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教案模板_中学教师优秀教案_高中教学设计模板_教育巴巴

教育巴巴 > 教學設計 >

小學教案通用

時間: 新華 教學設計

教案可以幫助教師合理規劃教學時間,合理安排教學環節和有效利用教學資源,以確保教學過程有序、連貫。好的小學教案通用是怎樣的?這里給大家提供小學教案通用,供大家參考。

小學教案通用

小學教案通用篇1

活動目標:

1、了解中秋、感恩節的來歷。

2、知道我國與西方國家的民俗節日的共同點與不同點。

3、通過活動使學生體會濃濃的親情,體味團圓的快樂。

4、在活動中,使學生具有自主學習、積極探究、勇于實踐的意識和行為。

活動準備:

師生共同搜集有關感恩節和中秋節的相關資料,并加以整理。

活動過程:

師:大家都知道秋天是一個豐收的季節,在古時候,各個國家都有各自慶祝豐收的方式,并把這天定為自己國家的民俗節日。你們看,在美國大家是這樣慶祝的:(小品表演)

師:從小品里你們知道他們在過什么節?(感恩節),在我們中國也有一個與美國的感恩節類似的節日是------中秋節

下面就請大家拿出你搜集的有關這兩個節日的資料進行比較。(來源、時間、習俗、引申)

美國的古人為感激上帝的恩賜而有了感恩節,中國的古人為祭拜月亮而有了中秋節。這兩個節日雖都有各自不同的習俗,但有一點卻是相同的,那就是不管是美國的感恩節,還是中國的中秋節都是合家團聚的節日,都是懷有對遠方親人深深思念之情的節日。

師:我國著名的詩人李白就曾在異鄉對著天空中的那輪明月抒發了自己思念家鄉,思念親人的感情。這首詩就是--------

(靜夜思)(齊誦)

師:中秋的圓月常常會勾起人們的思鄉之情,古人給我們留下了不少美妙的詩篇。今天,我們教室墻上也貼了許多跟中秋有關的詩句,請家長與孩子們一起來一個(中秋古詩對對碰)(音樂起)

1、請在座家長和同學每人摘取一條。

2、請在規定時間內找到詩的另一半。

3、完成后請兩人合作吟誦。

師:一曲曲感人的詩篇滲透著濃濃的親情,現在親人就在我們身邊,讓我們手拉手把心貼得更近。(游戲:猜手)

1、請五位同學上臺在幕布后入坐,從幕布后伸出一只手。

2、請這五位同學的家長上臺找到并拉住你孩子的手。

師:大手牽著小手已經走過整整十年,我們與親人間彼此的默契已經無需語言的交流,是親情把我們緊緊地連在了一起。面對親人我們同學是不是有好多話要說。

(學生發言——這是本次活動設計的重要環節)

師:一個個真實的小故事在大人看來好象算不了什么,可能有些家長早已忘記,可是它卻深深地埋藏在孩子們的心底。您的恩情孩子們遲早都會報答,請家長也乘此機會對自己的孩子說些什么。(家長發言)

我們還有好多同學的家長雖然沒能到場,但也送來了祝福,帶來了對孩子的殷切希望。請家長沒有到場的同學開啟家長給你們的信,如果愿意在小組中交流一下。

師:句句話語滲透著濃濃的愛意,聲聲祝福溫暖著我們的心。千言萬語并為一句話,最后,讓我們為自己的親人送上一份自己親手制作的中秋節的禮物!在佳節時分就讓這份小小的禮物收藏款款深情,傳遞給你的親人。(音樂起送賀卡)

總結:海上升明月,天涯共此時,又到中秋這個傳統的節日了,讓我們共同期待月圓人團圓,盼望真愛滿人間。

小學教案通用篇2

教學目標:

能力目標:能用各種感官直接感知自然事物并用語言或圖畫描述所觀察的事物的形態特征;能用簡單器材做簡單的觀察實驗,并做實驗記錄;會查閱書刊及其他信息源;能選擇自己擅長的方式表述研究過程和結果。

情感態度價值觀:想知道,愛提問;尊重證據;愿意合作交流。

知識目標:知道土壤的構成成分。

教學重難點:

通過實驗活動探究,知道土壤的主要成分。

實驗器材:

分組:酒精燈、易拉罐、盛有一半水的燒杯、玻璃棒、鐵架臺、放大鏡

1組-4組砂土、5組-8組粘土、9組-12組黑土、濕抹布、小盤

演示:滴管、裝有土壤溶液的錐形瓶、玻璃片、試管夾

教學過程:

【課前活動】

1.談話:【出示泥塑圖片】正式上課之前,我們先來欣賞一些手工作品,你知道這些作品是用什么材料制作的嗎?

你是怎么知道的?(學生回答)其實制作泥塑的土叫做粘土,你知道粘土有什么特點嗎?

2.學生隨問題依次交流:

3.教師小結:由于粘所以可塑性強,除此之外粘土還具有顆粒細、耐火度高等特點。所以人們經常利用它來制作泥塑。

【教學過程、評價設計】

一、導入

1.談話:在每個小組的桌面上都有一些老師從不同的環境中取來的土壤,請同學們仔細觀察面前的土壤,根據你生活中的觀察,判斷一下這些土壤是從哪種環境中取來的?開始吧!

2.學生匯報:哪個同學來說說你面前的土壤是老師從哪種環境中取來的?

3.教師小結:究竟這些土是從哪種環境中取來的?請看大屏幕:【出示圖片】1-4組面前的土是老師從學?;▔锶淼?5-8組面前的土是老師從學校的種植園取來的;9-12組面前的土是老師從樹底下取來的;這節課我們來共同研究這些土壤里都有什么。(板書:土壤里有什么?)

二、學習新課

(一)用眼睛觀察土壤

1.談話:你可以通過看一看、摸一摸、捏一捏的方法,觀察你面前的土壤里有什么?看不清的話,可以用老師給你準備的放大鏡來觀察,觀察過程中要可別忘記填寫記錄單。聽明白了嗎?開始吧!(發記錄單1)

2.學生觀察:

3.學生匯報:哪個小組的同學說說你們發現了土壤中有什么?

4.教師小結:通過剛才的觀察,有的小組發現了土壤里有沙;有的小組發現了土壤里有黏土;還有的小組發現了土壤里有腐殖質。

(二)實驗探究土壤的成分

【猜想】

1.談話:現在請同學們大膽地猜測一下:土壤中還會有其他的物質成分嗎?

2.學生猜測:你認為土壤里還有什么?說說你的理由。【隨學生回答板書】

3.談話:這些僅僅是我們的猜測!想要知道我們的猜測是否正確,用什么方法來驗證呢?

4.學生交流:

生1:查電腦【網絡可以幫助我們驗證這些猜想,但課堂上老師沒給大家準備,我們怎么驗證這些猜想?】

生2:做實驗。

5.教師小結:因為有時我們根據生活經驗進行判斷會得出錯誤的結論,要想獲得正確科學的結論需要采用實驗的方法進行研究。

【認識實驗材料】

1.談話:為了便于觀察和實驗,老師給每個小組都準備了一些土壤和實驗材料,看一下,認識它們嗎?【生:認識】誰來介紹一下?

2.學生交流。

【設計實驗方案】

1.談話:利用這些實驗材料,你想怎樣驗證這些猜想呢?請同學們選擇一個或者幾個感興趣的問題進行研究,并設計相應的實驗方案。注意,在設計實驗方案的過程中,不要動手去操作,討論開始。

2.學生分組商量實驗方案、記錄:

3.學生交流:

下面讓我們來交流一下:你想研究土壤里有什么?你們的實驗方案是怎樣的?

【驗證空氣:我們小組想驗證土壤里含有空氣,我們想把土壤放在水中,看看是否有氣泡冒出,如果有氣泡冒出,說明里面有空氣,如果沒有氣泡,就說明沒有空氣。這個實驗方案有沒有道理?生:有道理。師:好!實驗方案通過!】其它的猜想我們怎么來驗證?

【驗證水:我們小組想驗證土壤里含有水。我們想把土壤放在易拉罐中加熱,看看是否有水蒸汽。如果有,說明含有水,如果沒有,說明沒有。師:其實,這個同學的方案沒問題,但是描述的有點問題,我們看到的并不是水蒸汽,看到的是水蒸氣凝結成的白汽。2、如果土壤里含水多,全班一起捏是一個不錯的方法,含水少怎么辦?】

【驗證腐殖質:我們想知道土壤里是不是有腐殖質,我們的方法是把土壤放在易拉罐盒里,用酒精燈燒,如果有燒焦的氣味,說明里面有腐殖質,如果沒有那種氣味,則說明里面沒有腐殖質。師小結:其它的猜想我們怎么來驗證?

【驗證砂和黏土:師:哪個小組想驗證土壤里含有砂和黏土?生:我們小組想驗證砂子和黏土。我們想把土壤放在燒杯里,加入水攪拌均勻后,靜置一會兒,觀察燒杯的下面是不是砂子,上面是不是黏土?師:也就是說看看土壤會不會分層。老師提醒你——等待一會兒,實驗現象會更明顯。

【驗證養料、養份:師:養料、養分的驗證實驗比較難,這樣吧,我們先來驗證前面的四項內容,最后再一起想辦法解決這個難題。】

溫馨提示:

1.土壤分層沉淀(dian)需要一段時間,為了節省時間我們先做分層沉淀的實驗,把它放在一邊沉淀著,再做其它實驗,等其它時間做完了,沉淀也完成了,再進行觀察。

2.使用酒精燈時要注意安全,不要用手接觸加熱后的實驗材料,防止燙傷!

3.觀察時,要及時把發現寫在記錄單上。

4.談話:那用實驗驗證我們的猜想時,應該注意哪些問題?

5.學生交流:

6.教師小結:同學們交流的都很好,老師也有幾點提示請看大屏幕(投影)

【實驗探究】

1.談話:大家聽清楚了嗎?那我可要考考你,做實驗時先做哪個實驗?為什么?做土壤分層沉淀實驗時,一直不停的攪拌嗎?那應該怎么樣呢?還有不清楚的問題嗎?下面請同學們利用你們想到的方法開始實驗吧!

2.學生實驗,教師巡視。

3.學生匯報與交流:

解決難題

1.談話:通過實驗我們知道了土壤里有水、砂、黏土、水、空氣。現在我們一起來驗證土壤里是否含有養料、養份。

2.師邊演示,邊講解:我們知道養料用眼睛看是看不到的,能夠看到的是一些比較大的雜質或腐殖質等,因此我們必須利用過濾裝置過濾掉這些雜質,由于時間的關系,上課前,老師已經過濾好了土壤的溶液,在這。點燃酒精燈,用試管夾將玻璃片夾住,使用滴管吸出一滴溶液,滴在玻璃片上,然后放在酒精燈上均勻加熱,待溶液蒸發后,觀察一下玻璃片會出現什么?怎么樣,會做了嗎?注意不要用手接觸加熱的玻璃片,下面請小組長到前面來取實驗器材,其他組員點燃酒精燈,按照老師的方法做一做吧。

3.學生操作:

4.學生交流:誰來說說你看到了什么現象?大家發現了嗎?

5.教師小結:這層白色的污漬就是養料的一種,我們把它統稱為無機鹽。(板書:無機鹽。)土壤里的養料不是取之不盡、用之不竭的,為了讓植物生長的更好,農民伯伯會在適當的時候為土壤施肥、補充養料。

三、拓展延伸

1.談話:通過實驗和觀察,我們初步了解了土壤里有什么,下面讓我們再通過視頻了解一些關于土壤的知識。播放視頻。

2.學生觀察:

3.教師小結:今天這節課我們一起了解土壤里有水、空氣、腐殖質、砂、黏土、無機鹽等,土壤的成分搭配的合適,土壤才能肥沃,植物生長才會更加茂盛,任何一種物質的缺失都會影響植物的生長。

其實關于土壤的秘密還有很多,比如說,南方的土壤與北方的土壤有什么不同,山上的土壤與平地的土壤有什么不同?感興趣的同學課下可以搜集有關資料,也可以采集一些不同的土壤,觀察一下它們的顏色和特點,下節課我們再來研究,這節課我們就上到這,下課!

