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年級數學課教案設計
教師要善于誘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要充分利用數學課堂,把它創(chuàng)設成充滿活力、魅力無窮的空間,從而激發(fā)學生的思維,讓他們積極地感受數學美,去追求數學美。今天小編在這給大家整理了一些二年級數學課教案設計,我們一起來看看吧!
二年級數學課教案設計1
課題:認識“時刻”與“經過時間”
教學目標
1.初步了解一天內的時間的計量,會區(qū)分“時刻”與“經過時間”這兩個概念.
2.會計算簡單的求“經過時間”的題目.
3.初步培養(yǎng)學生的時間觀念,教育學生養(yǎng)成珍惜時間的良好習慣.
教學過程
一、復習
1.上課鈴一響,教師進教室,師生問好后,教師拿出小鬧鐘.上課鈴聲過后,即讓學生觀察鐘面,這時鬧鐘的時針、分針正指示出八點三十分.
師:八點三十分就是現在,我們開始上課.(板書:上課:8:30)
2.教師用鐘面教具(或演示動畫“設定時間”)撥出下列時間,讓學生觀察后說出鐘面所表示的時間.
4:25,10:00,7:30,8:45,11:55.
3.教師口頭報出時間,學生在自制鐘面模型上撥時針和分針,同桌兩人互相檢查.
8:00,2:40,6:30,9:15,3:45.
4.提問:1小時是幾分鐘?60分鐘是幾小時?
二、新授
(一)通過直觀,引出“時刻”概念.
上課五分鐘后,鬧鐘突然響了(老師事前撥好的),再讓學生觀察.這時鐘面上的時針、分針指出的位置是八點三十五分.(板書:鬧鐘響:8:35)
師:(指板書)8:30和8:35我們是怎樣知道的?(是從鬧鐘鐘面上看來的)這些鐘面上時針和分針所指的時間告訴我們一天當中某一特定的“時刻”(板書).如上課時,時針分針指到8:30,8:30是上課的時刻;鬧鐘響時,時針分針指到8:35,8:35是響鈴的時刻.我們平常說的六點起床,十一點三十分放學,晚上七點看電視“新聞聯(lián)播”,六點、十一點三十分、七點指的都是時刻,它表示的是時針、分針所指的某一個位置的時候.
讓學生說出幾個學習、生活中常用到的“時刻”.
(二)教學“經過時間”.
1.引進“經過時間”.
師:從上課開始到鬧鐘響鈴,即從8:30到8:35,中間經過了幾分鐘?你怎樣知道的?
學生回答后,教師用鐘面教具再演示一次,先把時針、分針撥到8:30,然后把分針慢慢撥到8:35上,使學生看出兩個時刻之間間隔是5分鐘.
師:我們平常說的課間休息10分鐘,爸爸每天工作8小時,都是時針、分針運行時經過的時間.
2.感受時間的久暫.
(1)3分鐘有多久?
師:我們來體會一下,3分鐘有多久.現在我發(fā)給大家每人一張要求寫出得數的口算卡片.(8:40老師宣布“開始算”,3分鐘后,老師宣布“停止算”.問幾個同學,各做了多少道口算題?)
師:老師宣布“開始算”時是8:40,“停止算”時是8:43,中間經過了3分鐘時間,就是說剛才做作業(yè)用去了3分鐘時間.
師:3分鐘時間雖短,但同學們口算了不少題,說明只要抓緊時間,時間短也能做許多事情.
(2)10分鐘有多久?(10分鐘就是課間休息那么長短的一段時間.)
(3)師:老師在“經過時間”的兩個圖里都標有一個“箭頭”,你們能體會出它表示什么意思嗎?
生:“箭頭”表示方向,從8:30到8:35,從8:40到8:43.
師:對,“箭頭”表示方向.這個“箭頭”一直往前去,還表示時間是一去不回的.你想,今天上午的8:43過去了,再來的8:43是晚上的8:43,明天的8:43;今天是×月×日,明天可是×月的×日了.所以我們要愛惜時間,不要讓它白白地過去了.
(三)“時刻”與“經過時間”.
