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年級下學期數學教案
數學中期望的嚴格程度隨著時間的推移而變化:希臘人期望仔細的論證,但在牛頓時代使用的方法不那么嚴格。下面是小編為大家帶來的三年級下學期數學教案七篇,希望大家能夠喜歡!
三年級下學期數學教案(篇1)
一、教學內容:
課本第106-107頁的練習十八。
二、教學目標:
1、使學生能比較熟練地口算一位數除兩位數和一位數除整十、整百、整千的數。
2、使學生能比較熟練地筆算一位數除三、四位數的除法。
三、教學重點:
比較熟練地口算一位數除兩位數和一位數除整十、整百、整千的數。
四、教學難點:
比較熟練地口算一位數除兩位數和一位數除整十、整百、整千的數。
五、教學材料:
口算卡片。
六、教學途徑:
步驟
教師活動
學生活動
基礎
練習
基本
1、判斷下面各題的首商是哪一位?
246÷3246÷248÷448÷6
2、筆算:
792÷6844÷4984÷3895÷5
全班學生練習,指名板演,親正時要學生根據計算法則說出計算過程。
3、口算:
84÷2=320÷8=680÷20=60÷6=4000÷2=70×8=
4、完成書上練習十八的第1題。
學生口算,比一比哪個小組算得又對又快。
1、表格題。
1、教師出示口算卡片,學生指名回答。
2、學生獨立完成,指名板演。
3、學生口算。
4、小組比賽。
出示表格。
步驟
教師活動
學生活動
基本
練習
課堂
作業
這個表格是讓同學們填什么數?請同學們填表格。
3、筆算:完成練一練的第2題,學生獨立完成,每組派一個代表上臺板演。
4、應用題。
(1)第5題。
請同學們先讀題,再找一找條件和問題是什么?再在書上列式計算。
(2)學生獨立完成第6題,教師單獨輔導。
5、聰明題。
請小組討論這道題目應該怎么思考?再在書上填空。每組派一個代表上臺說一說你們組的意見。
學生獨立完成練一練的第4題,教師批改。
1、指名回答。
2、每個小組派一名代表上臺板演。
3、學生自己讀題,再列式計算。
4、教師輔導。
5、小組討論,每組派一名代表上臺發表意見。
學生獨立完成,教師批改。
七、板書設計:
練習十八
84÷2=42320÷8=40680÷20=340
60÷6=104000÷2=200070×8=560
八、課后小結:
三年級下學期數學教案(篇2)
一、教學目標:
1.使學生理解和掌握兩位數加兩位數的口算方法,能較靈活,熟練地選擇適當的方法進行計算。
2.通過解決生活中的實際問題,自己探索計算方法,培養獨立思考、主動探索的精神與同學積極合作的意識。
3.使學生體驗數學以生活的密切聯系,形成良好的思維習慣。
二、教學重點:
讓學生理解兩位數加兩位數的不同算法,并能用自己喜歡的算法進行計算。
三、教學過程:
(一)復習引入新課。
師:小朋友,你們喜歡去春游嗎?我們去春游的路上有一些障礙,誰能掃清路上的這些障礙?
口算
35+3=24+9=45+30=28+7=
87-5=36-8=72-50=93-6=
(二)創設情景,讓學生提出問題。
(1)觀察第91頁情景圖。
1.仔細觀察,從這幅圖上,你發現了哪些數學信息?根據這些信息,可以提出哪些與乘船有關的問題?
2.學生提問題。
(2)觀察第92頁情景圖。
1.圖中有哪些問題需要我們解決?
師根據生答板書:
“二(1)班、二(2)班能坐下嗎?”
“二(3)班、二(4)班合乘能坐下嗎?”
2.誰能解決上面兩個問題呢?
學生回答后,教師板書:23+3132+39
(3)揭示課題,板書課題:兩位數加兩位數。
(三)小組合作探索,解決問題。
(1)探究學習兩位數加兩位數的計算方法。
1.學生自主探索。
2.小組討論交流計算方法,教師巡視。
3.各小組匯報交流情況(學生匯報時,教師有選擇地板書。)
(2)學生小組討論喜歡的方法。
1.學生小組討論,教師巡視。
2.學生匯報。師:為什么喜歡這種方法?
