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教案模板_中学教师优秀教案_高中教学设计模板_教育巴巴

教育巴巴 > 教學設計 >

八年級地理教案電子版免費

時間: 新華 教學設計

教案可以幫助教師評估學生的學習效果和進步情況,從而更好地調整教學策略,提高教學質量和效率。小編給大家分享八年級地理教案電子版免費參考,方便大家參考八年級地理教案電子版免費怎么寫。

八年級地理教案電子版免費篇1

一、學情分析:

我擔任八年級三個班的音樂教學工作,六(1)班、六(2)班、六(3)班。八年級的學生心理都趨向成熟,他們的感知、理解能力更加豐富,對抽象事物思考也會加強,但在想象力上或許有所減弱。在歌唱方面許多男孩子進入變聲期,因此歌唱的音準存在問題。八年級學生對音樂知識的掌握較好有一定的識譜能力,但兩聲部的合唱學生掌握起來較慢。針對學生喜歡流行音樂的現象,及時研究學生音樂學習心理,對教學內容進行拓展,增強音樂教育實效性。

二、教材分析:

八年級上冊共有七課,分別是《芬芳茉莉》《悠揚民歌》、《美麗童話》、《京腔京韻》、《贊美的心》、《兩岸情深》《七色光彩》。其中演唱曲目有《讓學生接觸并了解中國的幾首優秀的兒童節歌曲和外國出色的歌曲,樂譜,歌譜,曲譜并配以群體的音樂活動,如齊唱、合唱等。它有助與學生養成共同參與的群體意識和相互尊重的合作精神。讓學生欣賞幾首樂曲,以審美為核心,以音樂的美感來感染學生,以音樂中豐富的情感來陶冶學生,使學生逐步形成健康的音樂審美觀念、高尚的道德情操以及音樂必要的審美能力。另外本教材的編創與活動中,編有大量的實踐要求,讓學生在編創與活動中去體驗音樂的美感,提高他們的音樂感受、表現、創造的能力針對現有的教材根據班級的情況對教學內容進行調整,有選擇性的進行教學。八年級的學生已經掌握一定的音樂知識,對音樂書上的二聲部歌曲能基本唱出。這學期需要注重聽音、創編練習。欣賞時重點讓學生感受音樂的特點,通過各種樂器的音色、力度的表現來感受音樂的內容、情緒和情感的發展,達到感性欣賞和理性欣賞的統一。

四、教學目標

學生的生活范圍和認知領域進一步擴展,體驗感受與探索創造的活動能力增強。引導學生對音樂的整體感受,豐富教學曲目的體裁、形式,增加樂器演奏及音樂創造活動的分量,以生動活潑的教學形式和藝術的魅力吸引學生。

1.保持學生對音樂的興趣,使學生參與音樂活動。

2.培養音樂感受與鑒賞能力。

3.培養表現音樂的能力。

4.培養藝術想象和創造力。

5.培養樂觀的態度和友愛的精神。

6.注重培養學生環保意識

五、教學內容:

1.歌唱部分:

本學期按照教學大綱的要求,注意培養學生正確的發聲、演唱方法,防止喊歌;讓學生學習正確的唱歌姿勢、清晰的咬字吐字方法。教學中抓住重難點,演唱時要注意音準、節奏和正確的情緒。唱歌的技能技巧、培養學生學唱二聲部合唱、輪唱、獨唱、小組唱等。

(1)在氣息的控制下,逐步擴展高音。

(2)運用不同的力度、速度、音色表現歌曲的情感。

(3)唱保持音時,聲音要飽滿。

(4)學習二聲部合唱,注意音量的均衡,音色的協調。

2.基本知識部分:

(1)認識變音記號:升記號、還原記號,知道其作用。

(2)理解3/8、6/8拍號的含義。懂得六拍子的強弱規律,學習其指揮圖式。

(3)學習三連音,切分音;認識速度標記;認識保持音記號。

3.欣賞部分:

上好欣賞課,通過欣賞,擴大學生的視野,以音樂的藝術形象有力地感染和鼓舞學生。好欣賞課的同時,認真介紹民族樂器的“吹管樂器”和“打擊樂器”,提高學生的民族自尊心和自豪感。在欣賞方面,大多數學生圖個熱鬧,而對曲目的主旋律不熟悉或知之甚少,學生不知道音樂美在哪,就很難激發學生欣賞音樂的情緒,達不到預期的目的,因此,需要學生先熟旋律,再作欣賞。

六、教學措施:

1.總結經驗,認真備課,認真學習音樂教學大綱,全面了解本學期的教學任務,備教材、備學生、備教法,教學目標明確,重難點突出。

2.課堂形式設計多樣,充滿知識性、趣味性、探索性、挑戰性以及表演性。最限度的調動學生的積極性。并使他們限度地學到知識,掌握技能。并注意在課堂上采取一定的形式,培養學生的團結協作能力及創新能力。

3.積極參加組里的教研活動,多聽同行老師的課,吸取他們的長處,不斷提高自己的業務和教學能力。

4.積極地使用現代化的電教設備,豐富教內容,提高課堂教學效果。

5.密切聯系學生,因材施教,對不同的學生要注意采用不同的教學手法,使學生能夠充分發展。經常征求學生對老師的意見,不斷改進教法,提高教學效果,爭取大面積的豐收。

6.積極和其他學科溝通,積極研究學科整合,響應新課標要求。

八年級地理教案電子版免費篇2

[學習目標]

1.扎實掌握農業五部門及其主要農產品;畜牧業的種類、主要牧區名稱及其優良畜種,提高讀圖析圖能力

2.通過自主學習合作探究,掌握從氣候地形等方面分析我國南方與北方耕作制度的差異,以及農作物的地區分布

3.全員參與,激情展示,樹立十分珍惜和合理利用每一寸土地的意識。

重點:運用地圖說出小麥水稻的主要分布區;說出主要經濟作物的分布和四大牧區難點:我國商品糧基地的分布

[自學導航]

一、農業概況地位:是國民經濟的基礎產業。

1、狹義的農業是指

(溫馨提示:副業是指農、林、牧、漁以外的其他生產事業。例如:①采集野生植物,如采集野生藥材、野生油料、野生淀粉原料、野生纖維、野果、野菜和柴草等。②捕獵野獸、野禽)

2、農業發展:

⑴我國是世界上最早種植、,又是最早栽培的國家

⑵當前,我國的等農產品的產量已居世界第一位⑶我國農業發展取得了哪些成就?

①我國農業生產發展較快;②我國農業日益改善;③我國農業生產的趨于合理。⑷我國農業發展突出的問題是:農業還比較差,仍較薄弱。

根據播種期不同,小麥有與之分,我們學校所在地區以種植為主。

2.經濟作物⑴我國經濟作物種類有:_______、_______、_______、等,它們通常具有經濟價值高、技術要求高、商品性強等特點。

三、農產品出口基地

1.我國重要的農產品出口基地主要有_______、_______、_______、等地,主要產品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

2.什么是外向型農業?旅游農業?生態農業(答案在課本上劃出)

四、畜牧業

2、是我國商品生豬的&39;主要產區。

[合作探究]

讀圖“我國主要商品糧基地分布示意圖”,完成下

⑴填出書中字母所代表的商品量基地名稱A_________B________C_________D________E_____________

⑵除以上商品糧基地外,還有哪些地方建立了商請在圖中適當位置填上其名稱。

[課堂小比拼]

1.既是我國主要商品糧基地,又是我國糖料作物產區的是()A成都平原B江漢平原C華北平原D江淮地區2.下列組合正確的是

A內蒙古牧區——三河馬

B青海牧區——灘羊C西藏牧區——細毛羊D新疆牧區——牦牛3.關于我國農業的發展,敘述不正確的是()

A當前,我國糧食、肉類、棉花等產量已經居世界首位B我國谷物人均占有量已經超過世界平均水平

C農業生產條件日益改善,但農業生態環境還較差D隨著城市化的加速推進,城郊農業蓬勃發展起來。

[能力提升]

讀下圖嘗試分析長江中下游平原和四川盆地位于同一緯度,為什么長江中下游平原不是甘蔗的主要產區?

八年級地理教案電子版免費篇3

教學目標

1、知道我國氣候的主要特征,并學會分析氣候特征的方法,明確我國優越的氣候資源對農業生產的影響。

2、培養學生對自然地理環境的分析能力和綜合歸納概括的能力,

3、通過認識我國氣候的有利因素對農業生產的促進作用,使學生了解到我國農業生產的優越條件,對祖國的優越自然地理環境增強認識,產生自豪感。

教學建議

知識結構:

我國氣候特征突出:季風氣候顯著;雨熱同期;氣候復雜多樣。這三者間并不是孤立的,而是相互聯系的。教材從最突出的特征入手,并通過對比讓學生感受到季風影響我國氣候的突出表現。雨熱同期的特征是促進農業生產的優勢條件,同樣受惠于季風氣候,因為雨熱同期是季風氣候的明顯特征。氣候復雜多樣反映了我國氣候要素的空間差異性和我國自然環境復雜性。

重點和難點:

重點:我國氣候的主要特征及對農業生產提供的有利條件。

難點:學會分析、歸納、概括氣候特征的方法。

價值觀念、學科能力、基礎知識間的內在聯系和教育契機及課內外內容聯系:

本節教學內容是在學生把握了我國的氣溫和降水兩大要素特征的基礎上,總結、歸納、概括得出的結論性特征。根據我國氣溫和降水的特征規律而劃分出不同的溫度帶和干濕地區,而它們的組合形成了復雜的氣候類型。分析這些氣候類型的特點,以雨熱同期為特征的季風氣候成為我國最顯著的氣候類型。在分析、歸納、概括出我國氣候的主要特征時,不要單純的記憶結論,而是要學生學會這個過程。同時教材還對比分析了我國與同緯度其他地區進行對比,讓學生更清楚我國氣候的獨特性。

教法建議

引導學生回憶我國氣溫和降水的特征及造成原因,并提供相關氣候資料,引導、啟發學生思考,通過其分析逐步歸納概括氣候特征,并分析這種氣候對國民經濟生產的影響,特別是對農業生產的影響。讓學生學會分析、歸納、概括,學會對比,切記結論性的灌輸。

本節建議課時1課時。

教學設計方案

教學重點:

1.我國氣候的主要特征。

2.我國氣候為農業生產提供的有利條件。

教學難點:

分析、歸納、概括我國氣候的主要特征。

教學媒體:

我國溫度帶和干濕區掛圖或投影片,幾個城市的氣溫曲線圖、降水柱狀圖。

課時安排:

計劃授課1課時

教學過程

〔復習提問〕前幾節我們雪線了中國的氣溫和降水等知識,請同學們回憶兩個問題:

(1)我國冬季和夏季氣溫分布的有什么特點?

(2)我國年降水量在地區分布和幾節分配上有什么特點?

學生回答。

〔導入新課〕知道了我國氣溫和降水的一些特點,我國氣候有什么特征呢?今天這節課,我們將運用所學的知識,分析、歸納出我國氣候的主要特征,及我國氣候對農業生產的影響。

〔板書〕第四節氣候特征

〔讀表提問〕請同學們閱讀課本第57頁,“我國與世界緯度相近地區氣溫的比較”表,回答下列問題:

(1)1月份,我國的齊齊哈爾、北京的平均氣溫,分別比法國的巴黎、美國的紐約低多少攝氏度?

學生回答:分別低22.7°C和3.7°C。

(2)7月份,齊齊哈爾、北京的氣溫分別比巴黎、紐約高多少攝氏度?

學生回答:分別高26.3°C和7.3°C

(3)齊齊哈爾、北京的氣溫年較差,分別比巴黎、紐約大多少攝氏度?

學生回答:齊齊哈爾比巴黎大26.3°C,北京比紐約大7.3°C。

〔提問〕對上述問題,你能得出什么結論?(學生討論回答)

〔分析歸納〕冬季,我國比同緯度地區冷,夏季我國大部分地區又比同緯度除沙漠地區以外暖熱。因此,我國大部分地區的氣溫年較差比同緯度地區的氣溫年較差偏大。由此得出氣溫冬冷夏熱的特點。大陸性氣候顯著。

〔展示〕北京、齊齊哈爾、巴黎、紐約降水量柱狀圖。使同學們閱讀柱狀圖,比較四個城市降水的季節有什么共同的特點。

八年級地理教案電子版免費篇4

一、創設情境,激情導入

幾千年來,黃河一直是孕育中華燦爛文化的母親河,我們的祖先對其源頭進行長期的探索,唐代詩人李白曾吟誦:“黃河之水天上來,奔流到海不復回”。而后,人們猜測、考察,經過幾千年的實踐與探索,中華民族的母親河到底從何而來,終于有了科學的答案,對母親河的源流概況也了如指掌。

出示板書課件黃河的治理與開發

二、自主研讀,初步感知

同學們自主預習教材49~53頁內容,完成學生用書有關題目。

1.黃河發源于哪里?注入哪個海洋?上、中、下游是如何劃分的?主要支流有哪些?

