菌子什么季節長出來
過了兩天,奇跡又出現了:中間的菌菇包也如雨后春筍般冒了出來。原來是粉色的平菇也迫不及待地來和我見面了。接著下來的幾天,灰平菇和粉平菇便爭先恐后地瘋長起!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菌子什么季節長出來,歡迎學習,大家一起來看看吧!
菌子什么季節長出來
1、南方的話在春天雨季,潮濕的時候,野生的蘑菇比較多,特別是雨后。 要種植蘑菇首先要了解蘑菇的特性一、溫度:蘑菇不同的品種、發育階段、栽培條件對溫度的要求有所不同。
2、菌絲體適應在攝氏5—32度生長,最適宜溫度是攝氏22—24度。子實體適應在攝氏7—25度生長,最適宜溫度是攝氏12—16度。從菇蕾形成到子實體成熟,溫度漸降為好。孢子適宜攝氏23—25度萌發。
雞樅菌種植栽培技術與配料
1、栽培季節的安排
以春季栽培為益,在蜀南竹海地區3-4月份氣溫在12-18℃,是雞樅菌菌絲體生長最適宜溫度范圍,此時制袋接種,不許加溫,成功率高,待40-50天菌絲長滿袋,氣溫回升可埋入土中,很快就能長出第一批子實體,并可延續采收到當年的9-10月份。
2、栽培袋的制作
培養料與原種,栽培種的培養基配方同。采用17厘米×35厘米×0.05厘米的聚乙烯塑料袋裝料,套頸圈加棉塞或打洞貼膠布等方式封口。滅菌后待料溫降至25℃時接種,每瓶原種接20-30袋,加大接種量可以促進菌絲生長,減少污染率。接種好的菌袋,置潔凈,黑暗的培養室內培養,溫度控制在16-20℃,經40-50天的培養,菌絲可長滿袋。繼續培養,袋壁上會出現許多珊瑚狀瘤點,說明菌絲已達到生理成熟,在4-6月份即可埋袋栽培。
3、栽培場地的選擇
栽培場地宜選南北朝向,地勢平坦,土壤肥沃,酸性的菜園地或房前屋后的空閑地,先整成寬40-100厘米,長視場地而異,深15厘米的凹畦。根據雞樅菌喜酸性環境和對殺菌劑如多菌靈,托布津不敏感的特性,不宜與栽培其他食用菌那樣在畦底撒石灰粉,卻可撒食糧的多菌靈或托布津,畦周圍開好排水溝。
4、栽培方式
將已達到生理成熟的菌袋,脫去塑料薄膜,整齊地排入畦內,覆20厘米經太陽曝曬過的菜園土或林地肥土(以不板結為佳)使畦地高出地面15厘米成凸畦,畦面蓋上廢報紙或竹葉,松針等,以保濕遮陽。
5、管理
脫袋覆土后的管理工作主要的保濕,控溫和防治病蟲害。雞樅菌出菇季節在6-10月份,氣溫高,空氣相對濕度低,因此,降溫,保濕是管理的關鍵,必須搭建蔭棚,棚高距畦面17-34厘米,可以遮陽降溫,保濕;向栽培場地及其四周噴水,可以拉大晝夜溫差的刺激。
6、采收
當雞樅菌的菌蓋,將要伸直尚未開裂時,即可采收。采收時用手握住菌柄基部,用小刀沿膨大的柄下部切斷,向上拔起即可,細長的假根可留于土中。
7、總的來說,雞樅菌種植技術還是很簡單的,只要配好培養基,做好消毒殺菌工作,控制好濕度、溫度等條件就可長出菌絲了,最后做好水分、溫度的管理就長出雞樅了。
人工種植雞樅菌多少錢一斤
一、雞樅菌大概多少錢一斤
