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師大版三年級上冊語文教案
教案是教師為順利而有效地開展教學活動,根據課程標準,教學大綱和教科書要求及學生的實際情況,以課時或課題為單位,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關于北師大版三年級上冊語文教案,歡迎大家閱讀參考學習!
北師大版三年級上冊語文教案1
教學目標:
1、引導學生正確、流利、有感情的朗讀課文。
2、理解詩歌內容,體會大自然的美,激發學生熱愛大自然,愛護大自然的思想感情。
重難點:培養熱愛大自然,愛護大自然的思想感情。
課時目標:
1、學會本課“盈”等10個生字,掌握“渴求、盤旋、滑行、綠盈盈”等詞語。
2、感受大自然的和諧統一,激發學生對大自然的熱愛,體會作者渴望人與自然和睦相處的思想感情。
3、有語氣地朗讀全詩并背誦。
重點:感受大自然的和諧統一,體會作者渴望人與自然和睦相處的思想感情。
課時劃分:2課時
導學過程:
第一課時
課時目標:
初讀課文,感受大自然的和諧統一,激發學生對小動物的喜愛,對大自然的熱愛。
教學設計:
一、導課:
春天到了,和暖的陽光普照大地,田野里,一片生機勃勃的景象,在這樣的天氣里同學們最喜歡的戶外活動是什么?(板書:放風箏)聽說過花兒也會放風箏嗎?(板書:花兒也會)你們看到這個題目,有什么疑問?
(學生會說到:花兒如何會放風箏?花兒放的風箏是什么?……)
二、初讀課文,感悟課文:
請同學們自由讀課文,看看這些問題能否解決?
1、學生自由讀文,同時劃出自己不認識的生字詞。
2、解決不認識的生字詞,檢測學生的識字情況(可以分組朗讀,或者接讀課文)。
3、指導學生對讀的同學做評價。
老師評價學生的讀文情況。
剛剛在看到這個題目時,同學們都有個問題:花兒放的風箏是什么?
那現在我們就來找找,請同學們快快地讀讀課文,看看能否找到答案。
學生談到哪里,老師要引導學生來想像學習,全詩共有4個小節,寫了兩方面的內容。
第一小節:寫出來了人與自然的和諧統一,表達了孩子們的愉快心情。學生邊讀邊想,
天,是這樣藍,
風,是那樣輕,
第二到四小節:描寫了遠處的花、蝴蝶、蜻蜓,也描畫了我們一起享受大自然賜予的一切美好,描畫了一幅快樂、祥和的景象。
彩色的蝴蝶,
長尾巴的蜻蜓,
分小組讀課文,讓學生邊讀邊想像,并討論:花兒也會放風箏,花兒放的風箏是什么?
在這里,學生要明白:花兒會放風箏的原因,寫出了花兒和小動物的快樂,抒發了作者渴望人和大自然中的一切生靈和睦相處和諧統一的美好愿望。
學習了本詩后你想說些什么呢?
引導學生感受大自然的美好,激發學生熱愛大自然,愛護大自然的思想感情。
三、作業:畫一幅美麗的圖畫(表現春天的美好)
四、板書設計:
花兒也會放風箏
天是這樣藍
風是那樣輕
彩色的蝴蝶
長尾巴的蝴蝶
第二課時
課時目標:
進一步學習課文,理解課文內容,體會熱愛大自然的感情。
導學過程:
一、今天讓我們來進一步學習課文:
同學們覺得這篇課文美嗎?想不想再讀一讀呢?請同學們邊讀邊想,一會把你腦海中出現的畫面描述給大家:(學生讀文)
說說你都看到了什么?(學生談談自己想像中的畫面。——激發學生熱愛春天,熱愛大自然的感情。)
二、發揮學生的想像力及語言表達能力,對學生進行口語表達方面的訓練:
指導學生一起看第三小節:
有的在花枝上飛高飛低,
有的在半空中盤旋滑行……
讓學生合理想像,補充:有的在……
指導學生一起看第四小節:
不對,不對,那不是風箏,那是——……讓學生進行擴展
三、指導學生寫生字:
盈:注意中間的“又”字;
蜻蜓的“蜓”上面是“壬”;
瞧是左右結構的字。
四、作業:
1、有表情地背誦全詩。
2、說說花兒還會放什么風箏?
