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學語文三年級教案上冊
教案是教師為順利而有效地開展教學活動,根據課程標準,教學大綱和教科書要求及學生的實際情況,以課時或課題為單位,對教學內容、教學步驟、教學方法等進行的具體設計和安排的一種實用性教學文書。下面是小編給大家帶來的小學語文三年級教案上冊,希望大家能夠喜歡!
小學語文三年級教案上冊1
一、展示圖片,導入新課
1、出示相關圖片,展示南極風光。
2、簡介背景,導入課文。
南極大陸是一個充滿神秘色彩又使人向往的地方。1986年1月,北京大學附小的楊海藍和上海市蓬萊路第二小學的吳弘,于北京時間13日21時,順利到達南極喬治島長城站。當天下午,考察隊隊長高伯伯帶領他倆游覽了企鵝島,還同小企鵝合了影。(板書課題:登上企鵝島)
二、初讀課文,自學生字
1、初讀課文,標出自然段,標出課文里的生字、新詞。
聽老師范讀課文,注意課文里生字的讀音。
3、出示詞卡:你能正確讀出下面這些詞語嗎?
登上企鵝大陸盡管厘米魚鱗狀帽子捕食
4、小組合作,記憶字形。
你用什么好辦法記住這些字?你對哪些字記憶最深刻?為什么?
三、學寫生字
1、出示教師在田字格里范寫的8個字。
2、提醒學生注意:
“陸”字中右邊的一豎不能分開寫。
“帽”字右上角不是“日”字。
“陸、帽、嘴”等字要寫得左窄右寬。
“鵝、所”兩個字要平均分在田字格的兩邊。
3、學生學寫生字,每個字寫兩個。
4、互評,看看誰寫得既正確又美觀。
四、鞏固練習
1、辨字組詞。
狀()、境()、撓()、捕()、驢()
壯()、鏡()、繞()、鋪()、驅()
2、積累本課的詞語。
3、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板書設計:
8、登上企鵝島
鵝、所:左右相等
陸、帽、嘴:左窄右寬
帽:右上角不是“日”字
陸:右邊的一豎不能分開寫
小學語文三年級教案上冊2
學習目標
①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②通過學習,感悟“在生活中,只要用心觀察,認真思考,就會有所發現”的道理。
課前準備
師生分頭搜集一些測試觀察能力的圖片,也可制成多媒體課件。
A案
觀察畫面,激趣導入
①教師引述:老師這里有一些挺有趣的圖片,它能測出一個人的觀察能力強不強。同學們想不想一比高低?
②出示圖片或顯示課件內容,開展觀察競賽活動。
③教師導學:其實在生活中,只要我們用心觀察,認真思考,也會有許多發現的。《找駱駝》這個故事講述的就是這個道理。想不想學一學?
朗讀課文,理出線索
①建議學生用自己喜愛的方式閱讀全文。
②學生根據提示思考課文內容。
a.老師出示問題。
商人走失了一只駱駝后,是怎么做的?
老人看到了什么,知道了什么?
b.教師提出要求:看誰課文讀得認真,看誰問題答案找得準確、完整。
c.學生按問題提示和要求,到課文中尋找答案。在此過程中,教師可讓幾位同學把尋找的答案寫在黑板上。
d.然后在交流中,把答案逐漸補齊。
根據線索,比較異同
①啟發學生思考。看了這位商人走失了駱駝以后的表現,你覺得他和老人的表現有什么不同?先在小組里和同學交換一下看法。
②組織學生進行集體交流。交流要點:
a.這位商人走失了駱駝后,可能因為心急,到處亂找,結果沒找著。
b.這位老人在走路時能留心觀察,所以發現了路上的駱駝腳印、腳印的深淺和方向、路邊的蜜和米,以及駱駝啃過的樹葉上的牙齒印等。
這位老人還能根據觀察到的情況認真思考,于是就知道了駱駝的許多特點。
③組織學生評價商人和老人。假如你是一個旁觀者,看到找駱駝這一幕,你想對商人和老人分別說什么?
