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級語文拓展課教案
語文是一門可以培養學生識字能力、理解能力和交際能力的學科,是進行其他學科學習的基礎。你知道七年級語文拓展課教案怎么寫嗎?今天小編在這給大家整理了一些七年級語文拓展課教案,我們一起來看看吧!
七年級語文拓展課教案1
教學目的:
1.了解作者,積累相關的語言知識。
2.學習本文的細節描寫,感受魯迅先生的非凡氣質。
教學時間:1課時
教學內容與步驟
情景激趣:
民國作家蕭紅,被魯迅稱之為“當今中國最有前途的女作家”,短暫而漂泊的一生留下近百萬字經典作品,終成大器未曾有負魯迅的期許。他們之間有師生之誼也有傳承之道;魯迅的欣賞、獎掖與扶持,蕭紅的早慧、勤勉與感恩,構筑成現代文學的一段感人佳話。
在一段較長的時間里,蕭紅成了魯迅先生家的常客,正因為如此,作者才能在《回憶魯迅先生》中以女性的細心,敏銳捕捉到了魯迅先生許多生活細節,既表現出魯迅超群的智慧、廣闊的胸襟,又表現出可親可敬的個性品質。
所有的人都承認,紀念魯迅先生的文章出自蕭紅之手,這是因為,她從平視的角度,用平實的文筆,毫不炫技地素描了魯迅。
今天我們學習課文,看看作者是如何通過生動細膩的細節來描寫魯迅先生的,我們從文中又會感到魯迅先生怎樣非凡的氣質。
探究生趣
第一步,泛讀課文。指導學生閱讀時,要求用著重號標出細節描寫,批注從這些細節描寫中感受到的魯迅先生的非凡氣質。
在閱讀過程中校正讀音,積累詞語:
明朗(míng lǎng):①光線充足;明亮。②明白;清晰。③光明磊落;樂觀,開朗。
輕捷(qīng jié):指動作輕快敏捷。
做客(zuò kè):指去別人家拜訪,或者在別人家留宿。
憂郁(yōu yù):憂傷郁結,憂慮煩悶。
心境(xīn jìng):心境又叫心情,佛教指清凈之心,心情,心緒。
嶄然(zhǎn rán):形容山勢高峻突兀等。
草率(cǎo shuài):形容粗糙簡略。
深惡痛絕(shēn wù tòng jué):惡:厭惡;痛:副詞,程度深;絕:極。指對某人或某事物極端厭惡痛恨。
工夫(gōng fū):指花費時間和精力后所獲得的某方面的造詣本領。
展讀(zhǎn dú):指閱讀。
解剖:(jiě pōu):在醫學或生物學研究中,用特制的刀、剪把人體或動植物體剖開。
變幻無常(biàn huàn wú cháng):形容事物任意變化;沒有一定的規則。
躊躇(chóu chú):猶豫不決,拿不定主意。
致命(zhì mìng):①傳達言辭、使命。②猶捐軀。③使喪命;使毀滅。
遭殃(zāo yāng):遭遇困難,遇到麻煩。
師生一起梳理課文基本內容:
作者寫了有關魯迅先生的哪些內容?
