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教案模板_中学教师优秀教案_高中教学设计模板_教育巴巴

教育巴巴 > 教學設計 >

八年級地理經典教案

時間: 新華 教學設計

教案可以幫助教師了解學生的學習情況和需求,以便更好地指導教師進行教學,從而提高教學效果和學生的學習效果。怎樣才能寫好八年級地理經典教案?這里給大家提供八年級地理經典教案,方便大家學習。

八年級地理經典教案篇1

一、本學期的指導思想

8年級下學期這一階段的復習工作十分關鍵。面對著升學的壓力和任務,面對著這兩個班學生的英語程度相差很大的實際情況。我們要更加深入地研究教材,根據學科特點及學生特點研究切實可行的課堂教學模式和復習模式。同時,要進行分層次教學。對于基礎好的學生要加大知識的容量,拓展知識的層面,使他們更上一層樓;對于基礎較差的學生要因勢利導,因材施教,使他們在原有的基礎上有所提高、有所收獲,為將來的學習打好基礎。

二、學生情況分析

從本次期末的第一次質量預測的成績來看,九年級(1)、(2)兩班學生的英語學習情況和其他幾個班級很相似,學生英語水平普遍較差,成績好的不多,部分學生已經對英語失去了信心,還有一部分學生覺得英語越來越難,漸漸力不從心了,不感興趣了,發言也不是很活躍。針對這種情況,教學的時候需要注意在備課中增加趣味性,以此來提高學生對英語學習的興趣,同時注意在面對絕大多數學生時,注重打好基礎,從最基本的東西抓起,避免拔苗助長。

三、具體目標和措施

針對以上實際情況,我準備從以下幾個方面著手,調整教學目標和教學措施:

1、繼續針對中考題型的要求,確定如何努力提高學生語言技能:

聽力方面:能聽懂課文大致內容;能抓住簡單語段中的觀點;回答比較簡單的問題。說即口語表達方面:能使用恰當的語調和節奏表達課文大意;能經過準備就一般話題作短暫表達。

閱讀理解方面是個重點,要求能理解閱讀材料中不同的觀點和態度;能通過分析句子結構理解難句和長句;加強閱讀理解的訓練。

寫作:能簡單寫出連貫且結構較完整的句子,能在寫作文中基本做到文體較規范、語句較通順;能夠較好的達到中招考試對大多數學生的要求。

2、中招考試,既要突出重點,又要顧及全面,堅決堅持分類教學,分層推進的教學思想,使各類學生都能學有所獲,都能有所提高。針對學生英語基礎普遍較差的情況,從基礎抓起,抓好英語基礎知識。逐步做到語音、語調自然、得體;運用詞匯描述比較復雜的事物、行為和特征,說明概念,進一步掌握描述時間、地點、方位的表達方式等;盡可能學會使用規定的習慣用語或固定搭配,掌握基本句型和時態。避免平時考試中的常見性錯誤,提高學生應對考試的能力。

對于程度較好的同學,要逐一進行分析、談話,摸清他們的特點、思想和看法,有的放矢,促其進一步發展。

3、與其他各科教師搞好配合。使得每一個學生都能夠全面發展,不至于出現嚴重的偏科現象。

要面向全體學生,關注每個學生的情感,激發他們學習英語的興趣,幫助他們建立學習的成就感和自信心,使他們在學習過程中發展綜合語言運用能力,提高人文素養,增強實踐能力,培養創新精神。在此基礎上突出學生主體,尊重個體差異,讓學生在老師的指導下構建知識,提高技能,發展心智和拓展視野。

讓學生在使用英語中學習英語,讓學生成為英語使用者而不僅僅是學習者。讓他們在使用和學習英語的過程中,體味到輕松和成功的快樂。希望通過這一學期的教學,一方面能夠使學生的英語水平得以提高,另一方面能更好的激發他們的英語興趣,走好以后的人生道路。也為我校學生即將面對的中招升學做出應有的貢獻。

八年級地理經典教案篇2

八年級地理主要是學習中國地理,涉及的內容中有關的地理基礎知識已經在七年級學習過了,因此八年級地理相對于七年級地理而言,要變得容易一些了。同時,相當部分內容學生有一定的了解,學習起來興趣更濃厚了,學習的積極性也會更高一些。

一、學情分析

經過七年級的地理教學,2個班的學生已經初步掌握了學習地理的方法,掌握了閱讀地圖并通過地圖分析地理現象的方法,掌握了初中地理教學大綱規定必須掌握的地理基礎知識和基本概念。從上個學期期末檢測的成績來看,兩個班的優秀率和及格率在全縣排在中等水平,由此可見,兩個班學生學習地理的興趣比較濃,這對于學生學習八年級地理打下了一定的基礎。

二、教學目標

通過本期地理教學,使學生能比較熟練的運用所學的地理知識解釋生活中的地理現象,進一步提高閱讀地圖的能力和分析推理能力,提高學生繪圖的能力。同時,通過本期地理教學,使學生掌握中國地理概況,包括中國疆域概況,中國人口、民族特點及其地理分布特點,了解人口問題給社會、經濟、資源、環境帶來的壓力。掌握中國的自然環境,包括地形、地勢,氣候,河流概況,及其相互之間的聯系與影響。了解中國自然資源分布和自然資源所面臨的現狀,認識能源危機和環境問題給社會、經濟發展造成的不良影響,提高學生節能、節約的主動意識。認識祖國各地風土人情和地區差異,了解人文地理的區域差異。

三、教材分析

第一章中國的疆域與人口

本章主要學習中國疆域概況、人口與民族特點、構成與分布,掌握行政區劃劃分的標準。本章的教學重點是中國疆域概況、人口與民族特點及其分布特點、行政區劃劃分標準及行政區劃構成。本章的教學難點是掌握三十四個省級行政區劃的名稱、簡稱和行政中心,以及部分省級行政區劃的地理位置,記住中國省級行政區劃圖。

第二章中國的自然環境

本章的內容較多,包括中國的地勢特點與地形特點,掌握四大高原、四大盆地、三大平原、三大丘陵的地理位置和特色。學習中國的氣候類型及其分布,中國河流與分布,區分季風區與非季風區、內流區與外流區、內流河與外流河的特點。本章在中國地理中占有重要的作用,內容繁多,難度較大。教學中應注意結合立體模型圖,以幫助學生理解和掌握。

第三章中國的自然資源

本章主要學習中國的自然資源概況,包括礦產資源、水資源、土地資源、森林資源、海洋資源等,學習它們的分布及特點。通過學習本章理解人口問題對自然資源對影響,明確節約自然資源的重要意義。本章的教學重點是部分重要的自然資源的分布。本章的教學難點是部分重要礦產資源如煤碳、石油、鐵礦和有色金屬的分布。

第四章中國的區域差異

本章主要內容是學習中國四大地區的概況和自然地理特點。本章的教學重點包括中國地理中最重要的三大地理界線,尤其是秦嶺-淮河線在中國自然地理上的重要意義。其次是四大地理區域各自的自然地理特色。教學難點是理解三大地理界線兩側不同的自然地理特色形成的原因。

四、教學措施

1、強化基本技能訓練,通過識圖、繪圖、比較、分析、歸納、總結等方式,提高學生地理基本技能和閱讀、分析、理解能力。

2、強化學生運用所學地理知識解決生活中存在的地理現象和解釋地理現象產生的原因的能力。開展形式多樣的化的課堂教學方式,利用一切可利用的教學資源豐富教學手段,激發學生學習的興趣和求知欲望。

3、加強課后的輔導,注重學以致用。開展各種地理小知識競賽活動,幫助學生理解和掌握所學的地理知識,并提高應用地理知識的能力。

4、搞好單元測試,發現問題及時加以解決,以確保所授知識的準確性,同時培養學生尊重科學的思想品質。

五、課時安排

第一周中國的疆域1課時

第二周中國的行政區劃2課時

第三周中國的人口1課時

中國的民族1課時

第四周—第五周中國的地形4課時

第六周—第七周中國的氣候4課時

第八周中國的河流2課時

第九周自然資源概況2課時

第十周中國的土地資源2課時

第十一周中國的水資源1課時

中國的海洋資源1課時

第十二周秦嶺—淮河線2課時

第十三周北方地區和南方地區2課時

第十四周青藏地區和西北地區2課時

第十五周—第二十周復習考試。

八年級地理經典教案篇3

教學目標

知識與技能

1.初步嘗試運用地圖分析我國的地理位置,理解我國地理位置的優越性。

2.記住我國領土面積,運用地圖查閱我國領土的四至點。

3.能夠在地圖上指出我國的鄰國和瀕臨的海洋、主要島嶼和隔海相望的國家,理解我國既是陸地大國,又是海洋大國。

過程與方法

1.通過看圖、讀圖、觀察地球儀,培養學生觀察和讀圖的能力。

2.學會分析和評價一個國家或地區地理位置的方法。

情感、態度、價值觀

1.培養學生參與意識和學習地理的興趣。

2.通過對我國遼闊的國土、優越的地理位置等知識的學習,激發學生的民自豪感和愛國熱情,增強學生保衛祖國領土完整,實現祖國統一的責任感。

教學重難點

教學重點

1.了解我國的地理位置,理解我國地理位置的優越性。

2.記住我國的領土面積,能夠在地圖上指出我國的鄰國、瀕臨海洋,主要島嶼和隔海相望的國家,理解我國既是陸地大國也是海洋大國

教學難點

能夠對我國地理位置的判讀和與其他國家位置的比較,理解我國地理位置的優越性。

教學方法以圖釋文,小組合作,討論分析,鞏固練習,當堂達標。

教學工具

課件

教學過程

一、情景導入

播放歌曲《大中國》,多媒體展示_、長白山天池、樂山大佛、桂林山水等的圖片。

(引導)伴隨著一首慷慨激昂的祖國贊歌,我們飽覽了祖國壯麗的山河,燦爛的文化,優美的景觀。作為華夏兒女,我們每個人都熱愛自己的祖國,都熱愛這個和諧幸福的大家庭————中國。今天我們共同走進中國。學習第一節《疆域》。

二、展示學習目標

多媒體展示本課學習目標,提示學生進行閱讀和理解,帶著目標學習,能使學習更有針對性。

三、我找我家——中國的地理位置

(過渡)同學們,初一我們學過可以從哪幾個主要方面描述一個國家的地理位置呢?讀圖結合課本第三頁,完成下列問題。

1.從半球位置看,我國位于____半球(南、北),____半球(東、西)。

2.從緯度位置看,我國領土_______跨緯度廣,北回歸線穿過我國____部,我國陸地大部分位于_______帶,南部小部分位于____帶。

3.從海陸位置看,我國東臨_______洋,西靠______大陸,是一個海陸兼備的國家。

我夸我家——我國地理位置的優越性

知道(過渡)那我國的位置好不好?“不比不知道,一比全知道”。下面請同學們結合課本第四頁圖文,完成合作探究題。

1.比較我國與俄羅斯、印度尼西亞的緯度位置,說說我國緯度位置的特點。第1組解決

2.比較我國與日本、蒙古的海陸位置,說說我國海陸位置的特點。第2組解決

3.議一議,我國地理位置的優越性。(填表)

中國位置的優越性

(提升)通過對我國地理位置的分析,請同學們總結分析一個地區位置的方法?回憶前面的知識,討論得出:從所在半球、所處緯度和海陸位置三方面進行分析。進行小結。

(過渡)學習完中國的地理位置,我們下列了解我國遼闊的疆域

我贊我家——遼闊的國土

每天,當我國東部的烏蘇里江晨曦初露的時候,西部的帕米爾高原還是星斗滿天的夜晚。_

每年農歷立春前后,我國北方的松嫩平原還是冰天雪地的時節,南方的海南島已經春意盎然。

請同學們議一議為什么會出現那么的差異。

展示我國疆域和領土四至點.

