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教案模板_中学教师优秀教案_高中教学设计模板_教育巴巴

教育巴巴 > 教案模板 >

初一語文的教案

時間: 新華 教案模板

初一語文的教案篇1

教學目標

1、知識與能力:閱讀課文,分清層次,概括大意,找出層次間的關系,理解課文的中心意思。

2、過程與方法:借助多媒體手段,幫助學生理解文章中三類人物尋找石獸的方法的相關語句的意思。訓練閱讀淺近文言文的能力。

3、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理解為什么老河兵的方法是對的。

教學重難點

1、形象直觀的演示石獸落入河中的三種情景,借助動態模擬場景幫助學生理解文章中三類人物尋找石獸的方法的相關語句的意思是教學的重點。

2、文章中相關語句在翻譯上有一定難度,故幫助學生理解為什么老河兵的方法是對的是教學的難點。

教學工具

多媒體

教學過程

一、導入:

俗話說:“沒有調查,就沒有發言權”。有一則故事記載,某土地廟前石獸因河岸崩塌掉入河中。十多年后重修山門,尋找石獸,它卻不在原落水處,也不在下游。一位老兵說,應該在上游尋找,依他的話,果然撈出了石獸。石獸為什么會向上游“跑”呢?今天我們來學習《河中石獸》一文,從中找出答案。

二、作者簡介:

紀昀,字曉嵐。乾隆十九年(1754)進士。學問淵博,曾任翰林院編修、侍讀學士。因獲罪遣戍烏魯木齊。釋放回京后,任《四庫全書》總纂官,編定《四庫全書\總目提要》,在目錄學上貢獻很大。著有《閱微草堂筆記》等。

《閱微草堂筆記》是紀昀晚年所作的一部文言筆記小說,題材以妖怪鬼狐為主,但于人事異聞、名物典故等也有記述,內容相當廣泛。

【紀昀軼聞】

紀昀,字曉嵐,他身子很是肥碩,生平最畏暑熱;做總裁時,在館內校書,適值盛夏,炎酷異常,他便赤著膊圈了辮,危坐觀書。巧逢乾隆帝踱入館門,他不及披衣,忙鉆入案下,用帷自蔽,不料已被乾隆帝瞧見,傳旨館中人照常辦事,不必離座,館中人一齊遵旨。乾隆帝便踱到紀昀座旁,靜悄悄的坐著。紀昀伏了許久,汗流浹背,未免焦躁起來,聽聽館中人寂靜無聲,就展開了帷,伸首問眾人道:“老頭子已去么?”語方脫口,轉眼一瞧,座旁正坐著這位首出當陽的乾隆帝,這一驚正是不小。向著他道:“紀昀不得無禮。”紀昀此時只得出來穿好了衣,俯伏請罪。乾隆帝道:“別的罪總可原諒,你何故叫我老頭子?有說可生,無說即死。”眾人聽見這句上諭,都為紀昀捏一把汗。誰知紀昀卻不慌不忙,從容奏道:“老頭子三字,乃京中人對著皇帝的統稱,并非臣敢臆造,容臣詳奏。皇帝稱萬歲,豈不是老?皇帝居兆民之上,豈不是頭?皇帝便是天子,所以稱子。這‘老頭子’三字,從此流傳了。”聰明絕頂。乾隆帝拈須笑悅。

三、初讀課文。

1、學生自讀課文,讀準字音。

2、聽課文朗讀錄音,學生朗讀課文。

四、借助注釋和詞典翻譯課文。

【譯文】:

滄州南一寺臨河干,山門圮(pǐ)于河,

滄州南面,有一座寺廟靠近河邊,廟門倒塌到河里,

二石獸并沉焉。

(門旁)兩只石獸也一起沉到河里了。焉,助詞,無義。

閱十余歲,僧募金重修,

經歷了十多年,和尚募集到了一筆錢,(決定)重修(廟門),

求二石獸于水中,竟不可得,

便到河中尋找那兩只石獸,居然沒找到,

以為順流下矣。

認為石獸順著河的方向沖到下游去了。下,往下游去。

棹(zhào)數小舟,曳(yè)鐵鈀,尋十余里無跡。

便劃著幾條小船,拖著鐵耙,尋找了十多里,一點蹤跡也沒有?

一講學家設帳寺中,聞之笑曰:

有個學究在廟里開館執教,聽到這件事便嘲笑說:

“爾輩不能究物理。是非木杮(fèi),“你們這些人不能推究事物的道理。這不是木片,

豈能為暴漲攜之去?

怎么能被洪水帶了走呢?

乃石性堅重,沙性松浮,石頭的特性是堅硬而沉重,泥沙的特性松散而輕浮,

湮(yān)于沙上,漸沉漸深耳。石獸埋沒在泥沙上,就會越沉越深。耳,助詞,表示肯定。沿河求之,不亦顛乎?”

順著河流往下游去尋找它,不是荒.唐嗎?”

沿,順流而下。

眾服為確論。

眾人信服他的話,認為是正確的論斷。

一老河兵聞之,又笑曰:

一個老水手聽了學究的話后,又嘲笑說:

“凡河中失石,當求之于上流。

“凡是河中失落的石頭,都應該到河的上游去尋找。”

蓋石性堅重,沙性松浮,

正因為石頭的特性堅硬而沉重,泥沙的特性松散而輕浮,蓋,表原因的發語詞。

水不能沖石,其反激之力,

(所以)水流不能沖走石頭,它的反沖的力量,必于石下迎水處嚙沙為坎穴。

一定會在石頭迎水的地方沖擊石前的沙子形成坑穴。

漸激漸深,至石之半,石必倒擲坎穴中。

越沖越深,沖到石頭半身空著時,石頭一定會倒在陷坑中。倒擲,摔倒。

如是再嚙,石又再轉。

像這樣再沖擊,石頭又向前再轉動。

轉轉不已,遂反溯(sù)流逆上矣。

這樣一再翻轉不停,于是石頭會反方向逆流而上了。

求之下流,固顛;求之地中,不更顛乎?”

到下游去尋找它,固然荒.唐;在石獸掉下去的當地尋找,不是更荒.唐嗎?”

如其言,果得于數里外。

按照老水手的說法去找,果然在幾里外的上游地方尋到了石獸。然則天下之事,但知其一,不知其二者多矣,可據理臆斷歟?

既然這樣,那么天下的事情,只知其一、不知其二的還多著哩,難道可以根據自己所知道的道理就主觀判斷嗎?

課后習題

故事說了一件什么事?

故事中主要出現了幾位主要人物?他們各自對事情的看法如何?

