語文課程教學方法
為保障事情或工作順利開展,常常需要提前準備一份具體、詳細、針對性強的方案,方案是書面計劃,具有內容條理清楚、步驟清晰的特點。那么你有了解過方案嗎?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語文課程教學方法,歡迎閱讀,希望大家能夠喜歡。
語文課程教學方法(篇1)
目標的確定:
⑴知識目標:
①認識“荷、珠”等12個生字。
②正確、流利地朗讀課文。
⑵能力目標:
①圖文結合,培養學生的觀察能力、口頭表達能力和有感情地朗讀課文的能力。
②通過小組合作學習,培養學生自主學習、團結協作的精神。
⑶情感目標:
感受充滿童趣的夏天,體會夏天的快樂。
教學重、難點的確定:
⑴教學重點: 識字;正確、流利地朗讀課文。
⑵教學難點: 識記一些較難的字。教學理念的定位根據《語文課程標準》的實施建議中提出的教學建議,在確定教學目標和教學重、難點后,結合一年級以具體形象思維為主、活潑好動的特點,我把本節課的教學理念定位在:“遵循學生的身心發展規律和語文學習規律,選擇教學策略”這一思想上。通過創設情境激發學生識字、閱讀的興趣,讓學生興致勃勃的交流識字方法、采取多種方法朗讀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來實現教學目標。教法、學法指導本課時主要是識字和朗讀的教學。在教學設計中,根據低年級識字、閱讀教學的特點,我利用多媒體創設情境,直觀形象進行識字教學。
教學流程:
一、課前三分鐘說話:說說夏天
二、利用多媒體創設情境導入新課:
1、師:剛才說話的同學給大家帶來的禮物是用生動的語言介紹了荷花、荷葉。小朋友,今天老師給大家帶來一位好朋友,我們一起來認識一下吧!(同時多媒體出示荷葉)
2、認讀“荷葉”并給“荷”組詞。
3、荷葉是什么樣的?(學生回答,教師板書課題)齊讀課題。
4、剛才有位同學給大家背了一首有關荷花的古詩,你還知道哪些寫荷花和荷葉的詩句和詞語嗎?學生回答完教師多媒體展示讓孩子欣賞有關荷葉的美麗畫面,朗讀感悟優美詞句。說說欣賞后的感受。(如:楊萬里《小池》泉眼無聲惜細流,樹陰照水愛晴柔。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頭?!稌猿鰞舸人滤土肿臃健樊吘刮骱轮校L光不與四時同。接天蓮葉無窮碧映日荷花別樣紅。婀娜多姿,亭亭玉立、爭奇斗艷、清香四溢——)
三、初讀感知,識記生字。
1、荷花和荷葉很美,寫荷花荷葉的詩文和詞語也很美,我們要學的`課文更美,讓我們一起欣賞吧?(課文情境朗讀)
2、孩子們,美嗎?讓我們一起在這篇輕快、活潑的散文詩里,感受充滿童趣的夏天,去觸摸生機勃勃的荷葉吧。你也美美的讀讀吧,要讀準字音,不認識的字多拼兩遍,標出自然段。
3、匯報課文一共有幾個自然段。用喜歡的方式讀一遍課文。注意讀準字音。圈畫出生字。體會長句子的讀法。
4、出示本課的生字,你從課外已經認識了哪些字?用什么方法認識的?
5、不認識也沒關系,學完課文相信你就認識了???,這些生字寶寶加著拼音出來了,快去和他們打打招呼吧。先自由拼一拼吧!指名領拼,教師教讀易錯字音。
6、把這些淘氣的生字娃娃又跑回課文中了,他們想考考你們,你們可一定要努力認準她們?。“焉謱殞殠У秸n文中多讀一讀你慢慢就會認識他們的。
7、讀你喜歡的自然段,一定要讀通讀順。
8、逐段指名讀文正音,讀每段后出示畫生詞,讓學生標畫。出示該段的字詞強化認記。
9、男女生比賽讀課文,注意我們剛才糾正的讀音,想想課文主要講了誰?他吸引來了哪些小伙伴?
