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班藝術教學活動教案及反思
藝術是廣泛的人類活動(或其產品),涉及創造性的想象力,旨在表達技術熟練程度、美感、情感力量或概念 觀念。下面是小編給大家整理的中班藝術教學活動教案及反思,僅供參考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中班藝術教學活動教案及反思1
活動目標
1、通過玩手形游戲,發展幼兒的想象力及創新能力。
2、嘗試在手套上畫,貼的技能。
3、培養幼兒在手的造型上進行大膽夸張的裝飾、涂畫,能打扮出美觀的圖案。
活動準備
1、課前教幼兒玩手形游戲。
2、手套每人1副 、水彩筆、膠棒、彩色紙、皮筋、幕、磁帶、魔術用具
活動過程
一、以游戲的形式導入主題
1、請幼兒帶著手套聽音樂進入教室。
2、教師在幕后分別出示1只手1雙手吸引幼兒的注意,“啊!”這是一雙會變魔術的手。
請魔術師隨著音樂變魔術。
3、請幼兒上來嘗試變魔術,用手套做各種不同的造型。讓幼兒說說自己做的是什么,是怎么變的。請全體幼兒來學一學。
二、教師進行展示
教師也來變魔術。
出示裝飾好的小螃蟹、孔雀、小兔、小荷花……
三、幼兒創作
1、鼓勵幼兒大膽創作,可以運用畫、粘貼的技能。設計別人不一樣的手套畫。教師可進行適當的啟發和指導。
2、指導幼兒可以利用左右兩只手套拼在一起作畫。
3、幼兒比一比誰設計的最漂亮。
四、作品展示
請幼兒帶著自己的作品和魔術師一起聽音樂“變魔術”。
中班藝術教學活動教案及反思2
一、活動目標:
1、感受樂曲中詼諧快樂、熱烈喜悅的情緒變化。
2、了解音樂的結構及背景,掌握音樂中的勻速節奏。
3、能通過想象,創編動作表現生活中各種鐘表形象。
二、活動準備:
PPT、音樂《鐘表店》 、魔法棒、花環、巫師帽
三、活動過程:
(一)律動進場《報春》
(二)配合PPT,引導完整欣賞音樂一遍
師:今天老師請小朋友們欣賞一首由瑞典音樂家安德松創作的曲子《鐘表店》
師:這首曲子的名字叫什么?
是哪位音樂家的作品?(它是瑞典音樂家安德松的作品,有一天晚上安德松路過一家鐘表店的時候聽到里面發出各種鐘表的聲音,他很有感觸就創作了這首曲子,所以這首音樂的名字就叫《鐘表店》)。
師:你們覺得鐘表們在干什么?如果你們是小鐘表你想怎么跳舞呢?
(三)幼兒一邊欣賞音樂,一邊聽教師結合音樂性質講故事,并引導幼兒做相應的動作,進一步感受音樂。
師:你們想象得真豐富!現在我邀請大家來當小鐘表,一起參加一場鐘表舞會吧。
(1)深夜,所有人都睡著的時候,12點的鐘聲敲響了。鐘表店里的小鐘表們都醒來了,紛紛從貨架上跳了下來,跳起來好看的鐘表舞。(引導幼兒伴隨音樂性質自由舞蹈)。
(2)不一會兒,它們的好朋友花仙子也來啦!她帶著鐘表們飛翔著跳舞,玩的很開心。(教師帶花環扮花仙子,帶幼兒一起舞蹈)。
(3)時間過的真快啊,花仙子要走了,小鐘表們又跳起了好看的鐘表舞。(幼兒自由發揮各種展現鐘表的舞蹈動作)
(4)嘿!是誰來啦?原來是可愛的小巫師,她用魔法棒一揮,鐘表們就都轉起圓圈來啦!一圈又一圈。(教師扮演巫師,用魔法棒指到哪個鐘表,哪個鐘表就轉圈)。
(5)不知不覺中,小巫師也悄悄離開了,小鐘表們又跳起來好看的鐘表舞。(幼兒自由發揮創編動作)呀!人們要起床啦,小鐘表們趕快回到自己的貨架上的位置站好,舞會結束了,一切都回到了原來的樣子。
