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陽節有什么風俗傳統
重陽節的源頭,可追溯到上古時期。相傳重陽為元帝得道之辰。重陽節有什么風俗傳統?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重陽節風俗傳統,僅供參考,喜歡可以收藏分享一下喲!
重陽節有什么風俗傳統
1、登高:重陽節又叫登高節,遠古時古人對山岳的崇拜,形成“登山祈福”習俗。登高所到之處大抵分為登高山、登高樓、抑或是登高臺。
2、享宴祈壽:重陽節這天有享宴祈壽的習俗,寄托著人們對老人健康長壽的祝福,重陽享宴祈壽習俗古代在各地流傳甚廣,擺敬老宴、飲宴祈壽風俗仍在我國南方一些地方流行。
3、祭祖:重陽節是中國傳統四大祭祖節日之一,古代民間素有祭祖祈福的傳統。無論是祭祖活動還是登高遠望,其最根本的作用是增強人們文化認同感,加強家族和社會的凝聚力。
4、吃重陽糕:重陽糕又稱花糕、菊糕、五色糕,制無定法,較為隨意。九月九日天明時,以片糕搭兒女頭額,口中念念有詞,祝愿子女百事俱高。重陽糕要作成九層,像座寶塔,上面還做成兩只小羊,以符合重陽(羊)之義。
5、賞菊:重陽有賞菊花的風俗,重陽節是一年中的金秋時節,菊花盛開,所以又稱菊花節。賞菊習俗源于菊文化。菊本是天然花卉,因其花色五彩繽紛且傲霜怒放而形成賞菊贊菊的菊文化。在中國古俗中,菊花象征長壽,為文人們贊美作凌霜不屈的象征。
6、飲菊花酒:重陽佳節飲菊花酒,是中國的傳統習俗。菊花酒,在古代被看作是重陽必飲、祛災祈福的“吉祥酒”。菊花酒是藥酒,味道微微有一點苦,飲后可使人明目醒腦,而且具有祛災祈福的吉祥寓意。
7、佩茱萸:古代還風行九九插茱萸的習俗,所以又叫做茱萸節 。茱萸是一種可以做中藥的果實。古人認為在重陽節這一天登山插茱萸可以驅蟲去濕、逐風邪。于是便把茱萸佩戴在手臂上或磨碎放在香袋里,還有插在頭上的。大多是婦女、兒童佩戴,有些地方男子也佩戴。
8、曬秋:重陽節曬秋是一種典型的農俗現象,在湖南、廣西、安徽、江西等生活在山區的村民,由于地勢復雜,村莊平地極少,只好利用房前屋后及自家窗臺屋頂架曬、掛曬農作物,久而久之就演變成一種傳統農俗現象。這種村民晾曬農作物的特殊生活方式和場景,逐步成了畫家、攝影家追逐創造的素材,并塑造出詩意般的“曬秋”稱呼。
9、放紙鳶:放紙鳶是南方過重陽節的主要習俗之一。民間過重陽節是以放紙鳶為主要特征的。人們為何要在重陽時放風箏,除了重陽天高云淡,風輕日明,紙鳶可輕松乘風而上的氣候原因外,還有些介于巫蓍之間的說法。傳說,重陽時放紙鳶是為了“放晦氣”,紙鳶飛得越高越遠,則晦氣也隨之高飛遠離,更有甚者,還要專門將線弄斷,讓風箏消失于云天之外。另有一種則說重陽放紙鳶是“放吉祥”、“放福氣”,紙鳶飛得越好,則福氣越濃,放紙鳶者不僅不能弄斷絲線,還要千方百計保護之,因為若是絲線斷了,則“吉祥”、“福氣”也隨之飄向遠方。
重陽節的起源
