數學教案設計六年級
數學教案設計六年級篇1
教學計劃
新學期伊始,為了使教育教學工作創出新業績,也為了使自己的教學水平、執教能力有新的起色,特制訂本計劃。
一指導思想:
強化素質教育,堅持平等教育,著重激發學生潛能,扎實開展教學研究,力爭教育教學成績有新的起色。
二、學情分析:西師版小學六年級數學教案
本班現在19名學生,其中男生人,女生人。學生基本養成了良好的學習習慣,學習氛圍較濃,但學生基礎較差,學得比較死,因此,本學期擬就此進行教學研究,力爭出佳績。
三、教材分析:
1、本冊內容主要包括:
A、分數乘法、倒數和分數混合運算;
B、圓和圖形的變換與確定,會用工具畫圓;掌握圓周長和圓面積的計算公式,能夠正確地計算圓的周長和面積;
C、比和按比例分配;位置;
E、負數五大部分。
2、本冊教學目標:
A、使學生理解分數乘除法的意義,掌握分數乘除法的計算法則,比較熟練地進行分數乘除法的計算(對計算簡單的能夠口算);
B、使學生掌握圓的特征;
C、理解比的意義和性質,并正確地應用按比例分配解決問題;
D能正確地判斷事件的可能性。
E。了解負數的意義,會用負數表
示日常生活中的一些量。
四、三維目標
一、知識與技能
(1)能合作探究分數乘法、分數倒數的計算方法,正確計算分數乘法、以及分數混合運算;會解決有關分數的簡單實際問題。
(2)通過觀察、操作認識圓,會用圓規畫圓,了解圓的基本特征;知道扇形;在操作中探索圓的周長、面積的計算方法,并能解決與圓的周長、面積有關的實際問題。
(3)在實際情景中理解比及比例分配的意義,并能解決簡單的問題。能利用方格紙等方式按一定比例將簡單圖形放大或縮小。了解比例尺,在具體情境中,會按給出的比例進行圖上距離與實際距離的換算。
(4)能根據物體相對于觀測點的方向和距離確定物體的位置;能描述簡單的路線圖。
(5)體驗事件發生的等可能性以及游戲規則的公平性,會求一些簡單事件發生的可能性。
二、過程與方法
經歷解決分數乘、除法,按比例分配,圓周長與面積相關的實際問題的過程,能進行有條理的思考,采用多種方式分析問題中蘊涵的數量關系,能比較清楚地表達自己的思考過程與結果,并對結論的合理性作出有一定說服力的
說明。
(2)經歷探索圓的特征、圓的周長與面積的計算方法的過程,探索圖形的放大與縮小的過程,初步形成空間觀念。
(3)能感覺解決分數乘法、分數除法、按比例分配、圓的周長與面積等問題的需要,圓的周長與面積等問題,集有關的信息,在觀察、猜想、試驗、驗證等活動中,發展合情推理能力。(4)能獨立思考,體會數學的基本性質。
三、情感態度價值觀
(1)愿意了解社會生活中與分數、圓、比等相關的信息,主動參與探求這些知識的活動。
(2)能在教師和同伴的鼓勵與引導下,積極克服教學活動中遇到的困難,有克服困難和運用知識解決問題的成功體驗,對自己探索出的結果正確與否有一定的把握,相信自己能夠學好數學。
(3)通過觀察、實驗、歸納、類比、推斷等數學活動,體驗數學問題的探索性和挑戰性,感受數學思考過程的條理性和數學結論的正確性。
(4)對不懂的地方或不同的觀點有提出疑問的意識,樂意對數學問題進行討論,能發現學校過程中的錯誤并及時改正。
四、教學重點
分數乘法、分數倒數的計算方法,正確計算分數
乘法、以及分數混合運算;通過觀察、計算圓的周長、理解比及比例分配的意義,并能解決簡單的問題。
五、教學難點
分數乘法、分數倒數的計算方法,正確計算分數乘法、以及分數混合運算;通過觀察、計算圓的周長。。
六、教學關鍵
分數乘法、分數倒數的計算方法,正確計算分數乘法、以及分數混合運算;通過觀察、計算圓的周長。。
七。教改措施
1、認真備課,鉆研教材,作到課堂上能深入淺出進行教學,特別照顧到后進生。
2、平時的練習要有針對性,對于后進生和優秀的學生要分別出一些適合他們的練習。
3、加強操作、直觀的教學,例如教學圓和軸對稱圖形時,就要利用操作、直觀教學,以發展他們的空間觀念。
4、增加實踐活動,培養學生用數學知識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
