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鄂教版三年級上冊語文教案
作為一名無私奉獻的老師,很有必要精心設計一份教案,教案有助于順利而有效地開展教學活動。那么應當如何寫教案呢?下面是小編給大家帶來的2022鄂教版三年級上冊語文教案,希望大家能夠喜歡!
2022鄂教版三年級上冊語文教案1
教學目標:
1、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古詩。背誦詩歌。
2、通過朗讀,領略遼闊壯美的草原風光,增強熱愛大自然的感情。
教學重點:
朗讀古詩,熟讀成誦。
教學流程:
一、課前交流
1、學生有感情背誦詩歌《憶江南》。
2、師:江南美景讓白居易流連忘返,同學們的誦讀讓我們對江南美景充滿向往。今天咱們換個地方,一起去草原看看。
二、談話激趣,揭示課題
1、說說你印象中的草原。
2、師:天藍藍,山高高,牛羊成群,這就是草原!我們有說不完的話語來形容它、贊美它。北朝有人用了簡單的27字概括了我們說不完的話語,讓我們來讀讀古詩《敕勒歌》吧!
3、齊讀課題
三、簡介北朝民歌
1、課件出示資料。
2、師簡介。
四、初讀古詩,讀通讀順
1、生自由讀詩,借助課文拼音讀準字音。
2、指名個別讀。(強調“見”的讀音)
3、全班齊讀。
五、品讀古詩,讀出感情
1、播放錄音朗讀,生傾聽。
2、對照錄音查找原因,生模仿錄音練習朗讀。
3、個別范讀。
4、師范讀。
5、分男女生讀。
6、借助譯文讀透詩歌。(師讀譯文,生讀詩句)
7、再聽錄音朗讀,生想象畫面。
8、生陳述畫面,并用朗讀把看到的表現出來。
9、生帶著感受再次讀詩(自由讀)。
10、小組派代表賽讀(讀出山高、草原大、天藍、牛羊多的特點)。
11、全班齊讀。
六、細讀古詩,熟讀成誦
1、播放詩歌演唱視頻,學生跟唱。
2、師生合作背誦(接讀)。
3、男女生合作背誦。
4、個別背誦,并給其所在小組加分。
5、分組背誦。
七、小結
1、師引讀:聽著你們清脆、響亮、甜美的讀書聲,我終于明白:這么美的文字,之所以能夠一代一代流傳下來,就是因為有一代代的少年兒童,一直都在學習它。我們可以想象,這首詩誕生后——
300多年過去了,少年時代的李白,和唐朝的孩子們一起,用清脆的聲音讀著——
1000多年之后的今天,我們一起,用響亮的聲音讀著——
將來,我們的子子孫孫仍會讀——
2、這就是經典,這就是中華民族獨有的文化,我們要一代代傳承下去。
八、拓展誦讀
1、老師還帶來了另外兩首經典的北朝民歌《折楊柳歌辭》(其一和其五)供大家誦讀。
2、出示詩歌,生借助課文拼音自主讀詩。
3、師范讀。
4、生齊讀。
九、總結
1、師帶領學生串讀三首古詩:孩子們,當我們來到水草豐美、牛羊肥壯,牧民們安居樂業的美麗大草原,我們不禁吟唱:(敕勒歌);當我們看到馳騁的快馬,我們忍不住大聲誦讀:(折楊柳歌辭其五);當我們依依不舍離開時,情不自禁低吟:(折楊柳歌辭其一)。
2、評選優勝小組。
十、作業
背誦三首詩歌。
2022鄂教版三年級上冊語文教案2
教學目標:
1. 學會10個字及相關詞語,認識5各1字。
2. 朗讀課文,背誦自己喜歡的部分。
3. 了解課文描寫的方法,想象課文中描述的聲音,感受大自然的美。
4. 體會作者的思想感情,培養學生對大自然的熱愛。
教學重點:
1. 詞語教學中重視象聲詞的教學,了解象聲詞的不同結構,引導學生通過朗讀體會不同聲音所表示的不同事物。
2. 課文重點是二至四自然段,教師要引導學生通過朗讀,想象文中描述的聲音,感受大自然的美。
教學難點:
1. 對文中總起句,教師應有針對性地指導學生了解句子地內容及在段落中地作用。
2. 了解課文描寫地方法,體會作者地思想感情。
教學安排:
2課時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一、激趣導入。
同 學們,你們聽到了什么?(教師播放一些自然界地聲音)你們還想聽到哪些奇妙聲到課文中去找一找。
二、初讀課文,整體感知。
1. 自由朗讀課文兩遍,借助拼音讀準字音,把課文讀通順。
2. 同座互讀,正音。
3. 檢查自學生字情況,重點指導讀好”柔,訴,敲”,區別”呢,量”是多音字。
4. 小組讀書比賽。
5. 輕聲朗讀課文,看看課文中介紹了哪幾種大自然的聲音?