角色朗讀,表現人物
①小組內分配好角色,討論一下商人和老人的對話該用怎樣的語氣讀,然后開展角色朗讀,并互相評議。
②展示角色朗讀,比一比哪一組讀得最好。
小學語文三年級教案上冊3
【教學目標】
1、認識“亦、宜”等5個生字,讀準多音字“抹、磨”,會寫“斷、楚”等16個字。
2、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背誦課文,默寫《望天門山》。
3、能用自己的話說出詩句的意思,想象詩中描繪的畫面。
【教學重難點】
1、邊讀邊想象畫面,感悟古詩描繪的美的意境。
2、體會詩人表達的思想感情,感受祖國河山的美麗和傳統文化的博大精深。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一、直接導課
1、同學們,今天我們來學習第六單元,大家讀一讀本單元的人文主題。(生自由讀)
2、古往今來,有不少文人墨客都表達了對祖國山河的熱愛。這節課我們先走進第17課,一起學習兩首描寫祖國山河的古詩。(板貼《望天門山》和《望洞庭》,生齊讀課題)
3、同學們比較一下這兩首詩題,有什么共同點?詩題中都有個“望”字,“望”是什么意思?(遠遠地看)“望”字的甲骨文很傳神,(出示)你們看,像一個人站在土坡上睜大眼睛向遠處看,后來就逐漸演化成了現在的寫法。
二、師生共同學習《望天門山》
(一)揭示課題,了解作者。
1、我們先來學習第一首《望天門山》,它的作者是李白,你對他有哪些了解?
2、指生交流。
3、出示李白資料。
4、我們學過不少李白的詩,無論是“兩岸猿聲啼不住,輕舟已過萬重山”的《早發白帝城》,還是“飛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銀河落九天”的《望廬山瀑布》,都能體現出他的豪邁奔放,他的詩都極具浪漫主義色彩。今天我們要學習的這首詩也承襲了他浪漫主義的風格,大氣磅礴,讀完讓人蕩氣回腸。
(二)初讀詩文,了解詩題
1、誰來給大家讀一讀這首詩?(指生讀)你的發音很準確,讀得也很流利。想不想聽老師讀一讀?(師配樂朗讀)
2、我和他讀的有什么不同?指生交流。朗誦古詩時不僅要讀準字音,還要讀好停頓,讀出聲斷氣連的感覺才能讀出詩的韻味。
3、誰聽出老師剛才讀到哪里把聲斷開了?出示停頓,誰再來讀一讀?(指生讀)
4、這首詩是李白25歲時第一次離開自己的家鄉,乘船沿著長江順流而下,途經天門山時寫下的。“望”是遠望,天門山是座什么樣的山?根據注釋和山名來預測一下。是啊!天門山,名為天門,必為天之門戶也。你看,它多像兩扇高高的大門啊!誰再來給大家讀一讀詩題?(讀出天門山的氣勢;讀出作者的愉悅。)
(三)借助景物,感悟詩境
1、提問:作者遠望天門山,都看到了哪些景物呢?請你在書上圈畫出來。
2、指生交流:天門、楚江、碧水、青山、孤帆、日
3、一首詩就是一幅畫,讀到這里你的眼前浮現了怎樣的畫面?
4、師小結:青山、碧水、白帆、紅日,構成了一副色彩斑斕、美不勝收的大好河山圖。
(四)抓關鍵字,探究詩意
師:李白不愧是詩仙,寥寥數筆就將祖國的大好河山展示在讀者眼前,下面我們就一起來賞讀詩文。
齊讀一、二句詩:天門中斷楚江開,碧水東流至此回
1、傳說天門山原來是一座山,后來被一把利劍一劈為二。同學們讀一讀這句詩,能讀出來這把利劍指的是什么嗎?指生交流:結合注釋,了解楚江。
2、(課件出示第一句)楚江如同一把利劍,將雄偉的天門山一劈為二,這是怎樣的水啊?指生交流:水流湍急的、洶涌澎湃的(板書:水急)
師:看來這奔流而下的楚江威力可真是不小啊,能將一座大山劈成兩半!你能把這種洶涌澎湃的氣勢讀出來嗎?(指生讀)李白看到這水沖山開的奇觀,詩興大發,揮手吟道:天門中斷楚江開!(齊讀)
3、(課件出示第二句)碧綠的江水向東流到這里發生了什么變化?結合注釋說一說:至是“到”,回是“回旋”,“此”指的是什么?“至此”是到哪了?原本向前奔騰、勢不可擋的江水到了天門山這里打了個回旋。你覺得天門山是怎樣的?指生交流:高大險峻的、堅不可摧的師:是的,這如刀砍劍劈的天門山高大險峻,屹立江邊迫使江水激蕩回旋。這句詩表面在寫水,實際上則是借水勢贊嘆山的險峻。(板書:山險)李白看到這山阻水回的景象,忍不住驚嘆道:碧水東流至此回!(齊讀)
4、(出示前兩句詩)你能把這種水急山險的磅礴氣勢讀出來嗎?指導朗讀。過渡:這兩句寫了李白遠望到的山川之勢。隨著船的前進,越來越靠近天門山,李白又看到了什么?
