語文三年級下冊語文教案
作為一名人民教師,常常要寫一份優秀的教案,教案是教學活動的依據,有著重要的地位。那么寫教案需要注意哪些問題呢?下面是小編給大家帶來的,希望大家能夠喜歡!
語文三年級下冊語文教案1
《一個小村莊的故事》:
教學目標
1、知識與技能:
(1)在讀中品詞析句,體會作者用詞準確,生動形象。
(2)讀懂課文主要內容,理解小村莊消失的原因,聯系上下文和生活實際,理角含義深刻的句子,并體會其中表達的效果。
(3)能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2、過程與方法:
創設情境,以讀為主,開展研究式和體驗式學習,鍛煉創新素質。
3、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領會愛護家園、保護環境、愛護樹木,維護生態平衡的道理。
4、創新素質培養目標:
重點培養學生的創新志向、創新思維和創新想像。
教學分析與處理
1、教材分析:
這篇文章短小,語言樸實,然而其隱含的道理卻非常深刻,沒有一處譴責人們濫砍亂伐樹木的行為,卻把抽象的含義化為具體的物象,讓我們從這些可視可感的畫面中去領悟、認識保護環境的重要性。
2、學生分析:
語言淺顯、樸實,用娓娓道來方式向學生講述了一個村莊從發展到毀滅的過程。但文章中也有含義很深的句子,與學生的人生體驗有些距離,理解起來有一定的難度。教學中,讓學生結合體會,談感受,教師適當點拔。
3、重點、難點、創新點、德育點、空白點的確立:
(1)重點:
①理解小村莊變遷的過程和原因。
②理解含義深刻的句子。
(2)難點:
聯系生活實際理解所蘊涵的深刻道理。
(3)德育點:
①通過質疑,培養學生的問題意識,鼓勵學生敢于提出問題,發表自己的觀點。
②通過培養和提高學生的環保意識,引導學生為建設和擁有一個綠色的家園做出自己的努力。
(4)創新點:
鞏固與創新運用環節中,讓學生自由發言,談感受,表現自己對環境保護的感悟。
(5)空白點:
多處設置空白,主要體現在解決重點,突破難點中。學生自由研讀,提出問題等。
教學內容
正如它的題目,講述在一個環境優美的小村莊中,人們靠著手中鋒利的斧頭,將樹木一棵棵砍下來,蓋成房子、造成工具和家具,過上了不錯的“日子”。但是由于過度砍伐樹木,致使土地露,終于在一場連續的大雨之后,咆哮的洪水將小村莊卷走了。揭示了村莊里人錯誤的行為以及這種錯誤行為引發的嚴重后果──不愛護大自然,必將受到大自然的懲罰。
教具的選擇與使用目的
本課教學采用自制的多媒本課件,展示直觀的、感性的情景材料。其目的是讓情境再現,使學生多感官參與教學,使學生的情感體驗達到較深的層次,對課文內容有更深刻的體會和感悟。
教學過程
本課采用師生合作研究體驗創新教學程序,重視讀中感悟,誦讀貫穿整個課堂教學的始終。
一、創設問題情境(情境導入)
1、教師播放村莊的畫面,創設情境,學生欣賞感悟,同時設問質疑。
2、教師#三年級# 導語:
同學們,今天老師想給大家講一個小村莊的故事。在山谷中,有一個小村莊。那里的森林郁郁蔥蔥,村前河水清澈見底,天空湛藍深遠,空氣清新甜潤,這里住著幾十戶人家,靠著周圍豐富的自然資源,用斧頭砍下樹木,蓋成房子,造成各種工具,日子過得還都不錯。(課件出示)你覺得這個小村莊怎么樣?(板書)那么這個美麗的小村莊現在怎么樣了呢?請同學們齊讀(出示“什么都沒有了──所有靠斧頭得到的一切,包括那些鋒利的斧頭。”)。為什么會這樣呢?今天我們來繼續學習第7課《一個小村莊的故事》(板書課題)
二、師生合作研究探索(學習2~4節)
1、學習第二節:
(1)自主探究,發現問題:
指名讀,質疑。
帶著你的問題,自由讀課文,把你找的答案用直線畫下來。
(本環節意在使學生整體把握課文內容,并通過質疑培養學生提出問題能力)
(2)自由研讀,分析理解:
①設計問題:
從哪個句子中知道村里人砍樹的?(留空白,尊重學生的選擇,有觀點后討論,學生可以從關鍵詞、句多角度分析,解決本課教學重點,同時滲透環保教育)(空白點、重點、德育點)
(課件出示)誰家想蓋房,誰家想造犁,就拎起斧頭到山上去,把樹木一棵一棵砍下來。就這樣,山坡上出現了露的土地。
②質疑:
指名再讀,其他人想一想,你從中讀懂了什么?有什么不懂的?(空白點)
(尊重學生選擇,留空白,請學生在讀的基礎,提出問題,然后再通過讀來解決問題,使學生更深入地理解課文的內涵。)
A、理解“誰”。
B、理解“拎”。(換詞方法)
C、理解“露”。(出示圖片對比理解)
D、小結。
(板書:隨意砍樹)
③指導朗讀。
④句子訓練:
(課件出示)誰家想蓋房,誰家想造犁,誰家想(),誰家()……就拎起斧頭到山坡上砍樹。
(發揮學生的想像力,讓學生補充句子,把學生對課文的理解與生活經驗相合)(創新點、留空白)
這里省略號表示什么意思呢?