2.黃河干流流經哪些省區、地形區?

黃河干流很明顯地呈巨大的“幾”字形,像一條巨龍,從青藏高原越過青海省、甘肅省兩省的崇山峻嶺;橫跨寧夏、內蒙古的河套平原;奔騰于晉、陜之間的高山深谷之中;破“龍門”而出,在西岳華山腳下掉頭東去,橫穿華北平原,急奔渤海之濱。是中國的第二長河。

3.在中國地形圖上,指出黃河發源于哪座山脈?黃河流域的主要地形特點是什么?(發源于青藏高原上的巴顏喀拉山脈,黃河流域以高原、平原為主。)

4.黃河中、下游分別流經哪些省級行政區、地形區?(黃河中、下游流經的省級行政區主要是山西省、陜西省和河南省、山東??;流經地形區主要是黃土高原和華北平原)。

讀“我國主要河流長度、流域面積年徑流量對比表”,黃河、長江的長度相差800千米,年徑流量卻相差14倍。

黃河、長江的長度相差不多,年徑流量卻很懸殊,這主要是受氣候的影響。黃河的徑流量受氣候影響很大,黃河流經干旱、半干旱和半濕潤區,降水較少,全流域年平均降水400毫米左右,蒸發量大,水量較小。

與長江比,黃河水文特征還有什么差異?

與長江比,黃河的年徑流量集中在夏秋季節(7~9月),黃河的含沙量大,黃河在冬季會出現結冰現象。

黃河作為世界上古老的文明發祥地之一,為中華民族的發展作出了哪些貢獻?利用多媒體適當根據學生反饋情況予以補充,主要體現灌溉、發電、旅游、中華文明的發祥地等方面。出示河套平原和寧夏平原景觀圖,在干旱的地區塑造了具有“塞上江南”美譽的寧夏平原和河套平原。

出示黃河梯級開發示意圖、中國地形圖。通過讀圖,我們知道黃河的上中游多在高山、高原的峽谷中穿行,蘊藏著豐富的水利資源。主要的水電站有劉家峽、龍羊峽、三門峽等八座大型的水利樞紐和水電站。這些水電站的建立,為黃河上中游地區的工農業發展提供了豐富的電能和水能。壺口瀑布以其水勢洶涌、奔騰而下的壯觀景象,每年都吸引了大量國內外的游客來此參觀游覽。

三、小組合作,深化探究

古老的黃河如母親般哺育著她的兒女,但是歷史上萬古奔流的黃河也曾給中華民族帶來了深重的災難。20世紀,黃河陷入危機。黃河“憂患”在它的上游、中游和下游有何表現?

出示源頭、上游地區荒漠化圖片資料,提問:黃河上游地區為何會出現荒漠化問題?與哪些自然因素和人為因素有關呢?黃河上游地區荒漠化嚴重的原因既有自然因素(降水少,氣候干旱),也有人為因素(人們過度放牧、濫墾草地等)黃河凌汛出現在黃河哪些河段?為什么會出現凌汛?主要與什么因素有關?

①凌汛主要出現在黃河上游和下游。

②出現凌汛原因:由于黃河干流跨的緯度比較大,南北河段地區的氣溫有明顯的差異,造成河水封凍和解凍的時間不同。凌汛的河段大多從較低緯度流向較高緯度。

③主要與自然因素有關。

黃河在流經哪個河段后,產生的泥沙最多?黃土高原地形特征是什么?想一想,下雨后千萬條溝壑會是一種什么情形?黃土高原土層疏松,植被破壞嚴重,又地處溫帶大陸性氣候和溫帶季風氣候區,降水集中在夏季,而且七八月份多暴雨,一遇暴雨,大量泥沙與雨水就會一起匯入黃河。因而黃土高原成為我國水土流失嚴重的地區之一。

黃河下游“地上河”的形成過程。

①黃河下游的泥沙約90%來自于黃土高原。

②黃河流入下游,進入華北平原。

③此時黃河河道會變寬,河床坡度變緩,河水流速會變慢,攜帶的泥沙會越來越多;大量的泥沙日積月累,使黃河越“長”越高,成為“地上懸河”。黃河成為世界上最難治理的河流,也成為中國的一大憂患,給兩岸人民帶來深重的災難。近年來,黃河又出現了缺水斷流、水污染等新問題。

百病纏身的黃河需要她的兒女加倍地關愛與保衛,怎樣才能根治黃河呢?

師生討論,引導學生回答。

四、知識梳理,釋疑解惑

板書設計

黃河的憂患(黃河的奉獻)

五、當堂檢測,提高升華

完成學生用書有關題目,教師講解答案。

六、課后作業測評

學習至此,請完成學生用書有關題目。

八年級地理教案電子版免費篇5

一、指導思想

以《地理課程標準》為依據,以學校教導處工作計劃為指導,加強課堂教學,高效地完成本學科教學目標。努力使每一位學生通過學習地理,能夠對地理學知識有更深入的理解,能夠對今后的學習方向有更多的思考;能夠在探究能力、學習能力和解決問題能力方面有更多的發展;能夠在責任感、合作精神和創新意識等方面得到提高。通過學習與學生生活密切聯系的地理知識,傳達地理思想,培養學生學習地理的興趣和初步能力,最終培養學生“會學地理”。

二、學情分析

本學期,承擔八年級三個教學班的地理教學任務。通過七年級地理教材的學習,學生對地理知識有了一定的感性認識,具備了初步的讀圖、分析、判斷的能力。對世界概況有了一定的了解。對地理學習方法已基本掌握。但由于學生的程度參差不齊,在教學中要注重分層次,面向全體,不放棄每一位學生。

三、教材分析

本冊教科書的編寫,以改變學生的學習方式為出發點,建立新的教材結構。提供豐富的學習素材和情境,使學生能夠做到自主學習,養成終身學習的意識和能力。本冊教科書始終如一地注意鞏固和強化地理基本技能和能力,使學生在理解地理概念、分析和解釋地理現象的過程中,獲得基本技能和表達、交流等能力的訓練。教科書結構設計中加大了“活動”的力度。力圖加強地理教學中的學生活動,通過學生討論、探究、實踐的教學途徑轉變學生的學習方式。

第一章:《中國的疆域與人口》,共分四節。主要學習中國的位置、疆域、行政區劃、人口概況及其政策、民族的基本情況、我國的民族政策等。本章的教學難點是掌握三十四個省級行政區劃的名稱、簡稱和行政中心,以及部分省級行政區劃的地理位置,記住中國省級行政區劃圖。

第二章:《中國的自然環境》,共分三節。介紹了我國地形、氣候、河流、湖泊的基本情況,以及對我國經濟發展的影響。本章在中國地理中占有重要的作用,內容繁多,難度較大。教學中應注意結合立體模型圖,以幫助學生理解和掌握。

第三章:《中國的自然資源》,共分四節。介紹了我國主要自然資源的特點和分布。重點介紹了土地資源和水資源。指出了我國自然資源利用中存在的問題及其解決措施。

第四章:《中國的區域差異》,共分三節。介紹了中國四大地理區域的農業和工業的基本情況,,分析了影響交通、農業和工業分布的因素。

四、教學任務

1、通過本期地理教學,使學生認識中國疆域概況,中國人口、民族特點及其地理分布特點,了解人口問題給社會、經濟、資源、環境帶來的壓力。掌握三十四個省級行政區劃的名稱、簡稱和行政中心,記住中國省級行政區劃圖。

2、認識中國的自然環境,了解地形、地勢,氣候,河流概況,及其相互之間的聯系與影響。并能分析對我國經濟發展、人民生活的影響。

3、了解中國自然資源分布和自然資源所面臨的現狀,認識能源危機和環境問題給社會、經濟發展造成的不良影響,提高學生節能、節約的主動意識。

4、認識我國經濟發展的概況以及取得的成就。了解交通運輸網絡和工業、農業的地區分布差異,初步學會分析影響其分布的因素,學會合理地選擇交通運輸方式。

5、繼續提高學生讀圖分析能力和空間想象能力,并能運用所學的地理知識解釋生活中的一些地理現象。

6、通過八年級《地理》上冊的課程學習,使學生真切的受到愛國主義教育,感受祖國的偉大和美好,樹立可持續發展觀的人地觀。

五、完成本期教學任務的具體措施

1、必須以新理念指導教育教學。充分備課,吃透課標和教材,力求每節課,突出重點,突破難點,排除疑點。

2、關注學生個體差異。在面向全體的同時,進行分層次教學,做好轉化后進生工作。

3、充分發揮教師的主導作用。進行學法指導,和探究性學習,提高學生思維能力。

4、突出地理學的“地域性”和“綜合性”特征。引導學生從不同角度看待地理現象和問題,逐步形成對地理事物的“地域性”和“綜合性”特征的認識。

5、密切聯系生活和生產實際,注意挖掘學生的生活經歷和體驗,盡可能多地聯系學生的生活實際,使學生感受到地理就在身旁,是鮮活的。

6、指導學生開展地理活動,培養學生動手能力和實踐能力,寓德育與教學之中。

六、課時安排

第1-2周第一章(第一節和第二節)

第2-4周第一章(第三節和第四節)

第3-6周第二章(第一節和第二節)

第4-8周第二章(第三節)

第9-10周(復習及期中考試)

第11-12周第三章(第一節和第二節)

第13-14周第三章(第三節和第四節)

第15-17周第四章(第一節、第二節和第三節)

第18-19周復習及期末考試

八年級地理教案電子版免費篇6

教學目標

1、知識與技能:知道我國的民族構成狀況,了解我國一些少數民族的風土人情和文化特點,理解我國的少數民族政策和民族分布特點。

2、過程與方法:課上通過小組合作,課下通過多種渠道收集有關少數民族的服飾、風土人情和文化的圖文資料,然后進行整理,開拓視野,了解我們祖國豐富的民族文化。

3、情感態度與價值觀:認識到我國是一個由56個民族組成的統一的多民族國家,樹立各少數民族一律平等、互相尊重、共同維護祖國統一的正確觀點

教學重難點

重點:我國的民族構成和分布特點及民族政策。

難點:主要少數民族的風土人情和文化特點。

教學工具

課件

教學過程

一【導入新課】

視頻引入(視頻內容為多民族舞蹈《大地春暉》),請大家看一段錄。

(講述)前面我們學習了我國人口數量、人口分布的特點,剛才大家也看了視頻,我們知道在我國遼闊的國土上,不僅生活著漢族同胞,還有不少兄弟民族和我們漢族一起生活在這個大家庭中。今天我們就來學習:多民族的大家庭

板書:第三節多民族的大家庭

二、民族構成與數量

【承轉】我們這個多民族的大家庭到底有多少個民族呢?生(56個)請同學們閱讀課文第一段內容回答屏幕上的問題.請生回答。出示答案教師總結:相對于漢族而言,其他的55個民族在人口數量上處于少數,因此,稱除漢族以外的55個民族為少數民族。

3人口超過四百萬的少數民族有哪些?4人口數量最多的少數民族是?(珞巴族)

出示圖片歸納知識。

三、民族文化

【承轉】師:同學們請你觀察一下手上的人民幣,除了漢字,還有其他文字嗎?想一想這是為什么?對照一下屏幕上的各族文字,看看人民幣上是哪些民族的文字。

學生活動:對照文字。蒙古維吾爾藏族壯族。

【承轉】由于地理環境歷史傳統和宗教信仰的不同各民族在衣食住行節日風俗等生產和生活方面獨具特色。讓我走進民族村去領略他們的風采。

播放圖片

思考:為什么有的民族喜愛_,有的喜歡賽龍舟?師:出示答案。騎馬是北方草原牧區人們的日常生產生活所需,當地具有良好的_條件,同時,通過_活動能鍛煉提高騎馬的技能因此盛行_。南方地區氣候暖濕,多河湖海灣水域,舟船是當地重要的傳統交通工具,因而人們喜歡賽龍舟。

四、民族分布

【承轉】了解完我國56個民族的人口構成和部分少數民族的文化、風俗習慣后,讓我們一起來看看我國民族的分布情況又如何呢?

請大家讀課本19頁中國民族分布示意圖.