出示:兩岸青山相對出,孤帆一片日邊來。
1、這句詩中哪個字的意思不明白?
交流詩意:兩岸的青山相對出現,一只小船從太陽升起的地方緩緩駛來。
2、這句詩主要描寫了哪兩種景物?指生交流,師趁機板書:山帆作者分別運用了哪兩個動詞來描述這兩種景物的?指生交流,師趁機板書:出來
3、兩岸的青山原本就是靜立不動的,作者為什么要用動詞“出”來描述它?同學們,你平時坐車行進時,路前方的景物帶給你怎樣的感受?這就是作者李白當時的感受吧!舟行江上,遠處的山逐漸撲入眼簾,愈顯清晰。
4、兩座青山就像主人一樣迎接江上來客,此時李白的心情是怎樣的呢?(高興、激動)一個“出”字使本來靜止不動的山有了動態美,不但逼真地表現了舟行途中天門山特有的姿態,而且寓含了詩人的喜悅之情。讓我們帶著這份喜悅之情,再來讀一讀這兩句詩吧!
(五)配樂誦讀,升華詩情
1、讓我們帶著對詩句的理解,隨李白一起泛舟,遠望天門山吧!
2、這首詩描繪了波瀾壯闊的長江從天門山中間奔流東去的雄奇景色,全詩在“望”字統領下展開,天門山的山形和長江的水色融為一體,壯麗的景象得到充分展現,也將作者熱愛祖國大好河山的感情抒發得淋漓盡致。
3、這樣壯麗的山河你喜歡嗎?將你的喜愛之情讀出來吧!再讀古詩。
4、既然同學們都那么喜愛這首詩,那就把它背下來吧!(指生背,齊背)
三、學習古詩《望洞庭》
過渡:同樣是描寫山水的詩,與水急山險的天門山相比,劉禹錫筆下的洞庭湖又是怎樣的一番景象呢?
(一)初讀古詩
1、請同學們默讀《望洞庭》,思考詩人看到了哪些景物?在詩中圈出來。
2、圈完了嗎?圈完后同桌之間互相讀一讀這首詩?
看看能否讀準字
1、“翠”是什么顏色?(綠色)
2、都有什么是綠色的?(山是綠色的,水是綠色的)
3、這山是什么山呀?結合注釋來說一說。(洞庭湖中的君山)
4、遠遠望去,洞庭湖里的山是綠的,水也是綠的。
作者接下來又打了一個精妙的比喻:白銀盤里一青螺。
1、“白銀盤”指的是什么?“青螺”指的又是什么?
2、剛剛我們說水是綠色的,為什么這里又說湖面像個白銀盤呢?兩處說法矛盾嗎?誰來說說你的理解?指生交流。解讀:原來隨著時間的推移,月亮越升越高,月光也越來越亮,灑在湖面上反射出白色的波光,遠遠看去就像一個白銀盤,而湖中的君山依然保持著原來的綠色,就像白銀盤里盛放著一枚小小的青螺。
3、這兩句詩中有山有水,精妙的比喻將山水一體的美景寫得有形有色,使人倍感親切。(師板書:山水一體)
4、誰來美美地讀一讀?
(三)體悟詩情
1、這首詩意境很美,讓我們一起來美美地吟誦吧!
2、這首詩表達了詩人怎樣的思想感情呢?《望洞庭》通過豐富的想象和形象的比喻,將月夜的洞庭美景描繪得惟妙惟肖,表達了詩人對洞庭山水的喜愛和贊美之情。
3、帶著你的喜愛之情,再來讀一讀全詩。
四、對比提升
1、這節課我們學習了李白的《望天門山》和劉禹錫的《望洞庭》,這兩首詩有什么異同?
