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教案模板_中学教师优秀教案_高中教学设计模板_教育巴巴

教育巴巴 > 小學教案 > 數學教案 > 三年級 >

人教版小學三年級下冊數學教案

時間: 夢熒 三年級

教案有利于教學水平的提高,有助于教研活動的開展。那么關于三年級下冊數學教案怎么寫呢?以下是小編整理的一些三年級下冊數學教案,僅供參考。

人教版小學三年級下冊數學教案

人教版小學三年級下冊數學教案篇1

一、教學目標:

1、探索并掌握兩位數乘兩位數(不進位)的計算方法,并能正確地進行計算。

2、在具體的情景中,能運用不同的方法解決生活中的簡單問題。

3、感受數學與生活的密切聯系,激發學習數學的興趣。

二、教學重點:

探索并掌握兩位數乘兩位數(不進位)的計算方法,并能正確地進行計算。

三、教學難點:

在具體的景中,能運用不同的方法解決生活中的簡單問題。

四、教具:

多媒體課件。

五、教學過程:

(一)情景導入。

1、師談話導入:今天,我是來和大家交朋友的,歡迎嗎?你們喜歡什么樣的老師?你們猜老師喜歡什么樣的學生呢?老師倒聽過這么一句話:讀書的女孩最美,讀書的男孩最帥,讀書的小孩子最可愛。你們喜歡讀書嗎?那好,今天呀,老師想帶你們去逛書城,愿意嗎?

2、不過,老師有個要求,就是要做對我出的.題目才可以去,現在我們一看都有哪些題(多媒體出示口算)

(1)20×3040×5070×20__×20

(2)12×4013×7060×5080×40

3、師:同學們表現真棒,現在讓我們一起去書店看看吧!

4、出示主題圖(點擊課件,進入書城。)

(二)探索新知。

1、理解圖意。

(1)師:請同學們認真觀察圖,從圖中你能得到哪些數學信息?

(2)學生觀察后回答:小紅買故事書,一套12本、每本24元。一共要付多少錢?(找出已知條件和問題)

2、提出問題。

師:要求:一共要付多少錢?該怎樣列式?

3、學生嘗試獨立解決問題。

(1)學生獨立解決問題(列式:24×12)

(2)提問:誰能幫小紅算出應付的錢呢?以4人為一小組討論。

(3)展示做題情況,讓學生說說你是怎樣做的?教師做出。

5、并揭示知識課題。

(1)師:剛才同學們在幫小紅計算的時候也學習了新知識,這就是我們今天要學習的:兩位數乘兩位數(不進位)(板書知識課題:兩位數乘兩位數(不進位))

(2)師:在豎式計算兩位數乘兩位數時要注意哪些事情?

(3)生回答:相同數位要對齊,要從個位乘起,一位一位地乘

(三)鞏固提高。

1、師:同學們幫小紅算好了價錢,她很高興。為了感謝大家她給我們介紹了買一些好書,你喜歡買哪一種書?請就把價錢算出來吧:

(1)多媒體出示:

學生可以小組內完成,小組長檢查,選出最優秀的作業。

(2)展示匯報,讓學生說說計算過程。

2、師:同學們真聰明!可是粗心的小明還沒買到書哦!這是怎么回事?(多媒體出示“改錯題”)

(四)拓展應用。

1、師:大家都買到自己滿意的書,開心嗎?逛書城真開心,不但買到了好書,還可以抽獎。

(1)看圖,介紹游戲規則。

(2)師生游戲。(得分最高者勝出)

2、師:你們中上了大獎了嗎?我們也回家吧,今天的逛書城活動到此結束。再見!

(五)課堂。

1、這節課你有哪些收獲?

2、這節課你表現怎么樣?

人教版小學三年級下冊數學教案篇2

教材簡析:

這局部內容結合具體的情境,通過觀察、操作、估計和直觀推理等活動,認識面積的含義,初步學會比較物體外表和平面圖形的大小。教材中的例題第一道是讓同學運用已有的生活經驗,先比較黑板的外表和課本封面的大小,并說說生活中其他物體外表的面積大小,從而使同學獲得初步的面積概念。第二道例題是讓同學用不同方法比較一個正方形和長方形圖形的面積。通過比較,既使同學進一步豐富了對面積概念的理解,又使同學體會到計量面積最基本的方法,即用相同的單位直接計量。

目標預設:

1、使同學通過觀察,操作等活動,認識面積的含義。

2、使同學在學習活動中,體會數學與生活的聯系,激發同學的學習與探索的興趣。

重點、難點:

認識面積,理解面積的含義,能比較平面圖形面積的大小。

設計理念:

本節課要充沛利用同學已有的知識和生活經驗,協助同學認識面積的含義。對物體外表大小的認識,同學在生活中有較為豐富的經驗和體會,在教學中要注意選擇同學身邊熟悉的物體,讓同學摸一摸、看一看、比一比、說一說,在這個基礎上,適時地揭示面積的'初步含義,并利用“面積”這個詞語去觀察、比較和描述。本課還要重視對平面圖形面積大小的比較,在比較中完善和強化對面積含義的認識。由于同學對物體外表大小的認識是有較多生活經驗的,但是對平面圖形大小的認識卻不太熟悉,因此在建立面積概念要更多的涉和平面圖形的的大小,并啟發同學運用不同的手段和方法進行比較,協助同學從不同角度、不同層次掌握面積的含義。

設計思路:

根據由直觀到籠統的原則,首先認識物體外表的面積,通過摸手掌,數學書封面,課桌面,到觀察黑板面,認識到什么是物體外表的面積;再由涂樹葉引入認識平面圖形的面積;接著比較平面圖形的面積的大小,比較分幾個層次來,第一層次用視覺直接比較圖形面積的大小,第二層次用重疊法比較圖形面積大小,第三層次用工具來比較圖形面積大小,最后是用數方格的方法比較圖形面積的大小。在最后總結全課時,根據剛才的數方格的方法為下面學習面積單位做鋪墊。

人教版小學三年級下冊數學教案篇3

教學內容:教材第44-45頁

教學目標:

1、結合具體事例,經歷自主探索乘法估算方法的過程,體驗估算方法的多樣化。

2、能結合具體問題進行簡單的乘法計算,并解釋估算的過程。

3、在解決問題的活動中,體驗估算在生活中的作用,增強估算意識。

教學重點:培養學生的估算能力。

教學難點:能較準確的進行估算。

教學過程:

一、情境創設

我國人口十五億,我國土地面積960萬平方公里,我校有0多人,劉老師大約40歲等等,這些值都是估算值。

現在丫丫就遇到了一個問題需要我們幫忙估算一下,一起看看好嗎?

學生讀題并觀察情景圖,說一說事情中的數學信息及要解決的問題。

二、自主探索

買門票大約要多少錢?請同學們試著幫忙估算一下吧!

你還有其它方法嗎?(1)把9看作10,把92看作90,約需900元。10×90=900(元)

(2)把92看作90,需810元。9×90=810(元)

(3)把9看成10,需920元。10×92=920(元)……

三、合作交流

1.小組交流

把你估算的方法向你小組的同學介紹介紹好嗎?一定要說清楚你估算的過程呦!

2.全班交流

哪個小組愿意把你們小組的方法向全班同學說一說?

3.計算一下,看實際需要多少元?

想一想為什么有的估算結果與計算結果相差比較多,怎樣做到合理地進行估算。

1.小組內交流估算的方法,然后共同算法。

2.小組內選派代表發言,其他小組準備作補充。

3.9×92=828(元)

把92看成90只不過少看了兩個9,而把9看成10卻多看了1個92,所以把

92看成90更接近計算結果。

四、實踐與應用

1.估算一下:在大橋上觀察,1分鐘過去了38輛車,大橋上1小時有多少輛車通過?

2.估算一下這文章大約有多少字?

3.小組合作,估計1千克黃豆大約有多少粒?

4.作業:書上45頁第2題。

板書設計

估算

(1)把9看作10,把92看作90,約需900元。

10×90=900(元)

(2)把92看作90,需810元。

9×90=810(元)

(3)把9看成10,需920元。

10×92=920(元)……

實際計算:

9×92=828(元)

教學隨筆:

人教版小學三年級下冊數學教案篇4

教學目標:

1、使學生經歷解決簡單實際問題的過程,學會用列表的方法整理實際問題中的信息,分析數量關系,尋求解決問題的有效方法,初步體會用列表的方法整理相關信息的作用。

2、使學生進一步積累解決問題的經驗,增強解決問題的策略意識,獲得解決問題的成功經驗。

教學重點:

用列表的方法整理各種可能的方案。

教學難點:

分析數量關系。

教學步驟:

一、導入新課

1、完成下列填空

2×()+3×()=18

(1)括號里可以填哪些數?其中一個括號的數確定了,是否另一個括號里的數就能確定?