5、加強能力的培養。主要培養學生的分析、比較和綜合能力;抽象概括能力;判斷、推理能力;遷
課時劃分
(一)分數乘法,倒數,混合運算1.分數乘法:6課時2.分數除法:7課時
3.分數混合運算和應用題:4課時
(二)圓(共10課時)1.圓的認識:2課時
2.圓的周長和面積:5課時:3課時
圓和圖形的變換與確定位置:6課時
(三)比和按比例分配:10課時
(四)位置:6課時
(五)可能性:4課時
八、教改設想
1、認真備課,鉆研教材,作到課堂上能深入淺出進行教學,特別照顧到后進生。
2、平時的練習要有針對性,對于后進生和優秀的學生要分別出一些適合他們的練習。
3、加強操作、直觀的教學,例如教學圓和軸對稱圖形時,就要利用操作、直觀教學,以發展他們的空間觀念。
4、增加實踐活動,培養學生用數學知識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
5、加強能力的培養。主要培養學生的分析、比較和綜合能力;抽象概括能力;判斷、推理能力;遷移能力。
八、提高教學質量的措施
1、增加實踐活動,培養學生用數學知識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
2、加強能力的培養。主要培養學生的分析、比較和綜合
數學教案設計六年級篇2
一、教材分析:
《圓的認識》是人教版小學數學六年級上冊第五單元《圓》中的教學內容。本節課要求學生進一步認識圓、了解圓的特征、掌握用圓規畫圓。滲透了曲線圖形和直線圖形的關系。通過對圓的認識,不僅能加深對周圍事物的了解,提高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也為今后學習圓的周長、面積、圓柱、圓錐等知識打好基礎。
二、學情分析:
本課是在學生認識了長方形、正方形、三角形等多種平面圖形的基礎上展開,也是小學階段認識的最后一種常見的平面圖形。圓是一種常見的、簡單的曲線圖形,在學習《圓的認識》以前,學生已經具備一定的生活經驗,對圓有了初步的感性認識,小學生很難將圓的認識與生活中的數學問題聯系起來,對圓的理性認識有一定的難度在上課時,加強與實際生活的聯系,加強實踐操作,讓學生通過折、量、畫的手段,在動手做中獲得知識的體驗,增強學習興趣,達到順利完成本節內容的目的。
三、教學目標:
1、認識圓,掌握圓的各部分名稱及特征。
2、理解同圓中或等圓中直徑與半徑的關系。
3、會使用工具正確規范畫圓,培養學生的作圖能力。
四、教學重難點:
1、教學重點:感知并了解圓的基本特征,認識圓的各部分名稱。
2、教學難點:理解直徑與半徑的關系。
五、課前準備:
1、學生準備好圓規、直尺、圓紙片
2、自帶一個輪廓為圓的物體學生自帶一兩個輪廓為圓的小物品。
六、教學過程
(一)創設情境,激發興趣
1、讓學生觀察課本第57頁的主題圖,提問:同學們,現在請大家認真觀察主題圖看誰在這幅圖上找到的圓多?學生匯報。(車輪、花壇、水池……)
圓與我們的生活關系非常密切,誰還能舉一些外形是圓的物體?學生匯報(鐘面……)。老師也找了一些圓,我們一起來分享。
3、引出課題,圓在我們的生活中密切聯系,今天這節課我們就來一起學習“圓的認識”。
4、我們以前學過的平面圖行有哪些?這些圖形都是用什么線圍成的?簡單說說這些圖形的特征?
長方形、正方形、平行四邊形、三角形梯形
(二)探索新知,動手發現
1、“我能畫”環節,學生用自己喜歡的方法畫圓(不限定用圓規)(學生用圓柱、三角板中的小圓、直尺中小圓、茶杯蓋)
(1)先自己在紙上畫圓,再和組內的同學說一說你畫圓的方法。
(2)小組交流:比較你組內的畫法,你覺得哪種更好?
2、自學課本第58頁,找出有關的關健詞,并把重點的或要注意的地方做上記號。
3、動手折一折。
折過2次后,你發現了什么?(兩折痕的交點叫做圓心,圓心一般用字母O表示)
4、認識直徑和半徑。
(1)將折痕用鉛筆畫出來,比一比是否相等?