相同:都是山水詩,都表達了作者對祖國山河的喜愛與贊美之情。不同:一首是描繪水急山險的天門山,雄奇壯觀,大氣磅礴;一首是描繪湖月相映的洞庭湖,寧靜祥和,活潑清新。(師趁機板貼)
2、朗誦比賽:男生讀《望天門山》,女生讀《望洞庭》。3、請從中選出一首你最喜歡的詩,把它背過吧!
4、檢查背誦。
五、作業布置
1、背誦并默寫《望天門山》。
2、用自己的話說說下面詩句的意思:兩岸青山相對出,孤帆一片日邊來。湖光秋月兩相和,潭面無風鏡未磨。
【板書設計】望天門山望洞庭水急山險湖月相映山出帆來山水一體雄奇壯觀寧靜祥和
第二課時
一、復習導入,解讀詩題
1、同學們,上節課我們跟隨李白和劉禹錫領略了天門山和洞庭湖不同風格的美景,這節課讓我們跟隨蘇軾的腳步去欣賞西湖的風光。板書課題《飲湖上初晴后雨》,生齊讀課題。
2、理解詩題1透過讀詩題,你讀懂了什么?誰在哪里干什么?天氣起初怎樣,然后怎樣?
根據提示,用自己的話完整地說說詩題的意思。飲:喝酒湖上:在西子湖畔初晴后雨:先是晴天,后來下起了雨。
3、詩人與朋友在西湖上飲酒游覽,適逢天氣晴轉雨,詩人便飽覽了兩種截然不同的風光。我們再來讀一讀詩題,注意讀好停頓。
4、關于作者蘇軾,你知道他的哪些信息?指生交流,師出示資料:蘇軾是北宋文學家、書畫家,世人稱之為“蘇東坡”,是“唐宋八大家”之一。他的詩清新豪健,善用夸張比喻,在藝術表現方面獨具風格。
二、檢查預習,字詞過關
1、課前同學們預習了這兩首古詩,下面檢查一下同學們對字詞的掌握情況。出示生字:瀲滟亦宜磨初抹鏡銀螺
(1)指導多音字:磨抹(“抹”右邊上橫長下橫短,與“未”區分開。)
(2)指導易錯字:初左右結構,左窄右寬,左長右短。字形從衣從刀,用刀裁布為制衣之始,所以左邊是衣字部。意思是“開端,開始”。觀看一帆視頻,生練寫,同桌互評。
三、學習《飲湖上初晴后雨》
蘇軾眼中的西湖是怎樣的,大家快讀一讀詩文。
1、指名讀古詩。(生生評價)
2、那這句詩的意思你理解了嗎?指生說,師補充。
3、西湖的美景是這樣的出神入化,腦海中想象出畫面了嗎?(課件出示雨天美景圖)帶著你自己的感受讀一讀。
4、無論是天晴時的西湖,還是下雨時的西湖,無論是波光粼粼的西湖,還是山色空蒙的西湖,都是那么美麗,那么奇妙!讓我們一起來贊美這奇妙的景象——水光瀲滟晴方好,山色空蒙雨亦奇。
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妝濃抹總相宜
1、一天之中,詩人享受了晴天和雨天兩種美,真是高興。這時他由西湖想到了誰?西子是誰?課件出示西施資料。詩人是怎樣贊美西施的?(出示后兩句詩)淡妝濃抹是兩種不同的裝扮,淡妝比較素雅,濃抹則鮮明艷麗。生活中女孩子淡雅的妝扮叫做(淡妝),舞臺上演員們鮮艷的妝扮是(濃抹)。
2、那西施是淡妝好看還是濃抹好看?(都好看)你怎么知道的?(總相宜)西施天生就美,所以不論淡妝還是濃抹都適合。我們來夸一夸西施的美:淡妝濃抹總相宜。
3、這句話僅僅在贊美西施么?誰能借助老師給的關鍵詞,說說詩句的意思?指生說。
4、這句詩看似在說西子,實際上比喻的是西湖。晴天水光瀲滟的西湖,鮮艷明亮,恰似西子的濃抹;(板書:濃抹)雨天山色空蒙的西湖,淡雅清新,恰似西子的淡妝。(板書:淡妝)作者這樣寫是想表達自己的什么感情呢?(對西湖的贊美)我們也一起來贊美一下西湖的美景吧!——(齊)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妝濃抹總相宜。