⑤小結。
2、學習第三節:
設計問題,引發思考:
人們在擁有了房子、犁之后他們停止砍樹了嗎?你是從哪里知道的?
(1)課件出示:
一年年,一代代,山坡上的樹木不斷減少,露的土地不斷擴大……
(2)理解“不斷砍樹”:
(板書:不斷砍樹)
理解省略號的作用(此處作者省略意味深長,說明森林的破壞仍在繼續,在這設置空白,讓學生理解課文的含義,從而達到與作者心靈上的溝通。同時,讓學生在潛移默化中體會過度采伐是如何形成的。)(空白點、德育點)
(3)句子訓練:
應有盡有家具和各種各樣的工具都會是什么呢?排比句子練習。
(空白點、創新點)
(4)理解“柴煙”:
在這一自然段中你還有什么不明白的地方嗎?
柴煙是指木柴燃燒后所產生的氣體。
人們把這些樹木砍下來后干什么了?這里指樹木被人們砍下來,用來生火做飯、取暖。
在我們生活中你遇到過這樣的事嗎?
(通過結合學生的生活實際,體會文章內涵──環境保護。)(德育點)
(5)指導朗讀。
3、學習第4節:
過渡:我們雖然生氣、我們雖然難過,不管怎樣,家家戶戶靠著鋒利的斧頭,日子過得還都不錯。
(1)理解“不錯”。
(2)出示句子:
引讀第四節。
(3)情境再現。(課件)
(4)談感受。
(5)指導朗讀:
自由讀、齊讀。
4、學習第五節:
(1)出示句子:
引讀最后一節(板書:什么都沒有了)
(2)指導朗讀。
三、鞏固與創新運用
1、小結:
板書:保護環境
2、情境再現:
出示98年洪水的圖片和各種污染環境的圖片。
3、談感受:
任選其一,想一想,先和你的小組同學說一說:
(1)我想設計一句環保公益廣告詞──
(2)所有地球村的村民們,我奉勸你們──
(3)讓我放飛想象的翅膀將美麗的村莊、咆哮的洪水細細描述給你聽!
