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年級數學教育教案大全
六年級數學教育教案都有哪些?數學是人類對事物的抽象結構和模式進行嚴格描述和推導的通用手段,可以應用于現實世界中的任何問題。所有數學對象本質上都是人為定義的。下面是小編為大家帶來的六年級數學教育教案大全七篇,希望大家能夠喜歡!
六年級數學教育教案大全(篇1)
——德江縣穩坪鎮中心完小:安世兵
一、教案背景:
1、面向學生:小學生
2、學科:小學數學
3、課時:1課時
二、教學課題:圓的認識
三、教學內容: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六年級上冊P55/56/57頁
四、教材分析:
《圓的認識》是人教版小學數學六年級上冊第四單元《圓》中的教學內容。本節課要求學生進一步認識圓、了解圓的特征、掌握用圓規畫圓。滲透了曲線圖形和直線圖形的關系。通過對圓的認識,不僅能加深對周圍事物的了解,提高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也為今后學習圓的周長、面積、圓柱、圓錐等知識打好扎實的基礎。
(一)、教學目標:
1、學生從圓中初步去感知,掌握圓的各部分名稱及特征,
2、理解同圓或等圓中直徑與半徑的關系。
3、會使用工具正確規范畫圓,培養學生的作圖能力.
4、培養學生觀察、分析、綜合、概括及動手操作能力。
(二)、教學重難點:
教學重點:感知并了解圓的基本特征,認識圓的各部分名稱。
突破方法:通過實踐操作歸納總結圓的特征。
教學難點:理解直徑與半徑的關系,熟練掌握畫圓的方法。
突破方法:在嘗試的基礎上發現掌握圓的畫法。
五、教學方法
1、利用多媒體創設情境,讓學生感受數學來源于生活,服務于生活。
2、課堂上堅持以生為本,創造師生互動、生生互動、情感交融的課堂氛圍。
3、培養學生觀察、分析、綜合、概括及動手操作能力。
六、教學準備
(1)學生準備好圓規、直尺、圓形紙片、一張白紙
(2)學生自帶一個輪廓為圓的物體。
(3)教師準備好課件、與圓相關的其它教學資源。
七、教學過程
師指出:我們把連接圓心到圓上任意一點的距離叫做半徑。半徑一般用字母“r”表示。
板書:半徑。
3、請同學們繼續觀察,剛才我們把圓對折時,每條折痕都從圓的什么地方通過?兩端都在圓的什么地方?(出示課件)
生:回答。
師:我們把通過圓心并且兩端都在圓上的線段叫做直徑,直徑一般用字母“d”來表示。
板書:直徑
㈢研究圓的特征
1、師:請同學們在圓形紙片上畫半徑,10秒鐘看能畫出多少條?生:由學生完成。
師:如果繼續讓你們畫,你們能畫出多少條?
組織學生討論。
師:你們能發現這些半徑有什么特點?
生:……
師:在同一圓內,有無數條半徑,所有半徑的長度都相等。
2、想一想:直徑有什么特點呢?
組織學生討論:
師:在同一圓內,有無數條直徑,所有直徑的長度都相等。
3、請同學們再用直尺量一量同一個圓里半徑和直徑的長度?看看它們之間有什么關系?
