達了作者怎樣的思想感情?
三、檢查學習效果,強調重點。
作者表達的是思鄉之情,他是怎樣表達思鄉之情的?(通過對故鄉的具體的人、事、景、物的描寫來表達的。)
再讀一讀有關的句子。
1、直接描寫“流水”(第一自然段):
⑴ 小溪潺潺 柳枝婀娜 波光粼粼(描寫景物)
⑵ 小鳥站在它的腰上……(擬人)
2、直接描寫“人家”(第五、六自然段):
⑴ 我的家→(舒適 溫馨)描寫、介紹
⑵ 村民生活→(恬淡 閑適)概括介紹
3、間接描寫有趣的往事:
⑴ 抓魚、蝦、蟹
⑵ 丟野花
⑶ 摘茶葉
⑷ 賞野花這樣寫有什么好處
(不空洞,更真實,更感人。)
教師點撥:希望同學們試著在自己的習作中加以運用。
四、積累延伸
1、積累語言:
⑴ 讀讀記記“婀娜、舞姿、粼粼、波紋、干涸、點綴、潮濕”等詞語。
⑵ 摘錄文中自己喜歡的優美句段,并盡量做到熟讀成誦。
2、請同學們充分利用課外時間,可以搜集有關自己家鄉的風土人情的圖片資料,也可以為家鄉作畫、作文,或者學唱“家鄉曲”、學跳“家鄉舞”、學燒“家鄉菜”等,來表達你對家鄉的熱愛。
五、整體總結
師生共同總結課文:
1、作者用優美流暢的語言,娓娓地向我們道出了他那無盡的思鄉之情,不僅有深情的往事回憶,如……;也有直接的感情流露,如……(學生看板書回答)。但不管是間接抒情還是直接抒情,都同樣表達了作者的什么情感?
2、我們再一次走進作者的家鄉,去欣賞那詩一樣的景色,去感受那詩一樣的生活吧!
(有感情地朗讀全文)
六、當堂訓練
1、選擇自己喜歡的句段讀幾遍,熟讀成誦。
2、摘抄課文中生動優美的語句。
3、運用直接抒情和間接表達的寫作方法,自由擬題,練寫片段。
【板書設計】
小橋流水人家
景 --小溪 垂柳 水鳥 老家 村莊 (美)
小橋流水人家
溪中捉魚蝦 故鄉的懷戀和思念之情
事 -- 橋上丟野花 (趣)
茶山摘茶葉
教后反思 :
語文五年級上冊教案蘇教版2
學習目標
知識與技能
1.能圍繞“濃濃的鄉情”這個主題講清楚自己的活動安排。
2.能與同學進行討論,培養自主合作的參與意識。
3.通過活動,培養對家鄉的熱愛之情。
4.能就口語交際的內容,大膽發揮想象,寫出家鄉的變化,表達對家鄉的熱愛之情。
過程與方法
在討論交流中感受濃濃的鄉情。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培養自主合作的參與意識,促進語言能力的表達,提高寫作能力。
教學重難點:
根據開展活動的情況,選擇一個角度進行寫作。
教學準備
1.收集有關于“濃濃的鄉情”這個主題的內容。(詩詞、歌曲、故事等等)
2.了解班級同學的一些特長,以便有利于自己策劃活動。
3.通過書籍,電視,網絡等媒介了解怎么樣策劃才能把一次活動搞成功,可以事先參閱一些好的經驗。
課時按排: 3課時
第一課時 口語交際
教學過程:
一、談話導入,激發興趣
俗話說的好:一方水土養一方人。正因為如此,每個人對家鄉都有著深厚的感情。古人就用詩句“舉頭
望明月,低頭思故鄉”來表達自己對家鄉的思念,而這詩句也成了表達思鄉之情的千古名句。今天也讓我
們來暢談一下對家鄉的熱愛之情吧。
二、暢所欲言,抒發情感
1.同學們,請你們來說說對家鄉的熱愛之情吧。
2.既然大家都這么熱愛自己的家鄉,那么現在我們就以“濃濃的鄉情”為主題來策劃一次活動吧。既然是活動,形式就要豐富多彩,通過豐富的內容,精彩的節目來表達對家鄉的熱愛之情。
三、小組交流討論
1.明確小組討論的內容(投影)。
表演哪些節目,由哪些同學表演,怎樣表演才能使節目更精彩。
2.組長是小組策劃的組織者,還要安排一名記錄員和一名同學匯報。
3.重點討論怎樣演才能使節目更精彩。