師:“時刻”與“經過時間”的意義不同在哪里?鐘表上的時針、分針所指的每一位置,表達的是某一個時刻.前一個時刻到后一個時刻之差就是所經過的時間.時刻好比一條直線上的點,時間好比兩點間線段的長(教師邊講邊畫出下圖).
師:還要注意的是,“時刻”表達成幾點幾分或幾時幾分,時間(經過時間)說成幾小時幾分。
二年級數學課教案設計2
教學目標:
1、在具體情境中學習4的乘法口訣并能熟記、進一步理解乘法的意義。
2、能正確運用乘法口訣解決實際問題、經歷乘法口訣的編制過程、在探索口訣記憶方法過程中形成初步的合情推理能力。
3、形成初步的應用意識、體會數學與生活的聯(lián)系。
教學重點:
熟記4的乘法口訣。
教學難點:
應用4的口訣解決實際問題。
教學過程:
課前3分鐘、復習3的乘法口訣、對口訣。
一、情境創(chuàng)設、提出問題
師:同學們、上節(jié)課我們通過小丑玩球研究了3的乘法口訣、咱們來開個小火車吧(出示課件對口訣)。看來同學們都掌握的不錯、這節(jié)課我們來共同研究一下小丑頂碗中的數學問題。(重讀頂碗兩個字。)請看大屏幕、觀察這幅雜技圖、你發(fā)現了什么?
生:一共有多少個碗?
師:哦、你提了一個數學問題。圖上都畫了什么、他們在干什么?
生1:每個小丑有4個碗
生2:有5個小丑。
師:哦、這么多信息、那你能根據這些信息提一個數學問題嗎?
生:一共有多少個碗?
師:哦、你是說5個小丑一共有多少個碗、老師把你的問題貼在黑板上。誰還想提?(重讀5個)
生1:4個小丑有幾個碗?
生2:3個小丑有幾個碗?
生3:2個小丑有幾個碗?
生4:1個小丑有幾個碗?(教師逐個把問題貼在黑板上)
師:一個小丑有幾個碗、用不用算?
生:不用。
師:數一數就行了。一個小丑有4個碗、表示?
生:1個4
師:1個4就是4、用乘法算式表示就是1×4=4(板書)
二、合作探究、探索新知
1、小組合作
師:那兩個小丑幾個碗?
生:8個。
師:你是怎么知道的?我們一起來看看(課件)。一個小丑4個碗、有來了一個小丑頂4個碗、所以一共有幾個4?(在黑板上用圖畫出2個4)改為用課件展示2個4相加
生:2個4(板書)
師:2個4相加、怎么列算式呢?
生:4+4=8、4×2=8(板書)
師:那4×2=8中的4表示什么?
生:表示每組4個
師:那2表示什么呢?
生:有兩組。
師:這樣我們就知道了2個小丑有8個球。那同學們你們想不想知道3個小丑、4個小丑、5個小丑有幾個碗呢?
生:想。
師:好、同桌兩個人可以合作一下、用小棒擺一擺、也可以畫一畫、算一算、兩個人分工合作、一個操作的、一個填好操作記錄單、開始。(出示課件溫馨提示)
(學生動手操作、教師巡視指導)指導時再次提醒學生所用的方法、可以擺一擺、可以畫一畫。并將時間適當縮短。
師:請你用你的坐姿告訴老師你已經完成了。我們先來看第一個問題、3個小丑幾個碗?
生:12個。
2、展示交流
師:你是怎么知道的?哪位同學愿意到前面來展示一下你的成果?要求學生展示時拿著自己所畫的圖或擺的小棒到前面展示。
生:(學生實物展示)3個小丑12個小球、表示3個4相加。加法算式是4+4+4=12、乘法算式是4×3=12。
師:嗯、那你是用什么方法得到的?是用小棒擺還是畫出來的?
生:我是畫的(實物展示學生的畫圖)這是一個4兩個4、三個4。
師:嗯、他用一個小圓圈表示一個碗、這種方法好不好?
生:好。
師:你是怎么列出的乘法算式?根據什么?
生:因為有3個4相加。
師:真棒。乘法算式中的4表示?