3.這兩個問題解決的結果如何?
(四)鞏固練習。
1.第93頁做一做右邊4題(生做完后,師作反饋糾正。)
2.練習十九1、2、3、4(選加法做。)
(五)小結。
通過這一節課的學習,你學會了什么?
六、布置作業。
三年級下學期數學教案(篇3)
一、整理本單元的知識點
1.請學生把書本從13頁看到34頁,看看本單元學了哪些內容。
2.在四人小組里說說自己的想法,互相補充
3.匯報:本單元學了哪些內容?還有什么問題?
二、練習
1.選擇合適的方法解決下面的問題
⑴這塊草地有一間教室那么大,它一天產生的氧氣夠3個人用,我們三年級有120人,要多少塊這樣的的草地?
⑵丁曉林家到學校有450米,他每天上學大約走8分鐘,他每分鐘大約走多少米?
⑶三年級的.225名學生要乘5輛車去春游,如果每輛車坐的人一樣多,每輛車應該坐多少人?
2.讀題后學生獨立思考,這三道題你選擇什么方法做,為什么?
3.小組討論:你選擇什么方法做,為什么?
4.匯報:你是怎么想的?還有不同的想法嗎?
5.小結:我們在解決問題時要把題目的意思弄明白在去做。
三、鞏固。
商的位數估算的結果準確值
四、作業
36頁2、3題。
(一)復習:
1.估算:
2.解決問題:
有62棵樹,三年級5個班去植樹,平均每個班種多少棵樹?還剩幾棵樹?
(二)練習:
1、第4題:是四則運算和四則混合運算練習。第4題采用競賽計時的方式進行。讓學生在一種激勵的氛圍種提高計算能力。
2、第5題:提醒學生看清題意,逐以帶小括號算式的運算順序。
3、第6題:
是計算在解決問題種的應用。而這題需要兩步計算才能解決的問題。練習時,要讓學生獨立讀懂題意,會從圖中找出與問題相關的信息,合理進行解答。
待學生完成后,讓自己對所列出的列式作出口頭表達解釋,這樣培養學生的表述能力。
4、3元一根冰棍,30根冰棍裝一箱,楊叔叔8箱冰棍4天就全賣完了,那么楊叔叔4天賣了多少錢?平均每天賣了多少根冰棍?
(三)小結:
你覺得這個單元你學到什么?你對這個單元的那些知識還不是很清楚?你對這個單元還有什么問題?
三年級下學期數學教案(篇4)
一、單元目標:
1、使學生會計算三位數加、減三位數
2、使學生能夠結合具體情境進行估算,進一步領會加、減法估算的基本方法,增強估算意識。
3、使學生理解驗算的意義,會對加法和減法進行驗算,初步養成檢驗和驗算的習慣。
第一課時:
兩位數加兩位數
二、教學內容:
萬以內進位加法
三、教學目標:
1、經歷萬以內進位加法的認識過程,理解萬以內筆算加法的計算法則
2、能應用法則準確地計算兩位數進位的加法題
四、教學重點:
萬以內進位加法的計算法則
五、教學難點:
哪一位上的數相加滿十,要向前一位進1,而且在前一位上的數相加時,要記得加上進上來的1。
六、教學過程:
(一)復習導入,引入新知
1、口算:
50+70300+500900—50044+22
30+5035+5587+49(遇到困難)
2、87+49不能用口算一下子就算出來,今天我們就來學習一下萬以內進位加法。
(二)新課展開
1、春天到了,學校安排我們坐車去動物園春游,三年級一班有45人,二班有47人,一輛車限坐88人,兩個班坐一輛車能坐的下嗎?