(2)觀察這些線段的特征。(圓心和圓上任意一點的距離都相等)
(3)小結:連接圓心到圓上任意一點的線段,叫做半徑。通過圓心并且兩端都在圓上的線段,叫做直徑。
(4)出示“圓上、圓內、圓外”讓學生理解。
(三)認識圓的特征
1、折一折、畫一畫、量一量、議一議,在小組里討論:
(1)在同一個圓里可以畫多少條半徑?多少條直徑?
(2)在同一個圓里,半徑的長度都相等嗎?直徑呢?
(3)同一個圓的直徑和半徑有什么關系?
小結:在同一個圓里,有無數條直徑,且所有的直徑都相等。
在同一個圓里,有無數條半徑,且所有的半徑都相等。
2、直徑與半徑的關系。
學生用尺子獨立量出自己手中圓的直徑與半徑的長度,看它們之間有什么關系?然后討論測量結果,找出直徑與半徑的關系。得出結論。
(四)教學用圓規畫圓
1、引導學生自學用圓規畫圓,并小結出畫圓的步驟和方法。
(1)把圓規的兩腳分開,定好兩腳間的距離(即定半徑);
(2)把有針尖的一腳固定在一點(即圓心)上;
(3)把裝有鉛筆尖的一只腳旋轉一周,就畫出一個圓。
2、請同學們用圓規畫兩個大小不同的圓,觀察對比所畫的兩個圓,有什么不同?哪些地方不同(大小、位置)請同學們思考為什么兩個圓會不相同呢?是什么決定圓的大小?(半徑小,則圓小;半徑大,則圓大。)
圓的位置不一樣,是因為固定點的位置不同,造成圓心的位置不一樣,因此圓的位置不一樣。
小結:圓心決定圓的位置,半徑決定圓的大小。
3、練習:用圓規畫一個半徑是2cm的圓,并用字母o、r、d標出它的圓心、半徑和直徑。
(五)鞏固練習
1、練習中深化認識圓
2、判斷是非
(1)、在同一個圓內只可以畫100條直徑。()
(2)、所有的圓的直徑都相等。()
(3)、圓的直徑是半徑的2倍。()
(4)、直徑3厘米的圓比半徑2厘米的圓要大些。()
(六)課堂小結,回顧知識
1、教師:今天這節課,我們學習了什么知識?你有什么收獲?
2、布置作業:書本P60第1-4題。
數學教案設計六年級篇3
教學目標:
1.在具體的情境中,探索確定位置的方法,能用數對表示物體的位置。
2.使學生能在方格紙上用數對確定位置。
教學重點:能用數對表示物體的位置。
教學難點:能用數對表示物體的位置,正確區分列和行的順序。
一、導入
1、我們全班有53名同學,但大部分的同學老師都不認識,如果我要請你們當中的某一位同學發言,你們能幫我想想要如何表示才能既簡單又準確嗎?
2、學生各抒己見,討論出用“第幾列第幾行”的方法來表述。
二、新授
1、教學例1
(1)如果老師用第二列第三行來表示__同學的位置,那么你也能用這樣的方法來表示其他同學的位置嗎?
(2)學生練習用這樣的方法來表示其他同學的位置。(注意強調先說列后說行)
(3)教學寫法:__同學的位置在第二列第三行,我們可以這樣表示:(2,3)。按照這樣的&39;方法,你能寫出自己所在的位置嗎?(學生把自己的位置寫在練習本上,指名回答)
2、小結例1:
(1)確定一個同學的位置,用了幾個數據?(2個)
(2)我們習慣先說列,后說行,所以第一個數據表示列,第二個數據表示行。如果這兩個數據的順序不同,那么表示的位置也就不同。
3、練習:
(1)教師念出班上某個同學的名字,同學們在練習本上寫出他的準確位置。
(2)生活中還有哪里時候需要確定位置,說說它們確定位置的方法。
4、教學例2
(1)我們剛剛已經懂得如果表示班上同學所在的位置。現在我們一起來看看在這樣的一張示意圖上(出示示意圖),如何表示出圖上的場館所在的位置。
(2)依照例1的方法,全班一起討論說出如何表示大門的位置。(3,0)
(3)同桌討論說出其他場館所在的位置,并指名回答。
(4)學生根據書上所給的數據,在圖上標出“飛禽館”“猩猩館”“獅虎山”的位置。(投影講評)
三、練習
1、練習一第4題
(1)學生獨立找出圖中的字母所在的位置,指名回答。
(2)學生依據所給的數據標出字母所在的位置,并依次連成圖形,同桌核對。
2、練習一第3題:引導學生懂得要先看頁碼,在依照數據找出相應的位置
3、練習一第6題
(1)獨立寫出圖上各頂點的位置。
(2)頂點A向右平移5個單位,位置在哪里?哪個數據發生了改變?點A再向上平移5個單位,位置在哪里?哪個數據也發生了改變?
