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教案模板_中学教师优秀教案_高中教学设计模板_教育巴巴

教育巴巴 > 教案模板 >

高中歷史教案簡短

時間: 新華 教案模板

高中歷史教案簡短篇1

一、三省六部制的確立及其演變

1、秦漢的中樞權力機構(秦——三公九卿,西漢——中朝)

師:在上一節課里我們已經了解從秦朝開始,皇帝位于全國權力金字塔的頂端,擁有至高無上的權力;這時的中樞決策機構是三公九卿制度,三公之間相互配合,相互牽制,避免了大權旁落局面的出現。從秦朝開始,中國建立了君主專制的中央集權制度。、

在這一體系中,一直存在著皇權與相權的矛盾,這矛盾處理得好,就能使國家安定,百姓安樂,處理不好政局就容易出現動蕩。在秦朝以后,中樞權力體系隨著皇權的不斷加強而不斷變化。

漢承秦制,西漢時一開始繼續沿用三公九卿制度,但到了漢武帝時,為了提高皇帝的,于是起用一些級別比較低的官員作為他身邊的辦事人員,這些官員直接對皇帝負責,形成宮內的決策班子,號稱“中朝”,這樣就使得以丞相為首的中央政府機構“外朝”,淪為了執行一般政務的行政機構。(展示圖片)

東漢的尚書臺取代了三公,魏晉南北朝時期,尚書臺改稱尚書省,另外設立了中書省和門下省,但還沒有規定各自具體的權力和職務,因此它還不是正式的中樞權力機構的組成部分。在這一時期,是三省六部制的萌芽階段。(展示圖片)

2、隋唐三省六部制的確立

師:到了隋朝時,三省六部制得以正式確立。

隋朝和秦朝都是結束分裂、建立統一的王朝,結果也同樣相似,都是二世而亡。但這兩個朝代在歷所起做的貢獻都同樣不可磨滅,漢承秦制,唐承隋制,都是明證。隋朝的創制是圍繞著中央集權的統一帝國的重建而展開的,三省六部制就是一個偉大的創舉。唐承隋制,到了唐時,三省六部制得到進一步的完善。(展示圖片)

?內容:中書省、門下省、尚書省;尚書省下設六部——吏、戶、禮、兵、刑、工。中書省的中書令、門下省的侍中,尚書省的左右仆侍都是宰相,他們的辦公地點就在政事堂,在政事堂工作的人,除了這些宰相外,還有其他官員也會參加政事堂會議,如參知政事、參知機務等,他們也是宰相。

?三省六部的職權及運行程序:

中書省是決策機構,就軍國大事,重要官員的任免等事項替皇帝起草擬旨(這就相當于我國現在的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及其常務委員會);門下省負責審核中書省起草的詔旨,有認為不當者可以駁回,甚至將其封還,因此一道詔書的頒發或執行,需由中書省和門下省在政事堂上達成協議才成;尚書省就是接受決議的執行機關,其下六部的職能大致與我國現今政治制度中的國務院類似。

(舉例)假設唐朝時,黃河出現了水患,皇帝認為有必要興修水利以絕后患,于是令中書省的官員在政事堂會議上對此進行討論,決定出來后,通過中書令的審核裁定,送給皇帝畫敕,皇帝都同意了,那就可以開始動工了嗎?當然不是,還要送到門下省去復審,同意了,這時才能交由尚書省去貫徹實行;假如不同意,那就得退回重擬了。

作用:

1)三省之間既相互牽制,又互為補充,分工明確,提高了辦事效率;

2)(更重要的是,此時皇帝不能獨裁,宰相同樣不能獨裁)完整的相權被分割,避免了權臣獨攬大權,有利于加強皇權,專制主義中央集權制度得到完善;對后世影響深遠。

3、宋的“二府三司”和元的一省制

師:經過唐末五代的激烈社會變動,貴族政治徹底崩潰,到了宋朝時,新的的官僚政治體制取而代之。

在唐朝時,相權雖然受到了牽制,但仍然“事無不統”,擁有行政、軍事和經濟權,這樣一來,容易動搖或威脅皇帝的地位,因此到了宋太祖趙匡胤時,采取一系列措施來分割相權。(展示圖片)

三省長官基本不參與政事,增設了同書門下這個部門,其長官中書門下平章事也是宰相,參知政事為副宰相,這樣一來,相權就被分得很散;

在軍事權力上,宋太祖一手策劃了“杯酒釋兵權”的喜劇,用高官厚祿作為交換條件,讓石守信等將領交出兵權;另外,設置了樞密院,剝奪了宰相的軍事權。宰相的政事堂和樞密使的樞密院合稱“二府”。

財權由“三司”(度支、鹽度、戶部)掌握,三司號稱計相,意思是主管財政的宰相。

這樣我們就不難得到這樣的結論:宋朝時進一步削弱相權,形成了君主獨裁體制。政事堂管政治,樞密院管軍事,三司管財政,三權分離,互不相知,一切都要通過皇帝,這就意味著皇權這次在與相權的博弈中,又取得了勝利。

師:從課本的材料可以看到元世祖采納了高鳴的建議,在中央實行一省制。(展示結構圖)根據材料總結出:

原因:這跟元朝的統治疆域十分遼闊有關,統治地區一廣,自然政務也就繁雜,為了提高行政效率,加強對國土的管轄,因此縮減三省為一省,保留了中書省,六部也歸入了中書省。

設問:元朝的一省制加強了皇權嗎?

生:沒有。通過一省制,相權得到加強,皇權和相權的這次博弈中,相權取得了勝利。

設問:在中央集權體系中,哪一體制下的宰相權力?