2、列式計算。用舉手的方式,認為不行的舉手?為什么不行?說明理由。
3、同桌交流算法:
5+7=1240+40=8012+80=92
45+7=5252+40=92
47+5=5252+40=92
4、同學們用了這么多的方法,真能干!那有沒有同學直接用45+47算的,說一說你是怎樣思考的?(請生上臺演示)
5、列豎式計算
6、多媒體出示例1圖片,獨立完成計算,(兩個學生板演,其余同學在書上完成)
7、列豎式計算(重點講解)
(三)鞏固練習、拓展提高
1、獨立完成做一做1、2
2、請生回答,集體講解訂正
(四)小結
今天我們學習了兩位數加位數的運算法則,你們學會了嗎?
(五)作業
三年級下學期數學教案(篇5)
一、教學內容
北師大基礎教育版小學數學三年級下冊第28-29頁。
二、教材內容分析
這部分知識的教學是建立在上節課學習了兩位數乘兩位數的算法,以及對乘法的進位也有一定經驗的基礎上進行的,目的是使學生進一步掌握兩位數乘兩位數(進位)的算法。本節課主要通過“電影院”這一學生熟悉的生活情境,在引導學生觀察的基礎上,培養學生的估算意識和估算能力;讓學生在經歷具體的活動中,拓展學生的思維,體驗算法策略的多樣化,進一步掌握兩位數乘兩位數(有進位)的算法。
三、學生狀況分析
我班學生思維活躍,能積極參與數學學習活動,對數學有好奇心與求知欲;并具有一定的獨立思考、合作交流的能力,以及較強的實踐能力;能結合具體情境提出問題,解決問題;已掌握兩位數乘兩位數的計算方法,對處理乘法的進位,也有一定的經驗,通過本節課的學習將更進一步的掌握兩位數乘兩位數(進位)的算法。
四、學習目標
1、知識與技能。
(1)結合“電影院”的具體情境。進一步掌握兩位數乘兩位數(有進位)的計算方法。
(2)對兩位數乘兩位數(有進位)能進行估算和計算。
(3)能解決一些簡單實際問題。
2、過程與方法。
(1)在合作交流的學習過程中進一步培養學生觀察思考、比較分析、歸納總結、與人交流、合作學習的能力。
(2)進一步培養學生聯系實際提出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
(3)在學習及與他人交流各自算法的過程中,獲得積極的、豐富的情感體驗,感知數學的價值,增進學好數學的信心。
3、情感態度價值觀。
(1)培養學生良好的思考問題的習慣。
(2)使學生感受到數學能幫助我們更好地解決生活中的一些問題,增強對數學學習的主動性、積極性。
五、教學重、難點:兩位數乘兩位數(有進位)的豎式計算方法。
六、教學過程:
一、創設情境、導入新課
最喜歡看的電影是什么?在哪里看的?
師揭題:今天我們就去電影院發現新的知識。
板書:電影院
二、自主探索、學習新知
1、觀察情景圖,提出數學問題
1)課件播放情景圖,讓學生仔細觀察,找出圖中的數學信息
有500人,共有21排座位,每排可坐26人。
2)讓學生根據數學信息提出數學問題
估計學生會提出:
A、電影院的座位夠嗎?
B、這個電影院一共有多少個座位?
2、自主探索、解決問題
1)估算“電影院的座位夠嗎?”
讓學生獨立思考后在班內反饋,鼓勵學生用自己的語言表達出自己的思考過程,只要學生講的合理就給以肯定。
2)計算
引導學生進行就算求解“這個電影院一共有多少個座位?”
