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教案模板_中学教师优秀教案_高中教学设计模板_教育巴巴

教育巴巴 > 初中教案 > 九年級教案 > 生物教案 >

初三生物教學教案

時間: 金成 生物教案

作為一位不辭辛勞的人民教師,就難以避免地要準備教案,教案是教材及大綱與課堂教學的紐帶和橋梁。那么問題來了,教案應該怎么寫?下面小編帶來初三生物教學教案5篇,希望大家喜歡。

初三生物教學教案

初三生物教學教案篇1

[教學目標]

1、知識目標:能說出細胞含有的物質以及細胞膜具有控制物質進出的功能;

能描述細胞質中的線粒體和葉綠體在能量轉換中的作用。

2、能力目標:嘗試通過生活經歷分析、推測、類比、歸納等思維活動過程,理解細胞中的物質和能量,發展科學探究能力。

3、情感目標:培養樂于探索生命奧秘的情感,養成科學思維習慣

[教學重點]

1、細胞中含有的物質,以及細胞膜控制物質進出。

2、葉綠體和線粒體在能量轉換中的作用。

[教學難點]

1、感知物質由分子構成。

2、描述細胞質中的葉綠體和線粒體在能量轉換方面的作用。

[教學思路]:講述細胞的生活,內容比較抽象,與學生的距離較遠.教學難度較大。因此,基于學生的經驗創設問題情景,按照由感性認識上升到理性認識、先宏觀后微觀的順序開展教學活動是本節課的教學思路。

[課前準備]:糖、水、紅墨水、燒杯、玻璃棒、課件

[教學方法]:基于問題情景分析、推測,類比推理

[教學過程]:

一、引課:

1、人是鐵,飯是鋼,一天不吃餓的慌。說話沒力氣、走也走不動,這說明什么?

(體內缺乏生命活動所需要的物質和能量)

2、生物體結構和功能的基本是細胞,說明細胞的生活需要物質(板書課題:細胞的生活需要物質和能量)

二、授新課:

學生實驗:將一些白砂糖放入盛清水的燒杯中,用玻璃棒攪動。要求注意觀察現象、得出結論。

現象:肉眼可見的白砂糖溶解在水中,成為肉眼看不見的物質。

結論:物質是由許多肉眼看不到的微小粒子組成。我們把這些微粒叫分子。

學生實驗:將紅墨水滴入盛有清水的燒杯中。要求觀察現象、得出結論。

現象:紅墨水散開了。

結論:分子在運動。

播放動畫:糖分子在水中運動(展示微觀現象)

結論:物質是由運動著的分子組成。

回顧生活經驗:甘蔗水多而且甜、花生可以炸油、種植植物需要施肥、人呼吸時吸入氧排出二氧化碳,可見細胞中有許多的物質。(板書:細胞內有哪些物質)

講解:根據分子的大小將物質分為兩類:一類是分子比較小的,一般不含碳的,叫無機物。如水、氧、無機鹽等。一類是分子比較大的,一般含有碳,叫有機物。如糖類、脂類、蛋白質、核酸等。我們可以通過燃燒的方法大致區分這兩類物質。能夠燃燒的是有機物,不能燃燒的是無機物。(板書:細胞內的兩大類物質)

問題情景:

1、新鮮的蔬菜放的時間長了會萎焉,萎焉后的蔬菜放入水中又會變得硬挺。

2、剛買會來的莧菜用清水洗時,水是清的,但炒熟了的莧菜湯卻是紅的。

3、人呼吸時,吸入的是氧,呼出的是二氧化碳。

討論:細胞中的物質會不會發生變化?

播放動畫:細胞膜控制物質出入細胞

一、結論:活細胞的細胞膜能夠控制物質的進出。(細胞需要的有用的物質可以進入,細胞內不需要的廢物加以排出。)(板書:細胞膜能夠控制物質的進出)

問題情景:

1、汽車沒汽油了就不能運動。

2、做了手術不能進食的病人要輸葡萄糖。

3、人饑餓時會感覺頭暈,說話、走路沒力氣。

討論:

1、汽油為汽車的運動提供了什么?

2、葡萄糖為病人生命活動提供了什么?

3、食物為正常人的生命活動提供了什么?

