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年級上學期語文期末考試試卷及答案
在即將到來的期末考試中,我們可以多做些試題來提升自己的語文水平。那么關于五年級的語文試題有哪些呢?下面小編帶來的五年級上學期語文期末考試試卷及答案,希望大家喜歡!
五年級上學期語文期末考試試卷及答案
第一題:書寫(2分)
要求:①藍黑墨水鋼筆書寫。②卷面整潔。③字跡工整。④行款正確。
第二題:字詞(20分)
(一)讀拼音,寫詞語。(5分)
jǔ sànɡ dào qiè yōu fānɡ yóu yù bǔ rǔ
(二)按要求選擇恰當的序號,填在括號里。(4分)
1. A. liánɡ B. liànɡ (2分)
( )不可估量 ( )重量 ( )量體溫 ( )自不量力
2.沒有別字的一組是( )(2分)
A.凡是 飛常 消毀 侵略
B.維護 給矛 貢現 威脅
C.充足 遺傳 樸素 凱歌
(三)根據拼音,在括號里填上恰當的字組成詞語。(4分)
bǎn:黑( ) 出( ) pàn: ( )決 ( )徒
jué:( )擇 ( )定 zào: ( )音 急( )
(四)根據語境,運用詞語。(4分)
1.選擇詞語填空。
肅然起敬 奮發圖強 大義凜然 氣壯山河
每當來到“革命烈士陵園”,望著眼前一座座墓碑,使人浮想聯翩。我仿佛看見英雄們面對著敵人的槍口面無懼色,那
的樣子叫人 ;那 的喊聲至今仍回響在耳畔,激勵我 。
2.在“成語故事”的學習中,我們了解了“水滴石穿”的來歷,知道了現在用來比喻 。由這個意思我還想到的成語有 、 、 等。
(五)按查字典的要求填空。(3分)
“負”用音序查字法先查大寫字母__________,用部首查字法查__________部,這個字在字典里的義項有:①背,②承擔,③失敗,④享有,⑤遭受,⑥虧欠,⑦依靠……請為下面各詞中的“負”字選擇恰當的意思。(填寫序號)
身負重傷( ) 頗負盛名( ) 負荊請罪( ) 難分勝負( )
第三題:句子(18分)
(一)聯系課文,判斷正誤。(對的打“√”,錯的打“×”)。(4分)
1.人類的生息離不開灰塵。 ( )
2.“長須鯨剛生下來就有十多米長,七千公斤重,一天能長三十公斤到五十公斤,兩三年就可以長成大鯨”這句話用了列數字的說明方法來介紹鯨。( )
3.因為鯨是胎生的,幼鯨靠吃母鯨的奶長大,所以鯨是哺乳動物。( )
4.“圓明園的毀滅是祖國文化史上不可估量的損失,也是世界文化史上不可估量的損失!”這句話中,用了兩個“不可估量”,主要是為了強調了圓明園毀滅了,損失之大,之重,之極。( )
(二)根據要求,寫句子。(6分)
1.桂花飄落。(改成比喻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在新型玻璃的研制中,人們將會創造出更多的奇跡。(變換語序,意思不變。)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在記憶的心扉中,少年時代的讀書生活恰似一幅流光溢彩的畫頁,也似一闋跳躍著歡快音符的樂章。(用上加點的詞語,仿寫句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按課文內容和自己的理解填空。(6分)
1.《長相思》中的詩句“ , ”把作者的思鄉之情表露無遺。古人表達思鄉之情的詩句還有很多,我積累的有:“ , ”等。
2.“ ,明月何時照我還。”吟誦著這兩句詩,我們仿佛看到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的畫面。
(四)給下面一段話加上正確的標點符號。(2分)
后來 哥哥的朋友們送了我幾冊小書 劉胡蘭小傳 卓婭和舒拉的故事 古麗雅的道路 只要手中一有書 我就忘了吃忘了睡
第四題:閱讀(30分)
(一)閱讀《竊讀記》選段,做題。(13分)
急忙打開書,一頁,兩頁,我像一匹餓狼,貪婪地讀著。我很快樂,也很懼怕——這種竊讀的滋味!
