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教案模板_中学教师优秀教案_高中教学设计模板_教育巴巴

教育巴巴 > 小學教案 > 數學教案 > 四年級 >

四年級的數學教案簡短

時間: 新華 四年級

教案是教學活動的依據,寫好教案是保證教學取得成功、提高教學質量的基本條件。四年級的數學教案簡短怎樣寫才正確?接下來給大家整理四年級的數學教案簡短,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四年級的數學教案簡短篇1

教學目標:

學會運用小數的性質把一些小數化簡或進行改寫;

2.培養學生自主提出問題、自主解決問題的能力以及合作精神、實踐能力和創新意識;

3.激發學生對數學的興趣,引導學生體會數學與生活的聯系。

教學重點:

掌握小數性質的含義 。

教學難點:

小數性質歸納的過程 。

教學過程:

一、導入主題

1、學校門口的兩家文具店,左邊一家的三角板套裝售價是2.8元,右邊一家的三角板套裝售價是2.80元,同學們,你們覺得他們的價格比較起來怎么樣?你們是怎么樣比較的?

2、為什么2.8元末尾添個0大小不變呢?這是怎么回事呢?這節課我們就來研究這一方面的知識。(板書:小數的性質)

二、探索性質

1、教學例1。

(1)投影出示例1,讓學生讀題,明確要求。

(2)啟發學生根據小數的意義把0.1米、0.10米、0.100米所表示的長度在米尺上標出來(教師投影米尺圖),并用整數表示。如果學生有困難,教師以0.1米為例示范:

0.1米表示1/10米,也就是1/10米,即1分米,如圖:

關于0.10米、0.100米,讓學生獨立或討論完成。

(3)反饋學生完成情況,并把形成的一致意見投影出示:

0.10表示10/100米,也就是10/100米,即10厘米,如圖:

0.100米表示100/1000米,也就是100/1000米,即100豪米,如圖:

(4)教師肯定學生的學習活動,并把三幅米尺圖投影重疊兩次,讓學生觀察后問:你認為0.1米、0.10米、0.100米的大小關系是怎樣的?請把道理講出來。(組織學生分組討論)

教師板書:因為1分米=10厘米=100毫米,所以0.1米=0.10米=0.100米

(5)引導學生觀察等式0.1米=0.10米=0.100米,問:比較這三個小數,你發現了什么?啟發學生從左往右、再從右往左觀察,初步得出結論:小數的末尾添上0或者去掉0小數的大小不變。(板書)

2、驗證性質

(1)同學們自己完成58頁“做一做”。

(2)讓學生從直觀圖上比較0.3和0.30的大小。

(3)0.3=0.30這個結果說明了什么?

三、運用性質

1、教學例2

(1)教師對學生說明:像把0.70=0.7,去掉小數點末尾的“0”,就可以把小數化簡。(板書:化簡)

(2)學生自己完成105.0900=

(3)學生討論交流105.0900里的其他的0可以去掉嗎?為什么?

(4)全班交流、強調小數的性質中說的是“小數的末尾的0”。

(5)完成59頁做一做第1題。

A、學生自己完成。

B、全班訂正答案。

2、教學例3:

(1)教師說明:利用小數的性質,根據需要可以"把一個數改寫成具有指定小數位數的小數。(板書"改寫")

(2)學生自己完成。

(3)大家這樣做的根據是什么?

(4)說明任何整數都可以看作小數部分是0的小數。強調把一個整數改寫成具有指定小數位數的小數時,不要忘記在個位的右下面點上小數點。

(5)完成59頁做一做第2題。

A、學生自己完成。

B、全班訂正答案。

3、在應用小數的性質時,要注意什么問題?

(1)討論下面的3個問題:

A、0.70,去掉0, 小數的大小變不變?

B、4.08去掉0,會怎么樣?

C 、0.31的末尾可以添上0嗎?

(2)全班齊讀小數的性質,強調性質中的“在小數的末尾添上0或者去掉0”.

四、看書質疑。

學生自己看課本58.59頁,提出質疑,大家交流解決。

五、鞏固練習

1、下面的說法哪個正確,不正確的請舉出反例。

(1)小數點后面添上0或去掉0,小數的大小不變。

(2)小數的末尾添上0或去掉0,小數的大小不變。

(3)一個數的末尾添上0或去掉0,這個數的大小不變。

練后問:你認為在小數性質的表述語中,哪幾個詞語最重要?(教師在"小數"、"末尾"的下面加上著重號)

2、做64頁練習十第1、2、3題。

第1題讓學生練習后說說哪些位置上的0不能去掉。((1)整數中的0不論何處都不能去掉;(2)小數非末尾的0不能去掉)

六、全課總結

1、這節課你有哪些收獲?

2、評價你自己或是某位同學本節課的學習積極性。

四年級的數學教案簡短篇2

教學目標:

1.使學生認識量角器,會用量角器量出角的度數.認識直角、平角、鈍角、銳角和周角.

2.提高學生動手操作能力.

教學重點:建立各種角的概念.

教學難點:正確地用量角器度量角的大小.

教學過程:

一、導入

1.演示課件角的度量導入

提問:這些角你能按照從大到小的順序給他們排一下隊嗎?

教師指出左端兩個大小比較接近的角

提問:你知道他們相差多少嗎?

2.教師談話:如果我們能夠度量出每個角的大小,以上問題就可以解決了.你們想不想知道他們究竟相差多少呢?(揭示課題角的度量和角的分類)

二、探索新知

(一)角的度量

1.出示圖片認識量角器

講解:量角的大小,要用量角器,因為它的形狀是一個半圓,所以又叫關圓儀.角的計量單位是度,用符號表示,結合圖片,認識半圓儀中心,0刻度線和內外圓刻度.

2.(1)播放視頻1角的概念

(2)出示幾個不同的角,并估算角的度數.

(教師:要想知道所估算的是否準確,還要通過測量.)

3.量角的方法

(1)自學教材第123頁第一、二自然段.

(2)由學生匯報度量角的方法.結合黑板上的角,邊度量邊介紹.

(3)播放視頻量角方法

(4)嘗試測量角的度數(盡量使角的開口方向不同)巡視中注意了解學生掌握情況.

(5)教師舉出幾種學生常見的錯誤:

錯誤類型一:學生量角時,量角器中心點和角的頂點沒重合.

錯誤類型二:量角器0刻度線與邊沒對齊.

錯誤類型三:看錯了刻度,應看里圈,卻看外圈刻度了,或者應看外圈卻看里圈刻度了.

(6)討論:怎樣避免前面的錯誤,正確迅速地量出角的度數呢?

(0在哪個圈上,就在哪個圈上找角的另一邊所對的刻度)

(7)播放視頻角的大小比較

(播放前先請同學用估算的方法判斷,播放后教師進行總結)

(二)角的分類

1.自學教材第124頁《角的分類》.(可按書中內容邊學習邊操作)

2.小組討論:

(1)角可以分哪幾類?每類角的特征是什么?

(2)直角、平角、周角之間有什么關系?

(3)平角和直線一樣嗎?

3.利用活動角,按老師要求擺角.

(直角、鈍角、平角、銳角......)

三、鞏固練習

1.量一量一副三角板中各個角的度數.

2.完成教材第126頁第7題.

說出每個鐘面上的時間,量出時針和分針所成的角度.

提問:不用度量你能知道每個時刻分針與時針的夾角嗎?

3.利用活動角的量角器擺出下面各角.

(1)直角(2)平角(3)120(4)30(5)77

四、質疑總結

1.這節課都學會了什么?

(角的度量和分類.量角時要對劉頂點和0刻度線,確定如看哪一圈刻度)

2.教師整理成順口溜助記

量角器量角很簡單,角可分為五大類.

中心重合角的頂點,直、平、周角最特殊,

一條邊對齊0刻度,銳角小于九十度,

角的度數看另一邊.鈍角介于直、平間.

3.鼓勵學生對所學知識提出問題,引導學生解題

五布置作業

完成第127頁第9題.

把下面的角的度數分別填在適當的圈里.

五、板書設計

角的度量和角的分類

四年級的數學教案簡短篇3

一、復習鋪墊,引入新課。

1.口算.

