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級語文個人教育教案
作為一位優秀的人民教師,時常會需要準備好教案,教案是實施教學的主要依據,有著至關重要的作用。快來參考教案是怎么寫的吧!下面小編帶來七年級語文個人教育教案,希望大家喜歡。
七年級語文個人教育教案 篇1
學習目標
1、速讀課文,能用簡潔的語言概述文章內容。
2、能體味文中的美詞佳句,并說出其作用。
3、培養學生的閱讀能力,激發學生探索科學奧秘的興趣。
要點點撥
《綠色蟈蟈》是法國著名昆蟲學家法布爾寫的一篇科學觀察隨筆。文章把綠色蟈蟈放在大自然的環境中介紹,介紹了它的外表特征、生活習性。
學習過程
一、預習檢測
1、給加點的字注音,根據注音寫出漢字。
(1)篝火()(2)wú桐()(3)shu獵()
(4)喧囂()(5)yīn啞()(6)靜謐()
(7)cuàn奪()(8)螽斯()(9)吮吸()
2、根據下面的意思寫出文中的詞語。
(1)指動物中弱者被強者吃掉。()
(2)看起來或聽起來不很清楚;感覺不很明顯。()
(3)一點兒也不拖拉,干脆果斷。()
(4)形容非常地慌張,以致一點辦法都沒有。()
3、本文中運用了很多擬人的修辭手法,請找出兩句并分析一下它們的作用。
(1)句子:
作用:
(2)句子:
作用:
二、整體感知
4、快速閱讀課文,畫出文中描寫蟈蟈外表特征的句子。
5、文中除了介紹蟈蟈的外表特征外,還寫了哪方面的內容?
三、品讀賞析
6、你最喜歡文章中哪個段落?為什么?
7、你最喜歡哪些詞語或句子?為什么?
四、拓展延伸
8、請同學們靈活運用本文的寫作特點(或語言生動,或運用擬人……等)說說自己喜歡的一種小動物。
五、學習小結
9、通過學習本文,你學習到了哪些寫作方法?有什么感想?
達標檢測
(一)指出下面句子中加點詞語運用不當的一項。()
A、他正在津津有味地讀著一本新近出版的小說
B、遇到意外事情,要鎮定,不要驚慌失措。
C、軍軍找到了一種很好的方法來解決這個問題,確實起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
D、綠色的蟈蟈啊,如果你拉的琴再響亮一點兒,那你就是比蟬稍遜一籌的歌手了。
(二)課內閱讀
(1)在6月份,我捉了不少雌雄的蟈蟈關在我的金屬網罩里。這種昆蟲非常漂亮,渾身嫩綠,側面有兩條淡白色的絲帶,身材優美,苗條勻稱,兩片大翼輕盈如紗。關于食物,我遇到了與喂養螽斯時同樣的麻煩。我給它們萵苣葉,它們吃了一點兒,但不喜歡。我必須另找食物,它們大概是要鮮肉吧,但究竟是什么呢?
(2)清晨,我在門前散步,突然旁邊的梧桐樹上落下了什么東西,同時還有刺耳的吱吱聲,我跑了過去,那是一只蟈蟈正在啄著處于絕境的蟬的肚子。我明白了,這場戰斗發生在樹上,發生在一大早蟬還在休息的時候。不幸的蟬被活活咬傷,猛地一跳,進攻者和被進攻者一道從樹上掉了下來。有時我甚至還看到蟈蟈非常勇敢地縱身追捕蟬,而蟬則驚慌失措地飛起逃竄。就像鷹在天空中追捕云雀一樣。但是這種以劫掠為生的鳥比昆蟲低劣,它是進攻比它弱的東西,而蟈蟈則相反,它進攻比自己大得多、強壯有力得多的龐然大物,而這種身材大小懸殊的肉搏,其結果是毫無疑問的。蟈蟈有著有力的大顎、銳利的鉗子,不能把它的俘虜開膛破肚的情況極少出現,因為蟬沒有武器,只能哀鳴踢蹬。
(3)我籠里的囚犯的食物找到了,我用蟬來喂養它們。它們對這道菜吃得津津有味,以至于兩三個星期間,這個籠子里到處都是蟬肉被吃光后剩下的頭骨和胸骨,扯下來的羽翼和斷肢殘腿。肚子全被吃掉了,這是好部位,雖然肉不多,但似乎味道特別鮮美。因為在這個部位,在嗉囊里,堆積著蟬用喙從嫩樹枝里吮取的糖漿甜汁。是不是由于這種甜食,蟬的肚子比其他部位更受歡迎呢?很可能正是如此。
(4)為了變換食物的花樣,我還給蟈蟈吃很甜的水果:幾片梨子,幾顆葡萄,幾塊西瓜。這些它們都很喜歡吃。就像英國人酷愛吃用果醬作作料的帶血的牛排一樣,綠色蟈蟈酷愛甜食。也許這就是它抓到蟬后首先吃肚子的原因,因為肚子既有肉,又有甜食。
(5)不是在任何地方都能吃到沾糖的蟬肉的,因此別的東西也得吃。對于金龜子一類的昆蟲,它毫不猶豫地都接受,吃得只剩下翅膀、頭和爪。
(6)這一切都說明蟈蟈喜歡吃昆蟲,尤其是沒有過于堅硬的盔甲保護的昆蟲。它十分喜歡吃肉,但不像螳螂一樣只吃肉。蟈蟈這蟬的屠夫在吃肉喝血之后,也吃水果的甜漿,有時沒有好吃的,甚至還吃一點兒青草。
1、第(1)自然段中劃線的句子運用了什么樣的表達方式?寫的是什么內容?表達了作者怎樣的思想感情?
