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科版三年級語文教案范文
編寫教案要依據教學大綱和教科書。從學生實際情況出發,精心設計。一般要符合以下要求:明確地制訂教學目的,具體規定傳授基礎知識,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關于教科版三年級語文教案范文,歡迎大家閱讀參考學習!
教科版三年級語文教案范文1
教學目標:
1、培養學生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的能力。
2、理清課文條理,理解課文內容,學會熱愛生活。開始感受“一切過去的都會成為美好的回憶”。
3、認識雙線格內的10個字,會寫田字格內的12個生字。
教學重點: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教學難點:理解“風一樣的日子”的意思。
教學準備:
多媒體課件、圖片、音樂。
教學過程:
一、創設情景,導入新課。
1、展示多彩的兒童生活圖片,并配上歡快的音樂。說說你看到了什么?孩子們快樂么?這些圖片為我們展示了五彩繽紛的童年生活。有一群孩子,他們的童年過得像風一樣,那又是什么樣的日子呢?(板書課題)
2、齊讀課題,質疑:看到題目你最想知道的問題是什么?
二、初讀課文,理清條理。
1、用自己喜歡的方式自由讀課文,要求讀得正確流利,遇到困難的地方用?標出來。
2、同桌或前后桌互讀互聽,指出讀得好的和不足的地方,再讀一讀。
3、再讀課文,理清條理。
★課文講了什么內容?板書(童年生活)
★討論課文寫了哪兩件事?板書(捏泥人、野餐)應該怎樣分段?
★匯報。
三、品讀課文,理解內容。
1、讀一、二自然段,學生自讀課文后匯報,教師點撥
A、這風一樣的日子指什么樣的日子 ?板書(像風一樣)
B、這句話的修辭。
C、省略號的作用。
2、讀3、4自然段。分小組討論學習
A、捏出了那些泥人、泥物。
B、用什么詞形容泥人、泥物。討論不懂的詞的意思,說一說用這些詞的好處。
C、用 ——畫出歌謠,并讀一讀。
D、讀最后一句,畫出“三美”。
E、兩個省略號的作用。
3、分析5自然段。指名讀,孩子們高興么?你從哪看出來的?板書(美好)
4、齊讀最后一自然段。討論:課文中有哪兩句話幾乎是一樣的?動筆畫一畫,讀一讀,想一想:這是不是重復了,說說你的理解。理解課文前后照應的寫法。
四、總結
1、說說你對“風一樣的日子”這句話的理解。板書(像風一樣)
2、全文的結構。
五、拓展延伸
回憶你小時候哪些日子像風一樣,說給大家聽。
教科版三年級語文教案范文2
教學目標:
1、學習課文,理清課文條理,理解課文內容,學會熱愛生活,開始感受“一切過去的都會成為美好的回憶”。
2、培養學生正確、流利、有感情的朗讀課文的能力。
3、認識10個字,會寫12個字。
教學重點: 有感情的朗讀課文。
教學難點:理解“風一樣的日子”的意思。
易錯點:“烤”的字形 拓展點:閱讀童謠,提高閱讀能力。
問題預設點:在學習生字時,注意引導學生發現形聲字特點,提高識記效率。
教學準備:
童謠,課件
教學時間:
2課時
教學過程:
一、創設情境導入 播放歌曲
《童年》,學習一篇回憶童年的文章。板書課題。
二、讀文理解內容
初讀課文,了解課文的主要內容。
1、用自己喜歡的方式自由讀文。
2、正音。
精讀課文,理解課文內容。
1、通過引導學生有感情的朗讀課文,想象畫面。
2、質疑、討論。 文中有那兩句話幾乎是一樣的?畫、讀、想,說說你的理解。
3、讓學生在讀中體驗,在讀中感悟。
三、識字寫字
1、利用形聲字特點,提高識記效率。
2、重點指導易錯字“鹽”和“烤”的字形。
3、獨立完成“自選詞語”。