分成兩個小組:

小組1填寫最南端(南沙群島中的曾母暗沙)和最北端(漠河以北黑龍江主航道的中心線上),計算相隔緯度(大約49°)

小組2填寫最東端(黑龍江和烏蘇里江主航道中心線的交匯處)和最西端(新疆的帕米爾高原上),計算相隔經度(大約62°)

(過渡)我國遼闊的疆域周圍有許多陸地鄰國和海洋,下面就一起認識我國的鄰國和海洋

我贊我家——填我國土

1..我國幅員遼闊陸地面積約_____平方千米,僅次于俄羅斯和加拿大,居世界第____位。我國陸上國界線長____萬多千米,與____個國家接壤。我國大陸海岸線長____萬多千米,與____個國家隔海相望。

2.我國大陸瀕臨的海洋從北向南依次為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其中被遼東半島和山東半島所環抱的______海,以及海南島和雷州半島之間的______海峽是我國的內海。

3.我國面積的島嶼是______島,其東面直接瀕臨______洋;我國第二大島是______島。

我贊我家——歡樂旅行

開展祖國邊境游的活動進行比賽。小組1沿著陸地邊界走,小組2沿海海岸線走,都從中國和朝鮮的交界處開始,分別匯報沿途的見聞。

小組1:沿途能夠見到的國家依次是朝鮮、俄羅斯、蒙古、哈薩克斯坦、吉爾吉斯斯坦、塔吉克斯坦、阿富汗、巴基斯坦、印度、尼泊爾、不丹、緬甸、老撾和越南等14個國家。

小組2:沿途經過了渤海、黃海、東海和南海四個海洋,看到了隔海相望的韓國、日本、菲律賓、馬來西亞、文萊和印度尼西亞6個國家。還看到了我國的臺灣島和第二大島嶼——海南島

采用分組比賽的形式可以充分調動學生的積極性,讓學生參與其中,有利于課堂效率的提高和學生能力的培養

材料分析

20__年4月1日8時36分,美_用偵察機向我國三亞外海抵近偵察,我軍某部派兩架飛機對美軍進行跟蹤監視,9時07分,中方飛機在離我領海104海里處正常飛行,美機突然大動作轉向,撞我一部飛機尾部,致使我機失控墜海,飛行員王偉英勇犧牲。美機肇事后,未經中方允許闖入中國領空并降落中國機場。

1.從材料中議一議美機的行為。

2.王偉有什么值得你學習的地方?作為中學生的我們現在怎么做?

以“我的收獲”為題,組織學生對本節內容進行回憶和總結。教師適當補充。給2分鐘的時間讓學生思考和總結,然后采用個人發言的形式進行“我的收獲”活動讓學生總結內容,能使學生養成回憶整理知識的習慣

課后小結

本課內容相對比較簡單,因此學生理解和掌握難度不是很大,其關鍵是通過學習本課內容,要求學生掌握分析一個地區地理位置的方法,使學生在掌握知識的同時,獲得方法和能力方面的提升,有利于后面內容的學習。還有對學生情感、態度、價值觀目標的實現也是一個重點,要通過圖片展示和講解培養學生對祖國大好河山的熱愛之情和捍衛祖國領土完整的觀念。

八年級地理經典教案篇4

教材分析

“多民族的大家庭”中蘊涵著豐富的國情教育內容,課文通過圖片以及設計的問題和活動使學生了解我國是由56個民族組成的大家庭,其中漢族占百分之九十二,民族分布呈現出“大雜局,小聚居”的特點。我國民族數量多,分布不均,具有“大雜居,小聚居”的特點,在衣、食、住、行、節日等方面,各民族有不同的生活習俗,使中華民族的文化絢麗多彩。這些都是中國人文社會環境的基本概況,本部分內容對學生今后的區域地理知識的學習,樹立正確民族觀,激發學生對中華民族文化的熱愛具有很重要的意義。

學情分析

本節課的學生們好奇心強,對中國的民族風俗感興趣,有的學生還會表演民族舞蹈,具備一定的閱讀和分析地圖的能力,會基本的電腦操作,如瀏覽網頁,復制和粘貼。教學設計中具體方案的難易程度,與大多數學生的實際能力相適應,同時也顧及程度較好的學生。

教學目標

知識與技能:

1、知道我國民族數量、構成及分布特點;

2、培養學生運用信息技術自主進行意義建構及合作交流的能力

過程與方法:

1、利用網絡資源引導學生在收集、整理信息的過程中占有資料,并形成自己的觀點和看法

2、通過任務驅動式的課堂活動,創設積極互動的情境,展示個性特征

情感、態度、價值觀:

1、體會我國的絢麗多彩的民族文化,樹立正確的民族觀,激發民族自豪感

2、在學習中,產生對祖國各族人民及文化的熱愛之情,學會尊重各族人民的不同生活習慣

教學重點和難點

重點:我國民族的構成和分布特點,民族文化絢麗多彩

難點:我國民族的分布特點

教學過程

一、導入新課

欣賞“愛我中華”MTV,渲染氣氛,讓學生置身優美的音樂和畫面中,引起學生注意,集中學生思維,使學生放松心情,為上課做好準備。

在學生課前欣賞了“愛我中華”優美的旋律和各民族風情的情景中導入新課:“五十六個民族,五十六朵華,五十六個兄弟姐妹是一家……”,美麗動聽的歌曲把我們帶入了中華民族的大家庭。

二、自主學習

1、中國有多少個民族,其中漢族和少數民族占的比例分別是多少?

2、少數民族中,人口最多和最少的分別是哪個民族?哪些民族人口超過了400萬?

5、中華民族的分布有什么特點?漢族主要分布在哪里?少數民族主要分布在哪里?

三、釋疑解惑

1、中華民族的數量共有56個,漢族人口數量最多,占中國人口總數的91%,所以其他55個民族被成為少數民族,約占中國總人口的9%。

2、少數民族中,壯族人口最多,約有1500萬,主要集中在廣西壯族自治區,另外,還有蒙古族、藏族、維吾爾族、回族、滿族、苗族、彝族、土家族的人口數量也較多,超過了400萬。

3、我國各民族在地區分布上具有“大雜居,小聚居”的特點。漢族人口遍及全國,主要集中在東部和中部,在邊疆,漢族多與少數民族雜居在一起。少數民族主要集中在西南、西北、東北的邊疆地區。云南是中國少數民族最集中的省份,有20多個少數民族。

八年級地理經典教案篇5

教學目標

通過學習使學生明確產生大氣運動的根本原因;大氣水平運動的產生及受力狀況。在學習大氣運動基本原理的過程中,培養學生判讀原理圖和示意圖的能力,訓練學生繪制簡單原理示意圖的基本技能。在明確大氣運動基本原理的同時,使學生認識大氣運動與人們生活和生產活動的關系。

教學建議

關于讀圖能力培養和課后活動的教學分析

教材中“一月海平面(世界局部地區)的等壓線和風向圖”是訓練學生閱讀地圖的基本技能,也是訓練學生將所學的理論知識與實際應用密切聯系的很好途徑,教師不能忽視這一教育功能,應該充分利用此圖達到訓練的&39;目的,另外本課教材中的閱讀材料能夠使學生更加了解大氣運動與人類生產和生活息息相關的部分,因此也應該引起教師的重視,不能放任學生自由閱讀,潦草而過。

關于風的形成和風的方向的教學分析

關于風的形成是本課重點的知識內容,而風向的確定則是本課的難點知識,確定風向的關鍵是明確幾種力的關系,形成風的直接原因是水平氣壓梯度力,這種力在氣壓場中如何繪制應該使學生明確,無論等壓線的表現形式如何,水平氣壓梯度力始終與等壓線垂直并由高壓指向低壓。空氣一旦運動起來,就會受到地轉偏向力的影響,北半球右偏,南半球左偏,地轉偏向力只影響空氣運動的方向而不影響空氣運動的速度,當這兩個力達到平衡時風向與等壓線平行,如果在北半球,背風而立低壓在左,高壓在右,這個運動的過程,教材中用一幅圖像加以表示。這種風向只會出現在高空大氣中,而近地面的風,還會受到摩擦力的影響,摩擦力既改變力的方向,又會對風速產生一定影響,當三力達到平衡時,風向與等壓線斜交,由高壓指向低壓,北半球右偏,南半球左篇。三力平衡的過程比較復雜,不必讓學生了解,學生只要知道結論即可。

關于大氣的水平運動的教學建議

關于“大氣的水平運動”這部分內容,首先應該讓學生明確水平氣壓梯度力是形成風的直接原因,引導學生判讀教材提供的圖像“水平氣壓梯度力”示意圖,明確繪制水平氣壓梯度力應該注意的問題:水平氣壓梯度力總是與等壓線相垂直并由高壓指向低壓。當空氣開始運動后,就會受到地轉偏向力的影響,如果只受到兩個力的影響,二力平衡風向如何表示,這部分內容注意引導學生閱讀教材提供的圖像資料,如能夠提供學生動畫演示有助于學生理解地轉偏向力如何逐步影響水平氣壓梯度力最終達到二力平衡,使風向達到穩定。在近地面的風除受水平氣壓梯度力、地轉偏向力的影響外,還會受到摩擦力的影響,三力平衡的過程比較復雜,不需要學生了解,但三力達到平衡后的風向應該引導學生閱讀教材提供的圖像資料加以了解,學生了解了平直等壓線中風向的繪制方法后,可以結合教材提供的“一月海平面(世界局部地區)的等壓線和風向”示意圖,引導學生學會繪制在氣壓梯度力、地轉偏向力和摩擦力的共同作用下,等壓線呈閉合狀態時的風向,并能夠總結出風向偏轉的規律。本節課教學注意指導學生繪制示意圖的方法,訓練學生繪圖的基本技能,培養學生閱讀地圖的能力。

關于熱力環流的教學分析

這部分內容教材配置了一幅圖像,說明熱力環流的基本原理,分析圖像時應特別注意a、b、c三地受熱不同,出現空氣在垂直方向上的不同運動,由于這種運動導致高低空空氣密度不同,因而使同一水平面出現氣壓高低的不同,如果不是在同一水平面,氣壓高低不具可比性;同一水平面氣壓高低出現差異,就會產生空氣的水平運動,這就是風。

