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九年級上冊語文教案
編寫教案的繁簡,一般是有經驗的教師寫得簡略些,而新教師寫得詳細些。平行班用的同一課題的教案設計,根據上課班級學生的實際差異宜有所區別,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關于人教版九年級上冊語文教案,歡迎大家閱讀參考學習!
人教版九年級上冊語文教案1
教學目標:
1.把握小說塑造的人物形象,理解文題的深刻含義。
2.抓住小說主要情節進行復述,培養學生的概括能力。
3.體會小說的心理描寫、結構上的雙線交織和富有表現力的語言等藝術特色。
4.結合生活體驗,深層思考課文觸及的教育現象,領悟寫作意圖。
教學重難點:
1.分析心理描寫,把握人物豐富的內心世界。
2.了解小說的雙線交織的藝術特色
課時安排:1課時
教學過程:
一、導入
同學們,處在青春少年的你們,也許有憂愁,有煩惱,有期盼,可是,你的心聲有誰知?今天,就讓我們走進黃蓓佳的小說《心聲》,感受李京京的一段傷感的故事。
二、新課
(一)、作者簡介
黃蓓佳,女,1955年生于江蘇省如皋縣。1977年考入北京大學中文系文學專業。1984年畢業分配在江蘇省外事辦公室工作。次年加入中國作家協會。1985年調江蘇省作家協會任專業作家。1972年發表__作《補考》,現已出版的作品有《小船,小船》、《蘆花飄飛的時候》、《請和我同行》等。
(二)、誦讀,整體感知
1、學生默讀課文,初步感知文意,疏解字詞。
捻niǎn噗pū蜷quán簪zān瑯瑯láng發窘jiǒng
抽噎yē恍惚huǎnghū抽泣qì棱角分明léng窸窸窣窣xīsū
2、學生速讀全文,梳理并概括小說主要情節。
教師提問,后評價。
3、學生復述課文
提示:抓住時間、四個場景來進行復述。
學生復述。討論整理板書:
公開課前--回家路上---次日放學后---公開課上
(想讀課文)(偷讀課文)(聽讀課文)(終讀課文)
(開端)(發展)(__、結局)
4、小組合作學習
學生跳讀課文,揣摩、感悟小說人物及主題
討論探究題:
(1)、為什么萬卡的故事能深深打動李京京?甚至在他朗讀時涌出了眼淚?
李京京從小和父母分開,跟鄉下的爺爺住在一起,內心認同于淳樸的鄉村文化。而回到城后,目睹父母時常吵架,感受不到家庭的關愛、溫暖,并成為父母不合的犧牲品,幼小的心靈蒙上揮之不去的陰影,與作品中的萬卡的境遇相似,對萬卡有著感同身受的理解,情感上產生共鳴,這是他極力想朗讀課文的原因。
(2)、課文以《心聲》為題,“心聲”指什么?
第一層含義:對親情、友情的懷念(插敘、懷念)
萬卡的爺爺----他的爺爺(親情)
奧爾迦----妮兒(友情)
第二層含義:渴望表達內心的情感
動作描寫、語言描寫、心理描寫
第三層含義:呼吁教師能公平、平等地對待每一位學生,給予每個人相同的關心和發展的機會。
(3)、對李京京這一人物形象你如何看待?
性格倔強、沉郁、認真,是一個真誠善良,自信勇敢,對生活有著美好的愿望,執著追求真善美的少年。
(4)、你喜歡程老師嗎?為什么?
文中的程老師與許多好老師一樣,工作認真負責,愛榮譽,因此為了公開課精心準備。但她又與許多老師一樣,有著代代相因的缺點:搞一種虛假的教學,重視優生,忽視一般學生。小說也表現了她難得的優點:隨機應變,勇于改正錯誤。
(三)、創意思維
(1)、小說觸及了當前教育中的某種現象,你有何看法?
第一、老師重視對優秀學生對教育,忽視像李京京這樣對學生,打擊了他們對積極性
第二、教師弄虛作假,給學生帶來負面影響
(2)、通過李京京的故事,你受到什么啟發?