(3)照點A的方法平移點B和點C,得出平移后完整的三角形。
(4)觀察平移前后的圖形,說說你發現了什么?(圖形不變,右移時列也就是第一個數據發生改變,上移時行也就是第二個數據發生改變)
四、總結我們今天學了哪些內容?你覺得自己掌握的情況如何?
五、作業
練習一第1、2、5、7、8題。
數學教案設計六年級篇4
教學目標:
1、使學生知道納稅的含義和重要意義,知道應納稅額和稅率的含義,以根據具體的稅率計算稅款。
2、在計算稅款的過程中,加深學生對社會現象的理解,提高解決問題的能力。
3、增強學生的法制意識,使學生知道每個公民都有依法納稅的義務。
教學重點:稅額的計算。
教學難點:稅率的理解。
教學過程:
一、復習
1、口答算式。
(1)100的5%是多少?(2)50噸的10%是多少?
(3)1000元的8%是多少?(4)50萬元的20%是多少?
2、什么是比率?
二、新授
1、閱讀P122頁有關納稅的內容。說說:什么是納稅?
2、稅率的認識。
(1)說明:納稅的種類很多,應納稅額的計算方法也不一樣。應納稅額與各種收入的比率叫做稅率。一般是由國家根據不同納稅種類定出不同的稅率。
(2)試說以下稅率表示什么。
A、商店按營業額的5%繳納個人所得稅。這里的5%表示什么?
B、某人彩票中獎后,按獎金的20%繳納個人所得稅。這里的20%表示什么?
3、稅款計算
(1)出示例5(課本99頁)
一家大型飯店十月份的營業額是30萬元。如果按營業額的5%繳納營業稅,這家飯店十月份應繳納營業稅多少萬元?
(2)理解:這里的5%表示什么?(應繳納營業稅款占營業額的百分比。)
(3)要求應繳納營業稅款多少就是求什么?
(4)讓學生獨立完成?
4、看課本98頁內容。讀一讀,什么是納稅?什么是稅率?
三、練習
1、鞏固練習:練習三十二第4題。(要點:5%對應的單位1是營業額,7%對應的單位1是營業稅。)
2、依據第5題,學生各自發表意見。
數學教案設計六年級篇5
一、教學內容:
1、根據方向和距離兩個條件確定物體的位置。
2、根據方向和距離,在圖上繪出物體的距離。
3、體會位置關系的相對性。
4、描述并繪制簡單的路線圖。
二、教學目標:
1.通過解決實際問題,使學生體會確定位置在生活中的應用,了解確定位置的方法。
2.使學生能根據方向和距離確定物體的位置,并能描述、繪制簡單的路線圖。
三、教學重點:
1、體會位置關系的相對性。
2、根據方向和距離確定物體的位置并在圖上繪出物體的距離。
四、課時安排:
1、根據方向和距離兩個條件確定物體的位置。1課時
2、根據方向和距離,在圖上繪出物體的距離。1課時
位置與方向(一)
教學內容:根據任意方向和距離確定物體的位置
教學目標:
1、通過具體的活動,認識方向與距離對確定位置的作用。
2、能根據任意方向和距離確定物體的位置。
3、發展學生的空間觀念。
教學重、難點:
1、能根據任意方向和距離確定物體的位置。
2、對任意角度具體方向的準確描述。
教學過程:
一、設置情景:
如果你是賽手,你將從大本營向什么方向行進?你是怎樣確定方向的?
小組討論:運用以前學過的知識得到大致方向。
1、訓練加方向標的意識:加個方向標有什么好處?
2、突出以大本營為觀測點:為什么把方向標畫在大本營?
探究任意方向和距離確定物體的位置。
質疑:
1、知道吐魯番在大本營的東北方向就可以出發了嗎?
2、如果這時就出發可能會發生什么情況?