關于熱力環流的教學建議

本節課以講授法為主,但應注意在教學過程中引導學生參與學習的全過程,注意運用啟發式進行教學。在引言部分,引導學生進行知識的遷移,總結學過的太陽輻射在各緯度分布的特點,由各緯度冷熱不均引導學生分析大氣的運動特點。在學生明確了冷熱不均是引起大氣運動的根本原因后,運用教材提供的熱力環流示意圖逐步分析冷熱不均首先引起大氣的垂直運動,由于垂直運動導致不同高度大氣密度不同,使得在同一水平面上的不同地區出現氣壓差異從而引起大氣的水平運動,形成了熱力環流。熱力環流在實際生活中是存在的,教材提供了一段閱讀材料,教師應該充分利用這一段閱讀材料引導學生分析為什么在城市與郊區會出現熱力環流現象,使學生能夠做到理論聯系實際,切實感受到大氣運動與人類生產和生活是密切相關的。

--示例

【教學重點】①大氣運動的根本原因;②大氣運動的基本形式

【教學手段】多媒體資料庫

【教學過程】

(引課)地球表面各緯度獲太陽輻射多少有何不同?總結太陽輻射隨緯度變化的規律。

(學生閱讀教材“冷熱不均引起的熱力環流”示意圖思考)空氣受冷熱不同,其運動有何不同?→受熱地區空氣上升運動,受冷地區空氣下沉運動。大氣垂直運動的結果是什么?→導致大氣密度發生變化,在同一水平面上出現氣壓高低不同→空氣水平運動,從而形成環流。分析教材中的閱讀材料,說明在實際生活中存在的熱力環流現象。

(板書)一、熱力環流

1.大氣運動的根本原因——地面冷熱不均

2.熱力環流——大氣運動最簡單的形式

二、大氣的水平運動——風

(學生閱讀教材“水平氣壓梯度力”示意圖)引導學生閱讀此圖了解水平氣壓梯度力的含義以及繪制的方法。并說明水平氣壓梯度力是形成風的直接原因。

(板書)1.水平氣壓梯度力——形成風的直接原因

2.風的方向

(學生閱讀教材關于“二力平衡的風向”示意圖或教師展示二力平衡的動畫過程)教師講解二力達到平衡的過程中,風向如何偏轉,當二力平衡時,風向的特點,并向學生說明,在實際的大氣運動中,這種風向只在高空,不考慮摩擦力的情況下才可能出現,而在近地面,必須考慮摩擦力的影響,因此風向是在三力:水平氣壓梯度力、地轉偏向力、摩擦力達到平衡后才可能穩定。

(學生閱讀教材中“一月海平面的等壓線和風向”圖)教師指導學生繪制閉合等壓線中三力平衡時的風向,并引導學生總結高壓中心和低壓中心空氣運動的規律。

【設計思想】

本節課的學習對于學生有一定難度,其中涉及一些物理知識,因此教師的講授較為重要,雖然本課教師的講授較為突出,但學生不應該是被動的接受,教師在教學過程中應設計一些由淺入深的問題,并借助計算機動畫演示手段,引導學生積極主動的獲取知識,另外在教學中應注意運用教材提供的閱讀材料及相關圖像,引導學生運用所學知識分析使問題,使學生感到學有所用,并能夠引起學生的興趣。

【板書設計】

第三節大氣的運動

一、熱力環流

1.大氣運動的根本原因——地面冷熱不均

2.熱力環流——大氣運動最簡單的形式

二、大氣的水平運動——風

1.水平氣壓梯度力——形成風的直接原因

2.風的方向

八年級地理經典教案篇6

學習目標:

明確西北地區的位置、范圍、地形。

能根據圖分析本區的氣候特點和自然景觀由東向西變化規律。

學習重難點:

干旱為主的自然特征以及對人類生活的影響。

西北地區的開發。

自主合作探究

活動一位置與范圍

讀課本P14和圖5—25回答:

1、地理位置:西北地區是指位于中國___、___、___、___以北的地區。

2、范圍:西北地區包括___、____、____、____、省市自治區。

3、面積:面積約占全國的_____

4、人口:人口約占全國的_____

5、民族:_____族約占全區的三分之二,少數民族有____、____、____、____等。

活動二西北地形

讀圖5—25歸納:

主要地形區:高原:_______盆地:_______、_______、山地:_____、______。

地形特點:以_____和_____為主,位于我國第二級階梯,東部以高原為主,西部山地與盆地相間分布。

xq的輪廓特征_________

活動三西北的氣候

讀西北地區年降水量分布圖:

主要氣候類型:大部分屬于________氣候。太陽輻射強,氣溫冷熱變化劇烈。

年降水量的分布特點:西北地區年降水量多在_____毫米以下,并呈現出_________逐漸減少的趨勢。

成因:1、________________2、_______________。

自然景觀由東向西大致呈現出由____向____、____的變化。原因是_______________。

河流:本區河流稀少,多為_____河,_____是我國最長的內流河。

耐旱植物:______

本區自然環境的主要特征:_______

灌溉農業:xq古老的引水工程_________。

農業區:____平原、____平原(黃河水),被譽為“塞上江南”河西走廊(祁連山冰雪融水)

議一議:在天山山麓,河西走廊、河套平原以及塔里木盆地和準格爾盆地的邊緣,為什么分布著較多的綠洲?農田、村鎮、城市多沿河或山麓水源成點狀或帶狀分布。

活動四主要產業

”和“中國主要金屬礦產分布”圖,列舉西北的礦產。

白云鄂博的____金昌的____鄂爾多斯的能源礦產,克拉瑪依和南疆的_____石嘴山的無煙煤,伊敏河和霍林河的褐煤等。

拓展提升,學以致用

八年級地理經典教案篇7

教學目標

知識目標:

1、了解青藏地區的位置、范圍、面積、人口和民族等基本情況。

2、了解青藏地區的山脈、盆地、河流、湖泊的分布。

3、了解青藏地區的公路和青藏鐵路的分布。

4、了解青藏地區的農牧業生產特點及主要農作物和牲畜。

5、了解青藏地區交通條件的變化及青藏鐵路的修建。

6、掌握學習區域地理的方法。

能力目標:培養學生讀圖填圖能力,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

情感、態度價值觀目標:教育學生保護珍稀野生動物、保護生態環境。

教學重難點

教學重點:青藏高原自然環境的主要特征及其對農牧業生產發展的影響。

教學難點:地理環境各要素之間相互依存、相互影響、相互制約的對立統一關系。

教學工具

課件

教學過程

[導入新課]

由歌曲《青藏高原》引入新課

[展示學習目標,指導學法]

1、學生朗讀學習目標。

2、指導學生結合教材解析學習目標,即知識要點:青藏地區的范圍,地形、氣候、河流、植被、自然資源等自然地理特征,人口、民族,農業情況、能源礦產、交通等知識點,要求以記憶為主,理解為輔;技能與能力要求:了解學習區域地理的方法和步驟。

3、教師進行學法指導:

①結合課本第87頁圖4-21“青藏地區”圖,完成第87頁活動題1-6,了解本區的基本情況。

②先通讀課本相關內容及教材中所配的各種圖表,對一些重要的知識劃起來;再結合教材完成學習資料中的導學練習。

③要求:思考青藏地區地形、氣候、河流、植被、工農業、交通等各種地理事物的特色是什么,它們之間有無聯系?

[學生自學,教師巡視指導](13分鐘左右)

學生按要求進行自學,完成導學練習。

教師巡視,督促個別學生進行自學,指導有困難的學生,了解學生在預習情況,為下一環節的精講做好準備。對一些速度快的學生,特別是對一些有進步的學生進行必要的表揚與鼓勵,催促一些較慢的學生抓緊時間。

布置一些已完成任務的學生思考:青藏地區地形、氣候、河流、植被、工農業、交通等各種地理事物的特色是什么,它們之間有無聯系?

[教師精講](18分鐘左右)

1、結合板圖,讓學生指出本區的位置和范圍,特別是本區重要的界山。

2、面積、人口、民族與宗教的內容,由幾位學習成績較差的學生回答。教師引導學生從面積、人口占全國的比例,得出本區特點:地廣人稀。多媒體展示本區的一些宗教圖片,如雄偉的布達拉宮、信徒朝圣的景象等。

3、對于自然地理環境特征和工農交等生產、生活情況,主要通過學生說出特征,教師引導學生分析其內在關系,教師用知識網絡圖的形式逐一展現;并在板圖中由學生指出相關地理事物,如:三江源自然保護區指的是哪三條江,青海湖、察爾汗鹽湖、青藏公路、川藏公路、新藏公路、滇藏公路、青藏鐵路、中尼公路等。同時,也利用多媒體展示一些相關的圖片資料,如青稞、藏民生產、生活的場景、牦牛、青藏鐵路沿線風光等。

課后小結

結合學習目標,將板書中的劃線部分內容刪除,讓學生一起再填一遍,進行總結。青藏地區人們的生產、生活都是適應當高寒的自然環境特征,也就是說人類的生產、生活不能離開當地的自然條件,而且要適應當地的自然環境。真的是“一方水土,養一方人”。

板書

青藏地區

1、位置:昆侖山——阿爾金山——祁連山以南,橫斷山以西

2、范圍:青海省、西藏自治區、四川省的西部

3、面積和人口

4、民族和宗教

八年級地理經典教案篇8

■課標要求

1、在地圖上指出四大地理單元的范圍。

2、比較四大地理單元的自然地理差異。

3、用事例說明四大地理單元自然地理環境對生產、生活的影響。

■教學目標

【知識與技能】

1、運用南方地區的地形圖,找出南方地區的范圍。

2、掌握南方地區氣候、地形、自然景觀等自然地理特征,通過分析南方地區自然特征及其內部差異的主要成因,初步學會區域分析的方法。

3、了解南方地區發展水田農業的有利、不利自然條件和主要農作物,理解南方地區自然環境對農業生產、生活的影響,進一步樹立因地制宜的發展觀。

【過程與方法】

1、學會描述一個區域的地理位置特點。

2、培養學以致用的能力,以課堂活動與多媒體輔助教學形式激活課堂氛圍,激發學習興趣。

3、培養學以致用的能力,以課堂活動與多媒體輔助教學形式激活課堂氛圍,提高學習的積極性。

4、通過了解發展南方水田農業的條件,揭示區域自然條件對人類生產、生活方式的深刻影響。

【情感、態度、價值觀】

1、欣賞自然環境各要素之間相互作用、相互影響的復雜關系。

2、培養正確的人地觀念,增強人們熱愛自然、尊重自然、利用自然的積極情感。

3、思考自然環境與農業生產的辯證關系。

■教學重點、難點

【教學重點】

1、讀圖說出南方地區的范圍。

2、讀圖比較南方主要農作物和農產品的分布。

3、南方地區的自然環境對生產和生活的影響。

【教學難點】

南方地區的自然環境對生產和生活的影響。

■教學準備

【教師準備】

多媒體課件。

【學生準備】

搜集南方地區的食材圖片,分析其與自然環境的關系。

■教學策略

從學生熟悉的古詩創設情境導入新課,可以引起學生思想情感的共鳴,并從感性的角度層層遞進到理性的分析,比較符合學生的認知規律;通過讀圖、分析、歸納,增強學生從圖文資料中獲取信息的能力,從而更好地解決地理問題;引導學生從設問質疑開始,一直到思考解答,在不斷的探疑解惑中提升能力,獲得學習的樂趣。

八年級地理經典教案篇9

●教學目標

知識目標:

1、認識我國河湖眾多的特點及其河湖在人類活動中的作用。

2、知道外流區(河、湖)、內流區(河、湖)的概念及分布特點。

3、理解內、外流河水文特征的差異。

能力目標:

1、培養學生運用地圖分析河流水文特征及成因的能力。

2、能夠運用地圖和統計資料說明中國河、湖的基本概況,培養學生歸納地理問題的能力。

情感態度價值觀目標:

逐步培養學生樹立辯證唯物主義、人地協調觀念及可持續發展的觀念。

●教學重點

1、中國河流的基本概況

2、內、外流河的水文特征

●教學難點

1、中國河流的空間分布與地形、氣候的關系。

2、運用資料分析內、外流河的水文特征及其成因。

●教學方法

讀圖、探討、講練結合為主的教學方法。

●課時安排

一課時

●教學過程

[導入新課]

出示《中國水系圖》或者《我國的主要河流和湖泊圖》,引導學生看圖并說出自己看到地圖的第一印象或感受是什么?