六年級數學教育教案大全(篇2)
教材分析
這節課是在學習了“已知一個數的幾分之幾是多少,求這個數”的分數應用題的基礎上,根據稍復雜的求一個數的幾分之幾是多少的分數應用題的數量關系,使學生掌握解題思路,學會用方程解答。根據新舊知識的聯系,抓住了數量關系相同,通過復習題的分析解答,讓學生找出熟悉的數量關系,再把題進行改動變化。在邊畫圖、邊分析的過程中,溝通了知識間的聯系,便于學生理解和思維,促進了學生分析思維能力的發展和綜合運用知識靈活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
學情分析
在已經學習了,已知一個數的幾分之幾是多少,求這個數是多少的問題的基礎上,六年級學生能在一定的基礎之上去拓展,去學習更新的知識。
教學目標
逆向思維,能根據具體的數量和分率,求出單位“1”的量。通過教學, 使學生在理解分數除法意義及掌握分數乘法應用題解題思路的基礎上,掌握已知一個數的幾分之幾是多少求這個數的稍復雜分數除法應用題的解題思路和方法,能比較熟練地用方程解答一些簡單的實際問題。
教學重點和難點
1、 能確定單位“1”,理清題中的數量關系。
2、利用題中的等量關系用方程解答。
教學過程
一、1、蘋果的重量是X千克,梨的重量比蘋果多5千克 。
⑴、梨的重量比蘋果多了( )千克。
⑵、梨的重量是( )千克。
2、鋼筆X元,比毛筆少了3元 。
⑴、鋼筆比毛筆少了( )元。
⑵、毛筆是( )元。
3、小結:解答分數應用題的關鍵是找準單位“1”,如果單位“1”的具體數量是已知的,要求單位“1”的幾分之幾是多少,就可以根據分數乘法的意義,直接用乘法計算。
二、新授課
1、教學補充例題:水果店運來了一些蘋果,已經賣了36千克 ,還剩下20千克,水果店運來了多少蘋果?
(1)賣了 是什么意思?應該把哪個數量看作單位“1”?
(2)引導學生理解題意,畫出線段圖。
(3)引導學生根據線段圖,分析數量關系式:運來蘋果的重量-賣了的重量=剩下的重量
(4)指名列出方程。解:設運來蘋果X千克。
x-36=20
2、教學例2
(1)出示例題,理解題意。
(2)比航模組多是什么意思?引導學生說出:是把航模組的人數看作單位“1”,美術組少的人數占航模組的 (1+)
(2)學生試畫出線段圖。
(3)根據線段圖,結合題中的分率句,列出數量關系式:
航模小組人數+美術小組比航模小組多的人數=美術小組人數
(4)根據等量關系式解答問題。
解:設航模小組有人。
(1+)=25
=25÷
=20
答:略。
三、小結
1、今天學習了兩道應用題,找出它們的共同點?(這兩道應用題,題里的單位“1”都是未知的數量,都可以列方程來解,這樣順著題意列出方程思考起來比較方便。)
2、用方程解答稍復雜的分數應用題的關鍵是什么?(關鍵是找準單位“1”,再按照題意找出數量間的相等關系列出方程)
四、練習
練習十第4、12、14題。
六年級數學教育教案大全(篇3)
教學內容:
課本第97頁例7,“試一試”和“練一練”,練習十六第1—3題。
教學目標:
1、使學生初步認識納稅和稅率,理解和掌握應納稅額的計算方法。
2、初步培養學生的納稅意識,繼續感知數學就在身邊,提高知識的應用能力。
3、培養和解決簡單的實際問題的能力,體會生活中處處有數學。
教學重點:
掌握百分數在實際生活中的應用。
教學難點:
滲透生活即數學的教學思想。
課前準備:
課件
教學過程:
一、認識、了解納稅
教師介紹:納稅是根據國家稅法的規定,按照一定的比率把集體或個人收入的一部分繳納給國家,用于發展經濟、國防、科學、文化、衛生、教育和社會福利事業,以不斷提高人民的物質和文化生活水平,保衛國家安全。因此,任何集體和個人,都有依法納稅的義務。
稅收是國家財政收入的主要來源之一。稅收的種類主要有增值稅、消費稅、營業稅和所得稅等幾種。
提問:你知道生活中到稅務部門納稅的事嗎?那么究竟什么是納稅,納稅額應該怎樣計算?今天我們就來學習納稅的有關知識。
二、教學新課
1、教學例7。
出示例7:星光書店八月份的營業額是60萬元。如果按營業額的5%繳納營業稅,這個書店八月份應繳納營業稅多少萬元?
