寒露是什么意思呢
寒露以后,北方冷空氣已有一定勢力,中國大部分地區在冷高壓控制之下,雨季結束。寒露是什么意思呢?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寒露意思,僅供參考,喜歡可以收藏分享一下喲!
寒露是什么意思
寒露字面意思:“寒”就是寒冷,“露”則表示了近地面層水汽凝結成露水的現象。從氣象角度來看,寒露節氣和白露、霜降這兩個節氣一樣,所表示的熱量變化意義比它的水分變化意義更為明顯,它更多地體現了一種氣溫轉變,季節轉換的進程。寒露時節,南嶺及以北的地區已經進入秋季,而東北和西北地區則即將進入冬季。
寒露介紹
寒露,是二十四節氣中的第17個節氣,從10月8日或9日開始到23日或24日結束。寒露節氣時,太陽的直射點已經離開了赤道,地面所接收的太陽熱量比夏季顯著減少,氣溫明顯下降。全國大部分地區,甚至華南都會受到冷空氣的影響。
寒露氣溫變化
從寒露到它后面的節氣霜降雖然只有短短的15天,但卻是一年中氣溫降得比較快的一段時間,若是一場冷空氣過后,日平均溫度下降8℃、10℃很常見。因此這個時節是我國許多地區氣候變化的一個轉折點。
寒露農諺
吃了寒露飯,單衣漢少見。
寒露時節人人忙,種麥摘花打豆場。
寒露到霜降,種麥就慌張。
秋分早,霜降遲,寒露種麥正當時。
寒露到霜降,種麥日夜忙。
要得苗兒壯,寒露到霜降,夏至兩邊豆,重陽兩邊麥。
白露谷,寒露豆。寒露收豆,花生收在秋分后。
豆子寒露使鐮鉤,地瓜待到霜降收。
豆子寒露動鐮鉤,騎著霜降收芋頭。
寒露到,割晚稻;霜降到,割糯稻。
棉怕八月連陰雨,稻怕寒露一朝霜。
寒露前,六七天,催熟劑,快噴棉。
寒露不摘煙,霜打莫怨天。
寒露不刨蔥,必定心里空。
寒露有雨,以后多雨。
寒露若逢天下雨,正月二月雨水多。
寒露少雨水,春季多大水。
寒露習俗
1、登高習俗
寒露登高寒露,露水增多,且氣溫更低。此時中國有些地區會出現霜凍,北方已呈深秋景象,白云紅葉,偶見早霜,南方也秋意漸濃,蟬噤荷殘。北京人登高習俗更盛,景山公園、八大處、香山等都是登高的好地方。
2、農事習俗
寒露時天氣對秋收十分有利,農諺有:黃煙花生也該收,起捕成魚采藕芡。大豆收割寒露天,石榴山楂摘下來。寒露蜜桃屬北方晚熟桃品種,成熟期在寒露前后,故名“寒露蜜桃”。
3、飲食習俗
自古秋為金秋也,肺在五行中屬金,故肺氣與金秋之氣相應,“金秋之時,燥氣當令”,此時燥邪之氣易侵犯人體而耗傷肺之陰精,如果調養不當,人體會出現咽干、鼻燥、皮膚干燥等一系列的秋燥癥狀。所以暮秋時節的飲食調養應以滋陰潤燥(肺)為宜。古人云:“秋之燥,宜食麻以潤燥。”
4、胃寒少食蟹
古人云:“秋之燥,宜食麻以潤燥。” 暮秋時節的飲食調養應以養陰防燥、潤肺益胃為宜,應多食用芝麻、糯米、粳米、蜂蜜、乳制品等柔潤食物,或可采用傳統中藥,如沙參、麥冬、太子參等泡茶或煮粥食用;同時增加雞、鴨、牛肉、豬肝、魚、蝦、大棗、山藥等以增加體質。少食辛辣之品,如辣椒、生姜、蔥、蒜類。
寒露時節亦是上海人最愛吃的大閘蟹的盛產期,大閘蟹屬寒涼之品,胃寒之人應少食,食用時應當注意,最好配合生姜或紫蘇,一來可以驅寒溫胃,二來還可去除蟹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