【師生共同歸納總結】我國各民族的地區分布狀況是:漢族遍及全國,主要集中在東部和中部。少數民族主要分布在西南、西北和東北等邊疆地區,在這些地區,漢族與各少數民族雜居在一起。我國幾乎沒有一個縣或市的居民是單一民族的。這充分印證了我國民族分布的特點是大雜居、小聚居。(板書)

五、中國的民族政策

【承轉】我國的少數民族多分布在邊疆地區,那么在少數民族聚居的地區我國是如何管理的呢?這就涉及到民族政策問題。請學生讀課本,回答我的民族政策。

課后小結

通過今天的學習,了解到我國是一個多民族的大家庭,共有56個民族構成,漢族人口最多,約占全國總人口的92%,另外55個民族人口較少,約占全國總人口的8%,被稱為少數民族。,他們雖然人數較少,但同樣創造了燦爛的文化,為祖國的強盛貢獻自己的力量56個民族,猶如56枝花盛開在祖國大地上,平等互助,親密團結,為祖國的強盛,為中華民族的統一不斷努力,奮發進取。今天的學習就到這里。

八年級地理教案電子版免費篇7

按照學校的教學工作計劃要求,本學期我要認真學習新課程標準,適應學校轉型升級的發展要求,努力踐行“五步短動式”教學模式和教學方法,注重提高學生的能力,切實提高教學質量。為此,特制定本學期教學工作計劃。

一、學情分析

從上學期期末考試情況來看,學生雖有進步,但仍然存在著很多問題,如平均分不高,差生較多等。具體統計如下:八年2班,平均__分,分__分,最低分__分。八年八班,平均分__分,分__分,最低分__分。思想表現方面,大部分學生的學習積極性較強,有少部分學生的預習習慣尚未形成,上課學生合作能力有待提高,發言不夠活躍。

學習心理方面,有五分之二的學生學習目標明確,認真勤奮,他們的.學習情緒比較穩定,有的盡管基礎較差,也能堅持不懈,能有秩序地安排自己的學習,能夠及時與教師溝通交流,調整自己的學習方法;有五分之二的學生屬于鞭策進步型,但學習自覺性和穩定性不足,上課精神不振,回家很少復習功課,需要老師的督促才會有所作為;五分之一的學生屬于不思進取型,學習語文的積極性和主動性極差。

二、教學措施

1.以身作則,雷厲風行,讓學生也形成做事快、靜、齊的作風,做到既教書又育人。

2.在語文教學中,要加強綜合,簡化頭緒,突出重點,注重知識之間,能力之間以及知識、能力、情意之間的聯系,重視積累、感悟、熏陶和培養語感,致力于語文素養的整體提高。

3.重視學生思維能力的發展。在語文教學的過程中,指導學生運用比較、分析、歸納等方法,發展他們的觀察、記憶、思考、聯想和想象的能力,尤其要重視培養學生的創造性思維。

4.教學過程應突出學生的主體作用,靈活運用“五步短動式”教學法,調動學生的各種感官主動參與學習。

5.重視創設語文學習的環境,溝通課本內外、課堂內外、學校內外的聯系,拓寬學習渠道,增加學生語文實踐的機會。

6.作文教學,貼近生活實際,富有生活氣息,靈活命題,形式多樣,多寫隨筆,讀書筆記,嘗試互批共批,以改促寫,有效提高作文水平。

7.實行分層目標教學,根據教學內容對不同層次的學生進行分層教學。利用課外實行培優輔差,力爭整體提高。

8.引導鼓勵學生成立學習小組,培養合作精神,開展互助互幫,實行一幫一學習語文,幫助中下生提高學習興趣和成績。

9.優化作業管理,培養學生自主學習,自我管理,加強課代表,小組長的模范帶頭作用和監督作用,力爭做到堂堂清,日日清,周周清,月月清。

10.作業的布置和批改要有所區別,要因人而異,充分照顧到不同學生的特點。

11.利用競賽,學科活動法等多種多樣的教學形式,開展豐富多彩的學習分享,特色班級創建,征文比賽,背誦經典,辦手抄文學報,鍛煉能力,提高興趣。

12.做好開頭的轉化工作,扭轉以往不良的學習習慣。

13.教學過程要抓住學生的閃光點,多表揚少批評,讓學生樹立起學習語文的信心。

三、本學期個人提高方面

1.業務提高計劃

(1)定期參加聽課活動以及教研組的各項活動,搜集優秀的課例進行研究。

(2)寫好教學反思、教學日記并及時進行整理,升華為隨筆和經驗。

(3)上好每一節課,精心的科學設計、思路創新的探索以適應大多數學生的實際。

(4)課堂結構要嚴謹有序,絲絲入扣,生動有趣,讓學生系統地掌握知識。

(5)黑板上的板書要字字珠磯,既有利于學生對生字詞的掌握,又鍛煉學生的書法。

2.計劃閱讀書目

《新課程下中小學教師備課技能指導》、《語文課程標準》、《請給我結果》《第六號教室》、《讓學生都愛聽你講》、《小故事大道理》等。

3.其他活動:學習電腦,撰寫論文,爭取在刊物上發表。

總之,在語文教學實踐中,我會嚴格要求自己,不斷反思,不斷總結。做到有愛心,有耐心,有信心,時刻關注學生的成長,通過各種方式提高學生的語文素養和語文能力。

八年級地理教案電子版免費篇8

1.這部分內容可以這樣引入:請學生想一想,你理解的農業是什么?根據學生的回答情況,教師再結合圖4.11補充說明。為了避免學生概念模糊,可提幾個產業,讓他們判斷是不是農業,例如人工養殖珍珠、打獵、捕魚、采草藥等,最終為學生歸納農業的概念。

2.關于農業的重要性也可以讓學生從身邊找實例。可以結合第99頁的活動提問:你平日里衣食住行中涉及到的物品,哪些是農業的產物?并將所舉的例子列在黑板上,最后歸納一下,它們分別屬于哪一類型農業的產物。

【農業的地區分布】

1.關于圖4.13“中國農業的地區分布圖”。在讀這幅圖時,可安排學生分以下幾個步驟進行:(1)我國農業差異最明顯的地區是哪兩個部分?(2)它們的界線在哪里?(3)東西兩部分各有哪些農業類型?(4)造成這種差異的主要原因是什么?(5)在降水稀少的西部地區,種植業分布在哪些地區?為什么會在這些地區發展種植業?(6)在東部地區,各種類型的農業主要集中在哪些地區?(7)林業集中在我國的哪些地區?哪些屬于天然林?哪些屬于人工林?(8)我國哪個地區的淡水漁業最發達?

2.關于圖4.14“我國南北方農業分布圖”。在學生讀了圖4.13之后,可以向學生介紹一下農作物的主要類型,在這個基礎上再安排學生進一步分析這幅圖。最終落實到第101頁活動的表格當中:

同時,還要讓學生適當地分析一下造成差異的原因。教師應盡量引導學生將這部分知識與前面所學的中國的氣候、河流、資源、地形等知識緊密結合,以加強學生對前后知識的聯系。

3.這部分的知識對于城市的學生來講比較生疏,尤其是農作物的分類、熟制等,教師可以安排學生提前對父母或家里的其他長輩進行調查,問問當地的熟制,以及幾種主要作物的種植、收獲時間,以便于理解所學習的內容。

4.關于第101頁活動2。安排這個活動主要有以下幾個目的:第一是復習前面的知識,即氣溫、降水隨著海拔的升高是如何改變的;第二是加強對氣候與農作物種類、耕作制度的關系的理解;第三是了解一下在山區應當如何開展農業生產,并熟悉我國西南地區山區的常見農作物。同時,學生還會通過做這個練習注意到,山區的植物是隨著海拔的升高而呈帶狀分布的,這樣就為今后高中學習垂直自然帶打下了基礎。

【發展農業要因地制宜】

1.這部分內容可以根據圖4.16,安排學生做這樣一個活動:給他們幾個地方選擇,決定適合開展哪種類型的農業生產活動??蛇x擇的地方包括太行山區、華北平原、內蒙古草原、洞庭湖沿岸,可選擇的農業生產部門包括林業、種植業、畜牧業和漁業。當然,學生在選擇時可能不會出什么差錯,但重要的是讓學生說出這樣安排的原因。只有真正說出原因,才算是真正理解了“因地制宜”的含義。在學生說明之后,可以簡單歸納,看看學生在安排農業部門生產時都考慮了哪些因素。同時啟發學生思考:“上面的選擇只是從自然條件方面考慮應該發展哪個大的農業部門,當我們進行具體的生產時,又會考慮到哪些因素呢?”從而引出下面的學習。

2.關于圖4.17與第104頁活動3的結合。我們可以將活動3安排在前面,讓學生選擇一種農業生產活動,在圖4.18的B、C兩點進行。當學生敘述完自己的選擇理由時,我們自然就會得到圖4.17的內容。另外,還可引發學生繼續思考:在氣候條件允許的前提下,如果種果樹,應該安排在什么地方?山區應該進行什么樣的農業生產活動?

3.第103頁的活動1和活動2可以結合起來。教師可以安排學生從報紙、雜志或互聯網上查找一些關于因地制宜和不因地制宜進行農業生產的實例,并分析其成功之處和失誤的地方,如果是反例,還應提出一些建議。教師和學生可以一起討論,但教師在討論的最后要落到一點上,即:人類既可以對不利的環境進行改造,使之朝著有利的方向發展;同時不合理的行為也可能使得有利的環境變得不利。人類的生產活動一定要符合自然規律,這樣才可能持續地發展下去。

【我國農業面臨的挑戰與對策】

1.教師在進行這部分內容的講授之前,可以安排學生課下進行一個小調查,看看自己的爺爺奶奶、爸爸媽媽在小的時候都吃什么,供給量怎么樣?然后和自己現在的狀況作一下對比。并且思考:這說明了什么?從而引出新課。

2.也可以這樣來引入:找一些我國農業產量的相關數據,再找一些我國耕地狀況、水土流失狀況以及污染狀況的數據,結合第106頁活動1的數據,請學生分析:我們國家的農業現狀如何?原因是什么?同時結合一些實例,讓學生提出建設性的意見。還可以補充一些實例,例如在長江中上游地區退耕還林,在長江中下游的洞庭湖、鄱陽湖地區退耕還湖等等。

3.對圖4.19的分析。在學生讀出幾個主要的商品糧基地之后,請學生思考這樣幾個問題:(1)這些地區成為主要商品糧基地的原因是什么?(包括氣候、地形、水源、土壤等)(2)為什么華北平原沒有成為主要的商品糧基地?(當地人口稠密,消耗量較大)

4.如果可能的話,教師可以結合所講內容帶領學生到附近的生態農業村進行參觀,包括現代化養殖場、無土栽培實驗區等。

5.在安排學生將數據轉化為統計圖時,教師先不要給任何提示,讓學生充分發揮自己的創造力,畫出能夠說明問題的統計圖,然后全班可以進行交流評比,看看哪種統計圖最能說明我國在農業方面的成就。

6.關于第107頁活動2。首先應當讓學生看圖說話,描述桑基魚塘的整個生產過程,并能夠畫出一幅流程圖。接著可以向學生介紹我國農村利用秸稈、牲畜糞便生產沼氣,并將剩下的渣子作肥料的例子,同時也請學生畫出流程圖,并將兩幅圖進行對比,思考:他們存在著哪些一致的地方?(在整個過程中沒有任何廢物,都對環境沒有損害)

兩幅流程圖大致如下:

7.關于第107頁活動3。在組織學生討論我國不同地區農業建設方向的原因之后,教師可以找一些實際例子,讓學生來分析,例如長江中上游的植被破壞對長江水文狀況的影響(包括含沙量劇增、易發生洪水等等)。這樣可以加強學生對國家農業發展政策的全面理解。

八年級地理教案電子版免費篇9

【課型】

新授課

【課標要求】

●區分“天氣”概念,并能正確運用。

●識別常用的天氣符號,能看懂簡單的天氣圖。

●用實例說明人類活動對空氣質量的影響。

【教學目標】

1、知識與能力目標

知道天氣與氣候的區別,并能在生活中正確使用這兩個術語。初步認識天氣與人類活動的關系;

能識別常用的天氣符號,看懂簡單的天氣圖。(重點)

2、過程與方法目標

通過各種途徑感知身邊的天氣現象,并形成地理表象;

初步學會根據提供的地理信息,通過比較、概括等思維過程,形成天氣與氣候的概念。

3、情感態度價值觀目標

通過人類活動及對空氣質量的影響及保護大氣的重要性分析,增強環境保護意識和,逐步養成關心愛護環境的行為習慣。

【教學模式】

目標導學

【教學方法】

講授法、活動教學法、小組合作法、角色扮演法

【教具準備】

教學課件

【學生課前準備】

收看中央電視臺天氣預報

【教學反思】

第四單元天氣與氣候是世界自然地理的重要組成部分,在教材中占有重要地位。天氣與生活是本單元的第一課,主要包括天氣與生活、看圖識天氣、讓天空更藍三部分內容。通過本節課的學習使學生了解天氣與氣候的概念及特點,如何描述天氣、常用的天氣符號,簡單分析天氣與人類活動的關系。為后面氣溫的變化與分布、降水的變化與分布、世界的氣候類型、影響天氣的因素、人類活動與氣候的學習打下堅實的基礎。

依據皮亞杰認知發展理論,初一學生位于認知發展具體運算階段(七至十一二歲),具備一定依賴于具體事物或形象的邏輯思維能力,是智力發展和能力培養的重要階段。學生在生活中時時刻刻都感受著天氣的變化及天氣對其生活的影響,亦在小學階段通過其他學科了解到一些天氣諺語。