小組討論:
沿什么方向走就能保證賽手更準確、更快的找到目的地。
研究時,可以用上你手頭的工具。
吐魯番在大本營東偏北30度
練一練:你說我擺,為小動物安家。
(課前剪好小圖片,課上動手操作。)
例:我把熊貓的家安在偏,的方向上。
例:我把熊貓的家安在西偏北30度的方向上,熊貓擺在哪?討論:為什么猴子的家在西偏南30度,而小兔家在南偏西30度的方向?
解決問題,尋找得出距離的方法。
如果你的賽車每小時行進200千米,你要走幾小時能到達考察地?
圖上沒有直接標距離,你有什么辦法解決它呢?
仔細觀察地圖,你發現了什么?小組試一試解決。
二、練習:
1、以雷達站為觀測點,填一填。
護衛艦的位置是偏度,距離雷達站千米。巡洋艦的位置是偏度,距離雷達站千米。魚雷艇的位置是偏度,距離雷達站千米。
2、以電視塔為觀測點,按要求填空。
文化廣場在電視塔西偏南45度的方向;體育場在電視塔東偏南30度的方向;博物館在電視塔東偏南60度的方向;動物園在電視塔北偏西40度的方向。
三、課后延伸:
游樂場要新建兩個游樂項目:一個在觀覽車西偏北40o方向
上,約200米處新添一個“登月艙”,另一個“天外來客”在觀覽車南偏東20o方向上,約150米處。請你在平面圖上標出這個新項目的位置。
位置與方向(二)
教學內容:根據方向和距離,在圖上繪出物體的距離
教學目標:
1、能繪制平面示意圖,通過制作平面圖的過程,使學生知道如何根據方向和距離,在圖上標出物體的位置。
2、通過繪制平面圖,培養學生的動手操作能力。在活動中,培養學生合作探究的意識和能力。
3、通過解決問題,使學生體會所學知識在生活中的應用,增強學生學好數學的興趣和意識。
教學重、難點:根據方向和距離,繪制平面示意圖。
教學過程:
一、復習引入
合作繪圖、練習鞏固
目的是通過看圖回答問題,復習、鞏固有關圖上方向、角度、距離等知識,為下面自己繪制平面圖作準備。
(1)停車場在廣場的方向,距離大約是米。小紅家在廣場的偏方向,距離大約是米。
(2)地鐵站在廣場東偏南45度方向,距離廣場100米。你能在圖上標出地鐵站的位置嗎?并說一說是怎么想的。
1、出示學校的錄相或圖片
問:學校中有哪些建筑?現在有一些數據,能根據這些數據將這些建筑物在平面圖上標出來嗎?
出示數據:教學樓在校門的正北方向150米處。圖書館在校門的北偏東35度方向150米處。體育館在校門的西偏北40度方向200米處。活動角在校門的東偏北15度方向50米處。
2、小組討論:你們打算怎么完成任務?有什么問題要解決嗎?
3、小組匯報完成平面圖繪制的計劃,教師進行梳理:
(1)繪制平面圖的方法:
先確定平面圖上的方向,再確定各建筑物的距離。如果學生沒有說道,老師可以進行引導:你們打算怎樣在圖上表示出150米,200米和50米?從而幫助學生確定比例尺,和圖上距離。
(2)小組合作完成,可以怎樣分工,能在有限的時間內又好又快地完成任務。
4、小組活動,繪制平面圖。
5、展示各組繪制的平面圖,集體進行評議。
(1)評價繪制的正確性,如果平面圖有問題,說一說問題是什么,應該怎樣確定位置。
訂正后交流:你們組認為在確定這點在圖上的位置時,應注意什么?怎樣確定?
教師小結:繪制平面圖時,一般先確定角度,再確定圖上的距離。
(2)比較各個平面圖,為什么有的圖大,有的圖小?