2、從這幾自然段的說明中你可以看出蟈蟈吃哪些食物?
3、“也許這就是它抓到蟬后首先吃肚子的原因,因為肚子既有肉,又有甜食。”句中加點的詞語能不能去掉,為什么?
4、文章并沒有直接寫綠色蟈蟈吃哪些食物,而是領著讀者去發現,這樣寫有什么好處?
5、“不能把它的俘虜開膛破肚的情況極少出現”這句話是什么意思?換一種說法應怎樣說?
6、判斷下面句子所運用的.修辭手法。
(1)有時我甚至還看到蟈蟈非常勇敢地縱身追捕蟬,而蟬則驚慌失措地飛起逃竄。()
(2)是不是由于這種甜食,蟬的肚子比其他部位更受歡迎呢?很可能正是如此。()
(3)我籠里的囚犯的食物找到了,我用蟬來喂養它們。()
7、從作者的描寫中你認為蟈蟈是怎樣的一種形象?
(三)拓展閱讀
蟋蟀出世記
法布爾
(1)想看蟋蟀產卵的人,不必花一個錢做準備工作;他只要有點耐心就夠了。布封稱這耐心是天才;我愿略降一格,稱之為觀察工作者的最可貴的品質。我們在四月,或最遲五月,把鄉野蟋蟀一雌一雄單獨地關在盛有底土的花罐里。可以用萵苣葉做它們的食物,隔一段時間換一次新鮮的。容器口上蓋一塊小玻璃板,防止蟋蟀逃走。
(2)一些很有意義的資料,就是通過這種簡陋的設備獲得的。需要的話,還可以利用優質金屬網做的籠子,作為輔助設備。金屬籠里的情況,將在后面予以介紹。現在,我們來監視產卵過程,但愿能保持高度警覺,不要錯過產卵良機。
(3)時至六月的第一個星期,堅持不懈的觀察工作開始收到令人欣慰的成效。我忽然看見母蟋蟀站在那里一動不動,產卵管垂直插在土里。對我有失禮貌的偷看行為,它毫不介意,依然長時間定在一個點上不動。最后,它拔出自己那把點播種子的小鏟,草草扒拉幾下,抹掉鉆眼的痕跡;它稍微喘口氣,又溜達到另一個地點,再度開始往土里插產卵器;它這兒插一下,那兒插一下,所以可以利用的地皮都點播到了。這情形和大家熟悉的白螽斯一樣,只是操作速度比螽斯緩慢。二十四小時過去,我覺得產卵結束了。但是為了做到更可靠地掌握情況,我又繼續觀察了兩天。
(4)兩天過后,我開始搜索土層。卵粒呈稻草黃色,都是有兩個終端的小圓柱體,長約三毫米。它們彼此不接觸,豎埋在土里,點播的距離很近。種子數量多少,取決于一個連續產卵過程中的產卵次數。整個土層下都發現了卵粒,它們離土表層大約兩厘米。用放大鏡觀察一堆土,是件很麻煩的事情,根據這樣所能觀察到的結果估計,每只母蟋蟀的一個產卵過程,大約產出五六百粒卵。這等規模的家庭,肯定要在很短的時間內接受大幅度裁員才行。
每粒蟋蟀卵,本身都是絕妙的小小機械系統。幼蟲完成卵孵化時,卵殼就像一個白色的遮光套,頂部有一個很規則的圓孔;沿圓孔周邊扣著一個拱形頂帽,成為一個封蓋。封蓋不是在新生兒盲目推頂或割劃下被劃開,而是沿一道特意準備的、質地極其脆弱的線紋自動開啟。這奇妙的孵化過程,也應該了解一下。
(5)產卵后十五天左右,卵殼前端隱約看得見一對黑里透紅的視覺器官的大圓點。從視覺點稍稍向上,恰好在圓柱體頂端,此刻顯現出一個微型環狀墊圈。這就是正在形成中的斷裂線。不久,透過半透明的卵殼,可以看見里面那小動物身體的細小分節。再往后,就要加倍警覺,頻頻察看了,尤其是上午的時間里。
(6)好運氣所偏愛的,是那些有耐心的人;它來報答我所付出的艱辛勞動。經過一種精妙絕倫的加工,微型墊圈已經變成一道強度甚低的條紋;就在這個時候,困在卵中的小生命額頭一碰,卵蓋便沿著自己的周邊分離開去,被頂起來。隨后落在一旁,其情狀與注射劑細頸薄玻璃瓶的頂帽斷落一樣。蟋蟀從卵殼里出來,猶如從玩偶盒里彈出了個小怪物。
1、第二自然段中加點的“監視”在句子中的含義是什么?