李京京的故事,啟示我們做事要認真,要有真情實感,要勇敢。教師對學生不能只看表面現象,應該深入理解學生內心。
三、你說我說
同學們,李京京勇敢表露心聲,你是否也想說說自己的心聲呢?
學生暢談心中的愿望。
三、課堂小結
小說講述了一個少年的心聲,表達了作者對青少年健康發展的關注,對教育問題的思考。課文以其深沉的思想內涵,凄楚的人物形象,纖麗的情節敘述和令人傷感的語言表達,感染著我們。在父母百般呵護下的同學們,遠沒有李京京對《萬卡》的理解深刻,但讓我們伸出雙手,給生活中其他不和睦家庭中的同齡人一些關愛吧。
四、布置作業:
在你的學習生活中,是否也有過和李京京相似的經歷?無論是愉快的還是傷感的,都曾給你深刻的體驗,請選擇其中一段,用動情的文筆展現出來,不少于300字。
人教版九年級上冊語文教案2
一、教學目標
1、了解作者莫泊桑及其小說創作。
2、體會巧妙的構思,掌握曲折的情節。
3、理解小說通過人物神態、動作、語言、心理描寫刻畫人物的方法,分析人物形象。
4、認識資本主義社會人與人之間的關系是“純粹的金錢關系”。
二、教學重點
理解課文從多角度刻畫人物的形象,以展示人物內心世界的方法。
教時安排2課時
第1課時
教學步驟
一導入設計
我們有很多同學是獨生子女嗎?能告訴我還有哪些同學不是?(學生舉手示意)哪位同學愿意為我們介紹一下自己的兄弟姐妹?(請一二位同學介紹)你和自己的兄弟姐妹的關系怎樣?如果有一天你和自己的兄弟姐妹在金錢、地位上發生變化,你們的這種親情還會保持嗎?(根據學生的回答加以總結引申)在現實生活中,手足之情是否禁得起世俗的考驗呢?,今天我們就來了解發生在法國一個普通家庭的普普通通的故事,體會一下人情冷暖和世態炎涼。
(板書課題:我的叔叔于勒--莫泊桑)
二作者介紹
莫泊桑:(1850--1893)是法國19世紀后半期的批判現實主義作家。他和__的契訶夫、美國的歐亨利并稱為世界三大短篇小說大師。短短的一生中,他寫了300多個短篇和6個長篇。的有長篇《她的一生》、《漂亮朋友》,短篇《項鏈》、《菲菲小姐》、《我的叔叔于勒》《羊脂球》等。這些作品都不同程度地諷刺和揭露了資本主義的罪惡,尤其是在資產階級思想腐蝕下的人們精神的墮落。
三整體感知課文
請同學先聽課文錄音,然后請一位同學敘述故事情節。
理清故事情節,用三個字概括本文故事情節。(厭……盼……躲)
說說菲利普夫婦對待于勒的態度為什么會發生變化?(因為于勒經濟地位發生變化)
四品細節。
1、瀏覽全文,找出全家人對于勒的不同評價。說明于勒處境不同便有不同的評價。
貧:壞蛋、流氓、無賴、分文不值
富:正直、有良心、好心、有辦法的人、救星
貧:小子、家伙、老流氓、賊、討飯的
2、提問:當他有錢時家人的心情如何?--盼
當他無錢時家人的行為如何?--避(板書:
于勒:窮―――富―――窮
菲利普夫婦:攆―――盼―――躲
五作業布置
課后練習題
人教版九年級上冊語文教案3
教學目標
知識目標
1、理解、積累“厚實、嬉鬧、乖巧、驅除、歇斯底里、一落千丈”等詞語。