小結:1厘米表示的大小不同,圖的大小也不同。
二、練習:
1、完成書上習題21頁3、4題并訂正。
2、在紙上設計小區,并說明各個建建筑的位置。
老師提供給學生一些建筑物的圖片:如醫院、學校、商店、銀行、郵局、藥店等。
教后記:
“位置”的教學內容是第一學段相應教學內容的擴展和提高。學生在低年段已經學習了如何根據行、列確定物體的位置,并通過中年級“位置與方向”的學習,知道了在平面內可以根據兩個條件確定物體的位置。本課在此基礎上,讓學生學習用數對表示具體情境中物體的位置,進一步提升學生的已有經驗,培養學生的空間觀念。
單元小結
通過學習,大部分學生基本能夠正確判斷物體的方向和距離,能夠在方位圖上按照有關要求正確畫出物體的位置并正確繪制方位圖,判斷比較準確,繪圖規范,但是個別學生總是找不準方向,因而不能判斷方向,也不能夠正確繪制方位圖。
數學教案設計六年級篇6
一、教材說明;
九年義務教育六年制小學數學[人教版]第十一冊《圓的認識》
二、教學目標;
1、使學生認識圓,掌握圓的特征;了解圓的各部分名稱。
2、會用字母表示圓心、半徑、直徑;理解并掌握在同圓(或等圓)中直徑與半徑的關系。
3、能正確熟練地掌握用圓規畫圓的操作步驟。
4、培養學生動手操作、主動探究、自主發現、交流合作的能力。
三、教學流程;
1、導入新課
(1)學生活動(邊玩邊觀察)。
①球、球相碰玩具表演。②線系小球旋轉玩具表演。
[教師要求學生將觀察到的形狀告訴大家,學生異口同聲回答:圓形。這里,教師采用學生感興趣的玩具表演活動,既直觀形象,又易于發現,進而抽象出“圓”。學生從“玩”入手,不知不覺進入學習狀態。學習興趣濃厚,樂于參與,利于學習。]
(2)師生對話(學生可相互討論后回答)。
教師:日常生活中或周圍的物體上哪里有圓?
學生:在鐘面、圓桌、人民幣硬幣上……都有圓。
教師:請同學們用手摸一摸,體會一下有什么感覺?
學生用眼看一看、用手摸一摸,感覺:……閉封的、彎曲的。
教師(多媒體演示:圓形物體→圓):這(指圓)和我們以前學過的平面圖形,有什么不同呢?
學生:以前我們學過的平面圖形如長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平行四邊形和梯形的共同特征,都是由線段圍成的直線圖形。而我們現在看到的(指圓)這種圖形是由曲線圍成的圖形。
教師(鼓勵表揚學生):對,這個圖形就是圓,你能說說什么是圓嗎?
學生討論后回答:圓是平面上的一種曲線圖形。(這時,教師請同學們把眼睛閉上,在腦子里想圓的形狀,睜開眼睛再看一看,再閉上眼睛想一想,能否記住它。)
教師在此基礎上揭示課題,并請學生回答:你還想認識圓的什么?學生說:還想認識圓的圓心、直徑、半徑……
[這里通過生生交流、師生互動,形象感知、抽象概括,幫助學生正確建立“圓”的概念。]
2、探索新知。
(1)探究——圓心
①徒手畫圓。
教師請兩個學生一同在黑板上徒手畫圓,然后請同學們評一評(3個人)誰畫的圓好呢?……師生認為用工具畫圓才能畫得好。[師生共同表演、平等相待、大家評說、其樂融融。]
②用工具畫圓。
教師請同學們用自己喜歡的工具畫圓。學生畫圓:a.用圓規畫圓;b.用圓形物體畫圓。[畫圓方法任學生自選,既體現因人而宜、因材施教,又體現尊重學生(個性)、教學民主。]
③找圓心。
學生動手剪一剪、折一折,再議一議、找一找……自我探索發現圓的“圓心”。[教師放手讓學生在動手操作中探索,在探索中發現新知,培養探究能力。]
教師引導學生歸納小結:圓中心的一點叫做圓心,圓心用字母“O”表示。(學生在圓形紙片上點出圓心,標出字母。)
④游戲趣味題。
在操場上,體育老師在地上畫了一個大圓,給同學們做游戲。老師說,不管你站在什么位置,都會派上用場。你喜歡站在什么位置呢?請你點出來。
[教師請學生邊點邊說明這點與圓的位置關系,同時給予評說。如學生點到“圓心”,師評說:“你很有雄心,喜歡別人圍著你轉,將來必成大器。”如學生點到“圓內”,師評說:“你比較守規矩,喜歡在一定的范圍內活動,將來不容易犯錯誤。”如學生點到“圓上”,師評說:“你做事很有規律,能夠遵循原則,同時與‘上司’相處喜歡保持一定距離。”如學生點到“圓外”,師評說:“你很了不起,思維活躍,思路開闊,做事不愿受條條框框的束縛,喜歡創新,有開拓精神,將來定會大有作為。”……這樣教學,生動有趣,其樂無窮,激勵性強,學生樂學,學得輕松愉快、積極主動。學生對圓、圓心、圓內、圓上、圓外等基本概念能夠有深刻的理解。]
(2)探究——圓的直徑、半徑及其關系。
教師:你還想知道什么?