我害怕被書店的老板發現,每當我覺得當時的環境不適宜再讀下去的時候,我會知趣地放下書走出去,再走進另一家,有時,一本書要到幾家書店才能讀完。
我喜歡到顧客多的書店,因為那樣不會被人注意。進來看書的人雖然很多,但是像我這樣常常光顧而不買書的,恐怕沒有。因此我要把自己隱藏起來。有時我會貼在一個大人的身邊,仿佛我是他的小妹妹或小女兒。
最令人開心的是下雨天,越是傾盆大雨我就越高興,因為那時我便有充足的理由在書店待下去,就像在屋檐下躲雨,你總不好意思趕我走吧?我有時還要裝著皺起眉頭,不時望著街心好像說:“這雨,害得我回不去了。”其實,我心里卻高興地喊著:“大些!再大些!”
1. 聯系上下文寫出下列詞語的意思。(4分)
貪婪: 適宜:
2.找出最能體現我復雜心理的句子,寫在直線上。(4分)
我“懼怕”是因為
我“快樂”是因為
3.“竊讀”中的“竊”的意思是( )。(2分)
A.偷; B.偷東西的人; C.偷偷地,暗中
4. 讀了上文,你認識了一個怎樣的小姑娘?(3分)
(二)課外閱讀。(17分)
從前,有兩個饑餓的人得到了一位長者的恩賜:一根魚竿和一簍鮮活碩大的魚。其中,一個人要了一簍魚,另一個人要了一根魚竿,可是,他們分道揚鑣(biāo)了。
得到魚的人就地用干柴點起篝火煮起了魚,他狼吞虎咽,還沒有品出鮮魚的肉香,轉瞬間,連魚帶湯就被他吃個精光。不久,他便餓死在空空的魚簍旁。另一個人則提著魚竿繼續忍饑挨餓,一步步艱難的向海邊走去。可當他看到不遠處那蔚藍的海洋時,他的最后一點力氣也使完了。他也只能眼巴巴的帶著無盡的遺憾撒手離開人間。
有另兩個饑餓的人,他們同樣得到了長者恩賜的一根魚竿和一簍魚。只是他們并沒有各奔東西,而是商議共同去尋找大海。他們每次只煮一條魚。他們經過遙遠的跋涉來到海邊。從此,兩個人開始了捕魚為生的日子,幾年后,他們蓋起了房子,有了各自的家庭子女,有了自己建造的漁船,過上了幸福安康的生活。
一個人只顧眼前的利益,得到的終將是短暫的歡愉;一個人目標高遠,但也要面對現實的生活。只有把理想和現實結合起來,才有可能成為一個成功的人。一個簡單的道理,卻能給人意味悠長的啟示。
1.在短文前面的橫線上,給短文加個合適的題目。(3分)
2.聯系上下文理解詞語。(2分)
分道揚鑣:
3.寫出下列詞語的近義詞。(2分)
狼吞虎咽( ) 意味悠長( )
4.在文中用“——”畫出具體寫“一個人只顧眼前利益,得到的終將是短暫的歡愉。”的句子。(2分)
5.概括這篇文章的主要內容:(4分)
6.“一個簡單的道理,卻能給人意味深長的啟示。”這個簡單的道理是什么?(1分)這個道理給人什么樣的生命啟示,請結合生活實際說說自己的理解。(3分)
第五題:習作(30分)
題目:這句名言給我的啟示
提示:陳壽的“一日無書,百事荒蕪。”這句名言給你什么啟示,通過一件具體事例來寫寫這句話對你的啟發和幫助,注意把事情的經過寫具體,把得到的啟示寫清楚。
參考答案及評分意見
第一題:書寫(2分)
每個小項0.5分。沒有用鋼筆書寫扣2分(使用了涂改液或貼貼紙扣2分)。
第二題:字詞(20分)(一)讀拼音,寫詞語。(5分)
沮喪 盜竊 幽芳 猶豫 哺乳
(每個詞語1分。有錯別字算全錯。)
(二)按要求選擇恰當的序號,填在括號里。(4分)
1.(2分)A B A B
(每空0.5分。沒有填序號填正確的拼音共扣0.5分)
2.(2分) C (選錯算錯。)
(三)根據拼音,在括號里填上恰當的字組成詞語。(4分)
板 版 判 叛 抉 決 噪 躁
(每空0.5分。錯別字算錯。)
(四)根據語境,運用詞語。(4分)
1. 大義凜然 肅然起敬 氣壯山河 奮發圖強
(2分。每空0.5分,有錯別字算錯。)
2. 學習或做事有恒心,堅持不懈就能戰勝困難,取得成功。
持之以恒 繩鋸木斷 鐵杵磨針 百寒成冰