結論:提供了能量。

講解:汽油、葡萄糖等有機物中含有的能量叫化學能。

討論:如果汽車的發動機壞了,即使加了汽油,汽車能運動嗎?這說明什么?

結論:不能。發動機能夠將汽油中的化學能轉換成汽車運動所需要的能量。發動機是能量的轉換器。

討論:動植物怎樣獲得生活所需要的能量?如人跑步、心臟跳動需要的能量是怎樣獲得的

展示:有葉綠體和線粒體的細胞圖片

講解:生物體的細胞中也有能量的轉換器----葉綠體和線粒體

(指出動植物細胞中分別有哪些能量轉換器)

討論:

1、葉綠體中的葉綠素能吸收光能,它能將光能轉換成什么能量?

2、動物體內沒有葉綠體,依靠什么來實現能量的轉換?

結論:

1、植物體內的葉綠體能夠將光能轉換成化學能,貯存在有機物中。依靠線粒體將化學能轉換成生命活動所需要的能量。

2、動物不能直接利用光能,通過取食獲得物質繼而獲得能量,再依靠體內的線粒體將有機物中的化學能轉換成生命活動所需要的能量。(板書:葉綠體和線粒體是細胞中的能量轉換器)

[本節課小結]:這節課你有什么收獲?

1、能說出細胞含有哪些物質,細胞膜具有什么功能

2、能描述細胞質中的線粒體和葉綠體的作用

[板書設計]:第二章 細胞的生活

第一節 細胞的生活需要物質和能量

一、細胞中有哪些物質

無機物:水、無機鹽

細胞內的物質

有機物:糖類、脂類、蛋白質、核酸

二、細胞膜能夠控制物質的進出

三、細胞質中有能量轉換器

葉綠體:將光能轉換成化學能儲存在有機物中

線粒體:將有機物中的化學能轉換成生命活動所需要的能量

[練習]:

1、將一粒花生放入火中點燃,燃燒掉的物質和剩下的物質分別是( )

A、燃燒的是無機物,剩下的是有機物 B、燃燒的是有機物,剩下的是無機物

C、都是無機物 D、都是有機物

2、在細胞結構中能夠使有用的物質進入細胞,把其他物質擋在外面的結構是( )

A、 細胞壁 B、細胞膜 C、細胞質 D、細胞核

3、植物和動物細胞中都含有的能量轉換器( )

A、葉綠體 B、線粒體 C、A和B都對 D、A和B都不對

4、臨床上常給危重病人吸氧和點滴葡萄糖,這些氧和葡萄糖進入細胞后,在什么部位被利用

A.葉綠體 B.線粒體

C.液泡 D.細胞核

初三生物教學教案篇2

教材分析

在學習了血液循環系統的有關知識后,進一步讓學生學習與輸血、血型有關的知識,對于學生進一步認識循環系統的功能是十分重要的,對學生能健康地生活也是非常有必要的,而且能培養學生珍愛自己和他人的生命的情感,樹立健康的成年公民應積極參加無償獻血的觀念。

教學目標

1、例舉abo血型的類型;概述人體的血量以及輸血與血型和血量的關系;

2、參與關于血液制品與人類生活關系的調查;

3、認同我國的無償獻血制度;培養珍愛自己和他人生命的情感,樹立健康的成年公民應當積極參加無償獻血的觀念。

重點和難點

1、說出abo血型的類型及輸血的原則;

2、認同我國的無償獻血制度。

課前準備

凝集原和凝集素的模型

教學法

小品表演、談話法、討論法

課時安排

1課時

教學過程

一、引入創設情景:發生在一百多年前歐洲戰場上的怪事…

思考、回答問題。設置懸念,引起學生的興趣。

二、abo血型劃分展出自制的凝集原、凝集素的模型(如圖),介紹abo血型。

觀察、思考利用模型輔助教學,既增強了學習的樂趣,又能較好地解決了下面幾個問題:

①四種血型及其劃分的依據;

②凝集原和凝集素的對抗關系;

③凝集反應的基本原理。

三、小品表演(輸血原則)

1、展示輸血關系表。

2、通過提問,讓學生明白輸血原則。

1、學生表演,分別扮演醫生、病人、護士,給病人輸入不同血型的血液,導致不同的結果。

2、小組討論,分析原因。創設情景,把理論知識生活化。

四、關于血液制品與人類生活關系的調查組織學生匯報調查結果

1、第一組主題:獻血,輸血與傳染病。

2、第二組主題:無償獻血教育。

3、第三組主題:明星怎樣看待獻血?