北師大版三年級上冊語文教案2
教學目標:
1、正確識記本課8個生字,3個多音字。理解 “死而復生”“起死回生”“切 脈”“凝神”“厥癥”等詞語的意思。
2、朗讀課文,通過學習嘗試復述扁鵲為太子醫治的內容。
3、過學習,體會扁鵲是我國古代醫術高明,醫德高尚的醫學家。
教學過程:
一、 開門見山,出示課題 (師板書:起死回生)
1、這個詞誰來讀?(點名讀)
2、誰能說說起死回生是什么意思?
生:將快要死的人救活,形容醫術高明。
生:就是死而復生的意思 (你是用近義詞的方法來理解詞語。)
3、這是件多么不可思議的事,今天這節課我們就來學習第13課。誰能讀好課題?
(注:若學生未說到“死而復生”,就讓學生讀讀課文,試著從文中找出“起死回生”的近義詞。)
二、 初讀課文,整體感知
1、那文中究竟寫了件什么事呢?輕聲讀讀課文,讀完后,請試著選擇黑板上的詞語根據課文內容說一兩句話。
生:扁鵲有起死回生的本領。
生:扁鵲使太子死而復生。
生:扁鵲有起死回生的本領使太子死而復生。 (注;指導學生正確使用“起死回生”和“死而復生”,初步進行近義詞的辨析。)
2、你們瞧,這就是扁鵲。(出示扁鵲的圖片)誰來為大家介紹一下?
生:扁鵲,原名秦越人。是戰國時候有名的醫學家。因為醫術高明,醫德高尚, 就像傳說中的神醫扁鵲,后人就稱他“扁鵲”。
三、 研讀課文,加深理解
學習課文1—9小節 (出示課文第一小節)
1、扁鵲醫術高明,經常周游列國,四處行醫。一天,他來到虢國都城,聽見街上的行人議論紛紛。原來(虢國太子不知什么原因,一向好好的,突然間就死了。)誰能讀好這句話?(指導讀出驚奇、疑惑不解的語氣。)
2、指導朗讀扁鵲與侍衛官的對話。
(1)、扁鵲對于這件事也感到疑惑不解。(板書:納悶,指導讀準帶有多音字的詞語。)
(2)于是,他忙趕到宮門口詢問侍衛官。輕聲讀讀扁鵲與侍衛官的這番對話。邊讀邊思考,扁鵲詢問了侍衛官哪些問題?
a交流找到的句子。
b指導學生讀出著急的語氣。
C師生分角色讀,生讀扁鵲說的話,師讀侍衛官說的話。
(3)、扁鵲聽了松了一口氣,那是因為通過這三個問題他了解到哪些情況?
生:他知道太子是早晨雞叫的時候死的。
生:他知道太子還未入棺。
生:他知道太子死前感到胸口悶。
(根據學生回答進行板書:早晨雞叫的時候、胸口悶、未入棺)。 (a點名回答 b連起來說)
(3)、是啊,通過這番詢問(師板書“問”),扁鵲知道了太子死時的癥狀是(胸口悶)、死亡時間是(早上雞叫的時候)還了解到太子還沒有(入棺)。根據多年的行醫經驗,扁鵲覺得(太子可能沒有死,太子也許得的是厥癥,太子還有救??)怪不得,他松了一口氣說(煩你通報一聲,就說我是秦越人,能使太子死而復生。)
(4)、根據與侍衛官的對話,扁鵲覺得太子可能沒有死,但也有可能太子真的死了,可他為什么卻說:“我能使太子死而復生呢?”
生1:他這樣說,侍衛官才能讓他進宮為太子醫治。
師:有這樣的可能。
生:根據多年的經驗,他對自己的判斷很有把握。
師:是啊,可見他十分自信。但若是太子真的死了,扁鵲就犯了欺君之罪,那可是要殺頭的,他明知會有這樣的后果,為什么還要這么做?
生2:他是一位醫生,只要病人有一絲生存的希望,也要去為病人醫治。
師:是啊,醫者父母心,扁鵲深知醫生的職責就是救死扶傷,只要病人還有一絲生存的希望,哪怕付出自己的性命,也要為病人醫治!