生:元朝

師:影響:到了中后期,相權過重,不時卷入統治內部的斗爭,甚至左右皇位的繼承,引起政局動蕩。

設問:不同時期的中央集權體制的變化,說明了什么?

生:說明在皇權與相權的激烈的爭奪過程中,皇權逐漸取得上風,皇帝越來越成為中樞權力體系的核心。

師總結:四個時期中央集權制度的變化,其實質是:皇權與相權的爭奪;

總的趨勢是:皇權逐步加強。

二、選官制度

?西周:世卿世祿

?戰國:軍功爵

?秦、漢初:沿襲軍功授爵的制度

?漢武帝:舉薦模式——察舉、征辟

?魏晉南北朝:九品中正制

?隋唐:科舉制度

1.西周——魏晉南北朝的選官制度

過度:同學們聽過“公務員”這個詞嗎?他們是國家正式的政府官員,現在想在政府擔任個一官半職,都要通過公務員考試,經過筆試、面試、體檢等層層篩選,才有可能成為政府里的一員。說不定哪天我們在座的同學也有這樣的經歷成為我們的公仆。那么古時候的政府官員又是如何產生的呢?

師:現在我們就從西周開始,回顧官員是如何產生的?(演示圖片)

生:就是與宗法制、分封制相應產生的“世卿世祿”制度,到了禮崩樂壞的時期,宗法分封制逐漸崩潰,世卿世祿制度也逐漸被破壞了。

師:在戰國的變法和混戰之中,產生了新的選官制度,秦國的商鞅變法中就有一個獎勵軍功的措施(演示圖片)。秦始皇建立統一的帝國以后,主要還是沿用傳統的軍功選任制。但是,“馬上奪天下”,能“馬上治天下”嗎?很明顯,戰場上驍勇善戰的軍人未必是治國的良才,在《亮劍》里邊的李云龍顯然就是這么一個人物。秦朝就是吃了這個虧,從軍人中選官,甚至發展到強烈排斥知識分子的地步,發生了歷駭人聽聞的“焚書坑儒”事件。

師:西漢初也還是沿用軍功授爵的方式,經過“文景之治”,到了漢武帝時期,更是出現了我國古代的第一個盛世,在選官制度上漢武帝采用了適應和平年代的選官制度——察舉、征辟。這是一種舉薦模式的選官制度。課本上有解釋。大家可以畫起來。

師:但是察舉容易造成用人權的下移,隨著時間的推移,舉薦人和被舉人容易結成小集團,出現“門生故吏遍天下”的局面,嚴重沖擊中央集權統治。到了魏晉南北朝時期,形成了“九品中正制”,這樣就更容易形成私人勢力集團。(演示圖片)

2.隋唐的科舉制

過渡:隋朝統一以后,為了改變長期以來士族控制地方政權的局面,隋文帝廢除了按照門第高低選用官員的九品中正制,改創科舉制,開創了通過文化水平考試選撥人才的制度,后為唐朝所繼承和進一步完善。

(1)科舉制的產生、完善和發展

師:1)隋文帝時,廢除了九品中正制,開始采用分科考試的方法選撥官員;到了隋煬帝時,設立了進士科。科舉制正式形成。

2)貞觀年間,以明經和進士為主;開元年間,開始任用高官主持考試,以后成為定制。

3)宋朝時,科舉制進一步發展,分為三級(鄉試、省試、殿試),大大增加了錄取名額,為更多讀書人進入仕途開辟道路,既進一步擴大了宋朝的政權基礎,又使得選官過冗過濫。

4)明清的科舉制,實行八股取士,嚴重束縛了讀書人的思想。

(2)科舉制的影響:

1.拓寬了政府選撥人才的基礎,為處于社會中下階層的文人進入仕途開辟了道路,是一種相對公平的人才選撥制度,成功籠絡了讀書人,有利于鞏固統治,對維持政治和社會的穩定起了相當大的作用;

2.科舉制具有發掘、培養人才的作用,為官僚隊伍提高了素質較高的人才;

因此,科舉制度是中國古代國家長期繁榮穩定的制度保障之一。

三、監察與諫議

(一)監察:針對官僚而言。包括監督和彈劾。

師:為了維護國家統治機器的正常運轉,中央政府必須對各級官吏實行有效的控制,監察制度就是控制各級官吏的基本制度,

1.監察制度的必要性(這是由于君主專制集權的需要,君主一方面大權獨攬,另一方面又必須依賴百官進行控制):一是提高行政效率;二是防范官員胡作非為、貪贓枉法的劣行。

2.監察制度的形成過程:源于西周,初步形成于戰國,秦漢時期基本定型。

西周—在諸侯國設“監國”,代表周天子監視各諸侯國,三監之亂

戰國—國君的秘書御史逐漸兼有監察的職能

秦漢—三公中的御史大夫

東漢—設置御史臺,成為相對獨立的監察機關;在地方的13分設12名刺史和一名司隸校尉(管理王畿地方)。

(二)諫議:針對皇帝而言。監督皇權是否能做出正確的決策。

師:諫議制度的歷史大概可以分為兩個階段:建立和發展——漢至宋,元朝擱置到明清敗壞變質了

隋唐的三省六部制的門下省就負責諫議和封駁,對皇帝的做法可以提出不同的意見。

明清時,隨著皇權高度加強,對官員的監察達到頂峰,可是對皇帝的諫議機構就已經消失了。

明朝的監察機構名目眾多,在中央設有都察院,充當皇帝的耳目;都察院下設立監察御史,負責各方面官員的監察;另外還有六科給事中六科與六部相對應,對應吏部就叫吏部給事中,兵部就叫兵部給事中,等等。在地方上還有負責司法、監察的按察使司。