0.3+0.4=   0.2+0.6=   1.4+1.5=   0.33+1.25=   0.9- 0.5=

4.8+2.2=   3.5-2.1=   5.5+4=   19.5-0.5=   7.2+1.6=

學生獨立計算,集體對答案。

2.豎式板算:(每組叫一名同學上黑板算,其他同學在練習本上計算)

4.89-2.64   3.61+1.37   7.75-6.35   2.82+3.17

點撥:計算小數加、減法時要注意什么?

(強調:計算小數加減法時,要小數點對齊也就是相同數位對齊,從低位加或減起。)

3、揭示:今天我們繼續學習的小數減法.

二、目標實施

1、創設情境導入: 同學們,你們是祖國的未來、是祖國的希望,為了促進你們健康成長,每學期我們都進行體檢,其中有一項是量體重。你知道你的體重是多少嗎?今天希望小學的孩子們也在量體重,想不想去看一看?

2、出示情境圖:你獲得了哪些信息?指名匯報:(笑笑體重38千克、淘氣體重45.2千克、丁丁體重33.4千克。)教師板書

3、根據情境圖提供的信息,你能提出哪些數學問題?(1、淘氣比丁丁重多少千克? 2、淘氣比笑笑重多少千克? 3、丁丁比笑笑輕多少千克? 4、丁丁比淘氣輕多少千克? 5、笑笑比淘氣輕多少千克? 6、笑笑比丁丁重多少千克?7、淘氣和丁丁一貫共重多少千克?。。。)

下面我們試著解決兩個問題好嗎?

4、課件出示:淘氣比丁丁重多少千克?

指名列式:45.2-33.4= 為什么這樣列式?

(1) 自主嘗試計算:

(2) 交流匯報:

啟發學生思考:根據45.2-33.4這個算式,想:計算小數減法時要注意什么?

(3)交流后師生共同小結

計算小數減法時,小數點要對齊即相同數位要對齊;十分位不夠減要從個位退1作10,在十分位上加10再減.

(4)計算:23.5-16.8

(5)討論歸納小數減法的計算方法:

①相同數位對齊;②從低位減起;③十分位不夠減向個位借1,然后再減.

5. 課件出示:丁丁比笑笑輕多少千克?

(1)自主列式說一說為什么這樣列式?。

(2)獨立嘗試計算

(3)小組內交流

(4)匯報:

(5)點撥:把38寫成38.0你知道是根據什么嗎?(這是根據小數的基本性質,即小數的末尾添上“0”或去掉“0”,小數的大小不變。)

6、課件出示:小數的末尾添上“0”或去掉“0”,小數的大小不變。這就是小數的基本性質。 練習說一說。

7、嘗試做:

1.25+6.05=   78.3-6.9=

(1)觀察第一題的計算結果你發現了什么?(在小數的末尾添有0。)

我們在計算小數加減法時計算結果如果在小數的末尾有0可以根據小數的基本性質把0去掉,小數的大小不變。)

(2)強調:哪一位不夠減要從本位退1作10,在前一位加10再減.

8、小結:今天通過量體重我們學習了什么?(小數加減法的進位加、退位減)

討論交流:計算這樣的小數加、減法要注意什么?

總結:(1)小數加、減法要相同數位對齊,從低位加起或減起;

(2)哪一位相加滿十就向前一位進1;哪一位不夠減就要向前一位借1;

(3)確定好小數點的位置.

四年級的數學教案簡短篇4

教學目標:

1、知道小數點位置移動引起小數大小變化的規律;能依據這一變化規律,比較熟練地判斷隨著小數點位置的變化,引起這個小數的大小有什么變化。

2、經歷小數點移動引起小數大小變化規律的發現過程,體會觀察比較、歸納的學習方法。

3、感受數學知識中的邏輯之美,激發學生熱愛數學、學習數學的情感。

重點難點:

掌握小數點位置移動引起小數大小的變化的規律

教法學法:

1、教法:情境激趣,引導探究。

2、學法:小組合作,自主探究。

教學準備:

課件

教學過程:

一、生成問題 激興導入

1、學生根據課題提出問題。

師:知道這節課我們要研究哪部分內容嗎?

師:你看了這個題目,大家有什么問題要問嗎?

(根據學生回答板書:向哪移?變化?)

師:帶著問題學習會讓我們的學習過程更清晰,學習目的更明確。相信同學們通過這節課的學習,能解決心中疑惑。

(設計意圖:“學貴有疑,利用小學生對于新知識的“好奇心”,引導學生自主發問。這些“問題”來自于學生本身的思考,也就是他們急于探究新知的動力,有利于調動學生積極參與到學習和探索中去。)

2、出示孫悟空打小妖的情境動畫,將情境中的數據列出,感知小數點位置的變化及小數大小變化。

師:課前老師通過和同學們交流知道同學們都愛看西游記,這天師徒四人正行走在西去取經的路上,突然殺出一個妖怪,想不想看當時是什么情況?(放動畫片)

(設計意圖:孩子好動,喜歡動畫,這一環節設計能有效地把學生的精神集中起來,并通過動畫,讓學生初步感知小數點位置的移動會引起小數大小的變化,為探索有什么變化規律作好準備,在心理上產生強烈的“我要探索”的沖動。)

二、探索交流 解決問題

從情境中提取數據讓學生填空

0.009米=(9)毫米 ①

0.09米=(90)毫米 ②

0.9米=(900)毫米 ③   9米=(9000)毫米 ④

1、推導右移規律。

引導學生借助整數部分,從上往下觀察

(1)小數點的位置有什么變化?小數大小有什么變化?

(小組討論交流)

總結出:小數點向右移動一位,小數就擴大到原數的10倍。

分別把3式與1式、4式與1式作比較再研究提出的問題。

生討論。

整理并總結出右移規律:小數點向右移動一位,小數就擴大到原數的10倍;小數點向右移動兩位,小數就擴大到原數的100倍;小數點向右移動三位,小數就擴大到原數的1000倍。

(2)搶答填空題。

小數點向右移動一位,小數就(擴大)到原數的(10)倍;

小數點向右移動兩位,小數就(擴大)到原數的(100)倍;

小數點向右移動三位,小數就(擴大)到原數的(1000)倍。

(3)拓展:利用這個規律說出小數點向右移動四位,小數就擴大到原數的10000倍。

2、推導左移規律。

(1)猜測

小數點向右移動,小數會變大,猜一猜小數點向左移動小數有什么變化?

共同驗證

整體觀察:小數點向左移動。小數越變越小。

(2)引導學生借助整數部分,從下往上觀察

小組討論交流:小數點的位置有什么變化?小數大小有什么變化?

(全班交流)

小數點向左移動一位,小數就縮小到原數的 。

(數學語言講究精確,師強調縮小到原數的 )

分別把2式與4式、1式與4式作比較研究提出的問題。

同桌討論交流。

全班交流。

整理并總結出左移規律:小數點向左移動一位,小數就縮小到原數的 ;

小數點向左移動兩位,小數就縮小到原數的 ;小數點向左移動三位,小數就縮小到原數的

(3)搶答填空題。

小數點向左移動一位,小數就(縮小)到原數的();

小數點向左移動兩位,小數就(縮小)到原數的( );

小數點向左移動三位,小數就(縮小)到原數的( );

(4)拓展:利用這個規律說出小數點向左移動四位,小數就縮小到原數的。

(設計意圖:這一環節是課堂教學的主體部分,是學習知識,培養能力的主要途徑之一是一節課的關鍵環節。教師有目的地進行引導、提問,把“小數點位置的移動”與“小數大小的變化”聯系起來,學生嘗到了探索成功的喜悅。在緊張愉快的教學中,突破了這節課的難點。)

3、記憶規律。

(1)用最短的時間記憶規律

(2)和同學們分享記憶小竅門。

(3)、一起總結小數點歌謠

小數點,真調皮,右移一(位)二(位)三(位)……擴大十(10倍)、百(100倍)、千(1000倍);左移一(位)二(位)三(位)縮小十()、百()、千()……

(4)選擇性地提問規律。

4、解答課始提出的疑問。

我們課始的疑問有答案了嗎?