小結:作者運用生動的比喻將西湖不同天氣的美景展示在讀者眼前,讓我們再來回顧一下整首詩吧!齊讀全詩。
四、作業布置
1、背誦古詩,能用自己的話說出詩句的意思。
2、收集蘇軾描寫祖國山水的其他作品,并品析背誦。
小學語文三年級教案上冊4
一、教材分析
《掌聲》這篇課文寫的是殘疾女孩英子內心很自卑,一個偶然的機會讓她不得不面對全班同學的目光。想不到的是,同學們給了她鼓勵的掌聲。掌聲從此改變了英子的生活態度,她變成了一個活潑開朗的人,開始“微笑著面對生活”。課文通過英子的變化表現了同學之間的鼓勵和關愛。語言質樸,但在平淡的敘述后面飽含著充沛的情感。
三年級學生年齡小,學生的情感不容易與作品的情感、教師的情感,產生共鳴。如何引導學生整體把握課文內容,了解英子在掌聲前后的變化,深刻領會掌聲的含義,是本課的教學重難點。在教學設計上,以英子的內心變化為切入點,通過仔細揣摩重點詞句,領悟文字背后的聲音,在讀讀說說中與文本對話,進而,在情景誦讀中入情,在切己體悟中融情,在拓展延伸中升情。
二、教學目標
1.會寫6個生字,
2.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體會人物的內心變化,引導學生初步學習概括主要內容的方法。
3.理解課文內容,知道人與人之間需要關心、鼓勵,懂得要主動去關愛、鼓勵別人,也要珍惜別人對自己的關心與鼓勵。
三、教學過程
(一)、導入:這節課我們繼續學習29.《掌聲》———齊讀課題。
(二)、復習本節課詞語(開火車領讀)
(三)、走近人物,感受“情感”變化
(1)感受英子的內心變化。
1、感受英子的憂郁、自卑。
師:你能用一個詞來概括一下以前的英子是什么樣的嗎?(細心的同學在課文中能找到這個詞)(憂郁的)
師:同學們真了不起,非常會概括,非常會抓詞。
【板書:憂郁】
師:課文有一個自然段,重點寫出了英子的憂郁。快打開書找找,看看是哪一個自然段?
一生讀第一自然段。
師:從哪些詞語當中你們感受到英子內心的憂郁呢?
(“默默的坐在教室的一角”。)
師:那你能具體說說嗎?“默默的”,什么意思?默讀是怎么讀?
(不出聲音地讀。)
師:那默默的呢?是什么意思?(不動聲色的)
師:一聲也沒有,小英子總是這樣。還有哪些詞讓你們有感受?
(她早早地就來到了教室)
師:同學們能夠抓住關鍵詞句去體會,這是很好的學習方法。跟劉老師想象一下:當同學們出去快樂活動的時候,英子卻總是——
(默默地坐在教室的一角。)
師:當同學們還走在上學路上的時候,英子已經早早地——
(來到了教室。)
師:下課鈴響了,她卻要——
(最后一個離開)
師:是啊,這一切都是因為什么呢?
(她得過小兒麻痹癥)(腿腳落下了殘疾)(不愿意讓別人看見她走路的姿勢。)
師:是啊,身體的殘疾使小英子躲躲藏藏,失去了童年生活的快樂。她總是感覺自己很差,不如別人,這說明她的心里還非常的自——(卑。)
師:是的。(板書:自卑)這是我們剛才讀書共同的體會,同學們還應該把它——記下來。快動動筆。然后自己試著讀讀這個自然段,讀出英子的憂郁和自卑。(部分學生還在寫,師又補充道)自己試著讀一讀。
師:誰愿意讀給大家聽一聽,讀出你自己的感受。
師:讓我們再走進這個自卑憂郁的小英子。輕輕地讀,“她很文靜,總是默默地坐在教室的一角”,讀!
全班齊讀。(師同讀。)
2、感受英子的開朗、自信。
師:后來英子就像變了一個人似的,有什么變化呢?快讀書,看誰先找到?
(是第四自然段。)
師:讀讀吧。
師:原來小英子默默地坐在教室里,現在——和大家一起游戲。
師:小英子還叫同學教她跳舞,能用什么詞形容現在的英子?