4、第四組主題:廣州市需血和獻血情況調查。讓學生充分發揮自主、合作、探索的學習精神,培養學生資料搜集、整理和分析能力。

五、無償獻血

1、播放與無償獻血相關的影片。

2、提出問題:同學們長大后愿意參加無償獻血嗎?

1、觀看影片,思考問題。

2、進行_。認識到無償獻血的重要性和光榮性。

六、課外閱讀指導閱讀,布置作業

閱讀資料:心血管病與心血管病醫生。擴展知識,關注生命。

七、總結提出問題:我們這節課學習了什么內容?能用自己的語言概括嗎?思考,回答鍛煉學生總結能力和語言描述能力。

初三生物教學教案篇3

教學目標:描述細胞分裂的基本過程;說出細胞分裂過程中染色體變化的結果。說出細胞分裂與生物生長的關系。關注細胞的研究在防治癌癥等方面的價值。

教學重點與難點:說出細胞分裂過程中染色體變化的結果。描述細胞分裂的基本過程。

學習內容:

一、導入新課先復習細胞核是遺傳信息庫,再從練習題中導入:一個小小的受精卵如果變成像我們這么大的人?從一粒種子到一顆大樹,小魚到大魚,小寶寶到成人,主要是我們身內的細胞發生了什么變化?學生從練習題中思考問題,思考細胞在我們的身體變化中發生的變化。

二、講授新課

(細胞的生長)

(細胞的分裂)

(細胞分裂時染色體的變化)

1、細胞生長——細胞體積的增大

2、細胞分裂——細胞數目的增多

(細胞分裂就是一個細胞分成兩個細胞的過程)。

細胞的生長:新長出的細胞體積都很小,通過不斷從周圍環境中吸收營養物質,并且轉變成組成自身的物質,體積逐漸增大,但細胞不能無限制地增大,一部分細胞長到一定大小,就會進行分裂。

細胞的分裂過程(示意圖)

一個細胞分成兩個細胞。分裂時,細胞核先由一個分成兩個,隨后,細胞質分成兩份,每份各含有一個細胞核。最后,在原來的細胞的中央,形成新的細胞膜,植物細胞還形成新的細胞壁。一個細胞就分裂成為兩個細胞。

在沒有示意圖的情況下再讓學生復述細胞分裂的過程。

在細胞核里面有染色體,染色體的變化是怎樣的?舉出果蠅的例子:原本8條,分裂成4條,再2條??

那怎樣才能使分裂后的染色體數量與分裂前相同?

染色體在細胞分裂時數量上先加倍,再進行分裂,從而保證它分裂后的數量與分裂前一樣。 像人的染色體是46條,加倍后是92條,細胞的染色體在分裂時兩個細胞的染色體數量是平均分配的,就是一個細胞有幾條?

得出的結果是:

1 、兩個新細胞的染色體形態和數目相同。

2 、新細胞與原細胞的染色體形態和數目相同。

結論:新細胞和原細胞所含有的遺傳物質是一樣的。

細胞在生長。細胞不會無限地生長,生長到一定的程度就分裂。

學生根據老師的提示說出細胞分裂的過程和步驟。

不是,這樣分裂后的染色體數量與分裂前的不一樣。

可以先增多一倍。

46條。小結:生物體的生長包括兩部分:

哪兩部分?(提問)

注意:細胞分裂后的染色體形態、數目相同。一、細胞的生長

(細胞體積的增大,細胞不能無限地長大)

二、細胞的分裂

(細胞數量的增多)

練習:

1、生物體由小長大,是與細胞的_______和_______分不開的。

2、細胞分裂的步驟應該是( )細胞核分裂成兩個②細胞質分成兩部分③在細胞中形成新的細胞膜

A、①②③ B、 ③ ② ①

C、③②① D、 ② ③ ①

3、細胞分裂的結果,新細胞與原細胞的染色體數目相同,這說明( )

A、DNA分子的數量沒有發生改變

B、DNA分子的數量可能會改變

C、所含的遺傳物質都不相同

D、新細胞內的遺傳物質已經加倍

4、細胞不斷地從周圍環境中吸取營養物質并轉變成自身的物質,體積逐漸增大,這就是細胞的( )

A、分裂 B、生長 C、成長 D、分生

進一步探究如果細胞不按規律地分裂,會有什么結果?指導學生自學書本P60,解決問題:什么叫癌變?癌變如何導致的?如何預防癌變?