2、第三自然段中劃線的句子使用了什么樣的說明方法?就語言特點上來看,此句屬于何種說明?作者這樣寫的目的是什么?
3、第四自然段中加點的“大約”能否去掉?為什么?
4、從全文看主要是按什么順序來介紹蟋蟀的出世的?請用文中的關鍵詞語來回答。
5、本文除了打比方的說明方法之外你還能找到哪些說明方法?請舉一個例子,并簡要分析它的作用。
6、結合全文內容說一說法布爾告誡我們觀察事物需要怎樣的品質?從文中的哪些地方可以看出作者有這樣的品質?
7、文中第一自然段中的“布封”你了解多少?請把他的情況寫在下面。
答案18、綠色蟈蟈
學習過程
1、(1)gōu(2)梧(3)狩(4)xiāo(5)喑(6)mì(7)篡(8)zhōng(9)shǔn
2、(1)弱肉強食(2)隱隱約約(3)連續不斷(4)驚慌失措
3、(1)句子:耳朵靈敏的人,能聽到弱肉強食處四周的綠野叢中,蟈蟈在竊竊私語;作用:很生動地寫出了蟈蟈在夜晚發出的細小的聲音,也表達了作者的喜愛之情。(2)句子:它們對這道菜吃地津津有味。作用:這樣寫顯得親切、自然,形象生動,把蟈蟈吃食的情景描繪
地活靈活現,很是吸引人。
4、這種昆蟲非常漂亮,渾身嫩綠,側面有兩條淡白色的絲帶,身材優美,苗條勻稱,兩片大翼輕盈如紗。文中運用了描寫性語言,將蟈蟈進行擬人化描寫,寫出了它的漂亮、可愛,透露出作者對蟈蟈的喜愛之情。
5、寫了蟈蟈的叫聲和食性。
6、略
7、略
8、略
9、文藝筆調生動;語言傳神形象;擬人貼切自然;比較突出特征。
達標檢測
(一)D
(二)課內閱讀
1、描寫;外形特征;喜愛之情。2、蟬、很甜的水果、金龜子一類的昆蟲、青草。3、不能去掉,因為這里是猜測“它抓到蟬后首先吃肚子”的原因,沒有什么科學的依據,帶著它體現了語言的準確性。4、告訴讀者,知識來源于生活,只要你細心觀察,勤于動腦,就會有新的發現,激發了人們的探索欲望。5、意思是說蟈蟈的打顎非常有力,鉗子非常地銳利,很容易就把獵物的肚子劃開;絕大多數的俘虜都會被它開膛破肚6、(1)擬人(2)設問(3)比喻7、從外表特征、生活習性、作者對它的態度等方面去回答即可。
(三)拓展閱讀。
1、保持高度警覺,耐心,細致,不錯過任何觀察機會。2、打比方;生動說明(文藝性說明);生動地說明了母蟋蟀產卵的特點。3、不能,因為“大約”表示估計、推測,不確定,是個約數,去掉后說明就不準確了。4、時間順序;如:“時至六約的第一個星期”“兩天過后”“產卵后十五天左右”“不久”等。5、如①作比較:這情形和大家熟悉的白螽斯一樣,只是操作速度比螽斯緩慢。可以了解兩種不同昆蟲的各自特征,夜對不夠熟悉的蟈蟈加深了印象。
②列數字:每只母蟋蟀的一個產卵過程,大約產出五六百粒卵。準確地說明了母蟋蟀每次產卵的數量。6、耐心,警覺;如:觀察母蟋蟀產卵的全過程就體現出他的耐心、警覺。7、布封,法國學者、作家,主要著作《自然史》。
七年級語文個人教育教案 篇2
教學目標
1.學會用準確、生動、文明、得體的語言進行交流。
2.在耐心專注的傾聽中理解發言者的觀點和意圖,并靈活作出應答。
3.培養友情,理解交友之道。
課時分配
1課時
艚萄設計(設計者:)
教學過程設計
一、導入新課
(在《高山流水》的背景音樂中)
同學們,古箏名曲《高山流水》演繹了一個大家耳熟能詳的琴師俞伯牙和樵夫鐘子期關于友情的動人故事。