(本環節是這節課的創新點,尊重每一個學生的感受,著力培養學生的創造性、靈活性思維,充分發展學生的個性,設計多種形式,任選其一表現自己對環境保護這一主題的感悟,同時進行德育滲透。讓學生立足于剛掌握的知識,在考察學生的理解能力,又加強了語言文字的訓練和勇于表達自我的能力)(創新點、德育點)
延伸作業
同學們,今天的課就上到這,作業請各小組任選其一來完成。
1、以小組為單位,合作出一份“保護綠色家園”的手抄報。
2、以小組為單位,對學校周圍環境進行調查研究,根據實際情況寫出簡單的匯報材料,與同學交流
語文三年級下冊語文教案2
教學目標
1.交流感受到的父母之愛及對父母之愛的回報,注意用具體事例表達真情實感,提高口語交際的能力。
2.寫父母對自己的愛要表達真情實感,語句通順。
3.能發現同一個意思可以用不同的句式來表述。
4.認讀與樹木有關的形聲字,背誦古詩《游子吟》。
5.展示綜合性學習成果。
知識點梳理
多義字據詞定義
教學過程
口語交際
一、導入課題,激發交際興趣
二、回憶感人事例,同桌交際
三、全班交際
1.各組代表輪流上臺,展示綜合性學習收集的物品,并介紹物品后面所蘊藏的感人故事。
2.對自己的父母說幾句話,說說自己應該怎樣愛他們。
3.回答同學提出的問題。
習作
一、拓展思路,激發習作興趣
1.同學們,我們剛剛上完一節洋溢著愛的口語交際課,那些感人的事例我們終生也不會忘記。這節課,我們就來寫一寫父母對自己的愛。先自己想一想寫什么。
2.自由發言,互相啟發,拓展思路:可以寫自己在口語交際課中講過的事,也可以寫在綜合性學習中了解到的其他事,還可以寫自己和父母之間其他感人的事。記住:只要是愛的故事,無論大小,無論遠近,都值得我們用心去寫。
二、進行習作,注意書寫工整、語句通順。教師對部分同學進行個別指導
三、延伸課外
1.同學們,我相信我們的每一篇習作都表達了我們與父母之間最真摯的愛,就讓我們把這篇充滿真情實感的作品獻給爸爸媽媽。回家后,請讀給父母聽。
2.讓爸爸媽媽對你寫的內容提出意見,我們認真改一改,再請他們在我們的習作后寫上批語,做上“星級評價”。
我的發現
1.自讀兩組句子。
a.讀句子,注意加點的字,想想它們的意思。
b.說說自己發現了什么。
2.交流自己的發現。
a.指名說說“光”和“抽”在不同句子中不同的意思。
b.聯想發現:你還發現了哪些字也有這個特點?
3、總結,拓展:我國的漢字大多一字多義,了解一字義的現象,對閱讀、寫作都大有好處。理解一字多義并不困難,可以聯系上下文,可以查字典,還可以向人請教。
日積月累
讀讀認認:
1.自由讀兒歌,不會的主動向老師或同學請教。
2.比賽讀,看誰讀得正確、流利。
3.自由認讀生字,說說你發現了什么識記生字的竅門。(大部分字為形聲字,左形右聲)
讀讀背背:
1.自由讀古詩,有不認識的字主動請教別人。
2.小組練習讀,試著說說詩的大意,有不懂的問題提出來
3.練習背誦
語文三年級下冊語文教案3
教學目標:
1.認識11個生字。會寫14個字。正確讀寫“歐洲”“瑞士”“舒適”等詞語。
2.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通過對課文的整體把握和重點詞語的理解,理解“燕子專列”的意義。
3.了解課文內容,受到愛護動物的教育,體會人與動物之間美好的情意。
教學重點 引導學生通過對課文的整體把握和重點詞語的理解,體會貫穿全文的愛心,增強保護環境,愛護鳥類的意識。
教學難點 體會惡劣氣候、環境與人們奉獻愛心的關系,感受這樣寫的表達效果。
教具準備:生字卡片
導 學 過 程 二 次 備 課
預習提綱
1.初讀課文,自學生字新詞。
2.初步理解課文大意,勾畫感受深刻的句子。
第一課時
一、解題導入,激發讀書興趣。
1.板書:燕子。你對燕子有哪些了解?
2.今天我們來學習一篇新課文,(板書:燕子專列)齊讀課題。自讀課題,讀了這個題目,你有什么想要問的嗎?
(注:學生想問的問題可能主要有這些:什么叫專列?專列是怎么樣的?燕子為什么要乘專列(會乘專列)?這個故事講了什么事?發生的時間、地點等。)
二、初讀課文,整體感知。
1.自讀自語,完成以下要求
(1)把課文讀正確、流利。認讀生字。
(2)邊讀邊思考:人們為了燕子,做了什么?從中體會到什么:
2.認讀生字。
歐洲、瑞士、舒適、空調、啟程、特殊、長途、驟降、
疲勞、饑寒交迫、溫暖、政府、救護、車廂、致謝
3.交流思考的問題。
①人們為燕子做了什么?