教學反思:

對于細胞的生長,學生易于理解,但對于細胞如何進行分裂,怎樣由一個變成兩個,學生的概念還比較模糊,在這方面可以用課件把每個步驟分解,讓學生有一個感性認識,對于細胞分裂的步驟有的學生還會弄混,應反復對這一問題進行復習、練習。對于染色體先加倍后再分裂這個概念,如果直接傳授,學生雖然接受,但很不理解,對于這一問題我的做法是:先讓學生思考,分裂時人的染色體是不是由46條分裂成兩個含有23條染色體的細胞,然后分裂成12.5條的染色體?學生對于這個問題產生了疑問,覺得不應該是這樣分裂的,對于如何分裂后還保持每個細胞46條染色體,學生想到可以先把染色體的數量加倍,再進行分裂,這樣分裂后每個細胞的染色體數量就跟原來的一樣了。用這個方法啟示學生,讓他們自己找出方法,這樣學生學得快,也記得牢。

對于這節課的細胞為什么不能無限量地生長這個問題我沒有詳細講,因為如果按照書本用籃球和乒乓球的表面積和體積相比的差異而得出細胞不能無限量地長大,這個問題學生很難理解,現在還沒有想到更好的方法讓他們理解為什么細胞不能無限量地生長,覺得很遺憾。

初三生物教學教案篇4

<生物對環境的適應和影響>是生物學七年級上冊第二章第三節內容。本章站在生物圈的高度,論述了生物與環境之間是相互影響、相互依存的一個不可分割的整體。這是一個最基本的生物學觀點,也是理解"人與生物圈應該和諧發展"的理論基礎。所以該節在本書中乃至在本學科中都占有重要的地位。

在前一節"環境對生物的影響"的基礎上再來考慮"生物對環境的適應和影響",其實是從一個問題的兩個方面辯證地分析生物與環境之間確是一個不可分割的整體,也為下一節"生態系統"的學習作好預設。

本節知識點清晰,一是生物對環境的適應,另一就是生物對環境的影響,呈現的方式也直觀,前者就四幅圖片,后者是一個探究活動,非常符合初中學生的心理特點,內容看似簡單,但要能讓學生尤其是初一學生建構生物與環境之間是一個不可分割的整體,不是一件很容易的事。所以在教學中要充分利用教材,多采用直觀手段,認真組織活動,幫助學生初步建立這個基本的生物學觀點。

一、教學目標:

基于以上分析,結合新課程標準的新理念,我確立如下教學目標:

(一)認知目標:

1、認同生物的形態結構、生活方式與環境相適應的觀點;

2、能夠選取多方面的事例來描述生物對環境的適應和影響。

(二)能力目標:

1、通過分析文字和圖片資料來提高說明問題的能力;

2、嘗試收集、處理數據的方法;

3、學習通過測量進行科學探究的方法。

(三)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目標:

1、了解生物與環境的關系,滲透環保意識;

2、樹立"生物與環境是一個不可分割的整體"觀點;

3、利用技能訓練,鼓勵學生多從生活中發現問題、提出問題,培養學生的科學精神。

二、重點和難點的確立:

1、描述生物對環境的適應和影響是重點又是難點;

2、"植物對空氣濕度的影響"探究是重點,新教材倡導探究性學習,應該利用好每一次活動,來培養探究的方法和能力。

三、教學方法:

1、本節課貫穿觀察和討論,主要運用啟發式談話法,啟迪學生思維、激發學習熱情,并遵循從感性認識到理性認識的認知規律,利用多媒體的現代教育手段,以大量的圖片和動畫,讓學生通過觀察、思考、分析綜合等一系列思維活動,逐漸認識到生物與環境之間是一個不可分割的整體。