擦掉問號改成感嘆號。

質疑: 小數點無論是向左移動還是向右移動,位數不夠的情況下應該怎么辦?

用數字“0”補齊。

三、鞏固應用 內化新知

1、幫助師徒四人闖過數學王國的關卡。

2、幫助小豬快餐店解決困難。

快餐店價格中的小數點向左移動一位,讓價位變低。

(設計意圖:多層次練習,是加強對新規律的鞏固和運用,達到活學活用,并有意識地讓學生有形象方法記住小數點向右移,原數變大,小數點向左移,原數變小,加強記憶效果,并利用所學新知解決實際問題。)

四、回顧整理,反思提升。

說一說這節課你有什么收獲?

(設計意圖:培養學生認真嚴謹的思維習慣)

四年級的數學教案簡短篇5

教學目標:

1、結合具體情境,在解決問題過程中逐步學會概括加法結合律、交換律并能用字母表示,并能用加法定律進行簡單的計算。

2、培養學生觀察、分析以及自學的能力,掌握一定的學習方法。

教學重難點:

1、引導學生通過觀察比較、自主學習的方式探索、理解并掌握加法結合律。

2、培養學生觀察、分析以及自學的能力。

教學準備:

1、教師準備:課件

2、學生準備:課本

教學過程:

一、情境引入

師:同學們,今天我們繼續了解黃河的有關知識。請看情境圖,你知道了哪些信息?根據圖中的信息,你能提出什么數學問題?

學生觀察情境圖,了解黃河的走向,弄清楚黃河流域與黃河長度的區別,匯報自己發現的信息。學生自己提出問題。

師:黃河流域的面積約是多少萬平方千米?誰會解答?根據學生回答板書。

二、學生根據圖中信息獨立列式

方法一:(39+34)+2=75(平方千米)

方法二:39+(34+2)=75(平方千米)

師:黃河全長約多少千米?可以怎樣算?

學生列式:(3472+1206)+786 3472+(1206+786) 師:觀察這兩組算式,你有什么發現?小組研討,匯報交流 師:這是一個規律嗎?想辦法驗證一下。 經過驗證這確實是一個規律,叫加法結合律,你能用字母表示這個規律嗎?

生:A+(B+C)=(A+B)+C

學習了加法結合律,加法中還有其他的規律嗎?請完成填空,然后觀察,看有什么發現? 學生在觀察的基礎上發現,兩個加數交換他們的位置,和不變。

師:這也是加法運算中的一個規律,叫加法交換律,能用字母表示它嗎?

生:A+B=B+A

師:學習了加法的兩個定律,能根據加法運算律解決實際問題嗎?

三、觀察下面算式,想想怎樣算比較簡便?

282+63+37

生:用加法結合律可以簡算

四、自主練習

第1題。獨立完成,說說自己的想法。

第3、4題。注意用簡算。

五、簡要回顧

這節課的學習內容

六、作業

自主練習3題。

四年級的數學教案簡短篇6

內容:

小數加減法

課時:

1

教學目標:

1、結合具體情境,探索加減法的計算方法,正確計算兩位小數的加減法。

1、能結合具體情景,提出數學問題;能運用小數加見方解決日常生活中簡單的實際問題,在解決問題的過程中培養估算的意識和能力。

基本教學過程:

一、創設問題情境

1、CCTV業余歌手大獎賽正在緊張激烈地進行,比賽分唱歌(滿分9分)、綜合素質(滿分1分)兩項,5號選手的專業得分是:8.50分、綜合素質得分是0.88分;9號選手專業得分8.85分,綜合素質得分0.45分。我們來看一看誰的表現更好一些?

二、自主探究,構建數學模型

2、怎么樣才能看出誰的表現更出色一些?可以看一看兩名選手,誰的總分高。列算式。怎樣計算?

3、討論:為什么要把小數點對齊?

4、10號選手的專業得分是8.75分,他的綜合素質得多少分就能趕上或超過5好選手?

5、第12頁第3題。怎么樣才能寫得準確呢?看一看,和什么有關系?

6、第12頁第4題。覺得要比較他們的身高最大的麻煩是什么?單位問題,不同的單位很難比較。自己想辦法比較,把他們從矮到高的順序排列起來。

三、游戲

1、第13頁第6題。

2、第13頁數學游戲。

四、總結。

四年級的數學教案簡短篇7

教學目標:

1、在實際情境中,使學生知道常用的土地面積單位公頃,通過實際觀察和推算,體驗1公頃、1平方千米的實際大小,建立1公頃、1平方千米的表象;知道1公頃=10000平方米,會進行簡單的單位換算。

2、使學生能應用平面圖形的面積公式和有關面積單位換算的知識解決一些簡單的實際問題。

3.使學生在學習活動中體驗數學問題的探索性,感受數學與生活的聯系,培養學生相互合作的能力。

教學重點:

1、認識公頃、平方分米的含義。掌握面積單位間的換算關系。

2、體會1公頃、1平方分米的實際大小。

教學過程:

一、組織教學

復習長方形和正方形的面積

二、出示教學目標

是師生共同讀出目標,確立本節課的重點

三、教師精講

(一)創設情境、揭示課題

1、上節課,我們知道小明搬了新家。今天,小明高興的邀請小朋友們到他的新家參觀。點擊課件:出示情境圖

2、看,他們現在來到了哪兒?

3、觀察畫面,你發現什么?你想提出什么問題?

4、帶著這么多問題,讓我們一起走進公頃的世界。

(二)認識公頃、感受大小

⑴、體育課上100米大家都跑過嗎?你能想象100米有多長嗎?

⑵、如果用4條100米的跑道圍成一個正方形,你能計算這個正方形的面積嗎?⑶、小結:在數學中,我們把邊長100米的正方形的面積規定為1公頃,通過計算我們又知道,這樣的正方形面積就是10000平方米,那么我們就可以知道:1公頃=10000平方米

那么,你能體會這樣1公頃的大小嗎?

課前,我們分組請28個同學手拉手圍成了一個正方形,這樣圍城的正方形的面積大約是100平方米。

⑵大家都圍過像照片上這樣的正方形,你能體會這100平方米的大小嗎?

⑶要有多少個這樣的正方形,才能拼成10000平方米呢?

⑷100個這樣的正方形的面積大約是10000平方米,也就是1公頃,現在你能想象出1公頃的大小嗎?

3、生活中感受1公頃

如果大家還不能體會1公頃的大小,那么讓我們走進生活中,去找一找1公頃,再來體會1公頃的大小。

①問:你看出這是哪了嗎?4、認識平方千米

⑴我們認識了1公頃有多大,還有比公頃更大的面積單位嗎?

⑵小結:邊長是1000米的正方形的面積是1平方千米,1平方千米可以寫成1km2。

1平方千米=100公頃

三、走進生活、解決問題

導語:不知不覺,大家把所帶的問題都解決了,不但認識了1公頃有多大,還認識了平方千米,讓我們一起來用這些知識,幫小明解決一些實際問題。

小明的媽媽給小明出了這樣的幾道題,你能幫他填一填嗎?

2公頃=()平方米50000平方米=()公頃3平方千米=()公頃90000公頃=()平方千米

四、出示達標題

五、課后拓展、鞏固應用

今天這節課你有什么收獲?

小結:我們認識了幾個面積單位——公頃和平方千米。

六、作業布置

課后,請你調查一下,你所居住的地方占地面積以及位橋鎮的占地面積,好嗎?

四年級的數學教案簡短篇8

一、 創設情境,揭示課題

1.談話導入

前幾天,學開展了一場“少年演講比賽”出示主題圖

問:誰的得分高一些呢?

2.揭示課題。

板書課題:比大小

二、探索交流,解決問題

1.比較兩個小數的大小

1)組織討論:說一說自己比較的方法和結果。

2)交流匯報

3)探索比較方法

①先讓學生說一說:你是怎樣想的?