本節課我主要采用了講授法、活動教學法、角色扮演法等教學方法。考慮到地理對初一學生來說是一門新學科,根據學生的認知特點,在教學過

程中以講授法為主,其他方法為輔。聯系實際生產、生活,設計多處角色扮演情景及活動,使學生在活動過程中體會、認識有關概念和基本原理,初步學會一些基本的技能和能力。

本節課我運用了多媒體教學手段,設計了一個教學課件。多媒體直觀性和交互性,能幫助學生理解較為抽象的地理問題,從而更好的突出重點、突破難點,也給學生充分的學習空間,使學生真正成為學習的主體。

依據該年齡段學生的特點及學習內容,采用小組合作學習、探究學習、角色扮演等學習方式,讓學生通過自己的思維活動和體驗獲得知識,培養學生提出問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及合作交流能力。

【板書設計】

簡單天氣符號、衛星云圖

天氣和氣候的概念與區別

八年級地理教案電子版免費篇10

教學目標

1、學會利用半球位置、海陸位置和經緯度位置來描述一個區域的地理位置。

2、知道世界第一大洲。

3、學會描述一個區域的范圍。

4、了解亞洲的地理分區。

教學重難點

教學重點:

通過對亞洲的學習,掌握認識大洲的基本方法。

教學難點:

學會正確描述大洲的地理位置特點,運用地形圖和地形剖面圖描述區域某一地勢變化及地形分布特點。

教學工具

課件

教學過程

一、導入新課:

教師提問:結合我們平時接觸的電視、電影、報紙、網絡資料,談談自己知道的亞洲。

學習討論回答。

教師歸納:我們居住的大洲從南到北、從東到西,既有烈日炎炎的沙漠,又有白雪皚皚的冰原;既有世界第一高峰,又有世界最低洼的地方。這就是我們居住的大洲。它有眾多的高山和大河,有燦爛的文化,有優美的風景。它就是雄踞東方的亞洲。

板書:一、雄踞東方的大洲--亞洲

二、明確學習目標

三、新授:

(一)溫故知新(生回顧亞洲地名的由來)

亞洲是亞細亞洲的簡稱,意為“東方日出之地”.公元前2000年中期,腓尼基人在地中海東岸(今天的敘利亞一帶)興起,建立起強大的腓尼基王國。他們的航海水平十分高超,活躍于整個地中海。頻繁的海上活動,要求腓尼基人必須確定方位。所以,他們把地中海以東的陸地稱之為“Asu”,即“東方日出之地”,所指范圍后來逐步擴大到整個亞洲。把地中海以西的陸地稱為“Ereb”,意為“西方日落處”,后來被用來指代整個歐洲。

(二)亞洲的地理位置和范圍

認識一個大洲,先要從“在哪里”入手,也就是明確位置,搞清楚范圍、邊界。那么,應當如何描述亞洲在世界中的位置呢?

師點撥描述區域地理位置的一般方法:半球位置、海陸位置、經緯度位置

[活動]:看圖討論回答:

1.讀圖6.1《亞洲在世界中的位置》,描述亞洲在東西半球、南北半球中的位置。(絕大部分在東半球、北半球)

2.讀圖6.2《亞洲的范圍》,找出亞洲的緯度位置

①最北:81°N;最南:11°S;

②最東:170°W;最西:26°E

3.讀圖6.2《亞洲的范圍》,了解亞洲被哪些大洲和大洋包圍?

亞洲位于亞歐大陸東部,北、東、南分別瀕臨北冰洋、太平洋、印度洋,西面與歐洲毗鄰,西南與非洲相鄰,東南隔海與大洋洲相望,東北隔白令海峽與北美洲相望。

[學以致用]:讀圖6.23“北美洲的位置和范圍”,

1.簡述北美洲的半球位置。

2.說出北美洲的經緯度位置。

3.找出北美洲周圍的大洋、大洲,說出它們分別位于北美洲的方位,歸納北美洲的海陸位置特點。

[活動]:師生互動,完成第5頁活動題:比較北美洲和亞洲的位置和范圍差異。

四、課堂小結:

認識區域,首先要認識區域的地理位置和范圍。大洲的地理位置,可以從半球位置、海陸位置和經緯度位置等方面加以描述。

五、作業安排:

完成地理填充圖冊同步練習。

八年級地理教案電子版免費篇11

課題名稱:第一章

第一節中國的疆域(1課時)第二節中國的行政區劃(2課時)

課型:一、二課時新授課第三課時復習課

課程標準:

1、運用地圖說出我國的地理位置及其特點。

2、記住我國的領土面積,在地圖上指出我國的鄰國和瀕臨的海洋,說明我國既是陸地大國,也是海洋大國。

3、在我國政區圖上準確找出34個省級行政區,記住他們的簡稱和行政中心。

活動建議:

1、在地圖上計算出我國大致的東西經度差和南北緯度差,并依次來說明我國經度與緯度跨度大;分析我國相對于亞歐大陸和太平洋的具體位置。

2、開展我國省級行政區拼圖游戲。

內容分析:

我們偉大的祖國幅員遼闊,人口眾多,山河壯麗,氣候類型多樣;物產富饒,有悠久的歷史和燦爛的文化。學好中國地理,了解中國國情,是我們每個華夏兒女應具備的基本文化素質。本節課就是從疆域和行政區劃兩方面來闡述,介紹了我國的范圍、位置、鄰國、臨海,以及劃分的34個省級行政單位,通過學習,做到基本的了解,為以后學習打好基礎。

學情簡析及學法指導:

例如臨海、鄰國、34個省級行政區劃等內容,學生在日常生活中已有了不同程度的了解,內容的學習并不困難。在學習中國的地理位置有何優越性時,指導學生學會評價地理事物;學習34個省級行政區、陸上鄰國時,可指導學生總結內容,運用口訣記憶法。

重點:

1、中國的緯度位置、海陸位置及其優越性。

2、中國的領土四至點、面積、臨海、鄰國。

3、我國劃分的34個省級行政區、簡稱、省會。

難點:

在我國政區圖上準確找出34個省級行政區,記住它們的簡稱和行政中心。

策略和方法:

講述法、談話法、討論法、比較學習法、讀圖指導學習法

教學媒體:

《中國政區圖》掛圖及拼圖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A引入新課,向學生簡要介紹中國地理部分的知識結構,以及學習時注意的問題。

B根據上學期的知識,學生回憶中國國土面積及在世界各國的位次。

C讀《中國疆域圖》,找出我國領土的最東、最西、最南、最北的四至點。

D運用比例尺的知識,量算我國東西、南北跨越的大致距離。察看經緯度,估算我國東西、南北跨越的經緯度。

E分析中國的地理位置,并說說中國地理位置的優越性。

(教師學法指導,學生分組討論。)

學法指導:學會評價地理事物

經濟效益對人類活動的有利方面

地理事物→社會效益→

生態效益對人類活動的不利方面

分析我國的地理位置的優越性,從海陸位置和緯度位置兩方面。

1)海陸位置:與蒙古、日本兩國相比,我國是個海陸兼備的國家。隨之對降水、農業、海洋資源的利用、港灣對海上交通的發展、與亞歐大陸其他國家的直接往來等產生影響。

2)緯度位置:看圖估算出南北大致的緯度,所處的溫度帶。與俄羅斯、巴西相比,我國跨緯度大,氣候不同,對農業產生影響,適合發展多種農業經濟。

F通過查閱地圖,讀出我國的四個瀕臨的海洋,簡介兩個內海,陸上相鄰的15個國家,隔海相望的6個鄰國,記住它們的位置。

學法指導:口訣記憶法

記憶我國15個鄰國,可讓學生分組編口訣,記憶起來順口,記得又牢固,長久不會忘記。選出較好的全班展示。

東朝鮮,北蒙古

東北、西北俄羅斯

西部哈吉塔阿巴

西南印度尼錫丹

南部還有緬老越

課后作業:地理填充圖冊P1—P4

(第二課時)

復習提問引入新課

講授新課:

A

結合課文的“閱讀”,讓學生們根據學過的歷史知識,說說我國歷史上的行政區劃。并根據自身實際情況,說說學校所在地的行政區劃。(__省

__市__區)

B學習課文中的三級行政區劃,尤其是我國的省級行政區劃。

學法指導:口訣記憶法

a兩湖兩廣兩河山b“三字經”

五江二寧青陜甘京津滬、黑吉遼,內蒙古、晉陜甘;

云貴西四北上天青新寧、冀魯豫,蘇浙皖、湘鄂贛;

內重臺海福吉安川黔滇、桂粵閩,藏瓊臺、渝澳港。

還有港澳好河山

C由學生思考口訣的含義,稍作解釋。然后利用三分鐘時間,學生熟背口訣,領會含義。

D檢驗學生學習成果,由學生互相考察。

E在“三字經”中,涉及到簡稱知識。指導學生觀察課本P8表,看是否能發現簡稱是如何的來的。

總結:a省區名的原字b河名c山名d古代地名、國名

F平時學生已多少有一些省會的知識,提問幾個,了解學生掌握情況。

課堂練習:在《填充圖冊》中填注省級行政區的名稱、省會(先填會的,不會的用鉛筆填)。

課后作業:1)準備中國行政區拼圖(自制、購買均可),下節課用。

2)記憶34個省級行政區的名稱、位置,以及其省會、簡稱。

(第三課時)——以復習鞏固為主

猜猜看!

1、知識點競猜:a我國第一大島b我國第二大島c我國最大的群島

d我國領海寬度e我國所在的半球(東西、南北)f我國陸上國界線長度g我國大陸海岸線長度h

我國有幾個陸上鄰國i我國有幾個隔海相望的國家j我國位置最東的省區k我國位置最西的省l

我國位置最北、最南的省分別是m我國面積最大的省n我國人口最多的省o全國分哪三級行政區劃p

北回歸線穿過的省

2、中國之最能力競猜:

a緯度最高的省b緯度最低的省c跨經度最廣的省

d跨緯度最廣的省e鄰國最多的省f臨省最多的省

3、地理謎語:猜猜是哪一個省級行政區或那個省級行政區的中心?

A船出長江口B寶地C碧波萬里D銀河渡口E千里戈壁F四季如春

G久雨初晴H大言不慚I急來報佛腳J帶槍的人K兩個胖子

拼拼看!

用自治或購買的省區拼圖,練習。并在組內和班級進行競賽。

(利用課外活動課時間,選拔進行級部拼圖大賽)

填填看!

將《地理填充圖冊》中未完成的1、2節內容填上,并自評。

課后作業:《地理填充圖冊》中的作業整理并交上

八年級地理教案電子版免費篇12

教學目的

1、通過觀察地球儀及閱讀地圖,使學生說出我國的緯度和海陸位置,并能正確表述我國地理位置的優越性,以進一步培養學生運用地圖學習地理知識的能力。

2、在中國政區圖上找出我國的四至點,并在圖上量算出我國的東西和南北之間的大致距離,培養學生的操作能力,

3、使學生能在中國疆域圖上辨別及在中國疆域空白圖上填注出我國瀕臨的海洋,主要島嶼、海峽,陸上鄰國和隔海相望的國家。

4、通過學習我國優越的地理位置和遼闊的疆域,激發學生的民族自豪感,并進行熱愛祖國、保衛祖國和建設祖國的思想教育。

教學重點

中國的地理位置及優越性。

教學難點

學會閱讀中國政區圖,形成對我國疆域的空間想像力。

教學用具:《歌唱祖國》歌曲錄音磁帶及錄音機,“中國在地球上的位置示意圖”,中國政區復合投影片、地球儀、世界主要國家面積比較表,世界主要大陸海岸線比較表,“世界政區掛圖”。

課時安排:二課時

板書設計

第一章中國的疆域和人口

第一節中國的疆域

一、偉大的祖國

1、位于東半球和北半球2、亞洲東部,太平洋西岸

二、遼闊的國土

1、面積960萬平方千米2、跨近50個緯度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導入新課〕播放《歌唱祖國》歌曲錄音,用以制造學習氣氛,激發學生了解祖國的學習欲望。

聽著這優美的旋律,動人的歌詞,不禁使我們產生無限的遐想,我們偉大的祖國在地球上處于什么位置?這樣的地理位置又有哪些優越性?我國的國土究竟有多大?瀕臨哪些海洋?我國有哪些陸上鄰國?有多少個國家與我國隔海相望?今天我們就一起來學習這些知識,深入地認識我們偉大的祖國——中華人民共和國——中國。

〔板書〕第一章中國的疆域和人口

第一節中國的疆域

一、偉大的祖國

〔投影〕“中國在地球上的位置示意圖”。

(活動)讀中國在世界上的位置圖

我國在南北半球中在哪個半球、東西半球中在哪個半球?

〔提問〕劃分南北半球和東西半球的界限是什么、從圖上看出中國位于哪個半球?

〔歸納〕南北半球的分界線是赤道,東西半球的界限為西經20度和東經160度。因此通過觀察地圖可知,從東西半球來看,我國正好位于東半球,從南北半球來看,我國正好位于北半球。

〔活動〕指導學生在地球儀上找到西經20度和東經160度,用黃色膠條貼在相應的位置上;找出赤道,用紅色膠條貼在相應的位置上;在地球儀上找到中國,并用紅色的膠條剪成五角星,貼在我國首都北京的位置。

(板書)1。位于東半球和北半球

(提問)觀察地球儀,說出我國位于哪個大洲?與哪個大洋相鄰?與它們的相互位置如何?