4.根據討論列出節目表,老師參與部分小組的交流,給予指導。
5.小結過渡:剛剛老師參與了部分小組的討論,看得出來同學們都事先做了精心的準備,而且在討論的過程中非常熱烈,方方面面的問題都能考慮到。每個小組都希望通過策劃這次活動來表達對家鄉的熱愛,那現在就請我們同學們來展示一下自己策劃的活動方案吧。
四、展示活動方案
1.以組為單位,展示活動方案。重點要說說怎么樣表演才能使節目更精彩。
2.其他同學可以質疑,可以和同學進行交流。
3.師生共同評議。綜合大家的意見,班長制定一個活動方案。
五、總結
同學們,今天的口語交際課,通過策劃“濃濃的鄉情”這個活動,不僅鍛煉了同學們的組織策劃能力,而且還激發了同學們對家鄉的熱愛之情,相信“濃濃的鄉情”這個活動一定能夠獲得成功。
語文五年級上冊教案蘇教版3
【教學目標】
知識與能力目標:
1、認識8個生字,能聯系上下文理解“躊躇”等詞語的意思。了解文章大意。
2、以學生自讀、自悟為主,進一步強化學生有感情地朗讀課文、默讀、快速讀、精讀等能力,培養學生在閱讀過程中的思維習慣。
3、進一步學習描寫人物的方法。
過程與方法目標:通過“讀、說、寫”這些簡單的方法,讓學生深刻理解毛澤東是平凡的,更是偉大的。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目標:了解一代偉人毛澤東作為普通人的情感世界,感受他無產階級革命家曠達的心胸和無私的襟懷。
【教學重點】
體會毛澤東喪子后極度悲傷的心情和常人難有的寬廣胸懷。
【課前準備】
教師準備:課件
【課時安排】
1課時
【教學流程】
一、詩歌導入,激情引出課題
1、課前背誦毛澤東詩詞。
2、引出課題并板書(板書青山處處埋忠骨)
二、整體感知,把握文章基點
1、自由讀全文,注意讀準字音,讀通課文,并想想:讀了課文,完成作業紙1。
2、學生自由讀
3、填空:主席的愛子()在()戰爭中(),主席收到了仿佛是()的電報后,()。志愿軍總司令彭德懷請求(),朝鮮金日成首相要求()。這個抉擇讓_()。
(1)交流并簡單了解“抗美援朝”和“毛岸英”。(板書:聞噩耗
作抉擇寫批示)
(2)剛才你細細地讀了,默默地看了,那么你最想用一個什么詞來概括主席這時的心情?
預設:心如刀割,撕心裂肺、悲痛欲絕
(3)如果讓你用一個字形容,那是什么?(板書:痛)
三、披文入情,品讀詞句意味
1、字里行間蘊涵的是痛、還是痛,這樣的文章要細細的去體會,去揣摩,現在請同學們默讀課文3-9小節,找一找,哪些文字讓你體會到深深的一份痛,讓你的心為之一顫。
2、生默讀,找找、畫畫、品品。
3、交流
預設:
A、從收到這封電報起,毛澤東整整一天沒說一句話,只是一支又一支的吸著煙。
預設:
(1)讓生抓住“整整一天”、“沒說一句話”、“一支又一支”體會到主席雖然表面未曾淚流滿面、未曾撕聲裂肺的呼喊,其實他的內心已心如刀割,體會到他深埋心中的痛。
(2)聚焦主席,找尋他的動作,的動作。(吸煙)
(3)關注細節描寫:桌子上的飯菜已經熱了幾次,還是原封不動地放在那里。
(4)(師引言):原封不動的飯菜。一個獨坐的老人,不斷點燃的香煙,沒有淚留滿面,可是痛苦已將他的心狠狠吞噬,所以他——生接讀“從收到……吸著煙。
(5)(師引言):沒有撕聲裂肺的呼喊,只用無聲的姿體語言傳遞著心似刀割的那份痛,所以他——生接讀“從收到……吸著煙。
(6)此時此刻這位痛失愛子的老父親他在想什么?
①生交流
②引導生質疑:主席和岸英分多聚少,為什么還要送他到槍林彈雨的戰場中去?
③得出結論:主席的偉大之所在。
(7)一次次分離,一次次相聚,可是這一次怎么會?