②引導探索

舉例說明,比較9.9和9.1

9.9和9.15

9.1和9.09

通過比較,觀察數位特征,逐步將學生引導到從數位來考慮問題,使學生明白:兩個小數的整數部分相同,就看十分位,十分位上大的那個數就大,如果十分位上的相同,就看百分位上的數……

4)練一練

比大小

0.8○0.6   0.25○0.26   1.30○1.5

12.6○12.62   4.54○4.49   5.45○4.55

2.把幾個小數按大小順序排列

1)再次呈現主題圖,問:張華比李明表現好一點但不是10分,你給張華多少分?

試一試:把三人的得分按照大小順序排列

① 學生各自給張華打分

② 按大小順序排列

2)探索比較方法

在0.82、0.80、0.79中哪個數?哪個數最小?

(先學生獨立思考,探索比較的方法,然后分組討論,探索比較合理的比較大小的方法)

3)練一練

把3.24、3.30、3.28按大小順序排列

( )>( )>( )

三、課堂練習

練一練第1--4題

四、課后小結:

引導學生總結比較兩個小數的方法

五、作業布置:

P10第5題

四年級的數學教案簡短篇9

設計理念:

創設情境,激發學學生參與探究的興趣和_,引導學生在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過程中主動構建數學知識模型,并運用建構的規律解決問題,在建構、運用過程中滲透數學思想和方法。

教學目標:

1、經歷探索的過程,發現商不變的規律。

2、能運用商不變的規律,進行除法的簡便計算。

3、培養學生觀察、概括以及提出問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

4、學生在參與觀察、比較、猜想、概括、驗證等學習活動過程中,體驗成功,培養學生愛數學的情感。

教學重點:

理解并歸納出商不變的規律。

教學難點:

會初步運用商不變的規律進行一些簡便計算。

教具學具:

小黑板、計算題卡。

教學過程:

一、創設情境,激發興趣。

師:同學們注意了,我講一個故事給你們聽。你們看過《西游記》嗎?里面的內容很精彩,老師知道同學們都很喜歡里面的孫悟空,今天老師就給大家講個孫悟空分桃子的故事。孫悟空西天取經回來后,就迫不及待的來到花果山看他的孩兒們,它給孩兒們帶來禮物——桃子,他對身邊的兩只猴子說:“把8個桃子平均分給你們2只猴子吧!”這兩只猴子連連搖頭:“太少了!太少了!”外面的猴子聽說后又進來一些猴子。孫悟空就說:“那好吧,把80個桃子平均分給20只猴子,怎么樣?”猴子們得寸進尺,撓撓頭皮,試探地說:“大王,再多點行不行啊?”所有的猴子都聽到分桃子了,一起跑到孫悟空身邊。孫悟空一拍胸脯,顯示出慷慨大度的樣子:“那就把800個桃子平均分給200只猴子,你們總該滿意了吧?小猴子們笑了,孫悟空也笑了。

[設計意思:通過學生喜愛的故事,引入新課,激發學生投入學習的興趣,也給學生創設一個寬松的課堂氛圍,并引導學生在故事情境中發現問題,提出問題,從而為解決問題做好鋪墊。]

二、探究規律,發現規律。

㈠師:同學們,小猴子和孫悟空都笑了,誰的笑是聰明的一笑,為什么?

學生思考后回答。

(預設)生1:……猴王的笑是聰明的一笑,桃子的總數與猴子的總只數變了,但每只猴子分到的桃子個數沒有變。

生2:……猴王的笑是聰明的一笑,因為猴王把小猴子給騙了,每只小猴子還是分到4個桃子。

師:你(們)是怎樣看出來的?從哪兒看出來的?

(預設)生:……(計算的)

師:能列出算式吧嗎?

引導學生列出算式,并結合板書把算式補充完整。

板書①8÷2=4②80÷20=4③800÷200=4

㈡1、這些都是什么運算的算式,第一豎的數叫什么?第二豎的數又叫什么?第三豎的數又叫什么

2、師:請同學們仔細觀察這組算式,你發現了什么?

〔預設意圖:這樣預設,給學生創設發揮的空間,要比直接引導學生從上往下或從下往上觀察預留的思維空間要大,課堂上觀察學生反應情況,學生發現不了,再逐步引導。〕

生獨立觀察思考。

師:你有重要發現嗎?把你的重要發現說一說好嗎?

小組交流,師巡視輔導。

全班交流匯報。

生:我發現它們的得數都是4,商不變。

師:她發現一個非常重要的數學現象,商不變。(板書:商不變)

師:這節課,我們就來研究“商不變的規律”。(板書課題)

師:商不變,誰發生了變化?怎樣變的?

(預設)生1:被除數和除數同時乘上了10(擴大10倍)。

師:這個同學說了一個很好的詞,你們知道是什么詞嗎?“同時”是什么意思?你能說一說嗎?

生:……

師:“同時”指被除數和除數都擴大了10倍。(而不是一個擴大,一個縮小,或一個擴大,一個不變。)

(預設)生2:②式和①式比較……

師:他用一個非常好的方法發現規律,用兩個算式進行比較,這是多好的學習方法呀!你能像他這樣去發現其它算式的一些規律嗎?

生:……

師:同學們發現那么多的規律,真聰明!能用一句話概括你發現的規律嗎?

生:……

師:被除數和除數,同時乘10,100,1000,商不變。(板書)

師:同學們剛才是從上往下看,發現了這么重要的規律,那么從下往上看,有規律嗎?

生匯報,師板書。

師:被除數和除數同時除以10、100、1000商不變

師:是不是只有被除數和除數同時乘或除以10,100,1000,商不變呢?那你能驗證嗎?請你多寫幾個商是4的除法算式,看看有沒有這個規律。

生寫算式,師出示

師:請同學們仔細觀察這組算式,符合這個規律嗎?

生觀察,匯報。

師引導:看來這里擴大和縮小的不一定是整十整百,整千的位數,也可以是1倍、2倍、3倍、4倍等,那么我們就要把10倍、100倍……改成“相同的倍數”了。

師在板書上改寫。

師:這里所有數都可以嗎?

(預設)生:……(零除外)

師:為什么要零除外?

生:因為零乘任何數都得零,零不能當除數。

師:我們發現的就是重要的“商不變的規律”,這個規律在所有除法中都適用嗎?

師:請請同們列一組算式驗證一下。

生驗證,指名匯報。

師小結:看來這個規律對所有除法都適用。

[設計意圖:這一環節通過學生自主探索,小組合作,全班交流三個層次,引導學生逐步構建“商不變的規律”這一數學知識的模型,讓學生經歷“發現----探索----構建”的學習過程,培養學生學數學的方法。]

三、應用規律,拓展延伸。

師:同學們對這一規律理解了嗎?智慧老爺爺想考考你到底掌握的怎么樣?可以嗎?

1、請你計算。

8000÷2000=

80……0÷20……0=在板書下補充

100個0100個0

生做過后師:你們是一部高級電腦,比普通電腦快多了,看來這個規律的作用太大了,這么大的數同學們都能計算出來。

2、P75T1板書到小黑板。

3、從上到下,先算出每組題中第一題的商,然后很快地寫出下面兩組的商。

72÷9=36÷3=80÷4=720÷90=360÷30=800÷40=7200÷900=3600÷300=8000÷400=

4、判斷,下面的計算對嗎?為什么不對?

14÷2=715÷3=5

(14×2)÷(2÷2)=7()150÷30=5()

(14×5)÷(2×3)=7()150÷30=50()

(14×0)÷(2×0)=7()1500÷300=500()5、比賽。

比一比,在1分鐘內看誰寫出相等的除法算式最多。賽后,讓第1名同學說說取勝秘訣。

6、P75頁,觀察與思考

感受規律的作用真大(可以使計算簡便)。

[設計意圖:設計不同層次的變式練習,突破難點,讓學生進一步能理解運用所探索的規律,以達到靈活運用知識解決問題,培養學生應用意識和能力。]

四、總結全課,概括梳理。

師:這節課,你學會了什么,有什么新發現?數學有趣嗎?

師總結:通過同學們的探索,發出了那么重要“商不變規律”,并且那么有用,同學們真了不起!下節課,你們的老師將帶著你們把它運用到豎式計算中,還可以使豎式計算簡便呢!