10、同桌輪讀課文畫出小伙伴說的話。學生匯報讀。教師相機出示畫好的讓學生對照。
11、讀讀伙伴們說的話,說說荷葉的伙伴們分別把荷葉當做什么?教師隨機多媒體出示。讓學生讀讀這些詞語。
12、你喜歡哪個小伙伴自己讀一讀他說的話吧!指名讀。
13、師生接讀文。小組內分角色讀。(配樂)指名分角色配樂讀 。
四、檢查生字認讀和課文朗讀
1、檢查字詞的認讀。
2、猜字謎
3、閱讀拓展鞏固生字的認讀。
五、書寫指導:
1、組詞
2、指導書寫,學生練寫。
六、作業自助餐:
1、結伴表演課本劇。
2、畫美麗的夏日荷塘。
板書設計:略
語文課程教學方法(篇2)
一、激發拓展閱讀動機
首先,根據我們班學生的年齡特點和興趣愛好,我每隔一段時間都會選擇合適的書籍以講故事的形式介紹給同學們,激發學生對課外讀物產生興趣;其次,課前五分鐘講故事或者談讀書感受,通過匯報展示來激發學生的閱讀熱情;再次,我們還為學生創設閱讀條件,我發動學生把家里的好書帶來放在班級的書櫥里,讓所有的圖書實現了資源共享,極大地調動學生閱讀的興趣。此外,我還定時向學校的圖書館給班級借書,為孩子們的閱讀創造良好的環境。良好的閱讀環境調動了絕大部分同學的閱讀興趣。
二、教給孩子閱讀的方法
每次講授新課時,我都會以課文為范例教給學生閱讀的方法,讓學生在讀中感悟。譬如在講授人教版五年級上冊《人物一組》這課時,我引導學生在閱讀中體會作者描寫人物的方法,讓學生明白了人物語言必須個性化,符合人物獨特的身份、性格、年齡等和在語言描寫時,提示語部分適當地添加一些人物說話時的'動作、神態、心理,這樣會使人物的語言更加生動。對重要的文章和書籍、對重要的語句和章節所表達的思想內容要做到透徹理解,這就是精讀。然而,人的精力是有限的,為了獲取更多的知識、更多的信息,又必須讀大量的書,因此我們還須要學會略讀。為了取得好的讀書效果,我們教育學生要善于把精讀和略讀結合起來。另外,我要求學生讀寫結合,不僅能積累大量的材料,而且能有效地提高寫作水平,并且能增強閱讀能力,將知識轉化為技能和技巧。
三、進行大量的背誦積累
小學是學生學習語文的初級階段,同時也是學習語文的重要階段,這個時期的學習是為他終生學習奠定堅實的基礎。通過背誦語文課文,可以使小學生熟記課文內容,進而深化對課文內容的理解,發揮課文內容的模仿和借鑒功能,不斷提高小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和文字寫作能力,并為學習課外知識打下良好的基礎,為今后的學習與發展打下堅實的基礎。況且小學階段是記憶背誦的黃金期,充分發揮學生的背誦潛能,為學生的知識寶庫增添增磚添瓦何樂而不為呢?配合學校的古詩文誦讀的計劃,我用早讀和課前五分鐘讓學生背誦每天一首古詩文,當天的任務當天完成,有小組長交換進行小組檢查。在獎勵機制下,全班營造了一個爭先恐后、你追我趕、在學習上互相攀比的可喜氛圍。
道理都懂,但是真正落實到實處,操作起來的確不容易,這是一個長期的任務。培養孩子良好的語文積累,給孩子打造堅實的語文基礎,離不開我們老師的持之以恒。
語文課程教學方法(篇3)
教學要求:
1、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和背誦課文。
2、學會本課12個生字和1個二類字。
3、知道我國青海湖西部有一個鳥島,初步認識鳥是人類的朋友,從而愛鳥護鳥。
教學重點:
背誦課文,了解鳥島鳥多的特征。
教學過程 :
第二課時
一、導入
1、 今天,讓我們一起去參觀鳥島。
(設計意圖:一開始就讓學生把自己當作一個游客,積極的參與活動,大大激發了他們的好奇心,在好心情和好奇心的驅動下去學習課文。)
2、 齊讀課題,你有什么問題?
((1)鳥島在什么地方? (2)為什么叫鳥島?)
二、學習課文
1、 帶著問題自己讀讀課文,找找答案。
2、 逐個討論。
(設計意圖:讓學生提問,再去文中找答案,在質疑中困惑,在解疑中體會成功的喜悅,這個過程猶如放風箏,線在老師手中,但風箏仍能感到在空中放風的樂趣,這樣的設計能培養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
3、 問題(1)鳥島在什么地方?
學習第一自然段
(1)、指名說說,你在哪個自然段找到答案的,請你來讀
(2)、你們知道第一自然段講了什么?
a. 出示:聞名中外
指名讀,換個詞說說它的意思 (馳名中外、中外聞名)
齊讀,放在句子中讀,說出你讀的感受。
b. 指導讀:自豪的語氣
c. 齊讀
(3)、填空:鳥島在( 。)
(換詞的目的是為了積累詞語;而填空則可以訓練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可以幫助理解第一自然段,讓學生靈活所學的知識,加深記憶,也有利于背誦,可謂一舉多得。)
4、 問題(2)為什么叫鳥島?
出示第二自然段
(1)、自由讀,找找關鍵詞,想想從中你知道了什么?
(2)、交流:
a. 鳥兒在春天來這里。
b. 一群一群、 陸續 說明鳥多 板書:鳥多
讀好一群一群 (速度放慢些)
理解陸續 師演示:手里拿畫好的群鳥圖貼一次,再貼一次,再來一次 (邊說邊貼)
c. 自由練讀,再配樂指名讀,齊讀
(3)、因為( ),所以叫鳥島。
(4)、過渡:這么多的鳥來這里干什么? 學生接讀 它們在這里筑巢安家,養育后代。
(5)、這么多的鳥都來鳥島,你覺得那里會是怎樣的情景?