千里之堤,潰于蟻穴。 一日一錢,千日千錢。
(2分。每空0.5分,有錯別字算錯。)
(五)按查字典的要求填空。(3分)
F 貝
⑤ ④ ① ③ (每空0.5分。沒有填序號共扣0.5分。)
第三題:句子(18分)
(一)聯系課文,判斷正誤。(對的打“√”,錯的打“×”)。(4分)
1.√ 2.√ 3.× 4.√ (每小題1分。)
(二)根據要求,寫句子。(6分)
1.(2分) 其中比喻恰當1分,語意連貫1分。
2.(2分) 人們在新型玻璃的研制中將會創造出更多的奇跡。
3.(2分) 其中,恰當地用上了加點詞1分,語意連貫1分。
(三)按課文內容和自己的理解填空。(6分)
(每空1分。每個錯別字扣0.5分,直到扣完本小題分值為止。)
1.聒碎鄉心夢不成 故園無此聲
①悠悠天宇曠,切切故鄉情。②落葉他鄉樹,寒燈獨夜人。
③明月有情應識我,年相見在他鄉。
2.春風又綠江南岸 春天到了,江南又呈現出一片綠色,我還是不能回家,明月什么時候才能把我的思念帶回家呢?
(最后一空主要意思正確即可。)
(四)給下面一段話加上正確的標點符號。(2分)
, 《 》、《 》、《 》, , 。
(書名號沒有加正確扣1分。書名之間沒有加頓號不扣分。)
第四題:閱讀(30分)(一)閱讀《竊讀記》選段,做題。(13分)
1.(4分)渴求而不知滿足。合適,相宜。(各2分。主要意思正確即可。)
2.(4分) 我害怕被書店的老板發現。
越是傾盆大雨我就越高興,因為我便有充足的理由在書店待下去。
3.(2分) C
4.(3分) ①渴望讀書,喜歡讀書。 ②聰明機靈
(3分。答上了①得全分。 沒有答上①答其余的得1分。)
(二)課外閱讀。(17分)
1.(3分) ①魚竿和魚簍 ②魚竿和魚簍的故事 ③饑餓者的故事
其中之一即可。
2.(2分)分路而行,各奔東西。目標不同,各走各的路,各干各的事。(主要意思正確即可。)
3.(2分) 囫囡吞棗 大吃大喝 饑不擇食 風卷殘云
其味無窮 意義深長 言不盡意 意味無窮(各1分。有錯別字算錯。)
4.(2分)……
得到魚的人就地用干柴點起篝火煮起了魚,他狼吞虎咽,還沒有品出鮮魚的肉香,轉瞬間,連魚帶湯就被他吃個精光。不久,他便餓死在空空的魚簍旁。
……(標識符號錯誤扣0.5分)
5.(4分)要點:①兩個饑餓者得到魚竿和魚簍后,分道揚鑣,結果都餓死了。②另兩個饑餓者得到魚竿和魚簍后,共同商議,尋找大海,捕魚為生,生活幸福。(每個要點2分。主要內容正確即可。)
6.道理(1分):一個人只顧眼前的利益,得到的終將是短暫的歡愉;一個人目標高遠,但也要面對現實的生活。只有把理想和現實結合起來,才有可能成為一個成功的人。(主要意思正確即可。)
理解(3分):①不論做什么事情,都要精誠合作,而不要自私狹隘。②合作的力量和智慧更容易獲得成功。
(談到其中一點,且聯系了自己的實際,得全分。沒有聯系實際扣1分。)
第五題:習作(30分)
習作評分意見及分值
類別 分值 評分要求
一 27—30 根據要求,寫清楚了名言給自己的啟示和幫助的事情,經過很具體,語言較生動。正確使用標點符號,錯別字極少。
二 22—26 根據要求,寫清楚了名言給自己的啟示和幫助的事情,經過具體,語句通順。正確使用標點符號,錯別字較少。
三 18—21 根據要求,寫出了名言給自己的啟示和幫助的事情,按一定順序寫出了經過,內容清楚。標點符號基本正確。
四 15分以下 根據要求,寫了名言給自己的啟示和幫助的事情,能看得出事情經過。
注意:1.先判等,再在等內酌情給分。
2.一、二、三等習作均要求要寫出經過。根據經過具體和語言的差別判定等級。
3.習作題目2分,如果沒有題目在等級之內扣分。
4.10分以下的作文必須謹慎給分。
五年級下冊語文知識點歸納
《白楊》
1.文中作者運用了托物言志、借物喻人寫作手法。