預設:生1:從此人鬼殊途。生2:陰陽相隔。
B、“岸英!岸英!”主席用食指按著緊鎖的眉頭,情不自禁地喃喃著。
(1)抓“情不自禁“體會主席的最后一道防線已被沖破
(2)師引導生讀“岸英、岸英”
(3)聽之讓人心頭一顫,那聲音里有掩飾不住的痛。(板書:悲痛欲絕)
C、主席仰起頭望著天花板,強忍著心中的悲痛,目光中流露出無限的眷戀。
(1)聚焦主席的眼睛,這眼睛中充滿了什么?預設:悲痛、眷戀、矛盾。
(2)為什么矛盾?
D、學習兩封電報
(1)男女生分讀電報
(2)電報中讀懂了什么?
(3)結合課文,探究“破格”
①什么是破格?
②從破格中知道了什么?
(4)這兩份電報帶給主席的是什么?
預設:矛盾、痛楚。(板書:矛盾痛楚)
E、學習作抉擇的艱難痛楚
(1)兩處矛盾的心理:
“兒子活著不能相見,就讓我見見遺體吧!”
“我的兒子死了,我當然很悲痛,可是,戰爭嘛,總是要死人的。朝鮮戰場上我們有多少優秀兒女獻出了生命,他們的父母難道就不悲痛嗎?他們就不在想見一見兒子的遺容嗎?岸英是我的兒子,也是朝鮮人民的兒子,就尊重朝鮮人民的意愿吧。”
①生理解
②老師適當引導學生明白主席想到了小家、大家、甚至跨越了國界。
(2)主席下意識地躊躇了一會兒,那神情分明在說岸英難道真的不在了?父子真的不能相間了?
①“躊躇”什么意思?(猶豫)他在猶豫什么?
②岸英是主席最心愛的長子,這一簽字就意味著什么?
③齊讀:“主席黯然的目光……電文稿放在上面”。
④補充_的幾個兒子的資料,讓生談談看完的感受
⑤(師引言)愈是珍貴,就愈難舍,愈難舍就愈疼痛,這痛,回旋飄轉,也就深深撞擊我們的心扉,讓我們一起讀出矛盾痛楚的主席。(生讀“主席黯然的目光落在窗外,示意秘書將電文稿放在上面”。)
F、學習“青山處處埋忠骨,何須馬革裹尸還。”
(1)生齊讀
(2)讀懂了什么?
四、空白補寫,充實文本內涵
1、這一夜對主席注定是一個難眠之夜,我們仿佛看到了什么?聽到了什么?拿起手中的筆寫下這難眠的一夜,抓住人物的語言、動作、心理和細節描寫寫出主席的那一份撕心裂肺、肝腸寸斷的痛。
2、交流
3、拓展延伸,出示資料:12年后,岸英的妻子思齊第一次赴朝鮮為岸英掃墓時,此時主席已近七十,七十的老人這樣說:“思齊,到了那,要告訴岸英:你也是代表我去給他掃墓的。告訴他,我們去晚了。告訴他,我無法去看他,請他原諒。告訴他,爸爸想他,愛他……”(課件出示話語,音樂起)
4、總結:讀著這話,我們的心忽地一沉,千言萬語,萬語千言都變得蒼白無力。他是一個平凡的父親,因為他深深愛著他的兒子,他是一個偉大的父親,因為他的心里裝著是千千萬萬的子民。讓我們記住這樣一個平凡而又偉大的父親。記住“青山處處埋忠骨,何須馬革裹尸還。”
語文五年級上冊教案蘇教版4
一、談話導課,激發興趣
在策劃“濃濃的鄉情”活動中,同學們盡情的抒發了自己對家鄉的熱愛之情。是呀,誰不愛自己的家鄉呢?在活動中我們有同學立志從小努力學習,長大建設祖國,建設家鄉,讓我們的家鄉變的更美好。那今天就讓我們先來大膽的想象一下,通過我們的努力,二十年以后的家鄉會是什么樣子呢?