提示:可從兩方面想:
A.政府方面(做決定、呼呈人們、燕子專列)
B.人們(紛紛走出家門、竭盡全力尋找、專程送行)。
②根據自己的體會,在“人”和“燕子”之間加上合適的詞。
人→燕于(學生根據自己的感悟,可能加上“幫助、喜歡、愛、救助”等詞。)
三、朗讀感悟,品讀第二段。
1.春暖花開,萬物復蘇,成千上萬只燕子高高興興地從南方飛往北方。然而,它們在瑞士境內卻遇到了麻煩。究竟是什么麻煩呢?請同學們在課文第2自然段中畫出相關的句子,讀一讀,想一想。
2.集體交流:
(1)燕子在瑞士遭遇了幾方面的麻煩?教師板書。(板書:氣溫驟降、風雪不止、凍死、饑寒交迫等)讀一讀這些詞語,提醒學生積累。
(2)理解“饑寒交迫”,“氣溫驟降”,“風雪不止”。這句話讓你感受到了什么,用朗讀讀出自己的感受。
(3)燕子遇到的僅僅是饑寒交迫的麻煩嗎?還遇到了什么麻煩?
長途跋涉是什么意思? 你們知道燕子一路上要飛過哪些地方嗎?這一路,燕子們多辛苦呀?誰能讀出燕子的疲勞。(指名讀)
(4)燕子們饑寒交迫,再加上長途跋涉所帶來的疲勞,所以課文說它們正——瀕臨死亡,瀕臨死亡是什么意思?
3.根據課文情景想象燕子的處境,結合自己的心情,進行朗讀指導。
四、指導寫字
1.自主記憶字形。提出難寫的字。
2.指導書寫。
3.學生抄寫生字和生詞。
第二課時
一、復習導入
1.認讀生字新詞。
2.指名課文第二自然段。
二、研讀重點,感悟人文情懷
過渡:燕子饑寒交迫,瀕臨死亡,面臨危險,非常幸運的是它們逃脫了這場災難,誰知道這些可憐的燕子都得到了哪些人的幫助?
指名說,師板書:政府居民貝蒂
1.請同學們自由認真讀課文,邊讀邊思考,人們為了燕子做了什么?把這些地方用——劃出。思考從中你體會到了什么?
2.感悟居民奉獻的愛心
(l) 出示句子:聽到消息以后,居民們走出家門,冒著的春寒,頂著的大雪,踏著凍得堅硬的山路,尋找凍僵的燕子。
(2) 按照課文內容把句子補充完整。
(3) 想想從橫線上的詞語讀懂了什么。
引導學生透過“紛紛”“滿天飛舞”“四處”等詞語,體會人們得知燕子的危險情況后的焦急心情,體會人們不畏嚴寒、不辭辛苦拯救燕子的博大產愛心。
(4)讀句子,想象成百上千的居民丟焦急而又耐心地四處尋找燕子的感人三場面。
(5)感情朗讀。
3.感悟貝蒂付出的真情
引導學生觀看課文中的插圖
(l)想象她一整天遇到什么困難,是怎么克服的?
(2)小貝蒂不在乎的是什么?她在乎的又是什么?
⑶朗讀第4自然段,從“凍得通紅”“凍得僵硬”“不在乎”等詞語感受小貝蒂對待燕子的忘我真情。
三、續讀課文,深化理解
1.體會送別的感人場面
這些冰天雪地中饑寒交迫的燕子,等待它們的似乎只有死亡,但因為政府的偉大決策,居民的愛心奉獻,貝蒂的真情付出,它們卻走進了漂亮舒適的空調列車,并即將啟程返回自己眷戀的家園。列車緩緩啟動,在人們送別與祝福的目光中,車廂里的燕子對著人們卿卿喳喳地叫個不停,它們在說些什么呢?—同學們,假如你就是車廂中的一只曾經被居民或貝蒂救護的燕子,在你即將告別他們的時候會對他們說些什么呢?想好了,請寫下來。
學生獨立寫話――準備發言――真情誦讀。
2.與貝蒂關切交流
列車在人們的視線中漸漸遠去,大家陸續離開站臺,然而貝蒂卻依然眺望著列車遠去的力一向,揮動著凍得僵硬的小手,為車廂中的燕子們祝福……同學們,你們一定知道此時此刻的貝蒂內心深處的語言,也一定有很多的心里話想對貝蒂說。請同桌的同學相互說說。
四、布置作業,拓展深化
1抄寫本課中自己喜歡的詞語或句子。
2搜集有關保護動物的資料,做一份手抄報。
語文三年級下冊語文教案4
教學目標:
1、認識6個生字,會寫12個生字。正確讀寫“叮囑、想當然、前排、靠邊、一幅畫、審視、嚴肅、半晌、和顏悅色、熟悉、教誨”等詞語。