2.中心思想:文章寫的是在通往新疆的火車上,一位父親向孩子介紹白楊樹的事。作者借白楊,熱情歌頌了邊疆建設者服扎根邊疆、建設邊疆的遠大志向和奉獻精神。
線索:望白楊——說白楊(爸爸介紹白楊,同時也借白楊表露自己扎根邊疆,建設邊疆的決心)——希望孩子成為白楊(借物喻人)
爸爸的神情也隨之發生著變化:出神——微笑——嚴肅——沉思——微笑。
3.含義深刻的句子理解
①“白楊樹從來就這么直。哪兒需要它,它就在哪兒很快地生根發芽,長出粗壯的枝干。不管遇到風沙還是雨雪,不管遇到干旱還是洪水,它總是那么直,那么堅強,不軟弱,也不動搖。”
理解:這是爸爸介紹白楊樹的話,這段話寫出了白楊樹三個特點,分別是:直;適應力強;堅強不動搖。表現了白楊樹兩種精神:一是忠誠無私,盡職盡責;二是不怕困難,堅強執著。
②爸爸只是向孩子們介紹白楊樹嗎?不是的,他也在表白著自己的心。
理解:借白楊樹表達自己扎根邊疆,建設邊疆的決心。
③突然,他的嘴角又浮起一絲微笑,那是因為他看見火車前進方向的右面,在一棵高大的白楊樹身邊,幾棵小樹正迎著風沙成長起來。
理解:“高大的白楊樹”暗喻老一輩的新疆建設者;“幾棵小樹”暗喻邊疆建設者的后代。爸爸自己已經扎根邊疆,獻身邊疆,他希望自己的子女如同小樹一樣經受鍛煉成為建設邊疆的棟梁之材。爸爸微笑是因為他相信兒女們在老一輩的教育下,一定會經受考驗,成長為新的邊疆建設者。
造句:“哪兒……哪兒……”“不管……不管……總是……”
《把鐵路修到拉薩去》
1.中心思想:文章記敘了西部建設者修建當今世界上海拔最高的隧道──風火山隧道的經過。贊揚了西部建設者的智慧與力量和吃苦奉獻的精神。
2..開鑿風火山隧道主要遇到三點困難:一是凍土層;二是惡劣天氣;三是極度缺氧。
5.理解句子
①把鐵路修到拉薩去!
理解:句子充分反映了建設者們排除萬難、不達目的不罷休的執著精神。
②難怪一些西方媒體預言:中國人要在這樣不良的地質上打隧道,是根本不可能的事!
理解:“根本不可能”意思是這樣的隧道絕無打通的希望。這句話更加強調了工程艱巨、要求很高、難度很大,襯托出了西部建設者們的勇敢、實干與創新精神。
③風火山,這座萬年冰山露出了猙獰的面目,給筑路大軍來了一個下馬威!
理解:“猙獰”,面目兇惡的樣子。“下馬威”一開始就向對方顯示威勢。句子運用比喻、擬人手法,寫出筑路大軍遇到的這些困難,都屬于世界級難題。
7.理解詞語
①銀裝素裹:從上到下沒有一點彩色,非常素潔。②七零八落:形容零散稀疏的樣子。③不翼而飛:形容東西突然丟失。④劈頭蓋臉:從正前方正對著頭和臉劈下來、蓋下來。⑤杯水車薪:這個詞語原來是指:一杯水去就一車著了火的柴草。比喻無濟于事,解決不了問題。文中是指工人背的氧氣瓶里的氧氣不夠人的正常呼吸。⑥廢寢忘食:顧不上吃飯,忘記了睡覺。形容勤奮專心。
五年級語文知識點歸納
《古詩詞三首》三首詩歌的異同
《牧童》《舟過安仁》《清平樂·村居》三首古詩詞,在內容上有一個最大的共同點,都是寫古代兒童無憂無慮的生活,表達了孩子無憂無慮、天真爛漫的天性。不同的是《牧童》描繪了牧童晚歸休息圖,《舟過安仁》描繪的兩小兒船頭以傘使風的場景,而《清平樂·村居》則營造了一個五口之家的溫馨幸福的農家生活畫面。
古詩詞:《牧童》唐呂巖
草鋪橫野六七里,笛弄晚風三四聲。歸來飽飯黃昏后,不脫蓑衣臥月明。
前一句意思:廣闊的原野,綠草如茵;晚風中隱約傳來三四牧童聲悠揚的笛聲。
全詩意思:青草像被誰鋪開在地上一樣,方圓六七里都是草地。晚風中隱約傳來三四聲牧童悠揚的笛聲。牧童放牧歸來,在吃飽晚飯后的黃昏時分。他連蓑衣都沒脫,就愉快的躺在草地上看天空中的明月。
《舟過安仁》宋楊萬里
一葉漁船兩小童,收篙停棹坐船中。怪生無雨都張傘,不是遮頭是使風。
后一句意思:哦,怪不得沒下雨他們也張開了傘呢,原來不是為了遮雨,而是想利用傘使風讓船前進啊!