朋友,是這樣的人:你幸福時讓幸福倍增,你遇到困難時可以跟你一起分擔,你孤單時能給你溫暖,你落魄時能給你鼓勵。“高山流水覓知音”“飛蓬各自遠,且盡手中杯”“在家靠父母,出門靠朋友”這些都道出了友情的重要性。
課前,我給各組布置了任務,我班的四個小組都很好地完成了學習任務。在這個活動過程中,同學們通過自己的搜集,體會到交友的樂趣,正如孔子所說:“有朋自遠方來,不亦樂乎?”今天,就讓我們隨著古今先賢的足跡,一起分享“交友之道”。
二、品味交友套餐
(一)優秀名言警句賞析
第一步:教師講評名言警句。
1.君子敬而無失,與人恭而有禮,四海之內皆兄弟也。——論語顏淵
賞析:只要提高自己的道德修養,對工作認真負責,不出差錯,和人交往態度恭謹而合乎禮節,別人就都樂于與自己交朋友,那么,普天之下到處都是你的朋友。
2.近朱者赤,近墨者黑——成語
賞析:比喻接近好人可以使人變好,接近壞人可以使人變壞。指客觀環境對人有很大影響。說明交友的重要性。
第二步:由一組學生說出所搜集的名言警句。
第三步:從同學所搜集的名言警句中,選一條你最喜歡的進行評述。
(二)交友故事匯
相識滿天下,知音能幾人?請二組同學講述所搜集故事典故。
如:唐代大文學家韓愈,才華橫溢,但不能耐心聽取別人的意見,且生活上有失檢點,喜歡賭博。他的好友詩人張籍并不因為韓愈才名遠播,就對他姑息遷就。他一再給韓愈寫信,直言不諱地規勸忠告,終于使韓愈認識到自己的錯誤,幡然悔悟,他把張籍當作生平第一至交。
張詠和寇準是好朋友。當寇準要做宰相時,張詠卻對同僚說“寇準奇才,可惜學術不足”。并直言勸說寇準“《霍光傳》不可不讀”,勸寇準不要做像霍光那樣不學無術的人,寇準頓然大悟,勤奮學習,后成為一代名相。真是“良藥苦口利于病,忠言逆耳利于行”,只有真正的好朋友才能這樣直言相告。
(三)優美詩文誦讀
第一步:千百年來,有許多文人墨客也寫下了許多關于友情的名言佳句,第三組同學齊聲誦讀搜集到的優美詩文。
海內存知己,天涯若比鄰(唐王勃)
勸君更盡一杯酒,西出陽關無故人。(唐王維)
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倫送我情。(唐李白)
莫愁前路無知己,天下誰人不識君。(唐高適)
人生所貴在知己,四海相逢骨肉親(唐李賀)
平生知心者,屈指能幾人?(唐白居易)
第二步:表演誦讀《想起了你,朋友》。
第三步:老師評述。
(四)成語接力賽
成語接力賽,看哪組同學取得好成績。
示例:肝膽相照、情同手足、志同道合、風雨同舟、榮辱與共、同甘共苦、生死之交、莫逆之交、義結金蘭……
三、聆聽心語
(一)各組推薦一位同學談談你對于朋友的看法。
(二)幾個小組分別交流本次活動的體會、收獲。
四、模擬交友
1.真情告白
今天,我來到嶄新漂亮的襄陽五中,看到了幾十張可愛的笑臉,真高興,你們能與我交個朋友嗎?我叫文鴻,記住啦:“文”是文質彬彬的“文”,“鴻”是大展鴻圖的“鴻”,我的家就在學校附近。俗話說,十年修得同船渡。來自五湖四海的我們今天能有幸成為同學,我們今后將在這里一起度過人生最美好的時光,這是一種緣分,更是一種福分。誰想跟我交個朋友?(學生自我介紹)你能介紹你的一位朋友讓我認識嗎?
2.交友介紹
(學生自我介紹,推薦)
結束語
同學們,我們需要友情,交真友,交好友,交益友。在生活中,特別是在網絡的虛擬世界里,我們更需要警惕邪惡,防止虛偽,反對背叛。關于友情,最后讓我們用余秋雨先生的話作結吧!(出示PPT)
來一次世間,容易嗎?
有一次相遇,容易嗎?
叫一聲朋友,容易嗎?
