書法課程教學設計
書法是一門藝術課程,是中華人民勤勞智慧的結晶,是舉世公認的藝術奇葩。下面是小編給大家帶來的書法課程教學設計案例(7篇),歡迎大家閱讀轉發!
書法課程教學設計(精選篇1)
一、教學目的:
1、讓學生明白學寫鋼筆字的意義與掌握鋼筆的執筆方法。
2、練習點、橫、豎、捺、撇、鉤、折、提的寫法。
二、教學重點:
練習點、橫、豎、捺、撇、鉤、折、提的寫法。
一、導入新課。
讓學生明白學寫鋼筆字的意義。
二、學習執筆方法。
手握在離筆尖三厘米左右的筆桿上,拇指按在筆桿的左前方,指端稍靠上、靠后;食指近在筆桿的右前方,指端稍靠后些;中指指甲根部在內側,即食指的一側,抵在筆桿的右后方;無名指貼在中指旁起墊起中指的作用;小指在無名指旁,起墊起無名指的作用;無名指和小指不接觸筆桿。筆桿向里靠在拇指的虎處,自然傾斜,筆尖向左前伸出。
三、練習寫法。
1、點的寫法
(1)、點的特點:頭尖、身體肥、尾部圓。它的背部是拱起的,腹部是平的。它既象分開的一瓣大蒜,又像飛濺出的一滴水珠。
(2)、書寫方法
右下點:書寫時起筆要輕,向右下側按。落筆慢而重,適度回鋒收筆。
左右點:左點是右點的反方向行筆,右點就是前邊的右下點。
相向點:左點起筆輕,向右下側按;右點起筆重按,轉鋒向左下輕出筆鋒。
三點水:第一、二筆都是右下點,第三筆則是提畫。
四點底:第一點是左下點,其余三個點都是右下點,其中第二、第三點都要寫小一些,第一、四點要大一些。
2、橫的寫法
(1)、認識橫的特點:在幾種基本筆畫中,橫畫應用最多。橫在一個字中起橫梁作用。所以,橫在起筆、行筆、收筆,每一個動作都要交待清楚,不能含糊。
(2)、書寫方法。
長橫:起筆稍重,然后略提起,由左向右收筆,取勢左低右高,與水平線傾斜。最后,回鋒收筆。
左尖橫:落筆輕,向右上用力移動,趨勢稍微上翹,收筆重頓。這個筆畫看上去像平撇,但是,運筆則是由左向右。
右尖橫:落筆重,逐漸向右上滑去,呈上翹狀,收筆時不作頓,順勢輕收,但不出鋒。
斜橫:起筆稍重,然后輕輕提起向右運筆。橫的斜度比長橫要大。收筆略頓,重而緩。
3、豎的寫法。
(1)、豎的特點:豎在一個字中起著支柱作用,因此,要寫得平正,不歪,盡量做到垂直,挺拔有力。有的還把豎畫稱之為直畫。只有這樣寫,才能做到不失重心,立地穩固。
(2)、書寫方法
垂露豎:起筆略重,向右作點畫,頓后提筆向下緩緩行筆。行至末端用力下頓后回鋒收筆。整個筆畫做到直立而不僵,使它有輕重感。
懸針豎:落筆向右重頓,而后轉鋒向下均勻行筆。中間要略慢一些。待出鋒時直下,略快,似懸針一般,鋒要尖細。
短豎:落筆要重,頓后提筆下行,直到末端。收筆稍停,不用力作頓。回鋒時慢向上收筆。
4、撇的寫法。
(1)、撇的特點:“撇”畫是向左伸展的一筆。它的形態變化多樣。無論怎樣變化,都要注意體現姿態舒展的特點。首尾粗細的變化不能太突然,弧度也要適當。力度要貫徹到筆尖。
(2)、書寫方法
起筆向右頓,轉豎直向下,中間緩慢行筆,積蓄筆勢。臨近收筆時,用力向左下撇出。撇出時要運力到底,出鋒要快。
5、捺的寫法。
(1)、捺的特點:捺畫是向右下方伸出的一筆。它是漢字里的主要筆畫。捺的寫法要有起有伏,上邊線要平直,不要凹下去。捺腳要力足豐富,不可缺角,不要下拖作狐尾樣,也不要翹得術高。
(2)、書寫方法
直捺:下筆輕,處械上向右下行筆,漸行漸重。在捺的末端要稍重頓一下筆,而后捺出。捺出的底要取平。
平捺:回鋒落筆向左逆入轉而向右下平行帶弧度運行,最后頓筆按下,向右上快出鋒捺出。捺的底刃要向右上翹起。整個筆畫首尾在一個平面上。
短捺:順勢落筆,輕用力向右下行筆。行筆中由細到粗,稍停,轉筆向右用力捺出。
6、鉤的寫法。