三、課堂練習
1. 觀察字形,說說你的發現?
2. 師提示重點字的關鍵筆畫,學生練寫。
第二課時
一、復習字詞,回顧課文。
1、游戲:找朋友。
2、讀課文,說說課文描繪了大自然哪些美妙的聲音?
二、精讀課文主體感知。
1、再讀課文,想想你最喜歡大自然的那種聲音,為什么?
2、四人小組討論,交流讀書感受。
3、全班交流。
第二,三,四段構段方式相同,可選擇學生感興趣的一個段落重點指導,教師通過引讀,分小組讀等多種形式朗讀,幫助學生體會聲音的特點,初步了解這種總分的構段方式。其余兩段由扶到放。(注意象聲詞的讀法,邊讀邊想象描繪的意境。)
4、朗讀全文,嘗試選擇自己感興趣的部分背誦。
5、在老師的引導下背誦相關段落。
三、拓展
走進大自然,感受大自然美妙地聲音,試著像書上這樣記錄下來。寫一段話。
板書設計:
大自然的聲音
可以再生
不可再生的;
生活的必需
①自然環境的構成
②自然資源的分類
③生物的多樣性
2022鄂教版三年級上冊語文教案3
教學目標:
1.學會l0個字及相關的詞語,會認5個字。
2.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背誦課文。
3.體會詩中描繪的巨人形象,感受作者對大自然的贊美之情,激發學生親近自然、熱愛自然的情感。
重點難點:
1.學會10個字。
2.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背誦課文。
3、在誦讀過程中,讓學生的情感融入課文所描繪的意境中,感受作者對大自然的贊美之情。
教學過程:
一、創設情境,導言激趣
1.播放課件,在優美的畫面和柔和的音樂聲中教師范讀第1節:“當我一個人坐在草地上,/望著遠方連綿的山群,/我總是把我們的大地,/想象成一位和藹的巨人。”小朋友們,你們想了解大地這位和藹的巨人嗎?那就讓我們一起來繼續學習課文吧!
2.板書課題:大地巨人讀題
二、自主閱讀
1、提出學習要求
(1)播放課件:你從詩中哪些語句體會到大地像一位巨人?自由朗讀課文的1、3、4節,邊讀邊畫出相關語句。
(2)學生自由練讀,把找到的詩句大聲地讀一讀。
(3)同座交流各自的體會。
2.按要求自主閱讀,教師相機指導。
三、討論交流,讀中感悟
1.指導讀第2、3節。
(1)每個人都有自己的模樣和聲音,大地巨人是什么樣兒呢?我們來看看作者是怎樣把大地想象成巨人的?指名讀第2、3自然段。
(2)讀完這兩節詩以后,你有什么感受?
①根據學生的發言,教師畫簡筆畫,相機指導。出示句子“他起伏的胸肌呈丘陵和盆地”,描放丘陵、盆地等自然風貌圖片。這里作者是根據自己的觀察和想象到的自然景物打的比方,大地這位巨人體魄多么健壯呀!它起伏的胸肌是丘陵和盆地。
帶著自己的感受讀第2節第1句。
②指名讀第1節第2句。說說“蓋滿”可以換成一個什么詞?老師指導學生讀出大地滿眼都是綠色的感覺。
③聽,這是什么聲音?點擊課件,播放風吹過山谷的聲音。那是大地在呼吸呢!