(2)如果前面括號里填3,后面括號里填幾?

(3)如果后面括號里填2,前面的括號里填幾?

2、導入。

談話:在日常生活和數學學習中,為了解決實際問題,常常需要運用各種策略。今天這堂課,我們一起運用策略來解決一些問題吧!

二、探究新知。

1、理解題意。

(1)從圖中我們獲得了哪些信息?

(2)要求的問題是什么?

談話:求怎樣派車恰好把8噸煤運完就是求載質量2噸的車、載質量3噸的車各安排運幾次,使得這兩輛車運載煤的總質量等于8噸。實際上可以用式子2×()+3×()=18表示。要求出滿足這個條件的所有情況該怎么辦呢?

2、探索方法。

(1)學生在小組內交流,自主探索解決問題的方法。

(2)匯報交流。

師:如果用“載質量2噸”的車子裝煤,最多運幾次?

生:在不用“載質量3噸”的車子裝煤時,次數最多,最多8÷2=4(次),剛好裝完。

師:通過這個計算,我們知道“載質量2噸”的車子只可能運0—4次,運4次時符合條件,如果安排這樣的車運3次,那么,“載質量3噸的車”應該運幾次才能把煤運完呢?

生:“載質量2噸”的車運2次,能運煤2×2=4(噸),剩余4噸需要“載質量3噸”的車運2次才能運完,但是同樣的它們的總運量不能恰好等于8噸。

師:如果1次呢?0次呢?

學生獨立完成。

(3)列表法解決問題。

師介紹用列表的方法把各種方案列舉出來,這樣更好的簡便、直觀。列表如下:

派車方案載質量2噸載質量3噸運煤噸數

14次0次8噸√

23次1次9噸

32次2次10噸

41次2次8噸√

50次3次9噸

可以看出方案1和方案4符合條件。

3、回顧與反思。

(1)我們在列舉的時候應注意什么?(按照一定的順序)

(2)如果可能的方案無限多,適合用列舉的方案嗎?(不適合,在能列舉出所有方案的情況下選擇用列表法列舉)

(3)檢驗一下方案1和方案4是不是恰好可以運完8噸煤。

學生自我探究。

三、鞏固練習

1、完成第33頁“做一做”。

(1)由題中我們獲得了哪些信息?師明確要求怎么付錢,就是求30元里面有幾個5元和幾個2元,同時需考慮到5元和2元的張數各自只有6張,即最多只能取6張5元或2元。試問如果沒有這個條件,怎么做,加上這個條件后怎么做?這樣有什么區別?

(2)學生在小組內討論,用列表法把各種可能的方案列出來然后選擇合適的方案。

(3)匯報交流結果,集體訂正。

2、完成“練習七”第7題。

(1)求“每條船都坐滿,怎樣租船?”就是求什么?(學生自由發言)

(2)求“哪個租船方案最省錢”怎么做?(學生把每一種合理的租船方案分別按照大船10元,小船8元計算價格,然后比較大小。

四、課堂小結

今天我們學習了解決問題的策略,你有哪些收獲?在題中的條件和問題比較多的情況下,我們可以用列表的方法來列舉出所有可能的方案,然后選擇符合條件的解決問題的方案。對于這堂課的學習,你還有什么不明白的地方嗎?

人教版小學三年級下冊數學教案篇5

教學目標:

1、通過觀察和操作等活動,感受并能用自己的語言描述長方形、正方形的特征,能判斷一個圖形或物體的某一個面是不是長方形或正方形。

2、通過觀察、測量等活動,在獲得直觀經驗的同時發展空間觀念。

教學重難點:

重點:使學生掌握正方形和長方形的特征。

難點:正方形和長方形特征的歸納總結。

教學準備:

長方形紙片,正方形紙片,直尺1把,三角尺1塊,釘子板,橡皮筋。

教學流程

流程一、聯系生活,引入課題:

1、師(課件出示:教室圖):同學們,在生活中,我們經常會看到各種各樣的物體,這些物體的表面都有各自的形狀。大家看屏幕,這是一間教室,你能找一找教室里哪些物體的面是長方形,哪些物體的面是正方形的?

2、(課件逐個點擊這些物體的面)師小結:教室里視力表、國旗、黑板的面、粉筆盒的側面、講臺的側面、課桌面、電燈開關的面都是長方形的。廣播喇叭的面是正方形的。其實,何止是教室里有長方形和正方形,生活中長方形和正方形無處不在。那么它們都有些什么特點呢?今天這節課我們就進一步來認識長方形和正方形,(PPT板書課題))研究它們的特征。

(PPT出示課題:認識長方形和正方形)

第二段:在游戲中初步感知長方形正方形的特征

流程二、在游戲中初步感知長方形、正方形特征。

1、師:(由現場老師準備一個不透明紙盒,里面裝有一些硬紙板做的長方形、正方形以及其他平面圖形)老師為每一組同學都準備了一個紙盒子,里面放有一些長方形、正方形以及其他平面圖形。你不用眼睛看,能從中摸出一個長方形嗎?每小組的同學輪流試一試。(暫停)

2、師(出示一個三角形):你們為什么不摸出這個圖形?(暫停)

3、師(出示一個平行四邊形):你們為什么不摸出這個圖形?(暫停)

4、師(出示一個梯形):你們為什么不摸出這個圖形?(暫停)

5、師(出示一個正方形):這個圖形有四條邊,四個叫都是直角,你們為什么不摸出呢?(暫停)

6、師:(出示一個長方形)那你們摸出的一定是這個圖形了,對嗎?

6、師:通過剛才的游戲活動,你們覺得長方形和正方形各有哪些特征呢?全班交流交流吧。(暫停)

第三段:在操作中建構長方形正方形的特征

流程三、在操作中建構長方形和正方形的特征:

1、師布置操作要求:同學們已經初步發現了長方形和正方形特征,但這些只能算作初步猜想,還需進一步驗證。請同學們拿幾張長方形和正方形的紙,折一折,量一量,比一比,看看長方形和正方形的邊和角有什么特點。(PPT出示:下圖)

2、師提問:現在我們來交流一下,你發現長方形的邊有什么特點?你是通過怎樣的操作發現的?(暫停)

3、師歸納長方形邊的特征:(課件演示:長方形對折)我們可以將長方形對折,使它的兩組對邊分別重合,通過比較,發現長方形兩組對邊分別相等;也可以用量一量的方法,也能發現長方形兩組對邊的長短是相等的,但是相鄰的兩條邊長度不相等。

4、師提問:再來看看長方形的4個角?這幾個角都是什么樣的角呢?(暫停)

5、師歸納長方形角的特點:通過同學們的觀察,我們發現長方形有四個角,用三角板上的直角分別去比一比,發現這四個角都是直角。(PPT圖片演示)

6、師提問:誰能像剛才一樣,分別從邊的特點和角的特點兩個方面來說一說你從操作中發現了正方形的哪些特征?

7、師歸納正方形的特征:正方形也有四條邊,每條邊都相等;也有四個角,都是直角。

第四段:長方形和正方形的聯系

流程四、長方形和正方形的聯系

1、通過學習,我們發現了長方體、正方體邊的特征和角的特征,你們能再用自己的話來說一說這些特征嗎?與你的同桌相互交流交流。(暫停)

2、師歸納:我們一起來看課件的演示:

3、你們說的和屏幕上顯示的一樣嗎?想一想,長方形和正方形有什么相同的地方?

4、師小結:長方形和正方形都有四條邊和四個角,每個角都是直角,而且對邊都相等。長方形具有的特征,正方形也都具備,所以,我們說正方形是特殊的長方形。

5、師:為了今后進一步研究長方形和正方形,我們通常把………

第五段:教學想想做做1、2、3、5、6

流程五、教學“想想做做”1

(注:釘子板改為點子圖,由現場老師上課之前給每位同學準備好)

師:你會在點子圖上畫一個長方形和一個正方形嗎?(暫停)

2、師:你畫的圖形有什么特點?能向大家介紹一下嗎?(暫停)

流程六:教學“想想做做”2

1、師:大家剛才已經能利用點子圖來畫長方形和正方形了,下面我們再來進行一個有趣的活動。請你和你的同桌合作,一起用兩幅同樣的三角板分別拼一個正方形和長方形。在拼之前,請同學們先想想長方形和正方形各有什么特征,然后再拼。(暫停)

2、師:同學們已經拼出來的吧,老師也來拼一次,看看和你們拼的是不是一樣。(互動工具軟件演示拼的過程)(右上圖)

3、師提問:在拼的過程中,你們有沒有發現我們都是把三角尺中的哪一條邊拼在了中間?為什么?自己靜靜地想一想。(暫停)

流程七:教學“想想做做”3:

1、師:接下來我們做一個折紙活動。你會把手中的長方形紙變成正方形嗎?(暫停)

(課件出示:想想做做3)你是不是也和老師一樣折的?