指名學生讀題后全班學生再次讀題。
提問:題里的營業額的5%繳納營業稅,實際上就是求什么?怎樣列式計算?
學生嘗試練習。
學生可能有下面兩種方法:
方法1:引導學生將百分數化成分數來計算。
方法2:引導學生將百分數化成小數來計算。
集體訂正,教師板書算式。說說這題你是根據什么來列式的?
強調:求應納稅額實際上就是求一個數的百分之幾是多少,也就是把應該納稅部分的總收入乘以稅率百分之幾,就求出了應納稅額
2、做“試一試”。
提問:這道題先求什么?再求什么?
生:先求5000元的20%是多少?再求實際獲得的獎金。
學生板演與齊練同時進行,集體訂正。
3、完成練一練后全班交流。
三、反饋練習
只列式不計算。
1、一家運輸公司10月份的營業額是260000元,如果按營業額的3%繳納營業稅,10月份應繳納營業稅多少萬元?
2、李華買了一輛12萬元的汽車,按規定買汽車要繳10%的購置稅。他買的這輛汽車一共要付多少元?
3、一個城市中的飯店除了要按營業額的5%繳納營業稅以外,還要按營業稅的7%繳納城市維護建設稅。如果一個飯店平均每個月的營業額是14萬元,那么每年應交這兩種稅共多少元?
四、課堂總結
提問:通過本節課的學習你學會了什么內容?認識到什么?如果沒有納稅,國家就籌集不到必要的資金為大家辦事。因此,我國憲法規定每個集體和公民都有依法納稅的義務。希望同學們長大了爭當納稅先鋒,為祖國的繁榮貢獻力量!
五、布置作業
練習十六第1—3題。
六年級數學教育教案大全(篇4)
教學內容:
課本第98頁例8,“試一試”和“練一練”,練習十六第4-6題。
教學目標:
1、了解儲蓄的含義。
2、理解本金、利率、利息的含義。
3、掌握利息的計算方法,會正確地計算存款利息。
教學重點:
本金、利息和利率的含義。
教學難點:
利用計算公式進行利息計算。
課前準備:
存款單、有關利率表格
教學過程:
一、創設情境,引入課題
1、從師生談話中引出“壓歲錢”的話題。
師:老師與你們一樣大的時候,過年最開心的也是能拿壓歲錢,那么你們現在過年一般能拿到多少壓歲錢?
師:我相信每個同學都有壓歲錢拿,但是不管多少,都是長輩對我們的關心。你們拿了那么多的壓歲錢,是不是都買鞭炮放了?那么你們是如何處理壓歲錢的呢?(引導學生存入銀行)
2、聯系生活,理解有關利息的知識。
師:壓歲錢有那么多,除了一部分消費外,多余的存銀行。那么你能不能向大家介紹一下有關儲蓄的知識?(生1:定期利率比活期利率高。生2:活期可以自由地拿,定期不到時間要用身份證才能拿。……)
師:儲蓄有定期和活期之分,定期儲蓄的利率較高,就是拿到的什么比較多?(生齊答:利息。師板書)
師:那么誰來舉例說明一下哪一部分是利息呢?
(師:那么存人的一千元又叫什么呢?(生:本金。師板書)
師:看來定期儲蓄的利率比較高,定期儲蓄中又分了一些類型,其中最主要的就是整存整取。我們來看下這張表,你知道了些什么?(出示例1的儲蓄年利率表)
二、探究新知
1、出示例8。
學生讀題后說說題目的意思
教師提問:應該選擇哪種年利率來計算?為什么?
學生獨立嘗試后交流。
讓學生把計算利息的公式補充完整。補充問題:兩年后他從銀行拿回的錢一共是多少?
2、完成試一試。
學生獨立完成。完成后交流核對。
3、完成練一練。
三、鞏固練習
完成練習十六第4題。
四、課堂總結
什么是利息?什么是本金?利息的多少一般由什么決定?你還知道什么?如何計算利息?