學生:還想知道圓的直徑、半徑,直徑與半徑之間有什么關系?……
數學教案設計六年級篇7
教學目標:
1、認識圓,知道圓的各部分名稱;
2、掌握圓的特征,理解和掌握在同一個圓里半徑與直徑的關系;
3、學會用工具畫圓;
4、培養學生的觀察能力,動手能力以及抽象概括能力。使學生初步學會應用所學知識解決簡單的實際問題;
5、讓學生喜歡上美麗的圓,激發探索圓的特征的興趣。
重點難點:
理解和掌握圓的特征。
教學準備:
課件
教學過程:
一、課前活動
同學們,上課之前我們先輕松一下做一做課間操怎樣?起立
第一節:甩甩你的手臂(從前往后再換個方向)
第二節:轉轉你的腦袋
第三節:原地轉身
二、導入新課
1、師:上課前的運動操你們發現了什么?(在做圓周運動)
2、師:剛才發現有的同學手臂轉得不太像圓,什么辦法轉得更像圓呢?(手直、肩不動)
3、師:我們在運動中可以產生圓,在生活中也有許多的圓,大家看:欣賞圓的圖片。
4、揭題:圓的認識
5、師:我們看在這餐桌中看到了有幾個圓?
這中間有著許多的數學知識,相信嗎?
三、動手操作
(一)師:下面我們就做一做這個餐桌
[媒體]做一做:同桌合作,每人在白紙上畫一個圓,然后剪下組合成一張圓桌模型。
(二)師:下面我們交流一下是怎么做的?
[第一步]我們第一步是畫圓,你是怎么畫的?
1、說說你是怎么用圓規畫圓?
2、師:老師也在黑板畫一個圓(邊畫邊說)
把圓規的兩腳分開,定好兩腳間距離(半徑)
把有針尖的一只腳固定在一點(圓心)上
把裝有鉛筆的一只腳旋轉一周,就畫出一個圓
3、老師的圓畫得怎樣?畫圓的時候要注意什么?(針尖不動、兩腳距離固定)
4、你們畫的兩個圓的大小為什么不一樣?(兩腳的距離不同)
[第二步]我們是把畫好的圓剪下來,問:剪時與我們以前的剪正方形、三角形的時候有什么不同?
師:圓呢?(彎的)彎的在數學上我們叫做曲線,所以圓是由曲線圍成的與以前所學習的由線段圍成的平面圖形有很大的區別。
[第三步]剪下的圓怎么組合起來呢?這2個針孔從哪里來?
師:針孔的&39;這一點,我們叫做這個圓的圓心也可以用字母“o”表示。
師:還有什么辦法找到圓心呢?(折)你們先拆下來試一試。(生動手操作)
師:說說你是怎么折的?
可能:①生:對折再對折,交點就是圓心師:還可以怎么折
②對折、展開、再對折、再展開
師:我們再看這里有幾條折痕?而且它們都經過(圓心)像這樣的折痕叫這個圓的直徑字母d表示(畫在黑板上)。
師:圓里還有什么?(半徑)你折的圓里有嗎?指一指(畫在黑板上)這就是半徑。
師:什么是直徑、半徑,自學課本p80讀一讀
師:說一說什么是直徑?解釋圓上、圓外、圓內。
我們一起指指,說說什么是半徑?
[媒體]連結圓心和圓上一點,是半徑嗎?半徑也有幾條?為什么?[板書]
你們也畫一條直徑和半徑。
仔細觀察,你還發現了什么?
①一條直徑=兩條直徑。
師:還可以怎么說?你是怎么知道?用字母可以怎么表示呢?
②所有的直徑、半徑都相等。
師:你們認為呢?可以用什么方法證明?(量一量)你量一量。
你量的是什么?量的結果呢?你的結論呢?
師:大家觀察得很仔細也很會動腦筋,現在老師有個問題不知可以?所有的直徑長度都相等?(在同一個圓里)還可以呢?(相等的圓)你認為還有哪些結論也需要這個前提?