魯迅先生笑的特點
走路的特點
待人之道
飲食
與作者開玩笑
深惡痛絕寫字草率,但不怕花功夫展讀著每封由不同角落里投來的青年的信
魯迅先生對原稿與校稿不珍惜
夜里去看電影坐車時的謙讓
陪客人到深夜,必同客人一道吃些點心
魯迅先生備有兩種紙煙,一種價錢貴的,待人;一種便宜的,自己抽。
魯迅先生以翻一翻書的方式當作休息
魯迅先生花長時間陪客人
魯迅先生在深夜工作,直到人家都起來了才睡下。
待子之道
魯迅先生寄書的細致
魯迅先生生病了,但工作不止
第二步,精讀課文,理解細節描寫,感受非凡氣質。
指導學生精讀課文,選出自己認為寫得的細節加以賞析,然后在課堂上交流,說明自己從魯迅先生身上感受到了什么。
學生交流:
細節:魯迅先生笑的連煙卷都拿不住了,常常是笑的咳嗽起來。
分析:感受到了魯迅先生的真誠。
細節:一點鐘以后,送我(還有別的朋友)出來的是許先生,外邊下著的蒙蒙的小雨,弄堂里燈光全然滅掉了,魯迅先生囑咐許先生一定讓坐小汽車回去,并且一定囑咐許先生付錢。
分析:感受到了魯迅先生的待人的熱誠與周到。
細節:但他還是展讀著每封由不同角落里投來的青年的信,眼睛不濟時,便戴起眼鏡來看,常常看到夜里很深的時光。
分析:感受到了魯迅先生對待青年的赤誠之心,雖然深惡痛絕寫字草率,但不怕花功夫展讀著每封由不同角落里投來的青年的信。結合下文所寫的對自己原稿與校稿的不珍惜,更能感知其偉大。
細節:全樓都寂靜下去,窗外也一點聲音沒有了,魯迅先生站起來,坐到書桌邊,在那綠色的臺燈下開始寫文章了。許先生說雞鳴的時候,魯迅先生還是坐著,街上的汽車嘟嘟地叫起來了,魯迅先生還是坐著。
有時許先生醒了,看著玻璃窗白薩薩的了,燈光也不顯得怎么亮了,魯迅先生的背影不象夜里那樣高大。
魯迅先生的背影是灰黑色的,仍舊坐在那里。
分析:感受到魯迅先生工作的投入。
細節:從福建菜館叫的菜,有一碗魚做的丸子。海嬰一吃就說不新鮮,許先生不信,別的人也都不信。因為那丸子有的新鮮,有的不新鮮,別人吃到嘴里的恰好都是沒有改味的。
許先生又給海嬰一個,海嬰一吃,又不是好的,他又嚷嚷著。別人都不注意,魯迅先生把海嬰碟里的拿來嘗嘗,果然不是新鮮的。魯迅先生說:
“他說不新鮮,一定也有他的道理,不加以查看就抹殺是不對的。”
分析:感受到了魯迅先生即使是對待自己的孩子的意見也是十分尊重的。
細節:魯迅先生把書包好了,用細繩捆上,那包方方正正的,連一個角也不準歪一點或扁一點,而后拿著剪刀,把捆書的那繩頭都剪得整整齊齊。
分析:感受到了魯迅先生的為人,即便是小事,也做得非常的嚴肅認真。
第三步,選讀相關內容,個性解讀,讀寫結合。
一、個性解讀。
學法指導:指導學生根據自己的生活經歷、知識等對作品作個性解讀。
1.你對本文有哪些與眾不同的理解?
2.學了本文后你有哪些與眾不同的收獲?
二、讀寫結合。
學法指導:找出文中最主要的寫作手法,體現作者是如何表達的,有怎樣的表達效果?
1.你認為文中最主要的寫作手法是什么?作者是如何運用的?有怎樣的表達效果?對你的寫作有怎樣的借鑒作用?
2.以《回憶……》為題,寫一篇回憶性的文字,注意通過細節表現人物的不平凡之處。
總結固趣
本文抓住了魯迅先生作為普通人的一面來描寫,一改人們心目中“橫眉冷對千夫指”的形象,讓人覺得可親可敬。
作者以女性的細心,敏銳捕捉到了魯迅先生許多生活細節,既表現出魯迅超群的智慧、廣闊的胸襟,又表現出可親可敬的個性品質。
作者還注意通過對比手法表現魯迅先生平凡之處的不平凡。如對青年寫字草率深惡痛絕,但不怕花功夫展讀著每封由不同角落里投來的青年的信,對青年的信很珍惜,對自己寫的原稿與校稿不珍惜等。
作者也善于通過人物的評價表現魯迅先生的不平凡之處,如文中寫許先生說:“周先生的做人,真是我們學不了的。哪怕一點點小事。”這樣的評價有畫龍點睛之妙。
七年級語文拓展課教案2
教學目標:
[知識和能力]繼續培養學生閱讀淺顯文言文的能力,理解積累文言文詞匯。
[過程和方法]培養學生朗讀、翻譯及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能力。
[情感態度和價值觀]啟發學生學習古人的學習精神,通過不斷地努力學習來完善和充實自己。
教學重點:理解文章的內容和主旨。
教學難點:體會人物語言的情味。
教學課時:二課時
第一課時
教學過程:
一、創設情境,激情導入:聽三國演義主題曲
師:滾滾長江東逝水,浪花淘盡英雄。的確,亂世出英豪。三國,這樣一個特殊的歷史時期,涌現了一大批叱咤風云的英雄人物,曹操、劉備、孫權,三足鼎立,可謂水火不容。然而,曹操又曾說過,“生子當如孫仲謀”。孫權究竟有何德何能,竟能得到對手曹操的稱贊。對于孫權,也許我們更多的是了解他當帝王的一面,今天我們就來看看他生活中的另外一面,一起來學習第十五課《孫權勸學》。(板書課題)
二、背景簡介
1、提問:《孫權勸學》這篇文章選自《資治通鑒》,有誰能談一談有關《資治通鑒》的知識嗎?