故事是如何發展變化的,課文可以分幾個層次?概括各層次大意

初一語文的教案篇2

教學目標:

1.探究作品中人物的心理活動,體會人物思想感情。

2.學習作者通過細膩的動作描寫刻畫人物性格的方法。

3.體會作品中所表現的各國人民在戰爭所凝結的友誼。

[教學重點與難點]

學習用動作、心理活動刻畫人物性格的方法。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一、導入:

蠟燭,曾是人們常用的照明工具,在黑暗中,一點昏黃的光往往勾起人們內心深處的情感,勾出無限遐想。于是,無論中外,都有許多詩文以蠟燭為題。現在,蠟燭已失去它本身的實用價值,但我們仍常用它來寄托某種情感:喜慶,或是憂傷……今天我們要學習的西蒙諾夫的《蠟燭》更是抒寫了一種人類最美好的情感,純潔而又令人震撼。

二、檢查預習

1、給下列加點字注音:

2、詞語積累

(1)燒灼:燒、燙,使受傷(2)珍藏:認為有價值而妥善地收藏;(3)穿越:通過;穿過。(4)目睹:親眼看到。(5)拂曉:天快亮的時候。(6)瓦礫:破碎的磚頭瓦片。(7)地窖:保藏薯類、蔬菜等的地洞或地下室。(8)匍匐:爬行。(9)精疲力竭:形容非常疲勞,一點力氣也沒有了。竭,盡。(10)名副其實:名稱或名聲與實際相符合。副,符合。(11)聳立:高高地直立。(12)柔和:溫和而不強烈。(13)閃爍:(光亮)動搖不定,忽明忽暗。(14)肅立:恭敬莊嚴地站著。(15)顫巍巍:抖動搖晃(多用來形容老年人或病人的某些動作)。(16)肅穆:嚴肅安靜。(17)永垂不朽:(多指姓名、事業、精神等)永遠流傳,不磨滅。垂,流傳。朽,腐爛。

3、作者簡介

西蒙諾夫,蘇聯俄羅斯作家。1934年開始寫作。1938年畢業于高爾基文學院。1939年任軍事記者,以后一直從事戰爭題材的創作。曾任《文學報》主編、《新世界》雜志編委、《文學俄羅斯》報編委、蘇聯作協副總書記和書記處書記等職。主要作品有劇本《我城一少年》《俄羅斯人》《俄羅斯問題》,詩集《友與敵》,長篇小說《日日夜夜》,三部曲《生者與死者》等。1949年訪問中國,并于次年出版了描寫中國人民進行解放戰爭的《戰斗的中國》一書。

三、探究質疑

1、整體把握

--全文可分為三大部分。

第一部分(1-7段):寫蘇聯紅軍要偷襲橋頭堡時,有一位戰士犧牲了。

第二部分(8-13段):寫老婦人育乞西親眼目睹這位戰士犧牲的經過。

第三部分(14~31段):詳寫老婦人育乞西置生死于度外,安葬紅軍烈士,還在墳堆上點上藏了45年的結婚喜燭。

第四部分(32~44段):寫蘇聯紅軍尋找戰士尸體時,卻發現墳堆、老婦人和燭光。

2、本文為什么要以蠟燭為題。

--燭光是紅軍烈士生命之光,燭光寄托著南斯拉夫人民對紅軍烈士的哀思;燭光是兩國人民戰斗情誼的象征。

3、這是一篇戰地通訊,它主要是記敘的成分,你能找出其中的六要素嗎?

--事件發生的時間是1944年9月19日早晨,

地點是南斯拉夫首都貝爾格萊德的薩伐河岸附近的一塊方場。

起因是五個紅軍戰士偷襲薩伐河上的一座橋,

結果其中一個名叫契柯拉耶夫的紅軍戰士犧牲在方場上了。連長準備第二天再去進攻時,再埋葬這位戰士。

(一)分析第一部分:故事的開端

(二)分析第二部分:

這一部分敘述的地點發生了轉變,以老婦人的住處為中心進行交代。

4、文章中多次寫到炮火在離老婦人很遠的地方響起來,有什么特殊的意義嗎?

--☆(第10段)第二層被炮火轟毀了,她就搬到樓下去住,住在樓下的人早已搬得一個不剩了。后來樓下也毀了,老婦人才搬到地窖里去住。

☆(第11段)她從地窖里爬出來,想招呼那五個紅軍到她那里去--她認定,她自己住的地方比較安全,然而她剛爬出一半,一顆炮彈落在近旁炸開了。老婦人被這一震,耳朵也聾了,腦袋碰在墻上,失去了知覺。

☆(第13段)德國人又開炮了,炮彈在這小小的方場上炸開了,黑色的泥土直翻起來,柱子似的。碎片把那些剩下來的樹木的枝條都削去了。

☆(第16段)德國人還在轟擊,可是沒有一顆炮彈打在老婦人的近旁。

☆(第18段)德國人還在開炮,可是跟先前一樣,那些炮彈落得離老人很遠。

☆(第20段)天氣很冷,四下里很靜,除了炮彈的炸裂聲外,沒有任何其他聲音。

☆(第24段)德國人的炮火沒有停止過,可是炮彈仍舊落在離老婦人很遠的地方。

☆(第30段)但是有好幾次,炮彈落得相當近,蠟燭被爆炸的風吹滅了,有一次,竟給震倒了。

--突出老婦人在炮火中種.種行為的感人力量。同時,炮火在離老婦人很遠的地方響起,似乎也喻指法西斯的炮火在反法西斯各國同盟的友誼的巨大力量面前也望而卻步了。

6、第17段:中關于”她“的動作描寫的詞語有哪些?表現了他什么樣的感情?

--穿,翻,看見,理,彎,坐反映的感情:對年輕戰士的哀憐、嘆息。

7、老婦人能夠舍身掩埋紅軍戰士的動機是什么?

--動機:痛恨法西斯,熱愛自己的祖國。(紅軍戰士是為解放南斯拉夫而犧牲的,他犧牲在南斯拉夫的土地上。墳堆是南斯拉夫老婦人育西乞為他堆的,她不忍心紅軍戰士暴尸戰場,她要讓紅軍烈土安息在南斯拉夫國土上。)

8、文章從哪些詞語可以看出老婦人的身體不是很好?

--兩次“休息”“站起來的時候,行動很困難”“顫巍巍”等詞。

掩埋烈士的每一步老婦人都非常吃力,假如籠統地說“她非常吃力地把死者拖到了彈坑里”,那就不夠感人,作者是這樣寫的:“路并不遠,一共不到十步,可是她太衰老了,不得不坐下來休息了三次。最后,她總算把死者拖到了彈坑里。她已經精疲力竭了,又坐在那里休息了好久,也許有一小時。”這樣描述,情景歷歷在目,仿佛老婦人的喘息聲都聽得見,真是感人肺腑。

9、寫老婦人安葬烈士的禮儀也很具體,例如掩埋之前“老婦人跪到死者旁邊,用手在死者身上畫了十字,又吻了死者的嘴唇和前額”,一個一個動作都作了描寫,也是很感人的。

10、閱讀第28段,“老婦人就從她那黑色的大圍巾底下,摸出她離開地窖的時候揣在壞里的東西,這是一支大蠟燭,是45年前她結婚的喜燭,她一直不舍得用,珍藏到今天。”

(1)“摸出”能不能用“拿出”或者“取出”來代替,為什么?

--不能換。“摸出”與后邊的“揣在懷里”相呼應,說明老婦人把這支大蠟燭藏得很深,只能用手去摸索著拿出來。說明她非常珍惜這支蠟燭。

(2)為什么要交代這支蠟燭的來歷?