(1)、“鉤”畫是承接別的筆畫來寫的,接豎的是豎鉤,接磺的是橫鉤。鉤畫根據漢字結構搭配的需要,呈現不同的形態。
(2)、書寫方法
豎鉤:起筆稍微重一些,頓而向下出筆。到接近收筆時,頓而向左上斜勢鉤出來,與豎成銳角。
彎鉤:彎鉤也叫弧彎色。寫的時候,用筆尖輕落紙上,由輕而重。從左上向右下,雙轉左下,呈右彎形。到接近收筆處向左上轉,稍停,提筆鉤出。
豎彎鉤:起筆、行筆同豎畫,而后稿右彎出彎后移到鉤處,折筆向上鉤出。行筆過程中,注意使豎畫向左挫進。彎處要圓轉而無棱角。
斜鉤:落筆稍頓,向右下慢慢行筆。到接近出鉤時,蓄勢后用力翻筆向上鉤出。整個筆畫要挺胸收腹,不要過彎。
臥鉤:落筆輕輕,由細到粗,朝右下稍斜后向右平移,最后向右上昂起鉤出。鉤要朝左上。
橫鉤:東筆略重,均勻用力向右行筆。到轉折處向右下略頓,蓄勢后快速向左下鉤出。
7、折的寫法。
(1)、折的特點:“折”畫也和鉤畫一樣,是附屬在別的筆畫上的。它經常在漢字中出現。折的變化多在于它的角度。
(2)、書寫方法
豎折:起筆稍重,頓而向處。到轉折處向左上回筆再向右橫出,咯頓而回鋒。轉折之處要有圓弧,富于彈性。
豎彎折:起筆同豎畫,到轉折處要呈彎曲狀,有弧度。收筆時要略頓而回鋒。它像一只浮在水面上的鵝一樣,彎處有圓弧,緩慢折過來。
橫折:橫折是先橫后的,折角也成九十度,像人的胳膊彎曲一樣。橫折的'豎略向左彎。它的寫法是下筆同橫法,折時作頓。
撇折:起筆重頓,用力向左下行筆。到轉折處稍停,轉筆快速向右上挑去。
8、提的寫法。
(1)、提的特點:“提”畫又叫“挑”,是漢字中從左下向右上角挑出的一筆。寫提要回想寫短撇的用筆方法。這實際是短撇的反方向。
(2)、書寫方法
平提:起筆要用力,稍頓后用力快速向右上方挑出。為了蓄勢以增加筆力,可逆鋒起筆。同時注意不要把挑拉得過長,顯得軟弱。
豎提:起筆用力,稍頓后快速向上方挑出,注意挑的角度要比平提大一些,接近于豎直。
四、總結,提出希望。
書法課程教學設計(精選篇2)
教學要求:
1、在老師的講解引導下,了解掌握鉛筆字的書寫要領;
2、在觀察、比較、臨摩的基礎上,學會書寫基本筆畫“撇”。
3、培養學生的審美能力,逐步提高學生欣賞美、鑒賞美的能力。
4、進一步培養學生良好的書寫習慣。
教學時間:
一課時
教學過程:
1、導入:復習上節課的主要內容。指名談談自己的學習收獲。板書課題。齊讀課題。
一、新授:
(1)講解“撇”書寫要領。
1、老師示范書寫,指名說筆畫名稱。老師領讀筆畫名稱。
2、講解筆順。
3、再次范寫,讓學生說說自己看到的“撇”有什么特點。分小組討論。
4、教師分析講解:書寫每一個筆畫都要有起筆、行筆、收筆,不能平拖或平劃;要有輕重變化,不能寫得像個火柴棒。詳細講解:撇畫在一個字中很有裝飾性,如能寫得自然舒展,會增加字的美感,有時還與按畫相對稱起著平衡和穩定重心的作用。撇有斜撇、豎撇、短撇之分。斜撇的寫法是,下筆稍重,由重到輕向左下行筆,收筆時出尖。豎撇,下筆稍重,由重到輕向下行筆,行至撇的長度大半部分處,向左下撇出,收筆時出尖。
5、指名說一說斜撇、豎撇、短撇怎樣書寫。
6、師邊講解邊示范。
(2)學生練習書寫撇,師行間巡視輔導。展示優秀的學生作業。
(三)學習書寫帶撇的字。
1、出示范字。斜撇:豎撇:短撇:
2、指名認讀。
3、指名說筆順,書空。
4、帶領學生分析書寫要領。
5、演示書寫過程。
6、學生練習書寫,教師行間巡視。
二、小結:
本節課的主要內容。
書法課程教學設計(精選篇3)
教學目標:
1.知識與技能:掌握包含長橫、長豎、撇、捺的漢字的書寫規律,寫好例字。
2.過程與方法:培養學生觀察、比較的能力,在例字中歸納書寫要領,根據要領書寫與例字類似的字。