(指名介紹)學生介紹自己搜集的資料。
2、教師明確作家、作品
三、一讀-----讀通課文
1、讀準字音請一生明確讀音,全班齊讀。
2、請一生試著朗讀課文。
3、聽課文朗讀(提醒學生注意聽清字音和停頓)。
4、全班齊讀。
四、二讀-----讀懂課文
1、根據課文下面的注釋,自己解讀課文。
2、小組合作學習。
3、提出疑難字詞,全班互助解決。
4、出示重點詞句,指名翻譯。
5、全班齊讀。
第二課時
五、三讀-----讀出語氣和感情
1、孫權的談話。
提問:要讀出什么樣的語氣?
明確:語氣肯定,語重心長,現身說教。(學生練讀、指名讀、全班讀)
2、魯肅與呂蒙的對話。
提問:要讀出什么樣的語氣?
明確:魯肅:驚訝、贊嘆。呂蒙:自豪、自得。(學生練讀、指名讀、全班讀)
3、教師順勢拋出問題:從上述對話中我們可以看出孫權、呂蒙、魯肅具有什么樣的特點?
學生自由回答,教師評價、點評、肯定。
4、在上述基礎上,要求學生當場表演孫權與呂蒙、呂蒙與魯肅的對話,再現當時情境。
5、全班齊讀。
六、延伸拓展:學了這篇文章,文中孫權勸學、呂蒙就學、魯肅贊學,對你有什么啟示?學生自由發言,教師點評。
七、結束語:通過本課的學習,我們應該認識到我們必須不斷地學習,才能挺立在時代的潮頭。老師送給同學們一句話與大家共勉:“讀書好,好讀書,讀好書”,希望大家在知識的海洋里,乘風破浪,揚帆遠航!
板書設計:孫權勸學
孫權 → 勸 → 呂蒙 ← 贊 ← 魯肅
(語重心長) (自豪、自得) (驚訝、贊嘆)
關愛部下 虛心接受意見 愛 才
好 學 勤學、刻苦 敬 才
善 勸
七年級語文拓展課教案3
教學目標:
1、知識目標:掌握生字新詞。
2、能力目標:能用簡潔的語言復述故事。(注意:時間、地點、事件的起因、經過、結果)
3、情感目標:珍惜純真的童心,對世界要充滿信任與期待。
教學重點:通過學習使學生珍愛童心、珍惜童年。
教學難點:理解“一個帶有秘密的童年是多么的幸福”。理解“我”為什么鄭重其事替雪人回了一張賀卡,后來卻又不回了?
教學過程:
一、檢查預習,導入新課。
上節課,我們初步感受了《雪地賀卡》這篇課文,在學習這篇課文之前,課文有幾個生字老師要提醒大家注意:“沈、斑、誕”三個字是前鼻韻母;“胖、腫”是后鼻韻母;“卡”不要讀成qiǎ;“嘴”是平舌音;“癡”是翹舌音。(出示詞語,學生鞏固)
二、感悟文本,發現童心。
教師讀課文第一、二、三自然段,引出劉玲寫的第一張賀卡。
教師幻燈出示第一張賀卡內容。
(1)作者曾寄出也曾接受過一些賀卡,為什么這張賀卡卻格外讓作者心動呢?自己讀一讀這張賀卡吧?