二、大膽想象,暢所欲言
1.想象家鄉發生的巨大變化。
2.想象家鄉的新面貌。
3.想象久別重逢的親朋好友,會有怎樣的感慨。
三、閱讀提示,明確要求
1.學生默讀提示,畫出習作要求及內容。
2.投影出示,讓學生明確習作要求及內容。
四、試寫初稿,自行修改
1.要求書寫工整,語句通順。
2.回憶這組課文中作者運用的表達感情的方法,試著在自己的習作中加以運用。
五、小組評議,互改
1.小組內互讀互改,提出修改建議。
2.根據建議,再次進行修改。
六、佳作賞評
1.每個小組推選好的作品進行全班賞評,可以是全文,可以是片斷。教師引導學生進行賞評。
2.請部分學生介紹自己習作成功的原因,對其它同學進行一個啟發。
回顧?拓展二
教學目標:
⒈回顧本組課文內容,引導學生用心體會課文作者是怎樣用具體的景物或事情表達思鄉之情的。
⒉拓展學生視野,引領學生積累有關抒發思鄉之情的詩文、佳句、激發學生熱愛家鄉之情。通過讀書,引導品味語言,豐富學生的語言積累。
⒊自主閱讀“趣味語文”,并能說出“趣”在哪里。體會錘煉文字的重要性。
教學重點:
引導學生用心體會課文作者是怎樣用具體的景物或事情表達思鄉之情的。
教學難點:
訓練和規范學生的口語,能聯系實際來說說自己是怎么表達情感的。
教學準備:
對本單元課文的表達方式進行系統梳理小結。
收集表達思鄉之情的詩文、佳句、歌曲及琢字煉句的軼聞佳話。
課時安排: 2課時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交流平臺)
一、談話導入,明確內容
家鄉,在游子的心里,永遠是最溫馨、最難以割舍、最令人夢繞魂牽的地方。思鄉情是人世間一種美好的情感,本組課文表達的都是思鄉之情。通過課文的學習,我們收獲了什么呢?讓我們共同走進回顧?拓展二(板書課題:回顧?拓展二)
二、賞讀片段.感悟鄉情
⒈讀著一篇篇思鄉的課文,一些感人的描寫深深地印在了我們的腦海里,下面這些內容還記得嗎?出示相關語句:
⑴春風又綠江南岸,明月何時照我還。
⑵復恐匆匆說不盡,行人臨發又開封。
⑶風一更,雪一更,聒碎鄉心夢不成,故園無此聲。
⑷我很小的時候,外祖父常常抱著我,坐在梨花木大交椅上,一遍又一遍地教我讀唐詩宋詞。每當讀到“獨在異鄉為異客,每逢佳節倍思親”“春草明年綠,王孫歸不歸”“自在飛花輕似夢,無邊絲雨細如愁”之類的句子,常會有一顆兩顆冰涼的淚珠落在我的腮邊、手背。
⑸“夏天,涼爽的清風從南窗里吹進來,太舒服了!更美的是,我由東窗可以望到那條小溪和小橋,還有那幾株依依多情的楊柳。”
⑹這里的桂花再香,也比不上家鄉院子里的桂花。
這些語句出自哪些課文?從這些描寫中我們感受到了什么?知道都是采用什么方式來表達的呢?(詩人觸景生情;通過寫具體的事表達外祖父的思鄉之情;通過寫景物抒發懷念故鄉之情。)
[談表達方法,讀相關句段,這樣做一是避免交流時語言枯燥,二是與文章緊密聯系,加深對表達方法的體會。]
過渡:一字字,一句句,一段段,一篇篇,向我們訴說著思念家鄉的情懷!家鄉,真是人們心中扯不斷的牽掛呀!請同學們默讀本組的幾篇課文,說說課文是通過哪些人、事、景、物來表達思鄉之情的?