2、理解小說內容,體會標題的含義。
能力目標
1、分析人物形象,把握課文主題。
2、體會小說中人物語言、環境描寫和細節描寫對表現人物性格的作用
情感態度價值觀:
感悟人物的成長歷程,擴展視野,豐富情感體驗,樹立奮進信念,培養戰勝困難的勇氣。
教學重點
梳理主人公的成長歷程,體會語言、環境描寫和細節描寫的重要作用。
教學難點
聯系生活實際,深層感悟“孤獨”一詞,由文本字面的理解上升為文化層面、精神層面的理解。
教學設想
這個故事生動感人,很容易引起學生思想上的共鳴。但文章較長,深入解讀可能會受到課堂時間的影響,所以我欲采用抓人物語言為切入點,可以向環境、細節描寫方面延伸,一句話串起了時空的網絡。這種連接是兩個層面:既是形式又是內容,技能成為課堂推進的線索,同時也是課堂教學的內容。而杜小康的語言很少,就四句話,也便于教學的展開。
教學目標
1、學習運用快速閱讀的方法,把握課文情節;品味“孤獨”,梳理主人公的成長歷程。
2、引導學生用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學習課文,激發學生主動學習意識,培養學生快速閱讀、梳理要點的能力和質疑探究的能力。
3、理解“孤獨”與“成長”的內涵,感悟人生,培養學生積極的人生態度。
教學重點:
品味“孤獨”,梳理主人公的成長歷程,體會細節描寫重要的作用。
教學難點:
理解”“孤獨”與“成長”的內涵,品味人生
教學過程
一導入:播放歌曲《陽光總在風雨后》營造氛圍。
語文的世界有鳥語花香,亦有疾風驟雨;有溫情脈脈,亦有殘酷無情。正如我們的人生之旅,有快樂,亦有痛苦。正如歌曲中所說:陽光中在風雨后,讓我們把眼光投向課文《孤獨之旅》,與杜小康一起度過成長的一段經歷吧。
二:理解課文內容,品味語言。
1按照小說的三要素概括故事情節。小說講述了一個怎樣的故事?
明確:講述了少年杜小康跟隨父親到蘆葦蕩放鴨,在孤獨中成長的故事。
2品味語言
這是一篇小說,故事情節是在孤獨的背景中展開的,人物語言并不多,請同學們快速在文中勾畫出杜小康的語言。(課件展示。)
請一位同學讀出四句話,體會情感。
賞析人物的語言我們要注意兩點:一.聯系相關內容。如什么時候,什么地點,怎樣的狀況下說這樣的話。二.言為心聲。注意體會說話人的心情心理。
(1)賞析第一句話讀出現第一句話的第二自然段。
思考:
哪一段交代了杜小康放鴨的原因?這段中哪一個詞鮮明地表示了出了杜小康對放鴨這件事的態度?
“只好”一詞寫出了杜小康無奈的態度,當他說這句話時的心情怎么樣?(害怕恐懼)為什么害怕恐懼呢?(要離開疼愛她的媽媽,離開熟悉的朋友,學校)
你們知道放鴨之前的杜小康的生活狀況嗎?找一位看過《草房子》的同學來介紹一下。(看幻燈片)
總結:家境富裕的杜小康,往油麻地孩子群里一站,就像一簸箕黑芝麻中一粒富有光澤的白芝麻,就像秋天高遠的天空中一只悠然盤旋于鴿群之上的黑色的鷹,父親對他有求必應,百依百順,可現如今要離開疼愛他的母親,離開熟悉的校園,到陌生遙遠的蘆蕩去放鴨,他愿意去嗎?