生:每組4個。
師:3又表示什么呢?
生:有3組。
師:我們又解決了一個問題。那么4個小丑有幾個小球呢?
生:16個。
師:怎么得到的16個?誰愿意到前面來展示一下你的成果?
生:(學生實物展示)4個小丑16個小球、表示4個4相加、加法算式是4+4+4+4=16乘法算式是4×4=16。
師:那你又是通過什么方法知道的?
生:我是用擺小棒的方法(學生擺放)
師:這個方法也很好、謝謝你給大家做了精彩的演示。同學們給點掌聲吧。這樣我們就知道了4個小丑有16個碗。還有最后一個問題。5個小丑幾個碗呢?
生:20個。
師:哦、最后一個問題誰愿意和大家交流你的成果呢?
生:5個小丑20個碗。表示5個4相加、加法算式是4+4+4+4+4=20、乘法算式是4×5=20。我也是用擺小棒的方法求的。
師:哦、你也是用小棒擺的、看來啊小棒真是我們的好朋友。好了孩子們、我們用不同的方法解決了那么多問題、不知不覺我們編成了一首小兒歌、快用你們響亮的聲音讀一讀。
生:1個小丑4個碗、2個小丑8個碗、3個小丑12個碗、4個小丑16個碗、5個小丑20個碗。
3、編口訣
師:真好聽。除了兒歌你還想到什么更簡潔的記憶方法嗎?
生:乘法口訣。
(師:1個小丑4個碗、可以用什么口訣來表示?
生:一四得四。
師:那2個小丑8個碗呢?
生:二四得八。
師:3個小丑12個碗的口訣就是?
生:三四十二。
師:那接下來的口訣是?
乘法口訣是由乘法算式得到的、不是小兒歌。
改為:4×1=4怎么編口訣呢?生:一四得四。
師:那么4×2=8呢?生:二四得八。
師:4×3=12怎么用口訣表示呢?生:三四十二。
師:真棒、4×4=16呢?生:四四十六。
師:你們太厲害了、還有最后一個4×5=20呢?生:四五二十。
師:這些口訣中很多都是我們學過的、快來找一找我們的好朋友在哪?哪些口訣我們已經學過了?
生:二四得八學過。
師:哦、這節(jié)課我們知道二四得八可以表示成2個4相加、我們學過它還可以表示成?
生:4個2相加。
師:很好、二四得八既可以表示成4個2相加、也可以表示成2個4相加。找一找還有我們的好朋友嗎?
生:三四十二。
師:哦、你在哪學過?
生:在3的乘法口訣中、表示4個3相加。
師:哦、說的真好。三四十二不僅可以表示成3個4相加、還可以表示成4個3相加。找到了兩個好朋友了、還有嗎?
生:四五二十。
師:哦、這也是我們的好朋友、在哪里學過?
生:5的乘法口訣。
師:我們知道四五二十可以表示成5個4相加、還可以表示成4個5相加。孩子們、我們有這么多好朋友、那你把他們背下來嗎?一起背一下吧。
(學生齊背口訣)
師:我們一起來看大屏幕、仔細觀察、這些口訣有什么規(guī)律?
生:都有四。:很好、所以這節(jié)課我們學習的就是4的乘法口訣。(板書標題)
師:你還發(fā)現了什么規(guī)律?
生:從上到下一個比一個多4.
師:真有一雙會發(fā)現的眼睛、從上到下的得數依次比前面的多了4。我們發(fā)現8比4多了4,12比8多了4、16比12多了4、20比16多了4。假如有個粗心的小朋友忘了四四多少了、但他記得三四十二、怎么辦呢?
生:用12加上4得到四四十六。
師:真棒、這個規(guī)律非常好用。除了這個規(guī)律還有嗎?
生:從下往上、得數一個比一個少4。
師:嗯、沒錯、這也是個很好的規(guī)律。如果有個粗心的小朋友不記得四四多少了、但他記得四五二十、怎么做呢?