學生:中國河湖眾多(有眾多的河湖)

教師:是的,同學們說的很對,我國是世界上河湖眾多的國家之一,我國疆域遼闊,有許多大江巨川源遠流長,大小不一的天然湖泊星羅棋布。(閱讀圖2.28小資料,并將重要內容勾畫出來)

(板書)第三節河流與湖泊

一、眾多的河湖

[教學新課]

(提問)同學們想一想,被人們譽為大地動脈的河流、大地明珠的湖泊,給我們人類帶來了什么好處?

(學生回答)有豐富的水資源,便于人們灌溉、航運、游泳、養殖水生動植物等。

(教師小結)教師補充:河湖的好處在于除為人類提供了豐富的淡水資源、灌溉水源、水能資源、航運的便利外,還為人類提供了豐富的旅游資源、漁鹽便利等。

(提問)河湖給人類帶來好處,有沒有壞處呢?

(學生回答)河湖可帶來“洪水災害”“水污染”等。不僅造成人民生命和財產的巨大損失,還嚴重影響了人們的生活和生產。

(教師小結)河湖與人類的關系非常密切。它們既可興利,又可作害,而且許多災害還是人為造成的。人類要想世世代代持續地發展下去,必須自覺遵循自然規律,保護好人類賴以生存的地球,保護好地球上的河湖。

(板書)1、我國主要河流

(讀圖觀察)1、引導學生閱讀《中國水系圖》找出我國主要河流。讓學生上講臺在掛圖上指出我國的主要河流。

(教師點撥)糾正學生指圖缺點。著重指出:在圖上指河流或觀察河流,要順著源頭→下游方向指或觀察。

2、引導學生讀《我國主要的河流和湖泊圖》,觀察并回答以下三個問題:

(1)我國絕大多數河流注入什么大洋?(學生:太平洋)

(2)新疆北部的額爾齊斯河和西藏南部的雅魯藏布江各自最終注入什么海洋?(學生:北冰洋、印度洋)

(3)塔里木河和弱水(黑河)與其他河流有何不同?(學生:塔里木河和弱水最終沒注入海洋)

(歸納小結)引導學生回答以上問題后歸納外流河、內流河、外流湖、內流湖的概念。

(讀圖思考)引導學生閱讀外(內)流湖圖后思考:為什么外流湖是淡水湖,內流湖是咸水湖?

(學生回答)外流湖湖水靠外流注入其他河流輸出,水中鹽度大大降低,因而成為淡水湖;內流湖湖水靠蒸發輸出,水中鹽分較高,因而成為咸水湖。

(提問)什么是外流區、內流區?它們是如何劃分和分布的呢?

(板書)2、我國外流區與內流區的劃分與分布

(課堂活動)1.引導學生閱讀“中國外流區和內流區圖”(圖2.31)

(1)給圖中的空白圖例分別涂上不同的顏色。

(2)判斷內流區與外流區的分布范圍,并根據所選顏色進行填涂。

(3)在完成以上內容的基礎上,通過引導學生了解圖2.28資料,進一步明確外流區與內流區的面積之比、水量之比,并用彩筆勾畫。

(讀圖思考)引導學生對照《中國陸上主要山脈》(圖2.6)和《我國的內流區和外流區》(圖2.31),仔細觀察我國內、外流河各分布在大興安嶺—陰山—賀蘭山—巴顏喀拉山—岡底斯山一線哪一側地區?(學生:內流河分布在它的西北地區,外流河分布在它的東南地區)

(提問)西北地區有沒有外流區,東部地區有沒有內流區呢?(學生:西北地區有外流區,新疆北部的額爾齊斯河最終注入北冰洋;東部地區有內流區,如大興安嶺以東地區就有一小塊地區為內流區。)

(教師小結)由此可見,我國內、外流河(湖)的大致分界線是:大興安嶺—陰山—賀蘭山—巴顏喀拉山—岡底斯山一線。

(思考)同學們想一想,我國西北多內流河,東南多外流河,這和地形(地勢)、氣候有沒有關?

(學生回答)有。

(過渡)我國河流的空間分布與地形(地勢)、氣候有什么關系呢?

(課堂活動)2.認識中國河流的空間分布及其地形、氣候的關系。

(1)閱讀《我國主要河流和湖泊圖》(圖2.28),并對照《我國地形分布大勢圖》(圖2.4)、《中國陸上主要山脈圖》(圖2.6)和《中國行政區劃圖》(圖1.7)完成表內內容。

(教師點撥)學生答后,教師補充:長江發源于青藏高原唐古拉山脈,自西向東流經我國11個省級行政區:青、藏、川、云、渝、鄂、湘、贛、皖、蘇、滬,注入太平洋邊緣東海;黃河發源于青藏高原巴顏喀拉山北麓,自西向東流經我國9個省級行政區:青、川、甘、寧、內蒙古、陜、晉、豫、魯,注入我國最大的內海渤海;松花江發源于我國東北大興安嶺和長白山區,流經3個省區:內蒙古、吉林、黑龍江,向東向北注入太平洋。

(2)結合你了解的我國地形與氣候的基本情況,分析它們對河流分布有什么影響。

(讀圖)引導學生對照閱讀《我國的主要河流和湖泊圖》《中國地勢三級階梯示意圖》《我國地形分布大勢圖》《中國年降水量分布圖》《中國1月平均氣溫分布圖》。

(提問)①聯系我國的地形地勢特點,想一想我國絕大多數河流為何滾滾東流,注入太平洋?(學生:我國地勢西高東低)

②外流河與內流河的分界線與我們曾學過的什么區域的分界線相一致?(學生:季風區與非季風區的分界線)

③我國東部外流區河流的水量受什么氣候的影響很大?為什么?它的主要補給水源是什么?(學生:季風氣候;夏季風盛行時,降水多,河流水量就大,反之,河流水量就小;東部外流河主要補給水源是天然降水)

④我國西北內陸河水的主要補給水源是什么?(學生:高山冰雪融水)

⑤我國西北內陸季節和氣溫的變化對河流水量有何影響?(學生:夏季,氣溫升高,高山冰雪融水增多,河流水量就大;冬季,氣溫下降,高山冰雪融水消失,河水大大減少,河流結冰,甚至斷流)

(教師小結)

(課堂活動)3.回答下面的問題。

(1)上述四條河流分布在我國什么地區?(學生:松花江在東北,湘江、西江分布在南方)

(2)從北到南,河流汛期開始時期和結束時間有何不同?汛期長短有何變化?(學生:①北方河流汛期開始時間晚,結束時間早;南方河流情況正相反。②松花江汛期3個月;湘江汛期長達6個月;西江汛期長達7個月。我國東部河流的汛期由北向南越來越長)

(3)四條河流什么季節流量最大?(學生:夏季)什么季節流量最小?(學生:冬季)為什么?(學生:夏季降水多,冬季降水少)

(4)東北松花江為什么在冬季出現枯水期,甚至斷流?(學生:松花江位于北方地區,冬季平均氣溫很低,降水很少,結冰期長,人們生產生活用水量大,上游地區蓄水多)

(5)以黃河花園口站和西江梧州站為例,說一說這兩條河流流量年內變化有何不同?這些變化對人們的生產和生活可能會產生什么影響?

(討論)教師引導學生分組討論,各小組代表發言后,教師及時肯定并鼓勵學生。補充:①黃河(花園口站)流量年內變化不大,汛期短(僅將近3個月),不利于長期航運、捕魚、灌溉、淡水供應,容易造成冬季水源供應緊張,冬季氣溫很低,容易結冰,產生凌汛,影響航運。②西江(梧州站)流量年內變化很大,汛期長達7個月,有利于長期航運、捕魚、灌溉、淡水供應,夏季水位很高,水量很大,有可能發生洪水災害,影響工農業生產和人民的正常生活。

(閱讀地圖)引導學生閱讀《塔里木河和羅布泊》(圖2.3),觀察思考我國西北內陸河流有何特點?為什么?

(學生討論)(教師小結)略

(讀圖)引導學生結合《京杭運河示意圖》,重點閱讀資料《京杭運河》,了解京杭運河是世界上長度最長、開鑿時間最早的人工河流,全長1800千米,自北向南溝通了我國二市四省五大水系,在歷史上和南水北調工程的作用。

(過渡)我國的外流河有些什么共同的水文特征?為何會形成這些共同的水文特征?

(板書)3、外流河的`水文特征

1.外流河共同的水文特征及成因

(分組討論)引導學生從河流的水量大小、水位高低、有無結冰期或結冰期長短等方面,分析討論河流的水文特征。討論后小組派代表發言。

(教師小結)

(過渡)我國外流河的水文特征雖有共性,但各地也有很大差異。

(板書)2.我國外流河水文特征的差異

(讀圖)引導學生閱讀《我國東部主要河流年徑流量變化曲線圖》,比較各河流量的大小和汛期的長短。

(提問)①圖中四條河流,哪條河流流量最大?哪兩條河流流量較小?②珠江、長江、黃河的汛期分別從何月開始至何月結束?③我國東部河流(除東北河流外)的汛期變化自南向北有何規律?

