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教案模板_中学教师优秀教案_高中教学设计模板_教育巴巴

教育巴巴 > 小學教案 > 數學教案 > 三年級 >

三年級上冊數學教案模板

時間: 新華 三年級

好的教案可以突出學生的主體地位,培養學生的思維能力和創造力,提高學生的綜合素質。這里給大家分享三年級上冊數學教案模板,方便大家寫三年級上冊數學教案模板時參考。

三年級上冊數學教案模板篇1

教學目標:

1. 使學生會看鐘表上的半時。

2. 培養學生遵守時間、珍惜時間的良好生活習慣。

教學重難點:

整時與半時的區別,半時的兩種寫法。

教具、學具準備:

多媒體課件、鐘表模型、投影儀。

教學過程:

一、復習舊知。整時的認識。

二、創設問題情境

師:同學們,聽聽這是什么聲音,小紅什么時刻起床了呢?

生:7時。

師:你又是怎么知道的?(分針指著12,時針指著7)

師:現在小紅都上學去了,麗麗還在睡覺,現在又是什么時刻了?

這時,有部分同學已認識了半時,能說出七時半了。

導出課題,今天我們一起來學習新課,認識半時吧。

三、觀察發現,獲得新知

1.教授8:00—8:30

① 分針的位置

師:(課件出示8時的鐘面)這是什么時刻?你是怎么認的?

師:大家仔細觀察,分針現在發生了什么變化?(課件出示)再看一遍,看仔細了,分針所在的位置發生了什么變化?(分針以前指著12,現在指著6了)

師:你觀察得真仔細!還有誰能像他這樣說一說。(多請學生說一說分針現在所在的位置,有助于學生對半時的記憶)

師:當分針指著6時。我們可以用幾時半來表示。那到底這是幾時半呢?再接著觀察時針的變化吧!

②:時針的位置

師:(課件出示)時針所在的位置發生了什么變化?現在的時針指著幾呀?(時針之前是指著8,現在指著8和9的中間)

師:你說的真好!還有誰能說?(多讓學生說一說,從而能更好的引導學生理解并能準確的認出半時)

師:是呀,指著8和9的中間,那這是8時半,還是9時半呢?(有人會說8時半,有人會說9時半)

師:過了8沒有?到了9沒有?既然過了8沒有到9那就是幾時半哦?

師小結:既然過了8沒有到9那它就是8時半。

③:半時的兩種寫法

師:說著說著,8時半也來到了我們課堂中間,我們一起把它請出來吧!

師:8時半時,分針指著幾呀?(6)時針過了幾呀?(8)就是8時半。(邊說邊把相應的文字貼在黑板上)誰能完整的說一說?和你的同桌說一說。全班齊說。

師:我們一起來寫一寫吧!先用漢字來寫8時半(學生書空)

師:再用電子表的形式來表示,8:30(強調:它和我們學過的整時不一樣,我們用兩個0來表示整時,用30來表示半時)怎么讀呢?聽清楚了,8時30分。(齊讀8時30分,書空8:30)

小結:8時半和8:30都是表示當分針指著6,時針過了8的這個時刻。

三.知識鞏固,動手操作

1. 練習鞏固

(課件出示三個鐘面)

師:和你的同桌說一說,分別是什么時刻?并說出你是怎么認的`?(同桌合作討論)

生匯報。

2. 動手撥一撥

(課件了出示三個不同的時間)

師:請同學們根據課件的時間,分別撥出三個不同的時間,請拔的時候注意時針和分針的位置變動。

四.聯系生活,討論合作

1. 師:經過上一次的遲到,麗麗也不敢遲到了,麗麗學會了每天都是按計劃做事的,什么時刻做什么事情。看看,她現在是怎么合理安排時間的。(課件出示做一做麗麗的作息時間圖)

先請學生說出第一幅麗麗上學圖的時刻及認鐘方法,課件出示兩種寫法。

2. 師:請你完成書第93頁的做一做,根據鐘面寫出相應的時刻。看誰做得又對又快!(師巡視指導)

生匯報

五.拓展應用,升華總結

三年級上冊數學教案模板篇2

一部分:概念

1、加法交換律:兩數相加交換加數的位置,和不變。

2、加法結合律:三個數相加,先把前兩個數相加,或先把后兩個數相加,再同第三個數相加,和不變。

3、乘法交換律:兩數相乘,交換因數的位置,積不變。

4、乘法結合律:三個數相乘,先把前兩個數相乘,或先把后兩個數相乘,再和第三個數相乘,它們的積不變。

5、乘法分配律:兩個數的和同一個數相乘,可以把兩個加數分別同這個數相乘,再把兩個積相加,結果不變。如:(2+4)×5=2×5+4×5

6、除法的性質:在除法里,被除數和除數同時擴大(或縮小)相同的倍數,商不變。O除以任何不是O的數都得O。

簡便乘法:被乘數、乘數末尾有O的乘法,可以先把O前面的相乘,零不參加運算,有幾個零都落下,添在積的末尾。

7、么叫等式?等號左邊的數值與等號右邊的數值相等的式子叫做等式。等式的基本性質:等式兩邊同時乘以(或除以)一個相同的數,等式仍然成立。

8、什么叫方程式?答:含有未知數的等式叫方程式。

9、什么叫一元一次方程式?答:含有一個未知數,并且未知數的次數是一次的等式叫做一元一次方程式。

學會一元一次方程式的例法及計算。即例出代有χ的算式并計算。10、分數:把單位“1”平均分成若干份,表示這樣的一份或幾分的數,叫做分數。

11、分數的加減法則:同分母的分數相加減,只把分子相加減,分母不變。異分母的分數相加減,先通分,然后再加減。

12、分數大小的比較:同分母的分數相比較,分子大的大,分子小的小。異分母的分數相比較,先通分然后再比較;若分子相同,分母大的反而小。

13、分數乘整數,用分數的分子和整數相乘的積作分子,分母不變。14、分數乘分數,用分子相乘的積作分子,分母相乘的積作為分母。15、分數除以整數(0除外),等于分數乘以這個整數的倒數。16、真分數:分子比分母小的分數叫做真分數。

17、假分數:分子比分母大或者分子和分母相等的分數叫做假分數。假分數大于或等于1。

18、帶分數:把假分數寫成整數和真分數的形式,叫做帶分數。19、分數的基本性質:分數的分子和分母同時乘以或除以同一個數(0除外),分數的大小不變。

20、一個數除以分數,等于這個數乘以分數的倒數。

21、甲數除以乙數(0除外),等于甲數乘以乙數的倒數。

分數的加、減法則:同分母的分數相加減,只把分子相加減,分母不變。異分母的分數相加減,先通分,然后再加減。

分數的乘法則:用分子的積做分子,用分母的積做分母。

22、什么叫比:兩個數相除就叫做兩個數的比。如:2÷5或3:6或1/3

比的前項和后項同時乘以或除以一個相同的數(0除外),比值不變。23、什么叫比例:表示兩個比相等的式子叫做比例。如3:6=9:1824、比例的基本性質:在比例里,兩外項之積等于兩內項之積。25、解比例:求比例中的未知項,叫做解比例。如3:χ=9:18

26、正比例:兩種相關聯的量,一種量變化,另一種量也隨著化,如果這兩種量中相對應的的比值(也就是商k)一定,這兩種量就叫做成正比例的量,它們的關系就叫做正比例關系。如:y/x=k(k一定)或kx=y

27、反比例:兩種相關聯的量,一種量變化,另一種量也隨著變化,如果這兩種量中相對應的兩個數的積一定,這兩種量就叫做成反比例的量,它們的關系就叫做反比例關系。如:x×y=k(k一定)或k/x=y

28、百分數:表示一個數是另一個數的百分之幾的數,叫做百分數。百分數也叫做百分率或百分比。

29、把小數化成百分數,只要把小數點向右移動兩位,同時在后面添上百分號。其實,把小數化成百分數,只要把這個小數乘以100%就行了。

30、把百分數化成小數,只要把百分號去掉,同時把小數點向左移動兩位。

31、把分數化成百分數,通常先把分數化成小數(除不盡時,通常保留三位小數),再把小數化成百分數。其實,把分數化成百分數,要先把分數化成小數后,再乘以100%就行了。

32、把百分數化成分數,先把百分數改寫成分數,能約分的要約成最簡分數。

33、要學會把小數化成分數和把分數化成小數的化發。

34、最大公約數:幾個數都能被同一個數一次性整除,這個數就叫做這幾個數的最大公約數。(或幾個數公有的約數,叫做這幾個數的公約數。其中最大的一個,叫做最大公約數。)

35、互質數:公約數只有1的兩個數,叫做互質數。

36、最小公倍數:幾個數公有的倍數,叫做這幾個數的公倍數,其中最小的一個叫做這幾個數的最小公倍數。

37、通分:把異分母分數的分別化成和原來分數相等的同分母的分數,叫做通分。(通分用最小公倍數)

38、約分:把一個分數化成同它相等,但分子、分母都比較小的分數,叫做約分。(約分用最大公約數)

39、最簡分數:分子、分母是互質數的分數,叫做最簡分數。40、分數計算到最后,得數必須化成最簡分數。

41、個位上是0、2、4、6、8的數,都能被2整除,即能用2進行42、約分。個位上是0或者5的數,都能被5整除,即能用5進行約分。在約分時應注意利用。

43、偶數和奇數:能被2整除的數叫做偶數。不能被2整除的數叫做奇數。

44、質數(素數):一個數,如果只有1和它本身兩個約數,這樣的數叫做質數(或素數)。

45、合數:一個數,如果除了1和它本身還有別的約數,這樣的數叫做合數。1不是質數,也不是合數。

46、利息=本金×利率×時間(時間一般以年或月為單位,應與利率的單位相對應)

47、利率:利息與本金的比值叫做利率。一年的利息與本金的比值叫做年利率。一月的利息與本金的比值叫做月利率。

48、自然數:用來表示物體個數的整數,叫做自然數。0也是自然數。49、循環小數:一個小數,從小數部分的某一位起,一個數字或幾個數字依次不斷的重復出現,這樣的小數叫做循環小數。如3.14141450、不循環小數:一個小數,從小數部分起,沒有一個數字或幾個數字依次不斷的重復出現,這樣的小數叫做不循環小數。如圓周率:3.141592654

51、無限不循環小數:一個小數,從小數部分起到無限位數,沒有一個數字或幾個數字依次不斷的重復出現,這樣的小數叫做無限不循環小數。如3.141592654??

