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三年級數學教案范文
教師在備課時,應充分估計學生在學習時可能提出的問題,確定好重點。學生能在什么地方出現問題,大都會出現什么問題,要考慮幾種教學方案。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關于人教版三年級數學教案范文,歡迎大家閱讀參考學習!
人教版三年級數學教案范文1
教學目標:
1、使學生掌握運用估算解決實際問題的方法。
2、使學生學會從多角度思考來解決問題,培養學生靈活運用各種方法解決問題的能力。
教學重點:
運用所學的知識解決一些實際問題。
教學過程:
一、學前準備
1、口算。
3分鐘計時,學生在口算卡上完成20道口算題。
2、計算。
教師板書下列各題,學生在練習本上完成。
(1)集體完成。
(2)指名學生板演。
(3)說一說,各自是怎樣計算,如何驗算的。
(4)針對學生出現的錯誤,進行分析和指導。
(5)表揚算理清楚,計算正確及有進步的同學。
3、計算比賽
二、探究新知
1、學習教材第29頁例8.
出示主題圖。
師:觀察情境圖,從中知道了哪些信息?跟同伴說一說。
問:“大約”是什么意思?
師:下面我們就來探究估算的方法。
估算267÷3時,把被除數看作與它接近的整百數或幾百幾十數,然后應用乘法口訣,估出商是多少。在這道算式中,可以把267看作與它接近的整百數300,也可以把267看作與它接近的幾百幾十數270,且300和270都是3的倍數。
指名學生板演。
方法一:把267看作與它接近的整百數300
267÷3≈100(元)
答:每天的住宿費大約是100元。
方法二:把267看作與它接近的幾百幾十數270
267÷3≈90(元)
(270)
答:每天的住宿費大約是90元。
2、學習教材第30頁例9.
出示主題圖。
師:觀察情境圖,從中知道了哪些信息?跟同伴說一說。
師:下面我們就來探究估算的方法。
在解決這個問題時,可以用估一估的方法求出18個箱子大約能裝下多少個菠蘿。因為18接近20,可以把18看成20,算得20個箱子能裝下160個菠蘿,182>160,所,18只紙箱肯定裝不下182個菠蘿;還可以用估一估的方法算出裝完這些菠蘿至少需要多少個紙箱。菠蘿的總數為182,接近180,180除以8得數大于20,所以,18個紙箱肯定裝不下所有的菠蘿。
指名學生板書。
方法一:18≈20
20×8=160(個)
方法二:182≈180
182÷8>20
三、課堂作業新設計
1、奧林匹克火炬在某地4天傳遞了816千米。平均每天傳遞多少千米?
(1)出示題。
(2)讀題,理解題意。
(3)分析數量關系。
(4)列式解答。
(5)說一說自己是怎樣想的。
2、有530把椅子,分5次運完,平均每次運多少把?如果分4次運呢?
(1)在理解題意的基礎上,分析數量關系。
(2)估算一下,把530平均分成5份或平均分成4份,每份大約是多少。
(3)精確計算。
(4)交流計算結果。
3、現有643盆花擺進花壇,平均放進5個花壇中,每個花壇放多少盆,還剩多少盆?
(1)出示題。
(2)理解題意。
(3)分析數量關系。
(4)獨立列式解答。
(5)提問:怎樣理解還剩多少盆?(余數就是還剩多少盆)
4、3位教師帶50名學生去參觀植物園,已知成人票價10元,學生票價5元,10人以上的團體票價為6元,怎樣買票合算?
(1)創設情景。教師邊講邊出示相關信息。
(2)營造解題氛圍。
(3)分組合作,嘗試多種解答方法。
(4)比一比,哪小組既解答合理又方法多樣。
(5)想一想,在什么情況下師生分開購票是合算的?在什么情況下購買團體票合算?
(6)給學生充分的發言時間和空間。
四、思維訓練
如果同一節目每月播出的時間相同,每個節目每月各播出多長時間?