2、本節"植物對空氣濕度的影響"的探究活動并不難,運用前一節的探究活動方法完全能夠完成,所以這個活動我安排在課前,課上主要是組織各小組交流活動的"過程"和結果的處理方法。讓知識的獲得滲透在過程的體驗中,讓成功的喜悅體現于精彩的交流中,讓能力的培養貫穿在活動的參與中。

四、學習方法:

通過觀察、討論、分析去發現知識,逐漸培養自主學習的習慣和能力,通過課前的探究活動和課上的交流,體驗知識獲得的過程,感悟科學探究的方法,體會同學間合作的魅力,嘗到探究性學習的樂趣。同時也提高了分析問題的能力、語言表達能力,并進一步掌握科學探究的一般方法。

五、教學過程:

(一)復習提問,導入新課:

啟發學生例舉生活中熟悉的生物受到環境中哪些因素的影響,導入新課,這樣導入有兩個好處,

1、既考驗了前一節課的知識的掌握情況,又體現了兩課內容的緊密聯系;

2、創設了情景,激發了興趣,讓人自然而然想到生物對環境有沒有影響呢,行云流水般引入新課。

(二)新知學習:

1、"生物對環境的適應"是重點又是難點,我是這樣安排的:

第一步:讓學生觀察教材的四幅圖片,引導從"形態結構"、"生活方式"與環境間的聯系展開小組討論。然后讓學生選擇一幅來談談自己的看法。創設了一個平等、民主、和諧的課堂氛圍,這可是思維發展的肥沃土壤,也是我的課堂風格。在這種氛圍中學生的思維是發散性的,充滿靈性的。

第二步:啟發學生還能找到生物的形態結構、生活方式與環境相適應的例子嗎?鼓勵學生提取平時積累的知識,給他們表現的機會,激起競爭意識。

第三步:媒體呈現配有介說詞的圖片,如:烏賊的墨囊;含羞草的葉與多暴雨的環境相適應;尺蠖的擬態等等,讓同學們認識到生物對環境的適應是具有普遍性的,這種適應是生物通過漫長的年代,不斷與環境摩合,自身不斷進化、生存下來而形成的形態結構和生活方式。完整地幫助學生理解生物對環境相適應的觀點,對于生物對環境的適應具有相對性,考慮到初一學生的理解能力,不便提,以后高中會學到。

2、生物對環境的影響

生物在適應環境的同時,也對環境有一定的影響。這部分的知識我是這樣處理的:

第一步:讓學生親身驗證"生物也可以影響環境"這一結論:

課前親自探究"植物對空氣濕度的影響",課上交流。這樣安排體現

1、有做事的過程;

2、有明確的目標;

3、有明確的結果;

4、使用語言傳達信息

5、體現過程的真實性。這是任務型教學的五要素。交流時注意:對于初中學生來說,過程是比結果更重要,但在這兒,由于結果涉及到對數據的收集和處理,這也是科學探究的一種方法,應以激勵和引導。

學生從"做中學"中親身驗證了植物對空氣的濕度有影響,有利于認識生物是可以影響環境的。

第二步:再讓學生思考兩個問題:

a、地下耕耘者是哪種動物,它對自然界有什么益處?

b、為什么我國開發西部強調要退耕還林和還草?從生物對環境產生的作用這個角度來認識生物的存在確實影響著環境。

第三步:讓學生嘗試舉例描述"生物對環境的影響"的生活中的例子。加深并及時反饋學生對這方面知識的理解。

第四步:播放動畫"屎克螂出國記",以生動的畫面使學生真正體會到生物對環境的作用和影響,同時在學生注意力即將分散的時候再一次激起他們的興趣。

3、技能訓練:

這是新教材的一個別有用心之處,旨在培養學生的觀察、分析、綜合等能力,我們要充分利用教材的這一優勢。引導學生觀察并思考,"看誰提出的問題最有價值?"在問題的提出和解決中培養思維能力。

最后師生共同總結本課收獲,這點很重要,在學生理解的基礎上及時幫助他們構建概念,點睛突出"生物與環境是一個不可分割的整體"的生物學觀點。引導學生認識到人類生活在生物圈,對環境的破壞必將回報給人類,所以人和自然和諧相處是多么重要!