(設計意圖營造一種氣氛,讓人感受春天的暖意,讓學生醞釀讀的節奏,為有感情的讀課文打好基礎。用貼畫的方式理解陸續更是符合兒童的.認知特點形象而直觀。)
學習第三自然段
(1)、誰愿意來讀就和老師一起讀。
(2)、用一個詞來說說島上的情景。(熱鬧)板書
(3)、具體說說哪幾個詞中可以看出來?(各種各樣、聚、鳥的世界) a.你從哪里看出這是鳥的世界? (出示幻燈片,練習說話)
b.鳥兒來這里會干些什么?看圖說說
六月是鳥島最熱鬧的時候,各種各樣的鳥兒聚在一起,它們有的( ),有的( ),還有的( ),小島成了鳥的世界。
c.學生自由練說
d. 指名說第一句話
(4)、指導朗讀
島上的鳥多,這么熱鬧,就該讀出好的心情。
自己讀、指名讀、齊讀
(5)、島上除了鳥多,還有什么多?
指名講 (鳥窩多、鳥蛋多),你從哪里知道的?
a. 板書:鳥窩多
出示:一眼望去,密密麻麻的鳥窩一個挨著一個。
指名讀,請一個學生上臺畫鳥窩,其他同學評價(突出密密麻麻、挨),不足之出再請人補充。
b.挨可以換哪個詞? (靠)
(6)、板書:鳥蛋多
請多人上臺畫鳥蛋,還要涂上顏色,(突出窩里窩外、到處)
齊讀第三句話
(7)、小結:其實窩多、蛋多也反映了島上的鳥多,讓我們一起來讀讀第三自然段,進一步感受鳥多吧!
(8)、齊讀
(9)、練習背誦:鳥多( ),鳥窩多( ),鳥蛋多( )。指名背誦
學習第四自然段
(1)、引讀
師:鳥島上真熱鬧啊!鳥多,鳥窩多,鳥蛋多,來島上游玩的人( ),他們( ),隨手( ),可是( ),因為()。
(2)、讀了以后,你知道了什么? 板書;愛鳥護鳥
(設計意圖:緊緊抓住熱鬧一詞做文章,找文中的鳥多、鳥窩多、鳥蛋多、游人多突出小島的與眾不同。用畫鳥窩,畫鳥蛋的方法使臺上臺下的交流更為活躍,互動性,及時性,準確性,形象性的長處一一展現,讓學生真正做學習的主人,在學習中起到主體的作用。)
三、朗讀、總結課文
1、 總結:一個叫海西皮的小島鳥多,鳥窩多,鳥蛋多,游人也多,真是熱鬧非凡,讓我們也加入到愛鳥護鳥的行列中去吧!
2、 帶著喜悅的心情齊讀全文。
附板書:
鳥多
鳥窩多
19、鳥島(熱鬧) 鳥蛋多
游人多(愛鳥護鳥)
(設計意圖:緊扣主題,簡潔明了,幫助學生理清文章的思路,幫助學生加深記憶,背誦課文。)
語文課程教學方法(篇4)
一、激趣導入
1、小朋友都喜歡欣賞美麗的圖畫,有一天,老師到外面也拍了一些圖畫想和大家一起分享,你們想不想看啊?
2、演示:
秋天山野的景色。
你能說說這是什么季節嗎?
(板書:秋天。)
3、老師給大家看的就是秋天的圖畫,齊讀課題。
4、秋天是多彩的季節,秋天是收獲的季節。今天就讓我們也背上旅行包走進秋天的圖畫,轉一轉、游一游,好不好?讓我們一起乘坐“紅葉號”列車開始一次愉快的旅行吧!看,小火車來接大家了,大家檢查一下,該帶的四樣法寶都帶齊了嗎?這四大法寶就是帶上你們的眼睛仔細看,帶上你們的耳朵認真聽,帶上你們的嘴大聲說,最重要的就是要帶上你們的心,讓我們一起用心去體會、用心去感受。準備好了嗎?讓我們一起系上安全帶,老師要帶領小朋友們出發啦!
二、初讀課文
1、瞧,我們的路線圖就在這(語文書),這一路上我們會遇到很多的新朋友,別忘了跟他們打聲招呼。
(生讀課文。)
2、檢查生字、句子:
⑴ “紅葉號”已經帶著我們到了目的地,看,果園的果子都熟了,趕快去秋天的果園里摘果子吧!誰能準確而且大聲地讀出水果上面的字,這個果子就是你的了。
(過生字關)──還有更大的'果子呢?(過詞語關)臉頰,指的是哪兒,用手摸摸──
⑵ 發現沒有,書中有一句話把大部分的詞語都裝進去??煺页鰜碜x一讀:
(出示課文第二句,指導學生讀準讀通。)──摘到蘋果一定很開心!讓我們把生字和詞語寶寶送回課文中讀讀吧!讀給同桌聽,讀對的夸夸他,讀錯了幫幫他。
三、新授課文
1、剛才,“紅葉號”已經帶著我們駛進了美麗的秋天,駛進了美麗的田野,我發現小朋友們都格外地投入,你們被這秋日的景色迷住了是嗎?誰能告訴老師,你們都看到了一些什么呀?