高中歷史教案簡短篇2

第二節同盟會的建立和革命形勢的發展

重點:①同盟會的建立;②同盟會的政綱。

難點:如何評價三民主義。

教學手段:①教學方法:講解法;②電教手段應用:相關圖片。

教學過程:

教師引導學生回憶:“資產階級革命思想的傳播”和“革命團體的建立”等內容并思考、回答有關問題。引入本課主題。

一、同盟會的建立及其政治綱領

關于“同盟會的建立”,教師首先介紹背景,然后要求學生從規模、領導機構、組織形式、政治綱領、人員構成幾個方面分析中國同盟會與興中會的區別。最后得出結論:中國同盟會是中國第一個全國性的統一的資產階級革命政黨。它的成立,標志著中國的資產階級民主革命進入了一個新階段。

關于“同盟會的政綱”,教師首先提示學生記住這16字政綱,然后由教師分析16字政綱的涵義。這16字政綱后來被闡發為“三民主義”(詳見“重點突破方案”)。

關于“三民主義及其評價”,教師首先要使學生掌握“三民主義”概念及涵義。其次要使學生明確三民主義與同盟會政綱的關系。最后,明確三民主義的進步性和局限性。(詳見“難突破方案”)

二、革命派與保皇派的論戰

關于“論戰的起因”,教師講明背景(20世紀初,民主革命運動的興起,已成當時中國歷史之主流,流亡海外的康有為、梁啟超等改良派卻站到維護清朝專制統治的立場上,成為保皇派,對革命進行攻擊,阻礙了革命的發展,這必然引起革命派的反擊)之后,對康、梁在歷曾起過的進步作用略加概述,培養學生從歷史唯物主義的角度看問題。

關于“論戰的內容”,引導學生歸納論戰的三個焦點,明確雙方觀點之差別。

關于“論戰的作用”,在明確論戰的結果后,提醒學生要一分為二的分析革命派在這次論戰中的功過(革命派要求民族民主革命的政治主張,是順應歷史潮流,符合民族利益的;論戰中,革命派也暴露了自身的局限性如:在“民族革命”問題上,回避了帝國主義必然干涉、破壞被壓迫民族革命運動的反動本性,不利于人們對帝國主義的認識和警惕)。

三、革命黨人發動的武裝起義

關于“萍瀏醴起義”,教師重點強調它是在同盟會影響下爆發的第一次大規模武裝起義。這次起義是由同盟會會員劉道一聯合當地的會黨發動的,參加者達3萬余人。范圍波及湘贛兩省,它擴大了同盟會的政治影響。

關于“浙皖起義和鎮南關起義”,不做要求,只了解概貌。

關于“黃花崗起義”,教師重點強調:第一,這次起義是同盟會領導的諸次起義中有充分準備的一次,孫中山吸取以往起義失敗的教訓,起義前,領導做了三項準備工作:首先他到歐美華僑中募款,支援起義;其次,在香港成立起義領導機關—統籌會;另外組織了“敢死隊”作為中堅力量。第二,起義失敗的根本原因是同盟會領導上的軟弱,始終沒深入群眾做思想發動,對各地分散的群眾斗爭,也沒聯系、組織和配合,使起義陷于孤立而失敗。第三,起義的影響,補充說明它擴大了民主革命的影響,使-清朝專制統治成為人心所向,為辛亥革命的勝利奠定了基礎。

新課結束后,讓學生整理中國同盟會1905~1911年的活動。

教學設計思想

①通過學生比較中國同盟會與興中會的區別,整理中國同盟會1905~1911年的活動,體現學生的主體地位。

②通過教師分析相關問題,補充相關材料,實現教師的主導作用。

板書設計:

第二節同盟會的建立和革命形勢的發展

一、同盟會的建立及其政治綱領

1.同盟會的建立

2.同盟會的政綱

3.三民主義及其評價

二、革命派與保皇派的論戰

1.論戰的起因

2.論戰的內容

3.論戰的作用

三、革命黨人發動的武裝起義

1.萍瀏醴起義

2.浙皖起義和鎮南關起義

3.黃花崗起義

高中歷史教案簡短篇3

1.通過閱讀教材,知道古代希臘的兩個文明中心發源地,了解希臘城邦的一些基本史實。

2.能準確簡述伯里克利時代雅典民主政治的基本狀況,認識雅典民主政治的局限性。

3.通過閱讀教材,了解亞歷山大東征的基本概況,分析亞歷山大東征的影響,正確認識古代世界主要戰爭的兩面性作用。

雅典民主政治

正確認識亞歷山大東征

情景導入法、講授法

自主學習法、合作探究法

(一)情景導入,生成問題

年我國將舉辦冬季奧運會,這使北京成為第一個既舉辦過夏季奧運會,又將舉辦冬季奧運會的城市。

同學們,你們知道奧林匹克起源于哪里嗎?