(出示:扁鵲送了一口氣說:“煩你通報一聲,就說我是秦越人,能使太子死而復生。”
師:誰能讀好這句話? (指導讀出堅定、自信的語氣)
學習課文10---14小節
師:那扁鵲進宮后又是怎樣使太子死而復生的呢?輕聲讀讀課文第11、12小節。
1、學習11、12小節,了解扁鵲如何為太子醫治,并嘗試復述扁鵲為太子治病的內容。
(1) 一讀:要求讀準生字的音。
師:輕聲讀讀這兩段話,要求借助拼音讀準生字的音,注意帶點字的讀音。
(2) 初步了解中醫診斷的方法。
師:切脈,也稱把脈,誰能做一個把脈的動作? 它是醫生診斷疾病時所采用的方法,也是切診中最常用的一種方法。扁鵲在為太子診斷時就使用了切脈的方法,不僅如此,他還貼著太子的胸口凝神聽了一會兒, (a理解“凝神”的意思 b扁鵲把耳朵貼在太子的胸口凝神聽什么?)這種通過聽病人的聲息來了解病情的方法叫做“聞診”。通過診斷,扁鵲斷定太子得的是(厥癥)c理解"厥癥”
(3)二讀:通過邊做動作邊讀句子的形式了解我國中醫的診斷過程。
師:了解了扁鵲診斷的方法,我們一起邊做動作邊讀描寫扁鵲為太子治病的句子。
(4)初步了解針灸。
師:剛才老師發現個別同學在扎針時嘻嘻哈哈覺得很有趣。 你們知道嗎?這種通過扎針醫治病人的方法叫做針灸。要知道,不同的病所扎的穴位也不同,一旦有所閃失,病人也許性命不保。 我們一起再來邊讀句子邊做動作,比比誰最像小中醫。
(5)現在你能試著用上這些表示動作的詞來說說扁鵲是如何為太子醫治的嗎?可以用書上的句子,也可以用自己的話來說一說。出示:安、切、貼、聽、取、扎、撿扁鵲走到太子的病榻前
a自由輕聲說
b同桌互說
c師點名說
2、進一步體會扁鵲醫術的高明。
(1)引讀太子在扁鵲的醫治下變得怎么樣的句子。
出示:不多一會兒,太子的鼻翼開始扇動,眼皮也慢慢睜開了。太子喝了藥,沒多久,就恢復了健康。
(2)“不多一會兒”、“沒多久”這些詞,說明了什么?
生:扁鵲醫術十分了不起,在短短的時間內治好了太子。
師:扁鵲醫術的確高明,他真是妙手回春,藥到病除啊!怪不得國王豎起大拇指稱贊扁鵲(先生真是神醫啊,有起死回生的本領。 )
a點名讀
b齊讀
學習 14小節,體會扁鵲的謙虛
1、讀扁鵲說的話,指導讀出謙虛的語氣。
2、理解“世上哪有死而復生的道理?”這句話的意思。
四、總結全文
師:今天這節課我們學習了第13課(起死回生)。通過學習使我們了解到扁鵲行醫來到(虢國),聽見路上行人議論紛紛,原來(虢國太子不知什么原因,一向好好的,突然就死了。)這使扁鵲十分(納悶)。于是,他連忙詢問侍衛官。通 一番詢問,他了解到,太子死的時間是(早晨雞叫的時候 ,死亡癥狀是(胸口悶),還了解到太子(未入棺)。扁鵲決定進宮為太子醫治。經過治療,太子很快(恢復健康)。國王見了,豎起大拇指稱贊道:“先生真是神醫啊,有起死回生的本領。”)學了課文,你想如何稱贊扁鵲?