(CAI出示賀卡一,生自由讀)
預設學情:
(A)如果你是作者,這張賀卡哪些地方讓你心動?
①我覺得這一句讓人心動:你一定不怕冷,半夜自己害怕嗎?你餓不餓呀?我覺得小女孩關心人。
師:你覺得小女孩是一個善良的有愛心的人。讀出你的感受來。從你的朗讀中我聽出了劉玲對雪人的關愛。板書:關愛
(B)作者說我有點嫉妒雪人,能得到劉玲這么誠摯的關愛?請同學再讀賀卡,你從哪里能夠體會到劉玲的關愛是“誠摯”的?
②生:雪人是個沒有生命的事物,而劉玲卻對他那么的關愛,所以說他的關愛是真誠的。師:原來使作者心動的是劉玲那純潔的,發自內心的關愛之情,這就是誠摯的關愛。生再讀賀卡,讀出感悟。
③看到這一張發自內心的關愛的賀卡,老師被感動了,如果你是雪人你也會被劉玲那真摯的關愛深深地打動的。全班男生齊讀賀卡。
④看到這一張充滿關愛的賀卡,我感到劉玲那冰雪般晶瑩的心,那冰雪晶瑩的心滿載著真摯的關愛,雪人的心都快融化了,所有的女生來讀一讀。
⑤小結:多么可愛的孩子呀,他有一顆純潔善良的金子般的心,難怪作者格外心動,難怪作者如此嫉妒雪人,因為女孩給了雪人一個純潔的、誠摯的心,那是我們多少人夢寐以求的,帶著這種心情我們齊讀課文第3自然段,感受作者的心情。
⑥看到這么讓人心動的賀卡,看到雪人受到如此真摯的關愛,我怎么能不被感動,于是以雪人的名義給劉玲寫了一張賀卡。但我不知這樣做對不對,希望不至傷害孩子的感情。作者怎么會有這種顧慮呢?
⑧小結:原來作者以雪人的名義給劉玲回賀卡是因為被劉玲純潔、真摯的心靈所感動,有這種顧慮是對純真童心的關愛。讓我們一起來讀一讀作者的回信吧!
(生齊讀作者的回信)
三、品味文本,感悟童真。
1、(過渡)“我”把賀卡寄了出去,第三天,“我”看見雪人的肩頭又插了一張賀卡。此時此刻,你們覺得要不要再回寫一張呢?我們先來看看賀卡內容再作決定。
(CAI出示賀卡二,生自由讀)
預設學情:
⑴想回寫一張賀卡,因為從“十萬火急”和“15個驚嘆號”感受到劉玲急切的心情,她多么盼望收到雪人的回信呀!
教師相機評價:你不想讓她失望,對嗎?把你找到的語句讀一讀吧。
⑵不想回賀卡了,因為劉玲收到賀卡后,高興得跳了起來,她以為神話真地實現了,如果他知道了事情的_一定會非常傷心的。
師相機評價“你不想再次欺騙她對嗎?把你找到的語句讀一讀吧。
⑶又想回又不想回,感覺左右為難,不知該怎么辦。
你覺得難以抉擇,對吧?
2、此時此刻,作者的心情和你們一樣矛盾呀,你們覺得還有什么詞來形容作者的心情嗎?(猶豫不決進退兩難)
3、找一找,文中哪一個詞寫出了作者此時的心情?(“別樣心情”)
4、經過反復思索,作者最后還是決定不再回賀卡這是為什么呢?請大家默讀課文6--9自然段,邊讀邊思考這個問題,可以勾畫出有關的語句,還可以寫上三兩句批注。
(生默讀思考,勾畫批注)
預設學情:
⑴作者不回賀卡是因為他十分關愛劉玲,想呵護劉玲那一顆純真的童心,因為“劉玲相信神話…….”如果他知道事情的_,會很難過的……
師相機評價:是呀,作者童年的時候也和劉玲一樣的相信神話,如今他怎么忍心去欺騙劉玲呢?讀出你的感受吧!