(二)自我研學生成新知

知識點一希臘城邦

1.地理位置:包括希臘半島、愛琴海諸島、小亞細亞半島西岸、黑海沿岸、意大利南部以及西西里島等地區。

2.希臘最早的文明產生于愛琴海地區。這一文明包括克里特文明和邁錫尼文明。

3.希臘城邦出現的時間:公元前8世紀;突出特點:“小國寡民”;居民分為公民和非公民。

知識點二雅典的民主政治

4.公元前5世紀中后期伯里克利主政時期,雅典達到全盛,奴隸制民主政治發展到高峰。雅典的最高權力機構是公民大會。

知識點三亞歷山大帝國

5.公元前4世紀,希臘北部邊陲的馬其頓成為軍事強國。

6.公元前334年,馬其頓國王亞歷山大率領3.5萬大軍,進攻波斯帝國。

7.亞歷山大東征具有侵略性質,給東方人民帶來巨大災難,掠奪了東方世界的無數財富。但是,東征和帝國的建立也促進了東西方文化的大交匯,加強了東西方之間的經濟聯系和貿易往來。

(三)合作探究生成能力

探究一希臘城邦

1.古希臘文明是西方文明的發源地。古希臘文明最早產生于哪里?主要有哪些文明?

愛琴海地區。克里特文明和邁錫尼文明。

2.希臘城邦的突出特點是什么?這主要與什么有關?

“小國寡民”。與地理位置有關,希臘多山,不利于統一。

3.希臘城邦的居民分為公民和非公民,你知道二者有什么區別嗎?

只有公民才能占有土地,公民可以享有很多權利,同時,參軍打仗是公民的義務。非公民包括外邦人和奴隸。外邦人沒有政治權利,不能占有土地。奴隸幾乎沒有任何權利和自由。公民與非公民是統治與被統治的關系。二者界限分明,非公民轉化為公民,極為困難。

探究二雅典的民主政治

閱讀下面的材料,探究問題。

雅典民主政治家伯里克利在一次演講中說:“我們的制度稱作民主政治,那是千真萬確的,因為政權不是在少數人手中,而是在多數人手里。就法律而言,一切人解決他們私人糾紛方面都是平等的;就人的價值而言,無論任何人以何種方式顯露出優于他人擔任一些榮耀的公職,那不是因為他們屬于特殊的階級,而是由于他們個人才能。”

(1)伯里克利主政時期,雅典最高權力機構是什么?

最高權力機構是公民大會,具有立法、司法等多種職能。

(2)如何認識伯里克利時代雅典的奴隸制民主政治?

①為雅典的昌盛提供了政治上的條件,把古代世界的民主政治發展到高峰;②占雅典人口絕大多數的外邦人、奴隸、婦女沒有任何政治權利。它本質上仍是少數奴隸主對廣大奴隸的專政。

探究三亞歷山大帝國

1.閱讀教材,說出亞歷山大東征的開始時間、背景、過程、結果。

開始時間:公元前334年;背景:馬其頓的強大;經過:擊敗波斯大軍——攻占地中海東岸——埃及——滅波斯;結果:建立起地跨歐、亞、非三洲的亞歷山大帝國。

2.有人說:“亞歷山大東征是一次侵略戰爭,沒有任何積極意義。”對此,你如何看待?

這種看法是錯誤的。亞歷山大東征具有侵略性質,給東方人民帶來巨大災難,掠奪了東方世界的無數財富。但是,東征和帝國的建立也促進了東西方文化的大交匯。大量工商業者隨軍隊流動,加強了東西方之間的經濟聯系和貿易往來。

(四)歸納總結整體感知

(五)課堂檢測鞏固新知

見本書對應練習。

在本課教學中,我著重引導學生探討了雅典民主政治和亞歷山大東征這兩個重難點問題。對于歷史人物的評價,我引導學生要一分為二的看待,要能夠結合當時的背景來分析評價。學生們對于此類探究活動很感興趣,各小組都能夠積極發言,收到了不錯的效果。

高中歷史教案簡短篇4

知識與能力目標:

(1)簡述中國恢復在聯合國合法席位的基本史實,概括我國在外交方面所取得的重大成就。

(2)了解中美關系正常化和中日建交的主要史實,探討其對國際關系產生的重要影響。培養學生通過多種途徑獲取歷史信息的能力。

過程與方法目標:

通過分析教材提供的圖表掌握20世紀70年代我國在外交方面打開新局面的原因及三大重大外交成就之間的相互關系。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目標

通過對中國恢復在聯合國的合法席位、中美關系正常化、中日關系的改善,說明中國國際地位提高并積極參與到國際事務中來。

一、恢復在聯合國的合法席位

1.原因

(1)新中國成立后,中華民國喪失了代表中國人民的任何法律與事實的根據。

(2)20世紀70年代中國綜合國力不斷增強,國際地位不斷提高。

(3)國際:廣大發展中國家在國際事務中成為一支舉足輕重的力量。

2.過程

1971年10月,第26屆聯合國大會恢復了中華人民共和國在聯合國的一切合法權利,并立即把臺灣的代表從聯合國及其一切機構中驅逐出去。

3.意義

(1)它是美國孤立中國政策的破產,是中國外交的重大勝利。

(2)進一步提高了中國的國際地位,也更有利于中國在國際事務中發揮更大的作用。

2 中美關系正常化的進程

1、中美關系緩和的原因

(1)從美國方面看,是美國孤立中國政策的失敗以及美蘇爭霸中美國處于劣勢,不得不調整對華政策。

(2)從中國方面看,為了解決臺灣問題,解決中美之間的長期爭端,為了遏制蘇聯,必須改善同美國的關系。基于共同的利益,中美雙方急需改善兩國關系。

2.過程

(1)1971年7月美國總統特使、總統國家安全事務助理基辛格秘密訪華,為尼克松總統訪華做準備。

(2)1972年2月尼克松訪華,簽署《中美聯合公報》

(3)1978年中美簽署《中美建交公報》

(4)1979年中美正式建交

(5)1979年初,鄧小平副總理訪問美國,這是中國領導人對美國的第一次訪問。它揭開了中美關系的全面發展階段。

思考:結合20世紀70年代的國際形勢分析中美關系走上正常化的原因,試析始終左右著兩國關系的兩個基本的因素是什么?