52、什么叫代數?代數就是用字母代替數。

53、什么叫代數式?用字母表示的式子叫做代數式。如:3x=ab+c關系表達式

1、每份數×份數=總數總數÷每份數=份數總數÷份數=每份數2、1倍數×倍數=幾倍數幾倍數÷1倍數=倍數幾倍數÷倍數=1倍數3、速度×時間=路程路程÷速度=時間路程÷時間=速度4、單價×數量=總價總價÷單價=數量總價÷數量=單價

5、工作效率×工作時間=工作總量工作總量÷工作效率=工作時間工作總量÷工作時間=

工作效率

6、加數+加數=和和-一個加數=另一個加數

7、被減數-減數=差被減數-差=減數差+減數=被減數8、因數×因數=積積÷一個因數=另一個因數

9、被除數÷除數=商被除數÷商=除數商×除數=被除數總數÷總份數=平均數和差問題的公式(和+差)÷2=大數(和-差)÷2=小數

和倍問題

和÷(倍數-1)=小數小數×倍數=大數

(或者和-小數=大數)差倍問題

差÷(倍數-1)=小數小數×倍數=大數(或小數+差=大數)植樹問題

1非封閉線路上的植樹問題主要可分為以下三種情形:⑴如果在非封閉線路的兩端都要植樹,那么:株數=段數+1=全長÷株距-1全長=株距×(株數-1)株距=全長÷(株數-1)⑵如果在非封閉線路的一端要植樹,另一端不要植樹,那么:

株數=段數=全長÷株距全長=株距×株數株距=全長÷株數

⑶如果在非封閉線路的兩端都不要植樹,那么:株數=段數-1=全長÷株距-1全長=株距×(株數+1)株距=全長÷(株數+1)

2封閉線路上的植樹問題的數量關系如下株數=段數=全長÷株距全長=株距×株數株距=全長÷株數盈虧問題

(盈+虧)÷兩次分配量之差=參加分配的份數(大盈-小盈)÷兩次分配量之差=參加分配的份數(大虧-小虧)÷兩次分配量之差=參加分配的份數

相遇問題

相遇路程=速度和×相遇時間相遇時間=相遇路程÷速度和速度和=相遇路程÷相遇時間追及問題

追及距離=速度差×追及時間追及時間=追及距離÷速度差速度差=追及距離÷追及時間流水問題

順流速度=靜水速度+水流速度逆流速度=靜水速度-水流速度靜水速度=(順流速度+逆流速度)÷2水流速度=(順流速度-逆流速度)÷2濃度問題

溶質的重量+溶劑的重量=溶液的重量

溶質的重量÷溶液的重量×100%=濃度溶液的重量×濃度=溶質的重量溶質的重量÷濃度=溶液的重量利潤與折扣問題利潤=售出價-成本

利潤率=利潤÷成本×100%=(售出價÷成本-1)×100%漲跌金額=本金×漲跌百分比折扣=實際售價÷原售價×100%(折扣<1)利息=本金×利率×時間

稅后利息=本金×利率×時間×(1-20%)單位間進率

1公里=1千米1千米=1000米

1米=10分米1分米=10厘米1厘米=10毫米

1平方米=100平方分米1平方分米=100平方厘米1平方厘米=100平方毫米

溶質的重量÷溶液的重量×100%=濃度溶液的重量×濃度=溶質的重量溶質的重量÷濃度=溶液的重量利潤與折扣問題利潤=售出價-成本

利潤率=利潤÷成本×100%=(售出價÷成本-1)×100%漲跌金額=本金×漲跌百分比折扣=實際售價÷原售價×100%(折扣<1)利息=本金×利率×時間

稅后利息=本金×利率×時間×(1-20%)單位間進率

1公里=1千米1千米=1000米

1米=10分米1分米=10厘米1厘米=10毫米

1平方米=100平方分米1平方分米=100平方厘米1平方厘米=100平方毫米

1立方米=1000立方分米1立方分米=1000立方厘米1立方厘米=1000立方毫米

1噸=1000千克1千克=1000克=1公斤=1市斤1公頃=10000平方米。1畝=666.666平方米。1升=1立方分米=1000毫升1毫升=1立方厘米面積單位換算

1平方千米=100公頃1公頃=10000平方米1平方米=100平方分米1平方分米=100平方厘米1平方厘米=100平方毫米體(容)積單位換算

1立方米=1000立方分米1立方分米=1000立方厘米1立方分米=1升1立方厘米=1毫升1立方米=1000升重量單位換算1噸=1000千克1千克=1000克1千克=1公斤人民幣單位換算1元=10角1角=10分1元=100分時間單位換算

1世紀=100年1年=12月

大月31天有:135781012月小月(30天)的有:46911月平年2月28天,閏年2月29天平年全年365天,閏年全年366天

1日=24小時1時=60分1分=60秒1時=3600秒

小學數學幾何形體周長面積體積計算公式1、長方形的周長=(長+寬)×2C=(a+b)×22、正方形的周長=邊長×4C=4a3、長方形的面積=長×寬S=ab

4、正方形的面積=邊長×邊長S=a.a=a5、三角形的面積=底×高÷2S=ah÷26、平行四邊形的面積=底×高S=ah

7、梯形的面積=(上底+下底)×高÷2S=(a+b)h÷28、直徑=半徑×2d=2r半徑=直徑÷2r=d÷2

9、圓的周長=圓周率×直徑=圓周率×半徑×2c=πd=2πr10、圓的面積=圓周率×半徑×半徑

11、長方體的表面積=(長×寬+長×高+寬×高)×2公式:S=(a×b+a×c+b×c)×2

12、長方體的體積=長×寬×高公式:V=abh

13、正方體的表面積=棱長×棱長×6公式:S=6a2

14、長方體(或正方體)的體積=底面積×高公式:V=abh15、正方體的體積=棱長×棱長×棱長公式:V=a3

16、圓柱的表(側)面積:圓柱的表(側)面積等于底面的周長乘高。公式:S=ch=πdh=2πrh

17、圓柱的表面積:圓柱的表面積等于底面的周長乘高再加上兩頭的圓的面積。公式:S=ch+2s=ch+2πr2

18、圓柱的體積:圓柱的體積等于底面積乘高。公式:V=Sh19、圓錐的體積=1/3底面×積高。公式:V=1/3Sh

三年級上冊數學教案模板篇3

教材分析

這部分內容主要學習克和千克兩個重量單位,是后面學習"噸的認識"的前提和基礎.雖然學生在生活中接觸過重量問題,但重量單位還是第一次接觸,還缺乏認識,而且重量單位不像長度單位那樣直觀、具體,不能靠觀察得到,因此使學生初步建立起重量的觀念既是教學中的重點,也是教學中的難點.

教材首先通過讓學生掂數學教科書和語文教科書,用天平稱物體的重量,給學生建立重量的初步觀念,使學生知道比較東西的輕重不能靠眼睛觀察,必須用手掂一掂或用秤稱一稱.

接下去教材分別說明稱比較輕的物品的重量,常用克做單位,并通過著重給學生建立1克的重量觀念;稱一般物品的重量,常用千克做單位,著重給學生建立1千克的重量觀念.

為了使學生初步建立1克和1千克的重量觀念,教材安排了一些學生比較熟悉的例子,通過讓學生用手掂一掂、稱一稱等實際活動,使學生感受到1克和1千克大約有多重,從而初步形成1克和1千克的重量觀念.

教法建議

認識重量單位“克”與“千克”,這是學生第一次接觸的知識.雖然在生活中他們接觸過重量問題,但對重量單位還缺乏認識,重量單位不像長度單位那樣直觀、具體,不能靠觀察得到,所以在讓學生學習這部分知識時,安排了以下三個層次:

1.在復習準備過程,通過讓學生判斷語文書和數學書誰重誰輕,學生用手掂出語文書重數學書輕,老師進一步追問:語文書有多重,數學書有多重,語文書比數學書重多少等問題,學生答不出,引出重量單位,從而激發了學生的求知欲.

2.在學習新課過程中,重視學生的動手操作,讓學生掂一掂2分硬幣和2袋精鹽,感受1克和1千克的實際重量,建立1克和1千克的重量觀念.為了使學生比較具體地感知克和千克之間的進率,教師可拿出課前準備好的1克、10克、100克、1000克大米,讓學生看一看,掂一掂.

教科書中沒有說明天平的使用方法,教學時可以給予適當的說明.除天平之外,教師還應介紹其他的稱量工具,如臺秤、電子秤等,并簡單說明它們的用法.

3.在鞏固反饋過程中,重視用多種多樣的練習,區分克與千克.

本節課建議采用分組授課,這樣便于準備學具,使每個同學都參與到數學活動中來,同時可以體現團結合作的精神.

課題一:克的初步認識

教學目的

使學生初步認識重量單位克,初步建立1克的重量觀念.

教具準備

天平(自制天平)、兩個蘋果、一個梨(兩個蘋果一樣重,梨比蘋果重些.)一個2分幣、一些黃豆、15個圖釘.學生每人準備一個蘋果,一個梨和一個2分幣.

教學過程

1.新課

教師讓學生拿出一個蘋果和一個梨(或播放視頻"誰重誰輕" 下載),掂一掂.再提問:“哪個重一些?”(學生意見不一.)

教師:究竟哪個重些,哪個輕些,光靠手掂很難說準確,老師為你們請來了一位“裁判”來幫忙(出示天平),這位公平的裁判就叫做“天平”.

(出示天平圖或播放視頻"天平的結構" 下載)邊指點邊講解:天平像一位“機器人”,它長著一對長長的手臂,兩只大手托著兩只盤子,可以上下擺動,頭上長著一根指針.當兩邊盤子里物品一樣重時,指針指向中間的刻度線;如果左邊物品的重量比右邊重,指針就向左偏;如果右邊物品的重量比較重,指針就向右偏.

教師演示(或播放視頻"天平的使用" 下載):先拿出兩個蘋果,分別放在天平左右兩個盤里,讓學生觀察天平指針的情況,并指出:當指針在標尺中間時,天平兩端平衡,表示兩個蘋果重量相等.

教師指出:天平還可以用來稱東西的重量.拿出一個2分幣,提問:

“這個2分幣有多重?”說明表示比較輕的物品的重量的大小一般用克做單位.

板書:克.

“1克有多重?”

向學生介紹1克的砝碼.并說明用天平稱東西重量時需要用砝碼.一般左邊盤內放置所稱的東西,右邊盤內放置砝碼.

教師將一個2分幣放在左邊盤內,1克砝碼放在右邊盤內,讓學生觀察天平上指針的情況(或播放視頻"稱硬幣" 下載).

提問:“你們發現了什么?”

教師總結學生的回答指出,指針指在標尺中間,天平平衡,表示這個2分幣與1克砝碼同樣重.

“那么這個2分幣重多少克?”

讓學生拿出自己的2分幣,用手掂一掂.

“現在我們來稱出1克黃豆.”

教師從天平左邊的盤子里取出2分幣放入黃豆,直至天平上的指針指在標尺的中間,天平平衡.

提問:“這些黃豆重多少?”

請一位學生來數一數1克黃豆有多少粒.

接著把1克黃豆讓學生分組順次傳遞,用手掂一掂.

教師拿出15個圖釘:“這里有15個圖釘,我們來看一看,它們有多重.”

教師在天平左邊的盤子里放入圖釘,在右邊的盤子里放砝碼,從1克、2克、5克放到10克,使天平平衡.

“15個圖釘有多重?”

接著把10克圖釘讓學生分組順次傳遞,用手掂一掂.

教師按照稱圖釘的方法,稱1支粉筆、1本數學教科書、1瓶墨水、1把小刀,也可稱其他物品如乒乓球、鉛筆等.有些物品稱完之后,仍讓學生掂一掂,如數學教科書.