⑵“我應該小心而且罷手了”中的“小心”這個詞說明作者不想傷害劉玲的感情,所以才決定不回賀卡。
教師相機評價:劉玲是那么的善良,那么的純潔,作者怎么能忍心傷害她那寶貴的童心呢?讀出你的感受來吧!
⑶小結:聽了你的朗讀,老師感覺一股暖流涌上心頭,作者對劉玲是如此小心的關愛呵護,所以會生出這“別樣心情”呀!
⑷我們一起來讀這一段。(生齊讀第6自然段)
⑸因為作者雖然不想讓劉玲失望,但更不想打破他這童年的美夢,所以不回賀卡,是從“不忍心”“更不忍心”這兩個詞中體會到的。
⑹師(引讀):作者不回賀卡是經過怎樣艱難的抉擇呀!我不忍心……但我更不忍心……
小結:我不忍心回這張賀卡,這段雪地賀卡經歷將成為劉玲生活中的一個奇遇,有這么一段特殊的奇遇,有這么一段獨有秘密,是多么的幸福!我們來齊讀課文的最后一段:一個帶有秘密的童年是多么的幸福。
四、拓展文本,呵護童心。
1、這字里行間無不流露出作者細膩的柔情,深深地打動了我們,作者回賀卡是為了呵護劉玲的童心,不回賀卡也是為了讓劉玲又一個幸福的童年,把這個美好的小秘密永遠珍藏。
2、在我們的童年生活中,不也有許多小秘密:依稀記得童年時,總想摘下樹梢上的月亮,總想珍藏天上的星星,兒時的想法是多么的古怪希奇。都有自己的小秘密,都有自己的新歡喜,兒時的記憶將深深埋藏在心底。此時此刻,你們也一定有許多話想說,那就趕緊拿起筆寫出你的心聲吧。
3、生補充詩句內容:在我們的童年生活中,不也有許多小秘密:依稀記得童年時,總想,總想。兒時的想法是多么的古怪希奇。都有自己的小秘密,都有自己的新歡喜,兒時的記憶將深深埋藏在心底。
4、誰愿意把自己的小詩朗誦出來?
教師適機評價。
童年是美好的,童年是難忘的,讓我們用作者的一句話結束本課的學習:沒有童話的童年,沒有幻想的童年,沒有秘密的童年不是幸福的童年”
(生齊讀)
師:讓我們永遠擁有一顆美好純真的童心吧!
作業布置:按照書信的格式,給同學或好友寫一張賀卡。注意格式正確。
板書設計:
雪地賀卡
關愛童真
帶有秘密的童年是幸福的
七年級語文拓展課教案4
【教學目標】
1.知識與能力:閱讀淺易文言文。積累常見的文言詞語。能借助注釋和工具書理解基本內容。
2.過程與方法: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
3.情感、態度與價值觀:了解古代聰穎機智少年的故事,學習古人的智慧、誠實、守信,尊重他人的美德。分析人物形象,獲取情感體驗課前準備
【教學安排】兩教時
第一教時
【教學內容和步驟】學習《詠雪》
一、導入:學生課前三分鐘朗讀描寫雪花的句子。
二、誦讀、復述、疏通、討論,多媒體輔助教學。
(一)學生誦讀,教師點撥優劣。
(二)學生讀注釋,注意古今異義,了解作者,說出課文的大意。(完成第一和第四題)
1、劉義慶(公元403—公元444),字季伯,漢族,原籍南朝宋彭城(今江蘇徐州)人,文學家,世居京口,南朝宋宗室,南朝宋文學家。劉義慶自幼才華出眾,愛好文學。除《世說新語》外,還著有志怪小說《幽明錄》。《世說新語》是由他組織一批文人編寫的。宋武帝劉裕之侄,長沙景王劉道憐之次子,其叔臨川王劉道規無子,即以劉義慶為嗣,襲封臨川王贈任荊州刺史等官職,在政8年,政績頗佳。后任江州刺史。劉義慶是劉宋武帝的堂侄,在諸王中頗為出色,十分被看重。
2、《詠雪》譯文:
《詠雪》是一則千古佳話,表現了女才子謝道韞杰出的詩歌才華、對事物細致的觀察和具有靈活想象力。
一個寒冷的雪天,謝太傅把家人聚集在一起,跟子侄輩們談論詩文。忽然間,雪下得緊了,太傅高興地說:“這紛紛揚揚的大雪像什么呢?”他哥哥的長子胡兒說:“跟把鹽撒在空中差不多。”他哥哥的女兒道韞說:“不如比作風把柳絮吹得滿天飛舞。”太傅高興得笑了起來。(那個女孩)道韞是太傅大哥謝無奕的女兒、左將軍王凝之的妻子。
(三)問題導學:(可根據學生提出的問題而定)
1、文章開頭一句話,短短十五字,交代了哪些內容?