仍然是那句話——
學會珍惜,小心翼翼。
(學生齊讀這一段話)
附材料:
想起了你,朋友
時空流轉,來來去去,付諸遠行。今夜,目送時光溜走,獨坐于窗臺,忽見窗外絲絲細雨,點點燈光,心中不由得想起了我的朋友:在身邊的,和不在身邊的;面熟的,和未曾謀面的。想起在這個茫茫的塵世里,在遙遠的某個角落里,朋友正在做什么?……此時此刻,我不由得猜想:也許我的朋友,正關懷著我,掛念著我。
瞬間,我的心里填滿了感激:感激上蒼給我一次這樣的生命,感激上蒼讓我懂得體味友情,也感激上蒼,讓我在人生不同的階段,擁有了不同味道的朋友。
在我們每一個人的一生中,最重要的是——擁有朋友,最可貴的是——珍重朋友。沒有朋友的人生,是在黑暗中的孤寂;不能珍視朋友的人,是一個孤僻的失敗者。
此時,“朋友”二字便翻滾在我的思緒里——那么,什么是朋友呢?
按照常規,朋友,就是志同道合,交情深厚的人。這也許只是原則上的定義。而我對朋友的詮釋是:朋友,是一種忘年之交,它是廣義的,它不分地域,不論年齡,不講性別,不看容顏,不一定是朝夕相處,形影不離,也不一定是經常的循循善誘,直言相諫。在我看來:
朋友是緣分的恩賜,是幸運的搭檔,是一種不離不棄的情意,是今天的美好與和諧,是明天希望與幸福的交融。
朋友是今生的牽手,是長久的相伴,是生命中勇往直前的頌歌,彼此用不同的思想,譜寫著生命的樂章,彼此用不同的手法,彈奏著不同的音韻。
朋友是一種相助,是風雨路上的一把傘,是分憂解愁的快樂劑,是止痛慰心的安定藥,是眼淚的擦拭者,是跌跤后的攙扶者,是十字路口的牽引人。
朋友是豁達寬懷的兄弟,是情真意切的姐妹,是一種纏綿的傾訴,是一種耐心的聆聽,是快樂與幸福的分享,是直言直去、毫無隱晦的表述與互敬互愛的禮貌與尊重。
朋友的心是暖陽,朋友的手是熾熱的,朋友的眼睛是一種溫暖,朋友的言行是一種激勵。
朋友是登高的扶梯,是傷愁時的救助,是饑渴時的糖水,是過河時的扁舟。
朋友不是金錢的砝碼,也不是華而不實的表象。朋友是真誠的載體,是忠誠的衛士,是蔑視虛偽、消滅虛假的主宰。
朋友是純香的鮮蜜,是上好的茶水,是談笑風生的窗口,是心靈的交融與誠懇的再現,是本色的贊賞與最真的祝福。
朋友是春天的播種機,是夏天的涼爽,是秋天里的收獲,是冬季里的一把火。
朋友像汩汩甜潤的一汪清泉,像片片飄動的溫柔浮云,像幽香陣陣的花朵,像余音裊裊的洞簫。
朋友是一道靚麗的風景,是掌控絢麗航程的舵手,是歡快奔流不息的江河,是幽藍澎湃的大海,是馳騁遼闊的草原,是凈逸美妙的星空,是快樂飛翔的小鳥,是清新潤肺的空氣,是滋潤生命的甘露,是蕩漾生命的綠洲,是風雨兼程的坐標。
朋友是一生的財富,是一部能夠解讀的好書,是風韻的詩章,是灑脫的散文集,是思維理念的創新與更新,是彼此精神食糧的延續與補償。
朋友是快樂的驛站,是歡聚的家園,是裊裊的炊煙,是奉獻的能量,是幸福的暢想,是一個甘心互助而不吝嗇的天堂。
朋友是四季的相思,是彼此的牽掛,是一種純真的思念,是意志中無微不至的關愛,是彼此心靈的寄托與依靠。
朋友是一種珍惜,是一種積蓄,是一種相望與相守,是一種淡淡的回憶,淡淡的品茗與淡淡的共鳴……
今生,我以擁有我的朋友而驕傲!今世,我以朋友們擁有我而自豪!
遙望夜空,云山隔阻,思念激蕩心頭,穿越時空,我又想起了你——我的朋友!此時,我只想問一聲:朋友——還好嗎?此刻,我只想說:朋友——珍重!
朋友是天,朋友是地,有朋友可以頂天立地!