2.小結:今天我們學習了重量單位“克”.了解了用天平稱東西的方法,還親自掂了掂1克東西的實際重量.

課堂練習

1.練習十一第2、3題(學生做第3題時,要提示學生:式題中有單位名稱的,得數也應寫單位名稱).

2.一支鉛筆重7克,8支這樣的鉛筆重多少克?

3. 37克+45克  36克÷6

60克-28克  8克×4

三年級上冊數學教案模板篇4

教學內容:

蘇教版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數學三年級(上冊)第49~51的例題和想想做做。

教學目標:

1、通過具體的生活情境,使學生了解24時記時法,會用24時記時法正確表示一天中的某個時刻。

2、使學生在認識24時記時法的過程中,體會24時記時法在生活中的廣泛應用;幫助學生建立良好的時間觀念,養成珍惜時間的良好習慣。

教學過程:

一、猜一猜

1、播放新聞聯播片頭音樂,讓學生猜是什么節目,在什么時刻播出。

2、呈現新聞聯播片頭視頻,引發學生的認知沖突,初步揭題。

3、出示電視節目預報表,讓學生嘗試著說說各自的理解。

二、比一比

1、分組研究兩種記時法有什么不同,討論喜歡哪種記時法。

2、比較兩種記時法的相同點,初步了解轉換方法。

三、互換

1、學習把24時記時法轉換成12時記時法。

2、學習把12時記時法轉換成24時記時法。

四、強化零時

1、出示直線,指出用這條直線表示時間,要求在直線上表示今天的一些時刻。

2、討論一天的時間從幾時開始。

3、小組討論關于0時的幾個問題。

五、回顧與質疑

1、回顧上述學習過程,讓學生談談收獲。

2、引導學生進一步質疑。

六、應用

1、討論銀行營業時間。

2、討論火車票上的發車時間,以及去火車站的時間。

七、游戲

用手臂表示指定的時刻。

三年級上冊數學教案模板篇5

教案示例

搭積木

教學目標

1.借助熟悉的物體,使學生正確用數表示20以內這些物體的個數.

2.使學生根據11至20個數的組成,掌握20以內不進位加法和不進位減法的計算方法.

3.培養學生動手操作、善于思考的能力.

教學重點

理解加減法的含義.

教學難點

動手操作,列出不同的算示.

教具準備

實物投影,小捧等.

教學過程

一、活動一:觀察思考解決問題.

(一)搭積木(出示圖片:說一說1)

1.同學們,你們喜歡玩搭積木的游戲嗎?

2.明明和丁丁搭好了兩摞積木在列算式時遇到了困難,你們能幫幫他們嗎?

3.根據圖意誰能列出相應的算式?

教師板書:10+5=15 16-2=14

4.為什么這樣列算式?說一說你的`想法.

(1)明明搭了兩摞積木,左邊一摞是十塊,右邊一摞是三塊,明明又放上了兩塊一共是十五塊,所以就是10+5=15.

(2)丁丁也搭了兩摞積木,左邊一摞是十塊,右邊一摞是十八塊,拿走了兩塊是十四塊,所以就是16-2=14.

(二)小結

我們通過觀察畫面,動腦思考幫助明明和丁丁解決了他們搭積木情況,列出了算式而且找到了搭積木的塊數.你們真聰明.

二、活動二:動手操作學習新知識.

(一)動手操作

1.用你最喜歡的方式表示一個十(畫圖、用學具盒里的東西或其它物體都可以).

2.請你任意添加一個圖或其它物體的個數,組成一個算式,看誰組的多.

3.小組內交流,說一說圖意和算式是怎樣組成的(出示圖片:小棒、三角形).

10+1=11

11-1=10

11-10=1

10+6=16

16-6=10

16-10=6

10+7=17

17-7=10

17-10=7

4.任意舉出一列說一說計算的方法

一個十添加一個一是十一,十一是由一個十和一個一組成的,所以算式是10+1=

11,十一是由一捆零一根組成的,拿走了一根還剩下十根所以算式是11-1=10,十一是由一捆零一根組成的,拿走了十根還剩下一根,所以算式是11-10=1.

(二)教師小結

我們通過動手操作,列出這么多的加減法算式,這充分體現了你們善于動腦思考的結果.

三、活動三:整理歸類.

(一)找規律

1.根據我們列出的算式進行整理,你們能找到這些算式計算的規律嗎?

2.小組合作交流.

3.指名列出算式,集體反饋.

4.學生匯報,教師板書.

(二)教師小結

通過動手操作,動腦思考發揮集體的智慧,同時找到了這些算式計算的規律及方法,你們真了不起,希望你們繼續發揚這種探索精神.

四、活動四:結合實際鞏固練習

(一)出示圖片:說一說4

1.請同學們仔細觀察.你會得到什么結果?

2.根據相碰的情況列出加法算式.

(二)出示圖片:說一說5

1.請同學們仔細觀察.你會得到什么結果?

2.根據相碰的情況列出減法算式.

(三)教師小結

這節課你們學到了什么?高興嗎?我和你們一樣高興,因為,我們在玩中也學到了

一些數學知識,可見數學就在我們身邊.

教案點評

通過讓學生自己觀察動手操作,使學生理解和掌握了20以內不進位加法和不退位減法的含義,引導學生參與知識形成的全過程。采用多種表示數的方法(如:圖形、小木棒等),讓學生任意選擇,以達到理解和掌握20以內不進位加法和不退位減法的含義為目的,打破了學生的思維定勢,發展了思維、培養了創新意識。教學中以聯系生活實際入手,結合學過的知識,學以至用,把數學知識中數學問題以問題情境的方式呈現,使學生在問題情境中感受生活中數學的存在,以及發展數學知識,培養各種能力,讓學生對數學產生濃厚的興趣。

三年級上冊數學教案模板篇6

一、教學目標

1、使學生初步學會使用簡單的測量工具測定直線和沿直線測量指定的距離、了解步測和目測的方法、

2、培養學生動手實踐的能力和與他人合作的能力、

3、使學生認識到數學知識來源于實際生活,能幫助人們解決生活中的問題、

二、教學重點

會利用簡單的工具沿直線測定指定的距離、

三、教學難點

會利用簡單的工具沿直線測定指定的距離、

四、教學準備

卷尺,標桿,測繩,教學軟件

五、教學過程

(一)認識測量工具、

1、(播放農民在平整土地;工人在興修水利、建造房屋時進行測量的場景)

2、教師說明:測量土地時要用到標桿、卷尺、測繩等工具、(一邊說一邊出示)

(二)利用工具實際測量、

1、如果要測量教室的長和寬可以怎樣來測量?請同學來演示一下、

2、教師小結:測量較近的&39;距離,可以用卷尺或測繩直接量出、

3、如果要測量學校操場跑道的長度應該如何來測量?測量時應注意些什么問題?

4、組織學生討論,匯報(學生邊匯報,教師邊演示課件“實際測量”)

(1)兩個人先在A點和B點各插一根標桿;

(2)第一個人在A點指揮,叫第三個人把另一根標桿插在C點,使它和B點的標桿同時被A點的標桿擋住;

(3)用同樣的方法再把另一根標桿插在D點……

(根據測量距離的長短來確定分段測量的段數、)

(4)把所有這些點連接起來,就定出了一條直線、

測定直線以后就可以用卷尺或測繩逐段量出所要測量的`距離了、

(三)步測和目測、

1、步測、

(1)(演示1步的長度)從后腳尖到前腳尖的距離、

(2)(演示步測的過程)先量出幾十米的一段距離,用均勻的步子沿直線走上三、四次,記好每次走的步數,然后再算出平均每次走的步數,再算出走一步的平均長度是多少?

(3)強調:步子要均勻,不能忽大忽小;要盡量沿直線行進、

2、目測、

(1)你現在能不能坐在座位上估算一下你和老師之間的距離、

(2)這種只用眼睛來估量一段距離的方法叫做目測、

(3)出示圖片“參照圖”,幫助學生練習目測、

(4)教師說明:目測時容易受地形的影響,如在開闊地,容易把距離估測的偏短,而在狹長的地方又容易把距離估測的偏長、

(四)實踐活動、

全班分成三組,分別進行實踐活動、

1、測定直線、讓學生分組按照課前分別指定的兩點之間測定直線,在地面上畫出直線,并量出兩點間的距離、

2、步測、

(1)先測出自己的步長、50米的距離反復走3次求出平均步數,再算出平均步長、

(2)步測學校大門口到教學樓的距離、

(3)公布工具測量的結果與自己步測的結果進行比較、

3、目測、

教師先測定50米的距離,每隔10米插上標桿,估計10米、20米、30米……各有多長,然后拔掉標桿,根據指定的目標練習目測、

(五)課堂小結、

1、通過這節課的學習,你有什么收獲?

2、步測和目測與利用工具測量有什么區別?

(在缺乏測量工具或對測量結果要求無需很精確時,可采用步測或目測、)

(六)板書設計

三年級上冊數學教案模板篇7

教學內容:

蘇教版數學第五冊“長方形和正方形的認識”

教學目的:

認識:使學生認識長方形和正方形的特征,發展學生的空間觀念。

技能:通過觀察、測量動手和小組合作探索等活動,培養學生創新思維和抽象概括能力,團結協作的能力。

情感:有機滲透思想教育,培養學生積極互助的情感。

設計說明:

如何在教學中引導學生主動探究,促進每個學生主動發展,是在新課程改革中值得我們深思的問題。本課的設計試圖改變以往那種先扶后放的教學模式,放手讓學生自主地去探索長方形和正方形的特征,讓學生從拼擺拉伸的過程中主動的從邊和角這兩個方面,認識了長方形的特征,再通過長方形紙片的驗證,使學生的思維深化,認識提高,也使得學習更有樂趣。

課前準備:

教具:多媒體軟硬件一套,視頻展示臺,釘子板,各種長度小棒若干,七巧板;

學具:四種長度小棒若干,長方形和正方形紙各一張,釘子板,火柴一盒

七巧板一塊。

教學過程:

一、展現原型、建立表象

1、多媒體演示(機器人):你能說出這個機器人是由哪些圖形組成的嗎?(三角形、圓形、長方形、正方形等)

2、日常生活,我們見過哪些物體的面是長方形或是正方形的?

3、揭示課題:今天我們就一起來重點研究長方形和正方形。

二、引導發現、自主探索

長方形和正方形怎么樣的圖形?(長方形和正方形都是由四條線段圍成的圖形。)長方形和正方形各有些什么特征?秘密等待小朋友們去發掘。

1、擺一擺,讓學生試著各種長度不一的小棒組成一個長方形和一個正方形。

2、思考:組成一個長方形或一個正方形需要注意些什么?(同桌適當討論)

3、選擇長方形的邊要注意什么?也就是說長方形的邊有什么特點?(穿插介紹對邊的概念:指著圖說長方形上面和下面的兩條邊叫做長方形的一組對邊;左邊和右邊的這兩條邊也是一組對邊。)正方形的邊有什么特點?

4、除了邊以外,還要注意些什么?你覺得長方形的角有什么特點?正方形呢?