④指名讀第3節。說說讀后自己的感受,相機讀詞語:胡須茂密
⑤課件出示茂密的森林圖片,讓學生觀察、感受大自然的美麗。
⑥點多名同學賽讀。
評價語:“你讀出了大地的美麗!”“大地多么寬廣!…”“大地真是一位巨人呀……”
⑦配樂朗讀第2、3節。
2.指導讀第4節
(1)過渡語:同學們讀得真好,讓我們似乎看到了這位和藹的巨人,他也做游戲呢!
(1)指名讀第4節。說說作者把太陽比作什么?大地巨人的游戲是什么?(日升日落)
(3)指名運用手勢表演巨人手拿紅氣球,讓它升起下沉,誦讀。
(4)看教師手勢,全班一齊表演誦讀第4節。
3.把第2、3、4節連起來讀,讀出對大地巨人的贊美之情。
四、有感情地朗讀,熟讀背誦
1.自主選樣認為最生動的部分有感情地朗讀、背誦。
2.互相交流背誦,同桌互背互評,然后班上比賽背誦。
指導朗讀,每一節最后一個字均押韻,前4節第3行以相同的韻腳結尾。引導學生根據課件呈現的音樂和畫面的變化,滿含贊嘆地背誦,教師相機對學生富有個性的朗讀給予鼓勵,對學生動情的朗讀給予表揚。
五、讀全文,回歸整體
學完這首詩,大家一定了解了為什么說大地像巨人了。你還想說些什么?
教師小結:大自然是如此神奇。大地這位和藹的巨人博大、寬廣。他寬厚地對待我們,讓我們在他身上自由自在地跳躍翻滾。讓我們用的熱情去贊頌他吧!配樂朗讀全文。
六、動手實踐,擴展學習
1.讀課文,根據課文描述,想象大地巨人的模樣,試著為大地巨人畫一張像。
2.學做小詩人,仿照第2、3、4節,再為大地巨人編幾行詩,讀給大家聽或寫下來。
板書設計:
大地巨人
和藹 博大 寬廣
2022鄂教版三年級上冊語文教案4
教材說明:
《大地巨人》是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鄂教版三年級上冊語文第三組的一篇課文。《大地巨人》是一首優美的詩歌。文章想象豐富,描寫生動,語言通俗,筆調靈活。作者以暗喻的方法,把大地比作一位可親可敬的巨人,通過想象,將自然界中的許多自然想象巧妙地與巨人的想象結合在一起,讓我們感受到自然的博大與寬廣,讀來倍感親切。
設計理念:
根據課文內容的語言特色,力圖通過多種方式引導學生體驗,創設多種情景,體現以讀為本的語文教學思想,引導學生在朗讀的過程中受到情感熏陶,感受大地巨人的形象及大自然的神氣美麗。
教學目的:
1、學會10個字及相關的詞語,會認5個字。
2、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背誦課文。
3、體會詩中描繪的巨人形象,感受作者對大自然的贊美之情,激發學生親近自然、熱愛自然的情感。
教學重難點:
1、學會生字,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背誦課文。
2、在誦讀過程中,讓學生的情感融入課文所描繪的意境中,感受作者對大自然的贊美之情。
課前準備:
1、課件讓學生走進自然
2、指導預習時讓學生找出自己最喜歡的句子和不太明白的地方,多讀一讀。
教學流程及設計意圖:
一、欣賞風景,導入課題
1、欣賞風景交流感受。
“今天老師要帶你們去欣賞一下自然風光,欣賞完后把你的感受告訴大家。”
(課件配樂播放風景圖片,學生欣賞后自由交流)
2、板書課題齊讀課題。
“當我一個人坐在草地上,望著遠方連綿的山群,我總是把我們的大地,想象成一位和藹的巨人。現在讓我們一起去認識一下這位和藹的大地巨人吧!”