--補充說明這支蠟燭的來歷,才能說明這支蠟燭對老婦人來說是多么珍貴,也才肯附托出老婦人的這種行為是多么偉大,令人敬佩。

四、小結課文:

五、布置作業:

1、熟讀課文

2、復述課文

第二課時

一、導入:

本文是一篇非常感人的戰地通訊。在炮火燒灼了的戰場上,在炸彎了的鐵器和燒焦了的樹木中間,一位南斯拉夫母親將珍藏了45年的兩支結婚花燭,點在一位蘇聯紅軍士兵的墳頭。文章贊美了反法西斯同盟各國戰斗的友誼,謳歌了南斯拉夫人民對蘇聯紅軍的深厚感情。

二、分析課文第三部分:

1、這一部分的開頭照應了第一部分連長的決定--攻下橋再埋葬契柯拉耶夫。可是他們找不到那位烈士的尸身,后來士兵們發現了那個墳堆,還有燃著的蠟燭,他們知道烈土是被葬在這里了,然而這些戰土怎么也想不到是一位老婦人為這位烈士安葬的。

2、老婦人又送了另一支蠟燭,并且為它點燃,臨走時“十分莊嚴地對他們深深一鞠躬”,雖然沒有說一句話,可此時無聲勝有聲。老婦人明白這些異國戰土是為了解放南斯拉夫而戰斗在此,犧牲在此的,她心中懷著對他們的崇敬與仰慕之情。由此,我們更加憎恨法西斯侵略者的卑劣行徑,心中也加深了對“和平”二字的理解。

3、蠟燭是本文中人物情感的寄托線索,請從課文再找出有關燭光的描寫。

--蠟燭是這篇文章中一個小小的道具。文章在第28段交代了蠟燭的來歷“是45年前她結婚的喜燭,她一直舍不得用,珍藏到今天”,這個交代說明了這支蠟燭有著非同尋常的意義。它雖然渺小,但卻是老婦人的寶物,老人把它最珍貴的寶物奉獻給了烈士,也反映了老人對紅軍戰士的愛戴與敬意。文章后面多次對燭光進行描寫,特別是文章的結尾處“她的結婚的花燭--還是明晃晃地點在一個蘇聯青年的墳頭”,“這一點火焰是不會熄滅的。它將永遠燃著……”,這里的描寫不僅僅是燭光的寫照,而且具有一定的象征意義。這燭光象征著兩__民的感情,象征著老人與烈士之間的__深情。正是因為有了這種深摯的情誼,戰爭才能夠取得勝利。

4、這里有3處提到了老婦人的“黑色大圍巾”,這有什么特殊的意味?

--黑色給人一種沉重肅穆之感。老婦人不只用自己的行動,也在用自己的衣著表現對紅軍士兵的哀悼。這圍巾也渲染了一種沉郁悲涼的氣氛,襯托了人們悲哀的心情。(渲染了一種莊嚴肅穆的氛圍,寄托老婦人的哀思。)

5、整個場面莊嚴肅穆,老婦人從始至終不說一句話,這樣設計的用意何在?

--這里既有緬懷死難戰友的懷念又有對老婦人高尚心靈的烘托,此時無聲勝有聲

6、請你用一個詞語來概括這個場面的氛圍:

--肅穆

7、老婦人為什么要:“十分莊嚴的對他們深深鞠躬。”--既是表示感謝又是表達敬意。

8、老婦人為什么:“沒有再回過頭來,看一下那蠟燭和那些士兵”。--過于悲傷,不忍心再去看。

9、“紅軍士兵們目送著她走遠了”表達了紅軍什么樣的心情。

--“目送”寫出這些戰士對老婦人的敬意

10、將“那位南斯拉夫母親的惟一珍愛的東西--她的結婚的花燭--還是明晃晃地點在一個蘇聯青年的墳頭。”改成:“在方場上,老婦人的蠟燭還是明晃晃地點在一個蘇聯青年的墳頭。”有何不好?

--改后不能體現蠟燭的珍貴。(補充說明這支蠟燭非同尋常的意義,表現了老婦人給紅軍烈士獻出的是一份最珍貴的感情。)

11、“她站起來的時候,行動很困難,離她最近的紅軍士兵小心地把她扶了起來。”這一細節描寫有什么作用?

--一方面表示老婦人是在身體極其虛弱的情況下安葬紅軍戰士的,從而表現了這位南斯拉夫母親對蘇聯紅軍戰士最崇高最熱烈最誠摯的感情,另一方面也歌頌了紅軍戰士對這位南斯拉夫母親的體貼關切。

12、談談結尾句的含義:

--結尾兩句話謳歌了南斯拉夫母親對蘇聯紅軍烈士最崇高、最熱烈、最誠摯的感情,這份感情不分國界,情同__。這份感情建立在正義的反侵略的基礎上,是人類最美好的感情。(為和平而戰是每一個人的心聲,在這共同的戰斗中用血肉凝成的友誼將永遠長存。)

13、讀了課文后,你又感受到了什么?

--這是一首贊美詩,一曲頌歌,贊美反法西斯同盟國各國戰斗的友誼,謳歌南斯拉夫人民對蘇聯紅軍的深厚感情

14、這篇文章的感人之處在什么地方?

--首先當然是題材感人,但是感人的題材要寫得感人,寫作方法也是重要的。探究這篇戰地通訊的寫法,可以悟到,作者在落筆之前,對事件之所以感人的種.種因素是作了分析的,在敘述過程中,在感人的因素上就著力描寫。再則,突出蠟燭,更是作品成功的關鍵。

事件感人的因素有哪些呢?分析起來有四點。一是環境危險,炮火連天;二是老婦人年老體弱,掩埋烈士非常吃力;三是老婦人像掩埋親人一樣掩埋烈土;四是點在墳上的蠟燭有特殊意義。作者在敘述過程中,凡是寫到這四點的,都著力描寫,造成了感人的效果。

(寫炮火,不是籠統地寫一句就算了,幾乎隔幾行就寫炮火,叫人一直為老婦人的安危揪著心,老婦人在炮火之中的種.種行為就格外感人。)

三、總結:

1、寫作特色

(1).選材恰當,真實感人。

(2).燭光,象征生命,象征情誼。

(3).描寫細膩,意境深遠。

四、作業

1、課后練習一。

2、完成練習冊。

第三課時

一、導入

面對這樣的燭光,我們感受到了老師那份情同__的愛。可同樣的蠟燭,在南斯拉夫老婦人的手里,卻有著不同的意蘊,它會使我們感受到一種超越國界的情感。

二、合作探究

1、課文以蠟燭為題,這里的燭光,你認為有什麼特殊的象征意義呢?

--紅軍烈士生命之光;寄托著南斯拉夫人民對紅軍烈士的哀思;是兩國人民戰斗情誼的象征。

2、課文中的老婦人,是本文的主人公,你能概括一下她的形象嗎?