2、想一想,為什么我們這樣子折了以后得到的就肯定是正方形了呢?(暫停)

3、師小結:將長方形的寬邊與長邊重合,剪去長比寬多出的長度,那么長邊就和寬邊一樣長了,這就變成了一個正方形。

流程八、教學想想做做5:

1、師:剛才我們折出的是怎樣的長方形和正方形?你怎樣向別人介紹這個長方形或正方形的大小呢?(暫停)對了,只要告訴別人長方形的長和寬分別是多少,正方形的邊長是多少別人就明白了。現在我們一起動手來量一量。做書上想想做做5。(課件出示)(暫停)

2、看看你填的結果是否正確,和電腦老師對一對。(暫停)

流程九:教學“想想做做”6:

師:我們的數學書是什么形狀?(暫停)你知道它的長和寬是多少?我們先來估計一下大約是多少,再來量一量,看看你估計得準不準。(暫停)

第六段:全課總結及拓展

流程十、課堂總結。

1、師:今天這節課我們進一步認識、研究了長方形和正方形,長方形和正方形各有哪些特征?你們是用什么方法發現這些特征的?(暫停)同學們,只要你樂于探索,還可以發現長方形和正方形里面更多的奧秘。瞧,老師這里就有許多長方形和正方形拼成的圖案,非常的有趣。(PPT展示:)

2、如果你們有興趣,回家自己也可以用長方形和正方形創作更有趣的圖畫。

流程十一、拓展延伸:想想做做4(選做)

1、師:我們來討論想想做做第4題,你們先自己獨立解決,然后大家來交流。

2、師:(結合PPT演示)6個一樣的小正方形拼成一個長方形,你想到幾種拼法?是這樣的兩種嗎?一種是將這6個小正方形排成一行,拼成一個長方形,它的長和寬分別是6厘米和1厘米;另一種是將6個小正方形分兩行拼,拼成的長方形的長和寬分別是3厘米和2厘米。你們拼對了嗎?

3、師:將16個一樣的小正方形能拼成一個大正方形,邊長是4厘米,如果將這些小正方形拼成長方形,也有下面的兩種拼法。一種是將這16個小正方形排成一行,拼成一個長方形,它的長和寬分別是16厘米和1厘米;另一種是將16個小正方形分兩行拼,拼成的長方形的長和寬分別是8厘米和2厘米。你們拼對了嗎?(暫停)二次備課

人教版小學三年級下冊數學教案篇6

一、教學目標

(一)知識與技能

掌握同分母分數的簡單加、減計算方法。

(二)過程與方法

通過直觀操作,理解簡單分數加、減法的算理,發展學生的思維能力。

(三)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滲透數形結合的思想,進一步發展學生的數感。

二、教學重難點

教學重點:利用幾何直觀,使學生會計算簡單的同分母分數加、減法。

教學難點:理解簡單的同分母分數加、減法的算理。

三、教學過程

(一)復習舊知,引入新課

1、讓學生任意說說想到的分數,師隨機板書這些分數。

2、根據板書,讓學生說一說這些分數里分別包含幾個幾分之一。

【設計意圖】由學生之前已經學過有關分數的知識引入新課,不僅進行了有效的復習,而且由問題引發學生猜測推想,滲透新課所要運用的知識,為探究新知打下基礎。

(二)動手操作,探索交流

1、提出問題

(1)課件出示分西瓜的情境圖。

將一個西瓜平均分成8塊,哥哥吃了2塊,弟弟吃了1塊。

(2)從上面的圖中,你知道了什么?(引導學生用數學語言描述:哥哥吃了西瓜的,弟弟吃了)

(3)根據這兩個信息,你能提出什么數學問題?

(預設)問題1:哥哥和弟弟一共吃了這個西瓜的幾分之幾?

問題2:哥哥比弟弟多吃了幾分之幾?

問題3:西瓜還剩下幾分之幾?

……

2、探究同分母分數的加法

(1)教師有意識地選擇第1個問題,要求學生列出算式。

(2)同桌討論:+等于多少?

(3)操作驗證答案。

如果出現這種答案,教師不忙于下結論,而再詢問:有不同的答案嗎?

如果出現這種答案,要追問:你是怎樣想的?

集體驗證:

(預設)方法1:把○平均折成8份,先涂了2份,又涂了1份,合起來涂了3份,也就是;

方法2:是2個,2個加1個是3個,也就是

……

在學生交流的同時,教師用課件進行示范。

(4)引導辨析:+的結果為什么不是?

【設計意圖】在教學同分母分數的加法時出現了兩種思路,第一種思路停留在直觀感知層面,第二種思路是根據分數的意義從抽象的加法關系進行分析的。顯然,讓學生的思維僅僅停留在直觀感知的層面是不合理的,這時,要發揮好教師的引導作用,并給學生足夠的時間去思考、比較,不要急于在此時的教學中就把學生的思路統一起來,可以在后面的練習中進一步引導學生對兩種方法進行比較、優化。

2、探究同分母分數減法

(1)觀察課件:哥哥比弟弟多吃了幾分之幾?

(2)猜一猜:—等于多少?

(3)小組討論:—等于多少?

(4)匯報算法,思路可能有:

方法1;把一個西瓜平均分成8份,其中的2份比1份多1份,也就是;

方法2:2個減掉1個還剩1個,也就是;

……

教師結合學生的回答用課件演示計算的過程。

(5)討論:爸爸吃了,同學們想想,他們一家人共吃了這個西瓜的幾分之幾?可以用幾種不同的結果表示?(1,)

【設計意圖】通過“他們一家人共吃了這個西瓜的幾分之幾?”這一問題的討論,既鞏固練習了前面的分數加法,又為后面學生自學1減幾分之幾這一環節中對于“1”的理解做好了鋪墊。

3、探究1減幾分之幾

(1)自學第97頁例3,把你不明白的問題記錄下來。

(2)匯報交流時讓學生說出怎樣想的,是把“1”看作多少來減的?

(3)“1”還可以看成分母是幾的分數?請寫出幾個。

(4)鞏固練習(指名讓學生板演)

1—1—1—

計算并思考,這幾道題中的1分別應該看作多少來計算?

【設計意圖】通過練習讓學生明確:1在不同的算式中表示的分數不同,意義亦不同。

(三)課堂練習,鞏固新知

(1)完成第97頁“做一做”第1、2、3題。

(2)完成練習二十一第1、2題。

【設計意圖】檢查教學效果,了解學生掌握知識的情況,從而對自己的教學活動進行相應的調整,以達到預期的教學目標,為組織后續教學打下基礎。

(四)全課總結,升華新認識

(1)通過這節課的學習,你有哪些收獲?

(2)在計算同分母分數加減法時,你是怎樣計算的?

人教版小學三年級下冊數學教案篇7

教學目標

1.通過具體的活動,認識方向與距離對確定位置的作用。

2.能根據任意方向和距離確定物體的位置。

3.發展學生的空間觀念。

教學重點

用方向和距離描述物體的位置。

教學難點

對任意角度具體方向的準確描述。

教學過程

一、創設情境生成問題

春季是運動的最好時節,我們同學們都很愛好運動,不久我校就會舉行一次越野比賽,現在老師將越野圖展現給大家。

二、探索交流解決問題

1.出示越野圖的起點和終點位置。

2.如果你是一名運動員,你將從起點向什么方向行進?(方向標)加方向標有什么好處?為什么方向標畫在起點的位置?(以起點為觀測點)

3.自主探究,小組討論,合作交流

例1的學習是讓學生明確可以根據方向和距離兩個條件確定物體的位置。教學時,可以與主題圖的教學結合進行,通過情境使學生明確需要方向和距離兩個條件才能確定物體的位置。活動中確定方向的具體方法可以讓學生小組合作進行探索。

知道在出發點的東北方向就可以出發嗎?如果這樣會發生什么情況?這樣確定方向準確嗎?怎么樣走會更加的準確?

準確的可以說是東偏北30°,那可以用北偏東60°這樣表示嗎?在說具體位置時,一般先說與物體所在方向離得較近(夾角較小)的方向。——靠近哪個方向就把那個方向放在前面。

(距離 1千米)如果沒有距離又會怎樣?

1號點在起點的.東偏北30°的方向上,距離是 1千米。你學會表示了嗎?