(三)、作業練習:(見教材)

1、在一個繁殖季節里,一條鯉魚能產幾十萬粒卵,而一般的小型鳥類只產幾個卵,你能其中的道理嗎?這是不是生物對環境的適應?

2、山羊絨又細又柔軟,組成的產品十分昂貴。山羊比綿羊好養,它連草根都啃食。于是一些牧區大量飼養山羊,這對環境會有什么影響?

這是兩道開放性題,既能達到鞏固知識點的目的,又能煅煉思維,體現知識與社會、日常生活的緊密聯系,使學有所用。

整個教學過程的邏輯順序就是這樣安排的。實踐證明,在教學中,充分利用新教材的優勢,創設一個民主、和諧的課堂氛圍,引導學生開展探究性學習,利用多媒體的現代教育手段支撐整個教學過程,使學生在一個生動、有趣、多姿多彩的生物課堂中,愉快地"享受"學習。

初三生物教學教案篇5

《細菌》這一課題是人教版的“九年義務教育三年制初級中學生物教科書”八年級上冊,第五部分,第四章的第二節,下面我從五個方面闡述說課的內容。

一、教材分析

(一)教材的作用和地位

細菌是單細胞的生物,所以必須以前面學過的動植物細胞的知識為基礎,細菌的營養方式需要植物體內的葉綠體以及光合作用的知識來引導,細菌的個體微小,需要借助顯微鏡,又必須有顯微鏡的知識,而學習了細菌的形態、結構、營養和生殖方式才能為理解細菌在生物圈中的作用打下基礎,因此本節課起到了續前輔后的作用。本課安排在學習了動物、植物細胞的基礎上來進行,通過與動物植物細胞的比較來進一步學習細菌的結構。在自然界的物質循環中菌類是分解者,菌類雖然多數個體較小但在生態平衡中起著重要的作用,菌類和動物植物一起構成了整個生物界。

(二)、本節的學習目標及依據:

依據:根據教學大綱和教材及學生實際。

知識目標:

1、讓學生掌握細菌的主要特征;

2、通過與動、植物細胞的比較推測出細菌的營養方式;

3、通過了解細菌的發現和巴斯德實驗認同科學的發現需要以技術的進步和精細的實驗

做基礎;

能力目標:通過觀察培養學生發現問題的能力,通過比較培養學生分析、解決問題的能力

學會思考,學會理論聯系實際。

德育目標:

1、通過點出日本侵略者慘無人寰的行徑激起學生的民族自信心和愛國主義情感

2、通過對細菌繁殖速度的認識,減少細菌的感染,養成良好的衛生習慣。

(三)、本節的教學重點難點是:

1、細菌的形態結構特點;

2、細菌的營養方式和生殖。

二、教材處理:

(一)學情分析:

由于班內學生成績相差懸殊,且初二學生的形象思維仍占優勢,注意力容易轉移,學生對細菌的發現史、形態結構較為陌生,為了提高他們的學習興趣,在教學中要注意直觀性原則,用不同層次的問題面向全體學生,不失時機的作出鼓勵的肯定,使全體學生能保持較大的學習興趣,從而努力培養學生的邏輯思維能力。

(二)教學設計:

本節課安排一課時;課堂教學中,應通過閱讀細菌的發現史,讓學生了解顯微鏡的出現加快了人類對微觀世界認識的進程,進而認識技術對科學發展的推動作用;同時通過介紹巴斯德的科學研究過程,使學生認識到科學的新發現是建立在縝密的思維和精細的實驗基礎上的。教師可以利用課文中的討論題“你對科學的發現有什么新的認識?”讓學生交流自己的看法。

在觀察細菌的形態和結構時,教師可以有目的地介紹一些與學生身體有關的細菌,如肺炎球菌、大腸桿菌等。在進行觀察與思考活動時,教師要引導學生通過對比細菌與動植物細胞的區別,描述出細菌的基本結構特點。同時要讓學生在討論中交流對“細菌營養方式”的推測。

