洪澇災害頻繁發生的原因
英雄的人民與戰士眾志成城,并肩作戰,用他們博大的'愛激勵抗洪英雄奮力拼搏,顯示了我們偉大民族巨大的凝聚力。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洪澇災害頻繁發生的原因,歡迎學習,大家一起來看看吧!
洪澇災害頻繁發生的原因
1、土壤與地質情況。當地的土層質地粘重,通透性差,垂直下滲弱,土壤有機質含量高且蓄水量多。
2、地貌特征。當所處的地域存在低山丘陵區地表起伏、溝谷縱橫、地形復雜、排水遲緩等情況,受洪水頂托倒灌影響,使內水無法排除。
3、氣候原因。因水資源時空分布不均勻,造成短歷時高強度暴雨或受北上臺風影響而形成的長時間連續降水。
4、人類活動的密集情況。一些地區因人類過分集中,人們為了生活而不惜嚴重破壞生態環境。
5、防洪工程不達標。由于一些防洪工程年久失修,當河水泛濫時,不能有效的及時排除內水。
山洪來了在河溝里怎么逃生
?如果已被洪水包圍: 要設法盡快與消防、公安等救援部門取得聯系,報告自己的方位和險情。
? 如果洪水繼續上漲: 暫避的地方難以自保,要充分利用現有的器材或門板、木床、大塊泡沫等能漂浮的材料逃生。
?如果已被卷入洪水中: 一定要盡可能抓住固定的或能漂浮的東西,尋求機會逃生。發現高壓線鐵塔傾斜或者電線桿斷頭垂下時,一定要迅速遠避,防止觸電。
山洪溝治理包括哪些內容
為提高廟下溪山洪溝的行洪抗沖能力,減少人員傷亡和財產損失,自7月20日以來,龍游縣相關部門開工實施了廟下溪重點山洪溝防洪治理項目建設,該項目總投資1088.26萬元,計劃工期7個月。
“為推進項目進度和保障工程質量,我縣部門聯動、多措并舉,著力抓好安全監督與工程質量等方面的工作。”項目建設相關負責人介紹,工程開工前,縣里按照建設單位的質量監督申請,成立了由質監站站長、高級.工程師等組成的質量與安全監督組,督促各參建單位嚴格按照各項質量與安全管理活動的有關要求建設高質量的民生工程。質量與安全監督組成員多次前往施工現場巡查,開展專業化質監活動。7月29日,該組赴左岸0+934景觀節點等位置查看現場施工情況后,于8月3日再赴左岸0+934景觀節點等位置查看現場施工情況,發現有影響施工的電線桿未及時遷移,立刻對接,及時解決,確保項目順利推進。
山洪爆發是因為什么原因
山洪爆發的原因是地形條件、森林覆蓋條件、水源條件。一般形成山洪泥石流的地形特征是中高山區,相對高差大,河谷坡度陡峻。山洪是指山區溪溝中發生的暴漲洪水。山洪具有突發性,水量集中流速大、沖刷破壞力強,水流中挾帶泥沙甚至石塊等,常造成局部性洪災,一般分為暴雨山洪、融雪山洪、冰川山洪等。通過提高防洪標準、調整人類活動方式、增強山區群眾防災避災意識,可以達到減少山洪災害發生頻率或減輕其危害的目的。在山洪防治規劃中,近期宜以工程措施和非工程措施相結合為主,遠期以植物措施為主。
什么叫山洪溝
山洪災害易發地區的地形往往是高山、陡坡、深谷,河床縱比降大,流域形狀便于水流匯集。專家提醒,山洪特點是流速大、過程短,危害性和破壞力非常強。
山洪是哪里來的水
1、山洪暴發的水是連續降水引起的,降水匯聚在一起,使山區溪溝中發生的暴漲洪水,容易造成災害。山洪是山丘區特殊的洪水。洪水歷時一般幾十分鐘到1-2個小時。
2、形成的主要條件有以下幾個方面:(1)地形條件:一般形成山洪的地形特征是山體相對高差大,河谷坡度陡峻。表層為植皮覆蓋有較厚的土體,土體下面為中深斷裂及其派生級斷裂切割的破碎巖石層。(2)森林覆蓋條件:大范圍樹林、毛竹覆蓋,汛期時,當暖濕空氣攜帶大量水汽達到林區上空是,與林區溫度偏低、相對濕度偏大的冷空氣交鋒,易造成大的局部降水。(3)水源條件:水體既是山洪的組成部分,又是激發因素,主要來自降雨。
3、降雨激發山洪的現象,一是前期降雨和一次連續降雨共同作用。二是前期降雨和最大一小時降雨量起主導激發作用。山頂土體含水量飽和,土體下面的巖層裂隙中的壓力水體的壓力劇增。當遇暴雨,能量迅速累積;致使原有土體平衡破壞,土體和巖層裂隙中的壓力水體沖破表面覆蓋層,瞬間從山體中上部傾瀉而下,造成山洪和泥石流。 暖濕氣流遇山體阻擋,產生曖濕氣流上升運動,在山頂和迎風坡形成冷暖鋒面產生雷暴雨。由于山體的中上部伸入云層,地面還是十分悶熱,山雨欲來風滿樓時,山體的中上部早已處于兩層之中。所以往往地面降雨不久。山洪就暴發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