(1)出示題,講述題意。
(2)解讀圖意。
(3)理解題目中所提的問題。
(4)直觀看圖,正確解答。
(5)交流解題思路。
人教版三年級數學教案范文2
教學目標:
1.使學生在理解算理的基礎上,初步學會一位數除兩位數,商是兩位數的筆算方法;
2.進一步培養學生的計算能力,動手操作能力和初步概括能力。
教學過程:
一、創設情景,導入新課
1、出示P19植樹情境圖,引導觀察:圖中告訴我們哪些信息?根據這些信息可以提出什么問題?怎樣列式?(師板演:42÷2 52÷2)
2、師:42÷2等于多少?你是怎么想的?
3、同學們會口算出答案,那么怎樣用豎式計算呢?(揭示課題)板書:一位數除兩位數。
二、自主探索,領悟算法
1、教學例1 42÷2=21
(1)用豎式計算,你們會嗎?試試看。學生獨立計算后,反饋
(2)比較一下,你喜歡哪一種算法?說說理由。
(3)師邊用電腦演示邊講解:筆算除法的計算順序和口算一樣,要從被除數的位除起。請哪位用第二種方法做的同學上來講解一下。
師:現在就請同學們用自己喜歡的方法列豎式算52÷2
2.教學例2 :52÷2
(1)學生獨立計算后反饋。
(2)你們同意哪一種算法?學生討論后得出。
(3)師:讓我們借助小棒驗證(師生共同擺小棒,師邊演示邊講解)
(4)我們再看一看電腦是怎樣算的?(電腦演示)誰愿意當小老師把電腦演算的過程再說給大家聽聽?(指名學生敘述計算過程)
(5)比較例1和例2筆算豎式的區別,強調:筆算除法時,如果十位上除后有余數怎么辦?余數和除數有什么聯系?
(6)指導看書質疑
三、實踐應用,解決問題
1、完成 P20 做一做 1。
2、比賽,看誰算的又對又快?P20 做一做 2。
四、全課總結
1、通過今天的學習,你學會了什么新的知識?
2、師總結。
人教版三年級數學教案范文3
教學目標:
(一)理解用整十數除商一位數筆算的算理,掌握用豎式計算的思維過程和書寫方法.
(二)通過本節內容的教學,初步培養學生遷移類推的能力.
教學重點:
筆算用整十數除商一位數的思維過程和書寫方法.
教學難點:
理解算理,確定商的位置.
教學過程:
一、復習準備(投影出示)
我們先來復習一下有關整十數除法的口算.
1.口算.(找個別同學說說是怎樣想的)
60÷30 80÷20 180÷60
450÷50 240÷40 720÷80
540÷90 420÷70 280÷40
2.在下面的括號里能填幾?
30×( )<200 40×( )<270
(30乘以6的積最接近200,又小于200,所以括號里填6.)
請一個同學說一說40×( )<270,括號里能填幾.(強調“”)
全體同學獨立完成下面各題.
30×( )<61 40×( )<84
70×( )<270 80×( )<330
20×( )<48 50×( ) <140
3.請兩名同學在小黑板上筆算下面的題.
36÷3=12 35÷8=4……3
訂正時要引導學生去比較這兩道題在計算時有什么不同.
36÷3用除數去除被除數的前一位數有商.
35÷8除數比被除數的前一位數大,所以試商時要看被除數的前兩位數.
師:請同學們回憶一下“除數是一位數的除法計算法則”.
同學邊回答,老師邊用投影出示.
除數是一位數的除法法則
1.從被除數的高位除起,先用除數試除被除數的前一位數,如果它比除數小,再試除前兩位數;
2.除到被除數的哪一位,就在哪一位上面寫商;
3.每次除后余下的數必須比除數小.
二、學習新課
出示例1
60個同學去參觀航空模型展覽,每20個同學編成一隊,可以編成幾隊?
分析:已知有60個同學,每20個同學編成一隊,要求能編成幾隊,就是求60里面有幾個20,用除法計算.
60÷20=3(隊)
師:請把自己是怎樣想的說一說.
(60里面有3個20,所以商3)
師:它的除數20是一個兩位數,像這樣的除法,叫做除數是兩位數的除法.這樣的式題也可以寫豎式筆算.書寫格式與用一位數除是一樣的.