在學生已經了解了細菌是通過分裂完成生殖后,教師可以利用技能訓練的內容,加深學生對“細菌個體小但數量很多”這個說法的認識。在學生了解了細菌是如何度過惡劣環境的內容后,可引導學生完成練習第一、二題的討論和交流,然后,讓學生回憶人的呼吸等內容,思考并回答練習第三題,發展學生利用已有知識解決問題的能力。

三、教學方法的選擇:

(一)教法:為了體現學生的主體地位,根據教學內容的要求,本節課采用觀察法,結合比較歸納法進行啟發式教學

(二)學法:

1、通過學生對“細菌的發現”的閱讀,培養學生的自學能力

2、在上述教法的指導下,利用一環扣一環的問題啟發學生,引導學生發現知識,歸納知識結構,思考分析,得出結論,讓他們體驗成功的喜悅,從而掌握學習重難點。

四、教學過程的實施:

(一)新課導入:采用抗戰期間日本人以細菌作為生化武器導入新課:日本人用抓來的中國人來做細菌試驗,使無數的中國軍民慘遭毒害;從來引起學生對本節課的興趣。

(二)細菌

的發現:從學生閱讀書本資料入手,培養學生的自學能力。教師注意小結,引起學生對科學探索的興趣,通過對列文虎克發現細菌和巴斯德的“鵝頸瓶”實驗這段的閱讀,讓學生了解科學的成功需要以技術的進步和精細的實驗做基礎,機會總是垂青于有準備的人。

(三)細菌的形態結構:

本部分通過觀察掛圖讓學生直觀地認識到細菌的三型,通過具體的數字形象的比喻理解細菌個體的大小。通過和老師一起繪細菌結構圖,加深對細菌結構的認識,然后再通過動物細胞植物細胞和細菌的比較來推測出細菌的營養方式。

(四)細菌的生殖:

通過計算讓學生認識到細菌繁殖速度之快,四個小時后100個細菌將繁殖成25600個通過這一活生生的數字引起學生注意養成勤洗手的好習慣;并了解細菌的生殖方式為分裂生殖。強調芽孢不是細菌的繁殖方式,而是休眠體,是對不良環境的適應,從而認識細菌的適應能力強,分布廣泛。

(五)練習鞏固

通過本節的學習掌握了細菌相關知識,為了反饋課堂掌握情況,讓學生對課后P61的技能訓練和練習進行知識鞏固。最后讓學生繪制細菌結構圖,加深對細菌結構的認識。

五、板書設計:

第二節細菌

一、細菌的'發現

1、列文虎克:發現細菌

2、巴斯德(微生物學之父):證明細菌不是自然發生的,而是原來已經存在的細菌產生的

二、細菌和形態和結構

1、形態:桿狀、球狀、螺旋狀

2、結構:基本結構:細胞壁、細胞膜、細胞質、DNA集中區

特殊結構:莢膜(保護)、鞭毛(運動)

3、營養方式:異養(寄生、腐生、共生)