于是他對父親說了第一句話,應該怎樣讀?從這里看出了一個怎樣的杜小康?(不能體貼父親,只想著自己的杜小康)
(2)(一句簡單的話就能讀出這么多的內容)下面請同學們自己賞析或同桌討論其余的三句話,用“一個____________________杜小康”這樣的句式,批注你的賞析結果。一定要在文中找到語言依據。
A賞析第二句話,你從第二句話中讀出了一個什么樣的杜小康?(從說話的環境和心理去理解)
找出說這句話的環境:讀21自然段,在這樣空曠陌生前途未卜的環境里杜小康的心情怎樣?(害怕恐慌)
但這時的杜小康并沒說要回家,那是在什么時候?(孤獨想家的時候)勾畫出寫孤獨的句子。
指導朗讀29至31自然段,變換人稱,將杜小康改為“我”體會孤獨對杜小康的威脅。
此時的孤獨比剛離家時要深百倍。濃千倍,它吞噬這年幼的杜小康,終于在晚上夢到母親說出了這句話。與第一句話比較你認為這是一個什么樣的杜小康?(是一個有點懂事,逐漸能控制自己情緒的杜小康,能面對困難的杜小康)
B那么你從第三句話中看到了一個什么樣的杜小康呢?(一個成熟的,勇敢的、有責任感的,敢于面對困難的杜小康)
你從哪些語句中看出來的?(夜雨找鴨的情形能說明杜小康長大了,“分頭”一詞體現杜小康成熟了)
老師范讀夜雨找鴨的38自然段,同學們想象這是一幅什么樣的畫面?
總結:頭上如萬輛戰車般在滾動,耳畔是呼呼的風聲,身上砸著歇斯底里般的雨點,臉上和腳上以傷痕累累,可他還要孤軍奮戰。
然后讀第三句話,“還是分頭去找吧。”能把”吧“去掉,把句號改成問號嗎?為什么?(這樣才能突出杜小康的勇敢、堅決、果斷)
文中還有好多細節也讓我們感受到杜小康的成熟,特別是能表現父子之間關系的句子,同學們自己去找找,這些都說明了杜小康的成熟和勇敢。
C第四句話,你讀出了一個什么樣的杜小康呢?
一個感受收獲喜悅的杜小康,一個激動的杜小康。體現了激動不已驚喜的心情。
總結:通過對這四句話的品析,每句話都鮮明的表現了杜小康當時的性格,請同學們在讀這四句話,讀出情感。
三品味主旨
1當我們陪著杜小康走完這段孤獨之旅,結合杜小康的成長,你認為怎樣算是長大了?(獨立不依賴別人勇敢堅強)
2那么是什么促使杜小康的成長呢?(孤獨)
杜小康年幼時家道中落,飽嘗物資生活的單調、精神生活的痛苦,可最終用稚嫩的雙肩扛起這一切。孤獨并不可怕,困難并不可怕,挫折也不可怕,只要我們勇敢的去面對,他就是我們成長的催化劑苦難是人生的老師,再回首課文,孤獨之旅其實就是成長之旅。
作家曹文軒也這樣說(看幻燈片)
總結:這一段孤獨的旅程成為了杜小康以后人生道路上寶貴的精神財富,每當遇到困難挫折他都會想起。讓我們再次品味孤獨。(看幻燈)齊讀這段話。曹文軒在《青銅葵花》中說道“少年時就有一種對待痛苦的風度,長大時才有可能是一個強者。”
四看幻燈片,拓展訓練。
每個人在成長的道路上,或多或少地感受過孤獨,試以“我的孤獨”為題,寫一段話。
附板書:孤獨之旅
曹文軒
杜小康:幼稚(不懂事)
懦弱(逐漸懂事)
堅強(成熟勇敢)
激動(長大)
人教版九年級上冊語文教案4
教學目標:
1.情節的把握;
2.語言、心理、外貌等刻畫人物的方法;
3.了解小說的特點并理解文章主題
教學重點難點:
分析人物,評價人物,探討人物與主題的關系。
教學時數:三課時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要點】整體感知情節與環境
一、導入新課
在課文結尾,文中的“我”這樣寫到:故鄉的山水漸漸遠離了我,但我卻并不感到怎樣的留戀。……使我非常的氣悶……又使我非常的悲哀。(教師板書:悲哀)親不親,故鄉人;美不美,家鄉水。為什么二十年后的一次故鄉之行卻給我留下了如此悲哀的心情?請大家看課文,找一找故鄉使我悲哀的理由。
二、整體感知
1、情節把握----小說以時間為序,以我回故鄉的所見所聞為線索展開故事情節,全文可按“回故鄉--在故鄉--離故鄉三個方面分為三個部分:
(1)、交代了時間、地點、回家原因及心情。
(2)、“我”在故鄉期間的見聞和感受,
老屋的寂寥,決定搬家。
回憶與少年閏土的友情。
“楊二嫂”的變化。
閏土的變化。
(3)、“我”懷著深深的失望與痛苦的心情離開故鄉,把希望寄托于未來、寄托于下一代。
2、找一找故鄉使我悲哀的理由。
--------板書:故鄉的景、故鄉的人。
3、故鄉的景色怎樣?