【板書設計】

土壤里有什么

石子砂微生物

黏土

樹葉、草根腐殖質

空氣

養料、養分

小學教案通用篇3

清明時節雨紛紛,路上行人欲斷魂。一年一度的清明節又到了,為了貫徹落實市文明辦《關于在清明節期間廣泛開展緬懷祭奠革命先烈活動的通知》精神,中心組織的“四個一”主題實踐活動,我校開展清明節系列活動。

一、活動目的

中華民族五千年的文明悠久燦爛,中華民族的祖先勤勞、智慧、勇敢,傳承下不朽的民族精神。他們中華大地的繁榮和富強譜寫出了許多可歌可泣的動人事跡,理應得到后人的敬仰和學習。而清明節就是我國傳統節日中緬懷祖先、紀念先人的重要節日,是一個意義深遠的日子。開展此次活動,正是旨在緬懷先人、紀念先賢,弘揚和傳承民族精神,加強愛國主義教育,學習革命先烈為新中國的誕生而英勇獻身的精神,從而珍惜今天的幸福生活,讓民族精神薪火相傳。引導我校學生樹立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使他們進一步感受家鄉的文化氣息、精神氣節并從中受到熏陶。并把此次活動與“爭當四好少年”活動緊密結合。

二、活動主題

以“紀念先賢、緬懷先烈”為主題,廣泛開展祭奠先烈、先人、先賢活動,引導人們在慎終追遠、緬懷先輩的情懷中認知傳統、尊重傳統、繼承傳統、弘揚傳統。活動口號:繼承光榮傳統,爭做四好少年。

三、活動安排

(一)緬懷先人,傳承民族精神

1、召開一次主題班團隊會。各班要在清明期間組織召開以“紀念先賢、緬懷先烈”為主題的班隊會。布置少先隊員、共青團員積極搜集資料,了解清明文化,談談自己對清明節各種習俗的感想,有哪些是作為文化傳統可繼承的,哪些是封建迷信活動應破除的`?通過清明詩文朗誦、中華經典誦讀、詩詞歌會等形式,引導廣大師生弘揚中華傳統文化精髓,提升自身文化素養。

2、參觀一次愛國主義教育基地。在清明節期間組織我校師生利用網絡,到“民族魂”、“血鑄中華”等愛國主義教育網站,到鐵人紀念館、歷史陳列館、抗日英雄紀念館、南京大屠殺紀念館等各種愛國主義教育紀念館的網頁進行瀏覽參觀??梢岳们迕骷倨?,讓家長帶領學生參觀__鐵人紀念館、__歷史陳列館等家鄉愛國主義教育基地,學習時代精神、鐵人精神。引導廣大師生繼承先烈遺志、珍惜幸福生活、傳承民族精神,立志擔當建設祖國的重任。

3、組織“網上祭英烈”活動。中國文明網已與人民網、新華網、中國網、央視網、中國日報網、國際在線、中青網、中國經濟網、光明網等重點新聞網站搭建了“網上祭英烈”的互動平臺,發動全校師生借助中央“網上祭英烈”的互動平臺,結合信息技術課等發動師生進行網上祭奠,發表祭奠感言,開展網絡訪談,寄托對革命烈士的哀思。

小學教案通用篇4

一、說教材

說課的內容是小學數學第八冊第三單元第38-39頁的“文具店”―――小數乘法意義。該內容的呈現與過去的教材呈現有區別,沒有細分為“小數乘以整數,小數乘以小數”兩個部分,而是刪繁就簡,重點體會“小數乘整數”的意義。這是在學生已經學習過“元、角、分與小數”、“小數的意義”、“小數的加減法”和掌握了“整數乘法的意義”基礎上進行教學的,它是在整數乘法意義的基礎上的進一步擴展??v觀學生的知識基礎及對教材的`剖析,我確立了該課的教學目標及教學重難點。

二、說教學目標

1、知識目標:使學生初步了解小數乘法的意義。

2、技能目標:通過具體情況和實踐操作,使學生在充分感知的基礎上,理解小數乘法的意義,能從多角度想出簡單小數乘法的結果,培養學生動手操作能力、觀察能力、合作交流能力和抽象概括能力,滲透類推、遷移、轉化的數學思想。

3、情感目標:使學生感到數學在生活中無處不在。

三、說教學重點、難點

新大綱倡導對概念性的內容不下準確的定義,而是通過系列探究活動,讓學生感知、理解其內涵所在,能用自己的話表述即可。因此,讓學生感知、理解小數乘法的意義和利用已學的知識基礎計算其結果就成為本節課的教學重難點。

四、說教法、學法

如何突破重難點,完成上述三維目標呢?根據教材的特點,本節課采用多媒體為主要教學手段,以討論交流、合作探究為主要方式進行教學。在教學中創設情境,為學生提供較豐富、直觀的觀察材料,激發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和主動性,引導學生在復習整數乘法意義的基礎上,自主研究發現小數乘法意義,用已有知識來求解簡單小數乘整數的結果,并應用解決實際問題。

整個教學按以下四個環節組織進行:

①創設情境,激趣導入。

②合作探究,明理獲知。

③深化運用,鞏固新知。

④回顧小結,質疑問難。

五、說教學過程

(一)創設情境,激趣導入

在這個環節中,我分兩步組織教學。一是創設貼近學生生活的具體情境,拉近數學知識與實際生活之間的距離,使學生體會到小數與日常生活的密切聯系。因此,在教學中,我首先出示課件

①,即欣欣文具店全景圖。在學生觀察的基礎上提問“如果你來買某種文具,怎樣才能知道你該付多少錢呢?”旨在讓學生明白要知道購物中需要付多少錢,必須知道物品的單價和所購的數量。待學生回答后,緊接著出示課件

②,即文具專柜。在學生觀察中提問“你從這個文具柜中獲得了哪些信息?”、“你能根據這些信息提出數學問題嗎?”,這樣設計的目的就是培養學生的觀察能力和思考能力,并讓學生感受到數學在我們生活中無處不在。二是復習整數乘法的意義,從學生提的數學問題中,選擇“買3支鋼筆需要多少元?”讓學生自主解答,說說為什么要這樣列式,算式2×3表示什么意義?從而為后面小數乘法意義的學習作好鋪墊。

(二)合作探究,明理獲知

首先是在合作交流中,初步感知體會小數乘法的意義。在學生回顧整數乘法意義之后,提問“買三塊橡皮需要多少元?”,學生自主思考如何解決,學生這時應該不難就能列出算式0.2×3,隨即追問“為什么要這樣列式?你是怎么想的?”,在學生充分回答的基礎上初步感知0.2×3表示的意義。緊接著設問“0.2×3的結果是多少?”,放手讓學生分組討論探究,指導學生從多角度去思考計算0.2×3的方法。這樣,既尊重了學生學習的主體地位,又增強了學生合作探究學習能力的培養,不僅學會了運用已學的小數意義、小數加法和將小數轉化整數的知識來解決實際問題,隨機滲透了類推、遷移、轉化的數學思想,也讓學生在探究過程中進一步加深了小數乘法意義的理解。

再就是引導學生觀察比較,能用自己的話闡明小數乘法的意義,理解小數乘法的意義與整數乘法的意義相同,都是求幾個幾是多少?同時在這個過程中揭示課題并板書。

(三)深化運用,鞏固新知

在這個環節,我設計四組闖關題。第一關是試一試:①買3支鉛筆需要多少元?②買兩把直尺需要多少元?這關是模仿性練習,讓學生運用已學的數學知識解決實際問題。第二關是涂一涂,即根據算式涂涂得出結果。第三關是填一填,即根據加法算式寫乘法算式和根據乘法算式寫加法算式,這兩關是提高性練習。是為了進一步加深學生對小數乘法意義的理解。第四關是想一想:0.2×3=0.6,3×0.2=?這關是深化性練習,一是讓學生明白整數乘法的交換律在小數乘法中同樣適用,二是讓學生體會一個整數乘小數的意義也是求幾個幾是多少。

通過這樣闖關練習,不僅調動學生參與學習的熱情,更重要的是讓學生在由淺入深、循序漸進的層次練習中理解小數乘法的意義,體會用小數乘法解決實際問題的喜悅。

(四)回顧小結,質疑問難

幫助學生整理,解決疑惑問題。

總之,本節課這樣設計是基于讓學生能夠實實在在從課堂學習中感受到、體驗到、領悟到、思考到新知的獲取,建立數學模型。能否達到效果,關鍵在于教師在課堂中對“生成”和“開發”的關注如何,把握如何,調控如何。

小學教案通用篇5

教學目的

培養小學生講衛生、愛整潔的良好習慣。

教材重點難點

教育學生初步懂得什么叫清潔,我們為什么需要清潔,清潔的環境及良好的個人衛生會給人們帶來怎樣的心情。

教具和學具

教學掛圖、錄像教學過程

教學過程

一、導入新課

師:同學們已是二年級學生了,很多事情已不需要爸爸媽媽幫助了。能告訴大家,你每天起床后都做了些什么?(穿衣、扣扣子、穿鞋、系帶子、洗臉、刷牙、梳頭)很多同學都非常能干,學會料理自己的故事。那你會整理房間,打掃教師衛生,并保持它們的整齊清潔嗎?

今天,我們就來學習新的課文《我們愛整潔》,看一看什么叫整潔,以及怎樣才能做到愛整潔。(板書標題:

1、我們愛整潔)

二、學習新課

1、在家愛整潔

齊讀課文,領會“整潔”的含義

(1)出示:這塊手帕干凈嗎?這一塊呢?再看一看這個書包,書包的外面是臟的,里面的書本又放得怎樣呢?我們說:這書包不干凈,不整潔。

(2)投影片:這個小朋友的家又干凈又整齊。我們說:他的家很整潔。

了解“按時”的含義

(1)我們知道清晨大約是指什么時候?(天剛亮)

(2)我們每天幾點鐘起床?是誰叫醒你的?每天都在這個時間段起床,就叫按時起床?!鞍磿r”是一種良好的習慣。

(3)提問:起床后,你做些什么事?怎樣做的?

(4)講述:我們所做的這些事都是圍繞著個人衛生來做的。你們看,__同學穿的衣服多整齊,__同學的手、臉洗的多干凈,__的頭發(小辮)梳的多整齊他們真整潔呀。

(5)除了做好個人衛生,你房間里的被子誰疊?枕頭、床單誰鋪?誰撣?桌子誰來抹?我們應當自己的事情自己做。(看投影片或錄像片)指定學生復述自己平時的做法。突出:疊、鋪、撣、抹。表現:四四

方方、平平展展、一塵不染。

2、在學校愛整潔。

了解學校環境整潔的內容與保持環境整潔的方法。

(1)清掃教師的步驟是怎樣的?

(2)為什么要先開窗,再灑水,擦黑板,掃地,抹桌椅?不這樣做會怎樣?步驟顛倒又會怎樣?為什么?

(3)老師為什么要夸獎我們?是怎樣夸的?

3、身心健康與環境整潔。

(1)為什么生活在干凈、整齊的環境里,我們才會真的開心?

(2)說一說,你家的居住環境與居住條件是怎樣的?你為家庭的整潔、舒適做了些什么?

(3)聯系書中的四幅圖,說說你喜歡什么樣的環境?為什么?圖中的幾位小朋友哪個做的對,哪個做得不對?

小學教案通用篇6

一、創設情境,導入新課。

1、猜謎引入?!拔矣幸粋€好朋友,嘀噠嘀噠的不停的走,叫我學習和休息,真是我的好幫手”。這是什么?鐘表可以告訴我們什么?(時間)請你來說說這是幾時?(生:8時多)8時多多少呢?今天我們就來繼續研究有關時間的問題(板書課題:認識時間。)

二、探索交流解決問題

認識鐘面

師:我們要想認識時間可離不開鐘表這個朋友,請大家仔細地觀察一下鐘面,看看鐘面上有什么,同桌一起說一說。

師:好,說完了吧,誰愿意來把你看到的說給大家聽。誰想來?

(對,它和尺子上一樣,也有刻度線,看看這些刻度線有什么不同?)師:對數字的都是長一點的刻度線,這些長刻度線把鐘面分成了幾大格?我們一起來數一數!

生:1,2,3,4,5,6,7,8,9,10,11,12。

師:好,這12個大格你們也數出來了嗎?

生:數出來了。

師:除了長刻度線,還有許多短刻度線,這些短的刻度線把一大格分成了幾小格?小朋友們自己來數一數一大格是幾小格,一共有幾小格?可以同桌商量一下。有知道的你說說。

生:有5個小格。

師:一共有幾小格呢?

師:對不對?咱們一起來數一數,可以和屏幕一起數,聲音大一點。(課件演示一個大格有五個小格)

生:2,3,4,5。

師:那整個鐘面上一共有多少個小格?大家都數的是60個嗎?你是怎么數的?

師:那你是怎么數的?

生:我是一大格,一大格數的。

師:你給大家上前面數數,我們看看她是怎么數的?

(課件演示:鐘面上有60個小格)

認識1分,幾分

師:(課件演示:時針走一大格是一時)那我們看分針走了1小格是幾分啊?(課件演示)

生1:分針走1小格是1分。

師:不錯,分針走1小格就是1分鐘。分針走兩小格呢?你說?生:分針走兩小格是2分。

師:那分針從12走到1是幾分?

生:分針從12走到1是5分鐘。

師:是的,走到1是5分鐘。那分針如果從12走到2是幾分?

生:12走到2是10分。

師:對,分針從12走到2是10分鐘。如果分針繼續走,走到3。多少分?生:分針從12走到3是15分鐘。

師:對,分針從12走到3是15分,如果分針繼續走,走到4是多少分呢?走到5是多少分?走到6、7、8,9、10、11、12各是多少分,你知道嗎?生:知道。

師:我請給大家說?大家注意傾聽哦!

生:分針走到4是20分鐘,分針走到5是25分鐘。

師:誰想接著說?生:分針走到6是30分鐘。

······走到12是?