五、布置作業
練習十六第5、6題。
六年級數學教育教案大全(篇5)
教學內容:
課本第29——30頁例2和“練一練”,練習五第6-9題。
教學目標:
1、使學生理解一個數乘分數的意義,知道求一個數的幾分之幾可以用乘法計算。
2、通過操作,觀察,培養學生的推理能力,發展學生的思維。
教學重難點:
一個數乘分數的意義以及計算方法。
課前準備:
多媒體課件
教學過程:
一、創設情境
同學們,上節課我們學習了分數乘整數的計算方法,你想不想繼續往下學?在學新課之前我們先來復習一下上節課的內容。
復習:計算下面各題,并說出計算方法。
3/7 ×2 5/8 ×1 1/10 ×5
上面各題都是分數乘以整數,說一說分數乘以整數的意義以及計算方法
二、探究新知
今天,我們來學習一個數乘以分數的意義和計算方法。
1、教學例2
出示例2的圖,然后出示條件:
小芳做了10朵綢花,其中1/2是紅花,2/5是綠花。
引導學生理解:“其中12 “是什么意思?
使學生明白是10朵中的1/2,然后出示問題
紅花有多少朵?
引導學生看圖理解:求紅花有多少朵,就是求10朵的1/2
讓學生應用已有的知識經驗解決。
學生可能列式:10÷2=5(朵)
在此基礎上指出:求10朵中的1/2是多少,還可以用乘法計算。
教師說明要求,學生列式解答。
在此基礎上教學第(2)題,怎樣解決
(2)綠花有多少朵?
可以先讓學生在圖中圈一圈,借助圈的過程理解求綠花有多少朵,就是把10朵平均分成5份,求這樣的2份是多少,引導學生用以前的方法解決。
10÷5×2=4(朵)
在此基礎上告訴學生:求10朵的2/5是多少也可以用10×2/5來計算。
學生獨立計算,訂正時指出:
計算10×2/5可以先約分
2、引導學生進行比較
通過對上述兩個問題的計算,你明白了什么?
小組討論:10朵的2/5,也就是把10朵花平均分成5份,求這樣的2份是多少。
計算10×2/5時要先約分,實際上也就是先用10÷5,求出1份是多少,再乘2求出2份是多少。
引導小結:求一個數的幾分之幾是多少,可以用乘法計算。
三、鞏固練習
1、做練一練的第1題。
先讓學生根據題意涂色,然后列式解答。
2、做練一練的第2題。
通過填空使學生進一步明確:求一個數的幾分之幾是多少,可以用乘法計算。
3、練習五第6、7題。
四、課堂總結
本節課學習了那些內容?通過學習你有那些收獲?還有那些疑問?
五、布置作業
練習五第8、9題。
教學反思:
六年級數學教育教案大全(篇6)
教學目標
1、使學生理解按比例分配的意義。
2、掌握按比例分配應用題的特征及解題方法。
3、培養學生應用所學知識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
教學重點
掌握按比例分配應用題的特征及解題方法。
教學難點
按比例分配應用題的實際應用。
教學過程
一、復習引入
(一)填空
已知六年級1班男生人數和女生人數的比是3∶2。
1、男生人數是女生人數的()。
2、女生人數是男生人數的(),女生人數和男生人數的比是()。
3、男生人數占全班人數的(),男生人數和全班人數的比是()。
4、全班人數是男生人數的(),全班人數和男生人數的比是()。
5、女生人數占全班人數的(),女生人數和全班人數的比是()。
6、全班人數是女生人數的(),全班人數和女生人數的比是()。
(二)口答應用題
六年級(1)班和二年級(1)班共同承擔了面積為100平方米的衛生區保潔任務,平均每個班的保潔區是多少平方米?