列式:2126=
A、學生獨立思考,并把自己的思考過程記錄在練習本上。
師進行巡視指導,特別針對一些用豎式計算的學生進行幫助和引導,讓他們注意乘法時的進位。
B、小組內交流、討論算法。
C、班內反饋
估計學生出現的答案有:
1、2620=520261=26520+26=546
2、2621=2637=787=546
3、豎式計算
重點對豎式計算進行匯報。讓學生進行質疑,并在質疑和釋疑的過程中,讓學生掌握有進位的兩位數乘兩位數的算法和算理。
引導學生完整答題
2126=546(個)
答:這個電影院一共有546個座位。
3)揭題
讓學生仔細觀察今天的乘法豎式,思考今天和昨天學習的有什么不同。
引導學生總結出今天學習的是用豎式計算有進位的兩位數乘兩位數的乘法
師進行板書:電影院-兩位數乘兩位數(有進位)的乘法
三、鞏固練習、拓展運用
1、讓學生計算2428
1)學生獨立完成后讓學生在班內反饋,重點讓學生匯報自己的計算過程,班內其他學生進行判斷。
2)學生匯報后,讓班內所有學生同位間說說自己的計算過程。
2、計算15363543
1)讓學生同位間進行比賽做題,同位的兩位學生每人選擇不同的題目進行計算。
2)學生同位交換,相互檢查,并讓對方講出計算過程,自己進行判斷。
3)班內反饋
對做正確的學生給以鼓勵和表揚。
3、解決課本29頁第3題
1)讓學生仔細審題,找出題目的數學信息和數學問題。
2)學生獨立完成題目。
3)班內反饋
3223=736(名)
答:共有736名運動員參加。
重點讓學生說出算式的意義和計算的過程。
對做對的學生給以鼓勵。
四、班內匯報總結
1、談談自己今天的收獲,可以是學習的內容,也可以是自己學習方法。
2、評價自己所在小組和自己今天的表現如何?
五、作業布置:
做課本29頁第2、4、題
六、板書設計:
電影院
--兩位數乘兩位數(有進位)的乘法
2126=546(個)
1、2620=520261=26520+26=546
2、2621=2637=787=546
3、豎式計算
答:這個電影院一共有546個座位。
三年級下學期數學教案(篇6)
教學內容:教科書第1~2頁的例1、例2和“做一做”,練習一的第1~2題。
教學目的:
1.使學生學會用一位數乘整十、整百、整千的的數的口算。
2.使學生會用兩種讀法讀一個乘法算式。
3.使學生知道一位數乘整十、整百、整千數的簡便算法。
教具、學具準備:教師準備6捆小棒(每捆10根),以及例2的圖;學生準備6捆小棒(每棒10根)。
教學過程:
一、復習
1.聽算。(教師每題讀一遍,學生寫得數,集體訂正。)
6×4 9×3 5×3 9×7 7×3
8×5 7×5 4×8 6×8 2×9
2.指名回答問題。
(1)6個十是多少?
10個十是多少?
12個十是多少?
(2)8個百是多少?
10個百是多少?
12個百是多少?
3.先讀數,再回答問題。
(1)40讀作什么?它是幾個十?
(2)800讀作什么?它是幾個百?
(3)1200讀作什么?它是幾個百?
二、新課
1.教學例1。
先讓學生擺小棒,每堆擺2捆(每捆10根),擺3堆。在學生擺的同時,教師也在黑板上擺出來。然后提問:
“每堆有多少根小棒?”
“要求一共有多少根小棒可以用什么方法計算?”(用加法和乘法)
“用加法怎樣計算?”(20+20+20=60)
“用乘法怎樣計算?”(20×3)“你能說一說這個算式的意思嗎?”(每堆有20根小棒,一共有3堆,也就是3個20,列成乘法算式就是20×3。)
“20×3得多少?你是怎樣想的?”
