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年級語文書上冊教案人教版
在教學工作者實際的教學活動中,通常需要準備好一份教案,教案是教學藍圖,可以有效提高教學效率。如何把教案做到重點突出呢?下面是小編給大家帶來的二年級語文書上冊教案人教版,希望大家能夠喜歡!
二年級語文書上冊教案人教版1
《坐井觀天》
第一課時
一、導入:
今天,我們將學習一個新的故事,名字叫:坐井觀天。(板書課題,學生齊讀課題)
二、初讀課文,認識生字
1、指導學生通過觀察插圖一,了解“井沿”指的是什么地方,認識“沿”
2、指導學生自讀故事,注意把生字讀準,了解故事大概內容。
3、指名說說自已讀了文章后知道了什么。
4、讓學生了解“無邊無際”的意思,認識“際”
5、通過分析“信”的字形特點,認識“信”。
6、同桌互相交流對生字的認識。
三、指導寫字。
先讓同學們“看”:這三個字有什么共同特點?寫時應特別注意什么?再讓同學們“說”:它們都是左右結構,都是“左窄右寬”。寫“沿”時,注意右上方與“幾”不同;寫“際”時,注意雙耳旁是兩筆完成的,“耳朵”要寫得高而窄。指導“還”的筆順規則,先寫“不”,再寫“辶”。再讓學生觀察字的結構特點,獨立描紅、臨寫最后通過課后的“讀讀抄抄”鞏固所認的字和所寫的字。
第二課時
一、導入;
復習生字后繼續學習。
二、朗讀感悟
1、圖文結合,以讀帶講,了解青蛙和小鳥所處的不同位置。可以設計如下口頭填空:
青蛙坐在(),小鳥落在()。
2、自讀第二至七自然段,用不同的符號,分別畫出講青蛙和小鳥對天的不同看法的句子。找出文中小鳥和青蛙的三次對話。看插圖練讀第一次對話。
3、感悟第二次對話。
(1)通過學習第二次對話,讓學生說說讀懂了什么。
(2)引導學生思考:青蛙和小鳥為什么有不同的看法?
(3)圍繞這個問題自由讀課文,想想再回答。
(4)用“因為……所以……”談談自己的理解。
(5)帶學生體驗:走出教室,說說你看到的天有多大?用紙卷成紙筒再去看天,看到的天有多大?
4、比賽朗讀小鳥認為“天大”的句子和青蛙認為“天小”的句子,看誰讀得好。老師指導朗讀青蛙和小鳥的話。
青蛙的話用自信、傲慢的語氣;小鳥的話用勸告、誠懇的語氣。
5、感悟第三次對話。
(1)自由讀第三次對話,邊讀邊想:小鳥和青蛙都是笑著說的,他倆的笑各有什么含義?
(2)小組合作學習。先分角色朗讀,再討論上面的問題。
(3)朗讀對話,讀出適當的語氣。
朗讀提示:青蛙的話要讀出傲慢、自信的語氣,表現出自以為是的心理狀態;小鳥的話要讀出耐心地擺事實、講道理的語氣,表現出實事求是的誠懇態度。
6、分角色朗讀。
(三)實踐活動
1、小組合作,續編第四次對話:青蛙如果真的跳出井口,他會看到什么,會說些什么?學生分小組合作學習,續編第四次對話,并分角色讀一讀。
2、查查資料或者向別人請教,看看地球、太陽和月亮誰大。
二年級語文書上冊教案人教版2
《小柳樹和小棗樹》
教學目標
1、認識8個生字,會寫10個字。
2、能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能用不同的語氣表現角色的不同性格。
3、讀懂課文內容,懂得“尺有所短,寸有所長”的道理,知道要多看別人的長處。
教學流程
一、創設情境,誘發學習興趣。
同學們,你們喜歡春天嗎?現在我們就一起去找春天吧!引導學生齊唱《春天在哪里》。好,我們已經找到了春天。你看,春天的使者小柳樹來了!還帶來了它的朋友小棗樹呢。想知道它們在春天、秋天時有什么不同嗎?讀懂了課本上的這個故事,你們就能找到答案了。(板書課題)
[設計意圖:興趣是的老師。為了調動學生的興趣,首先用學生會唱的歌曲創造一種寬松、愉快的教學氣氛,使每個學生在沒有外界壓力的狀態下,充分展開想象。教者以啟發質疑為突破口,引導學生主動參與、主動思考、主動探索,激發學生的求知欲。]
二、閱讀、識字、探究、感悟。
1、初讀課文,整體感知。
(1)自由朗讀全文,邊讀邊畫出生字。回答:小柳樹和小棗樹長得有什么不一樣?