師:回到12了,這時分針正好走了一圈是多少分?

生:60分。

師:真不錯,分針走一圈正好是60分(課件演示:分針走一圈是60分)

認識1時=60分

師:時針和分針是一對好朋友,時針走,分針也走,現在請你再次觀察屏幕上的時針和分針是怎么走的。男生觀察時針,女生觀察分針(播放課件)

(1)男生匯報:時針走了一大格,是1小時

(2)女生匯報:分針轉動了一圈,是60分

(3)研討:剛才時針走了一大格,是1小時,分針轉動了一圈,是60

分,時針和分針同時走同時停,你有什么發現?

(生:1時=60分)

師:通過觀察我們發現,時針和分針同時走,又同時停,雖然他們所走的路程不同,但他們所用的時間是一樣的。所以我們說,1時就等于60分。誰給大家讀一遍?好,你來讀。

生:1時等于60分。

讀時間

我們認時間的時候,不僅要看分針,而且要看誰?

生:時針。

師:好,下邊我們一起來認認時間,這是幾時?

大屏幕出示鐘表。(5時)

生:5時?

生:時針指向5和6的中間,還沒有指到6,指到5和6的之間,所以就是5時多。

師:時針指在4和5之間,就是4時多。我們繼續看,這是幾時多?(出示:6時10分)

(學生討論)

小朋友們,知道幾時我們看時針,那要知道分就得看分針了。

這么快,老師看一看,那誰能告訴大家這是幾時多?多出多少分?你說吧。師:那這是幾時幾分?你說?

出示4時5分

那么這個時間在電子表上怎樣表示呢?我們來看,因為是5分,不滿10分,所以我們在小圓點右邊的.第一位,添寫一個零。(板書:8:05)這個時間我

們還可以寫做8時05分。(板書:8時05分)像這樣的時間,你們會寫吧。

生:這是8時半。

師:我們還可以說成8時多少分?

生:30分。

師:對,8時半也就是8時30分。再看,這個時間可難,誰認出來了?(出示:4時55分。)

生:5時55分。

師:還有什么不同意見,你說說?

生:5時55分。

師:都認為是5時55分嗎?就沒有不同意見,你說說?

生:這是4時55分。

師:那你說說怎樣想的,為什么是4時55分呢?

生:因為那個時針快指到5,然后那個分針指到11,所以就是4時55分。師:好,我們來看。時針在4和5之間,接近5,到5了嗎?

生:沒有。

師:所以我們說它是4時多,分針指向11,所以我們說它是4時55分。聽懂了嗎?

生:聽懂了。

師:4時55分,還差多少分就是5時了?

生:差5分,

師:4時55分也可以說成差5分5時。

誰能這樣說說?

生:差5分5時

生活中的數學

其實在我們的生活中,時間無處不在,現在咱們來看,這是在哪?

生:天安門廣場。

師:北京天安門前,這是__日北京天安門前升降國旗的時間。誰認識這個時間?

升旗降旗

師:再看這是一張北京西到鄭州的火車票,你知道是幾時幾分開?

總結讀時間的方法

師:小朋友們真了不起,認識這么多時間,我們看幾時幾分,要先看時針,時針走過幾,就是幾時,再看分針指向幾,我們根據走1大格是5分,來確定是多少分,這樣我們就知道是幾時幾分了,你們聽懂了嗎?

生:聽懂了?(課本91做一做)

師:學會了認時間,你們高興嗎?老師也很高興,我們一起聽1分鐘的歌曲。(放歌曲,同時屏幕鐘表鐘表計時一分鐘)

(聽歌曲)

師:歌還沒有聽完呢,1分鐘的時間就到了。那你覺得1分鐘的時間怎么樣?你說說。

生:我覺得1分鐘的時間很快。

師:很快,的確,1分鐘的時間快的連一首歌都聽不完,雖然一分鐘很短暫,

但只要你不浪費他,我們可以做很多事情,希望大家能珍惜每一分鐘,做時間的小主人,能做到嗎?

生:能。

三、鞏固應用內化提高

1、練習二十三第1題

紅紅的一天

自己先說一說,生說

第一幅誰來說?

生:7時5分,紅紅在刷牙

······

2、連一連

練習二十三第2題

2、你能在鐘表上播出下面的時刻嗎?

表格出示:上午預備時間:7:50

中午放學時間:11:20

下午放學時間:4:25

小學教案通用篇7

旋轉與平移

第1課時

教學目標:

1、通過操作、觀察、交流等活動,經歷認識旋轉、平移現象的過程。

2、結合實例,初步感知旋轉、平移現象。在對物體旋轉、平移運動探索的過程中,發展初步的空間觀念。

3、感受數學與日常生活的密切聯系,體驗數學活動的樂趣。

教學重點:認識旋轉、平移現象。

教學過程:

一、認識旋轉現象。

(一)做風車:

1、指導學生動手用正方形彩紙做風車。

2、讓學生將自己親手制作的風車玩一玩。觀察風車轉動的情形,說說風車轉動有什么特點。學生在小組討論。

3、全班交流,使學生了解風車是繞一個點或一個軸轉動的,說明風車的轉動就是旋轉。

(二)說一說:

根據學生的生活經驗,可直接鼓勵學生聯系生活實際,說出在生活中見過哪些旋轉現象。

二、認識平移現象。

(一)做一做:

1、在教師的帶領下,師生共同操作。

2、讓學生交流自己取書、推書的動作。

3、討論:

取書、推書的動作以及書的移動有什么特點?

使學生了解書是沿一個方向做平移運動。

(二)說一說:

1、先讓學生觀察教材中的事例,說出平移現象。

2、引導學生聯系生活實際,說一說在生活中還看到過哪些平移現象。

三、練一練:

第1題:鼓勵學生用多種方式做平移、旋轉動作。

第2題:給學生充分的觀察、交流空間。

第3題:先讓同桌討論,再全班交流。先讓學生指出事物的運動情況,再說出哪些是平移現象,哪些是旋轉現象。重點了解學生用不同的符號表示的情況。

四、作業:課本第4頁的第4題。

教學隨筆:

小學教案通用篇8

教學目標;

1、學習和掌握主持的方法和內容。

2、主持要做到交代明白,啟發得當,使班級活動活躍。

教學設計;

一、提問引入

班級中,你主持過節目嗎?主持過會議嗎?

電視中,你最喜歡誰主持的節目,為什么?

二、揭示課題:小組主持

1、解釋:以小組為單位,五、六個成員組成,主持活動或主持會議。

2、進入情境,解決問題。

①老師出了一個話題“給母校留點什么禮物?”你當主持,可全組其它成員一個人也不響,你將用什么方法使他們開口?

②用“六六過關式”的搶答

⑴轉移話題,從別人的簡單的感興趣的話題引入;⑵激將法;別人都會說,難倒你不行嗎?⑶硬性規定法:按照順序,指到誰,誰就發言;⑷幫忙式:我們都老朋友了,我第一次主持節目,難道你們就不幫忙,讓我下不了臺,快,大家隨便說說;⑸以一帶全法:請一人會說的先說,引起大家的說的欲望再說。

③主持人應具備的素質:⑴啟發得當;⑵交代明白;⑶語言幽默;⑷有特色(絕活)

三、實踐訓練。小組輪流主持五分鐘自主活動,運用以上方法進行,評出最佳主持參與全班主持活動,再評出班級最佳主持。

四、作業:觀看《實話實說》、《百姓茶坊》等節目,學習主持人的本領。

在班級“談古說今”活動中,輪流擔任活動主持人,并進行考核。

小學教案通用篇9

教學目標:

1.理清文中作者的閱讀感受,認真探討文章的中心意思。

2、理解文章中難句,體會這些句子中隱含的意思。

3、抓住文中詞語,體會作者語言風趣的特點。

4、了解本文把文學作品與現實生活結合起來的寫法,練習寫讀后感。教學重點與難點:

重點:探討中心,理解語句。難點:體會難句的隱含意思教學方法:發現式閱讀訓練法、討論法、啟發式教學

教學手段:多媒體

教學內容與步驟:

一.導入:

問:從小學到現在,學過哪些寓言?(學生回答)

問:什么是寓言?(學生回答)

明確:一種帶有勸喻性或諷刺性的小故事,常用夸張手法描寫人物或把動植物與無生物擬人化,使深奧的生活哲理和道德教訓從簡單而又明白易懂的故事中體現出來。在階級社會,它是人民群眾在沒有的情況下,揭露統治階級的一種曲折、隱晦的斗爭手段,故又被稱為“奴隸的語言”。問:有誰知道《伊索寓言》?(學生回答)

明確:《伊索寓言》,相傳為公元前6世紀古希臘被釋放奴隸伊索所編,搜集有古希臘民間諷喻故事,并加入印度、阿拉伯及教故事,共三百五十余篇。這些小故事主要是受欺凌的下層平民和奴隸的斗爭經驗和生活教訓、總結,寓言通過描寫動物之間的關系來表現當時的社會關系,主要是壓迫和被壓迫之間的不平等關系。

《伊索寓言》畢竟是公元前6世紀的奴隸所作,寓言的內涵帶有其階級局限性和當時的社會特點。那么,當時間轉入到21世紀,兩千多年后的今天,我們該如何看待和審視這些寓言的內涵呢?下面,我們就一起來進入錢鐘書先生寫的《讀〈伊索寓言〉》。

二、介紹作者

1、學生自讀課后有關資料,劃出相關信息。

2、檢查學生獲取信息的能力。

錢鐘書(1910-1998),現代文學研究家、作家。字,號,曾用筆名中書君。江蘇無錫人。他的學術著作是中國最早的豐富而詳贍的中西比較詩論。另一部學術著作,對《詩經》、《易經》、《老子》、《左傳》、《史記》、《楚辭》、《太平廣記》等,不僅作了許多新的考釋,而且做了許多有創見的賡揚,并將中西文化和文學做了許多有意義的比較和研究。同時還著有散文集,短篇小說,長篇小說。特別是他的長篇小說才情橫溢,妙喻連篇,刻畫人物惟妙惟肖,作品已被譯成多種外文。

三、課文研讀

(1)、學生揣讀課文,鼓勵發現問題,質疑討論。

(2)、講了幾個寓言故事?這幾個寓言的原意是什么?錢鐘書又賦予了什么新的內涵?

廣泛討論,結合現實深入探究,逐步明確:

1、《蝙蝠的故事》的原意是什么?明確:諷刺沒有獨立人格的人,他們趨炎附勢,毫無原則可言。人“把蝙蝠的方法反過來施用”諷刺什么?明確:諷刺故意標新立異、以求虛名的人,他們自吹自擂,總吹噓自己與眾不同,比別人高明。他們以己之長,貶人之短,(這“長”也未必是真有所長)從不虛心學習別人,總以為自己有驕傲的資本,在不同場合使出不同的驕傲資本,自高自大,傲視別人。

2、《螞蟻和促織的故事》的原意是什么?明確:原意是諷刺只圖安逸,只想不勞而獲的人。作者的議論意在批判什么?明確:作者議論“促織餓死了,本身就做螞蟻的糧食;同樣,生前養不活自己的大作家,到了死后偏有一大批人靠他生活,譬如寫回憶懷念文字的親戚和朋友,寫研究論文的批評家和學者等”。作者指出,大作家死后成為別人賺錢的資本。寫這些回憶或研究文章的作者們往往在作家生前與作家并無深交,甚至關系不睦。這些人在作家死后寫些不負責任的文字,是以“介紹”為名,行“養活”自己之實。

3、《狗和自己影子的故事》的原意是什么?明確:諷刺貪得和多疑?!翱梢娪行〇|西不要對鏡自照?!边@個說法揭示了某種人怎樣的劣根性?明確:有些人沒有自知之明,他們從來不能承認錯誤、改正錯誤,他們拒絕批評,老虎屁股摸不得,誰如果批評了他,他會大嚷大鬧,反咬別人一口。作者用這則寓言斥責無自知之明,掩飾缺點和錯誤的劣性。

4、《天文學家的故事》原意是什么?明確:諷刺脫離群眾、脫離實際、一心想往上爬卻必然摔跤的人。“真的,我們就是下去以后,眼睛還是向上看的?!边@里“眼睛向上”是什么意思?

明確:主要是諷刺一些下臺或下野人物,不甘心失敗,仍在美化自己。他們羨慕權勢,還是一心向上爬。他們企圖東山再起,恢復已失去的天堂。

5、《烏鴉的故事》原意是什么?明確:“烏鴉把孔雀的長毛披在身上,插在尾巴上,到上帝前面去應選”,原意是諷刺偽裝者,它惹起眾怒,下場可悲。“這個遮羞的方法至少人類是常用的?!敝S刺什么?