--①老婦人飽受德法西斯強盜侵略之苦,她對侵略者滿懷深仇大恨,他渴望解放,渴望和平,她對蘇聯紅軍滿懷敬意。

②年輕的紅軍戰士犧牲在南斯拉夫的國土上,他無比沉痛,她向烈士奉獻自己的愛戴和敬意。

③他為紅軍戰士的英雄氣概所激勵變得無所畏懼,她進入了一種忘我的境界,她不怕艱難,安葬烈士。

④紅軍烈士獻出了最寶貴的生命,她為紅軍烈士獻出了最心愛的寶物,把結婚的喜燭點在烈士的墳頭,并徹夜守在墳頭,陪伴烈士的英靈,表現出深沉而強烈的母親般的愛。

3、你發現文章對哪些內容進行了不厭其煩的反復描寫?

--文章不斷對炮火(11)、老婦人的黑色圍巾(4)、老婦人的動作“跪”、“爬”(各3)、燒焦的樹木、閃爍的蠟燭(6)等內容進行了反復交代和描寫。

4、作者為什么要這樣反復加以描寫?

--①對“炮火”的多次描寫,突出了當時環境的危險,更突出了老婦人不顧生死、臨危不懼的高尚品格,同時也使我們為老婦人的行為而感動。

②對“蠟燭”的多次描寫,說明蠟燭有著特殊的意義。燭光,象征著紅軍烈士的生命之光,寄托著南斯拉夫人民對紅軍的哀思,是兩國人民戰斗情誼的見證。

③對“黑圍巾”的多次描寫,表現了沉痛哀悼的莊重情感,渲染了肅穆氣氛,突出了老婦人與犧牲的蘇聯紅軍戰士之間跨越國界的深沉而強烈的母親般的愛。

④三次“爬”寫出了老婦人年老力衰,三次“跪”寫出了行動不便的老婦人對犧牲戰士的沉痛哀悼。

三、語段品讀,體會精神。

1、學生品讀課文語段,暢談感受。

例:課文倒數第二小節。

感受:勾畫了戰后的環境、燭光的背景,控訴著法西斯強盜對人類文明的肆意踐踏,再次點出燭光非同尋常的意義,足以表現南斯拉夫人民對紅軍烈士至高無上的感情。這種感情,不分國界,情勝__,它建立在正義的反侵略戰爭的基礎上,是人類最美好的感情。

2、內心體驗:

①老婦人始終沒有說一句話,豐富的內心世界都是通過她的動作來表現,給我們留下了難忘的印象。請展開想像,揣摩一下老婦人的內心世界。

a、老婦人為什么不說話?她心里是怎樣想的?

b、老婦人為什么深深一鞠躬?她心里又是怎么想的?

②你還能舉出像老婦人這樣的例子嗎?

3、互動釋疑:將自己不懂的地方提出來,與小組、班級同學共同探究解疑。

四、小結

學生可能這樣說:文中的南斯拉夫老婦人不顧生死,不顧年老體衰,滿懷愛意地埋葬蘇聯紅軍烈士的遺體,這種感情,達到了跨越國界、__情深的境界,使我們每一個人的思想都得到升華。

五、作業

1、完成課后研討與練習。

2、把你想像的老婦人的心理活動寫下來,整理到練習本上,不少于二百字。

初一語文的教案篇3

教學目標:

1、積累“溫故知新”、“見賢思齊”、“任重道遠”、“死而后已”、“三人行必有我師焉”、“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等成語;能準確流暢地朗讀并熟練地背誦課文。

2、翻譯十則名言警句,深入理解其。

3、端正學習態度,改進學習方法,提高思想品德修養。

教學重點:

目標1、2。

教學難點:

目標2。

教學準備:

自制多媒體課件。

教學時數:

1課時。

教學過程:

一、導入新課

今天是9月23日,再有5天就是一個“圣人”2562周年華誕。每年的這個時候,都會有很多很多人去山東省曲阜fù市“朝圣”!這個圣人是誰呢?(ppt1:“孔子”。)孔子,名丘,字仲尼,春秋末期魯國人。我國的思想家、教育家,儒家學派的創始人,世界十大文化名人之首。今天我們在成都獅子山上,就不大可能跑到山東的孔子廟去拜祭,但我們可以通過學習第10課《<論語>十則》來紀念孔子誕辰2562年。(PPT2:“論語”。)學習該課的目標是(PPT3:“展標”。齊讀目標。)

二、誦讀課文

學生齊讀;正音。

三、直譯、理解(弄清每一則談的主要是哪個方面。板:求知態度、學習方法、修身做人)(以下隨機PPT4:“直譯理解”)

第一、二則:抽生解釋紅色的字并直譯;抽生判斷每句談的各是哪個方面。

第三則:抽生解釋、直譯后強調“可”“以”及省略的“之”。

第四、五則:抽生解釋、直譯。強調學與思的關系和通假字“女”“知”

第六、七則:抽生解釋、直譯。思考為什么把兩則合在一起解釋翻譯。

第八則:抽生解釋、直譯。思考并回答前后三句的關系。理解“仁以為”。

第九則:抽生解釋、直譯。啟發學生理解其深刻含義:處于亂世,君子能堅守道義,潔身自好。

第十則:抽生解釋、直譯。啟發學生理解正面闡釋“推己及人,仁愛待人”與反面闡釋:“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四、自由朗讀

1、把文中的成語找出來。

2、把自己最喜歡的格言、警句背一背。

五、分讀課文(男、女輪流,捕捉感受)

六、分享感受(圍繞三方面)

1、自己感受最深或收獲的是什么?

2、自己過去做得不好的是什么,今后怎么辦?

七、結束語:

同學們,讓我們積累相關的成語、格言、警句,端正學習態度,改進學習方法,并把它內化為我們的文化和修養,傳承我們優秀的民族文化,就是我們對孔子的紀念!

初一語文的教案篇4

《紫藤蘿瀑布》教案

教學目標:

1.有感情的誦讀課文,理解內容,感悟中心。

2.揣摩詞語和重點語句的表現力,學會欣賞課文中精彩的語句。

3.學習并運用觀察、感受、聯想、思考的學習方法。

4.掌握迸濺、忍俊不禁、仙露瓊漿、盤虬臥龍等詞語。

教學難點:揣摩詞語和重點語句的表現力,學會欣賞課文中精彩的語句。

教學方法:朗讀、討論

教學手段:多媒體輔助教學

課時安排:一課時

教學過程:

一、精心導入

同學們,我們學校紫藤架上的紫藤蘿花正開得旺,請你說說你對它的印象。

(大屏幕出示紫藤蘿花的畫面,放一首輕音樂。)

出示目標并板書課題:

課題:紫藤蘿瀑布宗璞

目標:

1.有感情的誦讀課文,理解內容,感悟中心。

2.揣摩詞語和重點語句的表現力,學會欣賞課文中精彩的語句。

3.學習并運用觀察、感受、聯想、思考的學習方法。

4.掌握迸濺、忍俊不禁、仙露瓊漿、盤虬臥龍等詞語。

(以上內容用多媒體大屏幕出示)學生朗讀目標內容。

二、學習導航

A、作者簡介(多媒體大屏幕出示作者的畫像):