提示:國際形勢:二戰后形成的兩極格局到了20世紀70年代發生了重大變化,這些變化直接影響到中美關系的發展。具體表現在:(1)資本主義陣營內的變化,由于西歐和日本的崛起,美國的霸主地位受到強有力的挑戰,美國不得不調整其與歐洲和日本的關系。(2)這一時期,資本主義世界出現了嚴重的經濟危機,美國經濟實力的下滑使其在與蘇聯的對抗中處于守勢。(3)美國深陷侵越南爭的泥潭。(4)社會主義陣營由于蘇聯推行霸權主義政策而不復存在,中國受到來自蘇聯的危險日益增大。正是這種世界局勢的變化才使得中美兩國的關系從長期的對抗開始走向正常化。

基本因素:一是政治制度,另一個是共同的國家利益,不同的政治制度使兩國疏遠,共同的國家利益使兩國接近。

3中日關系的改善

1.原因

(1)中美關系的改善直接促進了中日建交。

(2)日本對華友好政黨和團體的推動,為兩國關系正常化打下了基礎。

2.過程

(1)1972年9月,日本首相田中角榮訪問中國,并簽訂了建立外交關系的聯合聲明。

(2)1973年初,中日兩國互派大使,中日兩國建立了外交關系。

(3)1978年,中日雙方締結《中日和平友好條約》成為發展兩國友好關系,維護亞洲與世界和平的重要保障。

3.影響

中美關系的正常化和中日建交,促進了中國外交事業的發展。中國外交打開了新局面。

中國恢復聯合國合法席位三十多年來,始終主張各成員國之間不分大小一律平等,在處理國際事務中致力于推動建立公正、合理的世界政治經濟新秩序,中國是維護世界和平和地區穩定的堅定力量。

高中歷史教案簡短篇5

課標要求:了解美蘇兩極對峙格局的形成,認識美蘇冷戰對第二次世界大戰后國際關系發展的影響。

復習內容:從盟友到對手、美蘇冷戰和兩極格局的形成、冷戰影響下的國際關系

復習重點:冷戰格局形成的背景和內容

復習難點:冷戰影響下的國際關系

自主學習

一、美國的冷戰政策

1、背景:①二戰后期,美、英、蘇三大國首腦在雅爾塔等國際會議上達成協議,確立了以美蘇為主導的國際關系新體系,即____________,奠定了戰后世界____格局的框架。

②戰后______實力、影響日益增大,引起西方國家、美國的敵視。

2、目的:_____________

3、定義:以美國為首的西方資本主義國家,對蘇聯等社會主義國家采取了除武裝進攻之外一切手段的敵對行動,以______共產主義。這就是所謂的“冷戰”。

4、表現:①政治上:1947年3月,___________的出臺標志著美蘇“冷戰”的開始。

②經濟上:實施___________,以扶持和控制__________,把西歐納入美國對蘇聯“冷戰”的戰略軌道。

③軍事上:1949年,成立___________組織,這是美國遏制蘇聯、稱霸世界的重要軍事行動。

5、影響:①導致____分裂;②爆發局部“熱戰”:____、_____戰爭;③使世界處于核戰爭威脅下(古巴導彈危機);總之,使世界分裂為兩大對立陣營,使世界動蕩不安。

二、社會主義力量的壯大

1、歐亞人民民主國家的建立:

東歐八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保加利亞、羅馬尼亞、匈牙利和德意志民主共和國;

亞洲四國:蒙古、_____、_____、中國。

2、蘇東合作:政治上:蘇聯幫助各國建立無產階級政權。

經濟上:1949年初,在莫斯科成立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軍事上:1955年5月在華沙簽署《友好合作互助條約》,6月正式成立____________組織。

三、兩極格局的演變

兩極格局是二戰后形成的以__________和__________為中心的對峙局面,它形成于__________結束后,初期變現為以美國為首的__________陣營予以蘇聯為主的__________陣營之間的對抗;20世紀60年代以后逐漸被__________局面所代替;20世紀90年代隨著__________的解體而告結束。

合作探究

兩極格局形成的原因、表現及其影響

閱讀材料,回答問題。

材料1二戰后初期,資本主義國家之間的關系與第一次世界大戰后的情況呈現出一種迥然不同的格局。此種格局使資本主義國家的關系出現了新傾向,美國拋棄了孤立主義,全面干預歐洲國家及國際事務,充當世界憲兵的角色,資本主義國家的對外政策基本上被納入美國的外交戰略之中。資本主義國家之間的固有矛盾雖未消除,但也沒有發展到軍事對抗的程度,因而資本主義國家之間沒有戰爭,相互之間的關系也比較平衡。——《當代國家關系》

材料2一幅橫貫歐洲大陸的鐵幕已經降落下來。……華沙、柏林、布拉格、維也納、布達佩斯、貝爾格萊德、布加勒斯特和索非亞——所有這些名城及其居民無一不在蘇聯的勢力范圍之內。——丘吉爾1946年3月5日《富爾頓演說》材料1反映了資本主義國家之間的關系出現了什么新特點?依據材料1、2分析其原因。

材料2中丘吉爾的演說表明了西方國家對蘇聯的態度發生了什么樣的變化?為什么會有這樣的變化?

材料3今日世界已面臨嚴重局勢……幾乎所有國家必在兩種生活方式中選一種……集權政權之種子……在貧窮與爭斗之劣土中蔓延及生長。……重大責任及任務落到我們頭上。

——杜魯門1947年3月12日《在美國國會特別聯席會議上的演說》

比較材料3和材料2,杜魯門和丘吉爾的演說在觀點上有何相同點?