(四)引導幼兒分段欣賞音樂
師:這真是一首節奏歡快、有趣的音樂,剛才小朋友們欣賞了,也表演了,現在老師請大家來說說音樂。老師把這首音樂分成了五段,我們一起來分段欣賞一下。
(1)欣賞第一段音樂,感受音樂中的勻速節奏。
師:這段音樂給你什么感覺?(像滴答滴答的鬧鐘聲一樣,是很勻速很歡快的節奏
(2)欣賞第二段音樂,感受音樂的柔和變化。
師:跳完了鐘表舞,它們的好朋友誰來了呀?(花仙子)
這段音樂跟第一段有什么不同?(這段音樂很柔和很優美,因為花仙子飛起來的時
候非常優雅)
(3)欣賞第三段音樂,熟悉主旋律的勻速節奏。
師:時間過的真快啊,花仙子要走了,小鐘表們又跳起了好看的鐘表舞。我們再跟著音樂跳跳鐘表舞吧。
(4)欣賞第四段音樂,感受音樂中特別的音樂點。
師:這段音樂中,哪里很特別?快豎起小耳朵認真聽。
師:是誰來參加鐘表們的舞會啦?(小巫師),她有一根神奇的魔法棒,碰到誰,誰就會轉好看的圈兒。(這段音樂聽起來感覺很幽默很詼諧)
(5)欣賞最后一段音樂,掌握音樂中的勻速歡快的節奏。
小結:這首曲子的第一、第三和第五段都是一樣的,節奏勻速,就像鐘表有規律地在轉動一樣,第二段花仙子飛來的音樂比較柔和,第四段巫師來的音樂比較特別,有鬧鐘的聲音,就像小鐘表們在轉圈一樣。
(五)教師引導幼兒跟著音樂自由表演
師:現在老師要邀請兩位女朋友當花仙子、兩位男朋友當巫師,其他的小朋友當小鐘表加入它們的舞會。讓我們跟著音樂一起跳吧。(教師播放音樂,引導幼兒跟隨音樂性質表演)
(六)復習歌曲《郊游》
活動反思:
本課整體上的效果還是不錯,孩子們在學習音樂的過程中享受音樂,課堂教學目標基本達成,不足的地方是有的個別的學生有時做一些課堂小動作,影響教學,其次是學生的主動性有些欠缺應該設計一些合作交流的環節。教師要認真反思,從教學環節設計入手,爭取減少走神的學生充分調動每個孩子學習音樂的積極性。
中班藝術教學活動教案及反思3
活動目標:
1、知道"油水脫色"是用油畫棒繪畫,然后用水粉或水彩顏料覆蓋涂色的一種繪畫方式。
2、能有情節的畫出鳥兒的不同動態,均勻的用水粉涂色。
3、感受"油水脫色"畫的奇妙效果,體驗用不同方式繪畫的樂趣。
活動準備:
1、觀看關于鳥類的電視錄像和圖書。帶幼兒到百鳥園喂養鴿子、小鳥,觀察小鳥飛行的各種動態,模仿小鳥飛翔的動作。
2、提供油畫棒、水粉染料、畫紙等繪畫工具。
活動過程:
(一)傾聽鳥兒的叫聲,引導幼兒討論、模仿鳥兒飛行的不同動態。
1、播放鳥兒叫聲的音樂,在優美的音樂襯托下教師引導幼兒:想一想、猜一猜,鳥兒在干什么?
2、引導幼兒將鳥兒飛行的不同動態用動作表現出來。
3、引導幼兒觀察想象:鳥兒在休息、鳴叫、飛行、交流時;正面、側面、頭、嘴巴、眼睛、翅膀、尾巴的位置分別是什么樣的。
4、教師根據幼兒的模仿和講述,用油畫棒范畫鳥兒的幾個不同動態。
(二)了解"油水脫色畫"的畫法:
1、引導幼兒觀察水粉經過油畫棒畫面時,產生的油水分離的奇妙繪畫效果。
2、教師小結:這種先用油畫棒在紙上繪畫,再用水粉或水彩顏料涂色,產生油水分離效果的繪畫方式就是"油水脫色畫"。
(三)幼兒繪畫,教師指導:
1、引導幼兒思考:你畫的小鳥在干什么?你想把小鳥畫在什么位置?怎樣才能體現鳥兒滿天飛的景色?