三、回顧課文,交流互動
⒈回顧課文內容,找出作者或寫事或寫景表達思鄉之情的內容讀一讀。
⒉你找到了哪些這樣的描寫?小組里互相交流,暢所欲言。
⒊小組派代表發言。
⑴課文中通過描寫具體的事物表達思鄉之情的語句。
⑵課文中通過寫景表達思鄉之情的語句。
⒋小結:表達思鄉之情不是空泛地抒情,應通過描寫具體的事物或景物來體現。作家的作品是這樣,我們的習作也要這樣。
⒌平時我們的習作是怎樣表達感情的?(結合本次習作中的典型例子進行交流。)
[整體回顧中進一步提煉表達方式,為學生的習作奠定一個基礎;結合習作交流自己和同學是怎樣表達思想感情的,在言語實踐中掌握課文的表達方法。達到學以致用的目的。]
語文五年級上冊教案蘇教版5
教學目標 :
知識與技能
1、認識9個生字。
2、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3、了解一代偉人毛澤東作為普通人的情感世界,感受他無產階級革命家曠達的心胸和無私的襟懷。
4、進一步學習描寫人物的方法。
過程與方法
反復誦讀課文,抓住細節描寫,在朗讀中感受偉人博大的胸懷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感受毛澤東常人的情感世界和超人的博大胸懷。
教學重難點
1、有感情地朗讀課文,在朗讀中感受偉人博大的胸懷。
2、進一步學習描寫人物的方法。
教學課時:1課時
教學過程 :
一、導入、揭題
1、這節課我們來學習《青山處處埋忠骨》。
2、板題:《青山處處埋忠骨》。
二、出示學習目標及指導
1、認識9個生字。
2、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3、反復誦讀課文,抓住細節描寫,在朗讀中感受偉人博大的胸懷
自學時間8分鐘。
三、學生自學
四、檢測學情
1、自由朗讀:讀準字音,讀通課文;
2、指名分段讀課文,糾正難讀的詞語: 勛鑒、殉職。“擬”應讀“nǐ”,不要讀成“yǐ”;“赴”應讀“fù”,不要讀成“pù”;“躇”應讀“chú”,不要讀成“zhù”。
3、通過讀課文,說說課文講了一件什么事情?
4、學生交流,教師小結:
(這篇課文主要講了毛澤東的愛子毛岸英在抗美援朝的戰爭中光榮犧牲后,毛澤東聽聞這個噩耗后極度悲痛的心情和對岸英遺體是否歸葬的抉擇過程。)
五、品味語言,體會情感
1、默讀課文,勾畫出你深受感動的語句,多讀幾遍,仔細體會人物的情感。
2、集體交流:
可以通過談感受和有感情的朗讀表達:
⑴ “毛澤東整整一天沒說一句話,只是一支又一支地吸著煙。桌上的飯菜已經熱了幾遍,還是原封不動地放在那里。”
⑵ “當年,地下黨的同志們冒著生命危險找到了岸英,把孩子送到他身邊。后來岸英去蘇聯留學。在國外的大學畢業后,他又親自把愛子送到農村鍛煉。那一次次的分離,岸英不都平平安安回到自己的身邊來了嗎!這次怎么會……”
⑶彭總司令要求將岸英的遺體運回祖國,這是對領袖的愛戴和體貼;而朝鮮首相金日成則要求將岸英遺體葬在朝鮮,這是對中國優秀兒女的崇敬。面對這兩種抉擇,_心里是怎么想的呢?
⑷“主席黯然的目光轉向窗外,右手指指寫字臺,示意秘書將電文稿放在上面。”
⑸“青山處處埋忠骨,何須馬革裹尸還。”
⑹“電文稿下是被淚水打濕的枕巾。”聯系前文”青山處處埋忠骨,何須馬革裹尸還”的批示,你能想象那天晚上_在作為一個父親和一個領袖時的矛盾復雜的心理嗎?
六、小結課文,升華情感
1、師:同學們,主席是平凡的,失去愛子,他也痛苦,傷心,但是,他又是偉大的,因為他擁有我們常人難有的廣博胸襟。
2、讀“青山處處埋忠骨,何須馬革裹尸還。”
七、學習描寫人物的方法
1、通過對毛澤東動作、語言、神態的細致刻畫來反映毛澤東的內心世界:
如語言描寫:主席情不自禁地“喃喃”地念著兒子的名字“岸英!岸英!”。又如動作描寫:“用食指按著緊鎖的眉頭”、“整整一天沒說一句話,只是一支又一支地吸著煙”、“桌子上的飯菜已經熱了幾遍,還是原封不動地放在那里”。還如神態描寫:“主席仰起頭望著天花板,強忍著心中的悲痛,目光中流露出無限的眷戀。”
2、通過心理描寫來突出性格特點:
“那一次次的分離,岸英不都平平安安回到自己的身邊來了嗎!這次怎么會……”“兒子活著不能相見,就讓我見見遺體吧!”
八、總結全文
學完了課文,你對于_這一偉人是否有了新的認識。如果有興趣,咱們在學完了這一單元之后可以辦一張關于毛澤東的小報,其中設立一版塊就叫作“普通的偉人”。
板書設計
27、青山處處埋忠骨
接到電報
無比悲痛
作出決定
語文五年級上冊教案蘇教版相關文章:
★ 小學語文教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