材料4我相信美國之政策旨在支持自由之民族以抵抗少數武裝分子或外來壓力之征服企圖。——摘自杜魯門致國會的咨文

材料4中美國的“支持”意味著什么?為實現該目標,美國采取了什么具體措施?

材料5美國應該盡全力協助世界回復至經濟健全的常態……美國政府能夠盡力緩和局勢,協助歐洲走上復興道路。——摘自馬歇爾在哈佛大學的演說

根據材料5級所學知識,說明“馬歇爾計劃”是否只是一項經濟援助計劃?

材料6本公約各締約國……決定聯合一切力量,進行集體防御。

——摘自《北大西洋公約》

針對材料6所反映的行動,蘇聯采取了什么措施?它意味著什么?

有學者指出:“二戰后以美蘇偉兩級的世界格局的形成和持續,代表二戰后力量均勢的出現和保持。在這種力量均勢被打破之前,兩極格局具有相對的穩定性,但是它又因國際力量對比的不斷變化而受到撼動,并日益受到進步壯大起來的其他力量中心的挑戰。”

請簡要概括二戰后兩極格局的基本特征及其對國際關系的影響。

知識檢測:

1.二戰后初期,兩極格局關系的突出特征是()

a.美蘇抗衡,爭奪世界霸權

b.意識形態分歧,兩大陣營對立

c.美蘇在政治、經濟、軍事上勢均力敵

d.美國居霸主地位,蘇聯在政治、軍事上與之抗衡

2.美國策動西方資本主義國家建立北大西洋公約組織的目的是()

a.防止法西斯勢力東山再起b.鎮壓各締約國人民革命

c.遏制蘇聯等社會主義國家d.統一指揮西方國家的武裝力量

3.“馬歇爾計劃不止是一項經濟援助計劃”,這是因為它()

a.蓄意將世界分裂為兩大陣營b.赤裸裸地公開干涉他國內政

c.意圖在于穩定資本主義制度d.極力遏制世界民族解放運動

4.杜魯門曾經說過:杜魯門主義和馬歇爾計劃是“一個胡桃的兩半”,下列理解不正確的是

a.都是美國“冷戰”政策的組成部分b.都以經濟和軍事援助為主要形式

c.都是為了美國的政治和經濟利益d.其目的都是反蘇-

5.第二次世界大戰后,美國以經濟手段扶植和控制西歐的表現是()

a.建立布雷頓森林體系b.提出杜魯門主義

c.實施馬歇爾計劃d.推行金元外交

6.在美蘇的“冷戰”中,可喻之為蘇聯的“馬歇爾計劃”的行動是()

a.幫助東歐解放b.成立“經互會”

c.組織“華約”d.進駐朝鮮半島

7.北約組織和華約組織的共同之處是()

a.都是大國控制的軍事、政治集團b.帝國主義性質的大國軍事集團

c.世界政治經濟一體化統一集團d.代表不同意識形態的政治集團

8.二戰后,美國推行“冷戰”政策的主要表現有:()

①向西歐提供經濟援助②支持聯邦德國崛起③出兵朝鮮④成立北約

a.①②b.①③c.①②④d.①②③④

9.針對美國的“冷戰”政策,蘇聯和東歐國家采取的重大舉措有()

①組織經濟互助委員會②組織華約③接受馬歇爾計劃④在古巴建立導彈基地

a.①②b.①③c.①②④d.①③④

10.與雅爾塔體系形成無關的是()

a.西歐各國普遍衰弱b.冷戰局面的出現

c.美國成為資本主義世界的頭號強國d.蘇聯成為能與美國抗衡的大國

11.閱讀下列材料,并回答問題

[材料一]從1946年秋開始,美國發生了生產過剩的危機,而且西歐經濟狀況又極為嚴重。……同時,嚴重的經濟狀況又引起社會動亂,法、意、英等國工人運動蓬勃發展。法、意共產黨威信空前提高。……于是在經過幾個月緊張活動后,(美國政府)拋出了馬歇爾計劃。

[材料二]他(馬歇爾)宣稱:“我們的政策的目的是恢復世界上行之有效的經濟制度,從而使自由制度賴以存在的政治和社會條件能夠出現。”[材料三]“馬歇爾計劃”提出后,立刻得到西歐各國特別是英法的響應。他們還秉承美國意旨,決定邀請蘇聯外長莫洛托夫前來參加討論,這是一個有意的安排。這樣既可以避免遭致像杜香門主義那樣的公開號召意識形態戰爭的批評,又可以將參加與否的責任拋給蘇聯。……由于英法建議歐洲各國就各自經濟資源提出報告,然后擬出歐洲國家統一的經濟復興大綱,蘇聯代表認為,這將會要各國泄露本國的經濟情報。7月2日,蘇聯退出巴黎會議。這樣,歐洲復興計劃成了“西歐復興計劃”。

——以上材料均摘自段炳麟主編的《世界當代史》

[材料四]但是,從東、西方間的關系這一角度看,馬歇爾計劃是走向冷戰的最后一步。援助是不分意識形態,向所有國家提供的。然而,莫斯科卻把這種提供說成是-產黨的策略,命令曾有意接受援助的捷克人和波蘭人予以拒絕。