三、鞏固練習內化提高

做一做呈現了小明家附近幾處建筑物的位置示意圖,通過方向與距離的確定,使學生進一步明確確定方向的具體方法。

練習三第1、2題是相應的在地圖上確定方向的練習。

四、回顧整理反思提升

我們可以根據題目提供的方向和距離這兩個條件來確定物體的位置。首先要確定方向標。

人教版小學三年級下冊數學教案篇8

教學目標:

1、理解面積的意義。

2、認識常用的面積單位平方米、平方分米、平方厘米,初步形成這些單位實際大小的概念。

3、學習運用觀察、重疊、數面積以及估測等方法比較面積的大小。

教學重點:

1、從物體表面的大小和平面封閉圖形的大小兩個方面理解面積概念。

2、理解統一面積單位的必要性。

教學難點:

1、從物體表面的大小和平面封閉圖形的大小兩個方面理解面積概念。

2、理解統一面積單位的必要性。

教學準備:

多媒體課件邊長1厘米的正方形、等邊三角形和直徑1厘米的圓,兩個長方形。

教學過程:

一、學前準備

1、引導學生看教材第60頁的`圖。

提問:從圖中看到了什么?

2、引出新課,出示課題。

同學們剛才觀察到的物體都有面,而且通過操作我們還發現面是有大小的,今天這節課,我們所學的內容就和面的大小有關。

二、探究新知

1、教學面積的意義。

(1)認識物體的表面有大小。

教師談話引入。說明:黑板面和國旗面的表面的大小相差比較大,靠觀察就能看出。

(板書:觀察比較)

(2)認識平面封閉圖形的大小。

出示兩組圖形,這些是平面封閉圖形,怎樣比較它們的大小?

由學生的操作活動,引出重疊比較與數方格比較的方法。

(板書:重疊比較,數方格比較)

(3)總結面積的意義。

提問:物體的。表面或封閉圖形的大小叫做什么呢?看看書上是怎么說的。(板書課題的前半部分:面積)

2、認識面積單位。

(1)出示教材第61頁例2。

引導:請同學們用手中的學具來幫忙。

比較三種方式,得出數正方形個數是最合理的方法。解決了設疑中提出的問題,通過數正方形個數得出大小之分。

(2)認識統一比較的重要性。

教師出示一個正方形,通過重疊確認它的面積比前面出示的兩個長方形大,教師翻開正方形反面的格子只有9個格,激起學生的疑問。

提問:這是什么原因呢?你有沒有辦法來證明呢?

(3)帶著問題自學。

提問:

①常用的面積單位有哪些?

②說說每個面積單位的大小是怎么規定的?

③各自比一比,哪個手指甲的面積最接近1平方厘米。

④同桌兩人互相比畫1平方分米的大小。

⑤在黑板上貼出一張1平方米的紙,先估計能放下幾本練習本。翻出反面,數一數,實際能放下幾本練習本。

三、課堂作業新設計

1、如圖,每一個方格代表1平方厘米,用紅筆涂出8平方厘米的一個圖形,再用綠筆涂出面積為12平方厘米的另一個圖形。

2、在括號里填上合適的單位。

(1)電視屏幕的面積是25()。

(2)一塊橡皮上面的面積是9()。

(3)學校操場的面積大約是500()。

(4)教室的面積大約是40()。

四、思維訓練

1、下圖中每一小格是1平方厘米,請你寫出每個圖形的面積是多少平方厘米。

2、動腦筋:先估算哪個圖形的周長比較簡便?算一算。(單位:厘米)

板書設計:

面積與面積單位

教學反思:

通過本節課的學習,學生在實踐感知中理解了面積的意義,認識了常用的面積單位1平方米、1平方分米和1平方厘米,并初步建立了這些面積單位實際大小的概念。

人教版小學三年級下冊數學教案篇9

教學目標:

知識教學點: 結合熟悉的事物和生活經驗,使學生認識時間單位年、月、日,掌握年、月、日之間的關系,知道大月、小月、平年、閏年的知識,并記住各月及平年、閏年的天數,能判斷某一年是平年還是閏年。

能力教學點:幫助學生建立較長的時間觀念,培養學生認真觀察、歸納概括的能力。

德育教學點:體驗年、月、日與日常生活的密切聯系,養成自覺珍惜時間的良好習慣。

教學重點:

認識時間單位年、月、日,掌握它們之間的相互關系。

教學難點:

發現并掌握閏年的判斷方法。

教學準備:

多媒體課件。

教學過程:

一、創設情境,揭示課題

師:同學們,今天有這么多老師來聽我們上課,你們高興嗎?

師:老師和你們一樣,也非常高興!讓我們記住這難忘的日子(教師板書講課當天的日期)

師:我特意給你們帶來了一組精彩的圖片。你們想看嗎?

師:誰愿意把你熟悉的圖片給大家介紹一下。

師:(出示賽跑的圖片)

生:賽跑

師:你跑100米大約用多長時間?

師:誰還愿意給大家介紹介紹。(出示學生籃球比賽的照片)

生:這是一場籃球比賽。

師:你知道一場籃球比賽大約是多長時間嗎?

生:40分鐘 師:誰還想來?(出示春節聯歡晚會圖片)

生:這是春節聯歡晚會上千手觀音的圖片。

師:你知道春節晚會什么時候開始,什么時候結束,一場春節晚會大概經過多長時間?

生:春節晚會晚上8:00開始、12:30結束。一場春節晚會大概經過3個半小時。

師:你知道國慶節是在什么時候嗎?

生:十月一日

師:你從上小學到現在經過了幾年?

生:三年。

師:這些圖片都跟什么有關系?(時間)

師:我們學過那些時間單位?(時、分、秒)

師:其實年、月、日是比時、分、秒更大一點的時間單位,它在我們生活中有著廣泛的應用。這節課我們就來研究--------年、月、日。

二、觀察年歷,探究新知

1、認識年歷。

師:關于年、月、日的知識,同學們可能已經知道了一些,誰愿意把你知道的給大家講一講?

生:(自由發言)

師:是這樣子的嗎!老師為你們準備了各年的年歷卡片,下面,請同學們以小組為單位,認真觀察這些年歷卡片,看你們還能發現什么? 結合學生的回答教師板書: 一年有12個月 一、三、五、七、八、十、十二月(每月31天) 四、六、九、十一月(每月30天) 二月 28天或29天 一年有365天或366天

2、教學大月、小月。

師:習慣上,我們把有31天的月份叫做大月(板書:大月)。

師:想一想,把有30天的月份起個什么名字? 師:二月份既不是31天,又不是30天,那我們應該給它起個什么名字?

師:同學們數一數,一年中有幾個大月?幾個小月?

師:怎樣才能很快地記住哪幾個月是大月,哪幾個月是小月呢?你們能自己想想辦法嗎?

生:(自由發言)

師:現在老師告訴你們幾個巧妙的記憶方法。 教師用課件出示左拳圖,介紹用左拳記憶的方法。

師:為了更容易記住哪幾個月是大月,你們還可以記住下面的歌訣。 一、三、五、七、八、十、臘,三十一天永不差, 平年二月二十八,閏年再把一日加。 (教師說明:這里的“臘”是指十二月。)

師:我們還可以這樣來記: 7個大月心中裝,七前單數七后雙。

3、教學平年、閏年。

教師指出:二月是一個特殊的月份,它既不是大月,也不是小月,它的`天數很奇怪,有的時候是28天,有的時候是29天,這是怎么回事呢?

師:我不用看年歷,你要你說出這一年的年份,我就知道這一年的二月份有多少天?不信誰來考考我?

生:自由說 師:我為什么不用查看年歷就能準確地判斷這一年的二月份有多少天呢?這里面有什么規律嗎?

師:請同學們看大屏幕上表格看看你發現了什么? 學生回答后,教師讓學生將閏年的年份涂成紅色。

師:閏年的出現是有規律的,同學們仔細觀察老師的演示,看能發現什么規律? 引導學生得出:每4年里有3個平年,1個閏年。 出示課件讓學生觀察并發現規律,并能總結規律。即:每4年里有3個平年,1個閏年。

師:每4年里有3個平年,1個閏年,這些閏年的年份與4到底有什么關系呢? 師:按照這樣的規律請你推斷一下,下一個閏年是哪一年?往前推算,哪一年是閏年? 通過計算引導學生發現“公歷年份是4的倍數的一般是閏年。” 要判斷某一年是不是閏年,就可以用這一年的年份除以4,看是不是4的倍數。 當學生按一般方法判斷2100年為閏年時,教師說2100年是平年。這是怎么會是呢?