(學生討論并回答)(教師小結歸納“四最”)

黑龍江。

(課堂小結)

通過本節內容的學習,我們知道了外流河(湖)、外流區、內流河(湖)、內流區的概念,認識了我國主要的內(外)流河,了解了我國內、外流河的水文特征,分析了季風氣候對外流河水文特征的影響。同時也懂得了由于我國季風氣候面積廣大,各地區氣候、地形、植被等自然條件不同,因而河流的水文特征又存在著明顯的地區差異性。

八年級地理經典教案篇10

首先審材料

看完所有文字、表格或圖材料,文字要畫出關鍵詞,進行材料概念引申,挖掘圖表中直接和暗含的條件,包括圖例、注記、數字、線條、方向、經緯度、關鍵地點等,分析材料含義和用意,可能用在什么地方,然后將所有能用的條件歸納,準備用。第二步審問題:通過題目中的問題,調動自己的知識儲備,聯系平時所學的地理概念、原理,形成答題框架系統。如分析某地的農業區位因素,需要用到地形、氣候、土壤、水源等自然條件和交通、市場、政策等社會經濟條件。

第三步語言表達:用自己形成的答題框架系統,聯系題目給出的條件,進行逐項表達。第四步檢查答案和條件:看所給條件是否有沒有用上的,與答案進一步對應補充。

審題時注意以下表述

①簡述:簡單扼要敘述,必須把握要點;②簡析:簡單分析,提出論點即可;③描述:對事物的外部特征予以描述;④綜述:對事物的總體特征予以概括敘述;⑤說明:對原理、成因、規律進行說明;⑥寫出:對圖像或事實的主要內容予以呈現;

⑦分析:對地理事物或現象予以剖析、分解,分析原因、分析局部事物在全局中的地位或作用,如分析區域發展的優勢與不足,分析事物間的聯系等;

⑧對比(比較):列表比較相同、相異、相反、相似的地理事物,可先后對比或并列對比;分析相同事物之間的差別、不同事物之間的聯系;

⑨評價:對地理環境、措施、對策、布局進行實施可行性評價或優勢與不足評價,這需要平時樹立科學的觀點,具備正確的地理思想;

⑩概括:對文字材料或圖像內容予以概括要點等。

知識點概括

影響雪線高低的因素(雪線是指永久冰雪下限的海拔高度)

主要影響因素有兩個:一是0&39;等溫線的海拔;二是降水量的大小(影響降水

量的因素是坡向,即迎風坡降水量大),因此,喜馬拉雅山的南坡比北坡雪線低。注:可根據該特點來判斷迎風坡或背風坡。十、影響山地垂直自然帶譜的因素

一是山地所處的緯度(緯度越高帶譜越簡單);二是山地的海拔(海拔越高,帶譜可能越復雜)。

另外,影響同一帶譜分布的海拔高度主要取決于熱量(即陽坡和陰坡)。

八年級地理經典教案篇11

教學目標

知識與技能

1.能運用南方地區地形圖,指出南方的范圍;

2.掌握南方地區氣候、地形、自然景觀燈自然地理特征;

3.了解南方地區發展水田農業的有利、不利的自然條件和主要農作物。

過程與方法

1.初步培養學生的綜合分析、獲取圖文信息的能力;

2.初步培養學生的歸納總結能力,初步學會區域分析的方法;

3.通過課堂活動、課堂練習等方法,鞏固知識的同時,活躍課堂氣氛。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1.理解南方地區自然環境對農業生產、生活的影響,進一步樹立因地制宜觀;

2.通過了解南方地區的自然環境,加深對家鄉的認識,培養熱愛家鄉的情感。

3.活躍課堂氣氛,增強學生的學習熱情。

教學重難點

1.掌握南方地區的自然地理特征;

2.南方地區自然環境對農業生產、生活的影響.

教學工具

課件

教學過程

[導入新課]

展示:多媒體播放南方地區典型的自然景觀、農田景觀圖片,初步引導學生感性認識南方地區的自然環境。

[導入新課]

講述:生活在南方,除了我們日常所觀察到的,通過南方景觀圖的欣賞,我們對南方地區的環境更加熟悉了,今天就讓我們進一步了解我們居住的南方地區的自然環境以及農業。

板書:第一節自然特征與農業

活動一:利用教材45頁圖7.3南方地區的地形,學生自行在圖上找出南方地區的地理范圍。

學生完成觀察地圖并發言:略

教師指導并板書:

1.地理范圍:秦嶺-淮河以南

青藏高原以東

東面和南面瀕臨東海和南海

活動二:多媒體展示教材45頁圖7.4南方地區東西地形差異的三幅圖,學生小組合作在圖7.3地形圖上找出三處地形區的大致位置;并引導學生思考歸納這三副插圖反映的我國南方地區的地形特征,使學生認識地形差異是南方地區自然環境內部差異的顯著標志和形成基礎。

指明學生:在多媒體地圖上把三處地形區指出來并歸納地形特征。

教師:引導學生回答并板書。

板書:2.地形:復雜多樣

西部:高原和盆地為主

東部:交錯分布的平原、低山、丘陵

沿江:平原和三角洲

過渡:地形上南方地區存在著東西地形的差異,就氣候類型而言,南方地區大部分屬于亞熱帶季風氣候,請同學們觀察我國氣溫以及降水圖,歸納南方的氣候特征。

學生:觀察圖片,閱讀教材,歸納南方氣候特征。

教師指導并板書:

2.氣候:熱帶、亞熱帶季風氣候

夏季:高溫多雨

冬季:溫暖濕潤

講述:通過同學們的認真觀察,了解到南方地區的自然特征是濕熱;由于水熱充足,這里植被常綠;,濕熱的環境發育了紅色的土壤,因此南方被稱為“紅土地”(板書)。

板書:

過渡:南方地區地形復雜多樣,對氣候也有影響,因此并不是所有地方都是紅壤的,請同學們閱讀“閱讀材料”了解四川盆地以及云貴高原。

學生:自主學習閱讀材料,了解四川盆地和云貴高原的地理特征。

活動三:引導學生完成教材46頁活動題。

過渡:南方地區的自然地理特征我們已經認真地了解過了,這樣的自然環境下,發展怎樣的農業呢?

下面我們一起來學習南方地區的農業。

板書:二、重要的水田農業區

展示:丘陵地區、平原地區農業景觀圖,師生共同歸納南方地區以水田農業為主并板書。

1.類型:水田農業

展示:南方地區農作物圖片,請同學們歸納南方地區糧食作物與經濟作物。

學生回答:略

教師指導并板書:

糧食作物:水稻

經濟作物:甘蔗、油菜、橡膠、茶等

活動四:引導學生完成教材48頁活動題。

課堂小結:讓學生分享本節課的收獲,教師適當給予指導。

八年級地理經典教案篇12

一、學生基本情況分析:

八年級共有兩個班83人,本屆學生基礎較,上進心不夠,甚至有部分學生厭學。但上學期期末考試成績較為理想,上學期期末考試參考人數92人,其中67人及格,及格率為72.83%左右;優生只有26人,優生率為28.26%左右,這個成績相對于同類鄉鎮來說應該很好了。這期要參加瀘州市會考,因此教學內容較為繁重,這學期我將通過各種途徑來提高教學成績。

二、本學期教學內容分析:

本學期共五章內容,針對每章內容具體分析如下:

第五章、各具特色的四大地理單元

本章學習是以區域為單位,將中國大致按方位分為四大地理單元,在已學的地形、氣候及經濟等方面知識的基礎上,通過分析、綜合、比較、概括等方法認識我國四大地理單元各自的特征和不同地理單元之間的差異。在本章的最后設計了綜合歸納和比較我國四大地理單元的學習活動,在各大地理單元中,也對認識區域部分未能涉及的一些具有較大意義的地理知識,進行了簡介,意圖通過這些設計和活動,在整體知識背景和區域學習方法方面為后續認識區域部分的學習打下基礎。

本章重難點:

1、在地圖上找出秦嶺、淮河,說明秦嶺—淮河一線的地理意義。

2、能填表比較四大地理單元的特征。

3、能說出各地理單元自然地理環境對生產、生活的影響。

第六章、認識不同區域

在學習了第五章“各具特色的四大地理單元”,了解中國整體概況之后,本章轉入中國分區地理的學習。本章是中國地理“認識區域”部分的主體,課本選擇了東北、首都北京、長江流域、西部地區和臺灣五個不同內型的區域構成本章的五節內容(另外還有第七章專門講珠江三角洲地區)。課本選擇的區域,縱貫南北,橫聯東西,有利于學生從不同的角度由部分到整體地認識祖國,并學會不同類型區域的學習方法。

本章重難點:

1、“運用地圖資料說出區域產業的結構與空間分布特點”,為本章重點之一。

2、“舉例說明區域內各自然地理要素的相互聯系和相互影響”既是重點,又是難點。

3、“舉例說出區際聯系對區域經濟發展的意義”,為本章重點之一。

第七章、改革開放的前沿——珠江三角洲

珠江三角洲地區,是我國改革開放起步最早、經濟發展創造的奇跡最多的前沿地帶,是我國一個富有特色的地理區域。因此,本教材選擇珠江三角洲地區這一典型區域作為學生學習區域的基本內容,還同時介紹了與珠江三角洲毗鄰并聯系密切的香港、澳門特別行政區。

本章重點:

1、“運用地圖說出珠江三角洲的位置、范圍,(教學論文)并對區域的地理位置做出簡要評價”,既是重點也是難點。

2、舉例說出影響珠江三角洲農業和工業發展的地理因素。

3、舉例說明祖國內地對香港、澳門經濟繁榮所起的作用。

本章難點:

1、外向型經濟對珠江三角洲經濟發展的促進作用。

2、分析珠江三角洲地區城鎮化發展的特點及其形成的主要原因,在此基礎上理解珠江三角洲地區社會經濟的發展與周邊地區的聯系和影響。

第八章、繼往開來的天府之國——四川省

通過本章的學習,讓學生從地理位置、自然環境、自然資源、經濟、旅游、交通運輸等方面認識我們的家鄉——四川。本章的學習內容多,但需要記憶的知識并不多。

本章重難點:

1、據歷史資料說明四川名稱的由來;用地圖呈現四川的地理位置、人口分布差異大,從而激發學生探究差異巨大的自然環境。

2、在自然環境差異巨大的四川,如何搞好經濟建設。

第九章、走向世界

三、教學目標:

通過這一學期的學習,希望這期的地理成績在全縣同類鄉鎮學校排名中提升兩至三名。轉變學困生對地理的畏難情緒,讓每個學生以飽滿的熱情來學習地理。

四、教學措施:

l、鉆研教學大綱,訂好教學計劃。

2、精心選擇作業,認真批改作業。

3、科學地安排教學過程。

4、認真寫好教案。

5、教學目標明確,每節課要緊緊盤繞目標進行。

6、要把基本概念、基本觀點,正確無誤地傳授給學生。

7、做到分清主次,突出重點,分離難點,抓住關鍵,詳略得當,快慢適中。

8、要重視對學生進行思想教育,對學生進行

辯證唯物主義和愛國主義教育。

9、注意教學要領得當。對不同的內容靈活選用恰當的教法,在教學中要斗膽探索,勇于立異。

五、教學進度:

本學期課時為38課時,每周2課時,教學內容及參考課時如下:

第五章、各具特色的四大地理單元

第一節:北方地區——黑土地和黃土地1課時

第二節:南方地區——濕熱的紅土地1課時

第三節:重要的地理分界線秦嶺—淮河1課時

第四節:西北地區——廣袤的土地1課時

第五節:青藏地區——高寒的土地1課時

第六章、認識不同區域

第一節:環境獨特的地理區域——東北3課時

第二節:首都北京3課時

第三節:長江流域地區3課時

第四節:西部地區3課時

第五節:祖國的寶島——臺灣2課時

第七章、改革開放的前沿——珠江三角洲

第一節:珠江三角洲——黃金三角1課時

第二節:快速發展的經濟2課時

第三節:特別行政區——香港和澳門1課時

第八章、繼往開來的天府之國——四川省

第一節:多彩的四川1課時

第二節:崛起的四川1課時

第九章、走向世界2課時

復習初一的會考內容4課時

檢測、復習:

本學期共38課時,新課結束共需31課時,剩下7課時用于平時的復習和檢測。本期一共有5個章節的內容需要檢測。利用晚自習時間進行作業評講。

以上是本期八年級下冊地理教學計劃,若有不足之處敬請指正。

八年級地理經典教案篇13

教學方法:談話法、自學法。

教學媒體:有關寒潮、臺風和旱澇災害的幻燈片、投影片、錄像帶等。

課時安排:本節計劃授課1課時

教學過程

(引入新課)復習上一節我國氣候的特征及其對農業生產的影響。

(教師引導)總的講,我國氣候條件十分優越,但也有不利方面。如水旱災害、寒潮、臺風等災害性天氣給人民的生產、生活造成了巨大的損失。例如1998年夏季長江中下游地區和東北地區的特大洪水給任命的生命財產和工農業帶來數千億元的損失。而華北地區則出現了持續干旱的天氣。

(板書) 第五節 寒潮、臺風和水旱災害

我國每年總有一些地區發生水旱災害。洪澇和干旱是影響我國的氣候災害。現在我們來看報998年常見流域抗洪搶險的錄像。

(投影片)1998年我國還有哪些地區發生了洪澇災害?洪水造成了哪些損失,軍民是如何抗洪的?你特別感動的事情是什么?根據你所學過的知識,思考洪水形成的氣候原因、人為原因?對長江洪澇災害的防治你有什么建議?你能為災區人民做些什么?

(學生活動)下面我么們分成6個小組,每個小組根據上面的問題一起討論,希望每個同學都能發表意見,然后每個小組由一名代表發言。現在給大家10分鐘討論。

六個代表發言之后,由全班一起進行評議。

(教師歸納)

(1)氣候原因是夏季東南季風勢力的強弱以及厄爾尼諾和拉尼那等條件的影響。

(2)人為原因是上游植被的破壞、水土流失、中游的圍湖造田等。

(3)使人感動的是1998年全體軍民團結誓死保衛常見大堤的感人事跡。

(4)常見上游應植樹造林,中游應退耕還湖、疏通河道。

(板書)一、水旱災害

1、 原因和危害

2、 措施

(過渡)可見我國是一個水旱災害較多的國家,除了水旱災害以外,我國還受哪些災害性天氣的影響呢?

我們來閱讀課本第59頁,中央電視臺播放的寒潮警報。思考以下問題:

(1)寒潮是一種什么樣的天氣現象?你親身經歷過寒潮天氣嗎?有什么樣的體會?

(2)觀察課本第60頁“侵入我國的漢朝路徑圖”,你能根據地圖說出強冷空氣的源地嗎?它大致沿什么方向運動?思考從那里來的是冷干的?

(3)從圖中觀察,漢朝能影響到我國的哪些地區?冷空氣到達時,當地的天氣將會有怎樣的變化?

(4)從圖中觀察,我國有那些地區不易受漢朝的侵襲,你能說出為什么嗎?(參照中國地形圖)

(5)為了保護農田,我們應當采取哪些防災措施?

(學生活動)小組經過討論,互相啟發,加深了學生對寒潮的了解。通過小組代表發言的形式使各種不同的意見碰撞,使意見趨向一致。

(教師小結)同學們發表了很多的見解,通過小組學習、代表發言的形式使意見統一起來,可以概括為:

寒潮造成范圍廣大的地區大幅度降溫的強冷空氣。一般出現在每年秋末至初春之間,它來自西伯利亞、蒙古一帶。侵入我國以后數日之內就可以從北向南橫掃全國.我國的西北地區東部、華北、東北地區的大部分、黃淮、江淮、江南等地區都受其影響,會出現大風、降溫雨雪天氣。通常北方的降溫幅度大于南方、平原上的風力大于山區.我國除了青藏高原和云貴高原等地不易受到寒潮影響外,大部分地區都受其影響.強冷空氣南下時,受陰山、秦嶺、南嶺等東西向山脈的阻擋,經過翻山越嶺、長途跋涉,冷空氣勢力不斷減弱,四川盆地、廣東、臺灣、海南等地,受寒潮的影響相對較小。云貴高原對勢力減弱的冷空氣有阻擋作用,不易受到寒潮的影響.青藏高原地勢特別高而寒潮不易侵入。農村地區在寒潮到來前,可用煙熏、灌水、塑料薄膜覆蓋莊稼等辦法來預防寒潮。

(板書)二.寒潮

1.寒潮及其運行路徑

2.寒潮的危害及其防治

(過渡)除了上邊提到的災害性天氣寒潮和旱澇災害以外,我國東南地區還常受到臺風的侵襲。

(學生活動)學生觀看有關“臺風及其對人民生產和生活的影響”的錄象。

請同學們閱讀課本第60頁和第70頁“臺風”一節課文和“西太平洋臺風移動路徑示意圖”分組討論以下問題:

(1)參看課文標記了解什么是臺風?它發生在什么時間?

(2)觀察課文圖象,了解臺風能影響我國哪些地區?

(3)臺風對當地的天氣產生哪些影響?對人民的生產和生活有哪些影響?

經過小組的合作學習,特別是學生對中央電視臺有關的預報和有關的錄象資料進行了廣泛的討論。基本明確了臺風及其危害。然后請一名同學到前邊向全體同學介紹臺風的形成及其運動路徑、影響我國的范圍、帶來的危害和好處。

(教師歸納)

(1)影響我國的臺風是產生在西太平洋熱帶海面上的一種十分強大的大氣渦旋,它在每年的6至10月影響我國的廣東、臺灣、海南、福建等省區,我國東南沿海的其他地區有時也受其害。

(2)臺風經過的地區常出現大風、暴雨天氣。

(3)大風回破壞建筑物、造成翻船事故,暴雨回引發洪水,形成洪澇災害等,但也可緩解當地的旱情,如緩解長江地區的伏旱天氣。

(板書)三、臺風

1、臺風的形成及其運動路徑

2、臺風對生產和生活的影響

(教師總結)本節課我們學習了影響我國的寒潮和臺風等災害性天氣和旱澇災害。這些災害性天氣給人民的生產和生活帶來了極大的危害和損失。因此,聯合國將20世紀的最后10年,定為國際減災10年。特別是氣象災害對人類的威脅,我們要研究這些災害性天氣發生的規律,防御和戰勝災害,采取有利的措施,加強預報災害的研究,使我們盡可能地減少自然災害造成的損失。

板書設計

第五節 寒潮 臺風和水旱災害

一、水旱災害

1.原因和危害

2.措施

二.寒潮

1.寒潮及其運行路徑

2.寒潮的危害及其防治

三、臺風

1.臺風的形成及其運動路徑

2.臺風對生產和生活的影響

探究活動

活動一

活動目的:培養學生運用所學知識分析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

活動方式:

安排學生查找相關資料,結合課文分組討論三種氣象災害形成的原因及基本規律;接著三組再作為北京、廣州及烏魯木齊的政府部門,結合剛才總結的規律提出相應的預防方案,最終以建議書的形式呈交給教師。

活動二

活動目的:加強學生對前后知識緊密聯系,樹立學生辯證、全面看待問題的意識。

活動方式:

在整個學習完成之后,安排學生再次客觀的評價季風和臺風,并寫成小論文。參考題目:“我眼中的季風”、“臺風真的很可怕嗎”

提示:前一節主要側重季風給我國帶來的好處。而通過這一節的學習,學生進一步了解了季風給我國帶來的不利方面,所以應該能夠更全面地評價季風的影響。臺風是作為災害性天氣來介紹的,但它也確實給安徽、湖南、江西等距離海洋較遠的地區帶來了豐沛的降水。

八年級地理經典教案篇14

教學目標:

1、讀圖說出黃河的發源地、流經省區、注入海洋和大致形狀。

2、培養學生讀圖用圖的能力,學會用地圖等資料,說明黃河的基本概況;能解釋黃河個河段產生災害的原因以及治理的基本方法,從而培養學生的創造性思維能力;提高學生收集分析地理信息的能力。

3、通過分析黃河作為我國的母親河為中華民族的發展做出的貢獻,培養學生的民族自豪感和民族自信心,喚起學生對治理黃河保護黃河的責任感,并逐漸樹立人和自然協調觀念及課持續發展的觀念。

教學重點:

分析黃河作為中華民族所做出的貢獻及帶來的災難,了解黃河當前所面臨的問題,探究黃河治理方案。

教學難點:

運用有關資料和已有的只是儲備,探究黃河所產生問題的原因和治理的措施。

教學準備:

黃河流域水系圖

一:創設情境,引入新課

播放黃河大合唱的歌曲。老師講述:有人說黃河是中華民族的母親河,它為中華文明的發展做出了巨大的貢獻;也有人說,黃河是一條害河,它在歷史上曾經多次決口泛濫,給黃河流域的人民帶來了深重的災難。那么,我們應如何看待黃河的功與過呢?

二:講授新課

(一)黃河的概況

教師講述并提問:引用李白的詩:“黃河之水天上來,奔流到海不復回”。這里的天上指的是什么地方?海指的是什么海?

學生活動:讀“黃河流域水系圖”回答問題,黃河發源于青藏高原上的巴顏喀拉山,東流注入東海。

問題2:從地圖上看黃河像什么?

學生活動:讀圖回答:幾字形

3看地圖說出黃河的主要支流,流經的省區和上中下游的三級劃分。

4將黃河與長江進行對比,讓學生比較,并總結出黃河水的特點。

學生回答含沙量大水量小

(二)黃河的貢獻

學生自讀第49頁3、4、5段,說一說黃河對中華民族的貢獻

塑造平原提供灌溉發電和旅游

(三)黃河憂患

老師講述:幾千年來,黃河流域的人民正是在黃河的哺育下才創造了燦爛輝煌的中華文明,那么黃河有沒有過呢?

學生回答:有

教師讓學生讀第53頁的圖2.45分三組說黃河上中下游各有什么憂患

學生回答:上游:氣候趨于干旱,草地退化,荒漠化嚴重。

中游:水土流失嚴重

下游:泥沙淤積形成地上河

從黃河下游地形特點,探究地上河形成的原因

河水流速減慢,泥沙沉積,河床抬高形成地上河

問題:黃河還有哪些病癥?