七年級語文個人教育教案 篇3
【教學目標】
1.理解文從字順的涵義,學會模仿,了解用詞準確、連貫表達的重要性。
2.學會觀察,抓住中心,刻畫細節,寫出真事真情。
【教學重點】
1.理解文從字順的涵義,學會模仿,了解用詞準確、連貫表達的重要性。
2.學會觀察。
【教學難點】
學會抓住中心,刻畫細節,寫出真事真情。
【教學過程】
(一)課前預習:
在學習本課前,學生應完成相關習作,以提供課堂素材。
(二)第一課時:
環節一:導入新課
出示任務:今天我們學習的內容是文從字順,什么是文從字順呢?“文從字順”是寫作的基本要求,從字面上翻譯一下,我們可以說是“文字順從”,它反映著寫作的人駕馭書面語言(即文字)的能力。
那么,我們又為何要做到文從字順呢?大家來看一看下面的內容:
“詩言志”——《尚書·堯典》(這個“志”的含義側重指想法、抱負、志向。)
“詩緣情”——陸機《文賦》
“托物言志,借景抒情。”
“寫作文就為的是寫出自己想說的話”——葉圣陶
“我手寫我心”——里爾克奧地利詩人
看到這些內容,你了解了文從字順的目的了嗎?是的,我們就是要能夠運用好詞句表達出我們內心的思想、情感,表達出我們“自己想說的話”。
反饋指導:導入情節的創設,是構建學習環境的重要環節,要讓學生帶著明確的目標開始思考。
環節二:注重積累,準確表達
出示任務:
1.(圖示)小明同學看到校園花圃中開放的格桑花盛開,想表達對這種花的生命力與美麗的贊嘆,他對同學說:“校園里的格桑花真是好看死了!”但又感覺一句“死了”完全不能表達出他心里的感受,你能幫幫他么?
2.美麗的花朵總能觸發人們的情感,宗璞在《紫藤蘿瀑布》一文中就生動傳神地描繪了紫藤蘿花開的美好與盛況,語言文字優美,用詞準確,表意清晰,讓我們一起來讀一讀。
“每一穗花都是上面的盛開、下面的待放。顏色便上淺下深,好像那紫色沉淀下來了,沉淀在最嫩最小的花苞里。每一朵盛開的花像是一個張滿了的小小的帆,帆下帶著尖底的艙。船艙鼓鼓的,又像一個忍俊不禁的笑容,就要綻開似的。那里裝的是什么仙露瓊漿?”
(指導學生抓住特點誦讀后)讓我們來仿照這段話,也緊抓格桑花的特點,來寫一寫我們校園中的格桑花。
反饋指導:有針對性的反復朗誦,結合景物特點的適度品讀,關注表達,使自己的用詞更加準確,語言更加有條理。而這一過程更能讓同學們理解積累的方法和重要性。
小結:積累與模仿是非常重要的,能夠很好的提升同學們駕馭文字的能力,積累好詞好句。但想要有條不紊地表達自己的所思所感,還需要緊抓重點,使句段之間邏輯清晰,直指中心。
環節三:細致觀察,條理連貫
出示任務:得到了幫助的小明很高興,他寫了這樣一段話:
“大多格桑花的枝丫上都有一朵花盛開,一朵花待放。怒放的花朵顏色不同,或白或紫卻都那么純凈,每一朵盛開的花都像圣潔的天使,張開了自己的翅膀。花朵圓圓的,又像是孩子們的笑臉,暢快怒放。”
但是老師說只有單純的寫景是不足夠的,我們還要表達出內心的情感或者志向,所以讓小明再去觀察格桑花,小明這又犯了難。老師今天給大家帶了個禮物可以協助學會觀察,這個禮物就是(掀開紅布)——磚頭。磚頭,大家幾乎天天看到,但如果讓你用語言描述一下你天天看到的東西,你說的出來嗎?
(引導學生從形、色等各方面觀察)
觀察事物,要多角度,僅僅觀察觀察外面還不是真正會觀察,真正會觀察得看出它的作用和本質。
(引導學生發現磚的本質是泥土,經過燒灼等步驟后才變成磚石,可以用來搭建房屋)
你從磚的燒制中得到什么啟示?
(引導學生得出對于人的思考)
那你再次觀察格桑花,又能觀察到什么?得到什么啟示呢?
(易成活、晚凋零,感受生命力等)
反饋指導:在本單元學習中,要注意思考作者是如何通過常見事物來表達哲理感受的,“托物言志”的關鍵就在于志與物要有某種相同點或相似點,在“物”與“志”之間建立聯系,使物能達意,才能表達心中的志向或期望。然后,我們要由課內走向課外,關注生活中的常見事物,對常見事、物進行細致觀察,并能在觀察的基礎上形象、有重點地進行描寫刻畫。
小結:寫作就是這樣,細致觀察,抓住重點,理清你要表述的中心,這樣文意就會清晰起來,語句就會連貫起來。
環節四:真事真情,主線清晰
出示任務1:學會了觀察,小明又去看格桑花,他發現在百花敗落的深秋,在干涸的土地上,格桑花依舊盛放,他被格桑花的不屈于艱難的環境而頑強的生命力所感動,寫了一篇作文,叫永不凋零的格桑花,作文中寫到了自己自由失去了母親,敘述了自己在貧寒的家庭中奮發圖強的故事,寫完了很得意,拿給老師看。老師看完作文,心疼著小明的不容易,一打聽卻發現他的母親上午還送他來學校,老師感慨道:“豈能為了感人,犧牲了爸爸媽媽爺爺奶奶而在所不惜?”