[設計意圖:明確初讀目標,引導學生邊讀邊思考,以簡單的問答,提高學生的讀書效率,達到對課文的整體感知。]
(2)出示字卡,學生找出帶這個字的詞和句讀給大家聽。并想辦法記住它。
[設計意圖:鼓勵學生自主識字,創設寬松、民主的學習氛圍,培養自主學習的習慣。]
(3)開火車認讀生字。引導學生以小組為單位做準備,幫助不會認的同學想辦法認字。以小組比賽的形式讀。
[設計意圖:抓住學生喜歡比賽的特點,培養團結合作和竟爭意識。]
2、再讀課文,突出重點。
(1)用不同的符號畫出講小柳樹和小棗樹外形特點的詞句。
[設計意圖:抓住事情的過程,體會重點人物的特點。以學生的自主閱讀為主,注重展示從對內容的理解到對人物品質的認識過程。]
(2)略讀分析這篇課文共幾個自然段?你喜歡哪幾句話?讀給大家聽,要讀出感情噢!
[設計意圖:鼓勵學生學習自己喜歡的東西,重視學生的個性發展。]
(3)學生自選角色,有感情地表演出來,體會小柳樹和小棗樹有什么不同?感悟小棗樹說的話,你明白了什么道理?(小柳樹:得意、驕傲、不懂禮貌;
小棗樹:寬宏大量,善于發現別人的優點。)
[設計意圖:通過對角色的研讀,力求突出重點,使學生對課文有進一步的理解。]
(4)讀了課文,大家有不明白的地方嗎?大膽說出來吧!
[設計意圖:培養學生善于發現問題的能力,增強自主學習意識。]
3、精讀課文,加強語感。
(1)教師引導學生認真讀課文,邊讀邊思考:你們準備抓住哪些語句把小柳樹和小棗樹的特點表現出來呢?
[設計意圖:教師給予必要的點拔、指導,培養學生分析、解決問題的能力。]
(2)分角色表演讀課文。
[設計意圖:通過分析重點詞語,觀察插圖,對小柳樹和小棗樹的性格對比,加上學生自己的理解,把課文朗讀并表演出來,這樣可以促使學生在讀中感悟語言文字,化抽象的文字為具體的情感。]
三、拓展與鞏固
1、說說別人的長處和自己的短處。可以自由選擇一個同學,說說他的長處。如果自己不清楚自己的短處,可以請別人給你提醒。先自己想想,然后小組交流。
[設計意圖:教師巧用課文抓住文中的發散點,培養學生的邏輯思維能力,把文中人物的優缺點轉移至現實的每個人身上,使德育落到實處。]
2、鞏固會認的字
游戲:聽音出示字卡。(教師讀生字,學生在自己的字卡中找出生字,看誰找得又快又準。)
[設計意圖:激發學習興趣,使學生在玩中鞏固知識。]
3、總結談話:小柳樹因自己長得漂亮而得意,瞧不起小棗樹;而小棗樹卻不因自己長得沒有小柳樹好看而泄氣,也不因自己能結又大又紅的棗子而自大,相反還夸獎小柳樹。我們是不是要學習小棗樹的高尚情操啊?
四、作業設計
今天你學到了什么?課后朗讀全文給大家聽,說說自己學到的新知識吧!
二年級語文書上冊教案人教版3
《雞媽媽的新房》
教學目標
1.會認“既”、“牢”、“印”、“此”四個生字以及多音字“當”。
2.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3.明白不是誰的意見都得聽,別人的意見要通過思考才接受的道理。
教學重點
正確、流利、有感情的朗讀課文,
教學難點
明白不是誰的意見都得聽,別人的意見要通過思考才接受的道理。
教學設計
一、創設情景導入
出示了雞媽媽的圖片,隨即讓孩子們:“跟雞媽媽打聲招呼?”
雞媽媽家有件喜事兒,雞媽媽的新房子造好了,(板書課題)咱們去瞧瞧吧。
二、整體感知課文,學習生字
1.自己輕聲地讀讀這個故事,讀準字音,難讀的句子多讀幾遍。
2.檢查自學情況。
(1)誰能讀給大家聽?指名逐段讀課文。要求:努力讀正確、讀通順。
(2)故事里生字寶寶等不及了,急著出來和我們交朋友呢!誰已經認識他們了?帶大家和他們打個招呼?(即、牢固、腳印、從此)領讀,齊讀,指名讀,開火車讀。
三、學習第一自然段
1.讀得很好。瞧!雞媽媽來歡迎我們了。讀讀第一自然段,雞媽媽的新房子怎么樣?