文章第一句“謝太傅寒雪日內集,與兒女講論文義。”,第一句交代了詠雪的背景,短短的十五個字,涵蓋的內容相當多。
東晉的謝氏家族是個赫赫有名的詩禮簪纓之家,為首的是謝太傅即謝安。在這樣的家族里,遇到雪天無法外出,才有“講論文義”的雅興。召集人兼主講人自然是謝安,聽眾是“兒女”們.時間、地點、人物、事件全都說到了。
2、.“寒雪”“內集”“欣然”“大笑”’等詞語營造了一種怎樣的家庭氛圍?
營造了一種和睦、輕松、快樂、融洽的氣氛。
3.聯系上下文,“兒女”的含義與今天有什么不同?
"兒女"的古意是:子侄輩的年輕一代;今天的意思是:兒子和女兒的合稱,與父母的關系是被生養關系。
4.文章結尾交待了謝道韞的身份,有什么用意?
魏晉時極為看重人的出身門第,對于高門大族,特別是王謝兩家,最為高貴.謝道韞既是謝家女,又嫁與王家為妻,自然更為高貴。
5.撒鹽空中、柳絮因風起兩個比喻,哪一個更好?
叔父出韻起題,侄子即為唱和,正見其才思敏捷也。平心而論,“撒鹽空中”亦不失為一種比方,雪,以其粉白晶瑩飄散而下,謝朗就近取譬,用撤鹽空中擬之,雖不高明,也差可形容了。
然而,聰穎的妹妹并不迷信兄長的才名。她覺得,以鹽擬雪固然不錯,但沒有形容出雪花六瓣,隨風飄舞,紛紛揚揚,無邊無際的根本特征。于是,針對兄長的原句,她作了大膽的修正:“未若柳絮因風起。”柳絮,作為春時景物,有似花非花,因風而起,飄忽無根,滿天飛舞的特征。
《柳花賦》曾形容:“揚零花而雪飛,或風回而游薄,或霧亂而飆零,野凈穢而同降,物均色而齊明。”謝道韞將此來比擬北風吹起漫天飛雪,堪稱契合無間。取柳絮可比其形言其大,點明當時的“雪驟”之景,而“因風起”更指出它隨風飄舞,漫無邊際的自然特點。由此較之,雪花柳絮,可謂是異跡而同趣了。如此再看“撒鹽空中”的比方,則未免有局促見肘之誚了。這次聯句,遂傳為一時佳話,謝道韞從此也贏得了“詠絮才”的美名。后來南朝梁劉孝綽寫過一首《對雪詩》,其中有“桂華殊皎皎,柳絮亦霏霏。詎比咸池曲,飄飖千里飛”。也許是受到謝道韞的啟發。
6、說說還可以用哪些事物來比喻雪。積累幾句詠雪的名句。學生從不同角度回答,教師給予鼓勵。對于詠雪的名句,讓學生拓展思維。
白雪卻嫌春色晚,故穿庭樹作飛花。
——韓愈《春雪》
忽如一夜春風來,千樹萬樹梨花開。
——岑參《白雪歌送武判官歸京》
燕山雪花大如席,片片吹落軒轅臺。
——李白《北風行》
(四)反復誦讀課文,爭取熟讀。
三、布置作業:
1、完成課后各題中含《詠雪》的題目。2、筆頭翻譯全文,記住注解中的實詞與虛詞的意思。3、查找古代兒童智慧故事一到兩則。
第二教時:教學《陳太丘與友期行》
【教學內容與步驟】
一、課前三分鐘:學生介紹古代兒童智慧故事。
二、誦讀課文,讀出文章大意來。教師點評。
三、導入:(先調動學生課堂學習的積極性,再逐漸地引入課文)
1、“誠信”和“禮貌”是我們在生活中常提及的兩個詞,是否有同學能結合自己的生活談談你對它們的認識理解呢?