對于這種現象你怎么看?
反饋指導:在老師的教導下,小明終于明白了真事真情是無法替代的,因為只有真實的經歷才能帶給我們一些感人至深的細節。寫別人的事情,是永遠沒法體驗當事人的情感的。同學們要明確的認識到寫真事、訴真情的重要性。
出示任務2:我們一起讀一讀賈平凹先生的作品《一顆小桃樹》選段。
“黃昏時候,在窗下坐著,一外望,卻看見我的小桃樹。它還在長著,彎彎的身子,努力撐著枝條,已經有院墻高了。這些年來,它是怎樣長上來的呢?爺爺的花市早不陳列了,花盆一壘一壘地堆在墻根,它卻長著。弟弟說:那桃樹被豬拱過一次,要不早就開花了。他們嫌長的不是地方,又不好看,曾想砍掉它,奶奶卻不同意,常常護著,給它澆水。
啊,小桃樹,我怎么將你撂在這里,而漂流異鄉,又漠漠地忘卻呢?看著桃樹,想起沒能再見一面的奶奶,我深深懊喪,對不起奶奶,對不起我的小桃樹。”
文中的哪些內容打動了你?大家一起分享一下。
反饋指導:文中的一些細節是無論如何也不能偽造出來的,而且也只有真實的事情、真實的情感才能夠文從字順的表達出來,做到我手寫我心。
環節五:總結落實
出示任務:一朵花、一片落葉;一個玩具、一盞臺燈;還是一個飾物、一把樂器,這世間總有那么一個東西寄托了一件曾觸動你的事情,請同學們以小組為單位,說一說自己想寫什么景或物的哪個特點,想表達什么樣的情感,交流完成后,記錄在筆記本上。
反饋指導:讓學生有一定方法的嘗試去表達,去說真話、說實在話、說自己的話,不要說假話、說空話、說套話。”因為只有寫真人、敘真事、描真景、說真話、抒真情,作文才會血肉豐滿,才能“寫出自己心里想說的話”。
作業:請同學們回家后繼續認真觀察,或者認真回憶,抓住特點,以“我心中的”為題,寫一件曾打動你心靈的故事。
七年級語文個人教育教案 篇4
【學習目標】
1、體味本文生動形象的描寫;
2、體會本文所表現出的天真爛漫的童真、童趣;
3、了解中國畫與西洋畫的不同特點。
【教學重點】
學習本文生動形象的描寫,體會本文所表現出的天真爛漫的童真、童趣。
【課時安排】
一課時
【課前準備】
1、初讀課文,了解課文大意;
2、將預習中發現的問題寫在作業本上;
3、學生查找豐子愷的漫畫或散文。
【教學過程】
一、導入新課
用兒歌《影子》導入,學生齊讀兒歌:
影子
影子在前,
影子在后,
影子是個小黑狗,
常常跟著我;
影子在左,
影子在右,
影子是個好朋友,
常常陪著我。
今天我們就來學習一篇與影子有關的文章──《竹影》。(板書課題)
二、簡介作者
1、小組內交流收集的豐子愷的漫畫作品、散文;
2、請同學在班上介紹豐子愷的情況,明確豐子愷是一位多方面卓有成就的藝術大師,他在繪畫及散文創作方面成就頗豐。
三、整體感知
1、朗讀課文,感知課文大意:
⑴ 學生讀完課文后,教師用多媒體展示生字、詞及其注音。
⑵ 要求學生用一句話概括課文內容。
2、討論、明確中心:
問題:本文中除了寫人物活動外,還涉及哪一方面的內容?作者在本文中究竟要表現什么樣的中心?