生:用20減去4得到16。
師:所以得到四四十六。這個規(guī)律真好。
三、鞏固練習、應用提高
師:同學們學了那么多、下面咱們來做個小游戲來獎勵你們一下吧、咱們來對口訣吧、小火車從哪開起來呢?
(課件出示練習題)
師:看來同學們都背下來了4的乘法口訣了、咱們在這么短的時間解決了那么多問題。我們的舞臺上除了有小丑在表演、裝飾的也很漂亮、一共有多少個黃燈籠呢?怎樣列式呢?
生:4×4=16
師:為什么這么列式呢?
生:每組有4個燈籠、有4組。
師:嗯、那用到了那句口訣呢?
生:四四十六。
師:回答的真響亮。
為了加強運用、再讓學生找一找生活身邊有哪些問題用到了4的乘法口訣。
師:孩子們、除了課本上用到了4的乘法口訣、你能在你的身邊找一找哪里還能用到4的乘法口訣嗎?
生:一個凳子有4條腿、3個凳子有幾條腿?
師:你真有一雙會發(fā)現的眼睛。那誰能幫他解決這個問題?
生:4×3=12
師:同意的同學坐端正。這個乘法算式用到了哪句乘法口訣?
生:三四二十。
四、課堂小結、回顧反思
師:同學們、一節(jié)課的時間很快就到了、相信你一定收獲了很多、咱們一起來分享一下吧。
生1:我學會了4的乘法口訣。
生2:我學會了這首小兒歌。
師:同學們說的都很好。我們根據這首小兒歌編了4的乘法口訣、而且解決那么多的問題、那你們想不想知道6個小丑、7個小丑、8個小丑、9個小丑有幾個碗呢?
生:想。
師:這些問題感興趣的同學課下可以思考一下。學了這么多、這節(jié)課你們開心嗎?
生:開心。
師:老師也很開心。這節(jié)課上到這里、下課。
二年級數學課教案設計3
教學目標:
1.認知:對前面所學的觀察物體、平面圖形、乘法計算等內容進行復習鞏固。
2.能力:學生能在開放的活動中發(fā)揮自己的想像力,提出各種問題,培養(yǎng)學生的創(chuàng)新意識、實踐能力;通過看一看、擺一擺、拼一拼、說一說等,全方位地調動學生用科學的眼光觀察事物,找出事物間的聯(lián)系。
3.情感:結合黨的十六大召開,對學生進行愛黨愛國的教育;體驗生活中處處有數學、增強學習和應用數學的興趣和信心;通過從不同的位置觀察物體,形象感知只有多站在別人角度看待問題才能和大家友好相處的生活哲理;同時滲透美育。
教學重點:復習鞏固觀察物體、平面圖形等知識內容。
教學用具:課件;各種玩具、頭飾;學生每人準備20根小棒、1個活動角、1把三角尺等。
教學過程:
一、設疑激趣,滲透德育
1.(事先讓一名學生藏起來)昨天下午,全校都放學了,我看見一位同學還一個人默默的撿著花壇里的垃圾,他是誰呢?(這名同學背對大家出現,讓學生猜測……)
2.我們要確定他是誰,還必須怎樣呢?
3.換一個角度,再看一看(讓這名同學轉過來,面對大家。同時揭題:“看一看”)。
二、看看擺擺,引導發(fā)現
1.(出示課件,圖片1:十六大會場全景照片。)
這是什么地方?這里正在干什么?對,2002年11月8日,黨的十六次全國代表大會在北京人民大會堂勝利召開,黨和國家領導人在主席臺上就坐,率領全國各地的代表們,正在商討著國家大事。
2.(出示圖片2:十六大會場代表席照片。)
這又是什么地方呢?
(圖片3、圖片4依次出示……十六大會場不同角度的照片。)
3.(4張圖片同時出示)
同樣一個地方,在照片上的形狀怎么不一樣呢?
對,記者們站在不同的位置,從不同角度拍下了十六大召開的盛況。
4.想像:每一張照片記者們站在什么位置拍下的?
5.小結:站在不同的位置,所觀察到物體的形狀是不一樣的。
6.(出示小屋)老師帶來什么?
你們在不同的位置上,分別看到小屋哪些面?