五、作業

列舉出幾組數學算式,說一說商不變的規律。

板書設計:

商不變的規律

①8÷2=46÷3=2

②80÷20=424÷12=2

③800÷200=448÷24=2

8000÷2000=4120÷60=2

80……0÷20……0=4

100個0100個0被除數和除數同時擴大或縮小相同的倍數,商不變。

四年級的數學教案簡短篇10

一、復習

1、口算:

54+26=   88-12=   75+15=   100-68=   38+12=   12+45=   33+57=

18+35=   66+41=   98-64=   35+25=   69-45=   100-25=   36+54=

2、計算

235+516= 8695-4687= 561+687= 1357-898

3、小結筆算整數加減法的計算法則。

二、目標實施

1、教師引出課題:三年級時我們學習了小數的初步認識,對小數已經有了初步的認識,今天這節課我們一起來學習小數的加法和減法。

2、循序漸進,探究新知:

1)、聯系學生生活實際,創設情境。

A、學生自己想一想,在生活中我們在哪些地方經常與小數打交道。(抽幾名學生回答)

B、師出示超市價目表,請一名學生來做“服務員”為大家介紹一下商品價格。

2)、請同學們選擇兩種自己喜歡的商品寫在購物單上,算一算一共要花多少錢?并寫出計算方法,寫完以后同桌之間說一說你是怎么做的?

3)、抽兩名學生到講臺上板書他們的購物單,并說一說他們的計算方法。

4)、學生總結小數的加法的計算方法。

5)、老師總結小數的加法的計算方法,并板書:小數的加法的計算方法:小數點對齊,相同數位再相加。

6)比一比:同桌之間互相比較,看看誰用的錢多?多多少?

7)、抽兩名學生上臺板書自己的計算方法,并講一講。

8)、學生總結小數的減法的計算方法。

9)、老師總結小數的減法的計算方法,并板書:小數的減法的計算方法:小數點對齊,相同數位再相減。

10)、學生總結小數加法和減法的計算方法有什么相同點?(都是先要小數點對齊)

8.課堂練習

深化練習,鞏固新知:

“小小采購員”:老師準備用50元班費來布置教室,你們能幫助我想一想該買些什么?算一算一共要花多少錢?還剩多少錢?

9,布置作業:完成課后聯系1、2題

10. 附錄(教學資料及資源)

(1)口算卡片

(2)、超市購物小票。

(3)、一些物品如文具類(作為商品)

11、自我問答

小數加減法的教學立足于促進學生的發展,緊密聯系生活實際創設情境,讓學生通過自己探索、合作交流獲得小數加減法的筆算方法。在教學設計上主要體現以下三點:

第一,緊密聯系生活,創設問題情境。

借助學生熟悉的超市購物設置情境,充分調動學生的積極情緒與興趣。讓學生從超市購物入手,自由選取物品以激發學生學習小數加減法的興趣。順理成章地引入小數加減法,使學生以狀態進入解決問題的活動,主動探索小數加減法的筆算方法。在鞏固提高環節設置買教室裝飾物的問題情境。體現數學來源于生活,服務于生活的基本理念。在這樣的背景下學習,學生更能體會出學習小數加減法計算的意義,感受數學的價值。

第二,教師大膽放手,學生自主探索

由于學生已有整數加減法計算的基礎,教學中充分利用這一知識經驗,由學生自己收集有用信息。提出問題,并解決問題。在這一系列學習活動中,教師不給學生任何提示,促使學生根據已有經驗去解決問題,嘗試小數加減法的豎式寫法,在探索中感悟小數加減法的計算方法。同時,通過師生、生生間的交流活動將初步的感悟上升到新的高度總結出小數加減法筆算的一般方法,進一步理解列豎式時小數點對齊的道理。

第三,重視學生發現問題,提出問題能力的培養。

培養學生解決問題能力的前提是,使學生逐漸形成不斷發現問題,提出問題的良好習慣。教學時充分利用超市購物的情境,為學生提供各種素材和發現問題、提出問題的空間。首先根據購物單尋找信息,發現并提出數學問題,最后解決問題。因為這些問題是學生提出的,所以學生想方設法解決問題的動力也就更大。

四年級的數學教案簡短篇11

教學目標:

引導學生理解并掌握加法交換律和加法結合律,并會用字母表示他們,會用加法的交換律和結合律進行簡便運算。培養學生觀察、分析以及自學的能力,掌握一定的學習方法。

教學重難點:

1、引導學生通過觀察比較、自主學習的方式探索、理解并掌握加法結合律。

2、培養學生觀察、分析以及自學的能力。

教學過程:

一、課前復習

師:上一節課我們學習了用字母表示計算公式、數量關系,請同學們獨立在練習本上完成以下題目:(用字母表示課件出示)

二、新授

1.情境導入

師:同學們,這個寒假我們學校的圖書館又運來了一些新書,現在這些新書已經上架了并被老師們貼上了精美的標簽想不想一起去看看?生:想。

2.自主探索

師出示情境圖提問:從圖上你發現了哪些和咱們數學有關系的信息?生1:科技書有475本。生2:故事書有282。生3:文藝書有225本。

師:同學們的眼睛真亮,發現了這么多的數學信息,那么根據這些數學信息,你能提出那些數學問題?

問題1:科技書和故事書一共有多少本?

問題2:故事書和文藝書一共有多少本?

問題3:科技術和文藝書一共有多少本?

問題4:科技書比故事書多幾本?

方法一:(475+225)+282

方法二: 475+(282+225)

師生共同分析兩種方法在計算方法、結果、解題思路上的相同點不同點。

指生回答你發現了什么規律?

生:我發現在加法算式中,三個數相加,先把前兩個數相加,再加第三個數,或者先把后兩數相加,再加第一個數,計算出來的結果是一樣的。

師:這個規律在其他算式里是不是也適用呢?請同學們在自己的練習本上試著寫幾個這樣的例子驗證一下。

師:剛才我們發現的這個規律叫做加法結合律。你能用自己喜歡的字母把它表示出來嗎?在練習本上寫一寫。(板書:加法結合律) (a+b)+c=a+(b+c)師:學習了加法的結合律,

第七個問題解決了。咱們來看第一個問題:科技書和故事書一共有多少本?找兩位同學到黑板上做,其他同學做到自己的練習本上。生:它們的加數交換了一下位置,和沒變。

師:這就是我們今天學的第二個規律------加法的交換律。兩個數相加,交換它們的位置,和不變。

三、總結

談談這節課收獲了什么?

四、布置作業

課本自主練習第5題

四年級的數學教案簡短篇12

一、說教材分析

這節課的內容是比較小數的大小。比較小數的大小是學生在日常生活中經常遇到的問題,學生具有一定的生活經驗和知識基礎。本節課旨在讓學生對小數有進一步的認識,掌握小數的比較方法,并在有趣的數學活動中發現問題和解決問題。

《數學課程標準》特別提倡所學數學內容與現實世界的密切聯系。本單元的主題是初步的認識小數,小數與實際生活相聯系。基于對教材的認識以及對編寫者意圖的理解,根據數學課程標準的基本理念,我將本課設計如下:

1.掌握比較小數的大小的方法,能夠用符號表示小數的&39;大小。

2.感受小數的意義,發展數感,培養分析、解決問題的能力。

3.在活動中培養獲取、提煉信息的能力,提高自主學習、合作探究的意識,體會數學與生活的密切聯系,樹立運用數學知識解決實際問題的自信。

本節課的活動重點是比較小數的大小的方法,活動難點是熟練掌握小數大小的比較方法,活動的準備材料有:多媒體等。

二、說教法與學法

《數學課程標準》指出:“數學教學活動必須建立在學生的認知發展水平和已有的知識經驗基礎之上。教師應激發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向學生提供充分從事數學活動的機會,幫助他們在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的過程中真正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數學知識與技能、數學思想和方法,獲得廣泛的數學活動經驗。”因此在本節課的教學中,我從學生已有的知識經驗入手,挖掘生活中的數學素材,大膽探索通過“數學實踐活動”這種學習方式,引導學生進行自主學習,同時,我將教材中較枯燥的數學問題轉化成形象生動、貼近學生實際的實踐活動,讓學生在活動中感受、體會、理解并掌握知識,真正成為活動的主體。