在老師的引導下,使學生理解,計算這種除法時,要看被除數的前兩位數,被除數是60,就是6個十,除數是20,就是2個十,60除以20,就是6個十除以2個十,怎樣想?(2個十和幾相乘等于6個十.從乘法口訣“二三得六”可以找到2個十和3相乘得6個十.所以,60除以20,商是3.3要寫在被除數的個位上面,即60的個位數0的上面)
答:可以編成3隊.
做一做
用豎式計算下面各題.
(同學在作業本上做,幾名同學寫在膠片上)
沒有什么問題,訂正后出示例2.
例2:200÷30=6……20
師:請同學試做,自己做完后,可以和同桌同學交流一下,說說自己是怎樣想的,又是怎樣做的.
然后請同學回答,這道題商在什么位置上?說一說為什么?
(在學生回答的基礎上,幫助學生類推,引導學生理解算理)
除數是兩位,就要先看被除數的前兩位.被除數的前兩位比30小,說明20個十除以30商不夠1個十.(也就是在十位上不夠商1)就要看被除數的前三位,想 200里面有幾個 30,也就是想幾乘 30的積接近200又比200小,6乘30的積是180,接近200,而且余數比除數小,所以應該商6.(完成板書)
人教版三年級數學教案范文4
教學內容
人教版《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 數學》三年級上冊“分數的初步認識”
第一課時
教材分析
本課主要學習“幾分之一”的分數,了解它的產生和應用,會讀會寫,知道各部分名稱。本課的知識看似簡單,但對學生來說是數的認識的突破(從整數向非整數的突破),是認知結構上的新建,是思維上的一次飛躍。本課的學習將對認識“幾分之幾”的分數產生直接影響,對日后建立完整的“分數意義”有著特別重要的啟始作用。
設計理念
我以“動態生成”和“活動學習”的教學理念為指導思想設計本課教學的。從學生的原有認知基礎出發,運用“數形結合”的數學方法,從“形”中來,到“數”中去,從圖形中找到分數,看到分數想到不同的事物,讓學生運用平日積累的生活經驗和認知體驗,動手“創造”分數,在討論交流活動中學習新知,目的在于想充分展示新知的趣味性和奧妙無窮,讓學生一接觸到就能喜歡上,從而萌發進一步探究的__。
教學目標
根據新課標的要求和教材特點,本節課我確定了以下三個教學目標:
知識目標
在實際情境中理解平均分的含義,初步認識分數,會讀寫幾分之一,能用分數表示圖中一份占整體的幾分之一。
能力目標
經歷聯系實際生活解決簡單問題的過程,初步培養學生的觀察、交流、合作探究能力,并有效地促進個性思維的發展。
情感目標
讓學生充分感受數學與生活的密切聯系,激發學生積極、愉悅的數學情感,使之獲得運用知識解決問題的成功體驗。
教學重難點
教學重點
(1)體會分數的實際意義;(2)會讀寫簡單的分數,知道分數各部分的名稱。
教學難點
理解分數的實際意義。
教具準備
多媒體課件,長方形、正方形、圓、等邊三角形等圖形。
教學過程
一
創設情境,引入新課
1、認識1/2
(1).分一分
師:星期天的上午,小紅家的門鈴響了,她一開門,原來是鄰居明明來玩,小紅趕緊拿出東西招待小客人,都有些什么呢?如果要把這些食物平均分,該怎樣分呢?
生:四個蘋果平均分成兩份,每人分2個。
生:兩瓶礦泉水平均分成兩分,每人分1瓶。
師:一個蛋糕平均分成兩份,每人分多少?一人分得蛋糕的一半,那一半該用什么數來表示?(請會寫的同學上黑板來寫,引出分數),為了準確在表示出這半個蘋果,在數學上我們就是用“二分之一”來表示的。
師:這個同學的分數寫對了,不知同學們剛才有沒有仔細地觀察這位同學的寫法,你有沒有什么想說的?
師:習慣的寫法是:(讓學生用手指書空)先寫——,表示平均分的意思;再寫下面的2,表示把這個蛋糕平均分成了2份;最后寫上面的1,表示這樣的1份。讀作:二分之一。生跟讀。
師:誰來說說這個二分之一表示什么意思呢?