師:扁鵲是我國古代了不起的醫學家,早在兩千多年前,他就用望、聞、問、切的中醫治療法使虢國的太子死而復生。要知道,中醫是我國的傳統醫學,具有與中華文化相等的悠久歷史,經過千年承傳已成為中國文化中瑰麗寶藏。
北師大版三年級上冊語文教案3
教學目標:
1.會認“隕”等30個生字;會寫“隕”等30個生字。
2.讀懂課文,獨立回答課后問題。
3.了解有關隕石的資料,對隕石有深入的認識。
4.有感情地背誦。
教學重點:在朗讀中感悟,理解文中所講的知識,激發學生探索大自然奧秘的興趣。
教學準備:收集有關隕石的知識。
課時安排:2課時
教學設計:
第一課時
課時目標:
1.初讀課文,認識本課生字、詞。
2.通過多種形成的朗讀,在朗讀、討論、感悟中理解文中所講的知識,體會我們的愿望。
教學過程:
一、導入新課:
出示學生收集到的隕石的圖片,讓學生初步感知大自然的奧秘,激發學生學習課文的興趣。
同學們看,這就是來自天外的客人——隕石(板書課題:天外來客——隕石)
學生一起讀課題,讀了課題后,你想了解哪些知識?
學生質疑。
二、初讀課文:
1.這些問題,課文中給我們做了介紹,讓我們一起去讀課文,讀時劃出自己不認識的字、詞,用學過的方法先解決。
2.解決學生不認識的生字、詞。
3.分組讀文檢測。
看看,通過剛才的讀文,你都了解了什么?(學生針對剛才課前提的問題,有目的性的進行回答。)在里,引導學生讀好課文。
4.你還有什么問題沒有解決,分小組合作學生,小組討論,在討論的過程中,讓學生了解隕石曾經是星星,它有自己的軌道,能夠發光,它含有豐富的物質,落到地面上以后,它就熄滅了,變成了堅硬的石頭,安靜地沉睡著,使同學們在學習、談論的過程激發起他們探索的積極性。
選擇自己喜歡的語句或感受深的段落,讀給同桌聽,再次體會文中所表達的情感受,激發學生探索大自然奧秘的興趣。
第二課時
課時目標:
通過多種形成的朗讀,在朗讀、討論中理解文中所講的知識,體會我們的愿望。
導學過程:
一、繼續學習課文:
今天我們來繼續學習課文《天外來客——隕石》
同學們想不想讀一讀課文呢?
學生讀文。
二、交流資料,拓展知識:
1.對于隕石,你都了解什么?
把你了解到的知識或者有關信息,介紹給同學們聽。
2.同學交流資料。擴展課外知識。
進一步加深對隕石的了解。
三、結合“語文天地”中的練習進行詞語擴充。
1.給“石”加個偏旁,可以成為新的字,試一試。
2.用“石”能組成多少個成語呀?
石
石
石
石
四、作業:
1.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2.摘抄詞語。
板書設計:
天外來客—隕石
航行在宇宙
穿過大氣層會發光
星星 是由物質組成,含鐵和鎳(堅硬)
落到地上變石頭
北師大版三年級上冊語文教案4
教學目標:
1、認識5個生字,會寫7個生字,學習多音字“的”。
2、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讀出韻味,讀出節奏,感受詩歌的音樂美,理清作者的寫作思路。
3、了解關于隕石的知識,學會圍繞問題進行自主閱讀、探究,激發學生探索大自然奧秘的興趣。
教學重點:
1、用自己喜歡的方法認識本課5個生字,會組詞,會運用,并流利的在課文中朗讀。
2、運用正確的寫字姿勢正確規范的書寫課文中的10個生字,并能熟練運用。
教學難點:
1、有感情朗讀課文,理解課文所講的知識,在感悟討論中,體會我們的愿望,并能用流利的語言表述。
2、在討論交流中,激發學生探索大自然奧秘的興趣。
教學準備:
隕石的資料圖片。電腦課件。生字卡片。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一、課前準備。
查閱資料,了解有關隕石的知識。
二、質疑導入新課。
1、同學們,老師這兒有幾張隕石的圖片,大家觀察一下,它與普通的石頭有什么不同?
2、今天就來學習新課。板書課題:天外來客——隕石3、看到這些石頭,你想知道些什么?(讓我們帶著問題到課文中看看吧。)
三、初讀課文,整體感知。
1、自由讀課文,讀準生字的字音,把句子讀通順。
2、指名讀課文,大家認真聽,課文中的生字,句子有沒有讀準確。
3、認讀新的生字朋友。(出示生字卡片)這些生字朋友誰已經認識他們了?