宗璞(1927~),原名馮宗璞,當代女作家,為哲學家、哲學史家馮友蘭之女。其小說《弦上的夢》1978年獲全國優秀短篇小說獎,《三生石》獲1977~1978年全國優秀中篇小說獎;另創作了大量游記、散文,《西湖漫筆》、《紫藤蘿瀑布》、丁香結》、《水仙辭》、《三松堂斷憶》等,清雅脫俗,溫馨自然,充滿了情趣、理趣和文化氣息。

B、了解紫藤(多媒體大屏幕出示藤蘿花的畫面):

“紫藤”簡介:亦稱“朱藤”、“藤蘿”,豆科,高大木質藤本。奇數羽狀復葉,成熟后無毛。春季開花,蝶形花冠,青紫色,總狀花序,產于我國中部,供觀賞,花含芳香油;莖皮纖維可織物;果實、根入藥醫用。

C、學習疑難字詞:

注音練習:

迸濺()忍俊不禁()仙露瓊漿()盤虬臥龍()

詞語解釋

⑴迸濺;⑵繁密;⑶稀落;⑷伶仃;⑸酒釀;⑹挑逗;⑺忍俊不禁;⑻仙露瓊漿;⑼盤虬臥龍。

學生查字典,教師正音,學生認讀兩遍。

D、誦讀欣賞(學生聽多媒體課文朗讀)。

三、朗讀比賽;選擇喜愛的一節,看誰讀得好!

朗讀指導;

1)長句的停頓要得當;

2)朗讀的節奏要緩急適當;

3)注意朗讀的語氣、語調;

4)注意句子的重讀;

5)讀準字音,注意感情。

四、整體感知

小組討論:

①本文主要寫了一件什么事情?

②表達了作者什么感情?

學生帶著問題自讀課文,然后討論,再回答。可以請學生聽回答后相互評論、補充(答案即使不太統一,可以由教師鼓勵并說明在下面的研讀中繼續賞析。)

五、合作探究

通過導學、探究、學法指導的學習過程,進一步研討文章的語言魅力,進行合作式探究學習,從中找出好的語言片段,進行探究性賞析。

思考;

①作者從哪幾個方面描寫盛開的紫藤蘿樹?

②作者是怎樣描寫紫藤蘿花的?

③找出作者描寫紫藤蘿的樹和花運用擬人和比喻修辭手法的語句,分析其好處?

1、作者從哪幾個方面描寫盛開的紫藤蘿樹?

⑴顏色;一片輝煌淡紫色、深深淺淺的紫、紫色的大條幅上,泛著點點銀光,就像迸濺的水花。

⑵外形;像一條瀑布,從空中垂下,不見其發端,也不見其終極。一樹閃光的、盛開的藤蘿。花朵兒一串挨著一串,一朵接著一朵。

2、作者是怎樣描寫紫藤蘿花的?

先寫花穗的色彩;“每一穗花都是上面的盛開、下面的待放。顏色便上淺下深。”

然后寫花的形狀;“淡淡的芳香,香氣似乎也是淺紫色的,夢幻一般輕輕地籠罩著我。”

“每一穗花都是上面的盛開、下面的待放。顏色便上淺下深。”“像張滿了的小小的帆,帆下帶著尖底的艙,船艙鼓鼓的,又像一個忍俊不禁的笑容,就要綻開似的。”最后寫花的香味。

3、作者描寫紫藤蘿的樹和花運用了比喻、擬人等修辭手法,這樣寫有什么好處?

提示:小組討論;先找出有關句子,有感情地朗讀,用“形象、生動地描寫了……”來回答。

(1)比喻;

“只見一片輝煌淡紫色,像一條瀑布,從空中垂下,不見其發端,也不見其終極。”

形象、生動、具體地寫出紫藤蘿生長的繁茂。

“紫色的大條幅上,泛著點點銀光,就像迸濺的水花。”

形象、生動地寫出紫藤蘿色彩上的特點。

“每一朵盛開的花像是一個小小的張滿了的帆。”

形象、生動、具體地寫出盛開的紫藤蘿花的形狀。

(2)擬人;

“只是深深淺淺的紫,仿佛在流動,在歡笑,在不停地生長。”

把花的顏色寫成人的動作行為,生動形象地寫出花的神態。

“才知那是每一朵紫花中的最淺淡的部分,在和陽光互相挑逗。”

把花的顏色寫成人的動作行為,生動形象地寫出花色的耀眼與生機。

“花朵兒一串挨著一串,一朵接著一朵,彼此推著擠著,好不活潑熱鬧。”

以動態寫花的靜態,生動地寫出花開的繁盛。

“‘我在開花!’它們在笑。‘我在開花!’它們嚷嚷。”

生動地寫出花開之鬧,突出花的勃勃生機。

初一語文的教案篇5

●教學目標

知識目標

1.積累“肅穆、荒謬、健忘”等詞語,理解其詞義并用詞造句。

2.了解作家及作品所反映的時代特征。

3.把握文章內容,理解作品戰爭的主題。

能力目標

1.整體感知文意,把握文章四個部分的內在聯系,理清文章敘事脈絡。

2.把握引文與正文的聯系,力求從主要方面把握課文內容,學習如何快速準確全面地理解文意的方法。

3.揣摩文中意味深長的語句,領會語言的深層含義,增強語感,提高理解力。

德育目標

文章控訴法西斯罪行,并向全人類提出警示:要和平,不要戰爭。學習本文,讓學生銘記歷史,正視現實,呼喚和平,培養熱愛和平的情感和社會責任感。

●教學重點

把握引文與正文,正文四個部分的聯系,全面深刻地理解文意。

●教學難點

引導學生精讀課文,揣摩含義豐富的語句,領會語句的深層含義。

●教學方法

1.朗讀法。文章語言精美,含蓄蘊藉,只有在不斷的朗讀中,才能領會文章的深層內涵。

2.討論法與點撥法相結合。以學生獨立探究為主,輔之以必要的點撥引導,充分體現學生在課堂學習中的主體地位。

●教具準備

多媒體、文字資料

●課時安排

1課時

●教學過程

[教學要點]

朗讀課文,探究文章主體四個部分之間的聯系,整體感知文意;理解引文與正文的意義關聯,準確全面地理解文意;揣摩語言,體味其豐富的內涵,增強對語言的感悟和理解。

[教學步驟]

一、導語設計

設計(一)

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戰爭如惡魔一樣吞噬了無數的生靈。法西斯如泯滅人性的怪獸,如一部開動著的_機器,中國南京30萬不眠的英靈,南斯拉夫7000個善良的靈魂,仍在無聲地控訴著法西斯的罪惡。歷史為之顫栗,然而歷史不能遺忘,罪惡不能遺忘。今天我們學習《親愛的爸爸媽媽》,去感受南斯拉夫每年10月21日舉行的盛大祭奠活動那“悲哀而美麗、真實而荒謬的畫面”。

設計(二)