明確:諷刺一種故意否定大家,借以抬高自己的人,他們的手法是把水攪渾,造成人人都有缺點和錯誤的局面,大家誰都有缺陷,誰都不行,彼此彼此,這種人從中得到了滿足?!斑@個遮羞的方法”是指借攻擊和低毀別人來掩飾自己的無能和丑陋。自己得不到的好處,千方百計讓人家也得不到,誰比自己好就打擊誰。

6、《牛和蛙的故事》中“牛有我這樣大么?”原意是什么?明確:原意是諷刺不自量力、夜郎自大的人?!拔覀兠恳环N缺陷都有補償,吝嗇說是經濟,愚蠢說是誠實,卑鄙說是靈活,無才便說是德……”諷刺什么?明確:諷刺一種人不承認自己有缺陷,硬把自己的缺點說成是優點,聊以,不思進取。他們把壞反說成是好,便無是非可言了?!案鞯闷渌斎粫喟矡o事”是什么意思?明確:是反語。這些人不肯自責,把自己擺在常有理的位置,不肯相讓,這類人遇到一起,不肯相讓,爭執和沖突就會不可避免,當然不會相安無事。

7、《老婆子和母雞的故事》原意是什么?明確:原意是諷刺貪婪,諷刺急于求成。“大胖子往往是小心眼”。諷刺什么?明確:諷刺有錢人吝嗇,一毛不拔,不肯施舍,不肯幫助別人。作者指出,人越富就越貪婪,不要指望闊人能善心來周濟窮人。

8、《狐貍與葡萄》中“這葡萄也許還是酸的”,故事原意是諷刺什么?

明確:原意是諷刺狐貍得不到葡萄,便說葡萄是酸的,以此自我安慰。現實生活中,有些人看到別人取得了成績,心存嫉妒,便說那成就并沒什么了不起。作者說,“訴苦經可以免得別人來分甜頭”。有何用意?明確:用意有二:(1)有一種人得到了非分之果,他把這甜頭獨吞之后,用訴苦來騙人,以保護既得利益。他擔心別人來分享甜頭,偏把獲取說成失落和苦難,仿佛自己一百個不合算,現實生活中這類人所在多有。(2)前提可以假設訴苦者的甜頭是應得的,為了避免別人嫉妒,不讓別人分走成果,只好訴苦,這訴苦出于無奈,而且言不由衷。這里主要是為了諷刺嫉妒者。

9、《驢子跟狼的故事》原意是什么?明確:原意是贊揚驢的機智,諷刺惡狼的愚蠢可笑。作者為什么說“醫生也是屠夫的一種”?明確:指出有些醫生是兇手偽裝的,居心叵測。偽善者常是殺戮生靈的屠夫。作者本意是揭露那些披著羊皮的狼,這些偽善者打著治病救人的幌子,行害人之實,他們是統治者的幫兇,但面目早經偽裝,一時難以識破,因而人們不可過于天真。

(3)在研讀九個故事的基礎上,結合“我認為寓言要不得,因為它把純樸的小孩教得愈簡單了,愈幼稚了,以為人事里是非的分別、善惡的果報,也像在禽獸中間一樣公平清楚,長大了就會處處碰壁上當”,請你談談對文章中心思想的理解。

明確:這句話就是說,現代社會的人事、是非的分別,善惡的果報,并不像寓言中所講的禽獸中間一樣公平清楚,情形要復雜得多,是非顛倒,善無善報、惡無惡報的情形是常有的。也就是說,生活在現代社會,要避免碰壁上當,頭腦就不能那么簡單幼稚。人事是復雜的,我們的頭腦也要復雜一點,才有清醒的認識,才能采取適當的對策。

(4)為什么要從兩類人、兩種關系說起?明確:這是人們日常生活中的普遍經驗,以此入題,容易理解我們思慕古代,有如大人喜歡小孩子一樣。說兩類人,目的是說大人與小孩子的關系,第二種人只是一個比較,有比較,就清楚大人對小孩子的喜歡含有賣老(居高臨下,擺老資格)的成分。作者對下面九個寓言故事的糾正,在第一部分中立下了基調。

(5)“沒有老頭子肯承認自己是衰朽頑固的,所以我們也相信現代一切,在價值上、品格上都比古代進步”這句話怎么理解?明確:這句話是反語,用于諷刺。現代和古代相比,物質文明和精神文明當然大大進步了。但根據人類進化歷程,過去的人們思想比較簡單、純樸、幼稚;而現在社會的陰暗面也遠比古代丑惡復雜。在這方面,所謂“進步”,只是越來越狡猾,把狡猾也看作進步,以至“相信現代一切,在價值上、品格上都比古代進步”,顯然是自以為是,缺乏自知之明。

(6)“它至少給我們三重安慰”應如何理解?

明確:“三重安慰”都是諷刺。

(1)“增進我們對于現代文明的驕傲”,實質上就是對于狡猾的智慧不以為恥,反以為榮。

(2)“愈覺得我們是成人了”,“已超出那些幼稚的見解”,實質上是遠比古代的人狡猾。(3)我們“進化”了,把人類的早期看做“窮朋友”、“小孩子”,這“進化”,實質上是越來越狡猾。

四:課文小結

導入(1-2)——從兩類人、兩種關系入手讀后感

主體(3-12)——借《伊索寓言》里九個故事聯類引申,洞燭世相,一一糾正淺薄的見解,表達作者獨到之見

總結(13)——全文總結

五:課后作業

(1)積累下列詞語:

憐憫、信而好古、思慕、衰朽、歷程、發跡、衣錦還鄉、下野、狂吠、賣弄風雅、屈尊下顧、坐井觀天、惱羞成怒

(2)課外閱讀小說《圍城》

小學教案通用篇10

【教材分析】

《風娃娃》是小學語文二年級上冊的一篇課文,課文以小學生喜愛的故事形式出現,通過風娃娃既乖得可愛,又傻得可愛,生動形象地向學生介紹了風為人們帶來的好處和壞處,讓學生懂得光有好的愿望不行,還要看是不是對別人有用的道理。

【學生分析】

我班學生大多數活潑大膽且獨立,他們對童話故事特別感興趣,愛讀《十萬個為什么》《格林童話》《一夜一個好故事》他們的知識面寬,對自然現象很感興趣。經過一年的培養和訓練,他們已掌握了一些識字方法絕大多數的學生識字速度較快,又喜歡朗讀,但他們有意注意的時間還比較短。

【設計理念】

1、學生是學習和發展的主體,教師是學習活動積極的組織者和引導者,語文教學應以學生自讀自悟、自學探究為基礎,大力提倡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充分發揮師生雙方在教學中的主動性和創造性,而要二年級小學生達到這個理想目標還不太可能,因此教師的有效引導顯得更為重要。

2、架設生活與教材聯系的橋梁,引導和調動學生的情感體驗,關注學生的內心感受,注意培養學生對事物有正確的情感態度。

3、使朗讀成為學生學習和探究的重要手段,讓學生在自主、民主的氛圍中學習自主地讀、說;在自讀自悟、自動探究中認識生字,讀懂故事,對風這種自然現象給人類造成的影響有一定的了解。

【教學目標】

1、認識12個生字、會寫8個字。

2、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體會風娃娃的好心和傻氣。

3、懂得做事情光有好的愿望不行,還要看是不是對別人有用的道理。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一、激趣導入

1、今天,老師先給大家出一個謎語:云兒見它讓路,小樹見它招手,禾苗見它彎腰,花兒見它點頭。你們猜出是什么了嗎?(風)

2、板書:風娃娃。我們平時說到的娃娃有洋娃娃、布娃娃、泥娃娃那風娃娃是怎么樣的呢?我們一起看課文。

興趣是的老師,孩子們年紀小,愛猜謎語,因而我用猜謎為切入點,板書后又提到了孩子們喜聞樂見的娃娃,讓生活走進語文學習,走進學生的認知世界和情感世界,激發他們的求知欲。

二、閱讀、識字、探究、感悟

1、提出自讀要求:

讀準字音,讀通句子,標出自然段。不認識的字求助于帶拼音的小樹葉。明確讀的要求,對低年級的學生來說十分必要,使他們有事可做。這樣可提高讀書的效率,有利于養成良好的讀書習慣。

2、認讀沒有拼音的字:

抽、續、吸、極、夫、汗、駛、示、箏、蹤、傷、責,先自學在小組內交流,再以小組比賽的形式讀,讀得全對的小組能得5顆星。比賽是學生特別喜歡的方式,而小組比賽更有助于培養團結合作意識和競爭意識。

3、小組合作:

想想風娃娃做了哪幾件事情?這幾件事中,哪些是他做的好事,哪此是他做的壞事呢?

4、匯報小組討論結果。

5、通過這個故事,你明白了什么?

用小組合作的辦法探究問題,從小培養學生的合作學習意識和習慣。

三、寫字指導

1、讀左邊的四個字。

2、重點指導吸。

3、配練習書寫。

4、同桌欣賞、評價。

四、搜集資料,說說風有什么好處和壞處?

第二課時

一、復習

1、放音樂:朗讀課文。

2、誰能把這個故事講給大家聽?

二、游戲識字

1、課前把要寫的生字貼在蘋果線上,并藏在學生的桌子里面。

2、告訴學生,在你們的桌子里有幾個可愛的紅蘋果,請找一找。

3、找到紅蘋果的同學上臺告訴大家,這個蘋果的名字叫什么。

4、仔細觀察,說說這些字有什么特點。

通過游戲,鼓勵學生以主人翁的態度對待學習,為他們創造一種寬松、民主的氛圍。

三、寫字指導

1、選擇自己認為能寫好的字描紅。

2、同桌欣賞評價。

3、在小組內向同學請教難寫的字。

4、范寫表字。

5、練習書寫。

展示自己的字,讓學生從小就獲取成就感,讓他們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

四、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總結:學完這篇課文,你想對風娃娃說些什么?

小學教案通用篇11

教學目標:

1、學會10個生字

2、理解課文內容,緊扣“奇妙”,了解田螺的外形、生活習性和生理特征。

3、體會說明的順序和生動活潑的語言。

4、培養觀察和探索自然奧秘的興趣與習慣。

教學過程:

一、導入:

同學們,看看這是什么?

今天我們來學習一篇介紹田螺的課文——奇妙的田螺。

我們讀完課題,就會不由在腦海中浮現出這樣一個問題:為什么是奇妙的?

二、整體感知課文:

1、快速默讀課文,說說作者是按照什么順序介紹田螺的?

2、交流:按照時間順序來介紹田螺

撿回田螺的那一天

第二天早晨

又一天早晨

3、在這三個部分里分別介紹了田螺的哪些奇妙之處?

外形

生活習性

下崽

三、感受觀察和表達:

1、那田螺的這三個方面到底怎么個奇妙呢?請同學們勾畫出描寫這三個特點的相關語句,邊讀邊體會。

2、重點指導:

(一)外形

說實在的,田螺很好看。整個身子,圓乎乎的,被包裹在那個深綠色的硬殼里面。硬殼上,有一道向右旋轉的溝紋,從頭轉到尾,越來越密。頭部,有個圓錐形的硬殼口,上面覆蓋著一層角質的硬片,像道結實而又嚴密的門戶,時刻保護著田螺內部的各種器官。

(1)從整體到部分有順序地進行觀察的。朗讀

(2)運用比喻的方法。將硬片比作門戶,形象生動地寫出了硬片的作用。

(3)從顏色、樣子這兩個方面進行描寫,用詞準確。

(二)生活習性:

(1)過渡:在我將它撿回來的那一天,它一直不動彈,直到晚上我要上炕睡覺了,看看它,它仍默默地躺在那里。我懷疑——接讀

(2)不知啥時候,它已爬到玻璃缸子的上面,像個球似的,牢牢地粘在壁上——緊緊挨著水面??礃幼樱词垢鬃釉俑?,水再多它也會爬到頂的。

呀,田螺不但活著,而且還是那樣地有意思哩:

(奇妙之處在于:從"已、牢牢、即使、再、也會" 感受到這么小的動物生命力還挺強的,從中可以知道它膽小、自我保護意識很強。)

(3)讀一讀,田螺是怎么爬上來的呢?

(4)它正在進行它的幸福之旅呢!可是一旦遇到什么風吹草動呢?(注意指導“一收、一縮、早、嚴嚴實實”)

(5)通過作者的描述,誰能說一說,這田螺的生活習性的奇妙之處?

這是這樣可愛這樣奇妙的田螺。

(三)下崽方式的奇妙:

(1)那球球個子很小,只有綠豆粒那樣大。吐出來的小球球,慢悠悠地降到水底,就像飛機投下的小炮彈。

運用比喻手法:將小球球比作飛機投下的炮彈。讓我們一下子就感受到了下崽的奇妙。

(2)這部分的第17自然段里的第二句話可不可以去掉呢?

照應。前文這一句話照應了第一段的內容,使文章開頭部分設置的懸念得到了解釋,這樣寫才使文章結構完整。

3、小結:

剛才我們通過深入讀書感受了田螺外形、生活習性、下崽的奇妙之處。這些奇妙的特點是如何發現的呢?