2、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背誦課文中老師說的那段話。
3、抓住重點詞句,理解課文內容,懂得無論做什么事或看問題,都應該實事求是。
教學重難點:
本課教學重點和難點是學習抓住重點語句理解課文內容,體會蘊含的道理。
教學準備:
楊桃實物;小黑板生字詞
教學安排:3課時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一、出示實物,導入新課
1、師出示楊桃實物,并請學生讀“資料袋”。
2、師談話導入:今天我們學習《畫楊桃》這篇課文,看看課文中的我從畫楊桃這件事中明白了什么道理。
二、初讀課文,認記生字
1、自由輕聲讀,把課文讀正確、流利。
2、出示小黑板,認讀生詞(用自己喜歡的方法認記生字):
叮囑、想當然、前排、靠邊、一幅畫、審視、嚴肅、半晌、和顏悅色、熟悉、教誨
指名讀,正音:“囑”讀zhǔ,不要讀成shǔ;“審”是翹舌音又是前鼻音;“肅”是平舌音;“晌”讀shǎng,不要讀成xiǎng
三、自讀自悟,匯報交流
1、默讀思考:“我”是怎樣畫楊桃的?同學們怎樣評價“我”的畫?老師怎樣做怎樣說的?(提出自己不懂的問題)
2、交流課文內容:小組交流—全班交流。
3、提出自己的疑問(簡單問題當堂解決,解決不了留待進一步讀書解決。)
第二課時
一、朗讀感悟
1、默讀課文,找找哪幾段具體寫了畫楊桃的事。(邊讀邊用筆做記號)
2、練習朗讀2——18段。
指導朗讀要點:
(1)我”是怎樣畫楊桃的?“我”認為畫得怎樣?
抓住重點句:“我認認真真地看,老老實實地畫,自己覺得畫得很準確。”體會“我”的一絲不茍。
(2)通過對比體會人物心情,把握準感情:
①同學們看到“我”畫的楊桃時認為畫得怎樣?態度是怎樣的?老師的態度又是怎樣?
(找出老師的動作,分角色朗讀,老師、同學們的對話,體現兩者態度的不同。)
②當老師讓學生坐到“我”的座位觀察后,學生的態度又發生了哪些變化?
第一次老師問“畫像不像楊桃”時,同學們嘲笑的語氣;第二次老師問“楊桃像不像平時看到的楊桃”,同學支支吾吾的語氣。(對比體會讀好這部分內容)
抓住“和顏悅色”一詞,指導老師耐心和誠懇地批評這部分。
二、升華領悟:
1、出示父親和老師的兩段話,
①朗讀思考:他們的話相似在哪里?都說的什么意思?明白“教誨”的意思嗎?
通過反復讀,學生能體會出父親和老師都是教育“我”要實事求是,不能想當然。
②再讀,老師的話哪幾句和父親的不相似,是什么意思?(從不同角度看問題)
③師總結:父親和老師教“我”做人實事求是,不能想當然,這是做人的根本!從畫楊桃一事中,“我”還明白了從不同角度去貫徹,會看到不同的結果,這種科學的思想方法,怎能不讓“我”終身受益呢?
2、背誦老師講的一段話。
3、齊讀,交流體會:讀后想到了什么?可引導聯系《題西林壁》一詩、《畫雞蛋》一文,進一步理解從不同角度看問題有不同結果的道理。
語文三年級下冊語文教案5
教學
目標
1.喜歡閱讀課外神話傳說故事,并能清楚地講給別人聽,主動交流聽后的感想,養成認真傾聽的習慣,提高口語表達的能力。
2.學習神話傳說中大膽神奇的想象,寫一篇習作暢想“我會變”。
3.養成自覺區別形近字的好習慣,并且在自我發現中培養探究意識。
4.積累成語、歇后語,培養積累語言的興趣和習慣。
教學
過程口語交際
談話導入
最近在語文課上我們閱讀了許多神話傳說故事,我想同學們課外也讀了不少這類故事,今天我們以小組為單位舉行一個故事會。
分組講故事
1.交代講故事、聽故事的要求。
2.各小組內學生試講,教師巡視,進行個別指導。
全班交流
1.各組匯報本組評選出的“故事大王”名單,大家掌聲祝賀。
2.榮獲“故事大王”稱號的同學非常榮幸,“故事大王”們肯定愿意讓更多的同學聽到你的精彩故事。哪位“故事大王”先給全班同學講?