九九重陽,早在春秋戰國時的《楚詞》中已提到了。屈原的《遠游》里寫道:“集重陽入帝宮兮,造旬始而觀清都”。這里的“重陽”是指天,還不是指節日。三國時魏文帝曹丕《九日與鐘繇書》中,則已明確寫出重陽的飲宴了:“歲往月來,忽復九月九日。九為陽數,而日月并應,俗嘉其名,以為宜于長久,故以享宴高會。”
晉代文人陶淵明在《九日閑居》詩序文中說:“余閑居,愛重九之名。秋菊盈園,而持醪靡由,空服九華,寄懷于言”。這里同時提到菊花和酒。大概在魏晉時期,重陽日已有了飲酒、賞菊的做法。到了唐代重陽被正式定為民間的節日。
到明代,九月重陽,皇宮上下要一起吃花糕以慶賀,皇帝要親自到萬歲山
重陽節有哪些美食
重陽糕
重陽糕是重陽節的主要吃食之一,我國南北方此食俗均十分盛勝。北方以面粉制糕為多,南方以糯米粉制糕為多。
重陽饃
用白面蒸成圓塔形的模,模上插茱英、艾草葉等花草。這天家家戶戶要登高野游,這種白面蒸制的重陽摸既耐饑,又便于攜帶。重陽模多為我國西北地區重陽節的吃食。
糍粑重陽糕
糍粑糕多為我國西南地區的重陽節吃食。這天家家戶戶用糯米制糍粑,親友間互相請吃撇把,喝米酒,有“共慶豐收”之意。民謠云:“九月九,喝辣酒,吃核把,慶豐收。”因此,西南地區又稱重陽節為糍粑節。
菊花酒
重陽節家家戶戶均爭飲菊花酒。菊花酒在每年九月菊花盛開之時釀制,但當年釀制不能當年飲用,需待一至二年后,釀成菊花露汁。
菊花湯
重陽節還有飲菊花湯的食俗,謂能祛疾。將新鮮菊花采摘洗凈,放入陶器或瓷器的炊具內(不可用鐵器),先用大火煮沸,再轉入文火慢慢熬制。飲用時略加冰糖或蜂蜜,對人體有益。這天,小孩因不善飲菊花酒,故大多飲菊花湯。舊時,許多家長還用菊花湯的湯汁和花渣替小孩洗澡,認為菊花水沐浴可除膚疾。
菊花菜
金秋九月正是菊花盛開的季節,我們除了能欣賞秋菊的“秀色”,及其不隨流俗的高風亮節以外,還可一飽口福,品嘗“秀色”的特殊風味以及利用其保健強身的價值,“酒能祛百病,菊解制頹令。”所謂制頹令,便是預防早衰、防治老年病的意思。
九月九重陽節代表什么
九月九重陽節是敬老、敬祖以及感恩。九月九重陽節最早出自《易經》,古人認為這一天是值得紀念的日子,所以在很久之前就有過重陽節的習慣,在重陽節還有登高祈福、插茱萸以及拜祖祭祖等習俗,除此之外,這一天還是家人團聚的日子。
重陽節選在陰歷九月初九,寓意久久的意思,很多人把它賦予了長壽的意思,這一天也就被稱為 “老人節”,代表了小輩對老一輩的祝福和孝敬。孝道為首是我國的優良傳統,所以重陽節里要孝敬長輩。
由上面講到的祭祖和敬老孝敬可以推測到重陽節還有一層感恩的意思。感恩是人的基本準則,只要心懷感恩,生活才會變得美好。古時候以二四六八十為陰數,一三五七九為陽數,九為陽數最大的一個數字,兩個九九想重疊,寓意重九,這也是九九重陽節日期的來歷。
重陽節別稱
重陽節又叫:登高節、賞菊節、茱萸節、老人節、重九節、曬秋節、菊花節、踏秋節、女兒節等。
重陽節,是中國傳統節日,節期為每年農歷九月初九。古時民間在重陽節有登高祈福、秋游賞菊、佩插茱萸、拜神祭祖及飲宴祈壽等習俗。傳承至今,又添加了敬老等內涵,于重陽之日享宴高會,感恩敬老。登高賞秋與感恩敬老是當今重陽節日活動的兩大重要主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