(1)第二段描寫寫出了故鄉怎樣的特點?哪幾個詞語能集中表現出來?
------天氣陰晦、冷風嗚嗚、蒼黃的天、橫著蕭索的村莊--沒有一些活氣。
學生齊讀來感受一下這種悲涼。
十二段12段:深蘭的天金黃的圓月碧綠的西瓜英雄少年----令人神往,
---------回故鄉所見到的景象與記憶中的進行對比,并說明其作用------突出變----變后心情(烘托鋪墊)
第二課時
【要點】人物與主題
一、課文中寫了故鄉哪些人,主要寫了誰?
如果說故鄉景色的悲涼可能會受到“我”的心情的影響(怎樣的心情?)或者天氣的影響(怎樣的天氣?),而故鄉的人卻使“我”不折不扣地感到悲哀之至了。
--------閨土楊二嫂水生宏兒母親我
二、我們先來看看二十年后的閏土有哪些方面使我悲哀.
1、描寫
少年閏土中年閏土
外貌淳樸天真、可親可愛受盡生活折磨、命運悲慘
動作語態聰明勇敢、活潑開朗遲疑麻木、痛苦難言
對“我”的態度情真意切親密無間被封建禮教牢牢__
對“生活”的態度對生活充滿熱情和希望將希望寄托神靈
2、變化原因
社會的:多子,饑荒,苛稅,兵,匪,官,紳,如同一把把挫刀,在時間這塊勵石上,活生生地把一個少年小英雄磨成了一個木偶人。
階級的:一聲“老爺!”就把自己與兒時的好友隔在了無形的厚障壁的兩邊;帶回家去的香爐、燭臺何嘗不是在增加這厚障壁的高度呢!
結論:閏土是在生活重壓下艱難地掙扎著的中國勞苦__眾的代表。
三、楊二嫂:
外貌:西施圓規”
職業與性格:美貌招生意無業潑悍、放肆、尖刻、自私
結論:楊二嫂是一個被社會扭曲了的變形人,庸俗的小市__的典型形象。表現在自己被侮辱、被損害的同時,又在侮辱和損害著別人。
四、“我”的形象及其意義
(1)敘述者線索人物------小說真實便于抒情
(2)我的思想感情怎么樣----悲哀憤怒別離希望
(3)怎樣對待閏土----悲哀中同情遺憾中關注
結論:追求新生活,心懷希望的知識分子形象。“我”:曾使自己魂牽夢縈的故鄉,一下子就顯露出了它的丑陋;為使它美麗,只有在本來沒有路的地方走出一條新路來。
五、“我”母親:慈祥、寬容、厚道地對待所有的人,對待這個世界;世界卻沒有給她以公平:變賣家產,告別家園,跟兒子去外地謀生,她的前面是一片未知。
六、水生宏兒:20年前的閏土和“我”,20年后,或許不會再成為今天的閏土我;對他來說,與生俱來的苦難其實也是一種改變命運的財富!
