治理洪澇災害的主要措施
廣大的農民們、叔叔、阿姨們,讓我們吸取他們遇上的山洪的教訓吧,警告吧,加強提高防水堤的工作,才是正確的抗洪方法,有效的措施!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治理洪澇災害的主要措施,歡迎學習,大家一起來看看吧!
治理洪澇災害的主要措施
洪澇災害是氣象災害的一種,是由于連續暴雨等氣象因素引起的。洪澇災害往往會造成農田被沖毀淹沒,使農作物減產甚至絕收,農產品加工業、輕工業等缺乏原料或原料成本提高。還會造成交通、通訊中斷,使信息、運輸閉塞或延誤,大量產品積壓變質。
對人類賴以生存的環境造成極大破壞,對水環境也會造成嚴重的污染。防治洪澇災害的措施有:在河流中上游地區恢復植被,起到保持水土、調峰的作用,削減洪峰。在河流中下游疏浚河道,修筑堤壩、水庫等水利設施,在城市低洼處完善排澇設施。
加強天氣的監測,對強降雨天氣提前預報,建立預警機制。人類要保護大自然的生態環境,不亂砍亂伐,減少洪澇災害發生的可能性。
山洪易發地區的宅基地選擇
1、宅基地應盡量避免高山陡坡,或切坡建房不加防護,否則很容易受山洪災害毀壞。
2、宅基地應該高出歷史洪水線。歷史洪水線就是歷史上發生在某河段最大歷史洪水淹沒過的至高點而連得水位線。
3、溪河出口兩岸、雙河口的交叉處及河道拐彎的彎道處,均易受洪水直接沖刷,不宜建房。
4、橋梁兩頭不宜建房。山洪暴發時常攜帶大量柴草樹木,在通過橋梁拱涵時容易受阻,洪水壅漲,造成橋梁或橋頭沖毀。
5、宅基地選擇應盡量遠離河道,特別不要填河建房。
預防山洪災害的主要措施
1、監測預警:監測預警系統建設主要包括水雨情監測(雨量站、水位站、視頻站)、監測預警平臺、預警系統等。通過監測站點的建立,實現水雨情信息自動采集;通過監測預警平臺的建設,實現各類決策支撐數據快速匯集處理;通過預警設備的發放,實現及時有效通知受威脅群眾轉移。
2、群測群防:群測群防是指山洪災害易發區的縣(市、區)、鎮(鄉)兩級人民政府和村(居)民委員會,組織轄區內企、事業單位和廣大人民群眾,在水利、防汛主管部門和相關專業技術單位的指導下,通過防御組織建立、責任制落實、預案編制、防災知識宣傳、避險技能培訓、避災措施演練等手段,實現對山洪災害的提前預防、及時監測、快速預警和有效避讓的一種主動防災減災體系。
山洪的會帶來什么災害呢
1、山洪災害是指由山洪暴發給人們帶來的危害,包括溪河洪水泛濫及伴隨發生的泥石流、山體滑坡等造成的人員傷亡、財產損失、基礎設施毀壞及環境資源破壞等。
2、山洪具有突發性,水量集中流速大、沖刷破壞力強,水流中挾帶泥沙甚至石塊等,常造成局部性洪災,一般分為暴雨山洪、融雪山洪、冰川山洪等。通過提高防洪標準、調整人類活動方式、增強山區群眾防災避災意識,可以達到減少山洪災害發生頻率或減輕其危害的目的。
3、山洪急救:暴雨也可能會導致山洪爆發,如果出現暴雨天氣時你正在山區,發生山洪時這種情況下應注意以下幾點。
(1)保持冷靜,盡快向上或較高地方轉移。
(2)不要沿著行洪道方向跑,而要向兩側快速躲避。
(3)千萬不要輕易涉水過河。
(4)如被山洪困在山中,應及時與當地有關部門取得聯系,或發出求救信號,尋求救援。
山洪的水是從哪兒來的
山洪暴發的水是降雨來的,暴雨引起的山洪最為常見。龍槽溝是典型的山溪溝,具備落差大、集雨面積大、形成洪水后流速快的特點,山溪的水位10秒鐘內可上漲50厘米,不適合親水休閑。
事發當天,彭州市龍門山鎮轄區有對流云團生成,同時在龍槽溝發生短時突然性降雨。戲水群眾所在的下游,現場雖然并無降雨,但大量雨水形成的山洪在頃刻間傾瀉而下。
龍槽溝屬于未開發景區,是一條天然的泄洪河道,無任何旅游設施配套,環境承載能力有限。 為防止游客私自下河灘踩水、嬉戲,龍門山鎮在溝內沿河區域增設圍欄與安全警示牌,提醒游客不要進入河灘,謹防山洪等地質災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