——摘自斯塔夫里阿諾斯《全球通史》

(1)概述美國實施馬歇爾計劃的原因。

(2)評價材料四“援助是不分意識形態,向所有國家提供的”的觀點。

雅爾塔體系

是對1945年--1991年間國際政治格局的稱呼,得名于1945年初美、英、蘇三國政府首腦羅斯福、丘吉爾、斯大林在蘇聯雅爾塔(今屬烏克蘭)舉行的國際會議。其特點是:以美國和蘇聯兩極為中心,在全球范圍內進行爭奪霸權的冷戰,但不排除局部地區由兩個超級大國直接或間接參與的戰爭(如朝鮮戰爭、越南戰爭、阿富汗戰爭等)。以1989年東歐劇變和1991年蘇聯解體為標志,雅爾塔體系最終瓦解。

體系的合作

1.在第二次世界大戰后期的反法西斯戰爭中,美、蘇在政治、經濟和軍事上進行了成功的合作,兩國分別作出了自己的貢獻。

2.1945年10月,美、蘇等50個國家共建聯合國,維護了戰后世界的和平。

3.戰后對德國法西斯的紐倫堡審判和對日本法西斯的東京審判,也是美、蘇合作的重要體現。

體系的對抗

1.1949年成立的北大西洋公約組織和1955年成立的華沙條約組織標志著社會主義陣營和資本主義陣營對抗格局的形成。

2.1946年丘吉爾發表“鐵幕演說”,1947年,杜魯門主義的提出和馬歇爾計劃的制定。

“鐵幕演說”標志著冷戰的開始;杜魯門主義是美國對抗蘇聯的“冷戰”政策的總構想;馬歇爾計劃是杜魯門主義關于援助西歐的實施和應用,它不僅是一項經濟援助計劃,更重要的是通過經濟援助達到政治控制的目的,因此它根本上講是控制西歐的政治計劃。

3.美蘇爭霸20世紀50年代,蘇聯領導人赫魯曉夫上臺,提出一套平起平坐,實現美蘇合作,共主世界的基本戰略,形成了美蘇爭霸的格局。第一階段是20世紀50年代中期到60年代初期,其特征是美、蘇互有攻守。緩和局勢的三個標志性事件是蘇聯簽訂對奧和約,結束對奧地利的占領、蘇聯承認聯邦德國和1959年蘇聯領導人赫魯曉夫訪美。緊張局勢的標志性事件有“柏林墻”的修筑和“古巴導彈軍事危機”。第二階段是20世紀60年代中期到70年代末,蘇聯處于攻勢,美國則是轉攻為守的時期。蘇聯于1979年出兵阿富汗表明二戰后蘇聯對外擴張政策達到頂點。美國軍隊從越南撤出和中美關系正常化是美國對外政策的重要調整。第三階段是20世紀80年代,美國對蘇聯采取強硬態度,蘇聯從對外擴張轉向全面收縮。代表性事件是美國提出星球大戰計劃。

體系的評價

正面評價

1.雅爾塔體系的形成實現了世界由戰爭到和平的轉變,對抗雙方彼此勢均力敵,避免了新的世界大戰的爆發。

2.雅爾塔體系促進了民族解放事業的發展,有利于第三世界的崛起。

3.雅爾塔體系推動了戰后科學技術的發展。

負面評價

1.在世界兩極格局下,局部戰爭不斷,世界長期不得安寧。如朝鮮戰爭、越南戰爭和阿富汗戰爭。

2.雅爾塔體系體現了大國強權政治,如外蒙古的獨立。

3.重劃國界、分裂國家,造成了人口大遷移,世界局勢的穩定性減弱。

4.雅爾塔體系形成了不平等的國際關系和經濟秩序,給許多國家的社會、經濟發展造成了不利的影響。

高中歷史教案簡短篇6

第六節亞洲革命風暴

重點:歐洲列強加緊侵略亞洲的主要方式及其危害;印度民族大起義的性質與作用

難點:印度民族大起義失敗的原因

教學手段:充分利用地圖、歷史圖片、投影儀等教學設備輔助教學

教學過程:

一、導入

出示“亞洲革命風暴形勢圖”。提問:世界歷史發展到19世紀上半期時,亞洲哪些國家的領土已不再完整?在學生回答的基礎上,教師補充。引入新課。

二、亞洲革命風暴:

1.亞洲革命風暴的起因

提問:歐洲列強何時踏上殖民亞洲之路的?

回憶新航路開辟之后西方殖民歷史,結合地圖,簡介19世紀上半期亞洲一些國家淪為列強的殖民地或半殖民地。

提問:工業革命前后,資本主義列強侵略的方式、特點有哪些不同?

組織學生討論,引導學生分析明顯的歷史階段性特點。

通過比較商業利益和工業利益的結果不同,引出資本主義列強侵略的危害。可結合教材中資料部分所引馬克思《不列顛在印度的統治》中的一段話進行分析。

2.亞洲革命風暴的性質

依據教材,重點分析其雙重性。

3.亞洲革命風暴的五次重大起義及意義

結合地圖由學生概括起義名稱,分析起義的意義。教師簡介伊朗巴布教徒起義。

三、印度民族大起義

本目組織學生自主學習,方式如下:

首先,由學生閱讀教材中本目內容,歸納起義的原因、概況和意義。

其次,教師設置一些問題組織學生討論,引導學生重點分析起義的特點和失敗的原因。例如:

印度民族大起義有哪些人參加?起義的主力是誰?是誰?

印度的封建王公為什么要參加起義?發揮了什么作用?

印度民族大起義失敗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最后,教師進行總結、歸納。并可擴展、引申:

探討印度人民怎樣才能取得反抗英國殖民統治的勝利?印度的獨立最終采取了什么方式?