練一練:

1、判斷下列各年份是平年還是閏年。

(1)1997后7月1日香港回歸祖國。

(2)北京承辦2008年第29屆奧運會。

2、中華人民共和國是 年 月 日成立的,今年的 月 日是建國 周年紀念日。

三、鞏固練習,拓展延伸

1、判斷正誤。

(1)每年都有365天。( )

(2)一年中有7個大月,4個小月。( )

(3)小華說:“我爸爸4月31日才從北京開會回來。”( )

(4)小明說:“我表弟是1992年2月29日出生的。”( )

(5)1900年是閏年。( )

2、小強滿12歲的時候,只過了3個生日。猜一猜他是哪一天生的?(視頻)

四、課堂總結

通過這節課的學習,你有什么收獲?還有不明白的問題嗎? 如果你還想更進一步研究有關年月日的知識,你們還可以到網上去查找這方面的資料。

人教版小學三年級下冊數學教案篇10

教學目標:

1、結合“貨比三家”的具體情景,經歷比較小數大小的過程。

2、體驗小數大小比較的多種方法,會比較簡單小數的大小。

教學重難點:

掌握小數大小比較的不同方法,并會比較小數的大小。

教具準備:

投影片(P4的情景圖)

教學過程:

一、創設情景,引入新課

師:同學們,上節課我們在文具店里學到的數學知識,這節課,想不想到其它文具店里走一走?(生:想)(師出示下圖)

師:圖片中告訴我們什么?

生1:奇奇文具店中鉛筆盒4.9元、橡皮2.63元、尺子2.5元。

生2:丁丁玩具店??

師:你能從中提出個數學問題嗎?生3:哪個文具店中的鉛筆盒便宜?

生4:要買書包應到哪個文具店去買???

師:同學們真棒,那么現在我們先來解決第一個問題。

二、學習新知

1、師:同學們想一想,去哪個文具店中的.買鉛筆盒便宜呢?

(1)學生獨立思考。

(2)指名回答。師:誰能說一下。

生1:去奇奇文具店買,因為4.9元小于5.1元。師:你是怎樣比較4.9元與5.1元的大小的呢?

(3)匯報交流。

生1:因為4.9元=4元9角、5.1元=5元1角。所以,4.9元く5.1元。

生2:因為5.1元比5元多,4.9元比5元少。生3:??師:同學們真聰明,想出了這么多解決問題的辦法,現在淘氣有個問題想請同學們幫忙,

同學們說幫不幫?(幫)

師:小淘氣想買一塊橡皮,但不知到哪家文具店去買,同學們幫他選一家,好不好?(好)

(1)學生自己比較大小。

(2)小組討論:你是怎樣比較的?(3)指名回答,教師小結。三、鞏固練習

1、比一比,填一填。

1.25元○2.4元0.48元○1.3元0.05元○0.50元3.06元○3.60元6.00元○6.0元4.95元○4.94元小組自己練習。

2、到哪個商店去買?

四、課堂小結。

師:這節課你學到了什么新知識?生1:我學會比較小數的大小。

生2:我知道小數的大小比較有不同的方法???(教師小結)

板書設計:

貨比三家

4.9元○5.1元

①4.9元=4元9角②5.1元比5元多,5.1元=5元1角4.9元比5元少

人教版小學三年級下冊數學教案篇11

教學目標:

1、能熟練的計算兩位數的加、減法。

2、培養學生提出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

3、調動學生的學習熱情,激發學生興趣,感知數學與生活的聯系。

教學重點、難點:

能熟練的計算兩位數的加、減法。

教師準備:

練習十九第3題和第8題的主題。

教學過程:

一、準備練習

1、引導學生完成口算題目,并說一說計算的過程。

引導學生采用較簡捷的方法計算。

2、引導學生完成算一算。

巡視、輔導。

幫助計算有困難的學生。

及時評價,表揚計算有進步的學生。

【設計意圖】:鞏固兩位數加減兩位數的算法。

二、學中做

1、組織活動1買東西。

出示練習十九第3題主題圖。

(1)觀察練習十九第3題主題圖。匯報看見的東西和價錢。

(2)列式計算。

58+25=83

(3)提示:算的時候要注意些什么?

(4)要是你來到商店,你會想買些什么?提出要求:

小組討論,選出一個記錄員,算一算一共要花多少錢?

(5)組織學生進行匯報。

2、組織活動2籃球比賽。

出示練習十九第8題的主題圖。

你看了以后有什么問題嗎?

自己獨立提出問題,然后同桌交流,最后進行匯報。

【設計意圖】:通過買東西的活動,復習鞏固兩位數加兩位數的'算法。

三、做中學

1、引導學生完成練習十九第6題。

(1)說說意圖。

(2)獨立計算。

(3)集體訂正

2、引導學生完成練習十九題。

(1)用講故事的形式說說圖意。

(2)解決書上的問題。

(3)你還能提出什么問題?能解決嗎?

3、引導學生完成應用題。

引導讀題、理解題意。

列出算式,正確計算。

【設計意圖】:在教師引導下,總結所學的知識。

四、課堂總結。

要求學生完成數學日記的填寫。

今天的學習你有什么收獲

人教版小學三年級下冊數學教案篇12

【教學內容】

教材第12頁例2、例3及“做一做”,練習三第3、4、7、8題。

【教學目標】

1、讓學生在交流討論活動中理解和掌握除數是一位數的口算除法的方法,并能運用方法熟練地進行口算。

2、培養學生的發散思維和合作意識。

【教學重難點】

重點:熟練掌握用一位數除的口算方法。

難點:提高一位數除法的口算能力。

【教學過程】

一、復習引入

1、口算。

80÷4?40÷2?6000÷2?90÷3

2、師:上節課我們學習了除數是一位數的口算除法,這節課我們繼續學習口算除法。

二、探究新知

1、教學例2。

(1)課件出示例2。

(2)學生獨立列式,提示:120÷3等于多少呢?

學生先獨立思考,小組內交流。

教師巡視指導,也可以讓學生先用小棒擺一擺。

(3)反饋學生的`計算方法。

學生可能出現以下三種算法:

①40×3=120,120÷3=40。

②12÷3=4,120÷3=40。

③通過擺小棒看出:把120根小棒平均分成3份,每份是40根。

教師結合擺小棒的過程引導學生理解算理。

2、教學例3。

(1)課件出示例3。

(2)鼓勵學生先獨立思考,然后小組內交流,也可以讓學生用小棒擺一擺。

學生可能出現以下幾種算法:

①60÷3=20,6÷3=2,20+2=22。

②通過擺小棒可以看出:先把66根小棒分成6捆(每捆10根)和6根,6捆小棒平均分成3份,每份2捆(20根);再把6根小棒平均分成3份,每份2根,2捆和2根合起來就是22根。

三、鞏固練習

1、完成教材第12頁“做一做”。

先讓學生在教材上獨立完成,再指名匯報,指名匯報時讓學生說說自己是怎樣想的,然后引導學生比較每組中上下兩題的異同,看能夠發現什么。

2、完成練習三第3題。

學生獨立完成,按從上到下的順序計算,進一步鞏固口算方法,熟練口算技巧。

3、完成練習三第4題。

4、完成練習三第7、8題。

四、課堂小結

師:同學們,通過這節課的學習你有什么收獲?

【板書設計】

口算除法(2)

例2:方法一:40×3=120??方法二:12÷3=4

120÷3=40?120÷3=40

例3、66÷3=22

60÷3=20

6÷3=2

20+2=22

【教學反思】

本節課我把握了以下兩點:

算法的多樣化。算法多樣化是計算教學改革的一個新的理念,探索口算方法的過程,體會從不同的角度思考問題。另外,無論是用哪一種方法計算,對學生后面的學習都是有用的,所以教學時特意對學生說明,計算時要用自己喜歡的方法。課堂上,學生學得輕松,又通過傾聽和交流得到了能力上的提高。

多方面的評價。本節課我從計算的方法、計算的速度、學習態度以及參與活動的積極性等方面,都適時地對學生進行了恰當的評價,使每個學生都能獲得成功的喜悅,充分感受到學習的快樂,從而調動了學生學習數學的積極性。

人教版小學三年級下冊數學教案篇13

教案內容:

一、學生情況分析

本學期繼續教學三年級數學,通過兩年半的學習,學生的數學基礎知識掌握得比較扎實,個別學生思維比較靈活,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也較濃,但也有個別學生懶散,接受力不強,成績不太理想,本學期將重點抓好后進生的培養。

二、教學內容:

除法年、月、日平移和旋轉乘法觀察物體千米和噸軸對稱圖形認識分數長方形和正方形的面積統計認識小數

三、教學目標:

1、知識與技能方面

數與代數:

·會口算整百數除以一位數(商是整百數或整十數)、比較容易的幾百幾十除以一位數、比較容易的兩位數乘整十數。

·能筆算三位數除以一位數(包括商中間、末尾有0的情況)、兩位數乘兩位數(包括列比較簡便的豎式計算兩位數乘整十數),能筆算一位小數的加、減法。

·能估計三位數除以一位數的商是幾百多或幾十多,估計兩位數乘兩位數的積大約是多少。能說出估計的過程與方法。

·能初步理解一個整體的幾分之一或幾分之幾,初步理解幾分米是十分之幾米、幾角是十分之幾元。

·能結合具體情境理解一位小數的意義,能讀寫一位小數和比較兩個一位小數的大小。

·認識年、月、日,能區分大月、小月,能判斷平年、閏年,能計算一個季度、半年、全年的天數。

·在具體的生活情境中認識千米、噸。知道1千米二1000米,1噸:1000千克,并能進行簡單的換算.