三、說過程設計

根據《數學課程標準》對“實踐活動”的教學建議,結合學生的實際情況,在分析教材,合理選擇教法與學法的基礎上,我對本節課的活動過程設計如下,具體包括以下四個環節:

創設情景,引入課題

復習導入,探索新知

比較大小,應用知識

總結回顧,解決問題

下面我就這四個活動過程做具體的闡述:

(一)創設情景,引入課題男同學都喜歡跳遠這項體育活動,體育組<王>老師給男同學測跳遠為引子,針對學生爭強好勝的心里特點,跳遠成績排名引入新題。這一環節的設計,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促使學生主動投入學習活動中。

(二)復習導入,探索新知

本環節主要通過復習整數大小的比較方法導入小數的大小的比較。

(1)出示幾道練習題,請學生回答,說說你是怎么比較的。

(2)總結整數大小的比較方法。

(三)比較大小,應用新知

本環節的設計主要是以學生生活中常見的事物入手,通過列舉四種物品不同的價格進行比較,其中包含三個知識點,即整數部分的比較,小數部分十分位上數的比較,百分位上數的比較,從而總結出小數大小的比較方法。教師給學生創設了實實在在的探究空間,學生通過討論交流,最后得出比較方法,初步感受了數學與生活的密切聯系,體驗了探究成功的喜悅,從而樹立學好數學的信心和提高繼續探索的興趣。

(四)總結回顧,解決問題

本環節主要是做一些練習題,回過頭來解決開始設計的問題:男同學跳遠成績的排名。這樣能使新知識學以志用。

在本節課即將結束時,進行總結,問學生這節課我們學到了什么?師生共同總結小數比較大小的方法。引導學生進行最后的總結與交流,逐步培養學生學會反思和總結一節課的收獲和體會引導學生思考并初步嘗試解決實際生活問題,從而提升數學學習的實際價值。

四年級的數學教案簡短篇13

教學目標

1、使學生經歷觀察的過程,讓學生認識到從不同的位置觀察物體,所看到的形狀是不同的。

2、通過觀察實物,能正確辨認從正面、側面、上面觀察到的兩個物體或一組立體圖形的位置關系和形狀。

3、通過拼搭活動,培養學生的空間想象和推理能力。

重點難點

通過觀察,讓學生進行想象、猜測和推理進行探究的活動,培養學生的空間想象力和思維能力。

教學指導

1、學生在日常生活中已經積累了豐富的觀察物體的感性經驗,通過第一階段的學習,已經能辨認從不同位置觀察到的簡單物體的形狀。本單元在此基礎上,通過觀察較為抽象的幾何圖形,使學生進一步認識到從不同的位置觀察物體所看到的形狀是不同的。使學生能正確辨認從正面、側面、上面觀察到的物體的形狀或兩個及一組立體圖形的位置關系和形狀。

2、只有在活動中,學生才能真正經歷觀察、想象、猜測、分析、推理等過程,學生的空間想象力和思維能力才能得以鍛煉,空間觀念才能得以發展。

課時安排

四年級的數學教案簡短篇14

教學內容:三位數乘兩位數的筆算

教學目的:

1、使學生進一步掌握三位數乘兩位數的方法,自己提高熟練程度。

2、使學生在計算時遇到連續進位問題時會正確計算。

3、培養學生初步的分析、類比、計算能力。

教學過程:

一、創設情境,激發興趣

同學們,0年廣州亞運會取得圓滿成功。廣州市在比賽前作了大量的準備工作,咱們一塊兒去了解一下關于修建高速公路方面的`信息。

(多媒體出示)為迎亞運,廣州市修建了高速公路。一期工程歷時14個月,平均每月修路86米;二期工程歷時15個月,平均每個月修建213米;三期工程歷時12個月,平均每個月修建260米。

師:根據這些信息,你能提出什么數學問題?

生交流,師選擇性板書:

一期工程全長多少米?

二期工程全長多少米?

三期工程全長多少米?

師:一期工程全長多少米?請同學們做在練習本上。比比誰做得又對又快。學生交流算法。

二、自主探究,解決問題:

(一)探究新知:因數中沒有0的三位數乘兩位數的筆算

解決問題:二期工程全長多少米?

1、生列算式,師板書:213×15

2、揭示課題:

師:這兩個算式有什么不同?

這節課我們就一起來學習:三位數乘兩位數的筆算

(板書課題:三位數乘兩位數的筆算)。

學生試做,抽一生板演。

做完小組內交流做法。

3、集體交流。(出示錯誤做法。)

1)展臺展示,學生錯誤原因。

重點交流:用第二個因數的十位數去乘第一個因數的個位數時,積的末位應該寫在哪一位上,說明理由。

(2)黑板板演的學生說一說計算過程:先算什么?再算什么?最后算什么?師根據學生的說法板書:213×5的積,213×10的積。

4、小練習:456×19208×37

(二)探究新知:因數末尾有0的三位數乘兩位數的筆算。

解決問題:三期工程全長多少米?

1、生試做。

2、師巡視,展臺展示不同做法。

260260

×12×12

重點討論:為什么積的末尾要加上0?(強調簡便結果是384個10)

3)算法最優化:哪種做法更簡便?

3、兩個因數末尾都有0

出示320×30,會做嗎?

學生試做。

展示交流多種算法。

4、:在計算因數末尾有0的乘法時應注意什么?

計算因數末尾有0的乘法,可以先用0前面的數相乘,再看兩個乘數的末尾一共有幾個0,就在乘得的積的末尾添幾個0。

三、鞏固拓展

1、第55頁第1題

2、第57頁第8題生自己在書上改正后指名說說錯誤之處及錯誤原因。

四、這節課你學會了什么?說說計算中應注意哪些問題?

四年級的數學教案簡短篇15

【教學內容】教材第26-27頁的內容

【教學目標】

1.知識與技能:

(1)認識量角器、角的度量單位,會在量角器上找出大小不同的角,并知道它的度數。加深對角的意義的理解。

(2)通過一些操作活動,培養學生的動手操作能力,讓初步建立1°角、30°角、60°角、120°角的表象,發展空間觀念。

(3)在畫角和量角的過程中,培養學生認真操作的良好習慣。

2.過程與方法:

(1)通過觀察、操作學習活動,形成度量角的技能,同時使學生經歷和體驗知識的形成過程。

(2)通過先估后量,掌握用量角器量角的基本方法,能靈活、正確地測量各種不同位置的角。

3.情感態度和價值觀:

在學習過程中,感受數學與生活密切聯系,激發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

【教學材分析】

本節課的學習內容是認識量角器,能用量角器量角和畫角。為此,教材提出了四個問題:第一個問題認識量角的工具-----量角器;第二個問題是用量角器找角、畫角;第三個問題是掌握用量角器量角的方法;第四個問題是掌握用量角器畫角的方法。

【教學重難點】

教學重點:認識量角器,會用量角器量角。

教學難點:會用量角器畫指定度數的角。

【教學用具】

班班通課件、量角器、三角板、牙簽。

【教學過程】

導入:前面我們學習了角的相關知識,下面和老師一起來復習吧!

(一)角的概念和各部分的名稱

1.提問:(1)怎樣的圖形叫做角?黑板上畫1個角。(2)說一說角各部分的名稱。書寫:邊、頂點、邊。并演示延長。

(預設:根據學生的回答抓住角的兩邊都是射線,可以向一端無限延伸,教師用直線筆延長演示,讓更多的學生體驗到無限延伸的含義。)

2.出示幾個角。

(1)讓學生把這些角按照從大到小的順序給它們排隊。(見班班通課件)

(2)教師繼續追問:“你知道角3比角1大多少嗎?”

3.揭示課題

師小結:如果我們能夠度量出這兩個角的大小,問題就可以解決了。你們想不想知道它們究竟相差多少呢?(揭示課題:角的度量(二))

(設計意圖:“思起于疑”,在導入環節,在讓學生指出各部分的名稱之后,將一個富有挑戰性的問題“你知道角3比角1大多少嗎?”拋給學生,由于無法用已有的知識經驗解決這個問題,一下激起了學生的疑問,激發了學生探究新知的欲望。)

(二)探究新知

揭示課題后,教師順勢提出,要知道“角3比角1大多少,可以使用什么方法?”