(歸納)我國位于亞洲的東部,太平洋的西岸。

(板書)2。亞洲東部,太平洋西岸

(提問)觀察地球儀,將中國的面積與其它國家的面積比較,你認為中國面積是大還是小?

(投影)世界主要國家面積比較表。

(提問)讀圖并回答,我國領土面積有多大?居世界第幾位

(歸納)960萬平方千米,僅次于俄羅斯和加拿大,居世界第三位,和整個歐洲差不多,是世界領土面積最遼闊的國家之一。

(板書)二、遼闊的疆域

1.面積960萬平方千米

(活動)我國的面積很大,我國領土的最北端、最南端、最東端以及最西端分別在什么地方呢?

(練習)讀《中國地圖冊》中的“中國行政區劃圖”,找出我國領土的四至點,并按要求完成練習1。

練習1。對照《中國地圖冊》中的“中國行政區劃圖”,找出我國領土的最北、最南、最東、最西點,用紅筆將它們標注在課本的“中國疆域圖”上,并讀出它們的經、緯度。

最北:漠河以北黑龍江主航道的中心線,緯度53°N多。

最南:南海南沙群島中的曾母暗沙,緯度4°N附近。

最東:黑龍江與烏蘇里江主航道中心線的交匯處,經度135°E多。

最西:x疆帕米爾高原,經度75°E附近。

學生練習,教師巡視。

總結:北-頭頂黑龍江

南-腳踩曾母暗沙

東-嘴喝兩江匯合水

西-帕米爾上擺擺尾

(讀圖)課本3頁中國的疆域圖

(提問)算一算我國最南端與最北端緯度約相差多少度?哪條重要的緯線穿越我國的南部?按五帶劃分,我國最南處于哪個熱量帶?最北接近哪個帶?大部分領土位于哪個帶?

(歸納)我國領土南北相差約50個緯度,北回歸線穿越我國的南部。我國大部分領土處于四季分明,寒暖適度的北溫帶,南部有一小部分在熱帶,最北部接近寒帶。

〔分組討論〕分析我國的緯度位置對我國的經濟發展有何益處。

〔歸納〕我國領土南北跨越近50個緯度,這樣的緯度位置,使我國具備復雜多樣的氣候,為發展農業經濟提供了有利條件。

〔板書〕2、跨近50個緯度――南北氣候差異顯著――適宜發展多種農業經濟

〔讀圖〕讀“中國政區圖”,算一算我國領土東西跨越多少經度,分屬幾個時區。

〔歸納〕我國東西跨越了60多個經度,分屬于東5區至東9區,共5個時區,即最東和最西時間相差5個小時。

〔讀圖〕讀教材中的“我國領土東西部的晨昏差異”圖。

〔提問〕夏季,當北京時間為6點時,我國東部的烏蘇里江和西部的帕爾米高原各是什么景象,為什么?

〔歸納〕我國東西跨越60多個經度,由于地球自轉,東邊的地方時刻早,當北京時間為清晨6點時,最東邊烏蘇里江的地方時約為早7點左右,最西邊的帕爾米高原則還是星斗滿天的黑夜。

〔練習〕1、閱讀地圖冊《中國政區圖》,利用圖中的比例尺,量算我國領土最東端到最西端的距離約為多少千米。

2、緯度相差1度,距離約為110千米,計算我國南北距離相差多少千米。

〔歸納〕我國東西之間距離約為5000千米,南北之間的間隔約5500千米,再加上我國擁有悠久的歷史,因此,人們常用“縱橫一萬里,上下五千年”來表述我們偉大的祖國擁有遼闊的國土和悠久的歷史,這值得我們每一個中國人驕傲和自豪。

八年級地理教案電子版免費篇13

教學目標

(一)知識與技能

1、學會讀圖了解我國地勢西高東低,呈階梯狀分布的特點及各級階梯的分界線,它們大致的海拔高度和主要地形區。

2、了解山脈縱橫交錯構成了我國地形的骨架,掌握主要山脈的名稱、走向及其在圖上的分布。

(二)過程與方法

1、培養學生讀圖和分析各類地形圖的能力。

2、通過讀圖直接獲取有關知識,并將已學知識落實到圖上。

(三)情感、態度、價值觀

1、通過對我國壯麗山河的學習,激發學生的自豪感,進一步對學生進行愛國主義教育。

2、通過培養學生動手能力與合作精神以及對科學探究精神,從而培養學生學習地理的興趣。

教學重點

1、地勢西高東低,呈階梯狀分布的特點

2、主要山脈的走向和分布

教學難點

1、分析地勢西高東低,呈階梯狀分布的優越性

2、識別主要山脈的走向和分布

教學課時:

1課時

教具:

中國分層設色地形圖、沿320N線中國地勢剖面圖、中國主要山脈分布圖

教學設計:

一、導入新課:

1、談:我們經常說,我們的祖國山川秀美、景色宜人。首先,我們一起看一段錄相感受一下祖國的壯麗河山。(展示多媒體)

2、當然,要更進一步的認識,就需要我更深入的學習。今天,我們將進入一幅全新的畫卷。

(板書:中國的自然環境第一節:中國的地形)

二、地勢西高東低:(板書)

1、過渡:在古代詩詞中“大江東去浪淘盡,千古風流人物?!薄皾L滾長江東逝水,浪花淘盡英雄”為什么江水都要向東流?(地勢西高東低)

2、把我國的地面沿32°N線剖開,呈現出這樣的面貌:(展示多媒體)

3、觀察,思考P20活動中的問題。

(指名答)

歸納:我國地勢西高東低,呈階梯狀分布。(板書)

可分為三級階梯,第一級平均海拔為4000米以上;第二級為1000米-2000米;第三級為500米以下。

4、活動:(出示設色地形圖)

找出這三級階梯的大概范圍

找出三級階梯界線上的主要山脈

5、討論:“地勢西高東低”的優越性

談:到現在,我們很容易就得出我國的河流為什么會由西向東流了,除些之外,我國地勢西高東低的特點還有哪些優越性呢?

學生分享、自由發言,提出各自觀點,最后派代表總結發言。

(教師可引導學生主要從氣候、水利和交通三個方面進行討論)

教師歸納總結:

〈1〉我國地勢西高東低向海洋傾斜,有利于海洋上的濕潤氣流深入內陸,形成降水。

〈2〉“人往高處走,水往低處流”,我國西高東低的地勢使得我國的河流大多自西向東滾滾流,這些大江大河溝通了我國東西的交通運輸,促進了內地與沿海的經濟聯系。

〈3〉在各階梯的交界處河流產生巨大的落差,水能資源十分豐富,我國的大型水電站大多建設在這些地帶。如葛洲壩水電站、正在興建的長江三峽水利工程

三、山脈縱橫交錯(板書)

1、過渡:在我國的三級階梯都是以山脈為界,感覺山脈就像骨架一樣。事實上,我國是一個多山的國家,山脈縱橫交錯,構成了地形的骨架。(板書:地形的骨架)

2、讀圖(出示:中國主要山脈分布圖)

找出以下方向的山脈:(板書)

東西走向:天山-陰山;昆侖山-秦嶺;南嶺。

南北走向:賀蘭山、六盤山、橫斷山脈

東北-西南走向:大興安嶺-太行山-巫山-雪峰山;長白山-武夷山;玉山(東部最高峰)

西北-東南走向:阿爾泰山;祁連山。

弧形山脈:喜馬拉雅山(世界第一高峰:珠穆朗瑪峰8844、43米)

3、活動:找五岳

談:我國奇峰名山眾多,其中“五岳”就很有名,它們自古就是人們爭相祭

拜之處,游覽之所,那么,五岳是哪五岳?你們能在圖上找出來嗎?

它們分別們于哪一個省?離我們最近的是什么岳?

板書設計:

中國的自然環境

第一節中國的地形

一、地勢西高東低

我國地勢西高東低,呈階梯狀分布

二、山脈縱橫交錯:

1、山脈構成地形的骨架。

2、主要的山脈:

東西走向:天山-陰山;昆侖山-秦嶺;南嶺。

南北走向:賀蘭山、六盤山、橫斷山脈

東北-西南走向:大興安嶺-太行山-巫山-雪峰山;長白山-武夷山;玉山(東部最高峰)

西北-東南走向:阿爾泰山;祁連山。

弧形山脈:喜馬拉雅山(世界第一高峰:珠穆朗瑪峰8844、43米)

八年級地理教案電子版免費篇14

【教學目標】

1.通過對西北地區和青藏地區各具特色的自然環境的比較,了解兩區的自然環境差異及對其他地理事物的影響;

2.通過讀圖確定范圍、概括位置特點、分析歸納兩區的自然地理特征,進一步鍛煉學生的讀圖能力及相關的分析思維能力;

3.對比和了解西北和青藏地區的位置、范圍、地形及主要的氣候特征,分析并理解其對本區自然景觀、植被、河湖等自然地理要素的影響。

【教學重難點】

1.教學重點:西北地區和青藏地區自然環境的特點。

2.教學難點:西北地區自然環境和位置的關系。

【教學過程】

[導入新課]

[地圖演示]圖5.2我國的四大地理區域

[學生活動]說出我國四大區域A、B、C、D的名稱。我們前面講解了南方和北方地區,為了響應西部大開發的號召,我們來研究西部。這節課我們先來研究西部的自然條件及自然條件對其他地理因素的影響。

[講授新課]

[圖片演示]塔克拉瑪干沙漠圖和青藏高原景觀圖。

[學生活動]描述兩幅圖片。西北地區的圖是沙漠景觀,說明西北氣候比較干旱。而青藏地區的圖片中,我(學生)看到了山脈,說明青藏地區多高山,山上是白色的,因為氣候寒冷,所以山上有積雪。

[教師總結]兩幅圖片中,我們知道西北地區降水少,氣候干旱,出現了沙漠,并擁有我國面積最大的沙漠──塔克拉瑪干沙漠,而青藏地區氣溫低,多雪山、冰川。

[提問]為什么西北地區這么干旱?

[學生活動]說出西北干旱的原因。

[地圖演示](西北在亞歐大陸的位置圖):西北地區位于亞歐大陸的中部,深居內陸,遠離海洋,即遠離北冰洋、太平洋和印度洋這三個環繞亞歐大陸的大洋。相比較而言,哪個大洋近點?──太平洋

[學生回答]有高大山脈阻擋。

[地圖演示](西北地區地形圖):學生明確阿爾泰山、天山、昆侖山、阿爾金山、祁連山和大興安嶺等山脈的`位置,認識西北西部的三山夾兩盆和東部的內蒙古高原。

[學生活動]通過認識西北地形,說出西北地區的范圍:大興安嶺以西,長城,祁連山和昆侖山以北稱為西北地區。

[啟發提問]觀察西北地區的山脈,大多位于西北什么地方?

[學生觀察]主要位于邊緣地帶。

[提問]這樣分布的山脈對氣候有什么影響?(阻擋了海洋濕潤氣流的推進)

[地圖演示]中國季風的行進動畫圖。

[教師講解]中國的夏季風主要是東南季風,東南風把海洋的濕潤氣流帶到中國內陸,但是當它運行到東北時,(指圖)受到什么山脈的阻擋?

[學生活動]看圖知道大興安嶺、陰山、祁連山等高大山脈的阻擋。

[教師總結]由于西北地區深居內陸,遠離海洋,再加上山脈的阻擋,使西北地區降水很少,氣候干旱。所以,課本的第一個標題為“干旱的西北地區”。由于降水極少,風力作用顯著,形成了獨特的風蝕地貌,如風蝕蘑菇和風蝕城堡(如課件的西北風光圖)。西北地區東西延伸長,跨經度大,所以內部景觀還存在差異。

[地圖演示]西北自東向西的植被變化圖

[學生活動]說出西北地區植被的變化,分析原因。

[師生總結]西北地區自東向西呈現草原──荒漠草原──荒漠的變化,是因為降水自東向西不斷減少,因為離海洋距離越來越遠。

[地圖演示]青藏地區地形圖

[學生活動]計算平均海拔在4000米以上的青藏地區要比同緯度地區溫度大約低多少度?(結果是約低24°C)

[圖片演示]青藏高原景觀

[學生探究]高寒的青藏地區,卻有一種奇怪的現象,就是拉薩由于晴天多,陽光燦爛,有“日光城”的美譽,為什么會這樣?

[學生回答]略

[教師總結]青藏地區地勢高,空氣稀薄,空氣透明度好,太陽光線穿過時,熱量耗損少,到達地面的熱量多,所以青藏地區有豐富的太陽能資源,是全國太陽輻射量最多的地區,其首府成為“日光城”。

[圖片演示]內蒙古牧場,新疆牧場和青藏高原牧場

[學生活動]說說以上牧場有什么不同之處。(分別是草原牧場、山地牧場和高寒牧場)

[提問]為什么會有不同?