(是我仔細地觀察、堅持不懈地觀察)

四、小結全文:

只要我們能學習作者善于觀察、勤于思考,也一定可以學到更多的知識,也能寫出更多富有生活情趣的好文章。

小學教案通用篇12

教學目標

過程與方法:

1、學生掌握避震的技能,使學生學以致用,能解決身邊“發生”的問題。

2、學生通過網絡進行自主學習,提高獲取信息、分析信息、加工信息、拓展信息的能力。

3、學會在學習過程中搜集資料、整理事實、研究事實、應用事實和拓展事實??茖W知識:

初步了解火山和地震的現象,認識火山噴發和地震的成因,知道一些預測地震的方法。情感、態度和價值觀:

激發學生探究地球奧秘的興趣,滲透科學的自然觀教育。

教學準備

1、有關火山和地震的教學錄像片。

2、張衡發明的地動儀、地球上的板塊、現代地震儀的掛圖或投影片。

3、為每小組配備一根長約30厘米、直徑1—1.5厘米、學生用力能折斷的干木棍,一條毛巾。

4、教師:構建“火山和地震”網站主頁。

5、鐵罐、土豆泥、番茄醬、酒精燈。

教學過程

一、導入新課提出探究問題

1、觀察錄像,了解自然現象

①讓學生看一小段錄像,用感官來認識地震和火山噴發對人類帶來的影響,從而提出自己想研究的問題,這是科學探究的第一步,也是進行科學探究的關鍵性的一步,學生能否發現問題、提出問題來進行研究是科學探究的起始。

②提問:你剛才看到的錄像中,哪種自然現象給人類造成了巨大的災害呢?

2、揭題:火山和地震

談話:是呀!火山噴發和強烈的地震都是人類無法抗拒的自然災害,會給人類的生命財產造成巨大的損失。

3、提出探究問題:

提問:A、你有沒有親身經歷過地震或火山噴發呀?(有:當時你的感覺怎么樣?)

B、那對于火山噴發和地震現象,你想提出什么問題來研究呢?可以先相互討論討論。

4、導入探究:

談話:同學們提出的問題真多!下面就讓我們利用先進的計算機網絡,“親臨”地震、火山噴發的模擬現場,去探究一下地震和火山的奧秘,你們想不想去?那就歡迎你進入火山和地震網站來探究。(如果沒有網站可以在課前讓學生收集相關資料)

二、學習新課解決提出的問題

1、自主學習小組合作學習解決提出的問題

推薦自主學習的方法:閱讀課文搜集資料實驗研究……(最好通過專題網站學習)

2、集體交流逐個自主解決問題

三、進一步了解地震火山

1、指導學生認識地震的原因

(1)討論:你推測地震是怎樣形成的?

(2)講解:從地震的現象我們可以知道,地震時大地在劇烈地震動,有很大的破壞力。地下怎么會有那么大的力量呢?為了弄清這個問題,讓我們一起來做個實驗。

(3)模擬巖層褶皺的實驗。

討論:假如我們想象這一層一層的毛巾就是地層,地層也受到巨大的擠壓,你認為會發生什么現象?(引導學生思考:毛巾在力的作用下向上供,想象地殼中的巖石受到地殼內部壓力也會發生褶皺變動)

(4)模擬巖層斷裂的實驗。

每個小組的桌上有一根小木棍,用手握住木棍兩端,用力將它壓彎、折斷。當木棍被折斷時,你聽到什么聲音?手有什么感覺?

假如這根木棍是我們想象中的地下的巖層,當巖層受到擠壓的力越來越大時,會發生什么現象?(引導學生思考:木棍在力的作用下被折斷,想象地殼中的巖石受到地殼內部壓力時發生的斷裂,木棍折斷時發出的聲響,想象到地震時發出的巨大聲響;木棍被折斷后產生的震動,想象到地震引起的大地劇烈的震動)

(5)組織學生討論:地震是怎樣形成的?

(6)講述:地震是一種常見的自然現象,每年地球上都要發生幾百次;只是有的地震較弱,人們感覺不出來;只有強烈的地震才會帶來災害,但一般一年不過只有幾次。

2、引導學生認識火山噴發的成因

(1)學生通過課前收集的資料介紹。

(2)用土豆泥和番茄醬模擬火山的噴發。你認為哪些現象預示著火山將要噴發?

(3)小結火山噴發的原因。

3、討論:為什么說我國臺灣省是地震和火山噴發的頻繁地區?

小結:在板塊的邊緣,由于板塊與板塊之間相互作用,巖層受到壓力較大,這往往是火山和地震的多發地帶。

4、指導學生了解地震的前兆。

(1)討論:地震前兆有哪些?你們已經知道有哪些地震前兆?

(2)講述:地震前兆還有:泉水或河水突然干涸斷流;氣候出現冷熱驟變;地光與地聲等。由于動物感覺器官特別靈敏,被人們稱為一部監測地震的“活儀器”。為了便于大家觀察動物的地震前兆,老師介紹一首歌謠給大家:

震前動物有前兆,發現異常要報告。牛馬騾羊不進圈,豬不吃食狗亂咬。鴨不下水岸上鬧,雞飛上樹高聲叫。冰天雪地蛇出洞,老鼠癡呆搬家逃。兔子豎耳蹦又撞,魚兒驚慌水面跳。蜜蜂群遷鬧轟轟,鴿子驚飛不回巢。

5、引導學生了解人們對地震的研究。

(1)(出示張衡像及地動儀掛圖)張衡是我國古代偉大的科學家,也是世界上最早研究地震的科學家。在1800多年前,他發明了世界上第一架監測地震的儀器——地動儀,這是我國古代科學的偉大成就。隨著科學的發展,人們對地震了解得越來越多,發明了各種儀器監測地球內部的變化。例如地震儀(出示地震儀掛圖)就是通過監測地球內部的變化來記錄和預報地震的。

6、指導學生在遇到地震時,如何保護自己。

當地震發生時,最重要的是人要立即離開房屋,到室外空曠的地方去,以免被倒塌的房屋砸死、砸傷。如果來得及,最好在離開房屋前,拉斷電閘,熄滅爐火,以免造成火災。

小學教案通用篇13

教學目標

1、認識“劈、濁、丈”等7個生字,會寫“微、劈、緩”等13個字。

2、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能用自己的話復述課文。

3、讀懂課文,體會盤古的獻身精神,培養想象力,積累課文中優美的詞句。

教學重點

1、引導學生了解盤古開天地的故事內容,體會盤古的奉獻精神,激發閱讀神話故事的興趣,培養想象力。

2、學后能用自己的話講述這個故事。

教學難點

能用自己的話講述這個故事。

第一課時

教學目標

1、認識和會寫生字詞。

2、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能用自己的話復述課文。

教具準備

課件

一、談話導入

1、(播放音樂)(課件出示2)師:在人類悠遠的歷史長河里,流傳著許許多多動人的故事,這些故事你知道嗎?(課件出示3:古代神話故事圖片)

指名回答后出示答案。

師:這些故事之間有什么共同點?

生:都是神話故事;都是成語;都寫了誰干什么。

2、今天我們要認識另一位神話中的人物——盤古,學習他“開天地”的故事。(板書:12盤古開天地)

二、初讀感知

1、自由朗讀課文,借助注音認讀生字。然后,同座互讀互查。

2、分析記憶字形。教師要鼓勵學生開動腦筋記憶

出示生字“劈、濁、丈、隆、肢、軀、液”(課件出示4)

劈:不要只讀一半,不要讀成“pì”;

濁:不要只讀一半,不要讀成“chónɡ”;

?。骸奥 焙汀敖怠笔切谓郑灰x成“jiànɡ”;

軀:“軀”和“區”是形近字,都讀“qū”。

3、書寫指導。

出示生字“劈、緩、濁、丈、撐、竭、累、血、液、奔、茂、滋、宗”(課件出示5)

指導書寫:“緩、濁、撐、竭、液、滋”都是左右結構的字,書寫時都要左窄右寬。

指導學生按筆順規則寫字,并注意學生的寫字姿勢。

4、找出多音字,組詞識記。

5、指名接讀課文,糾正讀音。(二三自然段重點齊讀。)

6、師:同學們讀了課文,對課文的題目有了哪些理解?(簡單說說)課文的哪句話是直接寫“盤古開天地的”,畫出句子,讀一讀。

反饋“人類的老祖宗盤古,用他的整個身體創造了美麗的宇宙。”齊讀

7、師:是啊,在盤古開天地之前,天地是怎樣的呢?(混沌一片)你能找到課文中的句子說一說嗎?(很久很久以前,天和地還沒有分開,宇宙混(hùn)沌(dùn)一片,像個大雞蛋。)

8、說說課文寫了一件什么事?(很久很久以前,天和地還沒有分開,宇宙混沌一片。盤古拿起斧子猛劈,將天和地分開,他頭頂天,腳踏地,不讓天地合攏。盤古用他的身體創造了美麗的世界。)(課件出示6)

9、默讀課文,劃分段落,同學交流,集體訂正。

三、朗讀提升

自由練讀,把自己最愿意讀的部分讀給大家聽。

四、布置作業

找其他神話故事讀一讀。

第二課時

教學目標

1、有感情地朗讀課文,體會盤古的奉獻精神,用自己的話講述故事;

2、體會神話故事充滿想象的特點。

教具準備

課件

教學設計

一、激情導入,復習生字

上節課我們認識了一個傳說中的人物盤古,初讀了課文。今天,老師要考考大家,咱們來聽寫幾個詞語。

1、聽寫詞語:

渾濁劈開肌膚血液茂盛祖宗

(課件出示8)

教師集體訂正。

2、誰能把課文的主要意思說一說:

盤古將黑暗的天地分開,創造了美麗的宇宙。

3、課文哪一段告訴了我們這個信息?

(1)先自己讀,然后齊讀,讀出偉大的盤古。

(2)說說對盤古的印象。

(3)讀最后一段。

二、研讀文本,體會偉大

(一)出示詞語:(課件出示9)

混沌一片黑乎乎輕而清

重而濁緩緩上升慢慢下降

1、指名讀。

2、找找這些詞語在課文的什么地方?是用來寫什么的?

學習課文第一自然段

1、學生自讀課文,指名讀句子。

2、這混沌一片的世界是怎樣的呢?指名說,句式:(課件出示10)很久很久以前,天和地還沒有分開,宇宙混沌一片。

____________沒有____________。

3、師:這是多么荒涼寂寞的世界。齊讀課文第一段。

4、出示句子:(課件出示11)

輕而清的東西,緩緩上升,變成了天;重而濁的東西,慢慢下降,變成了地。

引導學生用成語概括段意。(板書:開天辟地)

齊讀。找出其中的反義詞。

(二)出示詞語:(課件出示12)

拿起劈頂撐

1、齊讀。

2、這些詞語是表示什么的?它們是用來寫誰的?讀有關句子,想象盤古頂天立地的樣子。出示課件,學生看圖想象。(課件出示13)

引導學生在讀懂第3自然段的基礎上,也用成語概括段意。(板書:頂天立地)

過渡:巨人的神力也是有限的,盤古終于累倒了。

(三)出示詞語:(課件出示14)

飄動的云隆隆的雷聲遼闊的大地

奔流不息的江河茂盛的花草樹木滋潤萬物的雨露

1、指名讀。

2、找出這些詞語在課文的什么地方出現的,是用來寫什么的?