三、討論問題,驗證結果

1、剛才我們通過擺小棒得到了關于長方形和正方形特征的一些猜想,這些猜想是否正確呢?我們還需要進行驗證。(拿出準備好的紙片)

2、長方形和正方形的邊各有些什么特點?(長方形對邊相等)你能想個辦法來驗證一下嗎?把你們的方法寫下來,同組的同學試一試。(完成實驗報告1)(①將紙對折②用尺量一量)

匯報交流:指名學生到講臺前,展示并說明自己的方法。(視頻展示臺)總結介紹長、寬以及邊長的概念。

3、長方形和正方形的角有些什么特點?(四個角都是直角)能想出方法驗證嗎?(①用三角板的直角去比一比,②用折疊的方法將長方形和正方形對折,再對折,發現完全重合。)

四、歸納總結,知識整理

通過討論和驗證我們發現長方形和正方形有哪些特征?(師媒體整理知識點):

長方形和正方形都是由四條線段圍成的圖形。長方形和正方形的四個角都是直角。長方形的對邊相等,正方形的四條邊都相等。

五、拓展遷移、發揮想象

1.圖形娃娃找家:

多媒體出示一組圖形,讓學生找出其中的長方形和正方形。

(通過本組練習,促進學生摒棄長方形和正方形的非本質特征,加深地長方形正方形特征的認識。)

2.圍一圍。學生在釘板上圍一個長方形和一個正方形,并說說你是怎樣圍的,怎樣想的?(通過學生對過程的表述,進一步加強學生對特征的理解)

3.我當小醫生

(1)長方形對邊相等,四個角都是直角。

(2)四條邊相等的四邊形一定是正方形。

(3)四個角都是直角的四邊形一定是正方形。

4.用十二根火柴棒,你能拼成長方形嗎?怎樣拼。

5.七巧板(機動):學生分成兩大組,每大組以四人為一小組,分別使用教輔插件中的七巧板拼正方形和長方形,比一比哪組同學拼的快?

三年級上冊數學教案模板篇8

教學內容:

教材第8頁例4、例5,“練一練”和練習二第1、2題。

教學目標:

1、經歷初步認識“倍”的過程,聯系實際問題初步理解“倍”的含義,建立“倍”的概念,理解“幾個幾”和“倍”的聯系。

2、在認識“倍”的教學活動中發展數學思考,提高解決問題的能力,培養學習數學的積極情感和良好的學習習慣。

教學重點:

建立“倍”的概念

教學準備:

圓片數個,例5花圖、線段圖等。

教學過程:

一、動手操作,導入新課

1、根據老師的要求擺圓片。

(1)第一行擺3個圓片,第二行比第一行多擺4個,第二行擺幾個圓片?

(2)第一行擺3個圓片,第二行要擺2個3,第二行擺幾個圓片?

(3)第一行擺3個圓片,第二行擺的圓片個數是第一行的2倍,第二行擺幾個圓片?

二、自主探索,學習新知

1、老師演示:第一行圓片擺了3個,第二行擺跟它同樣多的3個,這時第二行的個數就是第一行圓片的1倍。請你也來擺一擺:第二行的個數是第一行的1倍。

2、學生動手操作,老師巡視指導,要求學生邊擺邊想:1倍該怎么擺?

3、題目要求我們第二行的個數是第一行的2倍,請你想一想接下去該怎么擺?(學生動手操作后)誰來說一說第二行圓片擺了()個()。

4、完整地說一說:第一行圓片有3個,第二行圓片的個數是第一行的2倍,第二行擺了2個3。

5、如果老師要求你們第二行圓片的個數是第一行的4倍,又該怎樣擺呢?如果是6倍呢?1倍呢?(學生根據老師的要求擺圓片,并完整地復述:第一行圓片有3個,第二行圓片的個數是第一行的()倍,第二行擺了()個()。

6、鞏固練習:

(1)第二行圓片的個數是第一行的4倍,

第二行擺()個(),第二行一共有()個圓片。

(學生先獨立擺一擺,再說一說。)

(2)第二行圓片的個數是第一行的2倍。

第二行擺()個(),第二行一共有()個圓片。

(學生獨立操作,并能完整地說一說。)

(3)第二行圓片的個數是第一行的()倍。

第二行擺了()個()。

(4)第二行圓片的個數是第一行的()倍。

第二行擺了()個()。

三、教學例4、例5

1、教學例5

(1)直接出示例5。

(2)誰來說一說:菊花的朵數是月季花的()倍。你是怎樣想的?引導學生完整地說一說:月季花有2朵,菊花有3個2朵,菊花的朵數是月季花的3倍,菊花一共有6朵。

(3)學生獨立完成練一練第1、2、3題。

2、教學例4

(1)出示例4。

(2)花帶子的長是灰帶子的幾倍,你是怎樣想的?

(3)談話:如果我們把灰帶子的長看作1份,花帶子的長就是這樣的4份,(老師邊講邊將花帶子與灰帶子進行比較)花帶子的長是灰帶子的4倍。

(4)在花帶子的后面再添上一段,現在花帶子的長有這樣的幾份,那么花帶子的長是灰帶子的幾倍呢?再添上2段呢?

(5)在灰帶子的后面加上一段。

我們把現在灰帶子的'長看作1份,那么花帶子的長就有這樣的幾份?現在花帶子的長是灰帶子的幾倍?你是怎樣想的?

(6)我們把現在灰帶子的長看作是1份,那么花帶子的長就有這樣的幾份?花帶子的長是灰帶子的幾倍?你又是怎樣想的?

四、應用拓展

1、白皮球

花皮球

花皮球的個數是白皮球的()倍。

2、學生獨立思考說一說是怎樣想的?

3、談話:老師要求花皮球的個數是白皮球的2倍,你有什么辦法?(可以拿去花皮球的2段,也可以給白皮球加上一段)

4、請你也來設計一道類似的題目,同桌一個人出題,另一人根據同桌的意思畫一畫,擺一擺,再說一說。

五、總結

這節課,你有哪些收獲?你學到了什么新的本領?跟同桌交流一下你的想法。

三年級上冊數學教案模板篇9

教學目標

1、結合具體情境初步認識分數,知道把一個物體或圖形平均分成若干份,其中的一份可以用分數來表示,并理解只有“平均分”才能產生分數。

2、正確認識和讀、寫幾分之一的分數,知道分數各部分名稱。

3、能用實際操作的結果表示相應的分數。

4、會直觀比較簡單分數的大小比較。

教學重難點

重點:正確認識幾分之一的分數。

難點:知道平均分才能用分數表示,會直觀比較簡單分數的大小。

教學準備

多媒體課件,學生每人準備同樣大小的圓形紙、長方形紙,繩子,水彩筆。

教學過程設計

教學內容

師生活動

備注

一、情景導入

二、研究二分之一

三、導入其它的幾分之一

四、練習

五、比較大小

六、拓展

1、(課件動畫展示)星期天,小紅和小明去郊外野餐,看看他們準備了什么好吃的?(課件出示4個蘋果、2瓶礦泉水、1個蛋糕)如果你是他倆,你打算怎么分這些食品呢?(結合學生口答,老師出示:2個蘋果

1瓶礦泉水

半個蛋糕)

這三個結果中哪個結果比較特別?

“半個”你能用一個數來表示嗎?

今天,我們就來研究像這樣的數,它們有一個好聽的名字叫分數。(板書:分數)

1、那么什么是分數呢?

(邊說邊課件動畫演示切蛋糕)把一個蛋糕,平均分成2份,這一份就是它的(老師指著左半個蛋糕,在蛋糕上出示分數)。老師指著另一半蛋糕問:那這一份呢?(學生回答后,動畫出示分數)也就是每份是它的。就是分數。

說說是怎么得來的?(指名說,老師小結,并課件出示文字,再互相說說,并結合口答板書)

2、在我們桌上有一些紙片和繩子,你能找到它們的嗎?

你是怎么得到的?

歸納:不管怎樣,只要把一樣物體平均分成2份分,每份就是它的。

3、剛才小朋友們找到了,在這些圖形中,哪些圖形的涂色部分能用來表示。

最后一個圖形的涂色部分你覺得是幾分之一?你怎么想的?

你覺得還可有哪些分數?(指名學生口答并板書出分數)

今天所學的分數有共同的地方,誰發現了?小組里討論。(指名說)

1表示什么?橫線下的數又表示什么呢?

像、、......這些分數都是由哪幾部分組成的,請大家自學P100。

交流,結合回答板書:......分子

......分數線

......分母

我們認識了分數,那下面的圖形你能用分數表示嗎?(書本P101第1題)

最后一幅變為

同樣涂色部分,為什么分數變了?

1、剛才我們折出了圓的,你還能折出圓形紙的幾分之一?

和你的同桌折的要不一樣,并把一份涂上顏色,說說你是是折的。

2、同桌比較涂色部分誰大誰小?分數誰大誰小?

(師選二分之一和十六分之一比)

3、看這張圓形紙(師出示八分之一),你認為貼在哪里好?為什么?

4、(師選四分之一,不給學生看到)四分之一你認為放在哪里好?為什么?

拿出圓形紙,驗證。

(課件)唐僧師徒四人西天取經途中吃吃西瓜的故事,思考:四分之一與六分之一到底誰吃的更多?

三年級上冊數學教案模板篇10

教學內容:人教版教科書第85頁例題4及做一做練習十九第1、2、3題。

教學目標:

1、讓學生探索長方形、正方形的周長計算公式,并能熟練地計算長方形、正方形的周長。讓學生學會解決有關長方形、正方形周長計算的簡單實際問題。培養學生的觀察比較、分析推理能力和空間想象力。

2、經歷探索活動,進行歸納,概括出長方形、正方形周長的計算公式。

3、讓學生體會數學與日常生活的密切聯系,初步了解數學的價值,發現日常生活中的數學現象,并有探究的欲望。

教學重點:探索并發現長方形和正方形周長的計算方法,會求長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長。

教學難點:引導學生在探究活動中感悟和發現長方形和正方形周長計算的特殊性。

教學準備:多媒體課件、教具

教學過程:

一、導(3分鐘)

1、(課件出示長方形和正方形圖片)同學們,你們認識這兩個圖形嗎?你能說一說它們分別有什么特點嗎?

2、你能分別指出這個長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長嗎?

3、看來同學們上節課的知識掌握得不錯,今天這節課我們一起來探究長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長計算方法。

板書課題“長方形、正方形的周長計算”

二、思(10分鐘)

(一)探究長方形周長

1、計算長方形的周長,需要知道什么?

2、可以怎樣知道長和寬的長度?需要測量哪幾條邊?為什么?

3、學生活動:請同學們拿出學具長方形進行測量并記錄數據。

測量完了請你在學習單上算一算這個長方形的周長。

(二)探究正方形的周長

1、我們需要測量正方形幾條邊的長度?

2、請同學們拿出學具正方形進行測量并記錄數據。

測量完了請你在學習單上算一算這個正方形的周長。

三、議(6分鐘)

算完后同桌間交流計算周長的方法。

四、展(8分鐘)

(一)長方形的周長計算

生匯報交流大致以下三種

生1:6+4+6+4=20(厘米)

師:你能說說你列的算式是什么意思嗎?