三、細菌的生殖:分裂生殖

芽孢:細菌的休眠體

22896 主站蜘蛛池模板: 粤丰硕水性环氧地坪漆-防静电自流平厂家-环保地坪涂料代理 | 骨密度仪-骨密度测定仪-超声骨密度仪-骨龄测定仪-天津开发区圣鸿医疗器械有限公司 | ET3000双钳形接地电阻测试仪_ZSR10A直流_SXJS-IV智能_SX-9000全自动油介质损耗测试仪-上海康登 | 二氧化碳/活性炭投加系统,次氯酸钠发生器,紫外线消毒设备|广州新奥 | 欧景装饰设计工程有限公司-无锡欧景装饰官网 | PC构件-PC预制构件-构件设计-建筑预制构件-PC构件厂-锦萧新材料科技(浙江)股份有限公司 | 背压阀|减压器|不锈钢减压器|减压阀|卫生级背压阀|单向阀|背压阀厂家-上海沃原自控阀门有限公司 本安接线盒-本安电路用接线盒-本安分线盒-矿用电话接线盒-JHH生产厂家-宁波龙亿电子科技有限公司 | 标策网-专注公司商业知识服务、助力企业发展 | 郑州律师咨询-郑州律师事务所_河南锦盾律师事务所 | 深圳诚暄fpc首页-柔性线路板,fpc柔性线路板打样生产厂家 | 吊篮式|移动式冷热冲击试验箱-二槽冷热冲击试验箱-广东科宝 | 液压中心架,数控中心架,自定心中心架-烟台恒阳机电设计有限公司 行星搅拌机,双行星搅拌机,动力混合机,无锡米克斯行星搅拌机生产厂家 | 酵素生产厂家_酵素OEM_酵素加盟_酵素ODM_酵素原料厂家_厦门益力康 | 高精度-恒温冷水机-螺杆式冰水机-蒸发冷冷水机-北京蓝海神骏科技有限公司 | 钢制暖气片散热器_天津钢制暖气片_卡麦罗散热器厂家 | 执业药师报名条件,考试时间,考试真题,报名入口—首页 | 锂电池生产厂家-电动自行车航模无人机锂电池定制-世豹新能源 | 科昊仪器超纯水机系统-可成气相液氮罐-美菱超低温冰箱-西安昊兴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 元拓建材集团官方网站 | 胶辊硫化罐_胶鞋硫化罐_硫化罐厂家-山东鑫泰鑫智能装备有限公司 意大利Frascold/富士豪压缩机_富士豪半封闭压缩机_富士豪活塞压缩机_富士豪螺杆压缩机 | 半自动预灌装机,卡式瓶灌装机,注射器灌装机,给药器灌装机,大输液灌装机,西林瓶灌装机-长沙一星制药机械有限公司 | 扬州汇丰仪表有限公司| 找果网 | 苹果手机找回方法,苹果iPhone手机丢了找回,认准找果网! | 美能达分光测色仪_爱色丽分光测色仪-苏州方特电子科技有限公司 | 棉柔巾代加工_洗脸巾oem_一次性毛巾_浴巾生产厂家-杭州禾壹卫品科技有限公司 | 123悬赏网_发布悬赏任务_广告任务平台 | 黑龙江「京科脑康」医院-哈尔滨失眠医院_哈尔滨治疗抑郁症医院_哈尔滨精神心理医院 | 拉力测试机|材料拉伸试验机|电子拉力机价格|万能试验机厂家|苏州皖仪实验仪器有限公司 | 展厅设计公司,展厅公司,展厅设计,展厅施工,展厅装修,企业展厅,展馆设计公司-深圳广州展厅设计公司 | 南京PVC快速门厂家南京快速卷帘门_南京pvc快速门_世界500强企业国内供应商_南京美高门业 | 生鲜配送系统-蔬菜食材配送管理系统-连锁餐饮订货配送软件-挪挪生鲜供应链管理软件 | 山东信蓝建设有限公司官网 | 无压烧结银_有压烧结银_导电银胶_导电油墨_导电胶-善仁(浙江)新材料 | 工业淬火油烟净化器,北京油烟净化器厂家,热处理油烟净化器-北京众鑫百科 | 电磁辐射仪-电磁辐射检测仪-pm2.5检测仪-多功能射线检测仪-上海何亦仪器仪表有限公司 | hdpe土工膜-防渗膜-复合土工膜-长丝土工布价格-厂家直销「恒阳新材料」-山东恒阳新材料有限公司 ETFE膜结构_PTFE膜结构_空间钢结构_膜结构_张拉膜_浙江萬豪空间结构集团有限公司 | 银川美容培训-美睫美甲培训-彩妆纹绣培训-新娘化妆-学化妆-宁夏倍莱妮职业技能培训学校有限公司 临时厕所租赁_玻璃钢厕所租赁_蹲式|坐式厕所出租-北京慧海通 | 订做不锈钢_不锈钢定做加工厂_不锈钢非标定制-重庆侨峰金属加工厂 | 杭州代理记账费用-公司注销需要多久-公司变更监事_杭州福道财务管理咨询有限公司 | 钢格板|镀锌钢格板|热镀锌钢格板|格栅板|钢格板|钢格栅板|热浸锌钢格板|平台钢格板|镀锌钢格栅板|热镀锌钢格栅板|平台钢格栅板|不锈钢钢格栅板 - 专业钢格板厂家 | 外观设计_设备外观设计_外观设计公司_产品外观设计_机械设备外观设计_东莞工业设计公司-意品深蓝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