土地荒漠化、凌汛、斷流和污染等

(四)根治黃河

分組討論:針對黃河上中下三游的憂患我們因該分別采用什么辦法來處理

上游:修建水庫建立水利樞紐工程

中游:植樹造林做好水土保持工作

下游:加固大堤,修建分洪蓄洪工程

教師講述同學們可以通過閱讀黃土高原地表植被變化的相關資料,了解治黃的成就設計理念:本環節重在讓學生形成科學的人地觀,選擇新的熱點素材對知識進行重組。目的有三啟發學生積極發散思維,水到渠成形成過程不拘泥于具體的知識框架突出重點拉近學生與陌生知識之家的距離,是學生親知善學

三、課堂小結

本節課我們學習了黃河的概況,黃河有哪些功,有哪些過,以及如何治理黃河,短暫的學校也許遠遠達不到你對黃河的了解的要求,如果你想了解黃河更多資訊,詳情可閱讀《黃河兒女》累報刊雜志或登錄黃河網等,對黃河進一步的了解

八年級地理經典教案篇15

面向海洋的開放地區——珠江三角洲(第一課時)

※教學目標

知識目標

1.利用地圖說明珠江三角洲的重要地理位置。

2.結合地圖說明我國區域分工合作的基本模式——“前店后廠”。

3.知道三角洲、城鎮化等概念含義。

能力目標

1.能夠在地圖上準確填寫與珠江三角洲地區有關的地理名稱。

2.通過有關地圖和材料,培養學生的歸納概括能力、辯證思維能力、比較能力及相互協作等能力。

德育目標

1.通過引導學生了解珠江三角洲的重要位置、經濟和城鎮的發展情況,認識黨的改革開放政策的正確性;

2.激發學生對愛國華僑的敬佩之情和身為中華民族大家庭一員的自豪感;

3.懂得環境保護對區域經濟可持續發展的重要意義。

※教學重點

“對外開放的前沿”、外向型經濟及城鎮的發展。

※教學難點

1.“對外開放的前沿”空間概念的形成;

2.“外向型”經濟的主要特點。

※教學方法

讀圖法、比較法、“角色扮演”法等。

※教具準備

有關彩圖、自制投影片、錄像片等

※課時安排

二課時

第一課時

※教學過程

[導入新課]

方法1:請到廣東珠江三角洲地區旅游過或從電視上看過該區新聞或專題報道的同學談談他(她)對那里地理環境和社會經濟發展的所見所聞。在學生對所學知識具備初步經驗和感性認識的基礎上,引導學生積極思考:珠江三角洲地區的自然環境和社會經濟發展方面有什么特點?為什么會形成這種特點?帶著問題進一步學習課文內容。

方法2:請問哪一位同學知道目前我國經濟最發達的省內區域有哪些?同學們在發言中可能會提到蘇南、長江三角洲、珠江三角洲等地區。然后教師設疑:“那么為什么廣東珠江三角洲地區會成為我國最發達的地區之一呢?”在學生優先發表見解后,再繼續深入分析,使學生真正明白本區各方面的優勢所在。

方法3:播放一段有關廣東珠江三角洲地區錄像,為學生提供關于該區自然環境和社會經濟發展的感性材料,然后再利用有關地圖引導學生分析珠江三角洲發展的自然條件和社會經濟條件。

正是由于珠江三角洲地區自然條件和社會經濟條件優越,它才成為我國面向海洋的開放地區,對外開放的前沿。

板書:第一節 面向海洋的開放地區——珠江三角洲

一、對外開放的前沿

[講授新課]

設疑思考:人們說面向海洋的開放地區——珠江三角洲是我國對外開放的前沿地帶,那么它為什么能成為我國對外開放的前沿地帶?

讀圖觀察:投影“珠江三角洲地區”彩圖,引導學生觀察本區地理位置后,分析上述問題。

評價點撥:對學生的發言加以激勵評價后,指出:珠江三角洲地區之所以成為我國對外開放的前沿,與它的重要地理位置有關。珠江三角洲地區位于廣東省東南部,南部沿海地區的河流——珠江下游,毗鄰港澳,面向海洋,海陸交通便利,被稱為我國的“南大門”。

讀圖分析1:引導學生觀察珠江三角洲地圖,并在圖上描畫出北回歸線,并利用已學知識分析珠江三角洲地區屬于地球上哪個熱量帶和我國的哪個溫度帶?〔學生:熱帶、亞熱帶;教師:同學們判斷得很對。接著出示“我國溫度帶的劃分圖”(投影圖)印證學生答案〕在此基礎上再出示“我國干濕地區劃分圖”(投影)引導學生分析珠江三角洲地區的降水條件和干濕狀況(珠江三角洲地處濕潤地區,年降水量在800 mm以上),進而得出這里的氣候條件優越,農業基礎好,人口稠密、勞動力豐富等環境特點。

我國溫度帶的劃分圖

我國干濕地區劃分圖

讀圖分析2:引導學生觀察投影圖《東南亞地圖》,重點分析珠江三角洲地區與周邊地區以及隔海相望國家的相對位置關系。

評價點撥:對學生的分析激勵評價后,教師指出:與周邊地區的位置關系是珠江三角洲地區成為“對外開放的前沿”的根本條件。正是由于具有這樣的位置條件,歷才會有大量的移民從這里流向“南洋”,廣東和福建才成為華僑的主要故鄉,而今日的華僑故鄉又能獲得境外資金、技術、管理、市場等現代經濟發展條件。

設疑思考:珠江三角洲地區成為我國“對外開放的前沿”,僅憑其優越的地理位置和良好的自然條件能行嗎?(學生:僅憑其優越的地理位置和良好的自然條件還不夠。教師及時激勵評價學生)那么還應具備哪些因素才能使珠江三角洲成為我國“對外開放的前沿”呢?

讀圖分析3:引導學生閱讀投影圖《珠江三角洲地區吸引的外資占全國的比例》(圖7.2),分析珠江三角洲地區在利用外資上有哪些特點呢?學生分析后得出:珠江三角洲地區利用外資有數量大、增速快、約占全國的30%,在全國占居首要地位等特點。學生回答后,教師及時給予鼓勵。

設疑思考:為什么珠江三角洲地區吸引的外資無論從數量上還是速度上都高居全國榜首呢?它有哪些方面的優勢呢?

分組討論:教師巡回指導,適當啟發。

評價點撥:學生分組討論,代表發言后,教師給予激勵評價,然后指出:珠江三角洲吸引的外資之所以在數量和增速上高居全國榜首,主要有以下三方面優勢:(1)珠江三角洲地理位置優越,位于廣東省東南部,珠江下游,毗鄰港澳,與東南亞隔海相望,海陸交通便利,是我國的“南大門”;(2)20世紀80年代初,我國實行了改革開放政策。1980年國家設立了四個經濟特區(深圳、珠海、汕頭和廈門),廣東占3個,珠江三角洲地區就占了兩個經濟特區(即深圳、珠海經濟特區),1985年整個珠江三角洲地區被辟為沿海經濟開放區(廣州成為沿海開放城市);(3)珠江三角洲地區為全國的僑鄉,華僑、海外華人眾多,吸引了大量海外華人、華僑的投資。珠江三角洲地區正是利用其優勢條件,成為我國對外開放的前沿地帶,而且對全國其他地區起了很好的示范和帶動作用。

閱讀材料:引導學生閱讀課本P51下面材料,了解廣東珠江三角洲地區不僅自然條件優越,人口眾多,經濟發達,具有對外開放的歷史傳統,還是全國的僑鄉。

播放錄像1:引導學生觀看有關華人、華僑的事跡錄像片,之后講解:歷華人、華僑有著不可磨滅的愛國、愛家鄉和愛人民的光榮傳統。每當祖國危難之際,他們都會省吃儉用,慷慨解囊,為我們祖國捐錢、捐物,甚至不惜犧牲自己寶貴的生命,如陳嘉庚、李林、李嘉誠、霍英東、邵逸夫等等。祖國改革開放后,廣大華僑、海外華人為了改變祖國的落后面貌,獻計獻策,還大量向祖國內地、家鄉投資辦廠、捐資助學等。有力地促進了當地經濟的發展,改善了人民的生活狀況,我們每一個人都應為有這么多愛國華僑、華人而自豪,都應為自己是中華民族的一員而驕傲!

播放錄像2:引導學生收看國家為經濟特區制定的優惠政策及珠江三角洲深圳、珠海經濟特區實行對外開放政策帶來巨大變化的錄像后,指出:我們黨和國家高瞻遠矚,審時度勢,對珠江三角洲這個祖國的“南大門”采取對外開放、優先發展的戰略以及促使一部分地區先富起來,帶動其他地區發展的思路是正確的,效果是明顯的,這也從一個側面說明了國家的政策對區域的發展是非常重要的,也說明偉大的社會主義祖國是大有發展前途的,是充滿希望的。

分組討論:將全班學生分成A、B、C三個組,結合以上所學知識,分別從區位因素、人文因素和政策因素三個方面討論,歸納總結珠江三角洲對外開放的有利因素:

A組:區位因素:地形平坦,平原廣闊,氣候溫暖濕潤,水網密布,交通便利,土壤肥沃,水源充足,人口稠密,經濟發達。

B組:人文因素:具有對外開放的歷史傳統,很多地方是的僑鄉。

C組:政策因素:國家對珠江三角洲地區實施了“對外開放,優先發展”(設特區,全開放;先富帶后富)的策略。

評價點撥:學生小組討論,代表發言,教師及時激勵評價并點撥(歸納總結見上面答案)。

[課堂小結]

總之,珠江三角洲地區正是具備了天時(政策因素)、地利(區位因素)、人和(人文因素)三大有利因素,才成為我國最早開放的地區——“對外開放的前沿”。

[反饋練習]

1.填空

(1)珠江三角洲位于我國廣東省的 部, (河流)下游,毗鄰 、 特別行政區,與 地區隔海相望, 交通便利,被稱為我國的“ ”。

(2)1980年我國建立的四個經濟特區是: 、 、 和 ,其中, 省就占了三個,位于珠江口東西兩側的經濟特區分別是 、 。位于福建省的經濟特區是 。珠江三角洲的 (城市)為我國的沿海開放城市。香港位于 (經濟特區)以南,澳門位于 (經濟特區)以南。

2.歸納總結珠江三角洲成為我國對外開放最早的地區——“對外開放的前沿”的有利因素。

(1)區位因素:

(2)人文因素:

(3)政策因素:

答案:1.(1)東南 珠江 香港 澳門 東南亞 海陸 南大門

(2)深圳 珠海 汕頭 廈門 廣東 深圳 珠海 廈門 廣州 深圳 珠海

2.(1)區位因素:本區地處熱帶、亞熱帶,降水豐沛,水源充足,平原廣闊,河網密布,人口集中,經濟發達,海陸交通便利。

(2)人文因素:具有對外開放的歷史傳統,為全國的僑鄉。

(3)政策因素:國家對本區實施了“對外開放、優先發展”(設特區,全開放;先富帶后富)策略。

※板書設計

※活動與探究

1.引導學生課余從報刊、雜志、畫冊等媒體上搜集對我國社會主義建設和改革開放做出過突出貢獻的華僑、海外華人的事跡和照片,并想想他們為什么這樣做?