師:好,讓我們把體會記下來。
【師板書】 開朗 自信
師:看到這種變化,你高興不高興?端好書,我們把這種感受帶進朗讀中。師讀第一句,
生讀:“她和同學們一起游戲說笑,甚至在一次聯歡會上,還讓同學們教她跳舞。”
(2)抓英子的情感變化,通過關鍵詞語概括主要內容。
師:是啊,是什么讓英子有這么大的變化呢?
(同學們的掌聲。)
師:現在你能用黑板上這些詞,概括的主要內容嗎?誰來試試。
(以前英子非常憂郁和自卑,可是經過這次故事會后,變得開朗和自信了。)
師:這就是課文的主要內容,記住孩子們,抓住關鍵詞句,我們就能很好地概括出課文的主要內容。
四、品析段落,體會“情感”變化原因
(一)理解英子為什么猶豫。
師:那課文哪幾個自然段,寫的是同學們送給英子掌聲這件事呢?
(二三自然段。)
師:下面就請同學們默讀二三自然段,同時劃出描寫英子動作的句子。(劃句子要劃完整。)
師:好了孩子們,我們先劃到這兒,小朋友來讀一下你畫的句子。
(生:(讀)“輪到英子的時候,全班四十多雙眼睛一齊投向了那個角落,英子立即把頭低了下去。”)
師:還有誰劃了這個句子?請你再讀一遍。
師:同學們,輪到英子上的時候,她卻立刻把頭——
(低了下去)
師:那一刻,英子的心情你們能體會嗎?是怎樣的心情呢?
(生:很憂郁,自卑)
師:把你的體會送到句子里再讀一下。
師:那一刻,英子一定特別——(緊張)
師:好,送到句子里
師:是啊,從低頭的動作中,我們體會到了英子的自卑和緊張,“輪到英子的時候,全班同學的目光一齊投向了那個角落,英子——”
( 生:(齊)“立刻把頭低了下去。”)
師:還劃了哪個句子?
(生:“英子猶豫了一會兒,慢吞吞地站了起來,眼圈紅紅的。”)
師:沒有劃的同學,也把這句話劃下來。
齊讀。
師:誰能告訴老師,英子為什么猶豫呢?
( 生:因為她怕同學們看見她走路的姿勢。因為英子不想讓同學們看見他走路的姿勢。
因為她的左腳留下殘疾。)
師:所以英子站起來是猶豫的。要不要用自己的朗讀表現出來,用自己的朗讀試一試。
生試讀。
生自由練讀。
師:誰愿意來試試?
生讀。
師:小英子那一刻該有多難受、多痛苦啊,誰愿意再來讀?
生:“英子猶豫了一會兒,慢吞吞地站了起來,眼圈紅紅的。”
師:我們一起讀。
齊讀。
(二)體會兩次掌聲的含義
師:同學們,抓住了人物的動作和神態,我們才能很好地體會出人物內心的情感。假如這個小英子就在我們的旁邊,你想對她說什么呢?她是那樣的緊張害怕,不敢走出自己的座位,你想對她說什么?
(生:英子你不要害怕,上去吧!英子不用怕,我支持你!英子你不要害怕,我們都會鼓勵你的。英子你不用害怕,你上去吧。)
師:是啊,你們的鼓勵,你們的話語,都化成了一種無聲的語言哪!就在英子剛剛站定的那一刻,教師里驟然響起了掌聲,那掌聲熱烈而持久。所有的鼓勵都匯聚在這掌聲中,所以這掌聲——
(生:熱烈而持久。)
師:這掌聲是同學們對英子熱情的——
( 生:鼓勵。)
師:好,一起寫感受。(生抄教師板書的詞語。)
【教師板書】
鼓勵
師:在同學們的鼓勵下,英子成功地講講述了自己的小故事。故事講完了,教室里又響起了熱烈的掌聲。這次你想對英子說些什么?
(生:英子,你真勇敢啊!英子,以后就和我們一起玩吧!英子,你真棒!
聯歡會上我會教你跳舞的。)
這一次,同學們還對小英子送去了自己的贊賞。(師板書“贊賞”,生抄在書上。)就像同學們說的,小英子只是身體上的殘疾,其實她也有自己的優點。此時小英子的一搖一晃和上臺時的一搖一晃有什么不同?
(生:之前小英子是憂郁而緊張的,現在的小英子開朗和自信。英子先頭是不自信,后來是她臉上帶滿了微笑。)
師:同學們送給英子的,僅僅是掌聲嗎?