4、(課件出示所有生字)說一說你覺得哪個字比較難記,有沒有好辦法能幫助記憶?
5、在初讀課文后,你對隕石有了哪些新的了解?
6、你還有哪些問題沒有弄明白?
四、細讀課文,交流感悟。
1、帶著不明白的問題,小組合作讀書,結合自己課前查找的資料,討論交流,解決不明白的問題。
2、各小組匯報學習收獲。其他同學認真聽,如果有不同的意見和想法,一會兒可以加以補充。(隕石在宇宙中是一些星體,沿著自己的軌道不停的航行,當它和大氣接觸時,由于分裂變成了小碎快來到了地球上。)(它們在天上其實自己也不會發光,是太陽的光照在它們身上,我們才感覺它一閃一閃的。)
3、(出示)“它是一塊沉睡的物體,還沒有被生命喚醒。”
(1) 理解“沉睡,喚醒”
(2) 課文為什么這樣說,你從中體會出什么?(它們來地球可以讓我們研究宇宙中星體的結構。)
4、大家想一想,從隕石身上我們還可以研究出些什么?它還能告訴我們一些什么事情?
5、齊讀課文最后兩小節。
(1)你覺得它會在回憶什么?
(2)理解“信使”的意思。
(3) 一塊石頭又怎么能當信使呢?
(4)你們想知道隕石過去的哪些行蹤?我們來問問隕石吧!
(5)問了這么多,又怎么能得到答案呢?(只有去不斷的探索和研究)
五、作業設置。
課后繼續查找資料,準備下節課講隕石的故事。
第二課時
一、講隕石的故事。
把自己找到的關于隕石的故事,講給同學聽。
二、寫字。
1、觀察田字格里的生字,注意字的結構和筆畫的位置。
2、組內分析字的結構。
3、你覺得哪個字難寫,指出來大家幫助。
4、教師范寫“熄、睡、默”三個難寫的字。
5、學生練習寫這三個字。
6、在字帖上練習寫字。強調寫字的姿勢,養成正確的寫字習慣。 學生在課前查閱有關隕石的資料,初步掌握有關隕石的知識。
學生觀察隕石圖片,從而發現問題,與大家交流。
學生齊讀課題,讀后提出自己特別想知道的問題。(1)隕石在天上也是石頭嗎?(2)為什么會來我們地球,來地球干什么?……學生 自由讀課文,在讀書中認識生字,并能把句子讀的正確通順。
學生聽讀課文,在聽讀中,集體糾正字音,爭取把課文讀正確。學生認識新朋友。
在認讀中發現難記的字,并在集體的交流中加強記憶。
學生發現:原來隕石既是石頭也是星星。
學生指出沒有弄明白的問題
(1)它是星星時在天上什么樣?為什么來我們地球?
(2)星星在天上是一閃一閃的,為什么來到地球就成了不發光的石頭?
(3)它來地球干什么?
學生在小組中合作學習,通過反復的朗讀,交流體會不明白的問題。匯報學習收獲,組與組之間相互補充。共同探究。
學生讀句子,理解“沉睡,喚醒”的意思。從而體會,有所感悟。(原來這里的“沉睡”指的是那些沒有被我們研究的隕石,而“喚醒”是正等著我們去研究。)
學生根據自己查找的資料,想一想,從隕石的身上,我們人類還可以發現什么?它究竟還能告訴我們些什么?