2.一起來讀一讀課文的第一自然段。
3.“牢固”就是——(堅固、結實。)
用上了“既……又……”,把新房子的兩大優點都放在一起寫出來了。
4.雞媽媽的新房子除了漂亮、牢固,你還有沒有不一樣的感受?
(說說自己對新房子的感受。教師板書:美觀、結實、舒適、實用等)
你能從這些詞中選擇兩個,說說“雞媽媽的房子既……又……”。
擴展:天安門紅墻黃瓦,既……又……。
5.一起讀第一段。
(二)學習2-6自然段。
1.誰對雞媽媽的新房子提意見了?他們提了什么意見呢?自己讀2.—.6.自然段,找一找,用直線把他們的意見劃下來。
板書:鵝大哥
狐貍
鵝大哥的意見是什么?指名讀。(房子造得不錯,如果墻上開個窗就更好了。)
2.鵝大哥提出的意見好嗎?從哪兒能看出來?自由讀3自然段。
指名說。
教師引讀:是呀!夏天到了,雞媽媽的房子里——又悶又熱。雞娃娃都——生病了,雞媽媽這才想起鵝大哥的建議,她趕緊在墻上開了隔窗。這樣——清新的空氣進來了,屋里涼快多了,雞娃娃的病也慢慢好了。
3.看來,鵝大哥是關心雞媽媽,真心為雞媽媽好,他的意見是——善意的,(板書善意)
4.那你能當這只鵝大哥來對這只雞媽媽提意見嗎?
表演,評價(看得出,你很關心雞媽媽的。嗯,你為雞媽媽著想的。善意的提)
5.那雞媽媽從這件事中明白了什么?回答問題。板書:多聽別人的意見
6.狐貍又提出了什么建議呢?齊讀
7.那么狐貍提的這個建議怎么樣?從哪兒看出。
8.一天,雞媽媽從外面回到家,發現少了一只雞娃娃,她到處找也沒有找到。忽然,她在窗臺上發現了狐貍的腳印。7.原來,狐貍說“你家的窗子在開大一點兒就更好了。”為的是什么?
狐貍的建議是為了自己,對雞媽媽來說是不懷好意的(板書:惡意)
9.這只不懷好意的狐貍會怎么來提意見呢?
誰能試試看。評價:演得很好,演出了狐貍的狡猾。
10.這件事后,雞媽媽得出結論(指板書):不是誰的意見都得聽。
那誰的意見可以聽,誰的意見不可以聽呢?
11.總結:對,象狐貍這樣壞人的話不可以聽。如果想鵝大哥這樣好心的建議我們就要聽。要多聽別人的意見,但不是誰的意見都得聽。
12.雞媽媽明白這個道理?“趕緊”,從此雞娃娃再也沒有少過。
“從此”是從什么時候開始呢?引導學生理解從此。
四、總結全文,拓展延伸
從這個故事里,你知道什么道理?你能舉個生活中的例子嗎?
二年級語文書上冊教案人教版4
《四季的腳步》
教學目標:
(1)能正確流利地誦讀課文。初步感受四季的不同特點;在盡情地朗讀中感悟一年四季的變化及特征;通過誦讀及探究,發現詩歌的語言特點。
(2)喜歡讀兒童詩歌,在詩歌優美的韻律中感受四季的美麗,激發熱愛大自然的情感。
教學步驟:
一、圖片導入
1、播放課件,欣賞四季的圖片
2、用一句話說說自己喜歡的季節
3、板書:四季的腳步(今天我們來學習一首描寫四季的優美詩歌——四季的腳步)。
過度:課文中四季正邁著腳步,悄悄地向我們走來。
二、教師范讀,初步感知
1、師配樂朗讀
2、你感受到了什么?
過渡:四季真美啊,它正等著小朋友去讀、去欣賞呢!請小朋友自由地讀讀詩歌,把小詩讀正確,讀通順了。
三、初讀課文,讀通小詩
1、思考:共幾個小節?分別寫了哪些季節?板書:春夏秋冬
3、你喜歡哪一節?有感情的讀一讀。
過渡:有這么一句話,一年之計在于春,那么我們就先去會會春姑娘,怎么樣?