全詩意思:兩個兒童坐在一只如扁舟般的小船上,奇怪的是他們在船上卻不用篙和棹。哦,怪不得沒下雨他們也張開了傘呢,原來不是為了遮雨,而是想利用傘使風讓船前進啊!
怪生:怪不得(“怪生”一詞看似平常,作者體味到的趣和童子行為的趣就在其中了。)
這首詩淺白如話,充滿情趣,展示了無憂無慮的兩個小漁童的充滿童稚的行為和行為中透出的只有孩童才有的奇思妙想,童言無忌。
《清平樂·村居》宋辛棄疾
(這首詞反映了樸素、溫暖而有風趣的農村生活。)
茅檐低小,溪上青青草。醉里吳音相媚好,白發誰家翁媼?大兒鋤豆溪東,中兒正織雞籠。最喜小兒亡賴,溪頭臥剝蓮蓬。
意思:大兒子,在小溪東岸的豆地里鋤草。二兒子,正在編織雞籠,手藝可巧!最逗人喜愛是調皮可愛的小兒子,躺在溪邊剝蓮蓬。
五年級下冊語文知識點歸納(三)
《兒童詩兩首》
1、《我想》,寫了一個孩子一連串美妙的幻想,想把小手安在桃樹枝上,想把腳丫接在柳樹根上,想把眼睛裝在風箏上,想把自己種在土地上,表達了兒童豐富的想象力以及對美的追求和向往。
2.《童年的水墨畫》,攝取了一組兒童生活的鏡頭,表現了孩子們童年生活的快樂。
第三單元:語言的藝術
第10課:《楊氏之子》
1.【原文】梁國楊氏子九歲,甚聰惠。孔君平詣其父,父不在,乃呼兒出。為設果,果有楊梅。孔指以示兒曰:“此是君家果。”兒應聲答曰:“未聞孔雀是夫子家禽。”
2.【解詞】①甚:很②惠:同“慧”,智慧的意思。③詣:拜見④乃:就,于是⑤示:給……看⑥曰:說⑦未:沒有。
3.【課文翻譯】在梁國,有一戶姓楊的人家,家里有個九歲的兒子,他非常聰明。有一天,孔君平來拜見他的父親,恰巧他父親不在家,孔君平就把這個孩子叫了出來。孩子給孔君平端來了水果,其中有楊梅。孔君平指著楊梅給孩子看,并說:“這是你家的水果。”孩子馬上回答說:“我可沒聽說孔雀是先生您家的鳥。”
4.你認為楊氏之子的回答妙在哪里?