學生想:每捆是10根,3個2捆是6捆,也就是3個20是60,所以20×3=60。
教師可以結合敘述,在算式下面對照寫出想的過程,如:
接著請兩個學生說一說思考的過程。
然后教學乘法的另一種讀法。
教師告訴學生乘法的讀法除了已經學過的一種外,還有一種,即20×3還可以讀作“3乘20”。
齊讀兩遍。
2.做第1頁“做一做”中的題。
第1題,教師先出示題目讓敘述用兩種讀法讀出3個乘法算式。可以先讓幾個學習好的學生做示范,然后把每個算式齊讀兩遍。接著再讓學生口算這3道題目。先讓學生獨立做20×4,訂正時讓幾個學生說一說思考過程。然后再分別做200×4和20__×3。做200×4時,可提醒學生:你能不能按照剛才學的方法想出怎樣算?如果學生有困難,還可以啟發他們想:200是幾個百?2個百乘以4是幾個百?必要時在200下面注明“2個百”。使學生明確:2個百乘以4是8個百,也就是800,所以200×4=800。 最后讓學生做20__×3。訂正時,讓學生說一說是怎樣想的。
第2題,讓學生一欄一欄地做。在學生獨立做的時候,教師要注意巡視,了解學生掌握的情況,并及時對學習有困難的學生給予個別輔導。訂正時,指名說一說左邊兩欄的計算過程。在學生說的過程中,教師可有意讓學生在讀乘法算式時用新學的讀法讀。
3.教學例2。
教師分步出示例2的圖。先出第一組圖。問:“這幅圖中有多少個小正方體?”帶著學生數出是300個。再出第二組圖。問:“這組里面有多少個小正方體?”(300個)“現在有幾個300了?”(2個300)類似地,出示第三、第四組圖。最后問:“要求一共有多少個小正方體,可以用什么方法計算?怎樣列出乘法算式?”(300×4)“這個算式還可以怎樣讀?”(4乘300)“你能根據前面的計算方法,想出這道題該怎樣計算嗎?”可以讓學生討論。
三年級下學期數學教案(篇7)
一、教學目標:
1、通過收集和欣賞各類徽標,體會對稱與不對稱的區別,進一步理解軸對稱圖形的特點。
2、通過設計徽標的數學活動發展學生的空間想象能力,培養創新意識和審美意識。
3、在設計徽標的活動中活動積極的情感體驗,體會數學與藝術、生活之間的緊密聯系。
4、在欣賞圖形運動所創造出的美麗圖案的過程中,進一步感受對稱、平移和旋轉在生活中的廣泛應用,感受數學的美,體會數學的價值
二、教學重點:
運用對稱、平移、旋轉規律發揮想象,設計出有創意的作品。
三、教學難點:
培養學生的知識運用以及形象思維能力。
四、教學過程:
(一)聯系生活,激趣引入。
1、聯系生活,欣賞生活中的美麗圖案。小小設計師
談話:同學們,老師在課前收集了一些美麗的圖片,請同學們一起欣賞。請看大屏幕。(課件出示一組精美的圖案)這些圖片好看嗎?請同學們想一想,在生活中你在哪里見過這樣的圖案?學生自由回答。
2、激趣引入在我們生活當中有許多這樣的圖案,你們說,這樣的圖案設計起來容易嗎?不過,通過今天的學習,相信同學們會改變你的想法。(設計意圖:把生活中有規律的圖案以多媒體的形式動態展現,讓學生感受到親切自然,激發了學生對生活美的產生,引發學生學的主動性、積極性和探索學習的興趣。)
(二)從圖案到圖形,認識圖形的變換
1、從給定的圖案中找到基本圖形同學們請看大屏幕,(課件出示插圖)這個圖案,可以看成幾個部分的組合?每個部分的圖形形狀一樣嗎?師:這4個部分的形狀一樣嗎?(形狀一樣,方向不一樣)指其中一個問:它叫什么圖形?(基本圖形)在你們的桌子上還有其他三個圖形,你們能不能也像這個圖型一樣,找出它的基本圖形?(課件出示72頁四幅插圖)師:找到了嗎?哪個同學愿意上臺給大家指一指,圈一圈
2、動手操作,體驗圖形的運動
師:同學們都找到了它們的基本圖形,還知道了這些圖形都發生了運動。這些基本圖形到底發生了怎樣的運動呢?下面就請兩個同學一組探討一下,這些圖形到底發生了怎樣的運動?(師貼出四幅基本圖形)
師:研究清楚了嗎?誰愿意上來說說發生了怎樣的運動,才變成了這些圖形。指名到黑板上說一說基本圖形怎樣運動才得到一幅美麗的圖案。(第一、二幅)同時板書:平移、軸對稱、旋轉
師:剛才同學們發現同樣一個圖形可以用不同的運動方式得到,看來不同的運動方式也可以得到同樣的一幅美麗的圖案。同學們想不想看看這兩幅圖是怎樣的運動方式?請看大屏幕。(課件演示第一、二幅圖的運動方式時)師:最后的這兩幅圖型誰可以一次性地把它們運動方式說一說?