[板書]:在同圓或等圓中
四、應用
師:所以我們今后在考慮問題的時候還得想得仔細、周詳,對嗎?下面我們來看一組填空
1、[媒體]填一填
2、[媒體]再請你辯一辯:下面各句話對嗎?
(1)兩端都在圓上的線段叫直徑
(2)所有的半徑都相等
(3)圓是由曲線圍成的封閉圖形
五、畫圓
師:回答得不錯,現在老師要提一個新的要求,能接受嗎?
請你畫一個半徑為2厘米的圓
師:想想半徑為2厘米該怎么畫呢?可以商量一下再畫。(生畫)
師:說說你是怎么畫的?(兩腳間的距離為2厘米,再定住,再畫)
簡單地說你是怎么確定半徑為2厘米的?
如果畫半徑為3厘米的圓呢?
畫一個直徑為8厘米的圓呢?
你發現了什么聯系?(半徑=圓規兩腳之間的距離)
圓的大小是由什么決定的?位置呢?
畫一個直徑為1米的圓
(等一會兒)
師:為什么不畫?(圓規太小)想有什么辦法呢?(釘子、繩子)繩子多長?(50厘米)為什么?我們下課試一試好嗎?
六、總結
師:今天我們學習了圓的認識,從圓桌到圓的各種知識還有什么知識值得我們問一問有嗎?
師:這些都是我們以后要學習的,老師還有一個問題:誰的家里用的是西餐桌?有什么感覺?相對來說,圓桌呢?
數學教案設計六年級篇8
教學目標:
1、通過小組合作、自主探究建構,使學生能結合方格紙用數對來確定位置,能依據給定的數對在方格紙上確定位置。
2、通過課堂的學習活動,增強學生運用所學知識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提高應用意識。
3、讓每一個學生在通過合作學習、匯報展示、課堂互動交流中,都體驗到學習帶來的喜悅,培養學生的學科興趣和學習能力。
教學重點:在方格紙用數對確定位置。
教學難點:利用方格紙正確表示列與行。
教學用具:動物園示意圖的方格紙圖。
教學過程
一、復習導入,提出學習目標。
1、復習:先用數對表示班級某一位同學的位置,再說說數對的第1個數字表示什么?第2個數字表示什么?
2、揭題,提出學習目標。
讓學生先說說,再出示學習目標:
(1)方格紙上什么線表示列,什么線表示行。
(2)利用方格紙確定物體位置的方法。
二、展示學習成果
1、認識方格紙的列與行。
豎線是列,橫線是行。
2、自主學習,小組內展示。
(1)獨立學習課本3頁例2,并完成問題1和問題2。小組之間互相交流、探討。(教師相機進行指導,收集學生的學習信息,重在讓學生展示不同的思維方法和錯例,特別是引導小組內學生之間的交流與探討。)
(2)指名學生板演。
3、全班展示。
(1)問題1:熊貓館在第3列第5行,用(3,5)表示;海洋館在6列第4行,用(6,4)表示;猴山在第2列第2行,用(2,2)表示;大象館在第1列第4行,用(1,4)表示。
(2)問題2:讓板演的學生說說是怎樣標出各個場館的位置。如:飛禽館(1,1)在第1列第1行交__點上……
三、拓展知識外延。
1、完成練習一第3、4題。
2、完成練習一第6題。
(1)獨立寫出圖上各頂點的位置。
(2)頂點A向右平移5個單位,位置在哪里?數對的哪個數字發生了改變?點A再向上平移5個單位,位置在哪里?數對的哪個數字也發生了改變?
(3)照點A的方法平移點B和點C,得出平移后完整的三角形。(小組內互相交流、探討。)
(4)觀察平移前后的圖形,說說你發現了什么?
(5)匯報:圖形不變,右移時,列變了,數對的第一個數字改變了,上移時,行變了,數對的第二個數字改變了。
(6)學生質疑問難,激發知識沖突。
a、針對同學的匯報,學生自由質疑問難。
b、教師引導學困生提出問題:同學們,你在學習中碰到困難了嗎?能把你遇到的困難說給大家聽嗎?那你對同學的展示有什么想法與建議嗎?
四、歸納總結
我們今天學了哪些內容?你覺得自己掌握的情況如何?
五、作業:練習一第5、7題。
六、教后記:
讓每一個學生在通過合作學習、匯報展示、課堂互動交流中,都體驗到學習帶來的喜悅,培養學生的學科興趣和學習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