[師生共討]內蒙古高原是四大高原中最平坦廣闊的高原,地面起伏不大,草場廣布,成為溫帶草原牧場。新疆,我們知道,氣候干旱,降水及少,養牛養羊沒有水源是不行的,那么牧場應該建在什么地方呢?沙漠里嗎?

[總結]列表如下:

項目牧場類型優良畜種

西北地區溫帶草原牧場三河馬,三河牛,細毛羊,灘羊

青藏地區高寒牧場藏山羊,藏綿羊,牦牛

[圖片演示]溫帶草原牧場和高寒牧場

[學生活動]比較溫帶草原牧場和高寒牧場的差異。

[學生探討]

原因:內蒙古高原氣候較為溫暖,降水較多;而青藏地區海拔高,氣候寒寒冷干燥;

[承轉提問]西北地區最突出的特點是什么?在發展農業中最大限制因素又是什么?因此決定農業是什么類型?

[學生回答]西北地區十分干旱,發展農業最大的限制就是水,因為氣候干旱,天然降水水少,只有發展灌溉農業。

[讀圖分析]找出西北四大灌溉農業區是河套地區、寧夏平原、河西走廊和天山山麓。

[學生活動]分析以上地區如何進行灌溉。

[學生回答]河套和寧夏平原,有黃河經過,是用黃河水進行灌溉的;河西走廊,附近就是祁連山,有祁連山的高山融水可以灌溉,而新疆,降水最少,沙漠廣布,灌溉農業只能分布在沙漠邊緣有地下水的綠洲和有高山融水的天山山麓附近。

[課堂小結]本節我們主要學習的是西北地區和青藏地區的自然環境特征和農業類型,重點是各個區域的特征和優良畜種,我們要結合他們的位置特征來分析其自然環境。

八年級地理教案電子版免費篇15

教學重點

1、主要河流和湖泊的水文特征。

2、外流河的水文特征。教學難點

外流河的水文特征。

教學手段

錄像機、投影儀、投影片、景觀圖片。

課時安排

二課時

板書設計

第三節中國的河流和湖泊

一、內流區和外流區

1、概念:內流河、外流河

2、內流區、外流區

二、外流河的水文特征

1、我國外流河水文的共同特征及成因

2、我國外流河水文特征的差異及原因

三、內流河的水文特征

1、我國內流河水文的共同特征及成因

2、我國最大的內流河——塔里木河

四、京杭運河

1、起止點、長度

2、經過的省市、溝通的水系

3、歷史上和現在的作用:

五、湖泊概況

1、湖泊的分類

2、湖泊的分布

青藏高原湖區

東部平原湖區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導入新課〕通過前一段時間的學習,我們了解了我國人民生產、生活有密切關系的氣候條件,一個地區的降水量發生變化,江河、湖泊的水量也會隨其改變,這節課我們就來學習第五章中國的河流和湖泊。

〔板書〕第五章中國的河流和湖泊

〔啟發提問〕說出你所知道的河流、湖泊的名稱,并說出河流、湖泊的作用以及對人類的不利影響。

〔教師總結〕出示表1:中國河流、湖泊的數量。我國是一個河流、湖泊眾多的國家,為了更好的了解我國河流、湖泊的分布狀況和利用狀況,這一章我們就來學習中國的河流和湖泊,首先我們來學習第一節――河流和湖泊?!舶鍟车谝还澓恿骱秃?/p>

讓學生看中國水系圖,查找黑龍江、遼河、海河、黃河、淮河、長江、珠江、怒江、雅魯藏布江、額爾齊斯河。

〔啟發提問〕這些大河各注入哪個海洋,河流流向與地勢有什么關系?查找塔里木河、弱水河。

〔啟發提問〕這兩條河流最終流到哪里?

〔教師總結〕我們把這些最終流入海洋的河流,叫外流河。最終未流入海洋的河流,叫做內流河。外流河的流域稱為外流區,內流河的流域稱為內流區?!渤鍪就队捌澄覈鴥攘鲄^和外流區〔板書〕

一、內流區和外流區

1.概念:內流河、外流河

2.內流區、外流區

〔轉折過渡〕設問:內流區和外流區是如何劃分的呢?〔板書〕

3.內流區和外流區的劃分及分布

讓學生看我國的外流區和內流區、季風區和非季風區復合投影片。

〔啟發提問〕內流區和外流區的分界線與我們講過的哪些氣候分界線位置相似?

〔教師總結〕內流區和外流區的分界線與季風區、非季風區分界線,400毫米等降水量線位置相似,大致經過大興安嶺南部、陰山、賀蘭山、巴顏喀拉山、岡底斯山一線?!矄l提問〕分析內流區和外流區水量的大小及原因?

〔教師總結〕外流區受夏季風影響,降水多,水量大;內流區受夏季風影響不明顯,降水少,水量小。

讓學生看我國的內流區和外流區圖。

〔啟發提問〕內流區和外流區面積各占我國總面積的百分比是多少?

〔教師總結〕出示表2:中國河川流域面積。

同學們想一想,回答問題:為什么我國西北部多內流河,東部多外流河?

〔教師總結〕這與我國西高東低地勢及所處的海陸位置和氣候條件有關。西北距海遠,氣候干旱,降水少,蒸發量大,所以多內流河;東部距海近,氣候濕潤,降水多,所以多外流河。〔轉折過渡〕由于內流河、外流河所處的位置、氣候條件、地面植被狀況等不同,導致內流河、外流河的水位、流量、含沙量、有無結冰期等變化規律不同,我們稱其為水文特征不同?!步處煯嫲鍒D講解〕河流的水文特征主要包括流量、含沙量、水位、結冰期等。流量指單位時間通過某一段面的水流體積,它反映了河流水資源多少,通常以立方米/秒為單位。水位指河流在某地某時段的水高程,它是反映水體水量大小的.最直觀的重要標志。含沙量指單位體積水中所含泥沙的重量。結冰期指河流封凍的時間長短。這節課我們重點學習外流河的外流河的水文特征。

〔板書〕

二、外流河的水文特征

出示“我國主要河流的年流量變化比較圖”?!矄l提問〕

(1)本圖橫、縱坐標各代表什么?

(2)在什么季節外流河水量大、水位高?

(3)在什么季節外流河水量小、水位低?

(4)北方的松花江和黃河與南方的長江、西江相比,流量大小與季節分配有何差別?

〔教師總結〕外流河水文的共同特征是:夏季水量大,水位高;冬季水量少,水位低。

〔轉折過渡〕為什么我國外流河有這樣共同的水文特征呢?

讓學生看我國的外流區和內流區、季風區和非季風區復合投影片。學生討論分析我國外流河共同水文特征的成因。

〔教師總結〕我國外流河的水位、流量變化,深受季風氣候的影響。每當夏季風盛行時,雨季來臨,河流水量大增,水位上漲,形成汛期。隨著冬季風的加強,夏季風逐漸減弱,降水減少,水位逐漸下降。當冬季風盛行時,河流普遍形成枯水期,北方的一下中小河流甚至斷流。

〔板書〕

1、我國外流河水文的共同特征及成因

2.我國外流河水文特征的差異及原因

〔教師總結〕南方雨季開始早,結束晚,雨季長,降水量多,所以,秦嶺-淮河以南的河流,水量豐富,汛期長。北方雨季開始晚,結束早,雨季短,降水量少,因此,遼河、海河、黃河水量不太大,汛期短。黑龍江及其支流由于有冬季積雪融水,蒸發量小,河流水量也較為豐富。

〔轉折過渡〕外流河的水文特征不僅在汛期長短、水量大小上有差別,在其他方面也有很大的不同。

〔啟發提問〕為什么我國外流河的含沙量不同呢?

〔教師總結〕遼河、海河、黃河多流經半濕潤、半干旱地區,夏季多暴雨,且河流的上、中游地區植被較少,水土流失嚴重,黃河-淮河以南的河流流經氣候濕潤區,森林茂密區,因此含沙量小。但是如果這些地區的森林不加以保護,河流的含沙量也會增大。有人說長江要變成第二條黃河,我們絕不允許這一現象在我們這一代發生。

〔找學生講解〕冬季去南方、東部和留在北京過年在氣候上感覺有什么不同,河流有什么不同。

學生總結(教師提示):冬季秦嶺-淮河以南平均氣溫在零度以上,河流無結冰期;越往北越冷,遼河、海河、黃河冬季結冰期短,黑龍江及其支流冬季結冰期長。出示表4:外流河水文特征差異比較表。讓學生填空。

學生總結外流河水文特征的差異填表,教師補充。讓學生總結影響外流河水文特征的主要因素。

〔教師總結〕河流的水文特征和氣候、地面狀況等方面有密切的關系,氣候條件不同,河流的水量、水文、結冰期也不同,地面植被不同、河流的含沙量也不同。由此可見,各地理要素是相互聯系,相互制約的。〔板書〕

三、內流河的水文特征

1、我國內流河水文的共同特征及成因(出示中國水系圖)。

〔啟發提問〕我國的內流河主要分布在哪些地區?那里的自然條件如何?

〔教師總結〕我國的內流河主要分布在西北內陸地區。那里降水稀少,氣候干燥,沙漠廣布,有大面積的無流區。

〔轉折過渡〕設問:內流河水主要來自哪里呢?下面我們看一段錄像,大家注意以下幾個問題:

(1)內流河的水主要來源?

(2)內流河的水量變化有什么規律?主要影響因素是什么?

內流河水主要來自高山積雪融水和山地降水。內流河水量年變化大,水位高差懸殊。夏季氣溫高,冰雪融水量多,山地降水也多,河流水量較為豐富;夏季過后,氣溫降低,冰雪融水量減少,山地減少減少,河流的水量也逐漸減少;冬季氣溫低于零度,無冰雪融水,河水甚至斷流。因此,大部分內流河是季節性河流。在地圖上,季節性河流用虛線表示。

出示中國水系圖,讓學生找出兩條季節性河流。

〔教師總結〕塔里木河、弱水以及孔雀河、和田河的某些河段都是季節性河流,其中塔里木河是我國最大的內流河。

〔板書〕

2、我國最大的內流河――塔里木河

出示塔里木河景觀圖、中國地形圖?!矄l提問〕

(1)塔里木河所在的地形區是什么盆地?

(2)塔里木河水主要來自哪里?

〔教師總結〕塔里木河位于我國最大的盆地――塔里木盆地,它由三條支流匯集而成,全長2179千米,河水主要來自天山、昆侖山等高山的冰雪融水。

出示內流河、外流河示意圖。

〔啟發提問〕到此為止,我們學習了外流河、內流河的水文特征,二者有什么區別呢?

出示表5:內流河、外流河比較表。學生討論回答,教師補充總結。

〔轉折過渡〕前面介紹的都是天然河流的水文特征,在我國除了眾多的天然河流外,還有許多人工河流。

〔板書〕

四、京杭運河

(活動)京杭運河北起什么地方?南到什么地方?

〔教師總結〕京杭運河北起北京,南到杭州,全長1800千米,是世界上最長的運河,也是最古老的運河之一。它和萬里長城并稱為我國古代兩項偉大工程,聞名于全世界。

〔板書〕1.起止點、長度

出示京杭運河圖?!矄l提問〕

(1)京杭運河流經哪些省市?

(2)京杭運河溝通哪些水系?

〔教師總結〕京杭運河流經北京、天津、河北、山東、江蘇、浙江,溝通了錢塘江、長江、淮河、黃河、海河五大水系。

〔板書〕2.經過的省市、溝通的水系

〔啟發提問〕是什么時候、什么人修建了京杭運河呢?

〔教師講解〕京杭運河是世界上開鑿最早的運河之一。春秋戰國時期,吳王夫差為了北伐齊

國,稱霸中原,于公元前485年,從邗城(今江蘇揚州)東南到末口(今江蘇淮安)開鑿邗溝,使長江、淮河兩大水系得以溝通。到隋朝,隋煬帝征調民工數百萬,開挖通濟渠,使之南接邗溝。從洛陽附近開鑿永濟渠,通達天津,然后沿永定河通抵北京附近,最后又拓寬加深江南運河。隋代的大運河是以洛陽為中心,從杭州到北京,向西拐了一個大彎。元朝定都北京后,裁彎曲直,使它從江淮經山東直接向北,縮短航程800余千米。這就是如今京杭運河的前身。

〔啟發提問〕除了青海湖外,大家還知道哪些湖泊?

〔轉折過渡〕這些湖泊有什么不同的特點,各分布在哪里呢?下面文明就來學習湖泊概況?!舶鍟?/p>

五、湖泊概況

〔教師講解〕天然湖泊遍及中國各地,其名稱因語言的不同,而有“湖”、“池”、“漾”、“?!?、“錯”、“茶卡”等稱呼。湖泊也有內流河區與外流河區之分,其分界線與內外流河的分界線大致相同。外流河區,以含鹽量較小的淡水湖為主;內流河區以含鹽量較大的咸水湖為主,但青藏高原上有一些淡水湖。

〔啟發提問〕那么,我國的淡水湖主要分布在哪兒呢?