學生齊讀 最后兩小節。理解“信使”的意思。根據前面了解的知識,說一說這塊天外來石的確能帶來宇宙的信息。學生展開想象,問隕石自己想知道的天外的事。從而感受只有不斷探索,才能找到想知道的答案。
學生在課后繼續查找資料,準備隕石的故事。
學生講隕石的故事。
學生觀察田字格中的生字,注意字的結構和筆畫的位置。
指出難寫的字,集體指導。
學生練寫三個難字。
在字帖上練習寫字。有正確的寫字姿勢,養成良好的寫字習慣。
學生在課前查閱資料,能夠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對學習課文很有幫助。
學生自覺的質疑,能激發想象,鍛煉學生的分析思維能力。
把生字當成朋友,能激發學生的識字興趣。發現難記的字,想辦法,能培養學生獨立識字,喜歡識字。
讓學生的思維一直處在提問的狀態中,有利于學生對知識的探究。
小組的合作學習,能讓每個孩子有發表想法的機會,小組的學習匯報,是大家共同的智慧,效果會比較好。
學生的發散性思維,進一步激發了學生探索大自然奧秘的興趣。
學生在自主交流中指出難寫的筆畫,比老師一味的講效果要好的多。
作業
1、 抄寫生字,并練習組詞。
2、 有感情朗讀課文,把隕石告訴你的事情,講給爸爸媽媽聽。
3、 讀后思考,發現詩歌在寫法上的規律。
選做作業
繼續查找隕石的資料,準備隕石故事交流。
板書設計:
星星 ↓ 天外來客——隕石 ↓
信使 :帶來宇宙的信息 石頭
北師大版三年級上冊語文教案5
一、教學目標
1、學習本課生字新詞。
2、學習生字新詞,理解“瑰麗” “酷似”“盛譽”“快慰”“姍姍來遲”“屢屢奪魁”“奉為至寶”等詞語的意思。
3、讀課文,弄清楚課文內容。
4、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二、教材分析
這篇課文所講的故事生動形象,重點引導學生理解“我”在發現中國石的過程中的表現及大家看到后的做法,抓住“我”的表現——“注視”、“不禁喊”,連長拿出裝軍功章的盒子,文書在上面寫上金字,囑咐我要精心保管等,體會駐守在戈壁灘上的戰士們的強烈的愛國之情,并從中受到感染。
三、學校及學生情況分析
1、這篇課文距離學生較遠,學生理解起來有一定困難。老師要調動孩子的積極性,充分使用所有的識字方法識字。采用不同的讀文方式,讓學生盡快熟悉課文。再采用自讀,同桌、小組合作讀的方式讀準讀通課文。重點指導:“姍、視、酷、偎”在書寫時要多加指導;“戈、繁、存、覽”指導學生找準部首。
2、課文重難點突破:教學中,指導學生把“我”是怎樣發現中國石的句子畫下來,說說哪些詞語是重點,由于文中多處使用引號,可以找出相關的語句讀一讀,老師注意恰當的引導,把戰士們對祖國的愛表達出來。
四、課前準備
1、老師準備:生字詞卡片、中國地圖。2、學生準備:查找戈壁灘的相關知識。
五、教學設計
(一)導入。揭示課題,提出問題
看了《中國石》這個題目,你們有什么問題嗎?(“中國石”在哪兒?它是什么樣子的?為么叫它“中國石”?它是誰發現的?怎么被發現的等等)
(二)范讀課文,了解大意
1、下面請同學們帶著這些問題聽老師將課文朗讀一遍。
2、課文主要寫了什么?(主要寫了駐守在戈壁灘上的“我”揀到一塊酷似祖國版圖的
中國石”,“我”和戰友們都很珍愛它。)
(三) 初讀課文。
1、師:請同學們自己讀讀課文,邊讀邊圈出你不認識的字。
生:學生大聲讀課文,邊讀邊圈出不認識的生字。
2、按“預習”要求,了解戈壁灘上的一塊石頭,邊防軍戰士稱它為“中國石”,這是為什么?看看哪些自然段是寫作者揀到“中國石”的經過的,哪些句子是描寫“中國石”的樣子的,畫上記號。
(駐守在戈壁灘的解放軍戰士,揀到一塊形狀和祖國版圖相似的石頭,十分珍愛它,所以稱它為“中國石”。)
3、自由讀課文。在老師的輔導下結合句子的意思,通過查閱工具書,自學(可同桌議論)生字新詞,并正音正字。
指名分自然段朗讀。檢查學生能否讀正確。
[評析:在老師的指導下,通過反復的朗讀,小組合作學習,逐步解決了不認識的字。]