四、練習
1、把自己搜集的童謠與同學交流。
2、結合課文,展開想象,完成仿寫。 泥物擺滿了一大片河灘,有 的 、 的 、 的 ,有 的 、 的 、 的 。
資料收集:童謠是民間文學的一個組成部分,是萬紫千紅的文苑中很有特色的一 束瑰麗之花。它經過民間長久流傳,精煉爽口,和諧押韻,同詩歌一樣具有音樂 性,它從孩子們的心理、生活、游戲情趣、 童話世界意向,以及兒童語言的感受出發,口傳而成,比起大人唱的山歌、朗誦的詩歌,要開放自由得多。
童謠的特點:句式自由;結構多變;比興特多; 聲韻活潑;情趣深厚;意境清新;言語平白;順口成章。
教科版三年級語文教案范文3
教學目標:
1、能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2、理解文章的內容,理清文章的條理,培養學生熱愛生活,感受生活的快樂。
3、結合課文內容,展開合理想像,訓練學生說寫能力。
教學重點:
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教學難點:
1、理解“這風一樣的日子”的含義
2、發揮想像,模仿文中相關內容進行練說
教學流程:
一、談話激趣,引入新課
同學們,你們在夏天最喜歡玩什么?(雨天玩水、滑旱冰、騎車、放風箏....)而在鄉村孩子 的童年記憶里,泥巴是他們的珍愛。今天,我們來學習一篇回憶童年的課文。板書課題,師生齊讀課題。
二、初讀課文,整體感知
1、讓學生自由朗讀課文,要求讀準字音,讀通讀順句子。
2、檢查識字
3、找學生“開火車”讀文,檢查學生的朗讀情況,并加以指導,幫助其糾正。
4、再讀課文,理清條理,弄清:課文講了什么內容?討論交流后,板書: 涅泥人,泥物 孩子們 備下野餐 課文主要講了孩子們捏泥人,泥物活靈活現,餓了累了備下野餐,快樂無比。
三、品讀課文,理解感悟。
1、文中的哪些段落語句讓你感受到童年的快樂呢?我們再次走進課文,默讀課文,找到并畫出你喜歡的段落句子。
★讓學生選擇自己喜歡的句段讀。
★班上交流。先把自己喜歡的句段有感情地讀給大家聽,然后再說明喜歡的理由。 對學生的表現進行評價,并加以指導:要讀出開心、快樂的情感。
A、第3自然段
(1)“撒歡”是什么意思?你有沒有撒歡的時候?都是在什么情況下撒歡的?
(2)一個“撒歡”,多么形象,多么傳神,孩子們玩泥巴的急切心情躍然紙上。
(3)再讀這部分,看你能不能讀到那些玩泥巴孩子的心里去!
B、讀捏泥人泥物一段(第4自然段)
(修飾詞用的比較準確,使孩子們捏出的泥人泥物活靈活現)
(1)想想看,孩子們除了涅書中提到的人、物外,還可能捏些什么?它們又各有什么特 點?請依照書中的格式試著說一說。
(2)讀這一部分時,注意語調的抑揚頓挫,表現出一種活潑、快樂的感情。
(3)這部分寫出孩子們捏得盡興,還寫出了唱得盡興。誰來讀一讀?
(4)這段話還寫出了“三美”白牙、黑泥鰍、紅泥哨寫出色彩之美。 清亮亮。脆生生用ABB式寫出聲音之美。
為秋日沉寂的田野平添了無限生機寫出人與自然的和諧之美。
C、餓了累了準備野餐這一段(第5自然段)
用了“不是…就是”說明孩子們是不愁吃的,在尋找吃的過程中體會到孩子們的天真快樂。用這個關聯詞語說話。
2、引導學生討論
(1)文中有兩句幾乎一樣的話,把他們找出來畫出來,然后觀察它們在文中所處的位置,讀一讀,再動腦想一想:這兩句話是不是重復了?說說你是怎么理解的。
(2)在開篇部分寫“這風一樣的日子喲”結尾部分寫“啊,童年的泥巴,那風一樣的日子喲”是比喻句,開篇說明童年時光雖然美好,但更為短暫,感嘆時光流逝之快。結尾與開頭相呼應,說明作者對童年十分眷戀。
四、總結
童年是金色的,童年是一首歡快的歌,玩泥巴師童年生活中一段最快樂的時光,那活靈活現的泥人,泥物是多么讓人難以忘懷呀!