空間與圖形:

·能指出由4個同樣大的正方體拼搭成的物體的三視圖,能根據比較簡單的視圖要求拼搭物體。

·結合實例感知生活中常見的平移、旋轉、對稱現象,認識軸對稱圖形和對稱軸。能在方格紙上把簡單的圖形平移,能動手制作簡單的軸對稱圖形。

·結合實例理解面積的含義。認識面積單位平方厘米、平方分米和平方米能選用適宜的面積單位估計、測量、表達圖形的面積。探索并掌握長方形和正方形的面積公式,能計算或估計有關的面積。知道平方厘米、平方分米和平方米每相鄰兩個單位之間的進率,會進行簡單的單位換算。

統計與概率:

·結合實例了解平均數的意義。

·會求一組簡單數據的平均數(限結果是整數)。

·會用平均數描述一組數據的狀況

會用平均數對兩組數據進行比較、分析

2.數學思考方面。

·經歷在實際情境中認識分數、小數的過程.學習用數描述、表達現實世界中的現象,發展數感。

·經歷利用已有的數學知識和生活經驗探索三位數除以一位數、兩位數乘兩位數的筆算與估算方法,以及一位小數加、減法的過程,發展抽象概括與推理的能力。

·在應用數學知識和生活經驗解決實際問題的過程中,理解一些常見的數量關系,發展抽象思維。

·在簡單的物體及其三視圖的相互轉化活動中,在研究平移、旋轉、對稱現象的數學活動中

人教版小學三年級下冊數學教案篇14

單元目標

1.結合具體情境和幾何直觀圖,使學生了解小數的含義,能認、讀、寫不超過兩位的小數,并能運用小數表示日常生活中的一些事物,感受小數與實際生活的密切聯系。

2.使學生經歷比較的過程,學會比較一位小數的大小,能解決簡單小數的比較問題。

3.使學生在具體情境中體會小數加、減法的算理,會正確計算一位小數加、減法,并能解決簡單實際問題。

教材分析

小數在日常生活中的應用非常廣泛,認識小數對學生的生活有很大的幫助。本單元的教學內容包括:小數的'認識,小數的大小比較,簡單的小數加、減法,小數加減的實際應用。這些內容是學生在日常生活中已經見過小數甚至用過小數的基礎上學習的,教材旨在將日常知識進行歸納、總結,使學生初步了解小數的含義,初步認識一位小數、兩位小數,使學生在日常生活中能正確地運用小數進行簡單的比較和加、減法的計算。

學情分析

這部分內容的教與學是在學生認識了萬以內的數,會計算三位數的加、減法,初步認識了分數,會計算簡單的同分母分數加、減法,并且學習了常用計量單位的基礎上進行的。這里是學習小數的初步認識,教材中出現的小數的小數部分都只有一位或兩位,小數的計算也只涉及一位小數的加減,這兩部分教學內容之間的關系是小數的初步認識為小數加、減法的學習做準備,而在小數加、減法的學習中,學生對小數的認識更加深刻,為今后系統地學習小數打下初步基礎。

課標分析

1.經歷從日常生活中抽象出數的過程,初步認識小數,發展數感。

2.能結合具體情境初步認識小數,能讀、寫小數,會比較兩個一位小數的大小,會進行一位小數的加、減運算。

3.能在教師的指導下,從日常生活中發現和提出簡單的數學問題,并嘗試解決,并能對結果的實際意義作出解釋。

4.了解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一些基本方法,知道同一個問題可以有不同的解決方法。

5.了解數學可以描述生活中的一些現象,感受數學與生活的密切聯系。

人教版小學三年級下冊數學教案篇15

教材分析:

本課是在學生已經掌握整數知識的基礎上進行教學的,從整數到分數是數的概念的一次擴展,又是學生認識數的概念的一次質的飛躍。因為無論在意義上,還是在讀寫方法上以及計算方法上,它們都有很大的差異。分數概念抽象,學生接受起來比較困難,不容易一次學好。而認識幾分之一是認識幾分之幾的第一階段,是單元教材的“核心”,也是整個單元的起始課,對以后學習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

對于分數的理解:分數是一種過程,是一種數量關系的刻畫,分數是過程的記錄,并不只是結果,是分數關系的表征,并不僅僅是對象的本身。

理念與策略:

1、找準起點。如何將這一全新的知識內化為學生自身的知識,找準學生學習的“最近發展區”是重要的,它是促使學生從“實際發展水平”走向“潛在發展水平”的橋梁。教學時,從學生熟悉的“一半”入手,明確一半是怎么分的,從而引入用一個新的數來表示所有事物的“一半”。以1/2為基本模型構建對分數意義的初步理解。

2、充實素材。應用了課件的優勢和學生手中的材料,讓學生折一折,涂一涂,看一看,比一比。從不同角度體會把一個圖形“平均分”,得到的每一份都是這個圖形的二分之一。

3、充分活動。提供充分的實際操作時空,讓學生選一選、涂一涂、說一說等活動,讓學生充分理解幾分之一的數學意義,加深對分數的認識。

4、開放選擇:習題拓展,讓各層次水平的學生進行數學參與。

教學目標:

1、初步認識分數、理解幾分之一的含義。知道分數各部分的名稱,會讀、寫幾分之一,會比較幾分之一的大小。

2、通過操作、比較、推理、交流等活動經歷認識幾分之一的過程,體會幾分之一的含義。

3、體會分數來自生活實際的需要,感受數學與生活的聯系,進一步產生對數學的好奇心和興趣。

教學重點:

初步認識分數、理解幾分之一的含義。知道分數各部分的名稱,會讀、寫幾分之一。

教學難點:

引導學生用數學語言來表達自己的發現過程和操作過程。

教學準備:

三角形、正方形、長方形等圖形和教學課件。

教學過程:

一、創設情境,激發經驗

師:同學們小新想邀請大家去他的生日派對,你們想去嗎?那我們一起去看看吧。

師:小新的好朋友妮妮和阿呆也來到了小新的生日派對,他們走進了蛋糕房,這有4個蛋糕,怎樣分給他們才公平了?你能用一個整數表示出一個人有多少塊蛋糕嗎?

生:每人兩個。用數字2表示。

師:像剛剛這種分法數學上我們叫做?

生:平均分。(副板書:平均分)

師:這兩塊蛋糕平均分給他們,每人分多少?你能用一個整數表示嗎?

師:這只有一個月餅平均分給他們兩個每人分幾個?

師:那么“半個”就是“一半”,半個蛋糕還能用整數表示嗎?

生:不能。

師:是的,當整數不能幫助我們解決問題時,我們可以請分數幫幫忙,這半個蛋糕我們可以用分數1/2來表示。(副板書:1/2)

師:讀分數時我們從下往上讀,為什么能用1/2表示了,這節課我們就一起認識簡單的分數幾分之一。(板書課題)

設計意圖:導入環節,由學生所喜愛的動畫人物創設一個情境,讓學生回顧平均分,從整數過度到分數,初步感知分數產生的意義。“一半”是學生的生活經驗,而“1/2”是生活數字化的結果。學生借助有意義的接受學習,在“生活經驗”與“數學知識”之間架構起知識橋梁。

二、動手操作、學習新知

師:一個蛋糕應該怎樣平均分了?請你用課前老師發的圓片代替蛋糕試著分一分。

師:找一個同學上來分一分。

關注:學生操作的語言表達教師引導對折重合,虛線描折痕,為了能讓大家看得更清晰,老師快速的涂色(斜線表示)

師:你們也是這樣分的嗎?那好,現在請孩子們把圓放進課桌里面去。

師:孩子們我們一起來看看這個圓,這個圓被分成了幾份?每份是多少?

追問:這一份是誰的1/2?

師:老師也分了一次,請同學們仔細觀察老師是怎樣分的?(PPT演示)

小結:分后的兩塊月餅大小完全一樣,這種分法就叫作平均分。

設計意圖:接下來我讓學生自己動手折1/2,讓學生上臺操作,把一個圓片平均分成兩份。全班一起說把一個月餅平均分成兩份,每份是它的1/2。學生通過直觀形象的認識后,初步感知和理解二分之一的含義。

三、認識幾分之一。

師:這個月餅被我們分成了幾份?怎樣分的?其中的一份是這個月餅的一半,這半個月餅就是?

追問:半塊月餅是誰的1/2。請同學們一起讀一讀這句話。

師:這條橫線表示平均分,那這個2表示什么?生:分成了2份。追問:怎樣分的?

師:1表示2份中的一份。(副板書:二份中的一份)誰能完整的說一說?

師:這根接力棒紅色的部分請你用一個分數表示。這條線段的紅色部分用分數表示為?

