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至日時間在哪一天
冬至是我國的傳統節日之一,同時冬至也是二十四節氣之一,那么2023年冬至日時間在哪一天呢?下面是小編給大家整理的2023年冬至日時間在哪一天,歡迎大家來閱讀。
2023年冬至日時間在哪一天
2023年12月22日11點27分09秒冬至節氣,冬至基本上是在每年12月21日-22日左右,俗稱冬節、長至節、亞歲等。冬至是中國農歷中一個重要的節氣,也是中華民族的一個傳統節日。古時有“冬至一陽生”的說法,就是說從冬至這天開始,陽氣慢慢開始回升。
冬至三候解釋
一候水始冰
在北方,強冷空氣陣營極強,經常南侵,產生大風降溫還伴有雨雪天氣寒流。一般地,冬至一過,在我國就漸漸進到嚴寒季節。而這時,在北方,水一般已經能夠結成冰了。記憶里,無數冬日的早晨,凝固在工程及其綠色植物里的露珠像魔術表演一樣變成了各種各樣外形的冰棱、冰碴,全透明晶瑩,頗有趣味;而睡覺之前,孩童們最喜歡在院子里放入一桶凈化水,待早晨起床,拿出那清亮的冰塊兒盤玩。也有不諳世事、頑皮的孩童將冰袋放進口中,咬得“嘎嘣”直響。在冬日,小小冰塊兒為孩子們產生無限大快樂和開心。
二候地始凍
冰凍三尺,非一日之寒。冬至之際,就是冷凍之始。這時,北方豐收早就完畢,開闊的原野上,裸露出一片片紅白的土地資源。一場雨出來,通過霜降,土壤的表面常常會出現一層薄冰,腳踩上去,“嘎吱”直響??刹灰】戳四呛鼙〉谋?,它們都是在包囊并守護著土壤。由于土地資源是民生之本,有了這個,大家才可以辛勤耕耘,才會糧種,有飯吃。所以被冷凍的每一寸土地都是在以它本身的形式勸誡大家:地凍將息,如同人之將省,以貼近生活而博采眾長也。
三候“雉入大水為蜃”
雉就是指野山雞一類的大雕,蜃為大蛤。冬至后,野山雞一類的大雕便不常見了,而海邊卻能夠看見機殼與野山雞線條、色調相近的大蛤。因此,古代人覺得冬至后雉便成為大蛤了。這個說法充斥著想像且富有戲劇化。古時候,因為高新科技比較落后,大家只有憑想象力和猜想來描述自然界中的諸多狀況。實際上,冬來,冬候鳥北遷,降水降低,海面與江河的水位線可能就相對應減低,因此,大家便經常還可以在外露的海灘上看到大蛤了。
冬至是什么季節:冬季
冬至是冬季的六個節氣中的第四個,這六個分別是立冬、小雪、大雪、冬至、小寒和大寒。立冬是指冬天到來的意思。按照科學的說法,冬至是北半球全年中白天最短、黑夜最長的一天,過了冬至,白天就會一天天變長,黑夜會慢慢變短。而我國古代的說法是:陰極之至,陽氣始生,日南至,日短之至,日影長之至,故曰“冬至”。冬至過后,各地氣候都進入一個最寒冷的階段。
冬至養生注意事項
一、生活起居
冬至養生第一步就是體現在生活起居上。我們應該要早睡晚起,等待陽光出現后再出來活動為宜。同時,也要穿好貼身保暖衣物,以抵御寒氣侵襲。另,若是在冬至時節前后能睡好午覺,在養生中具有重要作用,既能保養神氣,也能勞逸結合,達到養生的目的。
二、飲食調養
“藥補不如食補”這句話說的就是養生中的飲食功效。而若在冬至時節能選擇美味的、補益的食物進行滋補,那豈不美哉?那么美味、補益的食物有哪些呢?養生專家則建議,首選溫補類食物。如羊肉、雞肉、牛肉、鯽魚等,均是冬至適宜食物。這些食物能給我們人體補充維生素和無機鹽,并對腎起到合理調養作用。
三、保持室內通風順暢
冬至氣候寒冷,氣溫低下,不少人為了防寒保暖,在家的時候習慣緊閉窗戶,這種做法是不科學的行為。若長時間待在不通風的室內,室內的二氧化碳就會急劇增加。在加上汗水的分解產物,消化道排除不良氣體等,將會導致室內空氣質量大大下降,從而會使人在這樣環境中出現頭暈、食欲不振等現象,不利于人體養生。因此,冬至應該盡量開窗換氣,保證室內擁有一定量的新鮮氧氣。
四、增苦少咸
冬至人體的腎功能是偏旺的,為了防止腎水過旺,建議大家多吃些苦味的食物,少吃咸味食品。因為多吃咸味食品,腎氣就會更旺,從而會給人體心臟帶來傷害,使心臟力量減弱,不利于人體保健。冬至常用的食物建議如下:豬肝、羊肝、大頭菜、萵苣、核桃、芝麻、橘子、燕麥、薯類及各種豆類產品。
冬至和立冬哪個是冬天的開始
立冬代表冬天的開始,冬至代表著數九的開始。
在《月令七十二候集解》中對立冬的解釋為:立,建始也;冬,終也,萬物收藏也,立冬則表示冬季開始,萬物收藏,意味著秋季作物全部收曬完畢,收藏入庫,動物也已藏起來準備冬眠,正式開始進入冬天。
另外我國傳統季節的劃分方法是以二十四節氣中的“四立”作為四季的始點,立冬與立春、立夏、立秋合稱“四立”,是季節類節氣,因此立冬才表示進入冬季,并非是冬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