【給學生提供感性畫面,調動學生閱讀的熱情,也為后面的交流創設情境,為讓學生主動地投入到文本中做好鋪墊。】
二、自讀課文,整體感知
1、學生感知巨人。
“說到巨人,你的腦海中浮現了什么想象?”(學生交流,初步浮現對巨人的印象)
2、學生自由讀文。
“現在請你們采用自己喜歡的方式讀課文,要求字音讀準了。”
3、檢查字詞。
課件出示詞語:連綿的山群 和藹的巨人 胸肌 丘陵 胡須 茂密的森林
緩緩 寬厚 自由自在 跳躍 翻滾
(學生自由練讀開火車讀)
4、學生再次自由讀文,邊讀邊思考:你讀懂了什么?還有什么不懂的?
5、學生交流。
【三年級是由低年級的識字教學向高年級的閱讀教學的過渡階段,重視過渡的坡度。】
三、想象畫面走近文本
1、指名讀課文第一自然段。其他同學邊聽邊在腦中浮現畫面。
2、學生交流:你看到了什么?
3、指導朗讀。
一個人坐在草地上,望著遠方的群山,是一幅什么樣的畫面呢?,你覺得應該怎樣讀呢?誰來試試?
(采用自由練讀、指名讀、評價讀、齊讀等方式知道學生讀書。
【引導學生發揮想象,將詩句在腦海中形成主體畫面,激揚學生情感。】
四、自主閱讀走進文本
過渡語:每個人都有自己的模樣和自己的聲音,大地巨人到底長得什么樣子呢?請你按學習要求自由學習2、3、4段。
1、提出自學要求:
(1)、自由讀課文2、3、4節,思考:你從課文中的哪些語句體會到大地是一位巨人,邊讀邊畫出相關語句。
(2)、把找到的詩句大聲讀一讀。
(3)、同桌交流自己的體會。
2、按要求,學生自主閱讀,教師相機指導。
【在教學中,要與讀促思,讀思結合,對學生進行語文基本功的綜合訓練,在閱讀中滲透學法的指導。】
五、討論交流感悟文本
過渡:作者是怎樣把大地想象成巨人的呢?誰來把讀一讀2、3節?指名讀。
讀完這兩節詩后,你有什么感受?
(一)、隨學生交流,指導學生學習詩句。
1、他起伏的胸肌,是丘陵和盆地。
(1)、隨交流,播放丘陵、盆地等自然風貌圖片。
(2)、帶著自己的感悟讀詩,注意評價語言要有指導性。
2、他全身蓋滿小草織成的絨衣,高興時就摘一片云彩作手巾。
(1)、指名讀,理解“蓋滿”。
(2)、指導學生讀出大地滿是綠色,大地廣闊的感覺。
(評價讀男女生分讀齊讀)
3、他的頭發和胡須,是茂密的森林。
(1)、課件出示茂密的森林圖片,讓學生觀察、感受大自然的美麗和大地之大。
看了這幅圖,你想說什么?
(2)、指導學生朗讀。
(指名賽讀合作讀小組讀齊讀)。
4、他每一次的呼吸,是風在山谷里來去的聲音。
(1)、請學生傾聽自己的呼吸聲。
(2)、課件演示幾種風的聲音。
(3)、指導學生朗讀,學生感受大地的呼吸。
一陣微風吹過,大地的呼吸聲是什么樣的?(學生練讀)
一陣狂風吹過,大地的呼吸聲是什么樣的?(學生練讀)
(4)、學生選擇喜歡的方式讀。
(二)、指導學生學習第4節。
過渡:你們的朗讀讓我仿佛看到了這位和藹的巨人,瞧!他也在做游戲呢!
1、指名讀詩句。
2、交流作者把太陽比作了什么?他每天的游戲是什么?