結論:從“飛”出家門的那一刻起,他就開始“飛”向這個既陌生又新鮮的世界了。----也便有了路。”--------希望
人教版九年級上冊語文教案5
教學目標:
1、通過閱讀,整體把握文章意思,品味含義深刻的語句。
2、體會運用小故事闡述抽象道理這一寫法的好處。
3、了解愛情的特質,樹立正確的愛情觀。進行愛情教育,幫助學生走好青春第一步,正確把握萌動的情感。
教學設想:
這篇課文是蘇霍姆林斯基寫給女兒的信,是作者對女兒進行的一次生動的愛情教育。文字樸實曉暢,語言生動形象,昭示了愛情的真諦。愛情這個火辣辣的詞,撞擊著每個青年的心扉,人在花季,多彩的心事就像爬山虎攀上了年輕人的心房,稍不留神就容易踏上早戀的航船,教書育人,是語文教育應盡的責任。
教學重點:
利用課文內容對學生進行一次愛情教育;讓學生明白只有懂得愛的真諦,才會擁有幸福快樂的人生。
教學難點:
理解“愛情”的真正涵義。
教學課時:一課時
教學步驟:
一、導入新課:
19世紀偉大的詩人、劇作家莎土比亞曾經在一首詩當中提出了這樣的一個問題;“告訴我,愛情生長在何方?是在腦海,還是在心房?它是怎樣發生?它又怎樣成長?”這是每一個人在成長的過程中都會遇到的問題,可能也是同學想知道的。當我們遇到這樣的疑惑時,我們卻不一定敢向我們的父母發問,而有一個14歲的小姑娘向她的父親提出了這個問題,而她的父親也在一封信中給了她一個詩意的回答。今天我們就來學習這封《致女兒的信》
二、整體感知:
1、朗讀課文,注意揣摩寫信人的心理和語氣。
2、理清文章的脈絡。
3、再讀課文,提出自己在閱讀中遇到的難題或值得思考的問題,展開思考。
三、新課講授:
1、故事中提到上帝在創造人后,三次來到人間,他從人的眼神中先后讀到了哪三種不同的東西?
明確:愛情,忠誠,心靈的追念。
2、五十多年間,那一對男女的生活發生了怎樣的變化?
3、促使那一對男女(后來的老頭和老太婆)生活發生這么大的變化的基礎是什么?
明確:是他們之間相濡以沫的愛情。(愛情是人類永恒的美和力量,是人類種族的生命力永不衰敗的紐帶。)
4、故事中為何要把這對男女的愛情放在五十多年的時間歷程中去表現?這說明了什么?
明確:真正的愛情能夠經歷時間的考驗。
5、五十多年里是什么維系了他們的愛情?
明確:是忠誠、心靈的追念(彼此的扶持、依靠……)
6、文中的上帝面對人的愛情有何表現?為何多次寫到上帝的態度?
明確:表明愛情是人類獨有的,是人類文明的產物,只有人才能夠愛。
7、作者在文章的結尾告訴我們該如何對待愛情?
明確:善待愛情:以人的方式去愛。(人類的愛情不是僅僅為了繁衍后代,還要給對方以幸福……因為愛情是人類永恒的美和力量,是人類種族的生命力永不衰敗的紐帶。)
四、課外拓展:
1、談認識:
同學們至此應該明白了,愛情是人類最熾熱的情感,最美好的情愫,每個人都渴望幸福,向往愛情。然而過早摘取愛情的果實,我們能收獲甜美嗎?可以就早戀現象談談自己的認識。(教師鼓勵學生大膽的發表自己的見解)
2、搜集資料:
搜集有關愛情經典故事:《孔雀東南飛》《梁山伯與祝英臺》《魂斷藍橋》《羅密歐與朱麗葉》《泰坦尼克號》《廊橋遺夢》《亂世佳人》等等
五、課堂小結:
“愛情是什么”是個既簡單又深奧的問題,作者用充滿詩意的故事告訴我們:萬物生存、繁殖、傳宗接代,彼此忠誠,永遠思念,這就是愛情,是人類才有的愛情。愛情只有是理智的,聰明的,審慎的,它才是高尚的,才會使人感受到幸福。青春不是愛情的季節,這時的我們還沒有足夠的能力去承擔。
六、作業布置:
1、課外搜集有關愛情的名言警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