1、雞樅菌的鮮品和干貨價格不同,干貨價格更高,新鮮野生雞樅的價格是40-50元一斤,人工栽培的新鮮野生雞樅的價格是20-30元一斤,干雞樅的價格一斤在100-200元左右。
2、另外,5-11月是雞樅菌的上市時間,從價格波動上來看,7-8月雨水豐富,菌群大量出現,市場價格會有所下降,而5-6月、9-11月供應減少,價格會高一些。
3、雞樅菌的品種不同,價格也不同。白雞樅菌最便宜,黃雞樅菌80元左右,黑雞樅菌一斤上百元。
二、雞樅菌能不能人工種植
1、雞樅可以人工種植。但是,并非所有的品種都可以人工種植,只有部分種類如黑皮雞樅可以人工種植。
2、雞樅樹菌以春季栽培為益,蜀南竹海地區3-4月氣溫為12-18℃,是雞樅樹菌絲生長最適宜的溫度范圍,此時制袋接種,不許加溫,成功率高,等40-50天菌絲滿袋,氣溫恢復后埋入土中,很快就可以生長出第一批子實體,并可延續采收到當年的9-10月份。
3、雞樅菌種植場所應選擇南北朝向、地形平坦、土壤肥沃、酸性菜園地和房屋前后空閑地,先整成寬40-100厘米,長視場所不同,深15厘米凹畦。根據雞樅菌喜酸性環境和對殺菌劑如多菌靈,托布津不敏感的特性,不宜與栽培其他食用菌那樣在畦底撒石灰粉,卻可撒適量的多菌靈或托布津,畦周圍開好排水溝。
食用菌保健品哪個牌子最好
普洱菌王
康恩貝
衛康
麗珍源
正虹醫藥
從品牌優劣方面來看,普洱菌王憑借其國內領先的生產工藝和完善的質量管理體系,備受消費者信賴和喜愛。康恩貝則因其強大的研發團隊和嚴格的質量把關,成為了市場上備受追捧的品牌。衛康則以優質的原材料、科學的配方和嚴格的質量控制見長。麗珍源則因其獨特的生產技術和鮮美口感而倍受消費者推崇。正虹醫藥憑借其強大的科學研究能力和高品質的產品,也得到了不少消費者的認可。
需要注意的是,不同品牌的保健品功效和適用人群不盡相同,消費者在選擇時需根據自身需求進行合理搭配。
東北蘑菇種類大全
1、榛蘑:東北最為出名的野生蘑菇之一,多生于灌木之中,或柞樹林中。鮮品和干品都可食用,有人大量收購。一般晾干后保存,水發后燉雞。小雞燉榛蘑為東北八大燉之一,味道鮮美,風味獨具。
2、大腿蘑:也稱粗腿蘑,學名美味牛肝菌。多生于朝陽山坡上,個體為東北野生食用菌類的“大哥大”,大型的傘蓋直徑足有20厘米、厚度足有5厘米。傘蓋內側菌褶為海綿狀,菌柄粗壯、較硬,切開里面呈疏松狀。
3、白香菇:野生香菇之一,俗稱為白花臉。多生長在低濕灌木林中腐葉上,或成堆,或成線分布。通體白色,菌褶細密,有濃郁的氣味。應采集后晾干備食。一般和肉類燉食,味道特別香,口感特別好。
4、雞油蘑:傘蓋杏黃色,菌桿白色,手感細膩,似凝固的雞油,故此得名。一般生長在山坡上的砂石褶皺間。最好是食用鮮品,焯過后,與禽類肉塊一起燉,味道美不勝收。干品不好燉爛,口感較柴,但越嚼越香。
5、雞蛋黃蘑:又稱黃羅傘、黃鵝蛋菌,學名橙蓋鵝膏菌。據說凱撒大帝最喜歡吃這種蘑菇,所以又稱凱撒大帝蘑。是東北野生最為美麗迷人的菌類,艷美得讓人不忍采集。生長在喬木或灌木(不十分密)林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