在我們的生活中,伴隨著“親愛的爸爸媽媽”這聲稚嫩的呼喚而來的,常常是充滿愛意的笑臉和親切的呵護。但在這篇文章中,伴隨著這聲呼喚的卻是滅絕人性的槍聲。面對曾經發生過的慘劇,你對非正義戰爭的罪惡,對和平與幸福,也許會有更多的認識和更深的思考。現在讓我們一起學習《親愛的爸爸媽媽》。

二、作家及相關資料介紹

教師分發文字資料,資料內容如下:

聶華苓,女,美國華裔作家,1921年生,湖北武漢人。著有《失去的金鈴子》《桑青與桃紅》《千山外,水流長》《臺灣軼事》等小說集,《夢谷集》《三十年后》等散文集,《百花文集》等翻譯集。

三、朗讀課文,整體把握文意

1.教師播放示范朗讀磁帶或教師范讀,學生聽讀,初步感知文意。

2.學生自由朗讀課文,梳理課文主體四部分之間的關系,把握本文的敘事脈絡。

(1)選兩位同學復述課文。

(2)教師提示學生抓住文中記敘的要素梳理情節。

明確:作者一行來到克拉庫耶伐次參加紀念活動。第一部分寫來到墳地的所見所聞。借莫馬迪密其之口,訴說當年_的慘狀;寫親眼所見,寫南斯拉夫人民冒雨參加盛大的紀念活動。第二部分具體記敘這次紀念活動,記述朗誦、合唱、歌劇等等演出活動。第三部分記述作家的座談。第四部分寫參觀紀念館,從摘錄的被殘殺的人留下的片紙只字可以看出。概括起來,四個部分記述紀念活動的四個片斷:來到紀念地,看紀念演出,參加座談會,參觀紀念館。

3.學生篩選文中一些運用抒情、議論表達方式的句子,默讀,體會作者的思想感情。

(1)學生默讀,悉心體會。

(2)以小組為單位,討論交流,要求人人發言,小組長記錄總結。

(3)各組選代言人進行全班交流。

明確:課文再現了半個世紀前的殘酷歷史,著重再現了被殘殺者的心靈,讓我們強烈感受到法西斯_的野蠻殘酷,表達了作者對南斯拉夫人民的同情和崇敬,對法西斯分子的刻骨仇恨。

4.提問:除了與紀念活動有關的文字,作者還寫了些什么?有什么用意?

學生思考,交流。

明確:課文還聯系到南京_。作為華裔作家,一顆“中國心”使她想到了南京_,那更是慘絕人寰的殺戮,被害者達30萬人,日本法西斯匪徒的瘋狂,更是滅絕人性,慘無人道。作者把西方與東方聯系起來,在寬廣的層面上突出世界和平這個主題。

另外,課文還寫到一位西德作家和一位日本作家的發言。西德作家真誠的懺悔贏得了人們的寬容和尊重。日本作家則是自私的狡辯,想為日本軍國主義開脫罪責,只能引來人們的反感與冷落。作者這樣寫,意在警示人們:至今還有人不愿正視歷史,仍為侵略辯護,這潛伏著新的危險。

四、聚焦引文,準確全面地理解文意

1.學生齊讀引文,篩選關鍵詞句。

明確:“那就是我帶走的沉重記憶,但這是個美麗的記憶”,關鍵詞為“沉重”“美麗”。

2.提問:“沉重的記憶”指什么?“美麗的記憶”又指什么?

學生明確:“沉重的記憶”指納粹黨在克拉庫耶伐次埋葬了7000名被殘殺的人。“美麗的記憶”指克拉庫耶伐次的人民被敵人殺戮的那一刻所表現出來的整個民族的英勇。

3.提問:正文前面為什么引用薩特的話?

學生思考,明確:薩特的話是全文的引子,也是本文的點睛之筆。

薩特說到,克拉庫耶伐次這座小城成了一座巨大的墳墓,埋葬了7000個被殘殺的人。課文再現了半個世紀前那一段殘酷的歷史,一天之內,納粹殺死7000人,其中包括300名孩子,鮮血染紅三百五十多英畝土地,被殘殺者臨死前的哀號仿佛就在我們耳畔回響。_慘絕人寰,歷史是沉重的,記憶是沉重的。

面對血腥_,塞爾維亞人表現了“整個民族的英勇”。有一位老師,“納粹要他合作,他說:‘開槍吧!我給孩子們上最后一課!’”所謂“合作”就是要他做民族的叛徒,這位老師是有民族氣節的,他毫不畏懼,大義凜然。課文第四部分摘錄的遺言,表現了無辜的平民面臨死亡的威脅時,仍然懷著強烈的愛向生者傾吐心聲和愿望,沒有人向劊子手乞憐。還有一位工人要“孩子們為父報仇”。他們表現了“整個民族的英勇”,這是美的,令人崇敬的,所以說“這是個美麗的記憶”。

五、探究思考,體味標題的新穎獨特

提問:如把文章的標題改為“克拉庫耶伐次之行”,好不好,為什么?

學生討論。

明確:不好。課文通過再現被殘殺者有血有肉的生命活動,反襯法西斯的殘酷。“親愛的爸爸媽媽”突出孩子們撕心裂肺的最后一聲呼喊,讓我們想見當年那場_的情景,對殘殺者的兇殘感受得更為深切。

六、揣摩語言,體會文句的深層含義

多媒體顯示(顯示一題完成一題):

1.凄風。苦雨。天昏。地暗。

(連用四個句號,起到了什么樣的表達效果?這里僅僅是在描寫天氣嗎?)

2.“他們殺孩子、老師,也殺牧師、工人、木匠、小店老板、鞋匠……全是純樸勤勞的普通市民。”

(“全是”一詞強調了作者什么樣的感情?)

3.歷史、現實,在雨中融合了--融成一幅悲哀而美麗、真實而荒謬的畫面。

(如何理解這看似矛盾的議論?)

4.他們坐在書桌前……

(引用迪桑卡的詩句包含了作者怎樣的思想感情?)

5.世世代代“人”的聲音,在詩和音樂的韻律中,響徹云霄,響遍山谷。

(為什么給“人”字加引號?)

6.人,是健忘的。不記仇,很對。但是,不能忘記。

(聯系上下文,說說這句話的涵義)

7.另一位作家講話之后,日本人也要講話了。

(“日本人”為什么不說“作家”?)