3.情感態度價值觀:培養學生對傳統書法藝術的傳承意識和責任感,發展個性,陶冶情操,激發學生的愛國之情
教學重點:
掌握包含長橫、長豎、撇、捺的漢字的書寫規律,寫好例字。
教學難點:
學生在例字中歸納和總結書寫的要領。
教學課時:
一課時
教學過程:
一、導入新課。
中國的文字是世界上最古老的文字之一,古老的漢字承載了中華民族悠久的歷史,作為初中生要寫好硬筆行楷字,從書法技法上講,關鍵有兩條。一是筆畫,即要掌握好自然連帶這一最基本的筆畫組合規律;二是結構,即要掌握筆畫之間的搭配、布白。總的來說,寫好筆畫是為結構服務的。因此,歸根到底是要寫好結構,今天我們就一起來學習漢字中的獨體字的寫法。
二、復習舊知:
1.檢查上節課的作業情況。
2.檢查學生握筆姿勢及坐姿。
三、出示例字,分析結構,授之寫法。
1.出示例字,分析“十”“千”“上”的書寫規律。
教師提問:“十”“千”“上”有什么共同的地方?(學生回答)教師提問:書寫這類例字時,在結構和筆畫上我們要注意什么?(討論)
教師總結:一般這樣的字在書寫時要讓它橫平豎直,這樣結構比較穩重———穩定原則。
拓展例字:“丁”、“干”、“王”、“士”等。
2.嘗試練習,鞏固寫法。
練習:“十”、“千”、“上”、“丁”、“干”、“王”、“士”的寫法。
(1)學生練習
(2)交流探討
(3)展示和評價
3.出示例字,分析“人”“火”“央”的書寫規律。
教師提問:“人”“火”“央”有什么共同的地方?(學生回答)教師提問:書寫這類例字時,在結構和筆畫上我們要注意什么?(討論)
教師總結:有撇有捺的字,撇捺的長度可能不同,但是撇捺的角度一般是對稱的,而且撇捺的末端右邊在同一條水平線上———對稱原則。
拓展例字:“八”、“九”、“冬”、“大”等。
4.嘗試練習,鞏固寫法。
練習:“人”“火”“央”、“八”、“九”、“冬”、“今”、“大”的寫法。
(1)學生練習
(2)交流探討
(3)展示和評價
四、欣賞和評價。
每組選一到兩名寫得最好的學生作品,展示,其他同學共同參與評價。
五、課堂總結,培養信心。
漢字是當今世界上最為獨特的一種文字。它的背后,是中華民族獨特的思維方式。漢人的思維方式具有經驗綜合性特征,它傾向于對事物作經驗的整體把握。傾向于讓步,中和,這些思維特點都在漢字中有所體現。俗話說,“字如其人”,字寫得好,更要我們在今后的學習和生活中去實踐,真正做一個對社會有用的人才。
六、布置作業:完成兩幅楷書作品。
書法課程教學設計(精選篇4)
一、教學目標
1.初步掌握學字頭和黨字頭的書寫要領。
2.了解帶有這兩個偏旁的字的一般書寫規律,并能在書寫過程中嘗試應用。
3.認真書寫例字,寫得正確、端正,比例恰當。
二、教學過程
新課指導
要注意學字頭和黨字頭筆畫的順序、方向和形態。學字頭第一筆點和第二筆點向右下傾斜,第三筆短撇與前兩筆點形成呼應。黨字頭的第一筆為短豎,第二筆斜點和第三筆短撇指向中心。
三、例字指導
學,學字頭前三筆應寫得緊湊一些,突寶蓋可適當寬一些,子的彎鉤位于字的豎中線位置,起筆和收筆基本在同一條垂線上。
黨,黨字頭應寫得寬而扁。見的上框不能寫得過寬。
覺,學字頭應寫得寬而扁,中間口不要寫得太大,呈上寬下窄之狀。常,黨字頭應寫得寬而扁,中間口不要寫得太大,呈上寬下窄之狀,巾字要注意第一筆豎和橫折鉤中折的傾斜度,最后一豎應寫成懸針豎。
嘗,下部云的第二筆長橫寬度不能超出黨字頭
掌,上部、中部的寫法與黨字相同。下部手的第一筆為平撇。
四、名人名言練習。
“一切美好的藝術都是來自人類的精神,不需要任何外表來虛飾”
——鄧肯(美國)
1、讀想含義。
2、討論:如何寫好名人名言?