師:孩子們,不同的三個物品,為什么都能用1/2表示了?

生:因為都是平均分。

師:平均分成了幾份?那其中的一份就是?師:誰能完整的說一說。

小結;

把一個物體平均分成2分,其中的一份就是這個物體的1/2。師:圓紅色的部分用一個分數表示,現在圓有什么變化?紅色的部分怎么表示?現在了?

師:為什么大小不一樣的圓都能用1/2來表示?

生:因為是把圓平均分成了2份,其中的一份就是1/2。

師:誰能像他這樣有條理的再來說一說?

師:出示不是平均分的一個圓。這個圓的陰影部分能用1/2表示嗎?

小結:看來要想用分數表示必須要平均分。

認識1/4

把一塊月餅平均分成4份,每份是它的( )分之一,寫作( )/( )為什么填4。

認識1/3

把一個圓平均分成3份,每份是它的( )分之( ),寫作( )/( ) 。

為什么填4?為什么填1,你是怎樣想的?

認識1/5

把一張長方形紙平均分成5份。指出它的五分之一。

除了第一塊,還有嗎?(這三個分數結合PPT講)思維拓展:如果分成10份取其中的一份是?如果分成50份取其中的一份是?如果分成100份取其中的一份是?如果分成9份取其中的兩份是?設計意圖:學生初步感知和理解1/2后,我通過月餅、接力棒、線段三種不同物體、以及大小不同的圓強調平均分成兩份,理解分數意義。然后在理解1/2的基礎上認識1/3、1/4、1/5,培養學生知識的遷移能力,內化分數意義的理解。從分數意義理解的基礎上讓學生學習分數的讀、寫法。

四、分數的寫法和讀法

先寫分數線,表示把月餅平均分;

再寫分母“3”,表示平均分成三份;

最后寫分子“1”,表示三份中的一份。(板書:分數各部分名稱。)同桌間互相說一說1/2各部分的名稱。

五、動手折1/4。

投影展示不同的形式。

小結:雖然折的方法不同,但都是把這張紙平均分成了4份,其中的一份就是這個正方形的1/4。

六、練習。

人教版小學三年級下冊數學教案篇16

教學目標:

1結合旅游團住宿問題,經歷小組合作,一起設計、交流、討論住宿方案的過程。

2能靈活運用學過的知識解決生活中的現實問題,并能表達解決問題的方法和思考過程。

3獲得與同伴合作解決問題的成功體驗,感受數學與生活的密切聯系。

教學準備:

教學課件

教學過程:

教學環節設計意圖教學預設

一情景導入

1、師:同學們,你們出去旅游過嗎,都去過哪里呢?

(鼓勵學生把自己與家長旅游時的經歷說一說。)

師:同學們,在旅游過程中,你注意過你們是怎樣住的房間嗎?(學生講述情況)

師:“同學們,河北國際旅行社今天帶我們出去,讓我們看一看去哪兒玩,好嗎?”(出示圖片、學生猜)。

(在交流談論的基礎上,引出書中的住宿問題。)

“河北國際旅行社的導游叔叔在去北京旅游過程中,也遇到了住宿問題,咱們一起看看吧。”

(出示情景圖)

2、觀察情景圖,說一說從中了解了哪些信息。

師:誰來說說你從這幅圖中看到了些什么?了解到了那些數學信息?

3、提出問題,提出小組制定一個住宿方案的要求。

師:你們能幫導游設計幾個住宿方案嗎?小組合作完成。

二交流與內化

1、小組合作設計住宿方案

鼓勵學生在小組中勇于表現自己的想法,并認真傾聽他人的意見。

2、全班交流

鼓勵大家積極發言,大膽發表自己的意見。

交流住宿的方案,給各組充分表達方案的時間,并注意把不同的方案記錄下來。

住宿的方案多種多樣,只要孩子能說出理由,合理就可以了

3、在充分交流住宿方案的基礎上討論評價哪種方案最好。

4、拓展思考:“實際生活中有家庭一起出門旅游時,是可以一起住在一起的。”(男、女可以同住)。

利用課下時間,考慮以上問題,看還有哪幾種分配方案。

三、課堂練習

第一題,師生共同觀察情景圖,了解圖中小朋友所遇到的問題,結合自己的生活提出解決方案。(出示情景圖)

第二題,首先要幫助學生理解題意,再讓學生獨立完成,交流各自的方案。第(2)小題思路比較開放,要給學生充分的自主探索和交流個性化算法的空間。(出示情景圖)

四、課外作業

1、某校三、一班舉辦聯歡會準備買30千克蘋果,請大家設計一個購買方案。

購買方案

每千克5元

3千克7元

5千克10元

2、一個80人的旅游團去保定白洋淀游玩,請你設計一個租船方案。

租船方案

8人快艇240元

4人漁船100元

30人觀賞船450元

學生很喜歡旅游,而且父母經常帶孩子出去玩,有過親身經歷,以其作為教材素材有利于學生感受數學和生活的聯系,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讓學生觀察情境圖,交流發現的信息,有利于培養學生用數學的眼光觀察身邊事物的意識和能力。

給學生創造學習的'機會,使學生在已有知識水平上,經歷自主解決問題的過程,在小組學習中學會合作與交流。

通過交流回顧,展示自己的自主學習成果,分享學習他人的學習成果,體驗想法的多樣化,獲取個性化的想法。

住宿的方案很多,但在現實生活中一般都會選取最合理的方案實施,讓學生在理解這些方案的基礎上經歷、選取最好方案的過程,從而把數學知識與現實生活真的聯系在一起。培養學生科學、合理的消費意識。

拓展學生思維,進一步思考現實生活中的情況,用數學思維解決問題。

進一步體驗數學在生活中的廣泛應用,豐富學生用數學思維解決生活中的問題。

讓學生利用所學知識解決實際生活的問題。

(我們去過北京、天津、青島……)

1、和家長一起出去,全家住在一起。

2、全家隨團一起旅游,但分開住。

3、參加學校組織的夏令營,男、女同學分開住。

在學生只涉及到個人家庭旅游的情況下,引導學生想想隨旅游團時的住宿情況。

孩子們不知道從何入手適當的進行講解。提示學生,在男女住宿方面應注意的問題。(男女分住)

方案1:男:

160×2+150+120

=590(元)

女:

160×3+120+150

=750(元)

方案2:男:

160×3+120=600

(元)

女:

160×4+120=760

(元)

方案3:男:

150×4+120=720

(元)

女:

150×5+120=870

(元)

方案4:男:

120×7=840(元)

女:

120×9=1080(元)

一題:方案1:調換一篇短一點的文章。

方案2:刪掉一些字

620÷4=105(個)

二題:第(2)小題:

方案1:

90×8=720(元)

方案2:

90×7=630(元)

(兩種方案都符合題意,選擇自己所喜歡的方案)

人教版小學三年級下冊數學教案篇17

設計說明

本節課繼續學習三位數除以一位數的除法的豎式計算,重點解決“不夠商1時商0”的問題。為了使學生較好地理解這部分知識,本節課的教學設計具有如下特色:

1.關注學生對算理的理解。

在教學中,當學生計算到被除數的十位發現不夠商1時,教師及時組織學生討論,并加以恰當地引導,從分物的角度和除法本身的計算規則分別進行理解,滿足了不同層次學生的需求,取得了良好的教學效果,為后面的學習奠定了堅實的基礎。

2.注重學生的探究性學習。

在教學中,給學生提供足夠的時間和空間,讓他們自主討論解決問題的方法,并鼓勵他們在解決問題的過程中選擇自己喜歡的、合適的方法,提高學生自主學習的自信心和積極性。

課前準備

教師準備PPT課件

教學過程

第1課時節約(一)

⊙創設情境,導入新課

1.談話。

師:我們國家現在提倡勤儉節約,誰能說說哪些做法是節約呢?