8.明赫白仍然雙手撐著頭流淚。我和安格爾走過去和他握手。許多人走過去和他握手。

(聯系上下文,說說為什么明赫白得到眾人的寬恕和尊重)

學生吟誦這些句子,悉心體味它們的深層含義。選8位同學回答。

明確:1.這里不僅是描寫天氣,而且在渲染氣氛,“天地亦與人同哀”。連用四個句號,成為四個短句,使每個字都限度地發揮出表意功能,易激發讀者的想像,使讀者充分感受到無限悲哀的氣氛。

2.“全是”一詞包含了作者對被殘殺者的深切同情,對_無辜平民的法西斯強盜的憤怒控訴。

3.其實并不矛盾。成千上萬的人來紀念當年被殘殺的人,特別是兩位生還者來到這里,半個世紀前殘酷的歷史呈現在人們眼前,在凄風苦雨的悲哀氣氛中,歷史和現實融合了。殘酷的歷史令人悲哀;南斯拉夫人民沒有忘記歷史,成千上萬人來到這里紀念死者,這又是美麗的。這一切都是真實的;47年前納粹竟然認為種族有優劣,要消滅劣等種族,這是何等荒謬。

4.這些詩句歌唱孩子們“對未來的憧憬,對生命的喜悅”。孩子們的生命才起步,他們正努力學習,向往將來“在陽光下奔跑”,創造人生的業績。他們在愛的陽光下成長,絲毫沒有意識到近在眼前的死亡威脅。歌唱孩子們的可愛和希望,正是對納粹強盜的控訴。

5.這個引號起強調作用,強調人的價值、生命的價值。

6.作者強調不能忘記歷史,只有記住歷史,吸取歷史教訓,才能保證世間永遠不再有戰爭和_。

7.日本作家為日本軍國主義開脫罪責,他在自私地狡辯。作家本應具有人類的良知。作者不稱他為作家,說“日本人”,表明了作者對他的鄙棄。許多人與西德作家握手,在無言之中表明人們對日本人的反感和唾棄。

8.明赫白反省本國的侵略罪行,認識非常深刻,情感非常真摯,態度非常誠懇。半個世紀前的罪行是納粹強盜犯下的,明赫白是沒有責任的,他卻代上一代人受過,他把自己與整個民族看成一個整體,表達了整個民族的反省,所以贏得了人們的寬容和尊重。

七、課堂小結

這確實是一個沉重而美麗的記憶。我們崇敬塞爾維亞人的英勇,認同他們的歷史觀,讓我們用良知、用正義和著作家的心聲一同呼吁:永遠不要再有戰爭和_了!

八、布置作業

完成課后研討與練習第三題。

●板書設計

親愛的爸爸媽媽

引文正文

沉重法西斯的殘酷

初一語文的教案篇6

教學重點:

1.鼓勵學生質疑問難,培養發問精神。

2.把握文章的中心,體會人生哲理。

教學難點:

等待中包含的人生百味。

教學關鍵

理清思路,引導學生抓住關鍵詞,學會閱讀方法。

教學方法:

圈點法,合作探究。

教學手段

多媒體

教具:

多媒體

課時:

一課時

教學過程:

一、導入新課:讓學生自由說說等待的經歷及等待的感受。

二、作者簡介:

三、自讀課文,掃除字詞障礙。

惆悵倚門萌生希冀蠢人魅力

鏈子依偎迫不及待引人入勝不速之客

四、同學之間互相探討:

1、為什么說“等待”是賊?

2、作者說:“希冀在等待中獲兔的人豈止守株者。”仔細揣摩這個句子,體會其深刻含義。

3、“人生是條長長的鏈子,‘等待’是各環節鏈子間的紐帶。”請從語言運用的角度賞析這個句子。

4、“等待的未必能獲得……而且絕對取不走,避不開”,這句話蘊含著什么深刻含義?

5、“引人入勝的風景……更遠處有瀑布……”這里的“亭臺”“溶洞”“瀑布”指的是什么?

五、學生探討后,教師明確。

六、課堂練習:

1.課后思考與討論三。

2.吳冠中是一位著名的畫家,他的文章既有畫的意境,又有詩的韻律。朗讀課文,題為作者的語言特點。

提示:

①文字簡練,有畫的意境,又有詩的韻律。

②借用中外的諺語及俗語。變抽象為通俗。

③語言生動、跳躍、鮮明、空靈。

七、小結:文章以等待為題,意在說明人們常懷希冀,同時也流露出對世事難遂人愿的無奈和歲月催人老的感慨。

八、作業:片斷練習

請用一段文字寫出你對等待的獨特感悟。

板書設計:

等待的滋味

等待包含的人間百味學會等待

等待的況味

初一語文的教案篇7

教學目標:

1、知識與能力:閱讀分析能力;表達能力;辨析能力。

2、過程與方法:了解本文通過對一棵小桃樹生長過程的描寫來表現它的特點以及憑借小桃樹的形象寄托感情理想的寫法。

3、情感、態度與價值觀:培養學生堅強不屈,用于和困難作斗爭的勇氣。

教學重點:

1、了解本文通過對一棵小桃樹生長過程的描寫來表現它的特點以及憑借小桃樹的形象寄托感情理想的寫法。

2、培養學生堅強不屈,用于和困難作斗爭的勇氣。

教學難點:

1、托物言志的寫法和作者抒發的情感。

2、課文贊美小桃樹頑強的生命力寄寓著什么深刻含義。

教學方法:

自主、合作、探究

教課課時:

一課時

教學過程:

一、導入新課

出示作者圖片:同學們,認識這個人嗎?他叫賈平凹,凹這個字在普通話里念ao,如凹凸不平,但在北方方言和這位作家的名字里念wa。來,一齊讀他的名字。我們曾經學過他寫的《太陽路》。今天再來我們學習他的另外一篇文章——我的小桃樹。

二、夯實基礎

(一)字詞過關

佇(zhù)孱(càn)嵬(wéi)懊喪(ào)執著(zhuó)矜持(jīn)猥(wéi)瑣

(1)佇立:長久地站立。

(2)生靈:生命。

(3)孱頭:軟弱無能的人。

(4)矜持:拘謹,拘束。

(5)踏青:清明前后到郊外去游玩三步。

(6)垂垂暮老:形容像老人一樣沒有生氣。

(7)楚楚:較弱柔美。

(8)猥瑣:(容貌、舉動)庸俗不大方。

(9)禍不單行:表示不幸的事接連發生。

(10)灼灼:形容明亮的樣子。這里用來形容桃花繁盛明麗的樣子。

(二)作者簡介

賈平凹,1952年2月21日生于陜西省商洛市丹鳳縣棣花鎮,當代作家。1974年開始發表作品。1975年畢業于西北大學中文系。1982年發表作品《鬼城》《二月杏》。1992年創刊《美文》。1997年憑借《滿月兒》,獲得首屆全國優秀短篇小說獎。2003年,先后擔任西安建筑科技大學人文學院院長、文學院院長。2008年憑借《秦腔》,獲得第七屆茅盾文學獎。2011年憑借《古爐》,獲得施耐庵文學獎。

(三)背景介紹

1976年,為期十年的_終于結束,在這十年期間,無數被時代耽誤年華和奮斗機會的青年人開始反思,開始追求。作家賈平凹在這個大的時代背景下,托物言志,以“小桃樹”的形象來象征_中成長起來的青年一代。通過它坎坷的出生、成長到迷茫和看到希望的描述,反映了青年一代在迷茫和探索正成長的真實歷程。文章最后小桃樹所孕育所保留的那一個花蕾,豈止是“風浪里航道上遠遠的燈塔”,它更是青年一代胸懷大志、奮起直追、報效祖國的象征。

三、整體感悟

1、誰來說一說,課文主要寫了些什么?課文是按這個順序敘述的嗎?誰能按照課文的順序來敘述?

2、了解了課文的主要內容,我們再來看看,你還有哪些地方讀不懂?