生1:我是把長方形的四條邊一條一條的加起來,就得到了它的周長

長+寬+長+寬=長方形的周長(結合他所說用PPT動態演示)

生2:6×2+4×2=20厘米

師:你為什么這樣列式?請你說一說。

生2:長方形有兩條長,兩條寬,所以長方形的周長=長×2+寬×2(結合他所說用PPT動態演示)

生3:(6+4)×2=20(厘米)

師:6+4算的是什么?為什么又乘2?

生3:6+4表示長加寬的和,表示周長的一半。要求長方形的周長所以要乘2。

讓生多說說并理解6+4表示先算一條長加一條寬表示周長的一半。(結合他所說用PPT動態演示)

師生共同小結并板書長方形的周長=(長+寬)×2

(二)正方形的周長計算

(1)5+5+5+5=20(厘米),把正方形四條邊全部加起來得到它的周長。

(2)5×4=20(厘米),每條邊都相等,有4條這樣的邊。

五、評(3分鐘)

師:剛剛同學們總結了幾種不同的方法,這幾種方法計算長方形的周長都必須要知道這個長方形的什么?

師:現在我們發現長方形的周長有這么多計算方法,請同學們同桌間互相說說如何計算一個長方形的周長。

師:請同學們說說你喜歡哪種方法?并說說這種方法的意思。(允許學生方法的多樣性)

師生共同小結并板書長方形的周長=(長+寬)×2

師:剛剛同學們總結了幾種不同的方法,這幾種方法計算長方形的周長都必須要知道這個長方形的什么?

(學生通過觀察思考認識到求長方形的周長必須要知道長方形的長和寬)

師:請同學們說說你喜歡哪種方法?并說說這種方法的意思。

(允許學生方法的多樣性)

師:現在我們發現長方形的周長有這么多計算方法,請同學們同桌間互相說說如何計算一個長方形的周長。

師生共同小結:在計算長方形周長的各種方法中不管怎樣列算式,求出的都是圍成這個長方形的四條邊的長度的和,以后大家可以用自己喜歡的方法計算長方形的周長。

師:計算正方形的周長的這幾種方法你喜歡哪種?為什么?(第二種最簡單更好計算)

小結并板書:正方形周長=邊長×4

師:要計算正方形的周長必須要知道什么條件?

六、練(10分鐘)

1、完成數學書85頁做一做。

2、課本第88頁第9題。

七、布置作業

作業:課本第87頁練習十七,第1題~第3題。

三年級上冊數學教案模板篇11

單元教材分析:本單元教科書是在第一課“師生交流”的基礎上開始的。比較的思想和方法是數學課程的重要內容,本單元結合學生的游戲和身邊熟悉的事物,通過學生能夠理解的一些簡單概念,初步了解比較的思想和方法,主要內容有“同樣多、多些、少些”“高矮”“長短”“大小”和“輕重”等。教學中,要注意加強學生原有生活經驗和書本內容的聯系,要重視學生生活經驗的交流,豐富和提高。使學生體會比較的思想和方法,經歷簡單的推理活動,初步感受數學與生活的聯系和學習中的樂趣,激發學習數學的興趣。

單元教學目標:

知識與技能:使學生了解“同樣多、多些、少些”“高、矮”“長、短”“大、小”和“輕、重”的含義,會判斷并會用這些術語描述生活中的一些事物。讓學生經歷簡單的推理活動,培養學生初步的推理能力。

過程與方法:通過“做游戲”“討論、交流”等方式,使學生初步了解比較的思想和方法,經歷將生活中的事物用數學語言描述的過程。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使學生了解生活中有許多有趣的事情都是數學的內容,激發學習數學的興趣,培養學生觀察事物、善于思考的習慣。

教學總時數:3課時

第一課時:同樣多、多些、少些

教學內容:教材第4—5頁教學目標:

知識與技能:使學生能結合具體事物說出“誰比誰多”“誰比誰少”以及“誰和誰同樣多”。過程與方法:通過做游戲,使學生體驗多、少和同樣多的含義。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通過做游戲,激發學生參與數學活動的興趣,體驗學習的快樂。教學準備:課件、椅子和花片

學習方式:游戲活動、體驗交流、動手操作教學過程:

第二課時:高矮、長短的認識

教學內容:教材第6—7頁

教學目標:

知識與技能:引導學生結合身邊的事物進行高矮、長短的比較,了解這些概念的含義,使學生能夠進行高矮長短的比較。

過程與方法:通過呈現身邊的事例及實踐活動,了解比較的方法。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使學生在學習活動中,初步感受數學與生活的聯系。教學準備:課件、鉛筆、粉筆、線繩

學習方式:結合具體事物、討論交流、實踐活動

第三課時:大小、輕重的認識

教學內容:教材第8—9頁教學目標:

知識與技能:通過熟悉的事物和自己的體驗,了解大小的含義,感受物體的輕重,并能根據自己的生活經驗和用天平表示的圖,說出哪個物體輕,哪個物體重。

過程與方法:引導學生參與學習活動,親自體驗,感受物體的大小和輕重。情感、態度與價值觀:使學生在利用生活經驗解決問題的過程中,感受初步的數學思考和簡單的推理。教學準備:課件、天平、蘋果、羽毛球、飲料和面包實物。學習方式:觀察討論、親自體驗。

三年級上冊數學教案模板篇12

教學目標:引導學生運用類推的方法探究并掌握三位數乘一位數的筆算方法。培養學生的知識遷移能力,增強學生對數學的興趣。

教學重點:三位數乘一位數的筆算方法。

教學難點:計算過程中連續進位的問題。

教學過程;

一、復習

小明家離小華家有23米遠,娜娜家到小華家的距離是小明家到小華距離的4倍,娜娜家到小華家的距離是多少米?

學生列式計算(列豎式)

說說計算過程。

二、新授

小華從家跑步到體育場用了4分鐘,大生從家騎自行車到體育場也用肋分鐘。

小華每分鐘跑152米,大生每分鐘行248米。(出示主題圖)

小華家離體育場有多少米?

學生列式

你會計算嗎?動筆算一算

指明說一說計算過程

師:積的百位上應該寫幾?為什么?

指2—3名學生說一說計算過程。

試一試

大生家離體育場有多少米?

學生獨立完成

指名板演,組織交流

三、練一練

1、用豎式計算

131×7612×83×4934×541

學生獨立完成

集體交流

2、算一算,看看積各是幾位數

⑴261×38×123

⑵621×38×312

你發現了什么?

3、教科書P73頁的第5題

學生獨立完成

集體交流

4、去年放養896尾魚苗,今年放養的魚苗數是去年的2倍,今年放養多少尾?

告訴了我們什么信息?

提了什么問題/

怎樣求呢?

學生說出方法并說出計算過程?

四、課堂總結:今天我們學習了什么?

你覺得三位數乘一位數的計算方法與兩位數乘一位數的方法一樣嗎?

三年級上冊數學教案模板篇13

教學目標:

1、知識與技能:通過對算法的比較探索,使學生在已有經驗的基礎上,運用遷移類推進行計算,自己得出兩位數加兩位數的連續進位加法的計算方法,使學生理解“十位滿十向百位進1”的算理,并能正確地進行計算。

2、過程與方法:經歷探索計算方法的過程,培養學生的遷移、類推能力,以及有順序地、有條理地思考問題的意識。

3、情感態度:在自主探索計算方法的過程中獲得成功的體驗,增強學習數學的信心,養成獨立思考與善于傾聽的習慣。

教學準備:

制作相關教學課件

教學重點:

能正確筆算連續進位的兩位數加兩位數。

教學難點:

正確掌握連續進位的兩位數加兩位數的計算方法。

教學過程:

一、創設情境,激趣引入

1、眼急腦快(口算)

利用羊村為了迎接亞運盛會,舉行了圣火接力賽,讓學生通過口算來幫助小羊勝利的完成任務為切入點,激發學生的興趣。

逐一出示口算題,指名學生說出結果

8+7=9+5=8+42=46+9=

34+53=28+12=520+300=

【設計意圖:利用羊村為了迎接亞運盛會,舉行了圣火接力賽,讓學生通過口算來幫助小羊勝利的完成任務為切入點,激發學生的興趣。】

2、心明手巧(筆算)

師:同學們很順利就迎接到了圣火,但如果想把火炬保留下來,必須打開密碼箱才行,你們有信心把火炬保管好嗎?現在請拿出練習本,用豎式算一算,密碼是多少,看誰算得好。

筆算下列各題:25+38=45+29=

學生獨立用豎式進行計算后匯報結果并引導學生觀察。

師:仔細觀察這兩個豎式你發現了什么?有什么要提醒同學的?

【設計意圖:卡通人物是孩子們永遠的話題,在課中我創設了學生熟悉的卡通世界:羊村迎接亞運會圣火這一情境進行復習,找到了貼近學生的“最近發展區”,讓孩子們在好奇、緊張、愉快中走進數學,通過復習20以內、100以內等的加法,讓學生燃起學習新課的火苗。】

3、激趣引入

師:同學們真聰明,很快就幫羊村完成了這意義重大的任務,村長為了表揚我們對他們工作的支持,決定請我們去參觀野生動物園,高興嗎?準備好,看看你認識那些野生動物。

伴隨悠揚的音樂,課件分別演示熊貓、東北虎、丹頂鶴、蜥蜴、青蛙、金絲猴、藏羚羊等受保護野生動物。

【設計意圖:參觀游玩是孩子的天性,特別是通過努力得來的獎勵更能激發學生持續學習的積極狀態。】

二、交流探索,解決問題

1、分析統計表,提出問題

(1)引導學生觀察中國部分動物種數統計表,注意思考從“已知種數”到“瀕危和受威脅種數”的數量有什么變化?并結合數據教育學生愛護野生動物。

【設計意圖:通過對圖片和數據的分析,使學生從中知道保護野生動物的重要,喻教于學,進行思想教育。】

(2)讓學生仔細觀察中國特有的種數的統計圖表,說出表中的信息,并提出用加法計算的問題

(3)出示第一個問題:中國特有的鳥類和爬行類一共有多少種?讓學生思考。

2、嘗試解答

(1)師:這個問題你會列式嗎?請用豎式算一算結果是多少。

(98+25=)

(2)指名一生板演,其他學生獨立計算。

(3)師生齊分析學生完成的情況,并讓學生說出計算過程。

(4)結合課件的演示引導學生把這題的計算過程再說一遍,突出“那一位相加滿十要向前一位進1。”

【設計意圖:充分發揮知識遷移的效力,讓學生獨立計算并發現問題、解決問題,既體現了學生學習的自主性,又培養了學生有順序地、有條理地思考問題、回答問題的意識和習慣。】

3、比較總結

(1)引導學生觀察比較打開密碼箱的兩題和例題,同桌互相交流討論,找出它們的相同點和不同點。

(2)匯報交流結果,讓學生說出自己的想法。

(3)通過比較總結出兩位數加兩位數(連續進位加)的計算方法、特點并引出課題。

【設計意圖:通過比較總結,使學生進一步理解連續進位加的算理以及計算過程,同時也提醒學生在計算時要注意那一位相加滿十都要向前一位進1,一定要加上這個進上去的1。】

三、鞏固應用,內化提高

1、神機妙算(直接寫出結果)

65396743

+78+86+95+88

學生獨立計算出結果,教師巡視。

指名說出結果及計算過程。

【設計意圖:學生在相互交流補充中總結計算方法,自主構建兩位數加兩位數的連續進位加法的方法。】

2、拔蘿卜(用豎式計算)

58+9468+5286+77

(1)學生獨立用豎式計算出結果,同時指3名學生到黑板上板演計算過程,教師巡視學生的完成情況。

(2)讓3名學生當小老師,批改同學的計算。(提醒學生注意不要把算式的數抄錯)

(3)集體評講學生的完成的情況。

【設計意圖:豎式計算是最基本的方法,應是學生扎實掌握。這一環節讓學生獨立思考豎式計算方法,自主討論發現豎式計算中的錯誤,相互交流計算的方法,學生真正成了學習的主人,不但提高了學生的注意力,還提高了學生的表述能力,達到鞏固提高的目的。】

3、配鑰匙(連一連)

師:班長暖羊羊它負責小羊們的日常生活,但它不小心把小羊房間的鑰匙給調亂了,你們能幫幫暖羊羊,把鑰匙給配好嗎?同桌互相討論一下,看誰找得又快又準確!