(學生邊說邊用手進行比劃,之前教師先作示范動作)
師:對了,每份就是這個蛋糕的二分之一。它可以用哪個分數來表示?
師:誰再來說說這個蛋糕
所表示的意思?
師:剛才我們是用半個蛋糕來表示的
二分之一,想一想,能用你們準備的紙片折出一個二分之一嗎?
(設計意圖:“分數的初步認識”必須在“平均分”的概念上建立。所以教學第一個環節是通過多媒體課件出示分食品的情境,把生硬的數學知識用生動形象的動畫效果演示出來,把4個蘋果、2瓶礦泉水和1個蛋糕都平均分成2份。當分到一個蛋糕時,學生發現不能用以前學過的整數來表示,這時,已有的知識經驗和現實問題發生了認知沖突,使學生產生了求知的__。)
(2) 折一折
師: 那就請同學們按這樣的步驟來做:想、折、涂、寫。(師把這4個步驟板書于黑板)。
學生操作,師巡視檢查,并選取學生的不同作品貼在黑板上。師:(師指著這些作品)請大家觀察一下,它們表示得對嗎?
師:(皺眉,故做疑惑)為什么這些紙的形狀大小各不相同,但它們的一半都可以用
來表示呢?
師:(指著第一張紙片)這是誰的作品,請你自己來說說你是怎樣表示的?
(3)練一練
師:這涂色的部分能用二分之一表示嗎?請判斷(課件展示圖形)。
師:(故做明白狀)哦,原來是這樣,那請大家幫老師看看這句話有沒有什么地方不對呢?
(課件出示:把一個圓分成2份,每份一定是這個圓的二分之一。)
師:有的同學認為是對的,有的認為是錯的,請雙方代表上臺辯論.
(設計意圖:這個活動進一步豐富了學生對幾分之一的認識,讓學生在經歷操作、觀察、比較、分析、概括等思維活動后自主探索出結論,同時滲透了猜想——驗證——得出結論的學法指導。小組合作的學習方式促進了不同思維的碰撞和交流,擴充了學生獲取信息的渠道,培養了學生賞識他人的良好心態,促進了學生合作意識的發展。)
二 動手操作 深入學習
1、學習1/4
師:剛才我們同學用不同形狀的紙片折出了二分之一
來,你能不能用一張正方形的紙片折出四分之一呢?請大家自己創作出一個四分之一來。
(生操作,師選擇學生的作品3份以上用正方形折的四分之一,并貼在黑板上。)
師:大家幫忙來看看,他們都做得對嗎?都可以用
四分之一來表示嗎?再選擇其中的一張紙片讓學生說說自己是怎么做出來的。
2 、認識分數各部分的名稱
師:我們剛才認識二分之一,創造了四分之一
,你知道這些分數中各部分的名稱嗎?請大家打開書本,自學分數中各部分的名稱。
師:分數中間這根線叫做——分數線,表示——平均分;下面的2叫做——分母,表示——平均分成了2份;上面的1叫做——分子,表示——其中的1份。
3、試一試
師:通過剛才的活動我們明確了二分之一、四分之一的意義。你還能說出幾個像二分之一這樣的分數嗎?并動手折出它們嗎?(學生活動,任意折幾分之一。)
師:哪位同學能把自己的作品介紹給大家?
小結:經過大家的共同努力,我們知道了一個幾分之一的分數所表示的意義。
人教版三年級數學教案范文5
一、談話導入:(創設學習情境)
師:同學們,你們家的中秋月餅吃完了沒有?(學生齊答:吃完)老師家的月餅還沒吃完,今天我特地帶來了一塊月餅,想跟你們分著吃,你們誰想吃?(我……)
二、教授新知:
1、教授92頁例1:
師:我準備跟裴小芬同學把這塊月餅分著吃。小芬同學,我和你怎樣分才公平呢?你來分一分好不好?
生:好。(生切月餅)
師:她這樣分月餅公平嗎?(教師展示“分月餅”成果,并準備兩套談話方案:①若該生能平均分開月餅,則向全體學生發問:“為什么你覺得她分得公平?”②若該生不能平均分開月餅,則向全體學生發問:“怎樣才能分得公平?”-------談話目的:引出 “平均分成”,理解分數的含義。)
師:羅家陽同學,你覺得他分得公平嗎?