四、小結

亞洲革命風暴之所以發生在19世紀中期,是工業革命的發展促使資本主義列強加緊侵略亞洲的結果。它是亞洲人民掀起的第一次爭取民族獨立的高潮,沉重打擊了西方列強的殖民統治和本國的封建勢力,體現了亞洲人民爭取改變現狀的進步的歷史要求。

教學設計思想

通過本課學習,使學生能初步運用唯物史觀對歷史進行觀察與思考,形成正確的歷史意識。教學中,注意培養學生的創造意識和創新精神。

板書設計:

第六節亞洲革命風暴

一、亞洲革命風暴

1.亞洲革命風暴的起因

2.亞洲革命風暴的性質

3.亞洲革命風暴的五次重大起義及意義

二、印度民族大起義

1.英國在印度的殖民統治

2.起義的爆發與發展

3.起義的失敗

4.起義的意義

54602 主站蜘蛛池模板: 长沙一级消防工程公司_智能化弱电_机电安装_亮化工程专业施工承包_湖南公共安全工程有限公司 | 一级建造师培训_一建培训机构_中建云筑建造师培训网校 | 仓储笼_金属箱租赁_循环包装_铁网箱_蝴蝶笼租赁_酷龙仓储笼租赁 测试治具|过炉治具|过锡炉治具|工装夹具|测试夹具|允睿自动化设备 | 全温度恒温培养摇床-大容量-立式-远红外二氧化碳培养箱|南荣百科 | 发电机组|柴油发电机组-批发,上柴,玉柴,潍柴,康明斯柴油发电机厂家直销 | 自动钻孔机-全自动数控钻孔机生产厂家-多米(广东)智能装备有限公司 | 深圳宣传片制作_产品视频制作_深圳3D动画制作公司_深圳短视频拍摄-深圳市西典映画传媒有限公司 | 首页|专注深圳注册公司,代理记账报税,注册商标代理,工商变更,企业400电话等企业一站式服务-慧用心 | 选宝石船-陆地水上开采「精选」色选机械设备-青州冠诚重工机械有限公司 | BAUER减速机|ROSSI-MERSEN熔断器-APTECH调压阀-上海爱泽工业设备有限公司 | China plate rolling machine manufacturer,cone rolling machine-Saint Fighter | 联系我们老街华纳娱乐公司官网19989979996(客服) | 企业彩铃制作_移动、联通、电信集团彩铃上传开通_彩铃定制_商务彩铃管理平台-集团彩铃网 | 汽液过滤网厂家_安平县银锐丝网有限公司 | 致胜管家软件服务【在线免费体验】 | 重庆网站建设,重庆网站设计,重庆网站制作,重庆seo,重庆做网站,重庆seo,重庆公众号运营,重庆小程序开发 | 【德信自动化】点胶机_全自动点胶机_自动点胶机厂家_塑料热压机_自动螺丝机-深圳市德信自动化设备有限公司 | 江苏全风,高压风机,全风环保风机,全风环形高压风机,防爆高压风机厂家-江苏全风环保科技有限公司(官网) | 合肥汽车充电桩_安徽充电桩_电动交流充电桩厂家_安徽科帝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 | 小型高低温循环试验箱-可程式高低温湿热交变试验箱-东莞市拓德环境测试设备有限公司 | 不锈钢散热器,冷却翅片管散热器厂家-无锡市烨晟化工装备科技有限公司 | 一体化隔油提升设备-餐饮油水分离器-餐厨垃圾处理设备-隔油池-盐城金球环保产业发展有限公司 | 棉服定制/厂家/公司_棉袄订做/价格/费用-北京圣达信棉服 | 纸箱抗压机,拉力机,脂肪测定仪,定氮仪-山东德瑞克仪器有限公司 | 找果网 | 苹果手机找回方法,苹果iPhone手机丢了找回,认准找果网! | 耐火浇注料价格-高强高铝-刚玉碳化硅耐磨浇注料厂家【直销】 | 锂电叉车,电动叉车_厂家-山东博峻智能科技有限公司 | 不发火防静电金属骨料_无机磨石_水泥自流平_修补砂浆厂家「圣威特」 | 自动化生产线-自动化装配线-直流电机自动化生产线-东莞市慧百自动化有限公司 | 韦伯电梯有限公司| 防渗土工膜|污水处理防渗膜|垃圾填埋场防渗膜-泰安佳路通工程材料有限公司 | 天津市能谱科技有限公司-专业的红外光谱仪_红外测油仪_紫外测油仪_红外制样附件_傅里叶红外光谱技术生产服务厂商 | 河北凯普威医疗器材有限公司,高档轮椅系列,推车系列,座厕椅系列,协步椅系列,拐扙系列,卫浴系列 | 一体化污水处理设备,一体化污水设备厂家-宜兴市福源水处理设备有限公司 | 深圳天际源广告-形象堆头,企业文化墙,喷绘,门头招牌设计制作专家 | 奶茶加盟,奶茶加盟店连锁品牌-甜啦啦官网 | 底部填充胶_电子封装胶_芯片封装胶_芯片底部填充胶厂家-东莞汉思新材料 | 定硫仪,量热仪,工业分析仪,马弗炉,煤炭化验设备厂家,煤质化验仪器,焦炭化验设备鹤壁大德煤质工业分析仪,氟氯测定仪 | 今日热点_实时热点_奇闻异事_趣闻趣事_灵异事件 - 奇闻事件 | SOUNDWELL 编码器|电位器|旋转编码器|可调电位器|编码开关厂家-广东升威电子制品有限公司 | CCE素质教育博览会 | CCE素博会 | 教育展 | 美育展 | 科教展 | 素质教育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