(生:是同學們對她的一片贊賞,同學們對她的一片鼓勵,對她的.夸獎)
生:同學們對她的夸獎和鼓勵,使她鼓起勇氣,微笑著面對生活。
師:是啊,如果把這一切,化成一個字那就是——
(生:(齊)愛。)
(三)體會兩次掌聲給英子帶來的變化。
師:就是這份愛,醫治了英子內心的疾病,使她(指板書)從憂郁變得開朗,從自卑走向了自信(生跟說)。
師:所以她才能夠鼓起勇氣,微笑地面對生活。正如她在給我的來信中所說的——(指投影),讀!
( 生:(齊)“我永遠不會……微笑著面對生活。”)
四、總結掌聲的內涵
我說掌聲像一束陽光,溫暖著我們的生活!你覺得掌聲像——————(生補充完成這句小詩)
五.指導書寫六個生字
六.小結最后送給大家一句話
師:生活中人人都需要愛,人人都需要掌聲,珍惜別人的掌聲,也不要忘記把我們的掌聲獻給別人!
小學語文三年級教案上冊5
一、學習目標
1、會認10個生字,會寫13個生字,正確讀寫“掌聲、文靜、愿意、姿勢、輪流、情況、慢吞吞、注視、熱烈、持久、平息、情緒、講述、普通話、動聽、鼓勵”等詞語。
2、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體會人物的內心情感。
3、理解課文內容,知道人與人之間都需要關心、鼓勵,懂得要主動地關心,鼓勵別人,也要珍惜別人的關心和鼓勵。
4、抄寫最讓自己感動的句子。
二、過程與方法
通過朗讀,感受讓學生更深入了解英子在掌聲前后內心的變化。
三、教學重、難點
1、重點:引導學生整體把握課文內容,感受英子在掌聲響起的前后內心的變化。
2、難點:通過語言和動作的描寫來體會英子的心理變化。
四、教具準備
1、歌曲《掌聲響起》、《愛的奉獻》。
2、小紅花一朵。
3、學生準備卡片。
4、多媒體
五、教學過程
1、創設情境,導入新課
同學們,上周我校召開了運動會,我班的同學……都為班上爭得了榮譽,讓我們把熱烈的掌聲送給他們吧!
2)孩子們,還有一些人卻常常被我們的掌聲所遺忘,如果我們把掌聲送給他們,在他們身上會發生些什么變化呢?今天我們一起學習《掌聲》。
板書:掌聲
2、初讀課文,整體感知
(1)用自己喜愛的方式讀課文,想想課文講了一件什么事?
(2)指名回答(課文寫了殘疾女孩英子內心很自卑,通過一件事使她在孩子們的掌聲中發生了改變。)
3、精讀課文,品讀領悟(學習1,2自然段)
(1)細讀課文,想一想以前的英子是什么樣的?(找出有關句子劃出來并讀一讀)。
①學生將找出的句子讀出來。
②多媒體顯示,讓學生在大屏幕上把勾出的句子讀一讀,生邊讀師邊指導(男女生比讀)。
③思考:從這些句子中可以看出這時的英子內心怎樣?
(自卑、痛苦……)板書:自卑
④帶著這種自卑、痛苦的心情齊讀第1,2自然段。
(2)后來英子發生了哪些變化呢?(學習第4自然段)
①分4人小組學習
要求:
A、找出有關詞語、句子認真讀,認真體會。
B、想一想,在英子身上發生了哪些變化?
C、這些句子可以看出英子內心變得怎樣?
D、用什么樣的語氣來讀?
②抽學生回答以上問題
同時板書:快樂
③抽幾個學生讀這一段,比一比,評一評,誰讀得好?
④用快樂的語氣齊讀這一段
孩子們,是什么使自卑、憂郁的英子變得這么堅強快樂呢?
現在我們一起來學習第3自然段。
4、匯報交流,合作探究(學習課文第3自然段)
(1)創設擂臺,精讀課文
A:挑戰要求:
①各小組尋找挑戰對手,并互相交換所提出的問題。
②各小組合作探討對方所提出的問題,沒法解答對方的提問。
③各小組畫出文中令人感動的句子,比賽讀一讀。
小學語文三年級教案上冊相關文章:
★ 小學教案模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