2、提醒幼兒:用油畫棒時要有力度,小鳥的身上除了可以用油畫棒涂色還可以為其裝飾花紋,天空可以用不同的底色涂抹。
(四)幼兒說畫。
活動反思:
鳥兒是孩子熟悉且喜歡的朋友,當他們看到五顏六色的鳥兒時,他們為之驚嘆:哇!麻雀、老鷹、還有天鵝……尤其對它們各種飛行的姿態充滿了好奇,所以他們觀察的仔細、認真。
在繪畫過程中,由于幼兒掌握了鳥兒飛翔的不同形態的經驗,所以整個畫面特別豐富,使“鳥兒滿天飛”變得更加生動。
中班藝術教學活動教案及反思4
活動目標:
1、用自然的聲音,有表情的演唱歌曲《小青蛙找家》;
2、能在音樂戲劇表演《小青蛙找家》中擔任一個角色,邊唱邊進行表演;
3、在律動表演《爺爺、爸爸和我》時,能配合音樂模仿在生活看到的或體驗到的爺爺、爸爸和小朋友走路的姿態及神態,體驗X—、X、X三種節奏的不同長短。
4、在音樂戲劇表演和律動表演活動中能與其他同學配合,并體驗到與他們合作表演的快樂。
重點:
1、在律動表演《爺爺、爸爸和我》時,能配合音樂模仿在生活看到的或體驗到的爺爺、爸爸、和小朋友走路的姿態及神態,體驗X—、X、X三種節奏的不同長短;
2、用自然的聲音,有表情的演唱歌曲《小青蛙找家》;
活動準備:
1、教科書、鋼琴;
2、課件、錄音機、磁帶、小青蛙頭飾
教學過程:
一、導入;
1、師生問好。
二、聽賞《小鳥》《獅王》:
1、導入:
“今天老師想跟大家講一個《小青蛙找家》的故事……”
2、歌曲學唱
(1)教師示范唱歌曲
(2)全曲聽唱法進行教學,教師在全曲演唱時,學生可以邊聽邊擊拍,例如:第一拍拍手,第二拍拍腿
(3)歌曲的感情處理
第一樂句描繪幾只小青蛙四處找家的情景,演講時輕快活潑。
第二、三樂句采用念白的形式寫成,聲音要自然、明亮,切忌喊叫。
第四樂句表現了小青蛙找到家時的快樂心情,演唱時親切歡快、充滿安全、幸福的感覺。
3、音樂戲劇表演
(1)將全班同學分成幾個組,以分組表演為基本組織形式
(2)學生自己報要擔任的角色。
4、全班同學音樂戲劇表演。(展示課件里的背景畫畫,學生隨著音樂進行表演)
活動結束:
“今天我們不僅學會了《小青蛙找家》這首歌曲,還嘗試了音樂戲劇表演,。大家的表演非常的到位,效果很好。”
教學反思:
《小青蛙找家》是一首情緒歡快,活潑,深受孩子們喜愛的歌曲。歌曲塑造了小青蛙天真活潑、幼稚可愛的形象。我根據幼兒活潑好動的特點來設計生動、有趣的教學形式,讓每位小朋友都積極參與、融入教學活動。幼兒模仿小青蛙的動作、聲音都惟妙惟肖,孩子們的表演都棒極了。因為只有當孩子在音樂游戲過程中獲得快樂,才能喚起孩子們對學習的熱愛。幼兒在學歌過程中邊動邊唱,以動作助記憶,這樣使幼兒的身體協調能力、節奏感及創新能力也得以培養和鍛煉。
中班藝術教學活動教案及反思5
一、活動目標
1.能理解歌曲內容,感受、表現歌曲前、后半段情緒的變化。
2.體驗關心、幫助他人的快樂。
二、活動準備
(一)物質準備:玩具娃娃、音樂《小娃娃跌倒了》、播放器。
三、活動過程
(一)利用小娃娃跌倒的情境,激發幼兒活動的興趣。
引導語:瞧,小娃娃怎么了?我們該怎么幫助她呢?引導幼兒大膽說說自己的想法。
(二)清唱歌曲,引導幼兒欣賞,初步熟悉歌曲旋律,理解歌曲內容。
引導語:今天老師給小朋友帶來了一首歌,歌曲的名字就叫《小娃娃跌倒了》。小朋友認真聽看歌曲里唱了什么?
(三)邊表演邊唱歌,表演后以提問的方式幫助幼兒熟悉歌詞內容。
1.提問:路邊的小娃娃怎么了?哇啦哇啦哭著喊誰呀?"我"跑過去抱起小娃娃后怎么做的呢?
(四)播放音樂,引導幼兒與教師一起學唱歌曲。
1.通過齊唱、對唱、聲勢練習,引導幼兒進一步理解和掌握歌曲的內容。
2.啟發幼兒感受小娃娃跌倒時難過的心情及小朋友有幫助她后的快樂心情,啟發幼兒用不同的情緒演唱歌曲的前半段和后半段。
3.將幼兒分成兩組練習對唱,一組唱前兩句,一組唱后兩句,然后兩組交換歌詞再次練習對唱。啟發幼兒邊唱邊拍手、跺腳等聲勢練習。
(五)鼓勵幼兒自由選擇一個伙伴,邊唱邊表演歌曲。
活動反思:
整個活動輕松、愉快、有趣。首先,選材非常好,符合《幼兒園教育指導綱要(試行)》中提出的“自由表達”和“創造性表達”,利用“哭聲”設置懸念,然后根據歌曲內容自由表演,其次,這個活動設計層次非常清晰,時間安排合理,過渡非常自然,動靜交替,教師教學技巧掌握得非常恰當。第三、教師早各個環節的設計非常用心。如:活動開始部分,設計懸念,由哭聲引入主題,與社會活動相結合初步理解歌詞意思,使活動有了懸念,激發幼兒去想、去思維,活動結束部分,一般教師的結束語比較格式化,而這個活動中,教師卻用了“你們說一說當你遇到困難時,該怎么做?”整個活動中,孩子們始終興趣盎然,這與活動設計科學合理,用材恰當,真正從孩子的興趣出發以及教師的教學技巧是分不開的,這些都值得我們學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