板書設計:
童 年 的 泥 巴
捏泥人、泥物——捏得盡興
孩子們 唱得盡興 快樂無比
備 下 野 餐——吃得盡興
教科版三年級語文教案范文4
教學目標:
1、理解課文內容,能根據課文中的句子展開想象,弄懂愛心項鏈 的含義。
2、教育學生要樂于幫助有困難的人,做富有愛心的人。
3、能正 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教學重難點:
理解課文內容,弄清愛心項鏈的含義,并從中受到感染和熏陶
學情分析:
用自主、合作、探究的方式學習,使學生與學生之間、學生與文本之間充分對話,進行情感的交流,心靈的碰撞,達到?教是為了不教?的目的。根據文前提示引導學生自主獨立閱讀。
教法與學法:
通過讀去領悟、揣摩、發現、體驗課文的真諦,陶冶情操,掌握略讀的方法。以課文為依托,回歸生活,說一說身邊善良的人和助人為樂的事,進行多角度、多層次的拓展延伸。
教學準備:
多媒體課件
教學用時:
2課時
教學過程:
一、設疑激趣,導入新課。
1.出示一條項鏈問:?老師手中拿的是一條什么樣的項鏈?說一說你對項鏈的了解。?
2.你聽說過用愛心串成的項鏈嗎?(板書課題)3看到課題最想知道什么?
二、初讀課文,感知愛心
1.用自己喜歡的方式自由讀課文要讀準字,讀通句子,用自己喜歡的符號標出要認的字,并多讀幾遍生字說在的詞語和句子。 個性補白
2.同坐合作度課文,一人讀一人聽,互相檢查生字的識記情況。
3.默讀課文,是考課文主要寫了什么? 4.指名回答課文主要寫了什么。(幫助別人不要酬謝,只求一句。)
三、品讀課文,感悟愛心
1、小組合作合作學習。 要求:畫出感受深刻的句子反復誦讀,互相交流讀后感受。
2、全班交流,感悟重點詞句。
★他的家離小鎮有幾十公里的路程,中間是一大段崎嶇的林間沙路。?
①結合圖片理解?崎嶇?一詞。
②抓住?幾十公里?和?崎嶇?體會路長且難走。
★一路上冷冷清清,狂風翻卷著雪花肆虐地狂舞著,天開始黑線來了。?
①理解肆虐一詞的含義。 ②抓住這句話體會當時和環境惡劣,克雷斯處境困難。
③指導朗讀1、2自然段,抓住重點詞句讀出環境的惡劣。
④指名讀,師生評議。
★先生我的車子壞了,您能幫幫我嗎??克雷斯近乎哀求的說。
①理解哀求一詞的意思。
②克雷斯為什么用哀求的語氣?假如這個中年人不幫助克雷斯結果會怎樣?(如果沒有青年人的幫助,克雷斯可能整晚都會困在這個偏僻的鄉間小路上。)
③指名讀這句話,把這種哀求的語氣表現出來。
★中年人說:‘不用了,我不要求回報,但我要你給我一個—在別人遇到困難的時候,你也盡力幫助他。’?
①抓住??體會中年人真誠助人、不求回報并希望把這種品德傳播開來的優秀品質。
②指導朗讀第三自然段。(指名讀、分角色讀、小組賽讀。)
★在以后的日子里,克雷斯幫助了許許多多的人。每當人們要對他表示感謝時,他總是把那中年人要他的話告訴給他們。? 引導學生體會?每當??總是???,恰當概括了克雷斯忠實于自己的諾言、真心助人、不求回報、一直將愛心傳遞下去優秀品質。
★青年竟說出了克雷斯曾經聽過的那句話:‘我不要回報,但你要給我一個??’克雷斯的心里頓時涌起一股暖流。?