答:我認為楊氏之子的回答妙在兩點:一是孔君平在姓氏上做文章,楊氏之子也在姓氏上做文章;二是楊氏之子并沒有直接反駁孔君平,而是采用了否定的方式,說“未聞孔雀是夫子家禽”,婉轉對答,既顯得幽默有禮貌,又表達了“既然孔雀不是您家的鳥,楊梅豈是我家的果”這個意思,使孔君平無言以對。。因為他要承認孔雀是他家的鳥,他前面說的話才立得住腳。這足以反映出孩子思維的敏捷,語言的機智幽默。
5.楊氏子的特點:思維的敏捷,語言的機智幽默。楊氏之子是個聰明、機智、幽默的人。
6.《楊氏之子》選自南朝劉義慶的《世說新語》,該書是一部主要記載漢末至晉代士族階層言談軼事的小說。文中“甚”的意思是很;“詣”的意思是:拜見。
《晏子使楚》
1.《晏子使楚》寫出了晏子的正氣凜然,沉著應對,機智反擊,故事贊揚了晏子身上表現出來的凜然正氣、愛國情懷和他高超的語言藝術。課文主要內容:春秋末期,晏子出使楚國,楚王三次侮辱晏子,想顯顯楚國的威風,晏子巧妙回擊,維護了自己和國家尊嚴。
2.晏子是個機智過人、臨危不懼、愛國、能言善辯的人。
3.文中出現兩個“水土”,第一個“水土”指的是自然環境,第二個“水土”指的是社會風氣和制度‘
4.晏子是一個有膽有識聰明機智能言善辯愛國的人。文章開頭寫楚王想侮辱齊國,結尾寫楚王不敢不尊重晏子,開頭和結尾時首尾呼應的。
5、《晏子使楚》這篇文章的開頭、中間、結尾有什么聯系
答:《晏子使楚》這篇課文是按事情的發展順序寫的。開頭寫了事情的起因(齊國大夫晏子出世出國,楚王想乘機侮辱晏子),中間寫了事情的過程【楚王三次侮辱晏子,晏子機智對答,可以用小標題概括為(進城門,見楚王,赴宴席)或是(狗洞與狗國,下等人與下等國,強盜與強盜國)】,結尾寫了事情的結果(楚王不敢不尊重晏子了)。
五年級下冊語文知識點總結
第14課:《再見了,親人》
1.文章節選自魏巍《誰是最可愛的人》。課文描寫了1958年中國人民志愿軍最后一批官兵離朝回國時,在車站上同朝鮮人民依依惜別的動人情景,表現了志愿軍和朝鮮人民比山高比海深的真摯情誼,贊揚了中朝兩國人民用鮮血凝成的偉大友誼。
2.雪中送炭是指:在別人急需困難的時候給予幫助和支持。文中是指:在志愿軍急需食物的時候,大娘帶領婦女冒著危險,送來打糕。
第15課:《金色的魚鉤》
1.文章寫出了老班長關心同志、舍己為人、忠于革命的精神永垂不朽。他可歌可泣的英雄事跡,閃爍著金子般的思想光輝。
2.“在這個長滿了紅繡的魚鉤上,閃爍著燦爛的金色的光芒”
含義:魚鉤雖然生銹了,魚鉤閃爍著老班長關心同志、舍己為人、忠于革命的精神,永垂不朽。
第16課:《橋》
1.文中的老漢以自己的威信和沉穩、高風亮節、舍己為人的精神保護了村民,老漢為代表的優秀共產黨員就是密切聯系群眾的“橋”。他在人們心中目中的地位很高,是人們獲得生的希望的“靠山。”
2.人物形象分析:老漢--無私無畏、不徇私情、英勇獻身
{P89}成語故事:程門立雪:這個成語,后來多用來稱贊尊師重道的精神。
第五單元:中國古典名著之旅
第18課:《將相和》
1.“將”是指廉頗,“相”是指藺相如,“和”是和好的意思。
2.本篇課文是根據司馬遷《史記》中的《廉頗藺相如列傳》改寫的。作者是漢代司馬遷;《史記》:被魯迅稱為“史家之絕唱,無韻之離騷”。
3.中心思想:課文以秦趙兩國的矛盾為背景,以藺相如的活動為線索,通過對“完璧歸趙”“澠池之會”“負荊請罪”三個小故事的記述,寫出了將相之間由不和到和好的經過,贊揚了藺相如勇敢機智、不畏強暴的斗爭精神和以國家利益為重,顧大局、識大體的可貴品質和政治遠見,也贊揚了廉頗勇于改過以國家利益為重。
4.《將相和》寫了三個小故事:完璧歸趙、澠池之會、負荊請罪。第二個故事“澠池之會”是第一個故事“完璧歸趙”的發展,前兩個故事的結果又是第三個故事“負荊請罪”的起因,合起來構成了“將相和”這一更加完整曲折的故事。贊揚了藺相如勇敢機智、不畏強暴的斗爭精神和以國家利益為重,顧大局、識大體的可貴品質和政治遠見,也贊揚了廉頗勇于改過的精神和知錯就改的性格特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