師:盤古的身體發生了巨大的變化。(課件出示15)

他呼出的氣息——;

他發出的聲音——;

他的雙眼——;

他的四肢——;

他的肌膚——;

他的血液——;

他的汗毛——;

他的汗水——。

同桌對讀,說說你有什么發現。

(板書:身化萬物)

3、交流發現,反饋:(課件出示16)

(1)他的____________,變成了____________的____________。(舉例)

(2)句子前后有聯系。

(3)總分段式。

(4)并列句式?!ㄗx讀,體會語調的變化。教師范讀)

4、師:盤古臨死了還想著為人類造福,這是多么高尚的品質?。?/p>

5、師:讓我們再來關注一下這段中的“……”。請你想一想,省略了什么?盤古身體的其他部位還會發生怎樣的變化?請展開合理的想象,仔細思考,寫下來。

6、反饋交流。(四人小組合作展示,學著課文的樣子,先說“盤古倒下后,身體發生了巨大的變化”)

師:面對這樣一個美麗的世界,你想說什么?讓我們通過自己的朗讀來展示這美麗的畫面。(齊讀第五自然段)

指導朗讀:排比段讀出語調的高低。

7、師:面對這樣一個神奇美麗的世界,我們不得不感謝:“人類的老祖宗盤古,用他的整個身體,創造了美麗的宇宙。”(齊讀)

8、師:同學們,是盤古,使混沌的世界有了光明;是盤古,使萬物生靈生存繁衍;是盤古,使我們看到了花開的燦爛、日出的輝煌……這一切,全是因為:“人類的老祖宗盤古,用他的整個身體創造了美麗的宇宙?!保R讀)

三、拓展延伸,體會精神

1、“人類的老祖宗盤古,用他的整個身體,創造了美麗的宇宙?!边@句話非常樸實,卻比任何語言都更深情;這句話甚至連感嘆號都沒有用,卻飽含著人類對盤古的無限敬仰與贊嘆。(師讀)“人類的老祖宗盤古,用他的整個身體創造了美麗的宇宙?!保R讀)

2、課件出示盤古身體各部位的變化。(課件出示17)師引讀。

3、指名復述這部分課文。(課件引導)(課件出示18)

四、總結拓展,布置作業

1、師總結:同學們,今天我們學了課文,認識了盤古。千百年來,盤古已經逐漸積淀成一種獨特的文化,在華夏熱土上,盤古文化不斷繁衍,傳播中外,是中華傳統文化中一顆璀璨的明珠。同學們可以通過很多途徑查找有關盤古的資料。

2、布置作業:課后尋找其他的英雄神話,交流一下你了解到的更多的知識。

板書設計:

12盤古開天地

開天辟地

頂天立地

身化萬物

《盤古開天地》

《盤古開天地》是一篇神話傳說,講述的是一個名叫盤古的巨人開天辟地的故事。課文處處充滿了神奇的想象,用生動準確的語言塑造了盤古雄偉,高大的形象,贊美了他為開天辟地而勇于獻身的精神。教學重點是體會文中用詞的準確,生動,發展語言,培養想象力,激發學生閱讀神話故事的興趣。教學難點是要讓學生讀文感受,體會盤古的奉獻精神。

我在教學時緊緊抓住神話故事的特點,以"傳說中的盤古是怎樣創造美麗的宇宙"為主線展開教學,在引讀,想象,體驗中感受盤古這一神話人物那頂天立地的高大形象和勇于獻身的偉大精神,領略神話故事的無窮魅力,激發學生閱讀神話故事的興趣。

回憶整堂課的教學過程,我覺得自己以下幾點做得比較成功:

1、以學生為主體,充分尊重學生的閱讀體會,引導學生自讀自悟,合作探究,領悟課文主題。

2、在課堂上"讀"貫穿始終,讀得充分,讀得扎實,讀得多樣。如第二節的"掄斧猛劈"通過學生自己的動作感受來加以讀的感悟;天地分開后發生的變化,也是通過感情朗讀讓學生加以體會,特別是第四自然段盤古倒下后身體發生的變化,我首先示范朗讀讓學生閉上眼睛想象,然后通過師生對讀,生生合作等朗讀方式,讓學生入情入境,在潛移默化中體會祖國文字的魅力及盤古的不朽精神。

3、有效合作,激發想象,感受神話魅力。在教學"盤古倒下后,他的身體發生變化"這節時,我設計了讓學生發揮想象,同學間啟發合作,想象盤古身體的其它部位發生了怎樣的變化,學生仿造文中的優美詞組也寫下了很多優美的詞句,同時達到了當堂課講,練,寫結合的目的,收到了較好的教學效果。

4、本節課的作業我沒有硬性規定學生去完成哪些內容,而是讓學生說說學習本課后回家想做些什么,其實學生所說的如:想再讀一些神話故事,想把故事講給家人聽,想繼續搜集有關神話故事的資料等,這些正是老師要安排的作業,而學生卻自主地要去完成這些任務,這樣能更好地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培養學生學習的主動性,收到更好的效果。

以上幾點是本節課的一些亮點,但是也存在著一些不足之處,如第三自然段的處理可以再緊湊些,也可以通過讀讓學生自讀自悟,讀得再充分些,老師的講解少一些,充分體現教師的主導作用和學生的主體作用,而且本節課拖堂兩分鐘,這些都是我在今后的教學中應加以改進的地方,爭取在不斷的改進,完善中使自己的課堂教學設計得更為合理。

小學教案通用篇14

【教學目標】

1.熟練掌握2、3、5倍數的特征,熟練應用2、3、5倍數的特征進行判斷。

2.會運用2、3、5倍數的特征解決日常生活中的一些問題。

3.感受知識應用價值,激發學習數學知識的興趣,培養和提高學生解決問題以及歸納、整理知識的能力。

【重點難點】

1.會正確判斷2、3、5的倍數。

2.會運用2、3、5倍數的特征解決實際問題。

【整理導入】

師:同學們都喜歡花嗎?你都喜歡些什么花?學生回答。

師:小明的媽媽也非常喜歡花,有一天她去逛花店:玫瑰3元/枝,郁金香5元/枝,馬蹄蓮10元/枝,她買了一些馬蹄蓮和郁金香,付給售貨員50元,找回了13元,小明的媽媽馬上就知道找回的錢不對。你知道她是怎么判斷的嗎?(多媒體出示教材練習三第12頁第7題圖片)

引導學生分析:由于媽媽買的是馬蹄蓮和郁金香,馬蹄蓮10元/枝,所以它的總價是10的倍數,也就是整十數,而郁金香5元/枝,所以它的總價是5的倍數,個位上是0或5,兩者合起來的總價一定是幾十元或幾十五元,因此,服務員找的錢數不對。

小結:5的倍數的和還是5的倍數。

那么:2的倍數的和(還是2的倍數),3的倍數的和(還是3的倍數)。

師:同學們靈活地利用了5的倍數的特征解決了生活中的實際問題非常了不起,這節課我們就來針對這些內容進行相關的練習。

板書課題:2、5、3的倍數特征的練習

【歸納提高】

1.2、5的倍數,都只要判斷哪個數位上的數就可以了?3的倍數怎樣判斷呢?引領學生回顧,梳理2、3、5的倍數特征。

2.你能否一眼看出下列各數一定有一個什么因數(1除外),為什么?

2940、305、850、723、9981、332、351、1570.

3.什么叫奇數?什么叫偶數?

4.(1)在8,35,96,102,3.2,111,840,1060,14中,奇數有(),偶數有(),是3的倍數有(),是5的倍數有(),同時是2、5、3的倍數有()。

(2)的三位偶數是(),最小的二位奇數是()。

(3)同時是2、3、5的倍數的三位數是(),最小三位數是()。

【課堂作業】

學生獨立做教材第12~13頁練習三第8~12題。

【課堂小結】

提問:同學們,這節課我們對2、3、5倍數的特征進行了練習,這節課你有什么收獲?

實際上運用我們學過的數學知識可以解決很多的實際問題,只要我們用心思考,善于用數學的眼光去觀察,分析,相信大家還會有更多的收獲!

【課后作業】

1.閱讀了解教材第13頁練習三后面“生活中的數學”和“你知道嗎?”

2.完成練習冊中本課時練習。

小學教案通用篇15

教學目標:

1、認識“株、濃”等13個生字,會寫“師、伸”等6個字,學習新偏旁“舌”字旁。

2、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3、體會師生之間的深厚感情,受到尊師、愛師的教育。

教學重點:

學習生字,在理解課文的基礎上能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教學難點:

通過朗讀感悟師生間的深厚情意。

教學準備:

多媒體課件

設計理念:

閱讀這篇課文時,我要求學生首先要“讀實”,例如:讀第一節時讓學生悄悄地小聲地讀,恐怕驚動了、驚醒了老師的語氣,來表達學生對老師的深情的愛。讓學生讀得有聲有色。讀第二、三、四節時創設情境讓學生表演讀,通過看課件,把自己假想成送給老師鮮花的學生,進行感情朗讀。這樣聲情并茂,感人至深。讀第三節時,我播放《每當我走過老師窗前》的歌曲讓學生先欣賞,然后站在學生的角度說:“老師,您聽見了嗎?這歌聲音代表我們的心,我們用歌聲來消除您一天的疲勞!”這樣學生完全進入了情境,感情非常深厚。

教學過程:

一、激趣導入。

師:老師像一支粉筆,畫出的是彩虹,灑下的是汗水;老師像一艘航船,載著我們駛向知識海洋。看著辛勤工作的老師,有一群可愛的孩子們在老師的窗前為老師栽下了一株紫丁香,這是為什么呢?今天就讓我們一起走進第五課《窗前一株紫丁香》。

1、揭示課題,師板書,生書空。

2、解題:紫丁香是一種會開花,有淡淡香味的觀賞性植物,所以課題中的“一株”就是“一棵”的意思。學生們齊讀課題。

二、自讀呈疑。

師:(欣賞紫丁香的圖片)這么美的紫丁香到底是誰栽種的呢?下面就請小朋友們借助拼音朗讀課文,讀準字音,讀通句子,邊讀邊思考這個問題。

生:這株紫丁香是老師的學生栽種的。

師:你讀得真認真。對于這篇課文,大家還有什么不理解的詞語或句子嗎?

生1:“疲倦”是什么意思?

生2:“準是”是什么意思?

生3:“感謝您時時把我們掛牽”是什么意思?……

師:既然小朋友們的小腦袋瓜里產生了這么多小問號,那還等什么,一起去開啟今天的奇妙之旅,攻克這些難題吧!

三、合作探究。

1、輕聲讀第一小節,回答問題,紫丁香栽在哪兒?他們為什么要“踮起腳尖兒”?(學生把紫丁香栽在老師窗前;學生怕老師發現,所以輕輕地“踮起腳尖兒”走。)

2、指導朗讀:小朋友們是悄悄地栽樹,不愿驚動老師,讀時聲音要輕點。

3、自己練習,指名讀。(給學生創設朗讀的情境,讓學生有感情地朗讀課文,感悟學生不愿驚動老師的情感,體會學生對老師的關心。)

師:讀得真好,尤其是“濃綠”這個詞語讀得特別準確,“濃綠”的“綠”字,我們不僅要認識,而且還要會寫(師在田字格中范寫“綠”字)。

生在書上的田字格中書寫。

4、指名朗讀第二小節,想一想,這些小朋友為什么要把紫丁香栽在老師的窗前?

(A、因為紫丁香有香味,它在夜間時香氣就會散發,老師聞到它會很舒服,所以要栽紫丁香。B、因為紫丁香很美,有美麗的花朵,有綠色的枝葉,所以要栽紫丁香。)

5、這一節該怎么讀呢?(要讀得親切;要重讀“夜夜”,表達對老師的一份愛心。)

6、自由練讀,指名讀,分男女生讀。

7、小組合作學習,出示學習要求;

★大聲朗讀課文的第三、四、五節。

★找出寫紫丁香怎樣和老師做伴兒的句子,并做上記號,讀一讀。

★在小組內說一說紫丁香是怎樣和老師做伴兒的。

生:紫丁香綠葉的聲響,那是我們在給您唱歌,為老師做伴,幫您消除一天的疲倦。

師:“疲倦”說明老師非常疲乏、困倦,很累。想象一下,它會給老師唱什么歌呢?

生1:《大樹媽媽》。

生2、《嘀哩嘀哩》。

生3:《小毛驢》?!?/p>

生欣賞歌曲配圖《每當我走過老師窗前》,師解說老師一天的工作。

生:紫丁香盛開的小花,那是我們的笑臉,為老師做伴,感謝您試試把我們掛牽。

師:“掛牽”就是掛念、牽掛的意思,回顧一下日常生活,想想老師是怎樣關心我們的?

生1:我們生病的時候,老師會帶我們去醫護室。

生2:有一次,我忘記帶鉛筆了,老師借給我一支鉛筆。

生3:放學時,下雨了,老師送我回家?!?/p>

指導朗讀。

(第三、四小節中的“您聽”“您看”反復兩次。后者要重讀,以表達小朋友迫切要讓老師知道的一種興奮的心情,“解除疲倦”“感謝牽掛”都要重讀。第五小節要讀得輕緩,讀出小朋友們對老師的關心與尊敬。)

自由練習,齊讀。

師:夜深了,紫丁香還會怎樣陪伴老師呢?

生:紫丁香飄出的花香為老師做伴。

引導想象,花香飄進老師的夢里,老師會夢見什么呢?

(A、老師會夢見學生考試又得了100分。B、老師會夢見我又得了一面小紅旗。C、老師夢見我們一本本整齊的作業。)

四、梳理歸納。

師:是啊,沐浴在紫丁香的濃濃花香里,享受著孩子們純真無私的愛,老師的夢能不又香又甜嗎?請小朋友們再次讀課文,去感受學生與老師之間這種真摯的情意吧!

朗讀全詩,體會情感。(情感的體驗需要動情的朗讀,課文的學習過程中,老師處處留心為學生創設情境,讓學生入情入境體會小朋友們對老師的愛,對老師的感謝。)

五、拓展內化。

1、欣賞贊美老師的詩歌——《老師的眼睛》。

2、為了感謝老師對我們的關愛,請同學們在自己設計賀卡上,寫上自己對老師想說的話。

六、作業布置。

1、朗讀課文,背誦課文。

2、每個小朋友嘗試創作一首詩歌,獻給你身邊可親可敬的人。

板書設計:

窗前一株紫丁香

綠葉沙沙響---------解除疲勞

盛開的小花---------感謝牽掛——→尊敬、熱愛老師

花香飄進夢里-------又香又甜

小學教案通用篇16

教學目的:

1、會進行簡單的換算

2、會恰當的選擇長度單位

3、會比較大小

教學過程:

一、復習

1、一千米有多長?生活中有那些距離是千米?

2、走1千米大約要多少時間?跑了?

3、千米和米之間的關系是什么?