⑴ 梨樹掛起金黃的燈籠:
① 你看到梨樹怎么了?(結出了沉甸甸的果實、梨子成熟了、又大又黃。)多說幾個。
② 我們來看看課文里是怎么說的?這金黃的燈籠是……是啊,這一只只又大又黃的梨多像是金黃的燈籠高高掛在枝頭啊。多美啊!
③ 你能來讀讀嗎?
⑷ 師:聽了你的朗讀,老師的眼前仿佛真的看到了無數金黃的小燈籠。果實累累,真誘人啊!你在很用心地讀,誰再來試試?
⑸ 過渡:
嗚嗚嗚,列車開啊開,你還看到了什么?
⑵ 蘋果露出紅紅的臉頰:
① 你讀懂了什么?
(蘋果成熟了。)
② 那直接說“蘋果成熟了,”好不好,你喜歡哪一句,為什么?
③ 讀出你的喜愛吧。
⑶ 稻海翻起金色的波浪:
① 什么叫稻海啊?是一株稻嗎?二株嗎?……那是什么?(是啊,是數不清,是許多許多的……)這就叫稻海。
② 讓我們去秋天的田野感受一下這豐收的場景,感受一下這起伏的波浪吧。
③ 理解“翻”,為什么用翻呢?
對啊,稻子太多了就像海一樣,風一吹就像翻起了一層一層的波浪。
指導讀。能讀出多的韻味嗎?
⑷ 高梁舉起燃燒的火把:
① 圖片出示“燃燒的火把”。
② 為什么說高梁舉起燃燒的火把?
③ 讀。
2、齊讀四句話,如果去掉顏色的詞好不好:
師:是啊,那是成熟的顏色,那是收獲的顏色。它讓我們的秋天更加多姿多彩,它讓我們的秋天更加……
3、學習第一句:
⑴ (放音樂)我們乘坐著紅葉號來到如此美麗的季節中,來到如此多姿的田野中,我們看到了梨樹( ),看到了蘋果( )看到了稻海( )看到了高梁( ),這一切的一切,都在向我們傳遞著一個消息,那就是“秋天來了,秋天來了”
⑵ 讓我們把這個消息,把這份喜悅帶給所有的人吧,誰來?
──聽出了你發自內心的喜悅
──聽出了你的……
──讓我們一起把這份快樂說出來吧。
──讓我們一起把這份快樂喊出來吧。
4、小結:
秋天的圖畫是一幅色彩艷麗的圖畫,它是人們用汗水繪出的山水畫,它是山野對人們辛勤勞動的報答。
四、生字指導
1、今天我們的“紅葉號”之旅就要結束了,老師剛才在那還摘了好幾個成熟的蘋果,瞧,它露著紅紅的臉頰。
2、讓我們把紅蘋果里的生字請進田字格里。
3、瞧,住進了新家的生字寶寶多高興啊,仔細觀察。
4、跟著老師一起寫寫他們吧。師范寫。
5、你們能寫好它們嗎?生描紅。
語文課程教學方法(篇5)
教學目標:
1、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背誦課文。
2、認識生字23個。
3、完成語文天地中學習顯身手。
4、理解詩句內容,感受詩句中渲染的歡天喜地、熱熱鬧鬧的節日氣氛。
教學難點:
1、能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背誦全詩。
2、理解語句的'意思。
教學準備:
小黑板,生字、詞卡片。
課型:
古詩。
教學方法:討論、小組合作式。
教學步驟:
一、導入活動:
1、學生們,十二月份結束了,我們將迎來新的一年。新歲月的第一天是什么節日?
2、板書課題。
3、從課題里。你聯想到什么?
二、學習新課
1、初讀課文
⑴、指導看書上的插圖,問:這篇課文圖上有什么?
⑵、出示小黑板上的詩句,指定學生讀。
⑶、全班齊讀。
⑷、出示生字5個,(開火車讀)
爆
屠
曈
換
符
⑸、出示生詞,同桌讀。
爆竹
屠殺
蘇醒
交換
符號
2、熟讀課文,理解詩句。
⑴、學生自由讀詩句。
⑵、小組討論:說說你知道哪句詩的意思?
⑶、指定學生說詩意。
⑷、全班齊讀全詩。
⑸、分組接背詩句。
⑹、指定學生背誦。
⑺、小組比賽,哪組背得好。
⑻、同桌互相背。
三、作業布置:
正確、流利、有感情地背誦課文。
四、板書設計:
12、過年
元日
爆竹聲中一歲除,
春風送暖入屠蘇。
千戶萬戶曈曈日,
總把新桃換舊符。
五、教學后記
語文課程教學方法(篇6)
教學目標:
1、理解詩歌內容,體會中華少年熱愛祖國的情感
2、為祖國擁有豐富的資源、燦爛的民族文化、悠久的歷史、美好的未來,為身為中華少年而自豪。
3、有感情地朗誦詩歌。
教學重難點與突破方法:
教學重點:了解祖國的過去、今天、明天
難點:感受中華少年熱愛祖國的情感和自豪感。
突破方法:課前引導學生了解祖國的發展,課堂上運用多種形式的讀激發學生的自豪感。
教學準備:祖國發展變化的圖片或資料介紹
教學程序
(一)談話引入
1、通過閱讀資料,同學們,你能給大家介紹一下我們祖國的一些情況嗎?