四、精讀課文,朗讀感悟春天
春天
1、春姑娘是邁著這樣的腳步來的?指導朗讀“悄悄”
引導:什么是悄悄地?(輕輕地)你會悄悄地做什么?(不讓別人知道,無聲無息)
2、春姑娘還是怎么來的?指導朗讀“笑著走來”
3、練讀
4、指名讀
5、齊讀
過渡:溫柔、美麗的春姑娘悄悄地走了,那你還喜歡什么季節,用剛才的方法讀一讀。
五、學生練讀二、三、四小結
六、抽讀,讓學生展示。并適當指導。
小結:時間過得可真快,一轉眼,可愛的四季就要和我們告別了,讓我們再來聽聽他們的聲音!(四人配樂朗讀)
七、提供句式,進行說話練習:
()的腳步悄悄,
悄悄地,她笑著走來——
()唱起了歌兒
——(),(),
()。
1、小組合作說一說
2、讀一讀
二年級語文書上冊教案人教版5
《秋天》
教學目的:
1、知道秋天的一些特點,感受秋天的美,并能聯系自己的生活實際說說自己觀察到的秋天。
2、能按一定順序看懂圖意。
3、正確、流利地朗讀課文。
教學重點:
學會生字,知道秋天的特點。
教學難點:
聯系實際說說自己觀察到的秋天。
教學準備:
錄音機、幻燈機、幻燈片
教學過程:
一、創設情境,引入新課
夏天過去,秋天就來到了3我們的身邊。秋天到了,天氣、動物、植物都有什么變化呢?讓我們一塊兒去看一看。
學生齊讀課題:秋天
二、講授與討論
看圖
1、出示幻燈,請同學們仔細看圖,告訴老師,從那些地方可以看出這幅圖是秋天的景象?
2、指名按從上到下或從遠到近的順序說說秋天的景象。
初讀課文
1、同學們真聰明,作家叔叔也觀察了這幅圖,還把它寫下來了。
2、請看書,聽錄音。
3、自己讀一讀課文。
學習課文
1、秋天的天空有什么特點呢?我們一起來讀讀課文第一自然段。
(1)看圖:誰能告訴老師,秋天的天空是什么樣的?
(2)有多高?有多藍?能不能用另一個詞把“那么”換一換?
(3)指導讀。
(4)比較句子有什么不同。
藍天上飄著幾朵白云。
高高的藍天上飄著幾朵白云。
這兩句話有什么不同?
過渡語:在高高的藍天下,有什么呢?我們向遠處望,看見了稻田。
2、請同學讀第二自然段
(1)看圖理解“一眼望不到邊”
(2)誰能告訴老師,為什么作者要把熟了的稻子比作金子呢?
(3)指名讀第二自然段,然后齊讀。
指圖過渡:現在我們往近處看,誰能說說近處的景物?(生甲:稻田旁邊有池塘,池塘邊上有棵梧桐樹}還有些什么?{生乙:地上有小螞蟻和落葉,池塘中有小魚}
師:同學們觀察得很仔細。咱們看看作者是怎么寫的。
3、學生自讀第三自然段。
(1)想想春天的梧桐樹是什么樣的,秋天來了,梧桐樹有什么變化。{樹葉黃了,葉子落了}
(2)梧桐樹葉是怎樣落下來的?我們一齊讀一讀下面這句話:
a、一片一片的黃葉從樹上落下來。
b、黃葉從樹上落下來。
(3)第二句和第一句有什么不同?
(4)填空:當黃葉落下來后
()把黃葉當作()。
學生口頭填空,先填課文中的,然后擴展,自由填。
(5)教師導讀最后兩句。
過渡:小魚把黃葉當作傘,螞蟻把黃葉當作運動場,燕子把黃葉當作什么呢?
4、男同學讀第四自然段。
(1)秋天來了,燕子有什么變化?
(2)燕子把黃葉當作什么?
(3)電報是什么?燕子為什么把黃葉當作電報呢?
(4)指名朗讀。
看圖小結
秋天來了,天那么高,那么藍;稻子熟了,黃燦燦的;梧桐樹的葉子變黃了,開始一片一片地往下落;燕子也準備飛到南方去過冬了。在我們身邊你也會發現許多事物在悄悄地變化。
六、作業
觀察自己身邊的事物在秋天的變化。
二年級語文書上冊教案人教版相關文章:
★ 小學教案模板
★ 高中教案模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