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預防中暑的飲食
2023預防中暑的飲食都有哪些?中暑是指在溫度或濕度較高、不透風的環境下,因體溫調節中樞功能障礙或汗腺功能衰竭,以及水、電解質丟失過多,從而發生的以中樞神經和心血管功能障礙為主要表現的急性疾病。下面是小編為大家帶來的2023預防中暑的飲食大全,希望大家能夠喜歡!
2023預防中暑的飲食
1.西瓜。含水分子80%;具有清熱生津的作用。除吃紅瓤外,青白色的皮肉也可以食用,做成涼拌菜,其清熱作用比紅瓤更強。
2.綠豆。可以清熱。單獨用綠豆煮湯即可,最好不加糖。清熱同時又要養胃,可用綠豆和大米一起煮。
3.茶水。茶葉含有大量的鉀,而鉀恰恰是人體所需的重要微量元素。夏季適量地補充鉀,可以使肌肉和神經正常地運行,不容易出現疲乏、無力的狀態。
4.陳醋。夏天汗液分泌多,許多人不由自主地大量飲水,此時胃液就會被沖淡,導致人食欲下降,無法吸收熱量,引發中暑。所以適當吃一些陳醋能增加胃液,促進食欲,還可以殺滅胃腸中的細菌。
如何科學的預防中暑?
中暑并不是一件很可怕的事情,只要做到及時處理,很快就會恢復。但是我們也要采取一定的措施來預防中暑的發生,比如高溫天氣外出時做好防曬措施,涂抹防曬、攜帶遮陽傘等。其次,最好攜帶一瓶水并及時補水。如果出現了中暑的情況,可以采取上述的四種措施,可以有效的緩解中暑帶來的不適。
中暑的定義概念有哪些?
中暑是指長時間暴露在高溫環境中,或在炎熱環境中進行體力活動引起機體體溫調節功能紊亂所導致的一組臨床癥候群,以高熱、皮膚干燥以及中樞神級系統癥狀為特征。按發病機理,中暑可分為四種類型,即熱射病、熱痙攣、日射病和熱衰竭。熱射病:是指在高溫環境中從事體力勞動的時間過長,身體產熱過多而散熱不足,導致體溫急劇升高。熱痙攣:多發生于大量出汗及口渴,飲水過多而鹽分補充不足導致血中氯化鈉濃度降低時,這類中暑發生時,肌肉會突然出現陣發性的痙攣疼痛。
中暑的原因有哪些?
1、氣候環境
首先,排在第一位的就是氣候環境因素,夏季是中暑高發季節,溫度和濕度都比較高的環境極易引發中暑,而且有的時候雖然溫度不高,但是濕度較高,并且通風情況很差的時候也容易引發中暑,因此夏季的時候盡量保持屋內通風,不要一直開著空調,沒有人的時候要關掉通風,另外夏季正午較熱的時候盡量不要出門,防止中暑。
2、自身原因
第二個原因就是自身身體素質太差,平時運動太少,很少在戶外活動,因此對環境的適應能力就會變差,耐熱能力減弱,身體抵抗力下降,再加上睡眠不好,夏季食欲不振,體力不支,則極容易引發中暑,另外老年人、體弱多病、肥胖的人也比較容易中暑,因此平時下午七八點左右,剛剛吃完飯,外面也比較涼爽的時候要多到戶外運動,提高身體素質,就可以抵御疾病,減少中暑的發生。
3、其他原因
其實饑餓、缺水、出汗多失鹽、衣服不透氣、衣物太過于緊身、糖尿病、汗腺缺乏、心血管疾病等原因都會導致中暑,總之當體內產熱大于散熱,體內熱量急劇升高,就會導致中暑,因此夏季應該隨時準備飲用水,多喝水,衣服盡量穿寬松透氣一些的棉質衣褲,有相關疾病的患者最好在中午少出門,盡量在早晚天氣比較涼爽的時候出門,防止中暑的發生。
緩解中暑的方法有哪些
1、離開高溫環境,在陰涼處休息
雖然天氣逐漸炎熱,但是很多人迫于生計,還必須在高溫環境下工作。這個時候做好防暑防曬措施,就顯得尤為重要。出現中暑后不要慌張,一定要先將人從炎熱的環境中轉移至陰涼處,避免長時間太陽直曬,對患者造成進一步的傷害。
緊接著盡量讓患者平躺下來,如果條件允許,可為患者換上一套干凈干爽的衣物,用扇子或者風扇在旁邊為其降溫。需要注意的是,不要讓過多人圍在患者身邊,保持通風透氣。
2、補充水分
中暑是人體體溫調節功能出現紊亂時的癥狀,這時體內的水分和鹽分通過汗液蒸發出來,患者也就處于缺鹽缺水的情況。這時候可以少量多次給患者喝一些含鹽的冷飲,及時補充患者缺失的體液。但是飲品的溫度不能過低,防止患者出現過激反應。
3、快速散熱,盡快讓患者恢復意識
如果患者出現意識上喪失的情況,一定要盡快讓患者恢復意識。其做法如下:先將患者移至人流較少的陰涼處,接著嘗試按壓合谷穴或人中穴,有條件者可以進行刮痧急救。總之應采用一切有可能的方法,讓患者在短時間內恢復意識。
4、嚴重者及時就醫
倘若中暑的情況非常嚴重,這時候一定要及時將患者送往醫院。在運往醫院的途中,可以用冷毛巾師傅在患者額頭或腋下的位置,再配合醫生進行治療,對緩解中暑癥狀會起到積極的作用。在送醫過程中患者不要有過重的心理負擔,心緒不穩也會影響物理降溫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