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年級語文上冊教案設計
所謂教學設計就是在教案的基礎之上,加了一些學情分析、教學環境分析、設計的教學思想理念、課后說課反思等欄目。是講完課之后的東西,是為了給別人看的!下面由我為大家整理了關于三年級語文上冊教案設計,供大家參考!
三年級語文上冊教案設計1
一、教學目標:
1、正確、流利有感情的朗讀課文。
2、讀懂課文內容,懂得好看的東西有時會帶來壞處,而難看的東西有時卻會帶來好處。
3、培養獨立閱讀能力。
二、教學重點:
理解指導鹿對自己的腳和腿的前后不同的態度。
三、教學難點:
讀懂課文,體會故事所講述的道理。
四、教學過程:
一、導入:
1、《陶罐和鐵罐》告訴我們什么道理?讀提示語。
2、在茂密的叢林中,住著許多動物,有獅子,有鹿。
3、看到這兩種動物,聯想到什么?獅子的兇猛,鹿的美麗,不過今天我們要學習的這篇童話故事《獅子和鹿》卻要告訴我們一個新的道理,是什么呢?下面就看誰的讀書本領強,能夠自己讀懂課文,領悟這個道理了。
二、自學課文,體會內容:
1、大聲讀課文,找出兩個多音字。
2、四人小組思考課文主要寫了一件什么事情?
3、交流:一開始,鹿非常欣賞自己美麗的角,而抱怨四條難堪的腿,當獅子撲來時,鹿有力的長腿幫助他死里逃生,而美麗的角卻險些喪了命。
三、了解課文內容:
1、一開始,鹿覺得自己的角怎么樣?從哪里看出來?(欣賞、多么)
2、填上合適的詞語:()的身段()的角
3、有感情的朗讀。讀出鹿的得意洋洋。
4、鹿的腿呢?(難堪)從哪里看出來?(抱怨)
5、抱怨是什么意思?(埋怨)埋怨不光有語言的埋怨,還有神態的抱怨。找一找表示神態的詞語。
6、讀出抱怨的神態和語氣。
7、后來呢?繼續讀課文。
8、學生選擇自己喜歡的方式讀讀第六,七段課文
9、全班交流。讀了這篇課文,你有什么體會?你是從哪里得出這個體會的?鼓勵學生聯系課文,聯系自己的生活實際來談。
四、
延伸拓展
三年級語文上冊教案設計2
教學目的:
1、認識6個生字,聯系上下文理解“御廚、奚落、懦弱,輕蔑、和睦相處、覆滅”等詞語。
2、閱讀課文,能抓住課文的主要內容,了解寓言蘊含的道理。
3、分角色朗讀課文。
教學重難點:
重點:自讀課文能抓住課文主要內容。
難點:了解寓言蘊含的道理。
教學過程:
(一)導入新課
1、揭示課題:陶罐和鐵罐
2、提問:什么叫罐?(口大肚子小的器皿)
3、談話:今天我們學習這則寓言,就是發生在這兩個罐之間的小故事。通過他們的對話,讓我們明白一個道理。下面我們就帶著一種探究的心里去讀這篇課文。
(二)學生自讀自悟課文
1、讀下列詞語:奚落謙虛傲慢懦弱輕蔑爭辯惱怒
相提并論和睦相處羞恥渣滓氧化無影無蹤
2、默讀課文,邊讀邊批注。
3、思考:
(1)從鐵罐對陶罐所說的話中你體會到什么?陶罐聽了鐵罐的話之后表現出什么樣的態度,說明了什么?
(2)當陶罐被人們擦洗干凈后他說了什么?這說明什么?
4、分小組討論思考題。
5、全班討論,選擇你最喜歡的段落讀給大家聽。
6、分角色朗讀課文,同學評議,再選一組朗讀。
(三)教師小結
同學們知道了陶罐自始至終謙虛大度,寬容自尊,鐵罐是傲慢輕蔑怒不可遏。我們應該向陶罐學習。思考:通過學習這則寓言你明白了什么道理?
(四)全班討論。結合自己的理解或生活實踐回答這個問題。
(五)提問
課文的主要內容是什么?(國王御廚里自恃堅硬的鐵罐看不起陶罐。許多年后,被埋在土里的陶罐依舊光潔如新,而當年堅硬的鐵罐卻不復存在了。完全氧化掉了。)
附:板書設計
陶罐和鐵罐
陶罐 鐵罐
謙虛 傲慢
光潔樸素 美觀不復存在
三年級語文上冊教案設計3
教學目標:
1.會認3個生字,會寫13個生字。
2.正確、流利地朗讀課文。
3.能讀懂課文內容,了解科利亞是怎樣埋木匣、挖木匣的,感悟時間在變化,人在變化,周圍的一切都在變化的道理。初步學習用發展的眼光看待問題、解決問題的方法。
4.學習通過生活中的一件事說明一個道理的表達方法。
重難點:
理解科利亞為什么第一次挖不到木匣,第二次卻挖到的原因;培養多動腦筋、勤于思考的好習慣。
教學時間:
2課時。
教具準備:
多媒體課件。
第一課時
一、導入新課。
1.出示圖片,認識木匣。
2.師簡介時代背景。
3.板書課題,齊讀課題。
二、初讀課文,整體感知。
1.默讀課文,了解課文大意。
2.交流:課文講了一件什么事?
3.理清文章脈絡。
三、研讀重點,理解感悟。
1.學習第一部分:埋木匣
(1)默讀課文,說說這一段告訴我們什么。
(2)了解:科利亞為什么要埋木匣,又是怎樣埋的。畫出文中有關的詞句并用自己的話說說。
(3)朗讀課文。
2.學習第二部分:挖木匣
(1)自讀課文。畫出寫科利亞挖木匣的語句。
(2)同桌之間交流讀書所得。
(3)根據學生匯報,了解科利亞挖木匣的過程。
(4)課件演示科利亞的思維過程。
(5)理解文中詞語:仍然、果然。
(6)體會科利亞的心情,讀出感受。
3.學習第三部分:受啟發。
過渡:當科利亞手捧著心愛的木匣時,她會對小伙伴們說什么呢?(出示文中插圖。)
(1)(出示中心句)指名讀。
(2)質疑:科利亞從這件事中懂得了什么道理?
(3)齊讀中心句
(4)小結:是呀!隨著時間的推移,周圍的一切都在變化。
四、聯系實際,拓展延伸。
1.交流:請你說說你們的周圍有什么變化?
2.看來你們也明白了這個道理,可是有一個大人都不知道這一點,請看!(課件出示《刻舟求劍》)
3.討論交流:他能撈到他的寶劍嗎?你想對他說些什么?
4.小結:世界上的萬物都在不斷變化,我們應象科利亞一樣多動腦筋,根據情況的變化采取相應的對策。
5.抄寫文章最后一自然段。
板書設計:
26
科利亞的木匣(xiá)
埋木匣→挖木匣→受啟發:一切在變
第二課時(簡案)
一、回憶課文內容,復習檢查。
二、體會文章寫媽媽和小伙伴們的作用。
三、指導學生復述課文內容。
四、指導學生書寫生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