生自由談
2、祖國正走向富強,作為他的兒女,你感到什么?
3、那讓我們自豪地說:“(讀課題)中華少年”
(二)、讀略讀提示,明確學習目標
1、讀略讀提示,想想這節課的學習任務是什么?
(1、以充沛的感情朗誦詩歌,讀出自豪、讀出對祖國的深情。2、采用不同形式的讀,然后交流讀后的體會。)
實際上學習這首詩的重點在讀和交流體會。
(三)分配任務,學生自讀詩文
1、生分四人小組,自己分工。教師出示學詩指導
A 小組分工,甲乙丙丁四個角色。
B 四人合作朗讀詩文。
C 找出不理解的地方,與小組成員討論得出結論。(可借助學習工具幫助學習,如字典)
D 討論每節詩分別講了什么,表達著怎么樣的一種感情。
E 帶著自己感受到的感情分角色朗讀。
F 換角色再讀詩文,將自己的感受用一段話表達出來。(文體不限,字數不限)
2、生分組活動。
(四)全班交流學習成果
1、生按自己的角色分配,全班一起讀詩文。
2、生交流小組尚未解決的問題。
如:
翱翔:在空中回旋地飛。
莽莽:形容遼闊,無邊無際。
縈繞:縈回。
蹣跚:腿腳不靈便,走路緩慢、搖擺的樣子。
強悍:勇猛無所顧忌。
噩夢:可怕的夢。
璀璨:形容珠玉等光彩鮮明。本文指更美好。
比翼聯翩:翅膀挨著翅膀(飛)
3、生交流每節詩分別講了什么,表達著什么樣的思想感情。
(介紹了我們祖國豐富的資源、悠久的歷史、燦爛的文化、嶄新的發展和我們中華少年的志向:要譜寫祖國更璀璨的詩篇。)
(詩文表達著,作為一名中華的少年,無比自豪,卻又責任重大的感情。)
4、交流自己寫的.感受,在聽別人感受后,可以充實自己的感受。
(四)朗誦比賽,評比總結。
1、各組再分工,練習朗誦,準備比賽。
2、朗誦活動,各組上臺朗讀,可以一個小組朗誦一個小節來評比。
3、評比總結
中華少年們,你們是祖國的未來,民族的希望,我真心祝愿你們能為祖國譜寫璀璨的詩篇!
板書:
中華少年
自豪 驕傲
【同伴互評】本設計以朗讀為主,讓學生在多種形式的朗讀中去體會,沒有機械死板地講詩。在教學方式上,小組合作學習有利于學生的互相學習形成集體智慧,培養學生的合作精神。在本課教學中,教師注重了小組學習的指導,將小組學習要做什么,清楚地羅列出來,讓小組學習變得有章可循,有效地提高了學習的效率。同時,注意朗讀方式的多樣化,并通過評比等激發朗讀興趣。
語文課程教學方法(篇7)
一、導入 新課
由復習學過的文體導入 說明文學習。
二、通讀全文,概括內容
學生自讀課文后議論回答,然后教師明確:本文給我們介紹了有關物候的知識及研究它的意義。
三、劃分結構層次,理解本文說明的條理性
1.本文圍繞著物候這個中心給我們介紹了哪些方面的知識?全文可劃分為幾部分?
學生討論,教師指名回答,然后教師歸納總結:本文作者圍繞物候這個中心給我們介紹了四個方面的問題,課文因此也可劃分為四部分。(略)
2.再問:以上四個部分的說明采用了什么樣的順序?
學生討論,教師提問后小結。作者在介紹物候現象時采用了這樣一種邏輯順序:先提出本文說明的對象是什么,接著說明它的重要性,然后說明它取決于什么因素,最后說明研究它的意義。這種說明順序符合人對事物的認識規律,同時使得文章很有條理性。這種條理性不僅表現于文章的整體,而且也表現在文章的局部,
3.請大家快速閱讀第三部分“決定物候來臨的因素”,作者是按照什么順序來說明的?