二、新課

1、教學例3

問:大家知道三峽嗎?我們的三峽大壩呀,全長2300米,他長嗎?

我們北碚有一條高速公路叫什么?誰知道?

其中有一條隧道,長6公里

你門說,大壩和隧道誰長?

學生思考,回答

小組討論后匯報自己的想法

一可以把千米換成米,還可以把米換成千米

2、練習

(1)對口令,選擇合適的單位

教室長8()公路長800()飛機飛行高度8000()火車每小時開60()

(2)說說大約幾千米

引導學估計

1675千米大約是多少千米那4850米呢?

(3)學生看圖提出數學問題并解答

三、作業

練習十二1-4

2題,學生看題目要求和圖,理解了題目的意思后在做

學生獨立作業

四、課后記

第3課時

教學內容:教材79頁例4,80頁課堂活動,81-82頁練習十二5-9

教學目的:

1、讓學生體會毫米的實際長度

2、會簡單的單位換算

3、會選擇正確的單位

教學過程:

一、復習

1、1千米有多長,生活中的1千米呢?

2、千米和米有什么關系?

3、3657米大約是多少千米?4567米呢?

二、新課

1、教學例4

學生拿出直尺,請觀察,直尺上長度單位都有哪些?

學生逐漸觀察得出許多小格,這每一個小格是1毫米,也可以說是1mm,學生讀

這些小格把1厘米分成了幾份?

學生觀察數

得出分成了10份,那么一厘米就是多少毫米呢?

1厘米=10毫米,學生讀

毫米是比厘米小的長度單位

2、感知1毫米

請你用手指比一比,1毫米有多長?

學生自己比劃

生活中有1毫米的物體嗎?

拿出2分硬幣,量一量有多厚,大約是毫米

還有嗎?

學生在量

3、整理長度單位

我們學過哪些長度單位?

學生回答

你可以把他們從大到小排一排嗎?

教師板書:千米米分米厘米毫米

相鄰兩個單位的進率是多少?

學生回答,教師板書

三、練習

1、80頁1

學生獨立完成后訂正

2、80頁2、3

學生測量

3、完成81頁5-9

四、課后記

五、時分秒

1、能認識,寫鐘表的具體時刻

2、能結合自己的生活經驗,體驗時間的長短

3、能進行時分面的簡單換算

4、能計算經過時間,知道珍惜時間,會合理安排時間

小學教案通用篇17

教學內容:

人教版小學數學教材五年級上冊第91頁主題圖、92頁例2、“做一做”,“你知道嗎?”

教學目標:

1、知識與技能:探索并掌握三角形的面積公式,能正確計算三角形的面積,并能應用公式解決簡單的實際問題

2、過程與方法:是學生經歷操作、觀察、討論、歸納等數學活動,進一步體會轉化方法的價值,發展學生的空間觀念和初步的推理能力。

3、情感態度與價值觀:讓學生在探索活動中獲得積極的情感體驗,進一步培養學生學習的興趣。

教學重點:

理解并掌握三角形面積的計算公式

教學難點:

理解三角形面積計算公式的推導過程

考點分析:

能根據具體情況應用三角形面積公式解決實際問題

教學方法:

創設情境——新知講授——鞏固總結——練習提高

教學用具:

多媒體課件、三角形學具

教學過程:

一、創設情境

師:我們學校有一批小朋友要加入少先隊了,學校為他們做了一批紅領巾,要我們幫忙算算要用多少布。同學們有沒有信心幫學校解決這個問題?(屏幕出示紅領巾圖)

師:同學們,紅領巾是什么形狀的?

生:三角形的

師:你們會算三角形的面積嗎?這節課我們就一起來研究,探索這個問題。

板書:三角形的面積

二、新知探究

1、課件出示一個平行四邊形

師:平行四邊形的面積怎么計算?

生:平行四邊形的面積=底×高(板書:平行四邊形的面積=底×高)

師:平行四邊形的面積公式是怎樣得到的?

生說推導過程

師:在研究平行四邊形的面積的時,我門是把平行四邊形轉化成學過的長方形來研究的,那三角形的面積你打算怎么研究呢?

生1:我想把它轉化成已學過的圖形。

生2:我想看看三角形能不能轉化成長方形或平行和四邊形。

2、動手實驗

師:請同學們拿出準備好的學具:兩個完全一樣的銳角三角形,直角三角形,鈍角三角形;一個長方型,一個平行四邊形,你們可以利用這些圖形進行操作研究,看哪一組能用多種方法發現三角形面積的計算公式。

生小組合作,教師巡視指導。

3、展示成果,推導公式

師:同學們經過猜想,驗證,已經推導出了三角形面積的計算公式。請展示給大家看。

生展示

匯報一:兩個完全一樣的銳角三角形拼成的平行四邊形。

匯報二:兩個完全一樣的鈍角三角形拼成的平行四邊形

匯報三:兩個完全一樣的直角三角形拼成的平行四邊形

除此之外,兩個完全一樣的直角三角形還可以拼成三角形

三角形的面積=長方形的面積(平行四邊形)÷2

=長×寬÷2

=底×高÷2

4、例題講解

紅領巾底是100cm,高33cm,它的面積是多少平方厘米?

三、鞏固提升

1、一種零件有一面是三角形,三角形的底是5.6厘米,高是4厘米。這個三角形的面積是多少平方厘米?(單位:厘米)

2、指出下面三角形的底和高,并口算出它們的面積。(單位:厘米)

3、上圖是一個平行四邊形,看圖填空

平行四邊形的面積是12平方厘米,三角形ABC的面積是()平方厘米。

4、思考題你能在圖中再畫出與涂顏色的三角形的面積相等的三角形嗎?

四、總結結課

1、學生總結

這節課你學習了什么?你有什么收獲?(小組說--組內總結--組間交流)

2、教師總結

今天我們一起探索了三角形的面積計算公式,并能應用于實際問題的解決中。

板書設計:

三角形的面積

平行四邊形的面積=底×高

三角形的面積=長方形的面積÷2

=長×寬÷2

=平行四邊形的面積÷2

=底×高÷2

小學教案通用篇18

教學目標:

1、在理解掌握用字母表示數的基礎上,學會用字母表示數量關系和計算公式。

2、讓學生利用知識遷移,借助“用字母表示數”的經驗和形式,在合作學習和自主探索的基礎上學習本課內容。

教學重難點:

在理解掌握用字母表示數的基礎上,學會用字母表示數量關系和計算公式,進一步理解“用字母表示數”的實質。

教學過程:

一、 復習導入、知識回顧

(1) 速度、時間、路程三個量之間的關系是什么?

(2) 長(正)方形的周長公式和面積公式是什么?

學生思考、討論、口答。師強調公式的完整性。

師:根據路程=速度×時間,你能寫出它的另外兩個變式嗎?速度等于什么?時間等于什么?請你在練習本上寫出來。

生:速度=路程÷時間, 時間=路程÷速度

二、探究新知

師:用文字表示這些計算公式比較麻煩,你能想個簡潔一點的表示方法嗎?生:我們可以用字母來表示他們。

師:那就請你用自己喜歡的字母先表示一下“路程=速度×時間”這個公式,寫完后可以同桌看一看。

指生上臺展示自己的寫法。預設可能的寫法有:c=a×b, Z=xy,

師:這就是我們今天主要研究的內容-----用字母表示數量關系和計算公式。(板書標題)

剛才同學們的表示方法都不錯,但在今后的學習中,一般用一個固定的字母來表示一個量,通常我們用s表示路程,用v表示速度,用t表示時間。那這個公式就可以表示為?

生:s=v t 師:那這個公式還能怎樣變化?生:v=s÷t, t=s÷v 師:大家看這,我把s=v t寫成v t=s行不行?

生應該有爭論,師直接說明:這個公式求的是路程,在數學上通常把要求的量寫在前面。師:那求路程直接寫成vt行不行? 生小組討論,交流匯報: 師見機點評,引出正確答案。師:第3個同學說的非常棒,咱們表示的是路程、速度和時間三個數量之間的關系,vt不能反映三個量之間的關系,所以咱們在表示公式時一定要把三個量都寫出來。師:下面請你試著用字母表示一下長方形的周長和面積,以及正方形的周長和面積。 學生自主探索,交流匯報,師總結并板書:

長方形的周長:C=(a+b)×2 長方形的面積:S=a×b

正方形的周長:C=4a 正方形的面積:S=a×a

師:a×a可以寫成 錯誤!未指定書簽。a2 ,讀作“a的平方”,表示兩個a相乘。它跟2a一樣嗎? 生:不一樣。2a表示兩個a相加。

師:這是兩個容易混淆的小兄弟,大家可以從表示的意義上區分一下。師:小組內交流一下咱們還學過哪些數量關系,并試著用字母表示一下。

三、 課堂小結

師:對照板書,回想一下咱們主要學了哪些知識?你有什么提醒同學們注意的嗎?

四、 作業設計

課本P11第5題

小學教案通用篇19

教學目標:

1.能正確、流利地朗讀課文,并能講講這個故事。

2.學會本課8個生字,兩條綠線內的7個字只識不寫。理解由生字組成的詞語。

3.了解故事內容,理解“推敲”的含義。學習賈島認真嚴肅的創作態度和鍥而不舍的鉆研精神。

教學重難點:

了解故事的經過,理解“推敲”的含義,感受賈島認真嚴肅的創作態度和鍥而不舍的鉆研精神。

板書設計:

推敲

賈島韓愈

斟酌

盡善盡美

教學過程:

一、導入:

同學們喜歡古詩嗎?古詩中有許多流傳千古的名句,出示四句名詩,指名讀。

這些詩句之所以流傳千古,是因為它們字字珠磯,是詩人精心構思、反復錘煉的結果,凝聚著詩人的智慧和心血。今天我們來學習一個和“鳥宿池邊樹,僧敲月下門”有關的故事。

板書課題,齊讀課題。

二、檢查預習:

1.自由讀課文,思考課文主要講了個什么故事?在讀的過程中劃出難讀的詞。(讀得快的學生上黑板板書難讀的詞)

2、讀詞。

補充:門閂(附圖片)門沒有閂的意思就是門沒有上閂。

3、課文主要講了個什么故事?

(賈島寫了一首詩,第二天在大街上斟酌詩里一個字眼,不巧撞上了韓愈的儀仗隊,韓愈不僅沒有怪罪他,還幫他解決了難題。)

[板書:賈島韓愈]

賈島是故事中的主要人物,能用一兩句話簡單介紹一下他嗎?

(他是一位苦吟詩人。)

故事中他苦苦思索的是什么詩句?哪個自然段寫賈島苦苦思索?

三、研讀課文:

1、出示第3自然段,默讀,劃出你感興趣的詞句,在空白處寫寫感受。

交流:讀讀你劃出的詞句,并說說感受。

預設:

(1)賈島做事認真,連一個字都不放過。

(2)賈島推敲詩句入迷。

從哪些地方看出賈島入了迷?(抓住“吟哦、不知不覺、一邊……一邊……”來談。)

①“吟哦”什么意思?賈島吟哦什么呢?(僧推……,僧敲……)

②現在你就是賈島,我們一起來做一做。(師生共同邊吟詩,邊做動作)

(4)出示插圖:當時的賈島就是這個樣子。所以大街上的人都――

(5)賈島就是這樣吟哦了一路,做了一路,人們笑了一路,他都不知不覺。你能用個什么詞來形容一下他?

(忘我、專心致志全神貫注旁若無人、聚精會神、渾然忘我……)

(6)想象著賈島的樣子讀讀這段話。學生練習讀。指名兩讀。

2、還從哪些句子能看出賈島的入迷?

學生讀句子談感受后出示課文第4段。

這時,正在京城做官的韓愈,在儀仗隊的簇擁下迎面而來。行人、車輛都紛紛避讓,賈島騎在毛驢上比比劃劃,竟然闖進了儀仗隊中。

(1)能說說儀仗隊是什么嗎?出示儀仗隊圖片(圖在上,文在下)插圖就是古代的儀仗隊。

看,迎面走來這么浩蕩的隊伍,賈島竟然視而不見;聽,迎面傳來這么宏亮的聲音,賈島竟然充耳不聞。他對這些都不知不覺,他的心思全用到了----這是一種怎樣的專心致志,這是一種怎樣的聚精會神哪!

2、學習韓愈推敲部分:

過渡:賈島沉迷于推敲詩句,竟然沖撞了韓愈的儀仗隊,按照常理,他應該抓起來,輕則關幾天,重則打板子。路人都不禁為賈島擔心,可是結果呢?