①通過理解?竟?字的意思,體會中年人的話得到了廣泛的流傳,千千萬萬個像克雷斯一樣的人在幫助別人的同時也將這樸實卻寓意深刻的話傳播下去,傳向全世界。
②指導朗讀,讀出意想不到的語氣。
★朗讀最后一個自然段,理解課題的含義。 有一種項鏈可以亙古不變,直到永遠,那就是愛心項鏈。愛心項鏈穿起了顆顆真誠的心,讓我們拾起這根金線,也做一個串項鏈的人吧!
四、回歸生活,暢談愛心
1.引導學生結合自己的學習和生活談一談曾經做過的、聽過的、看過的或是自己接受過的有關愛心的事。
2.展示感動中國人物,師生共同講述有關故事。
3.引導學生將自己讀文后的感受提煉成一句話寫下來,并寫上自己的名字教師巡視,學生交流。
五、擴展閱讀傳遞愛心
1.讀《小學語文閱讀資源》中的文章《一盒蛋糕》。
讀后同坐說一說窮苦老人和商店老板各是怎樣的人?
2.課外閱讀《小學語文閱讀資源》第十五課《快樂》。
(1)把這個故事讀給家人聽。
(2)和家人說一說小松鼠會用?快樂?造一個怎么的句子呢?
板書設計:
愛心項鏈
愛心 善事
愛心項鏈
金錢(串) 珍珠
教科版三年級語文教案范文5
教學目標:
1.讀課文,讀懂“愛心項鏈”的含義。
2.教育學生要樂于幫助有困難的人,做富有愛心的人。
3.培養學生的自主閱讀能力。
教學重點:
讀懂課文內容,理解愛心項鏈的含義,并從中受到感染和熏陶。
學情分析:
三年級學生有了一定的閱讀理解能力和自學能力,本單元的內容以真情、關愛、善良為主題,通過《真情的回報》、《那只松鼠》、《美麗的橋》的學習,學生感受到了真情的美好,懂得了付出真誠才能收獲真摯的感情,再理解本課的“愛心傳遞”比較容易。在教學中要引導學生自學、合作、探究的方式學習,使學生與學生之間、學生與文本之間充分交流、感悟。
教學時間:
一課時
教學過程:
一、導入新課
1、激發興趣,談話導入
師:同學們,你們都見過什么樣的項鏈呢?(課件出示“項鏈”,項鏈就是把珠子等裝飾品連成一串)那誰知道愛心是什么呢?(課件出示“愛心”,愛心就是去幫助別人、關愛別人。....)把“愛心”和“項鏈”連起來就是我們今天要學的《愛心項鏈》。
板書課題《愛心項鏈》
二、初讀課文,自學感知
師:看了課題后你有什么想知道的嗎?
生1:什么是愛心項鏈?
生2:誰做了愛心項鏈?
生3:作者想告訴我們什么?
生4:..... (學生提的問題歸納為三個,簡單的寫在黑板上)
師:請大家帶著剛才提出的問題,選擇自己喜歡的方式讀課文。
(課件出示讀課文的要求)在讀的時候注意把字音讀準,把句子讀通順,遇到難讀的字多讀幾遍。同時想一想課文講了一件什么事?(生自由讀課文) 學生讀課文
自主學習,同桌交流互助
1、檢查詞語,掃清障礙 出示(本課需要認識的字詞)
A、同桌互相識字,比賽讀
B、選擇自己喜歡的詞語說一句話
2、了解大意,概括課文的主要內容
師:這些詞語你們都讀準了,那課文講了一件什么事呢? (引導學生從故事發生的原因、經過、結果來概括)
師:能不能根據課文內容完成下面的填空呢?