3、指名學生表演,同座旁白。
4、全班邊表演邊誦讀。
(三)、學生齊讀2、3、4節。
【語文教學要體現以讀為本的教育理念,通過各種朗讀形式將自己的感受表達出來,利用啟發性的評價,滲透讀書方法的指導。】
六、拓展延伸情感升華
1、用“…….是………..”句式想象大地巨人。
“大地巨人也和我們一樣,有眼睛,有鼻子,有眉毛……..,你能用‘…….是…….’句想象心目中巨人的模樣嗎?”
2、學生交流。
3、齊讀第5節。
【提高語文素養,語文積累很重要。通過想象,展開說話訓練,激活創新思維,提高語言交流能力。】
七、小結全文回歸整體
1、和巨人對話。
“學完這首詩,大家一定了解了為什么說大地是一位巨人了,你想對這位巨人說些什么呢?”
2、教師小結,吟讀文本。
大自然是如此的神奇。這位和藹的巨人寬厚地對待我們,讓我們自由自在地跳躍翻滾,讓我們用的熱情去贊頌他吧!
【含情誦讀,在朗讀過程中充分感受詩人對大自然的熱愛之情。】
板書設計:
7、大地巨人
和藹 博大 寬廣
2022鄂教版三年級上冊語文教案5
一、教學目標
1、查找有關資料,了解作者生平及創作背景。
2、展開豐富想象,用自己語言說說詩句意思。
3、品重點字詞,美讀詩句,體會作者表達的思想感情。
4、培養學生閱讀古詩的興趣和能力。
二、教學重點
想象詩中描寫的情景,體會作者表達的感情。
三、教學準備:小黑板錄音機
(一)交流課前查找資料、板題解題
1、學生交流。(學生有的介紹上網查找的資料;有的介紹從課外書知道的內容。)
2、誰會背王維的詩。
師:同學們懂得真多,今天我們再王維的一首詩。板題:九月九日憶山東兄弟
解題:從詩歌的題目中你了解到什么?(“九月九日”是農歷重陽節,古人在這一天有登高的風俗習慣。“山東”指華山以東作者的家鄉蒲州。題目的意思是,在重陽佳節里懷念家鄉的兄弟。)
師小結:王維少年時期就很有文才,有多方面的藝術才能。他善于描寫自然景色。有人稱他“詩中有畫,畫中有詩。”
(二)初讀全詩整體感知
1、放錄音配樂朗讀。
2、學生自讀。
通過查字典讀準字音。看看你讀懂了什么?還有什么不明白的地方?
3、指讀全詩。思考。詩中寫了什么時間,在什么地方,什么人的什么事?誰能用一句完整的話說出來。
(詩中寫在九月九日重陽節。詩人獨自在異地他鄉思念家鄉兄弟的事。)
(三)品讀詩句、了解詩意
1、這首詩中你認為哪些字用得好?哪些句你從中體會到了什么?
生1:我認為“獨”字用得好,“獨”字表現詩人一個人離開家鄉、親人的孤獨心情。
生2:我認為“異”字用得好,說出詩人在外地想念家鄉、親人的感情。
2、你認為這首詩寫得是哪一句?你體會到什么?
生:每逢佳節倍思親。
師:為什么每遇到節日就加倍地思念親?(自己孤身在外,每逢過節時,看到別人全家歡聚一堂皇,就感到孤單寂寞,因此,比平時更加思念親人。)
3、展開想象,用自己語言說說詩意。(獨自一人身在他鄉,成為他鄉之客。每遇到美好的節日,我就加倍地思念故鄉的親人。在遙遠的地方,想到兄弟們都登上高處,一個個都插上茱萸,單單缺少我一個人。)
(四)再讀悟情
1、有感情地朗讀全詩。說一說,詩中表達了作者怎樣的思想感情。(詩中表達了作者身居外地,逢重陽節,思念親人的思想感情。讀時速度稍慢,聲音稍低緩。)
2、配樂朗讀。
(五)想象訓練口語
1、這是一首思鄉的詩,假如你是詩人你會怎樣說?用什么方法向親人述說思鄉的感情?(學生說了很多方法。)
2、既然同學們想到用電話,就請你們當詩人,老師當詩人的親人,述說思念之情。(口語訓練,產生情感共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