2.引導學生課余從報刊、雜志、畫冊等媒體上搜集有關珠江三角洲改革開放后取得的巨大成就方面的資料,并想想該區取得成就的原因有哪些? 第七章 第一節 面向海洋的開放地區

——珠江三角洲(第二課時)

[導入新課]

同學們回憶一下珠江三角洲為什么能成為我國“對外開放的前沿”?或者說珠江三角洲對外開放的有利因素有哪些?(學生回答后,教師激勵評價點撥)作為我國改革開放最早的地區——珠江三角洲,它的經濟有什么特點呢?(學生:屬外向型經濟;教師:答得很對)下面我們就來了解一下珠江三角洲的外向型經濟。

板書:外向型經濟

[講授新課]

師問:20世紀80年代以來,珠江三角洲的外向型經濟是如何發展起來的呢?

生答:20世紀80年代以來,珠江三角洲利用其緊鄰港澳的優越地理位置,就近接受港澳的產業擴散,引進了大量的外資,同時也引進了先進技術設備、經營管理辦法和最新高科技信息,創辦了一大批對勞動力數量要求較多的加工制造企業,如紡織和服裝制造業、電子及通信設備制造業、電氣機械及器材制造業、玩具制造業等。(教師及時激勵評價)

師問:珠江三角洲地區引進的大量外資來自哪里呢?

投影1:“珠江三角洲外資的主要來源地”(圖7.3)

珠江三角洲外

資的主要來源地

生答:珠江三角洲的外資74%來自港澳地區,這是本區的外資來源地。其中3%的外資來自祖國的臺灣地區;23%的外資來源地在世界其他地區。

師問:珠江三角洲地區的外向型經濟究竟是一種怎樣的經濟呢?引導學生結合珠江三角洲地區的產業結構(主要產業部門)及外向型經濟的名稱,邊想象邊畫出外向型經濟示意圖。

評價點撥:學生回答,畫出示意圖,教師激勵評價后點撥:外向型經濟是一種以加工制造業為主導產業,以出口外銷為經營方向的經濟。

投影2:“外向型經濟一例”(圖7.4)加深學生對外向型經濟的理解。

師問:珠江三角洲地區生產的產品是通過什么渠道出口至東南亞、歐洲、非洲、美洲和大洋洲等地區的呢?

生答:珠江三角洲地區是通過港澳貿易渠道把本區的主導產品出口至世界各地的。(教師及時給予激勵評價)

師問:港澳地區與珠江三角洲地區是以怎樣的合作方式發展珠江三角洲地區外向型經濟,從而使該地區貿易國際化水平有了大幅度提高的呢?

閱讀材料:指導學生閱讀P53材料,明確港澳地區與珠江三角洲地區是以“前店后廠”的基本模式合作發展珠江三角洲外向型經濟的。兩地區正是采取了這種發展外向型經濟的合作模式,到20世紀末,珠江三角洲才成為全球的電子和日用消費品生產出口基地之一。

發散思維:“前店后廠”模式充分利用兩地的互補優勢,實現了強強聯手。你認為這種分工合作模式還對哪些地區有借鑒意義?

評價點撥:學生發言后,教師及時激勵評價并點撥:“前店后廠”的分工合作模式對我國經濟發達的沿海地區如遼中南地區、環渤海地區、長江三角洲地區等發展外向型經濟有重要的借鑒意義。

投影3:“珠江三角洲和全國GDP增長曲線”(圖7.5)

分組探討1:外向型經濟對區域經濟的發展有帶動作用。讀圖7.5,分析珠江三角洲國民經濟發展速度的變化。

(1)在人均國內生產總值(GDP)的變化上,珠江三角洲地區和全國的趨勢有何差異?

(2)這種差異在20世紀80年代中期后,變得越來越明顯。請你分析其原因。

評價點撥:小組討論,學習小組代表發言,教師激勵評價后點撥:(1)在人均國內生產總值的變化上,珠江三角洲地區增長幅度較大,而全國人均國內生產總值的增長幅度卻較小。(2)這種差異在20世紀80年代中期后,變得越來越明顯。主要是因為珠江三角洲地區優先實行改革開放,以“前店后廠”的分工合作模式大力發展了外向型經濟,因而人均國內生產總值大幅度上升。

分組探討2:外向型經濟可以在短時間內促進經濟的快速發展,但同時也會帶來一些問題。結合下列材料,談談自己的看法。

改革開放以來,東莞利用土地、勞動力資源的低成本優勢,吸引了臺灣各大電腦廠商前來投資建廠,形成了完備的電腦零配件生產體系。但是,隨著企業的增多和生活水平的提高,土地、勞動力成本上漲,加上遠離市場,人才儲備不足,使得這里吸引資金的優勢漸失。而長江三角洲地區人才資源豐富,科技實力雄厚,而且本身就是一個深具潛力的市場,使得這里開始成為臺商投資的熱點。近幾年來,臺商投資已經向長江三角洲的上海、昆山、蘇州、南京一帶轉移。

評價點撥:小組討論,代表發言,教師激勵評價后點撥:要一分為二地看待外向型經濟,外向型經濟可以在短時間內促進經濟的快速發展,但同時也會帶來一些問題,如稅收減少等。這些現象毫不奇怪。因為投資者追求的主要是經濟效益,什么地區獲得經濟效益大,就投資什么地區。什么地區投資環境好,就投資什么地區。這是商人的經營之道。投資要考慮各種因素,才可能獲得的經濟效益。

分組探討3:我國地區差異巨大,各地依托不同的條件,可以發展具有不同特色的經濟。結合以前學過的知識,試比較珠江三角洲和遼中南地區經濟特色和條件的差異。

投影4:出示“珠江三角洲地區圖”和“遼中南地區圖”,然后引導學生閱讀兩地區產業分布圖并結合以前所學知識,比較兩地區主要產業部門和發展主要產業所依托的地理條件的差異。

95753 主站蜘蛛池模板: 黑龙江「京科脑康」医院-哈尔滨失眠医院_哈尔滨治疗抑郁症医院_哈尔滨精神心理医院 | 六维力传感器_六分量力传感器_模腔压力传感器-南京数智微传感科技有限公司 | 法兰连接型电磁流量计-蒸汽孔板节流装置流量计-北京凯安达仪器仪表有限公司 | 板材品牌-中国胶合板行业十大品牌-环保板材-上海声达板材 | 防水试验机_防水测试设备_防水试验装置_淋雨试验箱-广州岳信试验设备有限公司 | 暖气片十大品牌厂家_铜铝复合暖气片厂家_暖气片什么牌子好_欣鑫达散热器 | PVC快速门-硬质快速门-洁净室快速门品牌厂家-苏州西朗门业 | elisa试剂盒-PCR试剂盒「上海谷研实业有限公司」 | 喷播机厂家_二手喷播机租赁_水泥浆洒布机-河南青山绿水机电设备有限公司 | 蓄电池在线监测系统|SF6在线监控泄露报警系统-武汉中电通电力设备有限公司 | 比士亚-专业恒温恒湿酒窖,酒柜,雪茄柜的设计定制 | 台湾阳明固态继电器-奥托尼克斯光电传感器-接近开关-温控器-光纤传感器-编码器一级代理商江苏用之宜电气 | pH污水传感器电极,溶解氧电极传感器-上海科蓝仪表科技有限公司 | 北京工业设计公司-产品外观设计-产品设计公司-千策良品工业设计 北京翻译公司-专业合同翻译-医学标书翻译收费标准-慕迪灵 | 冷镦机-多工位冷镦机-高速冷镦机厂家-温州金诺机械设备制造有限公司 | 百方网-百方电气网,电工电气行业专业的B2B电子商务平台 | 镀锌方管,无缝方管,伸缩套管,方矩管_山东重鑫致胜金属制品有限公司 | 翻斗式矿车|固定式矿车|曲轨侧卸式矿车|梭式矿车|矿车配件-山东卓力矿车生产厂家 | 螺钉式热电偶_便携式温度传感器_压簧式热电偶|无锡联泰仪表有限公司|首页 | 厦门ISO认证|厦门ISO9001认证|厦门ISO14001认证|厦门ISO45001认证-艾索咨询专注ISO认证行业 | SDG吸附剂,SDG酸气吸附剂,干式酸性气体吸收剂生产厂家,超过20年生产使用经验。 - 富莱尔环保设备公司(原名天津市武清县环保设备厂) | 脉冲除尘器,除尘器厂家-淄博机械 | 沈阳激光机-沈阳喷码机-沈阳光纤激光打标机-沈阳co2激光打标机 | 郑州水质检测中心_井水检测_河南废气检测_河南中环嘉创检测 | 自动检重秤-动态称重机-重量分选秤-苏州金钻称重设备系统开发有限公司 | 电磁铁_推拉电磁铁_机械手电磁吸盘电磁铁厂家-广州思德隆电子公司 | 电缆接头-防爆电缆接头-格兰头-金属电缆接头-防爆填料函 | 南京租车,南京汽车租赁,南京包车,南京会议租车-南京七熹租车 | 杭州翻译公司_驾照翻译_专业人工翻译-杭州以琳翻译有限公司官网 组织研磨机-高通量组织研磨仪-实验室多样品组织研磨机-东方天净 | 尼龙PA610树脂,尼龙PA612树脂,尼龙PA1010树脂,透明尼龙-谷骐科技【官网】 | 福州甲醛检测-福建室内空气检测_环境检测_水质检测-福建中凯检测技术有限公司 | 齿轮减速机_齿轮减速电机-VEMT蜗轮蜗杆减速机马达生产厂家瓦玛特传动瑞环机电 | 伶俐嫂培训学校_月嫂培训班在哪里报名学费是多少_月嫂免费政府培训中心推荐 | 快速门厂家-快速卷帘门-工业快速门-硬质快速门-西朗门业 | 阴离子_阳离子聚丙烯酰胺厂家_聚合氯化铝价格_水处理絮凝剂_巩义市江源净水材料有限公司 | 齿轮减速机_齿轮减速电机-VEMT蜗轮蜗杆减速机马达生产厂家瓦玛特传动瑞环机电 | 卷筒电缆-拖链电缆-特种柔性扁平电缆定制厂家「上海缆胜」 | 无纺布包装机|径向缠绕包装机|缠绕膜打包机-上海晏陵智能设备有限公司 | 不锈钢轴流风机,不锈钢电机-许昌光维防爆电机有限公司(原许昌光维特种电机技术有限公司) | 818手游网_提供当下热门APP手游_最新手机游戏下载 | 苏州防水公司_厂房屋面外墙防水_地下室卫生间防水堵漏-苏州伊诺尔防水工程有限公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