7.(出示課件)
你能將你所看到的形狀用小棒擺出來嗎?
8.(反饋)如果每邊的同學都硬要說小屋就是自己擺成的這個形狀,行不行呀?
不僅觀察事物是這樣,看待一件事情也是這樣,我們要學會多站在別人角度看待問題,這樣大家才能團結、友好相處。
9.小結:剛才我們通過看一看,擺一擺,復習了“觀察物體”的有關知識。(揭題:擺一擺)
三、創(chuàng)設情境,自主探究
1.(出示課件:藍貓和它的伙伴們出現在屏幕上)
藍貓和它的伙伴們聽說我們在這里開展“擺一擺”的活動,它們也趕來了,就請各個代表隊來介紹自己吧!
(各組組長戴上頭飾,一一作介紹。)
2.藍貓?zhí)岢龅谝粋€問題:你們認識過哪些平面圖形?能用小棒擺一擺嗎?
3.動手操作后,讓部分學生代表將擺出的圖形展示在黑板上數學問題。
(上臺展示的學生提問,大家回答。)
復習關于等有關圖形的特征。
4.淘氣也擺了一個圖形,看!(出示課件)
他擺了一個什么圖形?用了幾根小棒?擺這樣的3個三角形,需要幾根小棒?怎么知道的?
你能用9根小棒擺出更多這樣的三角形嗎?
小組操作比賽。
按計算,擺出4個三角形需要多少根?減少了幾根?為什么?
分組討論后,反饋。
5.擺出6個“”,最少用多少根小棒?
6.菲菲擺了一個“”。
(菲菲擺小棒圖。)
他擺的是什么圖形,用了多少根小棒?
擺這樣的兩個“”,最少需要多少根?為什么?
比較兩種不同的擺法:
質疑討論:為什么兩種擺法所用的小棒根數不一樣?
四、拓展深化,有機整合
1.出示課件:外星人將每組桌內放入了一個武器,我們要記錄下它們的形狀,向羊博士匯報。可是,手頭的材料只有小棒。
2.6個組進行比賽。分組活動:先觀察,分析從哪個角度去擺最像,最后合作完成。
3.反饋,匯報是從哪個角度觀察的;互相評價。
五、全課總結
今天,我們和藍貓家族的小伙伴們一起,通過看一看,擺一擺,學會了許多有趣的數學問題。數學王國里奇妙的問題可多了,同學們想不想知道的更多呀?數學王國的大門專門為愛動腦筋的人敞開著。讓我們共同努力,去探究,去發(fā)現,不斷取得進步!
二年級數學課教案設計4
【教學內容】
搭配(教材第101頁及相關習題)。
【教學目標】
1.通過觀察、猜測、實驗等活動,找出簡單事物的組合數。
2.使學生在解決問題的過程中,體驗解題策略的多樣性,初步學會用數學語言表達自己的觀點。
3.培養(yǎng)學生全面、有序地思考問題的意識,養(yǎng)成與人合作的良好習慣。
【重點難點】
能夠有順序、全面的地思考問題并用數學語言及符號清楚地表達自己的觀點。
【教學過程】
一、情境導入
1.導入。
(課件出示密碼門)
師:我們來到數學樂園門口,發(fā)現門緊鎖著,想要出門必須先破譯門鎖上的密碼。這密碼是由四個數字0、7、8、9組成的一個兩位數,猜一猜可能是哪個密碼。
問:如果不告訴你正確的密碼,至少需要試幾次才能保證把門打開?
師:要求至少需要試幾次才能保證把門打開,實際要知道什么?
(用0、7、8、9可以擺出幾個不同的兩位數)
2.課堂實踐,__密碼。
師:請大家把結果記錄在練習紙上。
(無序的組合:有的寫的數重復了,有的少寫了一些數)
二、新課講授
活動一擺一擺、寫一寫——探索搭配
1.感知搭配。
師:你們做事情真是細心,你們是老師學習的好榜樣。下面就來看看這幾位同學寫的數。(把寫的有順序的數放一起,把無序寫的數放一起)
師:為什么大家的結果會不同呢?大家議一議。
2.操作理解。
師:下面咱們一起來驗證一下,動手擺一擺,看看到底有多少種搭配方法。(給學生提供數字卡片讓學生自己動手操作)
生反饋(上臺操作展示),學生在擺時引導學生一種一種的數出來。
操作完后引導學生進行評價:誰來評價一下他擺的怎么樣?