八年級地理教案電子版免費篇16

一、指導思想

通過本期地理教學,使學生能比較熟練的運用所學的地理知識解釋生活中的地理現象,進一步提高閱讀地圖的能力和分析推理能力,提高學生繪圖的能力。

二、情況分析

八年級地理主要是學習中國地理,涉及的內容中有關的地理基礎知識已經在七年級學習過了,因此八年級地理相對于七年級地理而言,要變得容易一些了。同時,相當部分內容學生有一定的了解,學習起來興趣更濃厚了,學習的積極性也會更高一些。

本期我任教八年級107和108兩個班的地理。平均每班近40人,學生成績相差較大,經過七年級的地理教學,兩個班的學生已經初步掌握了學習地理的方法,掌握了閱讀地圖并通過地圖分析地理現象的方法,掌握了初中地理教學大綱規定必須掌握的地理基礎知識和基本概念。從上個學期期末檢測的成績來看,兩個班的優秀率和及格率在八鄉都在末尾,由此可見,兩個班學生學習地理的興趣不濃厚,學習積極性也不高。這為學生學習八年級地理增加了相當大的難度。

三、教學目標

1、通過本期地理教學,使學生能比較熟練的.運用所學的地理知識解釋生活中的地理現象,進一步提高閱讀地圖的能力和分析推理能力,提高學生繪圖的能力。

2、通過本期地理教學,使學生掌握中國地理概況,包括中國疆域概況,中國人口、民族特點及其地理分布特點,了解人口問題給社會、經濟、資源、環境帶來的壓力。

3、掌握中國的自然環境,包括地形、地勢,氣候,河流概況,及其相互之間的聯系與影響。了解中國自然資源分布和自然資源所面臨的現狀,認識能源危機和環境問題給社會、經濟發展造成的不良影響,提高學生節能、節約的主動意識。

4、認識祖國各地風土人情和地區差異,了解人文地理的區域差異。

5、培養學生良好的學習習慣和生活習慣!

6、通過八年級《地理》下冊的課程學習,使學生真切的受到愛國主義教育,感受祖國的偉大和美好,樹立可持續發展觀的人地觀。

四、教學措施

1、注重改變學生的學習方式倡導立足于學生發展的新的學習方式,即自主學習、合作學習、探究學習,使學生真正成為學習的主體。在教學中,通過那些能夠帶給學生理智挑戰的教學;通過那些在教學內容上能夠切入并豐富學生經驗系統的教學;通過那些能夠使學生獲得積極的、深層次的體驗的教學;通過那些給學生足夠自主的空間、足夠活動的機會的教學,做到“以參與求體驗,以創新求發展”,有效地增進學生的發展。

2、強化基本技能訓練,通過識圖、繪圖、比較、分析、歸納、總結等方式,提高學生地理基本技能和閱讀、分析、理解能力。

3、強化學生運用所學地理知識解決生活中存在的地理現象和解釋地理現象產生的原因的能力。開展形式多樣的化的課堂教學方式,利用一切可利用的教學資源豐富教學手段,激發學生學習的興趣和求知欲望。

4、加強課后的輔導,注重學以致用。開展各種地理小知識競賽活動,幫助學生理解和掌握所學的地理知識,并提高應用地理知識的能力。

5、搞好單元測試,發現問題及時加以解決,以確保所授知識的準確性,同時培養學生尊重科學的思想品質。

五、課時安排

本期共18周,實際教學周16周,共32課時,具體安排:

第一階段:新課教學:第一周、第二周,中國的地域差異,4課時;第三周至第五周認識區域:位置與分布,6課時;第六周至第八周認識區域:聯系與差異,6課時;第九周期中質量檢測2課時第十周至第十二周,環境與發展,6課時第十三周建設永續發展的美麗中國2課時

第二階段:中考復習:第14—18周10課時中考復習和考試

八年級地理教案電子版免費篇17

[學習目標]

1.扎實掌握農業五部門及其主要農產品;畜牧業的種類、主要牧區名稱及其優良畜種,提高讀圖析圖能力

2.通過自主學習合作探究,掌握從氣候地形等方面分析我國南方與北方耕作制度的差異,以及農作物的地區分布

3.全員參與,激情展示,樹立十分珍惜和合理利用每一寸土地的意識。

重點:運用地圖說出小麥水稻的主要分布區;說出主要經濟作物的分布和四大牧區難點:我國商品糧基地的分布

[自學導航]

一、農業概況地位:是國民經濟的基礎產業。

1、狹義的農業是指

(溫馨提示:副業是指農、林、牧、漁以外的其他生產事業。例如:①采集野生植物,如采集野生藥材、野生油料、野生淀粉原料、野生纖維、野果、野菜和柴草等。②捕獵野獸、野禽)

2、農業發展:

⑴我國是世界上最早種植、,又是最早栽培的國家

⑵當前,我國的等農產品的產量已居世界第一位⑶我國農業發展取得了哪些成就?

①我國農業生產發展較快;②我國農業日益改善;③我國農業生產的趨于合理。⑷我國農業發展突出的問題是:農業還比較差,仍較薄弱。

根據播種期不同,小麥有與之分,我們學校所在地區以種植為主。

2.經濟作物⑴我國經濟作物種類有:_______、_______、_______、等,它們通常具有經濟價值高、技術要求高、商品性強等特點。

三、農產品出口基地

1.我國重要的農產品出口基地主要有_______、_______、_______、等地,主要產品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

2.什么是外向型農業?旅游農業?生態農業(答案在課本上劃出)

四、畜牧業

2、是我國商品生豬的主要產區。

[合作探究]

讀圖“我國主要商品糧基地分布示意圖”,完成下

⑴填出書中字母所代表的商品量基地名稱A_________B________C_________D________E_____________

⑵除以上商品糧基地外,還有哪些地方建立了商請在圖中適當位置填上其名稱。

[課堂小比拼]

1.既是我國主要商品糧基地,又是我國糖料作物產區的是()A成都平原B江漢平原C華北平原D江淮地區2.下列組合正確的是

A內蒙古牧區——三河馬

B青海牧區——灘羊C西藏牧區——細毛羊D新疆牧區——牦牛3.關于我國農業的發展,敘述不正確的是()

A當前,我國糧食、肉類、棉花等產量已經居世界首位B我國谷物人均占有量已經超過世界平均水平

C農業生產條件日益改善,但農業生態環境還較差D隨著城市化的加速推進,城郊農業蓬勃發展起來。

[能力提升]

讀下圖嘗試分析長江中下游平原和四川盆地位于同一緯度,為什么長江中下游平原不是甘蔗的主要產區?

八年級地理教案電子版免費篇18

教學目標

1.通過觀察地球儀及其閱讀地圖,使學生說出中國的緯度和海陸位置,并能正確表述中國地理位置的優越性,以進一步培養學生運用地圖學習地理知識的能力。

2.在中國政區圖上找出中國的四至點,并在圖上量算出中國東西和南北之間的大致距離,培養學生的操作能力。

3.使學生能在中國疆域圖上辨別及在中國疆域空白圖上填注出中國瀕臨的海洋,主要島嶼、海峽,陸上鄰國和隔海相望的國家。

4.通過學習中國優越的地理位置和遼闊的疆域,激發學生的民族自豪感,并進行熱愛祖國、保衛祖國和建設祖國的思想教育。

教學重點

中國的地理位置及其優越性。

教學難點

學會閱讀中國政區圖,形成對中國疆域的空間想像力。

教學手段

《歌唱祖國》歌曲錄音磁帶及錄音機,“中國在地球上的位置示意圖”,中國政區復合投影片(一套四張,同一底圖),地球儀(學生每人一個,并附有彩色膠帶),世界主要國家面積比較表,世界主要國家大陸海岸線比較表,“世界政區掛圖”。

教學方法

談話法、學習指導法。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導入新課】播放《歌唱祖國》歌曲錄音,用以制造學習氣氛,激發學生了解祖國的學習欲望。

聽著這優美的旋律,動人的歌詞,不禁使我們產生無限的遐想,我們偉大的祖國在地球上處于什么位置?這樣的地理位置又有哪些優越性?中國的國土究竟有多大?瀕臨哪些海洋?中國有哪些陸上鄰國?有多少個國家與中國隔海相望?今天我們就一起來學習這些知識,深入地認識我們偉大的祖國——中華人民共和國——中國。

【板書】

一、從世界看中國

【投影】“中國在地球上的位置示意圖”。

【提問】劃分南北半球和東西半球的界線是什么?從圖上看出中國位于哪個半球?

【歸納】南北半球的分界線是赤道,東西半球的界線為西經20°和東經160°。因此通過觀察地圖可知,從東西半球來看,中國位于東半球,從南北半球來看,中國位于北半球。

【活動】指導學生在地球儀上找到西經20°和東經160°,用黃色膠條貼在相應位置上;找出赤道,用紅色膠條貼在相應位置上;在地球儀上找到中國,并用紅色膠條剪成五角星,貼在中國首都北京的位置。

【板書】1.位于東半球和北半球

【提問】觀察地球儀,說出中國位于哪個大洲?與哪個大洋相臨?與它們的相互位置如何?

【歸納】中國位于亞洲的東部,太平洋的西岸。

【板書】2.亞洲東部,太平洋西岸

【提問】觀察地球儀,將中國的面積與其它國家的面積相比較,你認為中國面積是大還是小?

【投影】世界主要國家面積比較表。

【提問】讀圖并回答,中國領土面積有多大?居世界第幾位?

【歸納】中國陸地面積達960萬平方千米,約占全球陸地總面積的1/15,僅次于俄羅斯和加拿大,居世界第三位,和整個歐洲差不多,是世界上領土面積最廣闊的國家之一。

【板書】

二、遼闊的國土

1.面積960萬平方千米

【承轉】中國的面積很大,中國領土的最北端、最南端、最東端以及最西端分別在什么地方呢?

【練習】讀《中國地圖冊》中的“中國行政區劃圖”,找出中國領土的四至點,并按要求完成練習1。

練習1.對照《中國地圖冊》中的“中國行政區劃圖”,找出中國領土的最北、最南、最東、最西點,用紅筆將它們標注在課本的“中國疆域示意圖”上,并讀出它們的經、緯度。

最北:漠河以北黑龍江主航道的中心線,緯度53°N多。

最南:南海南沙群島中的曾母暗沙,緯度4°N附近。

最東:黑龍江與烏蘇里江主航道中心線的交匯處,經度135°E多。

最西;新疆帕米爾高原,經度75°E附近。

學生練習,教師巡視。

【投影】中國政區復合投影片①(中國的疆域示意圖)。

請同學在圖上依次指出中國領土的四至點,并請若干學生依次說出習題答案,教師輔導。

【提問】請你算一算中國最南與最北緯度相差約多少度?哪條重要的緯線穿越中國的南部?按五帶劃分,中國最南處于哪個熱量帶?最北接近哪個帶?大部分領土位于哪個帶?

【歸納】中國領土南北相差約50個緯度,北回歸線穿越中國的南部。中國大部分領土處于四季分明,寒暖適度的北溫帶,南部有一小部分在熱帶,最北部接近北寒帶。

【讀圖】讀教材中的“中國領土南北冬季景色的差異”圖。

【提問】2月份,位于中國北部的黑龍江省和南部的海南省景色有何不同,為什么?

【歸納】中國南北緯度跨度大,氣候差異顯著,緯度越低,氣溫越高。因此當祖國北方處于冰天雪地的隆冬時,而南國的海南卻早已是烈日炎炎的盛夏景象了。

【分組討論】分析中國的緯度位置對經濟發展有何益處。

【歸納】中國領土南北跨越近50個緯度,這樣的緯度位置,使中國具備復雜多樣的氣候,為發展多種農業經濟提供了有利條件。

【板書】2.跨進50個緯度→南北氣候差異顯著→適宜發展多種農業經濟

【讀圖】讀“中國政區圖”,算一算中國領土東西跨越多少經度,分屬幾個時區。

【歸納】中國東西跨越了60多個經度,分屬于東5區至東9區,共5個時區,即最東與最西時間相差5小時。

【讀圖】讀教材中的“中國領土東西部的晨昏差異”圖。

【提問】夏季,當北京時間為6點時,中國東部的烏蘇里江和西部的帕米爾高原各是什么景象,為什么?

【歸納】中國東西跨越60多個經度,由于地球自轉,東邊的地方時刻早,當北京時間為清晨6點時,最東端烏蘇里江的地方時約為早7點左右,最西端的帕米爾高原的地方時則是凌晨2點52分。因此,當東部的烏蘇里江已經撒滿金色的晨光,而西部的帕米爾高原則還是星斗滿天的黑夜。

【練習】

1.閱讀地圖冊《中國政區圖》,利用圖中的比例尺,量算中國領土最東端到最西端的距離約為多少千米。

2.緯度相差1度,距離約為110千米,計算中國南北距離相差約多少千米。

【歸納】中國東西之間距離約5000千米,南北之間的間隔約5500千米,再加上中國擁有悠久的歷史,因此,人們常用“縱橫一萬里,上下五千年”來表述我們偉大的祖國擁有遼闊的國土和悠久的歷史,這值得我們每一個中國人驕傲和自豪。

第二課時

【投影】中國政區復合投影片①。

【復習提問】中國的四至點分別在什么地方?中國緯度位置的特點是什么?中國的緯度位置有何優越性?