58+9458+6759+7579+89

125168152158134

指名學生說說如何算得又快又準。

【設計意圖:這題不但訓練了學生的筆算能力還訓練了學生的口算能力,通過老師的點撥,讓學生掌握更多簡便的計算方法,提高學生的靈活性,對學生進行算法多樣化的教學。】

4、活學活用(解決問題)

師:暖羊羊為了感謝大家那么快就幫他配好了鑰匙,就請我們去參觀他們的農場。你們看,飼養園里養了什么?

師:你會解答嗎?請把你的算式寫在書上。

巡視學生的解答情況,并指名說出解答的算式。

師:除了上面這個問題,你還能提出什么數學問題?

【設計意圖:“數學源于生活”,選取貼近學生生活的內容進行練習,讓學生感受到生活中處處有數學。】

5、想一想(擴展延伸)

的兩位數加上的兩位數加和是多少?

【設計意圖:這題不但能檢查學生掌握本節學習內容的作用,還為下一節估算打下基礎,起到承上啟下的作用。】

四、回顧總結,反思提升

同學們想一想,這節課我們學習了什么?你有什么收獲?

【設計意圖:在總結中提升,通過總結讓學生進一步明確本節的學習內容,對兩位數加兩位數的算理和算法有更深刻的認識。】

板書設計:

兩位數加兩位數(連續進位加)

98+25=123(種)

98

+25

123

答:中國特有的鳥類和爬行類一共有123種。

三年級上冊數學教案模板篇14

一、教學任務完成情況及學生掌握情況

本學期圓滿完成了本冊教材的教學內容,學生掌握情況如下:

1、學會了筆算三位數的加、減法,會進行相應的估算和驗算。

2、學會了口算一位數乘整十、整百數;會筆算一位數乘二、三位數,并會進行估算;能夠熟練地計算除數和商是一位數的有余數的除法。

3、初步認識了簡單的分數,會讀、寫分數,并知道各部分的名稱,初步認識了分數的大小,會計算簡單的同分母分數的加減法。

4、初步認識了平行四邊形,掌握了長方形和正方形的特征,會在方格紙上畫長方形和正方形、平行四邊形;知道了周長的含義,會計算長方形、正方形的周長;能估計一些物體的長度,并會進行測量。

5、認識了長度單位千米,初步建立了1千米的長度觀念,知道了1千米=1000米;認識了質量單位噸,初步建立了1噸的質量觀念,知道了1噸=1000千克;認識了時間單位秒,初步建立了分、秒的時間觀念,知道了1分=60秒,會進行一些簡單的有關時間的計算。

6、初步體驗了有些事情的發生是確定的,有些則是不確定的;能夠列出簡單實驗所有可能發生的結果,知道事件發生的可能性是有大小的,能對一些簡單事件發生的可能性做出描述。

7、能夠長出事物簡單的排列數和組合數,形成發現生活中的數學的意識和全面地思考問題的意識,初步形成了觀察、分析及推理的能力。

8、體會到了學習數學的樂趣,提高了學習數學的興趣,建立了學好數學的信心。

9、養成了認真作業,書寫整潔的良好習慣。

10、體驗數學與日常生活的.密切聯系,初步形成了綜合運用數學知道解決問題的能力。

二、主要成績和經驗

在本學期的教學工作中,我始終按照數學學科管理制度嚴格管理學生,注意培養學生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在教學中,始終以一個新教師的身份要求自己,虛心向有經驗的教師學習,切實做好一切教學常規工作,尤其是在備、講、批、輔、結方面,兢兢業業,從不敷衍了事,并堅持做好培優扶差工作,每期常規檢查都得到肯定。

1、針對學生的差異和年齡特點,對學生進行了各方面的教育,使學生的知識、能力有了較大提高。

2認真鉆研教材、精心備課,充分利用直觀、電化教學,把難點分到各個層次中去,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

3、本學期我對學生注重加強了思想教育,培養了良好的學習習慣,培養自我檢查的能力。

4、加強了對學困生的輔導,使本學期大部分學生掌握了知識、技能,他們的學習有了不同程度的進步和提高。

5、使學生學好數學知識,在教學中重點做到精講多練,重視運用教具、學具。認真備好每一節課

6、通過練習課的精心設計,使學生掌握知識,形成技能,發展智力。所以我認真上好練習課,講究練習方式,提高練習效率。

7、注重專題研究,積極參加學校組織的教學教研活動,認真組織好練習和復習,努力提高教育、教學質量。

8、重視了與家庭教育相配合,通過家訪、家長會等不同方式,與家長密切聯系,對個別學生的教育著重放在學生非智力因素的挖掘上,使他們有了明顯的進步和提高。

9、注重培養了學生的學生習慣,針對這一方面,本學期重點抓了學生,每做一件事情,每做一道題,要求學生要有耐心,培養了認真做好每一件事的好習慣。

10、通過一些活動,統計、數據等對學生進行了愛國教育,是學生有了為祖國為中華民族努力學習的精神。

三、存在的不足之處

1、一部分學生對學習的目的不夠明確,學習態度不夠端正。上課聽講不認真,家庭作業經常完不成。

2、有些家長對孩子的學習不夠重視,主要表現在:學生家庭的不配合,造成了學習差。

3、還有一部分是,反映問題慢,基礎太差,是造成了不及格現象。

4、班級發展不平衡,學法指導工作還有待進一步加強,教學成績仍然欠突出,還需提高。

5、教學以傳統方法為主缺少創新意識,學生的學習習慣的養成教育不夠成功。培優扶差工作做得不夠扎實,培優目標不明確。

6、個別學生的不良的學習習慣還有待進一步引導改正。本班學生生性活潑好動,其中有一些學生在習慣方面存在著的問題——計算不認真,寫字姿勢不正確,不能自覺地完成作業,還有個別學生字跡潦草。還有的學生作業不能按時上交。或遇到難題沒有堅強的意志,不會主動克服解決。

7、計算能力差異太大。班中多數學生喜歡計算,可是卻有大部分學生計算時不認真,粗心大意,導致全班學生的計算能力發展不夠均衡。在今后的教學中,應該加以克服。

四、改進的具體措施

針對本學期在教學工作中存在的問題和不足,在今后的工作中著重抓好以下幾點:

1、結合教材的內容,老師要精心備課,面向全體學生教學,抓牢基礎知識,搞好思想教育工作。精心上好沒一節課,虛心向老教師學習,不斷提高自身的業務水平。注重學生各種能力的培養和知識應用的靈活性。特別注重學習習慣的培養,以激發學生學習的興趣,提高他們的學習成績,自己還要不斷學習,不斷提高自身的業務素質。

2、及時輔導學困生,抓住他們的閃光點,鼓勵其進步。注重學生各種能力和習慣的培養。

3、充分利用直觀、電化教學,把難點分到各個層次中去,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對學生進行強化訓練,爭取教出更好的成績。

4、充分利用數學教材,挖掘教材的趣味性,以數學知識本身的魅力去吸引學生、感染學生。

5、數學課的開展應面向全體的情況下,實施因材施教。充分調動學生的學習的積極性和主動性。

6、及時家訪,家長配合抓好學生的學習。

7、對學生進行了愛國教育,培養學生為祖國為中華民族努力學習的精神。

總之一學期來,工作中有得有失,在今后的工作中,我一定會更加努力,爭取做到更好。

三年級上冊數學教案模板篇15

教學目標:

1、使學生進一步體驗不確定事件,知道事件發生的可能性是有大小的。

2、使學生經歷事件發生的可能性大小的探索過程,初步感受隨機現象的統計規律性,在活動交流中培養合作學習的意識和能力。

3、使學生感受數學就在自己身邊,體會數學學習與現實的聯系,進一步培養學生的求實態度和科學精神。

教學重點:

使學生進一步體驗不確定事件,知道事件發生的可能性是有大小的。

教學難點:

使學生感受數學就在自己身邊,體會數學學習與現實的聯系,進一步培養學生的求實態度和科學精神。

教學過程:

一、交流名片。

1、展示。

指名到前面利用實物投影展示自己的名片,引導其他同學參與交流。

師:剛才小朋友們交流的非常熱烈,那你想不想拿上來給大家看看?你先來吧,(一生上來介紹自己的名片),我們仔細看(老師示意其他同學和老師一塊兒認真看),你從他的名片上了解到什么內容?(生說)你看得非常仔細,而且還在用心的記,很好。你是屬牛(鼠)的,我也記住了,

請回。誰再來介紹?還有誰想來?

2、提問。

師:小朋友們,根據剛才大家的介紹,你想不想了解我們全班的一些情況?想了解什么呢?

學生可能會說

①我想知道屬牛的有多少人,屬鼠的有多少人?