學生總結
今天這節課我想請同學們來總結。在總結時,你可以表揚表現最出色的,也可以夸獎進步最大的;可以談談你的感受,也可以說說你的心得,也可以發表一下你的希望、設想和創意……每組請一名同學做總結。□教學設計
習作
導語激趣,放飛想象
同學們通過這一單元的學習,已經對神話傳說產生了濃厚的興趣,里面的人物真神奇,比如孫悟空,他會七十二變,如果你也會變,你想變成什么呢?你可以變成任何人、任何物,趕快插上想象的翅膀,自由翱翔吧!你的腦中是不是涌出了許許多多的奇思妙想?選你最喜歡的一個想法,編一個精彩的故事吧!
大膽想象,自編故事
交流評議,取長補短
1.把你編的故事講給同學或老師聽,再互相評一評。
2.全班交流,把自己編的故事講給同學們聽,大家評議。教師引導學生從想象是否大膽、新奇等方面加以評議。
編寫故事,獨立修改
評議習作
選一至兩篇優秀作文或問題作文全班評改,重點從語句是否通順、條理是否清晰、是否有具體情節等方面評改。
修改習作
1.自主修改習作。
2.小組內同學互相修改習作。
謄寫習作
要求書寫工整,注意格式。
優秀習作或優美片段賞讀
我的發現
復習導入,激發興趣
1.出示古詩《乞巧》中的“宵”和“霄”,比較異同。
2.同學們早就發現了,在我們的漢字中,有許多字的字形相似,像一個家族中的兄弟姐妹一樣,它們長的很像,你能區分出這些字哪兒長得不一樣嗎?你能認準它們嗎?(出示詞語投影片)
自主讀詞,觀察發現
1.認真讀詞語,把詞語讀準確。
2.仔細觀察帶點的字,看你能發現什么。
3.交流發現成果。
a.小組內互說,互相啟發。
b.集體交流,引導學生聯系字音、字義加以區別。
拓展延伸
1.你還知道那些字形相近的字?請學生寫在黑板上,教師引導學生認真加以區別。
2.課下搜集形近字,裝入識字袋中。
日積月累和成語故事
讀讀記記
1.讀詞語:自讀──輪讀──指名讀。
2.想一想每一行詞語的特點。
a.第一行詞語中有數字;
b.第二行詞語的結構是ABAC式;
c.第三行詞語的結構是AABB式;
d.第四行詞語中有兩個詞意思相反。
3.仿照每組詞語的特點,補充一些詞語,比一比誰掌握的詞語多。
4.請同學們課下收集詞語,并按自己喜歡的方式或自己獨創的歸類方式建立詞語分類夾。
讀讀背背和成語故事
1.激趣導入。
在我們祖國語言文化寶庫中,有兩道獨特的文化景觀,那就是成語和歇后語。一個成語意蘊深刻的背后往往包含著一個有趣的故事,一句歇后語幽默雋永,其間又常常暗含著一個有趣的典故。這節課我們就來一個成語、歇后語大放彩。
2.閱讀歇后語和成語故事《畫龍點睛》。
a.自主閱讀。
b.小組合作,練習講故事。□教學設計
3.成語故事、歇后語比賽。
a.宣布比賽規則:每組四人,按順序排好號,根據下面的內容集體商議解決,發言時不能再“打電話”。
每組接龍說成語。
每組1號同學講述“畫龍點睛”故事。
每組2號同學展示本組摘抄的歇后語,比一比哪組的數量多,并背誦5個歇后語。
每組3號同學講一個成語故事或歇后語典故。
每組4號同學用積累到的成語和歇后語各說一句話或一段話。
b.組組織比賽:每組1號同學先來參加比賽。
c.總結比賽情況及結果。
4.拓展練習。
繼續收集成語故事和歇后語典故。
語文三年級下冊語文教案相關文章:
★ 小學教案模板
★ 八年級教案模板
★ 高中教案模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