【新課導入】我們偉大的祖國不僅陸地面積廣大,而且還有廣闊的海域。

【板書】

三、廣闊的海域

【投影】中國政區復合投影片②(中國的臨海示意圖)。

【提問】由北向南中國瀕臨的海洋分別是哪些?

八年級地理教案電子版免費篇19

一、教學目標

1、運用圖表認識東北地區的人口、民族和城市分布。

2、學會運用地圖和其他資料歸納某地人口、城市的分布特點

3、培養學生對圖文信息的獲取、處理能力和綜合分析能力。

4、培養學生人地協調的觀點

二、教學重、難點

重點:

1、運用“東北地區的人口分布”圖和“東北地區的面積與人口統計”表,歸納東北地區人口的分布特點。

2、運用“東北地區城市與鐵路分布”圖,歸納東北地區城市的分布特點。

難點:掌握本節教材所滲透的學習區域地理的一般方法,能夠在新情境中遷移運用。

三、教學流程設計

【揭示課題,直入主題】

【提出學習目標】

1、運用圖表了解東北地區的人口、民族和城市分布,能從圖表中提取有效信息的能力及地理計算能力。

2、學會運用地圖和其他資料歸納某地人口、城市的分布特點。能學以致用,聯系實際解決問題。

【指出學習重難點】

重點:

1、運用“東北地區的人口分布”圖和“東北地區的面積與人口統計”表,歸納東北地區人口的分布特點。

2、運用“東北地區城市與鐵路分布”圖,歸納東北地區城市的分布特點。

難點:掌握本節教材所滲透的學習區域地理的一般方法,能夠在新情境中遷移運用。

【人口分布】

教學過程:

【自學指導】看圖思考(同桌之間互相協作)

完成課本P31活動題(大致5分鐘)

活動第一、二題由學生直接計算。第三題引導學生先看圖例明確不同顏色代表不同人口密度,然后讓學生再來看東北地區人口分布圖。首先找出人口密集區,人口稀疏區,再進一步引導學生歸納總結東北地區的人口分布特點。學生歸納總結出人口分布特點后,叫幾名學生回答下列問題:

1、通過讀圖分析,請說出東北地區人口密度大于100人/km2的地區主要分布在哪里?

老師強調:中部、南部平原區,主要的平原是松嫩平原和遼河平原

2、想一想,影響人口分布的主要因素有哪些?

學生回答,最后老師總結。影響一個地區人口的主要因素有地理位置(緯度位置、海陸位置)、地形、氣候、河流、交通運輸條件,工業與城市分布、資源分布等。

分析完這個題之后呢,讓學生齊讀31頁課文,指導學生劃出重點知識點。

教師:同學們,我們知道東北地區以前被人們叫做“北大荒”,人煙稀少,那么昔日的荒涼之地如何成為今日的人口稠密區,經濟較發達的地區呢?下面我們通過一段視頻來了解一下造成東北人口急劇增長的原因。(我選的是一部熱播電視劇《闖關東》的片頭部分,它剛好講述的是闖關東的時代背景,這樣更能調動起學生學習的積極性。)

教師:大家都知道東北是我國少數民族主要分布區之一,請同學們在課本32頁東北地區主要民族分布圖上找出東北主要的少數民族所分布的位置。師生互動:老師說哪個民族讓學生找哪個民族,通過看圖,讓學生在圖中找出分布最廣的民族。完成師生活動之后,讓學生看多媒體,老師引導學生學習各個民族的分布。讓學生對各民族的分布,有更深刻的印象。給出一張滿族特色圖片,吸引學生注意力。找一名學生朗讀《旗袍與旗裝》,增加學生課外知識。

課堂活動:

課本33頁活動題以學生活動(以小組為單位)為主,由學生小組間進行討論,最后由一名學生代表回答相關問題。學生們回答完后,最后由老師總結歸納前面學生所回答的情況,帶領學生看多媒體課件,看兩個民族的習慣和傳統文化以增長課外知識。

教師總結:通過我們前面的學習,我們現在會用地圖和相關圖表來分析一定的地理方面的問題,另外我們了解了不同少數民族它的生活習慣和文化特色,為我們今后的學習、生活奠定了一定的基礎。

八年級地理教案電子版免費篇20

教材分析

“多民族的大家庭”中蘊涵著豐富的國情教育內容,課文通過圖片以及設計的問題和活動使學生了解我國是由56個民族組成的大家庭,其中漢族占百分之九十二,民族分布呈現出“大雜局,小聚居”的特點。我國民族數量多,分布不均,具有“大雜居,小聚居”的特點,在衣、食、住、行、節日等方面,各民族有不同的生活習俗,使中華民族的文化絢麗多彩。這些都是中國人文社會環境的基本概況,本部分內容對學生今后的區域地理知識的學習,樹立正確民族觀,激發學生對中華民族文化的熱愛具有很重要的意義。

學情分析

本節課的學生們好奇心強,對中國的民族風俗感興趣,有的學生還會表演民族舞蹈,具備一定的閱讀和分析地圖的能力,會基本的電腦操作,如瀏覽網頁,復制和粘貼。教學設計中具體方案的難易程度,與大多數學生的實際能力相適應,同時也顧及程度較好的學生。

教學目標

知識與技能:

1、知道我國民族數量、構成及分布特點;

2、培養學生運用信息技術自主進行意義建構及合作交流的能力

過程與方法:

1、利用網絡資源引導學生在收集、整理信息的過程中占有資料,并形成自己的觀點和看法

2、通過任務驅動式的課堂活動,創設積極互動的情境,展示個性特征

情感、態度、價值觀:

1、體會我國的絢麗多彩的民族文化,樹立正確的民族觀,激發民族自豪感

2、在學習中,產生對祖國各族人民及文化的熱愛之情,學會尊重各族人民的不同生活習慣

教學重點和難點

重點:我國民族的構成和分布特點,民族文化絢麗多彩

難點:我國民族的分布特點

教學過程

一、導入新課

欣賞“愛我中華”MTV,渲染氣氛,讓學生置身優美的音樂和畫面中,引起學生注意,集中學生思維,使學生放松心情,為上課做好準備。

在學生課前欣賞了“愛我中華”優美的旋律和各民族風情的情景中導入新課:“五十六個民族,五十六朵華,五十六個兄弟姐妹是一家……”,美麗動聽的歌曲把我們帶入了中華民族的大家庭。

二、自主學習

1、中國有多少個民族,其中漢族和少數民族占的比例分別是多少?

2、少數民族中,人口最多和最少的分別是哪個民族?哪些民族人口超過了400萬?

5、中華民族的分布有什么特點?漢族主要分布在哪里?少數民族主要分布在哪里?

三、釋疑解惑

1、中華民族的數量共有56個,漢族人口數量最多,占中國人口總數的91%,所以其他55個民族被成為少數民族,約占中國總人口的9%。

2、少數民族中,壯族人口最多,約有1500萬,主要集中在廣西壯族自治區,另外,還有蒙古族、藏族、維吾爾族、回族、滿族、苗族、彝族、土家族的人口數量也較多,超過了400萬。

3、我國各民族在地區分布上具有“大雜居,小聚居”的特點。漢族人口遍及全國,主要集中在東部和中部,在邊疆,漢族多與少數民族雜居在一起。少數民族主要集中在西南、西北、東北的邊疆地區。云南是中國少數民族最集中的省份,有20多個少數民族。

94105 主站蜘蛛池模板: 专注提供国外机电设备及配件-工业控制领域一站式服务商-深圳市华联欧国际贸易有限公司 | CE认证_FCC认证_CCC认证_MFI认证_UN38.3认证-微测检测 CNAS实验室 | 大功率金属激光焊接机价格_不锈钢汽车配件|光纤自动激光焊接机设备-东莞市正信激光科技有限公司 定制奶茶纸杯_定制豆浆杯_广东纸杯厂_[绿保佳]一家专业生产纸杯碗的厂家 | hdpe土工膜-防渗膜-复合土工膜-长丝土工布价格-厂家直销「恒阳新材料」-山东恒阳新材料有限公司 ETFE膜结构_PTFE膜结构_空间钢结构_膜结构_张拉膜_浙江萬豪空间结构集团有限公司 | [品牌官网]贵州遵义双宁口腔连锁_贵州遵义牙科医院哪家好_种植牙_牙齿矫正_原华美口腔 | 聚合氯化铝-碱式氯化铝-聚合硫酸铁-聚氯化铝铁生产厂家多少钱一吨-聚丙烯酰胺价格_河南浩博净水材料有限公司 | 耳模扫描仪-定制耳机设计软件-DLP打印机-asiga打印机-fitshape「飞特西普」 | 合肥抖音SEO网站优化-网站建设-网络推广营销公司-百度爱采购-安徽企匠科技 | 石牌坊价格石牌坊雕刻制作_石雕牌坊牌楼石栏杆厂家_山东嘉祥石雕有限公司 | 不锈钢/气体/液体玻璃转子流量计(防腐,选型,规格)-常州天晟热工仪表有限公司【官网】 | 小型气象站_车载气象站_便携气象站-山东风途物联网 | 辐射仪|辐射检测仪|辐射巡测仪|个人剂量报警仪|表面污染检测仪|辐射报警仪|辐射防护网 | 学生作文网_中小学生作文大全与写作指导 | 消防泵-XBD单级卧式/立式消防泵-上海塑泉泵阀(集团)有限公司 | 恒温振荡混匀器-微孔板振荡器厂家-多管涡旋混匀器厂家-合肥艾本森(www.17world.net) | 不锈钢反应釜,不锈钢反应釜厂家-价格-威海鑫泰化工机械有限公司 不干胶标签-不干胶贴纸-不干胶标签定制-不干胶标签印刷厂-弗雷曼纸业(苏州)有限公司 | 智能气瓶柜(大型气瓶储存柜)百科 | 恒压供水控制柜|无负压|一体化泵站控制柜|PLC远程调试|MCGS触摸屏|自动控制方案-联致自控设备 | 耐高温风管_耐高温软管_食品级软管_吸尘管_钢丝软管_卫生级软管_塑料波纹管-东莞市鑫翔宇软管有限公司 | 全自动定氮仪-半自动凯氏定氮仪厂家-祎鸿仪器 | 卫生纸复卷机|抽纸机|卫生纸加工设备|做卫生纸机器|小型卫生纸加工需要什么设备|卫生纸机器设备多少钱一台|许昌恒源纸品机械有限公司 | 空压机网_《压缩机》杂志| 薪动-人力资源公司-灵活用工薪资代发-费用结算-残保金优化-北京秒付科技有限公司 | 不锈钢反应釜,不锈钢反应釜厂家-价格-威海鑫泰化工机械有限公司 不干胶标签-不干胶贴纸-不干胶标签定制-不干胶标签印刷厂-弗雷曼纸业(苏州)有限公司 | 北京中航时代-耐电压击穿试验仪厂家-电压击穿试验机 | 水平筛厂家-三轴椭圆水平振动筛-泥沙震动筛设备_山东奥凯诺矿机 包装设计公司,产品包装设计|包装制作,包装盒定制厂家-汇包装【官方网站】 | 接地电阻测试仪[厂家直销]_电缆故障测试仪[精准定位]_耐压测试仪-武汉南电至诚电力设备 | 精密五金加工厂-CNC数控车床加工_冲压件|蜗杆|螺杆加工「新锦泰」 | 金属雕花板_厂家直销_价格低-山东慧诚建筑材料有限公司 | 北京网站建设首页,做网站选【优站网】,专注北京网站建设,北京网站推广,天津网站建设,天津网站推广,小程序,手机APP的开发。 | 不锈钢复合板|钛复合板|金属复合板|南钢集团安徽金元素复合材料有限公司-官网 | 南京租车,南京汽车租赁,南京包车,南京会议租车-南京七熹租车 | 郑州宣传片拍摄-TVC广告片拍摄-微电影短视频制作-河南优柿文化传媒有限公司 | 上海质量认证办理中心| 三防漆–水性三防漆–水性浸渍漆–贝塔三防漆厂家 | 免费网站网址收录网_海企优网站推荐平台 | 热回收盐水机组-反应釜冷水机组-高低温冷水机组-北京蓝海神骏科技有限公司 | 超声波电磁流量计-液位计-孔板流量计-料位计-江苏信仪自动化仪表有限公司 | 温州富欧金属封头-不锈钢封头厂家 | 盐水蒸发器,水洗盐设备,冷凝结晶切片机,转鼓切片机,絮凝剂加药系统-无锡瑞司恩机械有限公司 | 退火炉,燃气退火炉,燃气热处理炉生产厂家-丹阳市丰泰工业炉有限公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