3、學生邊聽音樂邊試寫
書法課程教學設計(精選篇5)
教學目標:
1、初步掌握書寫的姿勢,了解鋼筆書寫的特點。2、了解我國書法發展的歷史。3、掌握基本筆畫的書寫特點。
重點:基本筆畫的書寫。
難點:運筆的技法。
教學過程:
一、了解書法的發展史及字體的分類:
1、介紹我國書法的發展的歷史。
2、介紹基本書體:顏、柳、趙、歐體,分類出示范本,邊欣賞邊講解。
二、講解書寫的基本知識和要求:
1、書寫姿勢:做到“三個一”:一拳、一尺、一寸(師及時指正)
2、了解鋼筆的性能:筆頭富有彈性;選擇出水順暢的鋼筆;及時地清洗鋼筆;選擇易溶解的鋼筆墨水,一般要固定使用,不能參合使用。換用墨水時,要清洗干凈;不能將鋼筆摔到地上,以免筆頭折斷。
三、基本筆畫書寫
1、基本筆畫包括:橫、撇、豎、捺、點等。2、教師邊書寫邊講解。3、學生練習,教師指導。(姿勢正確)4、運筆的技法:起筆按,后稍提筆,在運筆的過程中要求做到平穩、流暢,末尾處回鋒收筆或輕輕提筆,一個筆畫的書寫要求一氣呵成。在運筆中靠指力的輕重達到筆畫粗細變化的效果,以求字的美觀、大氣。5、學生練習,教師指導。(發現問題及時指正)
四、作業:完成一張基本筆畫的練習。
板書設計:寫字基本知識、一拳、一尺、一寸
我的思考:通過導入讓學生了解我國悠久的歷史文化,激發學生學習興趣。這是書寫的起步,讓學生了解書寫工具及保養的基本常識。基本筆畫書寫是整個字書寫的基礎,必須認真書寫。
課后反思:學生書寫的姿勢還有待進一步提高,要加強訓練,基本筆畫也要加強訓練。
書法課程教學設計(精選篇6)
課題:書寫練習
課型:新授課
教學目標:
1、教會學生正確書寫“杏花春雨江南”6個字。2、使學生理解“杏花春雨江南”的意思,并用鋼筆寫出符合要求的的字。
重點:正確書寫6個字。
難點:注意字的結構和筆畫的書寫。
教學過程:
一、小結課堂內容,評價上次作業。
二、講解新課:
1、檢查學生書寫姿勢和執筆動作(要求做到“三個一”)。2、書寫方法是:寫一個字看一眼黑板。(老師讀,學生讀,加深理解。) 3、書寫教學“杏花春雨江南”6個字。
杏:上大下小,上面要寫得大,大在哪里?(大在撇捺)寫的時候撇捺要舒展,象燕子張開的翅膀;下面的“口”要寫得小,左右兩豎要內斜,稍扁;“木”的豎寫在豎中線上。
花:也是上下結構,草字頭兩豎要內斜;下面單人旁起筆對準上面的左豎,豎彎鉤起筆對準上面的右豎;豎彎鉤要舒展,(用紅筆描豎彎鉤,并在旁邊書寫一個大的豎彎鉤)要求彎處圓轉,不能僵硬(書寫僵硬的豎彎鉤,并在旁邊打×)。
春:上部三橫都是短橫,收筆處不要頓;撇畫最長,捺畫從哪里起筆?從第三橫下面起筆,不能碰到撇;下面“日”的兩豎要豎直,不能斜。
雨:旁邊兩豎要內斜,上橫短,中豎寫在豎中線上;從下面看,哪一筆最低?鉤最低,中豎最短;四個點都是斜點。
江:左右結構,左窄右寬左邊三點水第二點略向外展;右邊“工”字上橫是短橫,下橫是長橫;中豎略斜。
南:上橫短;下邊兩豎內斜;框架中兩橫都是短的,中間一豎懸針;三個豎畫左、中差不多長,右豎鉤最低;橫折鉤要寫出彎勢。
4、學生練習,教師巡回指導。
三、講評:
收上學生的作業,進行批改和評比,對寫得好的進行表揚,并加蓋☆符號章,然后貼在展示板上,向學生展示。
板書設計:書寫練習,杏花春雨江南
我的思考:進一步加強寫字姿勢訓練,這是根本。在了解字結構的基礎上更好的把握每個字的書寫。及時對書寫情況進行反饋,同時通過獎勵激發學生興趣。
課后反思:通過字形的比較,學生基本上學會了筆畫位置的比較,但是還需要不斷的引導。
書法課程教學設計(精選篇7)
教學目標:
1、以“美”字為切入口,引導學生讀懂詩歌內容,讀出作者的豪邁性格。
2、以“美”“醉”為例,讓學生掌握上下結構和左右結構漢字楷書字形的美觀書寫。
教學過程:
一、誦讀詩歌
1、請學生齊讀詩歌。 預設:能讀整齊,但是讀不出詩歌的韻味。
2、教師取首句引出下一環節。 蘭陵美——酒,被你們讀成了白開水了,怎么讀出酒的“美”,我們還要先從“美” 字入手。(引出第二環節)
二、品味詩歌,以詩促寫
1、何為“美”?(出示金文大篆) 羊大為美,古人多以羊為食,羊肥而肉美,所以 “美”字意為(味道好:色香味俱佳) 如果“美”字用到人(老師)的身上,意思就必須要發生變化,否則后果很嚴重,所以“美”字又衍生出(好看;高尚美好)
2、如何寫得“美”?