(三)獨立操作,感受一個圖形的變換
師:同學們通過仔細觀察發現了這幾個圖形的運動方式,它們都是通過那個圖形在運動?(基本圖形)下面請你從桌上的四幅圖中拿出一個基本圖形,把它放在前面看一看,它復雜嗎?(不復雜,很簡單),老師手中的這個基本圖形它只有一筆,這么一個簡簡單單的圖形,通過運動,就得到了這么美麗的圖案,看來簡約也能創造美,你們想不想用這個簡單的圖片自己來設計一個美麗的圖案?(課件演示一組圖片制作過程)
師:請同學們選取自己的圖片素材,運用學過的圖形運動方式,設計出與老師不同,自己喜歡的圖案。注意,在設計的同時,要思考你的基本圖形發生了怎樣的運動。開始。師:誰手中有這樣素材的作品也拿來與大家分享一下。(分別展示4個基本圖形呈現的作品。展示的同時,說出所設計的圖形的運動方式。)
師:你們覺得哪幅圖形運用了旋轉的運動方式?還可以看做哪種運動方式?不同的運動方式也可以得到同一個美麗的圖案。你們覺得他的圖案像什么?
師:一個如此簡單的圖形,在同學們的精心設計下,變成了一幅幅美麗的圖案,你們真是了不起!小黃狗把你們的作品送去了織布廠,可是織布廠的工人覺得你們的圖案太小了,我們的布很大啊!接下來怎么辦啊?誰來說說?(可以用基本圖形平移)課件出示圖樣。
問:我們可以用哪個圖形平移?(大的正方形圖片)怎么平移?師:剛才都誰是這么拼的?接下來我們就現場拼一拼。
師:之前我們是把基本圖形拿來運動,現在我們是把整個圖形運動,這也就是說,我們把這么一個整個圖案看做了基本圖形進行平移,為什么這樣做?(這樣做比較方便)現在我們有了這樣一個基本圖形,(指大的)接下來我們該怎么做?可是我要的布比這大得多怎么辦?(可以把整塊布進行平移或旋轉)(設計意圖:在老師的引導下,充分調動學生學習的主動性,讓學生在動手實踐、合作交流中自主探索,很好地突出難點。)
(四)自主設計,嘗試設計
師:老師只教了你們把基本圖形進行運動,你們卻能舉一反三,這是一個很好地學習方法。剛才是老師給你們提供了基本圖形,你們想不想通過自己的雙手來創造設計一個美麗的圖案呢?課前那些美麗的圖案是怎么設計出來的呢?(課件演示制作過程。)師:先做出基本圖形,接下來再做基本圖形的運動。再看一組圖片(課件展示)師:老師給你們每個同學都發了四張中間有復寫紙的紙,你們可以把你們喜歡的圖案畫在上面,然后把畫好的圖案拼在大的正方形紙上。開始吧!(師行間巡視指導)師:如果完成了,可以涂上顏色,同座互相交流一下,告訴他你的作品是怎樣運動出來的。(設計意圖:這個活動既激發了學生的學習興趣,又鞏固了新知識,同時培養了學生動手操作能力。這里是把美術學科與數學學科的整合,通過同學們動手畫圖,培養學生對設計產生的濃厚興趣,進一步感受數學的無處不在。從而創造美。)
(五)回顧反思
師:同學們都可以運用不同的運動方式制作出不同的圖案,你們真是了不起。是我們生活中的小小設計師。板書課題:小小設計師。今天這節課就要接近尾聲了,這節課給你留下印象最深的是什么?誰來說一說?老師用一首小詩來總結圖形的變換,請大家一起讀一讀。(課件出示)圖形變換真奇妙,簡簡單單換新貌。學習數學練本領,美化生活樂淘淘。師:只要利用我們聰明的智慧,勤勞的雙手,一定能創造出生活中更美麗的圖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