2、總結學生發言,由此導入新課:
是的,幾千年來“人無信而不立”、童叟無欺的故事不斷地熏陶著我們。老祖宗們反復地告誡我們,誠于中必信于外,在日常生活中我們得誠實無妄、信守諾言、言行一致,也就是我們必須講誠信。
當然在為人處世中,我們還得講禮貌,因為這樣更能使自己受到別人的尊重,為自己迎得別人的信任。還記得歌德曾說過的話嗎?——“一個人的禮貌是一面照出它的肖像的鏡子。”禮貌待人對于個人來講是一個人內在美的體現,是社會交往的需要。接下來,我們就要學習一篇與“信”“禮”相關的文言文。
四、口頭表達活動:那么,誰能講講這則小故事?(講故事,不是翻譯)(教師進行評價)
五、再讀課文,初步感知課文內容
1、放錄音(或師范讀)。
2、指名學生朗讀課文,師正音,辨形。
3、學生自由朗讀課文2—3遍,爭取讀熟。
4、教師檢查學生的閱讀情況,并糾正閱讀中出現的問題。
六、疏通文意
1、生譯為主,師提示重點詞、句。(放幻燈片)
期:(古義)約定、(今義)星期。不:現寫作“否”,表示不。
引:拉。過:超過。顧:回頭看。委:丟下、拋棄。
2、〈1〉、小組成員結合課文注譯進行翻譯,并把不理解的詞句勾畫出來,全班一起討論解決。必要時,教師精講點撥。
〈2〉、師生共同明確這則短文的重點詞句,并識記。
七、分組討論質疑體會
師預先準備,與學生的質疑相結合。
〈1〉友人未到,陳太丘就獨自走了。假如你是陳太丘,你會怎么做?
(可以選擇陳太丘那樣“舍去”,因為友人不守時,也可以選擇再等等或打電話問明情況,表現你的態度)。
〈2〉哪些言行表現了陳元方的明白事理和落落大方?
(當父母問年僅七歲的元方“尊君在下”,元方不是簡單的回答“已去”,而是詳細地回答“待君久不至,已去”。當友人怒斥其父“非人哉,與人其行,相委而去”時。元方義正嚴辭地進行駁斥:“君與家君期日中,日中不至,則是無信;對子罵父,則是無禮”,這些都表現了元方的明白事理和落落大方。)
〈3〉“友人漸,下車引之,元方入門不顧。”你認為元方這樣做是否失禮,為什么?(如答失禮,理由可參考:元方批評友人無理,自己更應做到有禮——友人已經認錯,又是父親的朋友,是長輩,即是有錯,也應以禮待之。如答不失禮,理由可參考:友人失約在先,是無信;友人罵元方之父,是無禮;對七歲的孩子不應求全責備)
〈4〉假如第二天陳太丘與友人見面,請設想一下,他們倆各自能說些什么?(開放性試題,可以從不同角度去做答,言之成理即可)
針對上述問題及質疑采用多形式解答:問題1、2由小組內成員自行討論解答:問題3、4、5、師指導生解答。
六、美文共賞活動(拓展延伸)
下面短文,同出自《世說新語》。《陳太丘與友期行》進行比較閱讀
荀巨伯探友
荀巨伯遠看友人疾,值胡賊攻郡。友人語巨伯曰:“吾今死矣,子速去!”巨伯曰:“遠來相視,子令吾去,敗義以求生,豈荀巨伯所行邪?”賊既至,謂巨伯曰:“大軍至,一郡盡空,汝何男子,而敢獨止?”巨伯曰:“友人有疾,不忍委之,寧以我身代友人命。”賊相謂曰:“我輩無義之人,而入有義之國。”遂班軍而還,一郡并獲全。
七、一文一詩活動:
吾日三省吾身:為人謀而不忠乎?與朋友交而不信乎?傳之習乎?——孔子(讓學生識記)
八、小結,比較兩篇文章在內容上的異同:
《詠雪》描寫了人物群像,側重表現了謝道韞的文采。都與孩子有關。主要描寫了元方,側重表現了元方的懂禮識儀,聰明剛正。
九、布置作業