學生討論回答,教師小結。課文在說明決定物候現象來臨的四個因素時,是按照由主到次的說明順序來安排的,在行文上使用了“首先”、“第二個因素”、“第三個因素”?!按送狻钡仍~語。
教師提示:我們讀一部小說,總是先讀到前面的“提要”。提要是對一篇文章或一本書的內容全貌做極為簡要和概括的說明。有時我們還經常讀到摘要。摘要,顧名思義就是對原文的要點進行摘錄。寫摘要和寫提要有相同的地方,即都是抓住要點,寫成文章。不同的地方是提要用自己的語言對原作的內容全貌作簡要的概括說明,而摘要卻是在不損害原作內容的前提下,摘錄原作的要點,將原作的主要內容準確地按原作的順序寫出來,不摻進自己的觀點和評論,但為使上下文連續,可適當加上一些詞語,原文有的句子太長可取其主要成分。
學生寫完以后,教師把預先準備好的投影儀展示出來,供學生參考。(略)
四、總結
說明文是以說明為主,向人們介紹事物本質特點的一種文體。寫說明文應按照一定的順序,使文章有條理性。《》這篇說明文向我們介紹的是物候學的知識,本文從具體、生動的物候景象說起,條理分明地說明了物候現象的特征、成因和意義。
第二課時
一、復習導入
檢查作業 。叫學生回答上節課布置的作業 。
二、理解本文說明的生動性
1.請三位同學分別朗讀前三段課文。
2.理解題目的含義。問:“”指什么?課文為什么以此為題?
學生討論,回答。第二段結束時說:“這樣看來,花香鳥語,草長營飛,都是”,第三段開頭又說:“這些自然現象,我國古代勞動人民稱它為物候”??梢姟啊笔侵浮安菽緲s枯、候鳥去來”等物候現象。作者將豐富多彩的物候現象比做,顯得形象生動。課文以“”為題,作者是經過一番認真構思的。首先在課文第二段中有“傳語”、“暗示”、“唱歌”等詞語,將大自然人格化了,生動含蓄地揭示了物候現象對于農業生產的重要作用。其次,“”概括了豐富多彩的物候現象,給人以形象生動的印象。說明抽象深奧的物候學知識,從生動豐富的自然現象說起,精彩動人地展示出一幅四季風景圖,使人容易對其產生興趣,也符合人們由表及里認識事物的過程。
3.理解課文生動形象說明事物的特點。課文第一段可以說是對題目的解釋和具體化,本段語言的最大特點是什么?哪些詞語用得好?
學生討論回答。本段具體描寫了“”——豐富多彩的.物候現象,語言生動、優美、形象,給我們展示了一幅美妙的四季圖。寫大地回春,用了擬人手法,“漸漸從沉睡中蘇醒過來”,寫燕子歸來,用“翩然”形容,給人以輕快敏捷的感受。寫秋天植物葉枯落地,用“簌簌”一詞,寫昆蟲用“活躍”和“銷聲匿跡”對比,令人仿佛置身于肅殺的秋天之中。這些貼切生動的詞語或狀其具體情態,或概括其總體特征,給人以生動形象的感受。恰當貼切地解釋了“”。
(4)口頭作文(略)
三、學習舉例說明
1.導入 :本文在說明事物時除了條理清楚和生動形象以外,還有一個特點是采用了舉例說明的方法。舉例子可以將一些抽象深奧的事理形象明了地說出來,令人容易明白。請大家將課文中的例子找出來。
學生快速讀課文,尋找文中的例子。教師指名回答。然后補充說明。
2.本文在舉例時常用“例如”之類的用語。請同學們看看,這樣的用語還有多少?有沒有不用的?
學生快速閱讀課文,教師指名回答,然后明確:這樣的用語,課文中還有“下面是一個例子”、“如”、“又如”等。也有不用的.如第二段舉了“杏花開和布谷鳥來了”三個例子都沒有用。
3.本文在多數情況下只舉一個例子,而在說明經度差異對物候的影響時卻舉了兩個例子,這有必要嗎?為什么?
學生討論、舉手回答。明確:舉例多少應根據需要而定,容易明白的就不舉或只舉一個例子;不容易明白的就要舉兩個乃至更多的例子。本文在說明經度差異對物候的影響時舉兩個例子很有必要。因為近海的地方比同緯度的內陸地區冬天溫和,這是人所共知的。若依此來推論,春天會來得早,但事實上是春天反而來得遲,且又寒冷。舉兩個例子說明,才能使人對此確信無疑。
四、總結擴展
1.請學生談談學習本課以后的感受。
2.教師總結。
五、布置作業 (略)
語文課程教學方法(篇8)
教學目標 :
1. 認識本課17個生字,會寫9個漢字,用撲克憶喜歡的方法識字。在閱讀中獨立認字。
2. 能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培養學生愛問、敢問、進而培養學生會問。
3. 將學習與學生的生活實際聯系起來,使學生感悟到不懂就問的益處,養成“不懂就問的良好習慣”。
教學重點:
培養學生“好問”的習慣,把“不懂就問”化為學習的自覺行為和重要的.學習方式。
教學難點 :
培養學生“好問”的習慣,把“不懂就問”化為學習的自覺行為和重要的學習方式。
教學流程:
一、 談話導入
同學們,在你們平日的學習生活中,有沒遇到過不了解或者不知道的情況?你是怎么樣做的呢?這節課我們通過學習來認識一個人物,他就有著“不懂就問”的學習習慣。我們一起到書上了解一下吧!