生:不公平。
師:為什么?
生:因為她分得一份大,一份小。
師:你認為怎樣分才公平?
生:兩份一樣大。
師:怎樣分才能一樣大?
生:從中間平均切開。
師:說得真好,掌聲鼓勵。
生:(齊鼓掌)
師:教師操作課件------演示“分月餅”。
師:教師板書:【把一塊月餅平均分成兩份,表示這樣的一份---------- 】
師:請同學們觀察一下“ ”跟我們以前學習的數有什么不同?
生:這個數上下各有一個數字,中間有一根橫線。
師:說得很好,掌聲鼓勵他。像這樣的數就是我們今天要學習的分數。(板書課題)
師:(為學生介紹分數的各部分名稱)這根橫線叫做分數線,分數線上方的數字叫分子,分數線下方的數字叫分母。(板書)
1 --------分子
—— --------分數線
2-------分母
師:(范寫分數)你們觀察到我寫這個分數的順序嗎?(引導學生結合分數意義寫分數)羅家陽同學把月餅平均分成了2份,你們找到“2”在什么地方?(在分數線下面-----是分母)表示這樣的一份,你們找到“1”了嗎?在什么地方?(在分數線上面 -------是分子。)
(引導學生掌握:平均分成幾份作分母,表示這樣的幾份作分子。)
2、教授93頁例3:
師:(繼續談話)正當我和裴小芬同學準備吃月餅的時候,又來了兩位同學,我們只好把這塊月餅又重新再分一次了,誰來說說怎樣分?
師:(教師請一名學生再“分月餅”,由于學生有這樣的生活經驗,分成4份并不難,所以依然要強調“平均分”。)
師:教師操作課件------演示把月餅平均分成4份。
(引導學生說出把月餅平均分成4份,并板書 ,讓學生在練習本上試寫分數,教師檢查學生書寫情況。)
師:正當我們四個人準備要吃月餅的時候,又來了四位同學,我們又要重新把月餅再分一次。
師:(指問學生怎樣分-------由該生引導全班說出 的含義-------強調全體理解分數的含義-------學生到黑板數寫分數--------師生評析。)
師:教師操作課件------演示把月餅平均分成8份。
師:我們剛才把一塊月餅平均分成了2份、4份、8份,如果讓你來挑一份,你會挑哪一份,
為什么?歐陽小蓮你來說一說,好嗎?
生:我會挑“ ”這一份,因為這一份大一些。
師:可是后面的分數,它們的分母是4和8都比2要大?為什么你還會挑“ ”這一份?
生:因為分的份數越多,每一份就越小。
師:說得太精彩了!掌聲鼓勵她。(組織學生跟歐陽小蓮說一遍。)
師:分的份數越多,分母就會越大,每一份就越小。
(教師引導學生歸納并板書:分子相同,分母越大,分數越小。)
師:(教師組織即時練習)下面有一些圖片,你會根據分數涂顏色并判斷大小嗎?
(分組練習并小組匯報)【插入圖片】
○ ○
師:(指名匯報小組學習情況,重點了解學生是否掌握比較同分子分數大小的方法。)
生: < 、 > 。
師:你是根據老師教的什么知識作出判斷的?
生:我是根據:分子相同,分母越大,分數越小。
師:說得太完美了,掌聲鼓勵。
3、教學92頁例2:
師:拿出你們的正方形紙片,把它平均分成4份。看看你們有多少種不同的分法?
(小組合作學習)
師:鐘文麗同學,你來給同學們展示一下你們的方法,好嗎?
生:我把正方形對折兩次,就可以把正方形平均分成4份。
師:你真聰明。別的同學想到其它不同的方法嗎?
生:我把正方形斜著對折兩次,也可以把正方形平均分成4份。
師:你說得太好了!掌聲鼓勵。對于“平均分”,我們只要開動腦筋,就會找到不同的分法。
三、鞏固新知:
1、完成書本93頁“做一做”。
2、完成書本96頁#1、#2、#3、#4。
四、課堂小結:(指名3~5名學生談談本節課學習的收獲)
五、布置作業:《學習輔導》50~51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