學生討論后明確:本文表現天真爛漫的童真、童趣。
四、探究交流
1、再讀課文,勾畫文中你認為最生動形象的描寫,并試著說明理由。
2、在小組內交流自己所找生動形象的描寫句,并陳述理由。
五、質疑問難
在小組內交流自己在預習中發現的問題,小組內不能解決的問題班上交流,共同解決。
六、延伸拓展
1、小結導入:本文表現了天真爛漫的童真、童趣,它與上學期所學的《童趣》一文相映成趣,下面請大家不妨回憶一下《童趣》。
2、復習舊課,請同學背《童趣》,其他作評價、修正、補充。
3、延伸拓展:
⑴ 述說一段童年往事,要求語言簡潔,盡量表現童真、童趣,時間不超過2分鐘。學生先在四人小組內述說,然后推舉同學到班上交流。
⑵ 討論課后“研討與練習”三。
⑶ 教師小結。
七、鞏固拓展
1、豐子愷的成功與其父的教育引導有關嗎?文中的父親給你留下怎樣的印象,給了你怎樣的啟發?請以“如果我是家長”為題寫一篇短文,暢談自己的教育構想。
2、細讀課文第6段,歸納中國畫與西洋畫的不同特點,然后在美術老師的指導下與美術課完成一幅水彩畫或一幅國畫。
【課后記】
本文充滿了童趣,在授課過程中要引導學生主動進行探究,進行思考;同時,也可以借助本課的學習幫助學生樹立“生活中處處有美,但要我們用心去發現。”的觀點,幫助學生樹立正確的藝術觀。
七年級語文個人教育教案 篇5
七年級語文教案:《心聲》
一、教學目標
1、知識目標
學習本文通過心理描寫刻畫人物形象的手法。
2、能力目標
⑴ 繼續培養學生有感情朗讀課文的能力;
⑵ 通過復述故事梗概培養學生語言表達能力和綜合概括能力;
⑶ 通過對標題含義的理解進一步培養學生對文章重難點問題的理解分析能力。
3、情感目標
⑴ 培養學生的愛心和平等待人的良好品質;
⑵ 培養學生對理想目標執著追求的精神;
⑶ 通過師生互吐心聲,讓“心聲”架起師生之間愛的橋梁。
六、教學及活動流程
1、教學準備階段
⑴ 在設計好教學思路的基礎上,搜集相關素材,應用信息技術,制作本課的多媒體課件;
⑵ 指導學生預習,包括熟讀課文,掃清字詞障礙等。
二、課堂教學活動流程
(一)創設情境,導入新課。
1、多媒體出示契訶夫《萬卡》中萬卡的圖片,并配有《萬卡》中的相應文字,提問學生。
2、導入:契訶夫的《萬卡》曾感動過許多人,一個小男孩兒讀了《萬卡》,勾起了他對往事深深地懷念,也由此引出了一個令人深思的故事,同學們想深入了解這個故事嗎?這節課我們一起來學習黃蓓佳的小說《心聲》(出示課題)。
學生思考,回答問題。師生互動,進入情境。
(二)檢查預習,理解故事梗概。
1、讀準字音,注意字形
發窘 抽噎 撇嘴道歉 瑯瑯 過癮簪子 窸窣 恍惚
2、指名2人復述故事梗概,教師根據復述情況,指導學生復述的技巧。
3、師生共同總結。(出示行文脈絡)
公開課前( 讀課文)→回家路上( 讀課文)→次日放學( 讀課文)→公開課上( 讀課文) 1、齊讀生字詞,讀準字音。
2、快速瀏覽課文,復述課文。
3、同桌討論,填空,鞏固對文章脈絡的理解。
加強基礎,培養語言表達能力及綜合概括能力。
(三)精讀課文,鞏固心理描寫寫法,理解“心聲”的含義。
1、在學生討論的基礎上,引導學生理解心理描寫的作用。
2、與學生共同總結李京京的“心聲”是什么。
1、從課文中找出最能體現京京心理的各種描寫語句,感情朗讀并在小組中加以討論分析,在班上交流。
2、在教師的引導下深刻理解李京京的“心聲”。
師生互動,生生互動,既提高朗讀水平,又培養閱讀和寫作能力。
心理描寫:1、人物直接表露自己的心聲;2、作者直接描述人物的心聲;3、通過行動描寫揭示內心活動。
(四) 結合師生實際,傾訴“心聲”。
1、引導學生結合自己對文章內容的理解,傾訴“心聲”,教師隨機點評。
2、教師傾訴自己的“心聲”:希望通過這節課的學習,每位同學都能像李京京那樣在課堂上勇敢地回答問題;也希望每位同學都擁有一個和諧美滿的家庭;作為教師,我也將努力做到公正、平等地關愛每一個學生,尤其關注像京京這樣特殊家庭的孩子。
學生各抒己見,用流暢的語言表達自己的“心聲”。
師生平等對話,培養學生的愛心,營造積極主動、民主快樂的學習氛圍。
(五)布置作業
出示作業:以李京京的身份給他鄉下的爺爺寫一封像凡卡寫的那樣富于感情的信。
(六)板書設計
心聲
黃蓓佳
公開課前 → 回家路上 → 次日放學 → 公開課上
(想讀課文) (偷讀課文) (聽讀課文) (終讀課文)
“心聲”: 渴望親情 呼喚平等
七年級語文個人教育教案相關文章:
★ 小學教案模板
★ 小學語文教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