二、 自學自主讀文,提示學生學字方法,鼓勵學生自主閱讀識字。
三、 識字分類識字,注重實效。
四、 交流,整體感知
1、 自讀思考:讀文后的感受
2、 自主合作:以小組為單位,自讀課文。如齊讀、分角色讀、分自然段、表演讀文等。
五、 誦讀小組匯報讀文,共同感知課文。
六、 寫字
1、 自主學習較簡單的生字。
2、 交流學習較難的生字。
語文課程教學方法(篇9)
教學內容: 完成語文天地第一至三題
教學過程:
一、引入新課 這節課我們練習語文天地內容(板書:語文天地) 二、練習第一題:學寫字。 1、指導寫字 出示投影:奶、候、常 (1)指名認讀。(學困生) 這幾個字應該怎么寫?指名書空。(中等生) (2)老師在田字格小黑板上書寫這個字,要求學生認真觀察。 提問:這幾個字最后一筆分別是什么?(優等生) (3)想一想這幾個字有什么共同的地方?(小組交流) 小結:注意字的間架結構。 (4)學生描一描,寫一寫。 三、練習第二題:給下面的音節補上聲母。 1、復習聲母 b、p、m、f、d、t、n、l、g、k、h、j、q、x、z、c、s、zh、ch、sh、r、y、w 2、認讀下列字出示投影 辦法高興喂牛野果事情 (1)學生自讀生字 (2)自己練習給生字補上聲母。 (3)小組交流。(鼓勵每個學生都能夠大膽發言) 3、全班交流。 4、指名學生拼讀生字(中等生回答) 5、全班集體朗讀。 四、練習第三題:照樣子寫一寫。 1、出示卡片,讓學生回憶這些偏旁。(全班進行) 2、以ィ為例,進行教學。 將卡片貼在黑板上,讓學生交流,我們學過的哪些字帶有這個偏旁。 讓學生說出帶有這個偏旁的字。 3、你能試著給寫出帶有其他偏旁的字嗎?(全班進行) 4、補充練習: 教師說一個偏旁,學生說出帶有這個偏旁的字。讓學生自由發言,當學生提出沒有學過的字時,教師要適當引導學生注意平時的積累,并給予表揚與鼓勵。 五、作業 你還學過或認識哪些偏旁,你知道哪些字帶有這樣的偏旁嗎?把它說給爸爸、媽媽聽一聽。
第二課時 教學內容: 語文天地第四、五題 教學過程:
一、復習第一、二、三題。 二、練習第四題:讀一讀,選一個詞語造句。 1、教師出示詞語投影 時候伙伴打擾 事情重要撫摸 2、讀課文《我長大了一歲》、《馬莎長大了》。(中等生、學困生) 3、請你們從課文中找出下列詞語,看看它們用在哪里。(全班進行) 4、學生自己找詞語。 5、你能不能也像課文那樣,自己再說一句話用上這個詞語嗎?(小組交流,指名發言) (鼓勵孩子大膽發言,對精彩的語句大力表揚。) 6、你能不能把自己說的這個句子記錄下來。 五、練習第五題:小組討論:我們長大了。 1、教師出示圖片,讓學生觀察并朗讀學生說出的話,你認為從他們做的這些事情中,可以看出他們長大了嗎?為什么?(小組進行討論交流) 2、互相討論一下。(小組交流) 3、指名朗讀。(優等生) 4、反復朗讀。(全班進行) 5、你認為會做哪些事情說明你長大了?你們長大了嗎?所以你會自己做哪些事情了呢?(中等生、優等生) 六、作業: 必作題:有感情地朗讀《我們的節日》。 選作題:你能不能把自己認為《我們長大了》應該做的事情記錄下來。
第三課時 教學內容: 語文天地第六、七題 教學過程:
一、導入: 一年過去了,在這個學期里,你一定和許多同學成了好朋友。他們都有自己的`好東西,你喜歡別人的東西嗎?當你喜歡時是不是也回家向爸爸媽媽要呢:今天,我們就來看看別的小朋友是怎么做的? 二、讀一讀,說一說。 1、出示投影一只漂亮的手表。同學們,你們喜歡嗎?想要嗎?當出現這種情況時,你會怎么做?(中等生回答) 2、下面我們來看看圖中的這個小朋友是怎么做的? 3、指名學生朗讀文章。(優等生回答) 4、學生自己朗讀文章,并說一說這個小朋友為什么不要這個漂亮的手表了? 5、小組討論、交流。 6、全班討論,交流自己的體會。 7、你能不能說一說,你平時是怎么做的?今后準備怎么做?(讓全班學生大膽說出自己的想法,教師及時給予表揚與鼓勵,對于意識不到或家庭條件比較好的同學,教師要對他們進行適當的指導)。 8、能夠考慮到爸爸、媽媽的難處或他們工作的辛苦,這也是長大了的表現。這說明我們同學經過一年的學習,已經長大了。希望同學們在今后的生活、學習中,不僅能夠考慮到自己的喜好,更能夠考慮到別人的難處,處處替別人著想。 三、練習第八題:讀一讀。 1、說一說哪天是我們小朋友的節日。 2、我們節日這天,我們都做些什么? 3、指名讀一讀《我們的節日》。 4、全班學生分組進行朗讀。 5、齊讀。 四、練習第八題:自查。 1、看書,指名讀自檢的要求。 2、以小組為單位,進行自檢。 教師巡回檢查、指導。 3、我們已經知道復習的重要性了,下面你們自己把前幾個單元看一看,你覺得自己在:認字、讀書、造句、組詞、拼音、背詩這幾個方面能夠的幾朵小紅花。如果這幾個方面你做的都很好,請你獎給自己六朵小紅花。