(1)目測:用某個固定大小的角去比和量。

(2)用量角器。板書“量角的大小,用量角器”。

1.認識量角器。

(1)課件出示量角器。學生觀察黑板上的或者自己的量角器上有什么。

(2)讓部分學生嘗試說一說量角器上各部分的名稱。

(3)教師小結歸納(課件出示)。

(4)同桌之間互相說一說量角器各部分的名稱。

(5)師結合學生討論并出示課件(建立1度的觀念)

(6)認識幾度。讓學生量角器上找出50度、140度的角,并分別在上面的圖上畫出來。后請一學生在黑板上指出。(出示課件)

(設計意圖:在認識量角器時,讓學生初步整體感知量角器,知道量角的大小,要用量角器,并認識。在讓學生認識1度的角時,放手讓學生自主觀察,緊接著讓學生找角,建立使用量角器的表象。)

2.量角。

(1)課件上出示書本上的∠1,提問:你能讀出這個角的度數嗎?該怎么辦呢?

讓學生嘗試度量書本26頁的∠1,并標上度數。教師巡視,注意發現以下幾種錯誤類型的同學,但不急于糾正。

①錯誤類型一:中心點和角的頂點沒有重合。②錯誤類型二:零刻度線與角的邊沒對齊。③錯誤類型三:內外圈讀數反了。

(2)學生同桌之間說一說自己度量角的具體步驟。

(3)請學生說一說量角的方法和步驟。讓剛才巡視中注意發現有錯誤的同學先匯報,同時教師要組織學生說說怎樣才能避免以上錯誤,正確迅速地量出角的度數呢?

(4)根據學生的匯報,教師小結學生的量角的步驟:課件展示。

(5)教師一邊演示量角,一邊讓學生對著課本上的∠1,跟老師一起用量角器度量。

(6)課件展示歌謠:(齊讀)

(7)學生自主度量26頁的∠2,同時同桌互相交流方法。

(8)教師再次點一下量角的方法和量角過程中應注意的事項。

3.擺角。(每人提供兩根牙簽)

(1)在自己的量角器上用牙簽擺角:一人板演,在課桌上擺相應角。

①擺一個1度的角。指名演示,同桌說說怎么擺的?

②擺一個直角。

③擺30度、45度、60度、120度的角,同桌互評。

(設計意圖:先讓學生在量角器上擺1度的角、90度的角,幫助學生建立特殊角的表象,再擺30度、45度、60度、120度的角,有利于學生正確判斷所擺的角的度數是讀內圈,還是外圈,從而解決量角時讀數的難點。最后讓學生脫離量角器,在桌子上擺角,培養學生對角度大小的初步估量。)

4、畫角:怎么畫一個60度的角呢?

(1)學生自主用量角器畫一畫;

(2)師出示課件(邊回放邊強調)。

5、鞏固環節。(結合教材第27頁練一練第1-5題)

(1)在量角器上找出70度、130度的角,分別在右面的圖上畫出來。

(2)用量角器量一量三角尺上每個角各是多少度。

(3)用先估一估下圖中各角的度數,然后量一量,你估得準嗎?

(4)量一量生活中的角。

6、小節:通過這節課的學習,大家學會了什么呢?

7、作業:完成第27頁第6題,數一數一共能拼出多少個角。

板書:

1、認識量角器;

2、在量角器上找角;

3、量角;

4、拼角;

5、畫角;

四年級的數學教案簡短篇16

教學內容:近似數

教學目標:

1、經歷生活數據收集的過程,理解近似數表示的必要性。

2、探索“四舍五入”求近似數的方法。

3、能根據實際情況,靈活運用不同精確值的近似數。

教學重點:

教學難點:

教學過程:

一、交流收集的數據。

1、交流收集的數據,說說這些數據的實際意義。在此基礎上引導學生對數據進行分類。在各種分類中重點討論精確數與近似數這兩類的特點。

2、出示“填一填,說一說。”中的一組數據,重點討論取不同的精確值后數據的變化情況,從中讓學生發現到“四舍五入”取近似值的方法。如果學生發現有困難,教師也可以補充一些其他的數據,讓學生再一次進行觀察,直至他們發現“四舍五入”的方法為止。然后,引出這種取近似數的方法叫“四舍五入”的概念。

二、鞏固與應用

做試一試第1題:匯報時說說取近似值的方法。試一試第2題:在實際生活中常常需要根據情況取不同精確程度的近似數。在本題中,可先讓學生說一說三個近似值的精確程度,再出示下面的兩個小問題,供學生討論。在討論時重點讓學生理解取近似值是根據實際的需要來確定的。

三、作業

練一練1、2、4

板書設計:

用“四舍五入法”求近似數

我國造林面積統計是224318570公頃。

精確到千公頃

萬公頃

億公頃:約2億公頃。

四年級的數學教案簡短篇17

教學目標:

知識與技能:

1、鞏固除法法則、估算及驗算方法。

2、培養學生的計算能力。

過程與方法:使學生經歷筆算除法計算的過程,鞏固兩位數除法的筆算方法。

情感、態度和價值觀:培養學生養成認真計算和認真檢查的良好學習習慣。

教學重點:

商的位置。

教學難點:

除數是兩位數的除法計算法則。

教具 圖片、口算卡片

教學過程:

教師導學

一、復習導入

1、口算卡片(略)

2、填空

1)把320平均分成40份,,每份是( )

2)每份是70,490里面有( )個70

3)( )÷( )=20……19,除數最小是( )

4)322÷40的商寫在( )位上。

5)475與195的差里有( )個70。

6)如果4×30+6=126,那么126÷30=( )……( )

7)有163個雞蛋,每30個裝一箱,這些雞蛋需要( )個箱子。

3、說說怎樣計算除數是兩位數的除法?

二、練習內容

1、計算

346÷42 171÷57 1674÷93 876÷73 2001÷87 10332÷84

2、計算并驗算

4814÷83 8445÷33 3243÷47 1827÷63 1568÷28 2669÷36

3、按要求在()里填上一位適當的數字,再計算。

商是一位數 商是兩位數

( )25÷38   ( )76÷27

( )96÷82   ( )04÷64

解決問題;

1)一個排球42元,300元最多可以買幾個排球?

2)一部電話機94元,一部掃描機846元,掃描機的單價是電話機的幾倍?

3)探究題

小英做一道除法題時,把除數48看成84,結果得到的商是37余12,求正確的商是多少?

4)競賽題

三、總結

通過這幾節課的學習,你學會計算除數是兩位數的除法了嗎?說說怎樣計算除數是兩位數的除法?

四、作業

91頁5----8

四年級的數學教案簡短篇18

【教學內容】

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西師版)四年級上冊第34頁例1,練習六的第1、2題。

【教學目標】

1、結合具體情景,讓學生利用已有的知識經驗口算整萬數加減法。

2、體會算法的多樣化。

3、初步培養學生遷移的學習能力。

【教學重難點】

初步學會用遷移的方法探索多位數加減法的口算方法,并能較為熟練地進行口算。

【教具學具準備】

多媒體課件或教學掛圖。

【教學過程】

一、創設情景、提出問題

教師:秋天是收獲的季節,同學們看,農民伯伯們又迎來了一個豐收的金秋。

(多媒體出示金秋的收割畫面)

教師:豐收的喜悅已經讓農民伯伯們忘記了收割的疲憊,他們興沖沖地將剛收割下來的糧食運到了糧庫,準備賣個好價錢。

(出示主題圖)

教師:仔細觀察這幅情景圖,從圖中你知道了哪些信息?

學生1:我知道了星光村今年賣稻谷大約260000kg,柑樹村今年賣稻谷大約320000kg。

學生2:還有一個問題需要我們解決——星光村和柑樹村一共賣稻谷多少千克?

教師:了解了這些信息以后,你們還能提出哪些問題呢?

學生1:星光村比柑樹村少賣稻谷多少千克?

學生2:柑樹村比星光村多賣稻谷多少千克?