學生根據自己的生活經驗和見聞進行列舉。

2.導入:有3個班的同學用實際行動來倡導節約,他們積攢了許多舊報紙和礦泉水瓶,送到廢品收購站回收利用,我們來看看在這個過程中他們遇到了什么問題,我們是否能幫助他們解決。

設計意圖:在學習新課之前與學生進行談話,有助于吸引學生的注意力,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為下面的學習打好基礎。

⊙探究新知

1.了解情境圖。

課件出示情境圖,鼓勵學生找到情境圖中的.數學信息并完整表達。

(3個班積攢的報紙和礦泉水瓶一共賣了912元)

2.嘗試計算。

(1)請學生根據上面的數學信息,提出問題,并列出算式。

(問題:平均每個班賣了多少元?算式:912÷3)

(2)請學生口算出結果并寫出口算過程。

根據以往的學習經驗,學生能寫出算式:900÷3=300,12÷3=4,300+4=304。

(3)請學生嘗試進行豎式計算。

3.解決“不夠商1時商0”的問題。

(1)組織學生小組討論。

師:你們在計算時遇到了什么問題?除到十位不夠商1時怎么辦?(同時出示不完整的豎式如下)

在學生討論的過程中,教師引導學生結合口算過程從以下兩個方面理解“不夠商1時商0”的道理,并板書完整的豎式計算過程。

①從分物的角度理解:先分走900元,912─900=12,余下的不夠30元,每個班分不到10元,所以在十位商0占位。

②從除法本身計算的規則去理解:用被除數十位上的1除以3時,不夠商1,需要將十位和個位上的數合起來,用12再除以3,結果等于4,在個位上商4。

(2)結合口算,說說豎式中每一步所表示的意思。

師:現在我們完整地寫出了912÷3的豎式計算過程,請大家結合口算的過程,說一說豎式中每一步所表示的意思。

學生匯報,教師隨機板書,如下:

設計意圖:通過上述環節,學生能夠透徹地了解為什么要在十位上商0,并牢固地掌握商中間有0的除法的豎式計算過程,對學生進行正確熟練地計算有很大的幫助。

4.學習三位數除以一位數,商末尾有0的除法。

(1)出示教材10頁的第三個例題,提問:我們要解決的是什么問題?怎樣列式?

引導學生讀題,根據題意列出算式:522÷4。

(2)引導學生獨立進行豎式計算。

(3)組織交流。

師:這個算式是在哪一位上不夠商1?應該怎樣處理,你是怎樣想的?

引導學生明確:在豎式計算中,當除到個位不夠商1時,要在商的個位上寫0,余數是2。

5.總結算法。

師:在計算一位數除三位數時,我們應該怎么做?

引導學生總結一位數除三位數的豎式計算方法的一般步驟:從被除數的高位算起,除到哪一位就在那一位上寫商,遇到不夠商1的情況要商0占位。

⊙鞏固練習

1.完成教材11頁1題。

理解題意,在圖中圈出答案后進行豎式計算。

2.完成教材12頁4題。

先說一說豎式計算的步驟,再觀察題目中的計算過程,找出錯誤的原因并改正。

⊙課堂總結

我們這節課學習的主要內容是什么?在計算中我們要注意哪些問題?

⊙布置作業

教材11頁2、3題

板書設計

節約(一)

912÷3=304(元)522÷4=130(支)……2(支)

人教版小學三年級下冊數學教案篇18

統計

【教學目標】

1.結合實際問題,激發學生參與統計活動的愿望,培養他們的統計意識。

2.能將表格進行完善,并能完成復式統計表,根據圖表中的數據回答簡單的`問題。

【教學過程】

一、創設情景,導入新課

教師:明明到三(2)班作最喜愛的電視節目調查。調查結果如下:

新聞:8人動畫片:22人體育7人

電視劇:8人其他:4人

二、自主探索,體會領悟

(一)嘗試制表

1.教師:要想制作成統計表,應該做哪些方面的考慮呢?

學生:要考慮表應畫幾列和幾行。

根據節目類別和喜歡的人數應畫兩行;節目類別有5類,要畫5列,加上合計要畫6列。

2.學生動手畫一個2行6列的表。

3.填寫相關內容。

(1)寫上統計表的名稱。

(2)填寫表中的內容和數據。

4.檢查統計是否準確。

可將各類別人數之和與合計數、合計數與調查總人數進行比較,看是否一致。

(二)出示例4中男生、女生體重情況統計表

1.觀察表,說說表中有哪些信息?

2.教師:如果將兩張表交給班主任老師,老師想知道某個體重范圍內的男女生人數,就要看兩張表,挺麻煩的。

能不能想辦法將兩張表合成一張統計表,讓老師看起來更方便一些呢?

3.學生自主討論,完成復式統計表。

教師:同學們可以討論一下,怎樣改進統計表?

(老師出示復式統計表)

介紹表頭:體重、人數、性別。

教師:你能將表格填好嗎?(學生嘗試完成)

反饋:展示學生做好的統計表。

教師:像這樣的表格我們叫它復式統計表。(課題:復式統計表)

教師:從這張表中,你知道了什么?與剛才的兩張統計表相比,有什么不同的地方?你更喜歡哪一張統計表?為什么?

三、鞏固深化,拓展應用

完成第95頁課堂活動。

85681 主站蜘蛛池模板: 杭州实验室尾气处理_实验台_实验室家具_杭州秋叶实验设备有限公司 | Type-c防水母座|贴片母座|耳机接口|Type-c插座-深圳市步步精科技有限公司 | 自动记录数据电子台秤,记忆储存重量电子桌称,设定时间记录电子秤-昆山巨天 | 电镀整流器_微弧氧化电源_高频电解电源_微弧氧化设备厂家_深圳开瑞节能 | 展厅设计公司,展厅公司,展厅设计,展厅施工,展厅装修,企业展厅,展馆设计公司-深圳广州展厅设计公司 | Trimos测长机_测高仪_TESA_mahr,WYLER水平仪,PWB对刀仪-德瑞华测量技术(苏州)有限公司 | 螺旋绞龙叶片,螺旋输送机厂家,山东螺旋输送机-淄博长江机械制造有限公司 | 泰安塞纳春天装饰公司【网站】 | 乳化沥青设备_改性沥青设备_沥青加温罐_德州市昊通路桥工程有限公司 | 北京网站建设首页,做网站选【优站网】,专注北京网站建设,北京网站推广,天津网站建设,天津网站推广,小程序,手机APP的开发。 | 废水处理-废气处理-工业废水处理-工业废气处理工程-深圳丰绿环保废气处理公司 | 海外仓系统|国际货代系统|退货换标系统|WMS仓储系统|海豚云 | 杭州月嫂技术培训服务公司-催乳师培训中心报名费用-产后康复师培训机构-杭州优贝姆健康管理有限公司 | 事迹材料_个人事迹名人励志故事| 经济师考试_2025中级经济师报名时间_报名入口_考试时间_华课网校经济师培训网站 | SDG吸附剂,SDG酸气吸附剂,干式酸性气体吸收剂生产厂家,超过20年生产使用经验。 - 富莱尔环保设备公司(原名天津市武清县环保设备厂) | 济南网站建设_济南网站制作_济南网站设计_济南网站建设公司_富库网络旗下模易宝_模板建站 | 网站seo优化_seo云优化_搜索引擎seo_启新网络服务中心 | 工业设计,人工智能,体验式3D展示的智能技术交流服务平台-纳金网 J.S.Bach 圣巴赫_高端背景音乐系统_官网 | 道达尔润滑油-食品级润滑油-道达尔导热油-合成导热油,深圳道达尔代理商合-深圳浩方正大官网 | 马尔表面粗糙度仪-MAHR-T500Hommel-Mitutoyo粗糙度仪-笃挚仪器 | 共享雨伞_共享童车_共享轮椅_共享陪护床-共享产品的领先者_有伞科技 | 拼装地板,悬浮地板厂家,悬浮式拼装运动地板-石家庄博超地板科技有限公司 | 青岛成人高考_山东成考报名网 | 自动螺旋上料机厂家价格-斗式提升机定制-螺杆绞龙输送机-杰凯上料机 | 披萨石_披萨盘_电器家电隔热绵加工定制_佛山市南海区西樵南方综合保温材料厂 | 江苏远邦专注皮带秤,高精度皮带秤,电子皮带秤研发生产 | 烘箱-工业烘箱-工业电炉-实验室干燥箱 - 苏州华洁烘箱制造有限公司 | 酒店品牌设计-酒店vi设计-酒店标识设计【国际级】VI策划公司 | 上海新光明泵业制造有限公司-电动隔膜泵,气动隔膜泵,卧式|立式离心泵厂家 | 钢绞线万能材料试验机-全自动恒应力两用机-混凝土恒应力压力试验机-北京科达京威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 陶瓷砂磨机,盘式砂磨机,棒销式砂磨机-无锡市少宏粉体科技有限公司 | 南溪在线-南溪招聘找工作、找房子、找对象,南溪综合生活信息门户! | 干培两用箱-细菌恒温培养箱-菲斯福仪器 | 进口便携式天平,外校_十万分之一分析天平,奥豪斯工业台秤,V2000防水秤-重庆珂偌德科技有限公司(www.crdkj.com) | 湖州织里童装_女童男童中大童装_款式多尺码全_织里儿童网【官网】-嘉兴嘉乐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 深圳离婚律师咨询「在线免费」华荣深圳婚姻律师事务所专办离婚纠纷案件 | 挤出机_橡胶挤出机_塑料挤出机_胶片冷却机-河北伟源橡塑设备有限公司 | 知网论文检测系统入口_论文查重免费查重_中国知网论文查询_学术不端检测系统 | 土壤水分自动监测站-SM150便携式土壤水分仪-铭奥仪器 | 北京成考网-北京成人高考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