師:哦,你想了解屬相問題。板書:屬相。

②我想知道愛好什么的多?板書:愛好

3、統計。

師:那怎么能知道?學生可能會說:統計一下

師:這個方法不錯,那我們就分組做一下統一下吧。請打開信封,老師為每個小組準備了三個表格,第一個是屬相統計表,請統計出你們小組屬牛的有多少張,屬鼠的有多少張。第二個是愛好統計表,愛好唱歌的有多少張,……如果還有其他愛好,可在后面的空格里填寫。第三張是性別統計表,男生、女生各有多少張?(教師利用實物投影向學生介紹三個表格的使用)

屬相統計表愛好統計表性別統計表

聽明白了嗎?下面開始統計吧,看哪個小組統計得又快又對。

(教師向學生介紹完統計表后在黑板上貼出三張大的表格,設計成折疊式,只出示左半部分)

師:都統計完了嗎,各小組匯報一

下吧。各小組匯報統計的數據,教師記錄在表格中。

二、摸名片(一)——體會數量越多,可能性越大。

1、激疑。

師:剛才大家統計得不錯,下面呢,我們就來玩這些名片。想玩嗎?想玩得好嗎?那你可得聽好了,看好了。來,先把你的名片翻過來,都放到桌子中央,合到一塊兒,(教師慢慢說,一定要吸引住學生的注意力)不錯,小朋友都跟著做了。看老師,我從這些名片中隨便摸一張,想知道是屬什么的?(生猜測著說)你告訴大家。(教師向一生出示結果),繼續看,把這張放回去,重新打亂了,再摸一次,又是屬什么的呢?你說說。如果這樣重復摸很多次,結果會怎樣呢?(學生發表自己的意見)究竟結果會怎樣?想不想摸摸試試?那你會像老師剛才這樣摸嗎?好,聽清老師要求,每人摸一次,小組長做好記錄,并統計出結果,開始吧。

2、游戲。

(教師出示黑板上屬相表格的右半部分,然后巡回參與小組的活動)

3、匯報。

①各小組匯報實驗結果,教師在表格中記錄數據,并做出標記。一般事先安排一、二、四組屬同一種類型,如都是牛多鼠少,而三組則正好相反。當三組匯報完后,師可問:怎么你們小組摸到的鼠多?(和前二個小組不一樣)

學生可能會說因為他們小組屬鼠的多,別的小組屬牛的多。

師:哦,原來是因為數量多少的問題,咱們一塊兒看看是這樣嗎?一組……二組,哦,果然是這樣,你們說的還真有道理,(教師指著表格中的數據和學生一塊兒分析,并做標記)來,該四組說說你們的結果)如果4個小組實驗的結果都正常,師可問:你從這4個小組的實驗結果,能得出一個什么結論?

②驗證偶然現象,可能四組出現了張數少的摸到的次數反而多這種偶然現象。(因為4組教師安排的兩種屬相數量相差小)也可能在別的小組出現這種偶然現象。

師:你們對這個實驗結果有沒有什么想法?其他同學也可以發表意見,哦,感覺不大對,不要緊,咱們再來重新做一次實驗,這次咱們每人摸二次,誰到黑板上來做記錄,其他同學仔細看好了,這下結果怎樣?通過這次摸又能說明什么問題?(摸的次數越多,結果越準確,同時再一次說明數量多的,摸到的可能性大)。如果繼續摸下去,摸100次,1000次呢?

③小組之間進行比較,發現問題。

師:再仔細比較一下這4個小組實驗的這些數據,你能不能再發現點兒什么?學生可能會發現張數相差多的,摸到的次數相差也多,也就是摸到的可能性相差大,反之可能性相差小。

學生可能會說:某數和某數相差那么大,或我們組屬牛(鼠)的一張也沒摸到,因為屬牛的張數太少了,只有一張……

師:你是說你們組摸到屬牛的和屬鼠的次數相差很大,有相差小的,舉個例子。為什么會有相差大的,也有相差小的,這說明什么?

④進行合計,再次說明問題。師:如果把全班同學的名片合到一塊兒來摸,摸到屬什么的可能性大呢?合計一下,看看結果怎樣?(先合計張數,讓學生預測后,再合計次數)

上面的匯報教師要把握好這幾個層次。

a引導學生分析自己小組的實驗結果,體會到數量多的,摸到的可能性大。

b引導學生對偶然現象再次驗證,體會到摸的次數越多,結果越準確,同時體會到數量多的,摸到的可能性就是大(也可能在這里沒出現這種偶然現象)

c引導學生比較各小組的實驗數據,發現數量相差大的,可能性相差小。d引導學生進行合計,再次說明問題。

4、各小組預測摸到愛好什么的可能性大。

師:屬相的問題我們解決了,我們還統計過愛好情況,你能猜猜摸到愛好什么的可能性,什么最小,為什么?(學生預測,教師在黑板上的表格中做標記)

5、預測摸到自己名片的可能性有多大。

師:剛才同學們非常關注有沒有摸到自己的名片,那你認為在你們小組里你的名片被摸到的可能性大不大?為什么?如果放到全班里面來摸呢?

三、摸名片(二)——體會數量差不多的,可能性也差不多。

1、預測。

師:愛好的問題我們也研究過了,下面我們來研究男女生問題,你能猜一下你們小組摸到男生和女生的可能性各會怎樣呢?(學生預測,教師標記)

2、驗證。

師:的方法還是摸摸試試,這次每人摸2次,小組長還是要做好記錄,你知道這次為什么要摸二次呢?(如果前面沒有重復做第二次實驗,這里就不必提這個問題了)(教師出示性別統計表的右半部分)。

3、匯報。

①各小組匯報結果,并同預測的比較,教師記錄(學能會稍有差別,引導學生預測只要相差不大,就算結果正常)

②如出現偶然反常現象,要組織學生再做驗證。

師:有的小組實驗結果和預測的相差挺大的,不要緊,我們再來做一次,這個小組每人摸3次,誰上來記錄,其他同學看好了。這下結果怎樣?(一般結果會是次數差不多,或比原來縮小差距)

師:通過這次實驗,你又有什么體會?如果繼續摸下去,摸100次、1000次呢?

③老師在家里也做過一個類似的實驗,(教師邊說邊向學生出示一枚硬幣)拋硬幣的實驗,我連續拋了很多次,將正面和反面出現的次數做了統計,結果是這樣的,大家看——

(投影出示)

你從中發現什么?(拋的次數越多,正面和反面出現的次數越接近,越能證

明正面和反面出現的可能性是一樣大的)

四、應用——設計摸獎方案。

師:小朋友們,摸名片好玩嗎?摸獎好不好玩?還有比摸獎更好玩的呢,那就是你設計一個摸獎方案,讓別人來摸,摸什么你說了算,那多有意思。想不想試試?

(投影出示)某商場玩具部要設計一個促銷摸獎方案

①凡購物滿50元,即可參加摸獎一次。

②兌獎規則。

紅色珠子—一等獎遙控汽車黃色珠子—二等獎芭比娃娃藍色珠子—三等獎智力拼圖。

白色珠子—謝謝光臨。

③用紅黃藍白各色珠子共100個進行摸獎,各種顏色珠子各應多少個呢?紅色珠子()個,黃色珠子()個,藍色珠子()個,白色珠子()個,小伙伴共同商量一下吧。

匯報評優(可能各有各的優點)

五、課堂總結。

小朋友們,今天我們通過摸名片活動是在研究什么問題呀?(板書課題:可能性)你能關于可能性說一句話嗎?(如:數量越多,可能性越大等等)在今天的課堂上你除了掌握了可能性的知識,還有什么體會?

三年級上冊數學教案模板篇16

一、結合具體情境,初步認識周長

1、剪一剪,初識一周邊線

秋天的樹葉色彩繽紛,形狀各異,每一片葉子都是秋姑娘寫給我們的信。老師也收到了秋姑娘送給我的一片樹葉。

師:你能幫我剪下來嗎?可以怎么剪?(師引導突出一周邊線)

師:一定要從他指的這個點開始剪嗎?

小結:從哪里開始剪都可以,只要沿著樹葉一周的邊線,最后回到起點就行了。

(請學生剪下樹葉)

2、描一描,再識一周邊線

老師這兒還有一片樹葉,你能一筆描出它一周的邊線嗎?[板書:一周邊線]

3、比一比,初步認識周長

師:這兩片樹葉一周的邊線一樣長嗎?

對呀,邊線是有長度的,有的邊線長一些,有的短一些。樹葉一周邊線的長度就是樹葉的周長。[完成板書]

二、結合身邊實例,認識物體表面的周長

1、摸一摸,圍一圍,說一說

(1)用掌心摸一摸我們坐的課桌的表面。這個課桌面也是有周長的,用手指圍一圍課桌面的周長在哪里。誰能說說什么叫課桌面的周長?(課桌面一周邊線的長度是課桌面的周長)

(2)拿出數學書,摸一摸數學書的封面。數學書封面的周長在哪里?比劃給同

桌看。什么是數學書封面的周長?(數學書封面一周邊線的長度是數學書封面的周長。)

2、辯一辯,找一找,深化理解

(1)出示一個蘋果,這個蘋果的周長在哪里?

師:蘋果是個立體物體,不好表示周長。但是如果我們把蘋果切開,就露出了一個切面,像這樣的平面就有周長。

誰來指一指蘋果切面的周長?

(2)找一找你身邊,哪里還能找到周長?

生:黑板面的周長,門表面的周長等

(3)小結:剛才我們認識的這些都是物體表面的周長。其實很多平面圖形上也有周長。

(設計意圖:對“周長”概念的建立,我設計首先是認識物體表面的周長,進而認識平面圖形的周長。其中通過一個立體蘋果實物,讓學生理解,周長是指物體“表面”一周邊線的長度,潛移默化中,起到了物體表面與平面圖形這兩方面的紐帶作用。)

三、注重操作辨析,探索平面圖形的周長

1、操作交流中認識平面圖形的周長

師:描出這些圖形的周長,并說一說什么是它的周長

(幾人板演,其它學生完成在書本62頁)

2、變式析辨中加深平面圖形周長的認識

師:你們看,房子圖上開了一扇門,現在這個圖形的周長和原來一樣嗎?變得怎樣了?

學生辯論后明確,周長變了,變長了。

師:呀,房子圖上又開了窗,現在這個圖形的周長和開了門的房子圖相比,變了嗎?

學生辯論后明確:周長沒變。

明確:圖形的周長只和外面一周邊線的長度有關,與圖形里面的線段無關。

師:這也是我們學過的平面圖形,認識嗎?它有周長嗎?為什么?

學生辯論后明確:沒有周長,因為從起點圍,圍不到一周。

師:添上什么它就也有周長了?

生:

總結:看來,只有怎樣的平面圖形才有周長?(起點和終點手拉手,封閉起來的圖形只有周長)

(設計意圖:對三年級的孩子來說,在描周長、剪周長的具體活動中并不能完全建立“周長”的概念,它還需要一定的觀察、比較、思辨等思維活動的參與。怎樣幫助學生建立較為豐富而深刻的“周長”概念呢?我設計了一個逐步遞進的沖突情境——開門的房子、開窗的房子、以前學過的角,讓學生在經歷沖突的過程中深化對“周長”含義的理解。)

四、自主動手操作、測量計算周長

學到這兒,我們知道了物體表面有周長,封閉的平面圖形也有周長。

1、探索規則圖形的周長測量計算的方法

我想知道這個三角形的周長是多少厘米,你有什么好辦法?同桌論討商量。

(用尺量,再計算)

請兩位同學合作到黑板上測量,其它同學在本子上算一算

用量一量,算一算的方法可以知道這個三角形的周長,用這樣的方法還可以知道黑板上哪些圖形的周長?為什么?

小結:用線段圍起來的圖形,都可以用尺直接量一量,再計算的方法得到周長。

2、探索不規則圖形周長測量的方法

要是我想知道這片樹葉的周長,可怎么辦呢?同桌再商量商量(用線圍一圍,再量出線的長度)

兩位學生上臺操作,得出這片樹葉的周長大約57厘米。

3、在圖形的變化中體驗周長的變化

這是一個方格圖,每個方格的邊長是多少?