“美”字的含義我們大致了解了,那么你們可會寫“美”字? 預設:同學一定發笑,認為老師小題大做 請兩位同學到前面板書“美”字,教師做比較品評。 落實:宋體“美”與楷體“美”書寫略有差異,我們通常書寫的楷體字上下結構的漢字以穩為佳,就像向上搭積木,底盤越大,整體感覺越穩當。所以要想把“美”字寫得美,我們應該這樣處理;
(2)教師示范書寫 以此類推,詩中的“盛” “客” “是”在結構的處理上都應注意上下比例的`處理。
(3)學生臨摹字帖中本詩上下結構的字
(4)教師巡視點評:大家的書寫效果,怎一個“美”字了得!
3、我們剛剛寫了很美很美的“美”字,詩人李白則在他鄉蘭陵喝到了很美很美的酒,詩中可寫出了此酒“美” 在何處?
(1)學生發言
預設答案:香氣宜人:郁金香 酒具華美:玉碗盛來 色澤透潤:琥珀光
(2)請學生讀出這蘭陵酒的美醉感覺 學生讀,教師也可以示范 蘭陵 “美”酒郁金香.,玉碗..盛來琥珀光...
(3)教師追問:難道好酒就美在包裝、色澤和香氣嗎?美酒終究還是品出來的 滋味。詩中可還寫出了此酒美在何處? 學生討論后發言 明確:能醉客 (使宦游在外,客居他鄉的游子沉醉其中,忘記思鄉之情。)
(4)補充比較其他寫漂泊異鄉的詩詞后,教師提問: 同樣是寫身居異鄉的詩詞,本詩在情感有什么不同?
春風又綠江南岸,明月何時照我還。王安石《 泊船瓜州 》 獨在異鄉為異客,每逢佳節倍思親。王維《九月九日憶山東兄弟》 露從今夜白,月是故鄉明。 .杜甫《月夜憶舍弟》 旅次經寒食,思鄉淚濕巾。李中《客中寒食》 年年春日異鄉悲,杜曲黃鶯可得知。韋莊 《江外思鄉》 預設:少了一些離家在外的憂愁,更多的表現了詩人豪放的性格特點。
(4)有感情吟誦詩歌,讀出蘭陵酒之美,讀出詩人李白的豪放之性情。
4、分析落實上下結構字形書寫的處理方式
(1)蘭陵美酒能醉客,錯把他鄉作故鄉。怎一個“醉”字了得!那么,我們又怎么來從結構合理的角度來書寫“醉”字? 學生討論發言后,請兩個同學板書,再請其他學生點評。 明確:兩者相爭,我們做到不偏不倚。(可以現場舉例)
(2)教師板書示范“醉”字的美觀書寫。
(3)學生臨摹字帖中本詩左右結構的字。
三、提高鑒賞
楷書書寫可以做到工整又美觀,是特別適合我們學生的一種字體,也是中華書法瑰寶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除了楷書這種字體,我們今天再來欣賞一下草書的《客中作》書法作品。投影展示草書作品《客中作》,請學生談談鑒賞感受。(感受到行云流水之感即可)
結束語:
蘭陵的美酒醉了李白,使他不知何處是他鄉;美觀的書寫醉了我們,讓我們借《客中作》領略到漢字之美。在此乘興作詩一首:(投影出示) 蘭陵美酒醉李白, 忘卻何處是他鄉。 美觀書寫詩中悟, 巧用詩歌在汾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