語文課程教學方法(篇10)
課型:自讀課
教學目的 :
1,引導學生翻譯課文
2,引導學生理解課文內容
重點難點:引導學生理解課文內容
教法與學法:啟發式 討論法
課時安排:
一課時
教學過程
一,導入新課
簡介“雜文”
這是一篇雜文,當然屬于小品,語文教案-養魚記。所謂“雜文”,原指作品內容駁雜,于文體不易歸類,故以“雜”名之。而所謂小品文,其內容實亦屬于“雜”之一類。如尺牘、題跋、隨筆、日記等短文,皆在小品范疇之內,而其內容也都是無所不包的“雜拌兒”。由此可見,小品文者,第一是形式短小,第二則為內容龐雜。至于今天多稱諷刺小品為雜文,此蓋肇端于魯迅的大量作品。其實諷刺小品只是雜文的一種,有些抒情小品,內容又何嘗不雜!如果文中抒情與諷刺兼而有之,那恐怕更是標準的“雜”文了。
二,分析課文
這篇《養魚記》,可以說是抒情與諷刺兼而有之的雜文。題曰“養魚”,而文章的一半篇幅都用在對魚池的描繪上。先從位置寫起,說明這小池“直對非非堂”。再寫魚池形成的原因,那是由于有一塊未種花草的空地,便用來挖成一個不方不圓不大不小的.土坑,然后注入清澄的井水,使之成為池塘。池塘雖小,卻是足供作者休息和散步的好地方。憑了作者藝術的素養和豐富的想像,竟然在這小小的池邊獲得了精神寄托,“渺然有江湖千里之想”,并且“足以舒憂隘而娛窮獨”,這確是樸實無華的抒情妙筆,初中三年級語文教案《語文教案-養魚記》。
至于這小池之所以能引起作者的興趣,則由于它具備以下優點:其一,它雖由人工挖浚,卻能“不方不圓”“全其自然”,得天真之趣;其二,池水“汪洋”而“清明”,有風時微波成漪,無風時平靜澄澈,無論星月還是須眉,都能映在池中,毫芒畢現(文中所說的“潛形于毫芒”,兼有池水清澄,使自己須眉都映入其中,看得一清二楚的意思)。所以作者在此偃息或散步,乃有一種“自足”之感;即使心有“憂隘”(有憂愁而想不開的事),處境“窮獨”(孤寂無聊之謂),也盡得舒展而足以自娛了??梢娗鞍肫且欢卫L景狀物之文,都是為抒情服務的。其實那個小池塘也未必真如作者筆下所描述的那么美好,但從作者在描述時所流露的情趣來體察,便知道作者在這小天地中具有“審容膝之易安”之樂而怡然自得了。
讀者自然要問,為什么文章的后半篇作者要借養魚一事來發牢騷,并且借題發揮加以諷刺呢?這就要從歐陽修的生平及其整個著作中去尋求答案了。歐陽修并非一位隨遇而安、知足常樂的凡庸之輩,而他在寫此文時還不到三十歲,其壯志豪情也還未受到任何挫折。不過他本人在洛陽這幾年中,似乎并不以當時的社會地位和政治待遇為滿足,所以他才有“憂隘”“窮獨”之感。用句古話說,歐陽修是絕對不甘心做“池中物”的。于是文章才有后半篇。作者借童子只養小魚,而把大魚丟在岸上任其枯涸發了一通牢騷,這種借題發揮原是寫諷刺小品的應有之筆。關鍵在于這同前半篇究竟有什么聯系。從表面看,魚是有幸有不幸的。大魚“不得其所”而小魚“有若自足”,當然太不公平了。而這一不公平的局面卻是由“童子”之“嚚昏而無識”造成的。作者對童子的斥責正是對當時社會上主宰命運和人為地制造不公平事件的人的批判。但我認為作者寫此文的真正用意,卻在于通過大魚枯涸在岸、小魚自足于水的生活現實對自己出處進退做出了切身反省。自己究竟是滿足于現狀,做池塘中自得其樂的“小魚”呢,還是做被人置于池外,終不免因枯涸而死的“大魚”?這樣,前半篇的抒情部分實際上成了自我諷刺,所謂“渺然有千里江湖之想”不過是一種主觀的憧憬,一場自我安慰或自我陶醉的虛幻之夢。而作者當時所處的留守推官的職位,實際僅僅是一泓小小水池,一個不大不小不方不圓的坑塘而已。而像歐陽修這樣一條“大魚”,即使能游入池中,在這斗斛之水的容量之下,也沒有多少閃轉騰躍搖頭擺尾的余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