( )在先后得到了( )和( )的幫助,懂得了( )。
3、答疑解惑,解決同學們提出的問題 (鼓勵學生表達自己的不同感悟和不同想法)
第一個問題:愛心項鏈就是用愛心去幫助別人,去做善事,把所有人用愛心做的善事連 在一起就是愛心項鏈。 第二個問題:中年人、克雷斯、青年人和許許多多有愛心的人 第三個問題:作者希望這種愛能傳遞下去,讓更多的人去幫助有 困難的人。 (三)感悟愛心 師:不知同學們在讀課文的時候注意到沒有,克雷斯先后兩次得到別人幫助的時候,都聽到了相同的這句話,齊讀(出示句子:“我不要求回報,但我要你給我一個——在別人遇到困難的時候,你也盡力去幫助他。”)
師:那他都是在什么情況下聽到這句話的?聽后又有什么感受呢?接下來請同學們深入讀課文,想一想,然后在小組內交流一下感受。 學生小組內交流后全班匯報。
過渡:是啊,做了好事,不求回報,最后別人又以愛心回報他,怎能不叫人感到欣慰?
4、師質疑,感受愛心的傳遞。
師:學到這兒,老師有個問題想問問大家,克雷斯居然在六年后聽到了這句相同的話,你想想可能發生過什么樣的事呢?那這六年中又會發生什么事,六年后才有可能聽到這句話?(想象:在以后的日子里,許許多多的人又幫助了更多的人,每當更多的人要對他們表示感謝時,他們總會把這句話告訴給那些人。) 過渡:正象同學們所說的(出示:在以后的日子里,克雷斯幫助過許許多多的人,每當人們要對他表示感謝時,他總會把那中年人要他的話告訴給他們。)
師:因為,在別人急需幫助的時候幫一把,只是舉手之勞而已,所以中年人會說—— 在得到了別人的幫助后,又怎能不去幫助別人不去兌現呢呢,所以克雷斯他也會說—— 當克雷斯再次遇到困難時,青年人伸出了援手,他也這樣說——
師:多么樸實的話語,多么溫暖人心的話語,中年人把愛心和這句話送給了克雷斯,克雷斯又送給了許許多多的人,最后這句話又回到了克雷斯這里,這其中又有多少人在奉獻著愛心,傳播著這句話,才組成這串世界上最珍貴的愛心項鏈。這就是愛心的傳遞。
同學們,學到這兒,我相信你們已經解決了課前的疑問,什么是愛心項鏈呢?僅僅有愛心行嗎?僅僅只做善事行嗎?那我們要怎樣做呢?對了,這愛心需要你的傳遞,我的傳遞,他的傳遞,只有這樣這串愛心項鏈才會越穿越長,這愛心會遍布世界的各個角落。
三、拓展閱讀,體會愛心。(附:《一杯牛奶》稿)
師:今天,老師也給大家帶來了另一個愛心故事《一杯牛奶》,讓我們一起去細細品味這根愛的珠鏈上那感人的一幕。請同學們拿出你手中的閱讀材料自主閱讀,看看你從中又讀懂了什么?動筆畫一畫文中最感動你的句子,并把你的感受寫在旁邊,一會兒我們交流。
學生自由讀文后匯報(鼓勵學生感悟不同的句子)
師:同學們,杯子里裝的僅僅只是牛奶嗎?還裝著什么?
師:姑娘當年為小男孩奉獻愛心的時候,從沒想過要回報,而今天卻得以真情的回報,這就是愛心的傳遞。
四、感情升華
課件出示(音樂)世界上最溫暖、最令人感動、最美好的一個字眼就是“愛”。愛是什么?愛是對他人的同情、關注和給予;愛是充滿人情味的社會溫情。如果我們每個人都像文中的中年人、克雷斯、青年人那樣,在別人遇到困難時滿懷愛心的去幫助他們,那么這個世界就會充滿愛,這種美德就會代代相傳,成為世界上最珍貴的東西。
請同學們舉起書,用心的讀最后一段,用心的讀給自己聽,用心的讀給身邊的人聽,用心的讀給所有人聽。 生齊讀最后一段。 出示課件,最后一段,(愛心是無價的,他不需要回報,但卻可以心心相印。如果說每一件善事都是一顆珍珠的話,那么我們的愛心就是一根金線。用金線把珍珠穿在一起,就成了世界上最珍貴的愛心項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