(四)精讀課文
1、默讀思考每一自然段的意思。
2、具體寫揀石和發現“中國石”經過的是哪幾個自然段,課文可分為幾段? 討論歸納。
3、 通觀全文,在了解本課主要事件基礎上,讀懂每個自然段,練習概括自然段段意。
提示:一種方法,確定誰,做什么或什么,怎么樣;一種方法,分清主次,抓住主要的。
步驟:先了解自然段共幾句話;再了解每一句話說了什么;再看哪一句是主要的,并畫上記號。概括自然段段意時,可以摘錄原句,可以把重點詞語、短句拼湊成一兩句話,或根據主要內容,編寫段意。
[評析:歸納和概括的能力的培養是一件比較困難的事,但是學生如果在教師的有序的指導下那么這種能力的形成就變得容易的多了。]
(1)概括自然段段意:
第1自然段:戰士們常常揀石頭,還舉行“賽石會”。
第2自然段:一個初夏的早晨,我奔出營房揀石頭。
第3自然段:我把可心的石頭一顆顆揀起來。
第4自然段:趕車的小姑娘邀我去珍珠泉洗石頭。
第5自然段:我們舀泉水洗石頭,發現一塊像祖國版圖形狀的“中國石”。
第6自然段:“中國石”正像祖國版圖——傲然挺立的雄雞。
第7自然段:“中國石”表面皺痕與祖國大陸地貌相似。
第8自然段:大伙精心保管“中國石”。
第9自然段:“賽石會”上,“中國石”贏得了“寶石”的盛譽。戰士們感到祖國就在我們身邊。
(2)引導討論劃分結構段:
提示:①內容一致或緊密相關的應歸并為一大段。(一般表現為相關的地點、相同的時間或較集中的情節。)②個別自然段跟其他自然段既不好保持一致,也不緊密相關,有獨到的意思,就單獨“提升”為一大段。
第一段(第1自然段):戰士們常常揀石頭,還舉行“賽石會”。
第二段(第2~8自然段):我揀到一塊“中國石”。
第三段(第9自然段):戰士們喜愛并精心保管“中國石”。
(3)議論一下為什么這樣分段:
①第1自然段為什么需要獨立成段(第一段)?
(第1自然段是文章的開頭,它交代了兩點:戰士們駐守的戈壁灘上,沙海和碎石是環境特點。因此,戰士們揀石、賽石就成了他們的重要活動內容。這一段既交代了事情發生的環境特點,又總括說明課文的主要內容,給“中國石”的故事做了鋪墊。)
②為什么第2~8自然段可以歸并為第二段?第9自然段為第三段?
(第二段從第2~8自然段,寫了揀“中國石”的經過及大家對它的珍視。第三段,也就是第9自然段,寫了“中國石”成為大家的至寶。從時間和地點的轉換上,也不難看出兩個段落的不同:前者是一個初夏的早晨,地點在營房以外的大漠之上;后者是在“我”揀到“中國石”之后,已經回到了哨所,以及“在以后”的“賽石會”上,“中國石”屢屢取勝和對大家的鼓舞等,是哨所里的活動。)
[評析:不單單讓學生了解怎樣分段,而是在多種形式的配合下讓學生明確為什么這樣分段,即方法比結果更重要。]
(4)小結。
根據表達的需要,文章一般都要分段。學習分段,歸納段意,是讀懂全文,領會內容的必要手段。練習好分段、歸納段意,重要的是要先通觀全文,了解全文大意,再認真讀懂每一個自然段,通過歸并自然段,劃分段落;再從自然段的歸納、提煉中,抓住主要內容,用簡練的語言寫出大段段意。
(5)質疑問難后,指名讀課文
評析:注意自然段、特別是大段之間,停頓時間要長些。]
(五)講讀第一段
1、指名讀,思考:這一段交待了什么?(交待了我是什么人,我們生活的環境,“我”成為石頭迷的原因。)
2、我們駐守在什么地方?(戈壁灘)戈壁灘是個怎樣的地方呢?誰能用課文中的詞句來回答?聯系上下文想想“舉目”是什么意思?(抬起眼睛看)“漫灘”換個詞語來說就是什么?(遍灘、全灘)
[評析:把生活中的感知帶到課堂中來,讓學生介紹自己掌握的有關戈壁灘的知識,使學生達到情感上的共鳴。]
3、用“因為……所以……”的句式說說“我”怎么會成為石頭迷的?
4、齊讀第一段。
(六)識記生字字形,書寫生字
[評析:讓學生選自己認為難寫的字練習寫,尊重學生的個性差異,學生寫的很有興致。]
(七)作業: 朗讀課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