師:你們覺得這位同學擺的怎樣?你覺得應該怎樣擺能讓人很清楚的數出有9種搭配方法?
師:比較一下這兩種擺法,哪種更好呢?好在哪?
最后引出:我們在搭配中要按順序,搭配時做到不重復也不遺漏,這樣才能準確的找到全部的搭配結果。(這邊要讓學生自己總結出來)
師:剛才第二位同學用數字卡片進行有序地搭配,讓人很清楚的數出有9種搭配方法。咱們應該怎樣進行有序搭配呢?
活動二想一想、議一議——深化搭配
1.首位固定法。
觀察有規(guī)律搭配的數,引導學生讀懂其中所蘊含的規(guī)律。十位為7的有3個數,十位為8的有3個數,十位為9的有3個數。
師:為什么十位不能為0?
師:如果是組成三位數,我們應該先固定什么位?
2.連線法。
師:你還能用你自己的方法又快又準的找出全部的擺法嗎?(生動手記錄并匯報結果)
師:你是怎樣做的?(學生展示)
師:我們來比較一下,誰的表示方法更好一些呢?好在哪?
師小結:只有做到了有序搭配,不重復和不遺漏,才能又快又準確的找出所有結果。
3.鞏固練習。
出示例題:教材第101頁“做一做”第1題。
師:前面咱們已經學會了進行有序的搭配,那現在你能用咱們今天所學的知識解決這道題嗎?
活動三總結
師:我們今天在進行服裝搭配時都遇到了哪些問題?
師:應該怎樣搭配呢?
生:按一定順序,不重復也不遺漏的進行搭配。
師:對,做到了有順序,不重復也不遺漏,就能找到全部的搭配結果。
教師總結:
同學們,這節(jié)課大家一起發(fā)現搭配的一些規(guī)律。但搭配中的問題在生活中有著廣泛的應用,還有更多的搭配規(guī)律我們沒有發(fā)現,老師相信你們,一定會動腦筋找到和解決這些數學問題的規(guī)律。
三、課堂作業(yè)
教材第101頁“做一做”第2題。
四、課堂小結
通過這節(jié)課的學習,你有什么收獲?
五、課后作業(yè)
1.教材第104頁“練習二十二”第2題。
二年級數學課教案設計5
教學目標:
1、結合平均分的具體情境與經驗,抽象出除法算式,體會除法運算的意義。
2、掌握除法算式的讀法、寫法、并認識除法算式各部分的稱。
3、會用除法算式表示并解釋平均的具體過程。
教學重點:理解用除法表示等分的過程,了解除法算式的讀法以及各部分名稱。
教學難點:在具體環(huán)境中建立除法算式與等分算式之間的聯(lián)系,并加深體會。
教學準備:主題圖。
教學過程:
一、情景創(chuàng)設
1.你們知道小猴子喜歡吃什么嗎?出示智慧老人畫面以及掛圖誰能把這幅圖意說給大家聽.
2.板書
二、問題探究
1、通過看圖,同學們想提出什么數學問題?把12個香蕉平均分成2份,每份多少?同學用小棒代表香蕉分一分.
2、談話:把12根香蕉分成2份,我們可以用除法來計算,除法的運算符號是÷讀作:除以(把12分成2份怎樣列式?為什么等于6?如果把12平均分3份能用除法表示嗎?)
3、講解除法算式中各部分名稱
三、體驗感悟
出示18根小棒圖片,讓學生自己分一分,用除法算式表示
組織學生匯報,并說出算式表示的意義
四、實踐應用
完成練習二1,2,3題,要求學生獨立完成,教師巡視,集體訂正
五、小結
這節(jié)課你們學的開心嗎?能說說你的收獲嗎?
六、布置作業(yè)
課堂作業(yè)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