(1)求一個方格的周長

這個正方形的周長是多少?你是怎么知道的?

師:在這個方格圖中來求正方形的周長,我們既可以數,也可以算,都是求這個正方形所有邊線的總和。

(2)求3個方格的周長

這個圖形是由3個方格拼成的,你覺得這個圖形的周長是多少?

預設:12厘米、8厘米、10厘米

師:答案不一樣了,你支持哪種答案的說說你的理由。如果你不同意他的觀點可以舉手提問或反駁。

師總結:通過剛才的辯論,我們進一步明白了圖形的周長就是它一周邊線的長度,要求周長,關鍵是找準圖形的一周邊線。

(3)求4個方格的周長

這個圖形是由4個方格拼成的,你認為它的周長又是多少呢?你是怎么想的?

有不同的答案嗎?

比較:這兩個圖形的周長都是8厘米,但是你看看它們形狀一樣嗎?

那你想到了什么?

(設計意圖:由3個方格拼成的圖形并不是3個方格周長的總和。我利用這個“認識易錯點”顯現學生的真實思維過程,引發學生產生強烈的認知沖突,讓學生在爭辯中深入思考,從而強化學生對“周長”的正確認識,有效地避免了錯誤。)

五、實踐應用周長,積累測量經驗

今天,我們和周長交上了朋友,生活中哪些地方要用到周長呢?那就讓我們來執行幾項任務吧。

1、先請4人小組的組長來抽取任務

2、在做任務時可能需要一些工具(軟尺,米尺等)可以由組長到工具角借,請工具管理員介紹工具的用法3、小組合作,教師指導

1號任務:測量一元硬幣的周長

2號任務:測量課桌面的周長。

3號任務:小組內選一位同學,測量它的腰圍

4號任務:沿中間曲線剪開,想辦法弄清楚剪開后兩個圖形的周長

①周長>②周長()

①周長<②周長()

①周長=②周長()(提示:可以直接比,也可以把圖形剪開來比。)

4、匯報交流

5、教師評價,評選出“智慧小組”、“團結小組”、“文明小組”

(設計意圖:采用分小組來抽取任務的形式能較好地調動學生參與的積極性,同時也使得小組間產生競爭意識,能更有效地完成任務。學生在自主測量物體和圖形周長的過程中,經歷觀察、測量、計算和交流,把抽象的數學知識融入生活實際中去認識和理解,讓孩子們在操作中經歷,在經歷中應用數學知識。)

三年級上冊數學教案模板篇17

【正方形】

概念:四條邊都相等、四個角都是直角的四邊形是正方形。

特點:有4個直角,4條邊相等。(正方形既是長方形,也是菱形)

周長:正方形的周長=邊長×4

【長方形】

概念:有一個角是直角的平行四邊形叫做長方形。

特點:長方形有兩條長,兩條寬,四個直角,對邊相等。

周長:長方形的周長=(長+寬)×2

【平行四邊形】

概念:兩組對邊互相平行的四邊形,它的對邊平行且相等,對角相等。(正方形、長方形數屬于特殊的平行四邊形)

特點:①對邊相等、對角相等。②平行四邊形容易變形。

周長:平行四邊形的周長=兩條邊的邊長相加×2

【梯形】

概念:有一組對邊平行,另一組對邊不平行的四邊形。

特點:只有一組對邊平行。

周長:上底+下底+兩腰長度

【等腰梯形】

概念:兩條腰相等的梯形,它的兩個底角相等,是軸對稱圖形,有一條對稱軸。

特點:有一組對邊平行且兩腰等長。

周長:上底+下底+兩腰長度

【菱形】

概念:一組鄰邊相等的平行四邊行是菱形。

特點:①四條邊都相等②對角線互相垂直平分③一條對角線分別平分一組對角

周長:兩條不同的邊長相加×2

【每個四邊形都有哪些聯系】

1、正方形既是長方形,也是菱形。

2、正方形、長方形數屬于特殊的平行四邊形。

3、正方形還是特殊的長方形。

三年級上冊數學教案模板篇18

一、活動目標:

1、理解長短的概念,學習比較物體的長短,并用語言進行描述。

2、能用一端對齊法對物體進行比較,并按照物體的長短特征進行分類。

3、很快融入游戲氛圍參與活動,體驗游戲帶來的快樂。

4、引導幼兒積極與材料互動,體驗數學活動的樂趣。

5、讓幼兒體驗數學活動的樂趣。

二、活動準備:

1、人手一只籃子。里面放有彩色紙條兩根(一樣長),吸管兩根(有長短),彩帶三條(紅長、綠短、黃最短)。

2、彩色紙一張,透明敞口塑料袋兩個(袋上分別標有數字1、2)。

3、音樂《紅綢舞》。

4、場地布置:紅綠黃三個圈作舞池。

三、活動過程:

一、小魔術導入,激起興趣、感知長短。

(一)老師變魔術。

1、師:今天老師帶來了一個小魔術,睜大你們的小眼睛,看仔細嘍。

把兩根相同的紙條變成一長一短。

2、幼兒觀察有何不同,說說是怎么知道的。

小結:我們的寶寶真棒,用眼睛就能看出兩根紙條不一樣,一根長一根短。

3、告訴幼兒“變”的秘密。

(二)幼兒變魔術。

1、幼兒從籃子里拿兩根紙條學做小小魔術師。

2、說一說,哪根長哪根短。

二、操作活動,進一步加深對長短的理解。

(一)兩個物體進行長短比較、分類。

1、請幼兒從自己的小籃子里拿出兩根吸管進行比較。

說說你是怎么發現哪根長哪根短。

2、除了用眼睛看,還可以怎樣做呢?

引導幼兒用一端對齊法進行比較。(可橫著也可豎著斜著比)

3、送吸管回家。將長的&39;送進1號袋,短的送進2號袋。

4、檢驗。

師將一個袋子里的吸管拿出用一端對齊法檢查是否一樣長。另一個袋子里的請有意愿的幼兒進行檢查。

(二)嘗試用一端對齊法對三個物體進行長短比較、分類。

幼兒從籃子里取出三根彩帶。

1、選一條自己喜歡的彩帶。

2、嘗試比一比、說一說自己拿的是長的、短的還是最短的。

3、長的請到紅舞池、短的請到綠舞池、最短的請到黃舞池。

三、游戲:彩帶飄起來。

播放《紅綢舞》,和幼兒共同跳起來,把彩帶舞起來。

70272 主站蜘蛛池模板: 自动化生产线-自动化装配线-直流电机自动化生产线-东莞市慧百自动化有限公司 | 北京开业庆典策划-年会活动策划公司-舞龙舞狮团大鼓表演-北京盛乾龙狮鼓乐礼仪庆典策划公司 | 电脑知识|软件|系统|数据库|服务器|编程开发|网络运营|知识问答|技术教程文章 - 好吧啦网 | 培训中心-海南香蕉蛋糕加盟店技术翰香原中心官网总部 | 二手注塑机回收_旧注塑机回收_二手注塑机买卖 - 大鑫二手注塑机 二手光谱仪维修-德国OBLF光谱仪|进口斯派克光谱仪-热电ARL光谱仪-意大利GNR光谱仪-永晖检测 | 微波消解仪器_智能微波消解仪报价_高压微波消解仪厂家_那艾 | 沙盘模型公司_沙盘模型制作公司_建筑模型公司_工业机械模型制作厂家 | 活性氧化铝球|氧化铝干燥剂|分子筛干燥剂|氢氧化铝粉-淄博同心材料有限公司 | 【化妆品备案】进口化妆品备案流程-深圳美尚美化妆品有限公司 | 石家庄装修设计_室内家装设计_别墅装饰装修公司-石家庄金舍装饰官网 | 长江船运_国内海运_内贸船运_大件海运|运输_船舶运输价格_钢材船运_内河运输_风电甲板船_游艇运输_航运货代电话_上海交航船运 | pbootcms网站模板|织梦模板|网站源码|jquery建站特效-html5模板网 | 密封无忧网 _ 专业的密封产品行业信息网 | 查分易-成绩发送平台官网 | 密封无忧网 _ 专业的密封产品行业信息网 | 上海乾拓贸易有限公司-日本SMC电磁阀_德国FESTO电磁阀_德国FESTO气缸 | 法钢特种钢材(上海)有限公司 - 耐磨钢板、高强度钢板销售加工 阀门智能定位器_电液动执行器_气动执行机构-赫尔法流体技术(北京)有限公司 | 企业管理培训,企业培训公开课,企业内训课程,企业培训师 - 名课堂企业管理培训网 | 无菌实验室规划装修设计-一体化实验室承包-北京洁净净化工程建设施工-北京航天科恩实验室装备工程技术有限公司 | 车件|铜件|车削件|车床加工|五金冲压件-PIN针,精密车件定制专业厂商【东莞品晔】 | 彭世修脚_修脚加盟_彭世修脚加盟_彭世足疗加盟_足疗加盟连锁_彭世修脚技术培训_彭世足疗 | 铝合金脚手架厂家-专注高空作业平台-深圳腾达安全科技 | 北京乾茂兴业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北京模型公司-军事模型-工业模型制作-北京百艺模型沙盘公司 | 厂房出租_厂房出售_产业园区招商_工业地产&nbsp;-&nbsp;中工招商网 | 五轴加工中心_数控加工中心_铝型材加工中心-罗威斯 | 南京技嘉环保科技有限公司-杀菌除臭剂|污水|垃圾|厕所|橡胶厂|化工厂|铸造厂除臭剂 | 葡萄酒灌装机-食用油灌装机-液体肥灌装设备厂家_青州惠联灌装机械 | 东莞画册设计_logo/vi设计_品牌包装设计 - 华略品牌设计公司 | 贵州科比特-防雷公司厂家提供贵州防雷工程,防雷检测,防雷接地,防雷设备价格,防雷产品报价服务-贵州防雷检测公司 | 液压扳手-高品质液压扳手供应商 - 液压扳手, 液压扳手供应商, 德国进口液压拉马 | 聚合氯化铝_喷雾聚氯化铝_聚合氯化铝铁厂家_郑州亿升化工有限公司 | 百度爱采购运营研究社社群-店铺托管-爱采购代运营-良言多米网络公司 | 阜阳成人高考_阜阳成考报名时间_安徽省成人高考网 | 今日热点_实时热点_奇闻异事_趣闻趣事_灵异事件 - 奇闻事件 | 密封圈_泛塞封_格莱圈-[东莞市国昊密封圈科技有限公司]专注密封圈定制生产厂家 | ph计,实验室ph计,台式ph计,实验室酸度计,台式酸度计 | 定时排水阀/排气阀-仪表三通旋塞阀-直角式脉冲电磁阀-永嘉良科阀门有限公司 | 紫外线老化试验箱_uv紫外线老化试验箱价格|型号|厂家-正航仪器设备 | 南京租车,南京汽车租赁,南京包车,南京会议租车-南京七熹租车 | 连续密炼机_双转子连续密炼机_连续式密炼机-南京永睿机械制造有限公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