1、學生口答:1002=50(平方米)。
2、教師提問
這是一道分配問題,分誰?(100平方米)怎么分?(平均分)
六年級學生和二年級學生承擔同樣多的衛生區保潔任務,合理嗎?
這樣分還是平均分嗎?
3、談話引入
在日常生活中,很多分配問題都不是平均分配,那么,你們想知道還可以按照什么分配嗎?今天我們繼續研究分配問題。(板書:分配)
二、講授新課
(一)把復習題2增加條件如果按3∶2分配,兩個班的保潔區各是多少平方米?
(二)教師提問
1、分誰?(100平方米)
2、怎么分?(按3∶2分)
3、求的是什么?(兩個班的保潔區各是多少平方米?)
六年級數學教育教案大全(篇7)
教學目標:
1、通過動手操作、合作交流,初步理解連加、連減的含義。掌握連加、連減的計算方法。
2、能有條理地表述思考和解決問題的過程。
教學重點:
讓學生聯系實際情境,體會連加、連減的意義和理解運用順序。
教學難點:
理解圖意列出算式。
教學過程:
修改補充欄:
一、創設情境,初步體會
1、算式接龍。(小組學生互相合作,每人出一道題)
甲:4+2=6;乙:6+1=7;甲:7+2=9;乙:9+1=10。或者甲:10—2=8;乙:8—3=5;甲:5—1=4;乙:4—4=0。
2、學生匯報,說說你們組的題目和想法。
邀請兩個學生到講臺前表演。
講述:第一個算式的得數正好是第二題開拓的這個數,第三體開拓的數正好是第二題的結果像這樣的幾道有聯系的算式寫出來像什么?
我們把這個游戲叫做算式接龍。
二、主動探索,體會領悟
1、教學例1。
貼出例1主題圖。
學生根據圖意分小組討論交流,編故事,表演動作。
講述:星期天,小紅和弟弟去郊外的奶奶家玩,看見奶奶摘下了一些又大又紅的南瓜。小紅想,我長這么大了,應該幫奶奶做一些家務活。
于是,她找來一輛手推車,把奶奶摘下的南瓜云回家。第一次運來4個,第二次有運來2個,還剩下一個最大的沒有運。
奶奶一共摘下幾個南瓜呢?怎樣計算?(4+2=6,6+1=7,奶奶一共摘下7個南瓜。)
提問:其他組有不同的方法嗎?(4+2+1=7)
追問:為什么這樣列式?你是怎樣算的?
你能給這樣的算式取個名嗎?(連加法)
講述:這個名字取得真好,今后我們看見一個算式里有兩個以上的+,就叫它連加。(板書課題)
2、教學例2。
講述:這時,弟弟在大聲喊:姐姐,快來看,奶奶家還種了一些絲瓜。出示例2主題圖。
提問:你們能看著這幅圖編個故事嗎?
學生分小組討論交流,形成如下的表述:
絲瓜架上原來有8根絲瓜,弟弟第一次摘下3根,第二次又摘下1根,還剩幾根?
討論怎樣列式,怎樣計算,根據學生的回答板書算式,并讓學生把書上的算式填寫完整。
引導學生小結:8—3—1=4連續減了兩次,我們把它叫做連減。
3、師生共同小結:今天我們學了什么新的內容?在計算的時候應先算什么,再算什么呢?
三、鞏固深化,應用拓展
修改補充欄:
1、想想做做第1題。讓學生在幻燈機前演示連加、連減的計算過程。
2、想想做做第2題。讓學生仔細觀察圖意,表述圖意,再填寫算式。
3、想想做做第3題。學生列出的算式可以不同,可以是9—2—4=3,表示9只鴨子游走2只,再游走4只,還剩3只;也可以是9—2—3=4
表示河里有9只鴨子,先上岸2只,又上岸3只,河里會議4只。
4、想想做做第4題。讓學生做在課堂作業本上。
四、總結評價,點撥學法
今天我們學到哪些知識?回家后出題給爸爸、媽媽做,好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