3、“學貴有疑”,你們的問題提得很好,這是你們認真思考的結果。有人說,提出一個問題比解決一個問題還要重要。同學們的這些問題都和小桃樹密切相關,那我們先來弄明白這是一棵怎樣的桃樹?從這個問題入手,再來逐步解決其他幾個問題。

四、合作探究

1、聯系全文分析作者的夢是什么?

答:課文中作者6次提到自己的夢,較明確的有兩處:一是孩提時代埋桃核,“想讓它在那兒蓄著我的夢”,二是到城里上學前夕,桃樹兩尺來高的時候,那“夢是綠色的”。通讀全文之后不難看出,作者采用了托物言志的手法,意在通過對小桃樹頑強生命力的贊美來表達自己所寄寓的深刻含意。

早在孩提時代,作者便對美好的未來有了朦朧的向往,因此埋下桃核,希冀“讓它在那兒蓄著我的夢”。進城上學以后,作者更是“血氣方剛,常要以濟于下的人物”(賈平凹《夜籟》)。這個夢自然是綠色的,因為綠色象征希望和生機,簡言之便是“奮斗”,并且“轟轟烈烈地干一番事業”。這便是作者的夢。

雖然走上社會以后,作者的際遇曾遭受到類似桃樹那般的風和雨,那“再不消沉,再不疲軟,再不膽怯”(賈平凹《游了一回龍門》),雨中仍“留著一個欲綻的花苞”。作者的夢是頑強的,恰如作者的性格。

2、文中說:“可憐的小桃樹!”作者認為小桃樹的“可憐”表現在哪幾方面?寄寓了作者怎樣的人生感悟?

答:寫小桃樹長得很委屈,樣子很委瑣,花兒單薄等來表現它的可憐;寫小桃樹被人鄙視,孤獨寂寞來表現它的可憐;寫小桃樹遭受風雨等的摧殘來表現它的可憐。面對挫折和磨難,只要不屈不撓,定能創造出美好的未來。

五、總結全文

本文描寫了一棵在逆境中誕生,在逆境中成長的小桃樹,歷經風雨仍頑強生存。贊頌了小桃樹頑強同命運抗爭的精神。揭示一個生活的哲理:不屈不撓的奮斗,定會戰勝磨難,創造出美好的未來。

小桃樹是堅強的,在樹的頂端,高高的一枝上,竟還保留著一個欲綻的花苞,嫩紅的,在風中搖著,卻沒有掉下去,像風浪里航道上遠遠的燈塔,閃著時隱時現的光。只要活著,就有希望,不是嗎?夢想不管多么深邃在內心,不管多么遙遠在將來,只要有一朵花苞,就有開放的時候。

54032 主站蜘蛛池模板: 无缝钢管-聊城无缝钢管-小口径无缝钢管-大口径无缝钢管 - 聊城宽达钢管有限公司 | 玻璃钢罐_玻璃钢储罐_盐酸罐厂家-河北华盛节能设备有限公司 | 政府园区专业委托招商平台_助力企业选址项目快速落地_东方龙商务集团 | 手术室净化厂家_成都实验室装修公司_无尘车间施工单位_洁净室工程建设团队-四川华锐16年行业经验 | 工业制氮机_psa制氮机厂家-宏骁智能装备科技江苏有限公司 | 新疆乌鲁木齐网站建设-乌鲁木齐网站制作设计-新疆远璨网络 | 不干胶标签-不干胶贴纸-不干胶标签定制-不干胶标签印刷厂-弗雷曼纸业(苏州)有限公司 | 天然气分析仪-液化气二甲醚分析仪|传昊仪器| 船老大板材_浙江船老大全屋定制_船老大官网 | 广州展览制作|展台制作工厂|展览设计制作|展览展示制作|搭建制作公司 | 河南中专学校|职高|技校招生-河南中职中专网 | 北京普辉律师事务所官网_北京律师24小时免费咨询|法律咨询 | 聚丙烯酰胺_阴离子_阳离子「用量少」巩义亿腾厂家直销,售后无忧 聚合甘油__盐城市飞龙油脂有限公司 | 包装机_厂家_价格-山东包装机有限公司 | 阿里巴巴诚信通温州、台州、宁波、嘉兴授权渠道商-浙江联欣科技提供阿里会员办理 | POM塑料_PBT材料「进口」聚甲醛POM杜邦原料、加纤PBT塑料报价格找利隆塑料 | 交联度测试仪-湿漏电流测试仪-双85恒温恒湿试验箱-常州市科迈实验仪器有限公司 | 十字轴_十字轴万向节_十字轴总成-南京万传机械有限公司 | 安驭邦官网-双向万能直角铣头,加工中心侧铣头,角度头[厂家直销] 闸阀_截止阀_止回阀「生产厂家」-上海卡比阀门有限公司 | 心得体会网_心得体会格式范文模板 | UV固化机_UVLED光固化机_UV干燥机生产厂家-上海冠顶公司专业生产UV固化机设备 | 执业药师报名条件,考试时间,考试真题,报名入口—首页 | 石膏基自流平砂浆厂家-高强石膏基保温隔声自流平-轻质抹灰石膏粉砂浆批发-永康市汇利建设有限公司 | 杜甫仪器官网|实验室平行反应器|升降水浴锅|台式低温循环泵 | 南京欧陆电气股份有限公司-风力发电机官网| 一航网络-软件测评官网 | 小青瓦丨古建筑瓦丨青瓦厂家-宜兴市徽派古典建筑材料有限公司 | 杰恒蠕动泵-蠕动泵专业厂家-19年专注蠕动泵 | 凝胶成像仪,化学发光凝胶成像系统,凝胶成像分析系统-上海培清科技有限公司 | 硅胶布|电磁炉垫片|特氟龙胶带-江苏浩天复合材料有限公司 | 悬浮拼装地板_篮球场木地板翻新_运动木地板价格-上海越禾运动地板厂家 | 高速龙门架厂家_监控杆_多功能灯杆_信号灯杆_锂电池太阳能路灯-鑫世源照明 | 【连江县榕彩涂料有限公司】官方网站 | 上海办公室装修,写字楼装修—启鸣装饰设计工程有限公司 | 东莞喷砂机-喷砂机-喷砂机配件-喷砂器材-喷砂加工-东莞市协帆喷砂机械设备有限公司 | 地源热泵一体机,地源热泵厂家-淄博汇能环保设备有限公司 | Eiafans.com_环评爱好者 环评网|环评论坛|环评报告公示网|竣工环保验收公示网|环保验收报告公示网|环保自主验收公示|环评公示网|环保公示网|注册环评工程师|环境影响评价|环评师|规划环评|环评报告|环评考试网|环评论坛 - Powered by Discuz! | 钢格栅板_钢格板网_格栅板-做专业的热镀锌钢格栅板厂家-安平县迎瑞丝网制造有限公司 | 炉门刀边腹板,焦化设备配件,焦化焦炉设备_沧州瑞创机械制造有限公司 | 打孔器,打孔钳厂家【温州新星德牌五金工具】 | 列管冷凝器,刮板蒸发器,外盘管反应釜厂家-无锡曼旺化工设备有限公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