(1)結果皆大歡喜,四人小組分角色朗讀這段話,再現這個場景。出示具體要求:

想象著人物的身份和當時的情境,小組分角色朗讀,一人讀賈島的話,一人讀韓愈的話,兩人讀敘述部分。

(2)學生練習朗讀。

(3)指名一組分角色朗讀。他們讀得怎么樣?學生評讀。

(4)韓愈說的有沒有道理呢?投影出示第七自然段。

指名回答。咱們一起讀讀這段話。

(5)小結:賈島想了一路還猶豫不決,韓愈想了一會就有結果,他不但不怪罪賈島的沖撞之罪,還幫他解決難題,看來,韓愈不僅是大官,還是一位了不起的大詩人、大文學家。

(6)兩個人留下了一段佳話,也留下了千古名句,我們一起再來讀讀這兩句古詩。出示“鳥宿池邊樹,僧敲月下門”,學生齊讀?,F在再來想一想為什么這兩句詩能成為千古名句?(圍繞賈島、韓愈品質來談)【不僅是因為敲字用得巧妙,更是因為賈島和韓愈兩位詩人孜孜以求的創作態度】

(6)推敲本來是表示推和敲兩個動作,正是因為這個故事,推敲合起來表示什么意思呢?(板書:斟酌)(人們把寫詩和作文時斟酌文字叫做--推敲。)[點擊課件:人們把寫詩和作文時斟酌文字叫做--推敲。齊讀]這小小的一個詞背后蘊含著多么豐富的內涵,這就是祖國語言的無窮魅力。

(7)小結:要想寫出優秀的作品,就要像賈島、韓愈這樣不斷地推敲,不斷地斟酌。推敲的意思就是斟酌,斟酌的意思就是――反復地推敲,作品才能盡善盡美,廣為流傳。[板書:盡善盡美]

3、拓展:

其實,像賈島這樣推敲斟酌詩句的詩人還有很多,(出示詩句,體現“推敲”的詞語變紅)王安石千錘萬鑿,這個“綠”字就曾經一改再改,從“到”改為“過”又改為“入”,改為“滿”,先后改了十多次。宋祁的這句“紅杏枝頭春意鬧”也是幾易其稿,才有了這最能體現春來杏枝搖曳杏花斗艷的“鬧“字。

此處快速出現詩句,讓學生搶著答出每句詩中哪個字用得特別恰當,特別妥帖?

春風又綠江南岸

紅杏枝頭春意鬧

師:同學們真有一雙慧眼,這一個“綠”字,一個“鬧”字特別形象、傳神,都是經過反復推敲得來的,你想不想推敲一下試試?

出示:

小組討論一下,下面句子哪句用詞好?為什么?

①他沿著山路找了好久,才摸到李凝的家。

②他沿著山路找了好久,才找到李凝的家。

總結:看來,大家都喜歡上了推敲,古今中外許多詩人、作家都是不厭其煩地推敲、修改的自己的作品,希望同學們在今后的寫作中也能做到勤推敲、細斟酌,寫出盡善盡美的好文章。

四、布置作業:

1、必做題:上次寫的讀后感,請推敲用詞的準確,看誰改得精彩。

2、選做題:(1)背誦《題李凝幽居》。

(2)搜集古今中外作家推敲文章的事例。

(3)給本課排個課本劇,演一演。

小學教案通用篇20

《瑞恩的井》

《瑞恩的井》敘述的是一位加拿大的6歲男孩得知非洲兒童飽受苦難、面臨死亡,而70美元可以幫助他們打一口井后,通過自己的努力掙到了這筆錢,后來他得知這筆錢只夠買器材,打井卻遠遠不夠,因此他繼續努力并尋求媒體的幫助,他的行為感動了許多人……兩年后,他來到了非洲,看到了他的那口井。至今,由他發起的募捐行動仍然在全加拿大進行著……這就是夢想的力量。瑞恩的愛心、決心和執著,感染著每一個人。課文弘揚了一種善良、博愛的精神,一種真摯的想以個人力量拯救世界的態度。

學生對非洲缺水的現象并不是很了解,《瑞恩的井》一文,要理解“瑞恩的井——為了這個痛苦的社會”這句話有很大難度,“痛苦的社會”指的是什么,學生的實際情況使他們難以想象和了解非洲人民缺少賴以生存的最基本的事物和水,飽受饑餓、疾病的折磨,甚至面臨著死亡的苦難,這離學生的實際生活相差太遠,所以理解起來很費力。因此,我課前讓學生搜集非洲的一些資料,對非洲人民的生活有個初步了解,在導入新課時,我還出示了一些非洲的畫面,展示一張關于“手”的圖片,讓學生通過畫面感受非洲人民生活的艱辛。隨后又出示一口井的圖,使學生知道井對非洲人民是何等的重要,為更好的理解課文內容打下堅實的基礎。

在教學中我采用以學生自主學習,合作探究的教育教學方法。讓學生根據題目質疑,把學生的問題經過篩選,選出幾個具有代表性的重點問題,然后讓學生以小組為單位,合作探究,交流匯報,效果較好。

教學中的每一個環節都非常重要,我在教學中設計了“夢想是怎樣實現的?”這一環節,這一環節的設計,既可以指導學生該如何閱讀文章,又可以培養學生的閱讀能力,同時在閱讀中畫出了重點詞句,養成了學生不動筆墨不讀書的好習慣。

在本課教學中還存在一些不足,這是一篇拓展閱讀課文,在教學的把握中沒有充分的讓學生去說,老師的話較多,雖然讓學生充分地朗讀了,但是在讀的過程中沒有指導學生如何去讀,也就沒有教給學生一種方法。

《《瑞恩的井》教學反思》 

[案例背景]

《瑞恩的井》敘述的是一位加拿大的6歲男孩得知非洲兒童飽受苦難、面臨死亡,而70美元可以幫助他們打一口井后,通過自己的努力掙到了這筆錢,后來他得知這筆錢只夠買器材,打井卻遠遠不夠,因此他繼續努力并尋求媒體的幫助,他的行為感動了許多人……兩年后,他來到了非洲,看到了他的那口井。至今,由他發起的募捐行動仍然在全加拿大進行著……這就是夢想的力量。瑞恩的愛心、決心和執著,感染著每一個人。課文弘揚了一種善良、博愛的精神,一種真摯的想以個人力量拯救世界的態度。

[案例過程]

課文中有些語句的理解對學生來說有一定的難度。如:負責人對他說:“這個數目對你來說太大了”,這個數目是多少?我讓學生對70美元進行人民幣的兌換,合人民幣約560元左右,這對一個只有6歲的孩子來說70美元是通過自己做額外的家務活掙得的,這個數目卻是太大了,領悟到瑞恩身上的善良、有毅力、堅持不懈的精神。

再如:“瑞恩的井——為了這個痛苦的社會。”該如何理解這句話的意思光靠老師講解是很難體會的,在教學時我收集了一些介紹非洲的現狀的圖片讓學生觀看,圖片上非洲貧瘠的土地,一些骨瘦如柴的孩子引起了學生的動容,課堂上學生個個面容沉重,嚴肅,有的眼閃淚花。在交流時,他們說非洲是一個沒有足夠的食物和飲用水,饑餓、疾病、死亡時刻威脅著他們,這是非常痛苦的,而瑞恩的井給那里的人們帶來了希望。因此學生對瑞恩的所作所為,由衷的敬佩不已,課最后在對瑞恩說說心里話時,學生的發言讓我感受到這篇課文他們讀懂了。摘錄幾段:

“瑞恩,你的行為讓我們每個人都受到了愛心的感染,我也想拿出我的零花錢捐給非洲的朋友們,加入你們愛心的隊伍。我祝你心想事成?!?/p>

“瑞恩,我十分敬佩你那種為實現目標而不懈努力的精神,我要向你學習,做任何事都要堅持不懈,要有毅力有決心。”

“瑞恩,你讓我看到了我現在的生活有多幸福,我要好好珍惜,像你一樣多幫助那些有困難的人?!?/p>

“瑞恩,你是一個善良的小朋友,我也想像你一樣幫助非洲兒童。我知道我們中國也有許多貧窮的兒童,我會像你一樣幫助我們中國的這些貧窮的兒童?!?/p>

…………

[案例反思]

學生的回答讓我驚奇,讓我感動。作為老師我們是否也應該不斷地學習思考自己的工作?從生命的角度而言我們都是平等的。我們都應該為每個生命而努力。

教學中的每一個環節都非常重要,我在教學中設計了“夢想是怎樣實現的?”這一環節,這一環節的設計,既可以指導學生該如何閱讀文章,又可以培養學生的閱讀能力,同時在閱讀中畫出了重點詞句,養成了學生不動筆墨不讀書的好習慣。

在本課教學中還存在一些不足,這是一篇拓展閱讀課文,在教學的把握中沒有充分的讓學生去說,老師的話較多,雖然讓學生充分地朗讀了,但是在讀的過程中沒有指導學生如何去讀,也就沒有教給學生一種方法。

87719 主站蜘蛛池模板: 青岛空压机,青岛空压机维修/保养,青岛空压机销售/出租公司,青岛空压机厂家电话 | SEO网站优化,关键词排名优化,苏州网站推广-江苏森歌网络 | 液压油缸-液压缸厂家价格,液压站系统-山东国立液压制造有限公司 液压油缸生产厂家-山东液压站-济南捷兴液压机电设备有限公司 | 低气压试验箱_高低温低气压试验箱_低气压实验箱 |林频试验设备品牌 | 购买舔盐、舔砖、矿物质盐压块机,鱼饵、鱼饲料压块机--请到杜甫机械 | 探鸣起名网-品牌起名-英文商标起名-公司命名-企业取名包满意 | 无菌实验室规划装修设计-一体化实验室承包-北京洁净净化工程建设施工-北京航天科恩实验室装备工程技术有限公司 | 定时排水阀/排气阀-仪表三通旋塞阀-直角式脉冲电磁阀-永嘉良科阀门有限公司 | sfp光模块,高速万兆光模块工厂-性价比更高的光纤模块制造商-武汉恒泰通 | 振动筛-交叉筛-螺旋筛-滚轴筛-正弦筛-方形摇摆筛「新乡振动筛厂家」 | 不锈钢散热器,冷却翅片管散热器厂家-无锡市烨晟化工装备科技有限公司 | 培训中心-翰香原香酥板栗饼加盟店总部-正宗板栗酥饼技术 | 起好名字_取个好名字_好名网免费取好名在线打分 | 防水套管厂家-柔性防水套管-不锈钢|刚性防水套管-天翔管道 | 浙江红酒库-冰雕库-气调库-茶叶库安装-医药疫苗冷库-食品物流恒温恒湿车间-杭州领顺实业有限公司 | 山东柳店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 不干胶标签-不干胶贴纸-不干胶标签定制-不干胶标签印刷厂-弗雷曼纸业(苏州)有限公司 | 沙盘模型公司_沙盘模型制作公司_建筑模型公司_工业机械模型制作厂家 | 山东成考网-山东成人高考网 | 蚂蚁分类信息系统 - PHP同城分类信息系统 - MayiCMS | 一体化污水处理设备,一体化污水设备厂家-宜兴市福源水处理设备有限公司 | 底部填充胶_电子封装胶_芯片封装胶_芯片底部填充胶厂家-东莞汉思新材料 | 万家财经_财经新闻_在线财经资讯网| 附着力促进剂-尼龙处理剂-PP处理剂-金属附着力处理剂-东莞市炅盛塑胶科技有限公司 | 便携式XPDM露点仪-在线式防爆露点仪-增强型烟气分析仪-约克仪器 冰雕-冰雪世界-大型冰雕展制作公司-赛北冰雕官网 | 通用磨耗试验机-QUV耐候试验机|久宏实业百科 | 首页 - 军军小站|张军博客| 齿轮减速机电机一体机_齿轮减速箱加电机一体化-德国BOSERL蜗轮蜗杆减速机电机生产厂家 | 耐酸碱泵-自吸耐酸碱泵型号「品牌厂家」立式耐酸碱泵价格-昆山国宝过滤机有限公司首页 | 铁艺,仿竹,竹节,护栏,围栏,篱笆,栅栏,栏杆,护栏网,网围栏,厂家 - 河北稳重金属丝网制品有限公司 山东太阳能路灯厂家-庭院灯生产厂家-济南晟启灯饰有限公司 | LED灯杆屏_LED广告机_户外LED广告机_智慧灯杆_智慧路灯-太龙智显科技(深圳)有限公司 | 油冷式_微型_TDY电动滚筒_外装_外置式电动滚筒厂家-淄博秉泓机械有限公司 | 东莞爱加真空科技有限公司-进口真空镀膜机|真空镀膜设备|Polycold维修厂家 | 杰福伦_磁致伸缩位移传感器_线性位移传感器-意大利GEFRAN杰福伦-河南赉威液压科技有限公司 | 山东信蓝建设有限公司官网| 硅PU球场、篮球场地面施工「水性、环保、弹性」硅PU材料生产厂家-广东中星体育公司 | LED太阳能中国结|发光红灯笼|灯杆造型灯|节日灯|太阳能灯笼|LED路灯杆装饰造型灯-北京中海轩光电 | 发光字|标识设计|标牌制作|精神堡垒 - 江苏苏通广告有限公司 | 苗木价格-苗木批发-沭阳苗木基地-沭阳花木-长之鸿园林苗木场 | 天津仓储物流-天津电商云仓-天津云仓一件代发-博程云仓官网 | 作文导航网_作文之家_满分作文_优秀作文_作文大全_作文素材_最新作文分享发布平台 |