學生3:他們倆只是問法不同而已,實際上算法是相同的。另一個村的稻谷產量是多少千克?

教師:聰明的孩子們根據了解的信息,提出了這么多問題,然而要解決這些問題就必須要用到多位數的加減法,今天我們就先從簡單的入手,一起來學習多位數加減法的口算。

(板書課題)

[點評:創設了農民豐收送糧的情景,讓學生了解農民的生活,感受多位數加減法與生活的密切聯系,巧妙引入課題。]

二、運用遷移,探究新知

教學例1。

教師:我們先解決第一個問題——星光村和柑樹村一共賣稻谷多少千克?怎么列式?

學生:260000+320000=?

教師:能口算出這道多位數加法的結果嗎?

學生:能。教師:誰來說說看?

學生:260000+320000=580000.(教師板書算式)

教師:為什么能那么快地報出答案呢?你們是怎么口算的?在4人小組里先說一說。(4人小組交流)

學生1:260000和320000的末尾都有4個0,我在計算的時候先暫時不看0,就算26+32=58,然后再在58的后面添4個0,就是580000了。

教師:省去兩個數末尾相同數位的0,計算以后再添上,不錯的方法啊!

學生2:因為26+32=58,所以26萬+32萬=58萬。

教師:用已有的知識來解決新問題,能看出你是認真思考了的。

學生3:我把260000看成26個萬,把320000看成32個萬,26個萬加32個萬就是58個萬,也就是580000.

教師:哦,改寫成以“萬”作單位的數以后再計算,很好的主意!

教師:還有別的想法嗎?

教師:同學們的這些口算方法都是正確的。但這些方法中,你們認為哪種方法比較簡便,而且不容易出錯呢?

(4人小組討論)

學生:我們小組認為,把這些數改寫成以“萬”作單位的數,然后再計算,這樣既不容易出錯,也比較簡便。

教師:那么我們再試幾道題來看一看,這種方法是否比較簡便。

教師:現在要算星光村比柑樹村少賣多少千克稻谷,怎樣列式?

學生:320000-260000=?

教師:誰會計算?

學生:因為32萬減26萬等于6萬,所以320000-260000=60000.

(教師板書算式)

教師:很好,同學們馬上就會學以致用了。如果我們還要計算另一個村的稻谷總產量,又該怎樣列式計算呢?大家試一試。

(學生自主列式計算,然后全班匯報,教師板書算式)

教師小結:

我們在做整萬數加減法的口算時,通常把這些整萬數改寫成用“萬”作單位的數,然后再進行加減計算,這樣比較簡便。

[點評:教學例1時,教師引導學生在獨立思考的基礎上,讓學生根據舊知識推出整萬數加減法的口算方法,并對各種口算方法進行交流比較,再進行小結。通過自主性的探究活動,展示了學生各自真實的思維活動過程,既讓學生探索了口算方法,同時又體現了口算方法的多樣化。]

三、嘗試運用,加深理解

1、完成練習六第1題——小猴摘桃。

學生獨立完成,全班反饋交流。重點讓學生說說計算“4000+3000”和“9000-20__”的時候是怎樣想的。

2、完成練習六第2題。

多位數加減法的口算練習,學生獨立完成后,集體訂正。

四、全課總結教師:今天的數學課你有什么收獲?

67240 主站蜘蛛池模板: 高效复合碳源-多核碳源生产厂家-污水处理反硝化菌种一长隆科技库巴鲁 | 电杆荷载挠度测试仪-电杆荷载位移-管桩测试仪-北京绿野创能机电设备有限公司 | 山东限矩型液力偶合器_液力耦合器易熔塞厂家-淄博市汇川源机械厂 | 南昌旅行社_南昌国际旅行社_南昌国旅在线 | 钢格栅板_钢格板网_格栅板-做专业的热镀锌钢格栅板厂家-安平县迎瑞丝网制造有限公司 | 大行程影像测量仪-探针型影像测量仪-增强型影像测量仪|首丰百科 大通天成企业资质代办_承装修试电力设施许可证_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_无人机运营合格证_广播电视节目制作许可证 | Safety light curtain|Belt Sway Switches|Pull Rope Switch|ultrasonic flaw detector-Shandong Zhuoxin Machinery Co., Ltd | TYPE-C厂家|TYPE-C接口|TYPE-C防水母座|TYPE-C贴片-深圳步步精 | 济宁工业提升门|济宁电动防火门|济宁快速堆积门-济宁市统一电动门有限公司 | 螺杆泵_中成泵业 | 小威小说网 - 新小威小说网 - 小威小说网小说搜索引擎 | 杭州可当科技有限公司—流量卡_随身WiFi_AI摄像头一站式解决方案 | 煤机配件厂家_刮板机配件_链轮轴组_河南双志机械设备有限公司 | 镀锌钢格栅_热镀锌格栅板_钢格栅板_热镀锌钢格板-安平县昊泽丝网制品有限公司 | 【直乐】河北石家庄脊柱侧弯医院_治疗椎间盘突出哪家医院好_骨科脊柱外科专业医院_治疗抽动症/关节病骨伤权威医院|排行-直乐矫形中医医院 | 流程管理|流程管理软件|企业流程管理|微宏科技-AlphaFlow_流程管理系统软件服务商 | 杰福伦_磁致伸缩位移传感器_线性位移传感器-意大利GEFRAN杰福伦-河南赉威液压科技有限公司 | 济南轻型钢结构/济南铁艺护栏/济南铁艺大门-济南燕翔铁艺制品有限公司 | 网络推广公司_网络营销方案策划_企业网络推广外包平台-上海澜推网络 | 灰板纸、灰底白、硬纸板等纸品生产商-金泊纸业 | 杭州中策电线|中策电缆|中策电线|杭州中策电缆|杭州中策电缆永通集团有限公司 | 矿用履带式平板车|探水钻机|气动架柱式钻机|架柱式液压回转钻机|履带式钻机-启睿探水钻机厂家 | 河南档案架,档案密集架,手动密集架,河南密集架批发/报价 | 噪声治理公司-噪音治理专业隔音降噪公司 | 柔软云母板-硬质-水位计云母片组件-首页-武汉长丰云母绝缘材料有限公司 | 衬塑设备,衬四氟设备,衬氟设备-淄博鲲鹏防腐设备有限公司 | 微型实验室真空泵-无油干式真空泵-微型涡旋耐腐蚀压缩机-思科涡旋科技(杭州)有限公司 | 一体化隔油提升设备-餐饮油水分离器-餐厨垃圾处理设备-隔油池-盐城金球环保产业发展有限公司 | 欧必特空气能-商用空气能热水工程,空气能热水器,超低温空气源热泵生产厂家-湖南欧必特空气能公司 | 东亚液氮罐-液氮生物容器-乐山市东亚机电工贸有限公司 | 交通信号灯生产厂家_红绿灯厂家_电子警察监控杆_标志杆厂家-沃霖电子科技 | 压接机|高精度压接机|手动压接机|昆明可耐特科技有限公司[官网] 胶泥瓷砖胶,轻质粉刷石膏,嵌缝石膏厂家,腻子粉批发,永康家德兴,永康市家德兴建材厂 | 整合营销推广|营销网络推广公司|石家庄网站优化推广公司|智营销 好物生环保网、环保论坛 - 环保人的学习交流平台 | LINK FASHION 童装·青少年装展| 沈阳真空机_沈阳真空包装机_沈阳大米真空包装机-沈阳海鹞真空包装机械有限公司 | 广东教师资格网-广东教师资格证考试网 | RS系列电阻器,RK_RJ启动调整电阻器,RQ_RZ电阻器-上海永上电器有限公司 | 低压载波电能表-单相导轨式电能表-华邦电力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智能物联网综合管理平台 | 反渗透水处理设备|工业零排放|水厂设备|软化水设备|海南净水设备--海南水处理设备厂家 | 新能源汽车电池软连接,铜铝复合膜柔性连接,电力母排-容发智能科技(无锡)有限公司 | 玉米深加工机械,玉米加工设备,玉米加工机械等玉米深加工设备制造商-河南成立粮油机械有限公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