課本劇表演活動:課外小組成員根據《期行》的內容,適當分配角色,自編臺詞,編排課本劇。(目的:深入體會文章主旨,豐富學生的課外活動。)
附板書設計
陳太丘:與友其行、期日中,過中不至,舍去(守時)
期友人:過中不至(無信)守時
行對子罵父(無禮)守信
元方:怒斥友人,有理有據
主題思想:通過陳大丘與友期行的故事,說明了“守時”、“守信”、“有禮”的重要性。
六、教師小結及作業的布置。
作業:復習記憶注釋,完成練習。
板書設計(略,見課件)
七年級語文拓展課教案5
教學目標:
1、認識十一個生字,會寫“幾、用”,認識兩個偏旁“蟲、目”。
2、正確、流利地朗讀課文。
3、初步了解課文內容,培養學生的朗讀能力和觀察能力。
教學重點、難點:
掌握十一個生字,正確書寫“幾、用”。
教學時間:兩課時
教學過程:
一、結合生活實際導入
小朋友們,前天剛剛下了一場大雪,房子上、樹上全白了,在這樣一個雪白的世界里,你最想干什么?(學生自由回答)
有一群可愛的小動物也迫不及待地跑到了雪地上玩耍,他們成了“學地里的小畫家”(板書課題。學生讀課題,強調“的”讀輕聲。)
(設計意圖:從學生的生活實際入手,關注兒童的經驗世界,尊重學生主體,使學生在課堂開始就有濃厚的興趣,產生好奇心和求知欲。)
二、讀文
1、師范讀課文,學生聽讀。
2、學生自由讀文,邊讀邊圈出生字,多讀幾遍。
3、學生分組讀文,互相幫助,讀準字音。
(設計意圖:讀文中識字。讓學生通過各種形式的讀,掌握字音,把課文讀通順、流利,整體感知課文內容,為識字和理解課文內容做準備。)
三、識字
1、出示帶拼音的生字
(1)學生自由讀字。
(2)指名讀字。
(3)指名朗讀。
(4)齊讀生字。
2、出示去掉拼音的生字
師:同學們,這些生字寶寶摘掉拼音帽子,你們還能認識它嗎?我相信,大家肯定有許多記住這些字的好辦法。那么,就請你把自己的好辦法說給你的小組同學聽吧!看誰記的字最多!
(學生以小組為單位識字、記字,再互相考一考。)
3、檢查學生合作交流的識字情況
(1)誰愿意把你記字的好辦法說給大家聽?(應注重培養學生在生活中識字。)
(2)指名讀字卡。
(3)開火車讀詞卡。
(4)男女生賽讀字卡。
(5)“猜字”游戲。(一人指字,大家做口型或動作,一人猜字。)
(6)“找字”游戲。(一人讀字,大家舉起相應的字卡。)
(設計意圖:通過多種形式的識字,激發學生識字的興趣,使學生掌握字音,記住字形。教學過程體現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發揮學生的創造力,體現學生之間的互動與交流,相互啟發、相互促進。注意了識字與生活的聯系。這樣不僅使學生記住了字形而且也了解了字義,增長了知識。)
四、讀文
1、教師讀課文,學生跟讀。
2、指名讀課文,大家評價。
3、同桌互聽互讀。
4、齊讀課文。
(設計意圖:使學生流利地朗讀課文,為理解課文內容做準備。)
五、寫字
出示要寫的字“幾”、“用”
1、指導筆順,學生書空。
2、學生觀察每一筆在田字格中的位置。
3、教師范寫“用”。
4、學生描紅,練寫“幾、用”
5、展示較好的字。
(設計意圖:使學生掌握漢字的基本筆畫,能按筆順規則寫字,注意間架結構。養成正確的寫字姿勢和良好的寫字習慣,書寫規范、端正、整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