寫霜降的古詩絕句
霜降時節(jié),萬物畢成,畢入于戌,陽下入地,陰氣始凝,天氣漸寒始于霜降。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寫霜降的古詩絕句大全,僅供參考,喜歡可以收藏分享一下喲!
霜降古詩
1、《送李翥游江外》
(唐)岑參
相識應(yīng)十載,見君只一官。家貧祿尚薄,霜降衣仍單。
惆悵秋草死,蕭條芳歲闌。且尋滄洲路,遙指吳云端。
匹馬關(guān)塞遠,孤舟江海寬。夜眠楚煙濕,曉飯湖山寒。
砧凈紅鲙落,袖香朱橘團。帆前見禹廟,枕底聞嚴灘。
便獲賞心趣,豈歌行路難。青門須醉別,少為解征鞍。
2、《歲晚》
(唐)白居易
霜降水返壑,風落木歸山。冉冉歲將宴,物皆復(fù)本源。
何此南遷客,五年獨未還。命屯分已定,日久心彌安。
亦嘗心與口,靜念私自言。去國固非樂,歸鄉(xiāng)未必歡。
何須自生苦,舍易求其難。
3、《玩止水》
(唐)白居易
動者樂流水,靜者樂止水。利物不如流,鑒形不如止。
凄清早霜降,淅瀝微風起。中面紅葉開,四隅綠萍委。
廣狹八 九丈,灣環(huán)有涯涘。淺深三四尺,洞徹無表里。
凈分鶴翹足,澄見魚掉尾。迎眸洗眼塵,隔胸蕩心滓。
定將禪不別,明與誠相似。清能律貪夫,淡可交君子。
豈唯空狎玩,亦取相倫擬。欲識靜者心,心源只如此。
4、《賦得九月盡(秋字)》
(唐)元稹
霜降三旬后,蓂馀一葉秋。玄陰迎落日,涼魄盡殘鉤。
半夜灰移琯,明朝帝御裘。潘安過今夕,休詠賦中愁。
5、《泊舟盱眙》
(唐)韋建
泊舟淮水次,霜降夕流清。夜久潮侵岸,天寒月近城。
平沙依雁宿,候館聽雞鳴。鄉(xiāng)國云霄外,誰堪羈旅情。
6、《霜降夜》
【清代】 陳忠平
海氣凝成度鬢風,暗隨冷雨到簾櫳。
心花一瓣無端濕,夢底銷魂夢亦窮。
7、《南中霜降》
【明】王夫之
北候懷青女,南飆拂白蘋。墟煙深漠漠,江草故鱗鱗。
翠袖寒猶薄,黃華淚已新。炎洲無限橘,誰與寄湘津。
8、《迎霜降》
【明】何景明
烈風揚云旗,鼓角悲廣路。庭前玉樹枝,昨夜微霜度。
幽人躡葛屨,出戶履寒素。胡當戒堅冰,及此歲將暮。
霜降的形成
在寒冷季節(jié)的清晨,草葉上、土塊上常常會覆蓋著一層霜的結(jié)晶。霜是一種白色的冰晶,多形成于夜間。
少數(shù)情況下,在日落以前太陽斜照的時候也能開始形成。通常,日出后不久霜就融化了。但是在天氣嚴寒的時候或者在背陰的地方,霜也能終日不消。
南宋詩人呂本中在《南歌子·旅思》中寫道:“驛內(nèi)侵斜月,溪橋度晚霜。”陸游在《霜月》中寫有“枯草霜花白,寒窗月新影。說明寒霜出現(xiàn)于秋天晴朗的月夜。還有一點,霜只能在晴天形成哦,人說“濃霜猛太陽”就是這個道理。關(guān)于霜降,古人還寫了不少詩詞呢。
擁有了天晴這個條件,霜還不能由水汽凝成,還需要一個重要條件——低氣溫。
當物體表面溫度與附近空氣溫度形成一個溫度差,這時空氣中的水汽過于飽和,就會有多余的水汽被析出。在物體表面溫度低于0度時,這時析出的水汽便會在物體上凝為冰晶,霜就形成了。值得注意的是,霜的出現(xiàn)意味著當?shù)匾归g天氣寒冷并晴朗,地面輻射降溫比較強烈。
而這種情況一般出現(xiàn)在冷氣團籠罩的時候,所以霜出現(xiàn)后的幾天天氣往往比較晴好。中國民間有“霜重見晴天”的諺語,說的就是這個道理。
霜降節(jié)氣有什么特點
霜降的氣候特點是深秋景象明顯,冷空氣南下越來越頻繁,氣溫驟降,早晚天氣較冷、中午則比較熱,晝夜溫差大,秋燥明顯。霜降,是我國一年之中晝夜溫差最大的時節(jié)。
進入霜降節(jié)氣后,影響我國的冷空氣活動越來越頻繁,晝夜溫差迅速增大。尤其在江南、華南地區(qū),氣溫的起伏愈發(fā)明顯;而西北、東北的部分地區(qū)早已呈現(xiàn)出一派“寒風落葉”的初冬景象。
霜降節(jié)氣有哪三候
霜降節(jié)氣三候是:一候豺乃祭獸;二候草木黃落;三候蜇蟲咸俯。意思是說此時豺這類動物開始捕獲獵物過冬;樹葉都枯黃掉落;冬眠的動物也藏在洞中不動不食進入冬眠狀態(tài)中。
霜降節(jié)氣的由來
由于“霜”是天冷、晝夜溫差變化大的表現(xiàn),故以“霜降”命名這個表示“氣溫驟降、晝夜溫差大”的節(jié)令。霜降是秋季的最后一個節(jié)氣,是秋季到冬季的過渡。現(xiàn)行的“二十四節(jié)氣”采用的是“定氣法”劃分,當太陽黃經(jīng)達210度是霜降節(jié)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